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卫星通信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卫星通信作用范文1
1协作通信技术的应用原理
S点为源节点,R为协作节点,D为目的节点。S在R的帮助下,将信息传送至D。这一过程由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S发送信息,R、D接收信息;第二阶段R将信息经过处理再次传送至D。D点将信息进行集中与合并,最后进行检测。目前研究,多基于三节点的协作通信模型,我认为这些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较多问题还需进行研究与检验。
2卫星多节点协助传输
卫星多节点协助传输,通信中任何一个节点均参与协作进行传输。S点为源节点,R为协作节点,D为目的节点,S发出的信源可以经由多个R点(i=1,2,3,•••,m)进行协作后转发至D点。协作点R在地域上表现为分散,因此可以将经由不同R点转发的信号当作独立信号,D点最后对所有信号进行合并进行检测。多节点协作传输能够将目的点的接受性能有所提高。设有m个节点参与协作传输,时隙越来越大的情况下,R点将第一个时隙收到的S点信号越来越放大再最终传送到D点,D点在合并信号是采用最大合并方式,接受信噪比γ可以这样表示:γ=γsd+Mi=1Σγsriγridγsri+γrid+1式中:γsd为信号SD进行传输时的信噪比,γsri为SRi进行传输时的信噪比,γrid为RiD进行传输时的信噪比。根据对卫星多节点协作传输与直接传输的差错性能对比,我认为在移动通信中,多节点协助传输比直接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更加优良,通信系统的链路余量越多,就越能够抵御信道衰落。
3卫星协作节点的选择
卫星多节点协作传输采用正交传输,因此,协作传输点越来越多会导致系统频谱效率越来越低,根据我的研究观点,选择适量的协作点数,通过比较信道条件好的协助点进行参与传输,资源利用合理化,能够有效提高频谱效率。此外,在传输中协作点空间位置不同。在研究中,不同的传输距离与地形地势、建筑物高低遮挡范围、节点不同的移动位置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各个协作点选择之间的信道衰落有所区别。因此我得出结论,根据不同的信道衰落特征来优化功率分配能够达到优化系统传输性能、减少协作点耗能、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我认为在协作通信技术应用中这点值得注意。
4卫星混合协作传输
在无线传输中,AF模式无需协作点解调信号、编辑译码,实现方式较为简单,但传输过程中产生了噪声放大效应。DF模式在正确编辑译码时能够保持系统性能良好,但译码错误情况下会产生错误传播效应,影响分集效果。因此我在两种模式中进行优缺点调整,使用卫星混合协作传输将AF与DF模式进行结合,就能根据编辑译码的结果自动选择模式,混合协作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点,能够提升系统性能。
5总结
卫星通信作用范文2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缬沙坦; 胺碘酮; 非瓣膜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miodarone in combination with valsartan on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AF).Methods: Patients with nonvalvular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amiodarone group(A,n=32) and amiodarone plus valsartan group (AV,n=33).The selected patients transformed into sinus rhyhm was the starting tim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after sinus rhythm recovery. The primary end points were first recurrence of symptomatic and asymptomatic AF. Compare sinus rhythm maintenance of the 2 groups and the left atrial diameter(LAD)at before and after 6 and 12month of treatment. Results: Sixtythree cases have finished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amiodarone group 31cases and amiodarone plus valsartan group 32 cases.The sinus ryhthm maintenance of group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A(78.1% vs 51.6%,P
[Key words] atrial fibrillation; valsartan; amiodarone;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在人群中的患病率正不断提高,并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血流动力学变化,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5~6倍,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但大多数房颤,特别是持续性房颤在复律成功后都会复发[2]。而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对预防房颤都只有中等疗效,并不降低总病死率,且有较多不良反应[3]。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显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具有预防房颤发生和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本试验目的在于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中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病例65例,平均年龄(54.7±13.5)岁,男37例,女28例。其中,高血压30例,冠心病23例,心肌病12例。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常规生化检查。
入选条件:① 经心电图证实的房颤,持续时间大于7天;② 心功能(NYHA)Ⅰ~Ⅲ级;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房颤不入选,孤立性房颤不入选;④ 超声心动图排除心脏瓣膜疾病,且无心脏瓣膜置换或修补史;⑤ 排除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排除QT间期延长;⑥ 无先天性心脏病,无甲状腺、肺、肝脏、肾脏疾病,无胺碘酮禁忌证者;⑦ 入选前3个月无ARB类或索他洛尔、普罗帕酮抗心律失常药物服用史;⑧ 排除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径(LAD)≥55 mm的患者。
1.2 方 法
65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华法林抗凝3周,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随后两组均给予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口服,第1周600 mg/d,第2周减至400 mg/d,第3周减至200 mg/d,试验组同时口服缬沙坦(商品名代文)80 mg/d。治疗3周后均复查心电图,所有未转复仍为房颤者均于当天行电复律术,药物复律或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后即为试验起始时间。试验组缬沙坦仍80 mg/d服用,两组胺碘酮均口服200 mg/d。转为窦性心律后均继续口服华法林4周,使INR维持在2.0~3.0。
1.3 随访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入组前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和肝、肾、甲状腺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测。进入试验的所有患者服药期间每月门诊随访一次血压、心率、心电图,如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则立即与医生联系,并作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血压检查。每3个月做胸部X线和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服药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随访时间为12个月。研究终点为:①被确认的房颤首次复发。治疗期间出现心电图证实的房颤或心房扑动并持续10 min以上者为房颤复发;②治疗过程中无房颤复发,但治疗期满12个月。随访期间出现以下情况者应终止试验:① QT间期延长25%或≥0.55 s;② 心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 果
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退出研究,其中试验组低血压1例,出现于试验开始1个月,对照组心动过缓1例,出现于试验开始3个月,其余63例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试验。
2.1 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2±12.1)岁,房颤病程(2.1±1.1)年,高血压15例,冠心病11例,心肌病5例,左房内径(46.8±4.6)mm,心功能Ⅰ级17例,Ⅱ~Ⅲ级14例。试验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8±13.6)岁,房颤病程(2.2±1.2)年,高血压15例,冠心病11例,心肌病6例,左房内径(46.5±4.8)mm,心功能Ⅰ级18例,Ⅱ~Ⅲ级14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病因、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分级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比较
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维持窦性心律16例,窦性心律维持率51.6%,试验组维持窦性心律25例,窦性心律维持率78.1%,窦性心律维持率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7,P
2.3 两组治疗前后LAD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LAD随访12个月期间逐渐增大,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LAD显著大于治疗前(t=4.55,P0.05)。试验组LAD在治疗6个月后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P>0.05);在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t=3.15,P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均分别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无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胸片无肺损害,无肝功能受损或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初期试验组有1例轻度胃肠道不适,服用维持剂量时胃肠道不适消失。
3 讨 论
近年来相继在实验研究及大型临床试验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简称RAAS抑制剂)可能与预防房颤的发生及复发存在着显著相关。Hideko等[4]在犬实验中证实,坎地沙坦和卡托普利能够抑制心房快速起搏导致的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因而达到预防心房肌电重构和组织学重构的目的。Pedersen等[5]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减少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房颤的发作。而ARB在房颤预防中的研究似乎更有价值。Madrid等[6]对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的患者用依贝沙坦+胺碘酮与单用胺碘酮比较,房颤的复发率在1个月就有明显的差别,联合治疗的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单用胺碘酮。
目前认为RAAS抑制剂降低房颤发生及复发的有益作用主要与其改善心房电及结构重构机制有关。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不论电或结构重构孰主、孰副,二者共同且重要的介导是AngⅡ。研究证明心衰、高血压、瓣膜疾病及心房内压力持续增高状态均可使心房肌局部转换酶表达水平增高并伴有AT1受体mRNA上调,从而大大增强了AngⅡ在心房水平的作用。AngⅡ可增加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这是导致心房电重构的重要机制。结构重构则可能与AngⅡ刺激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及降低胶原酶活性有关,其相应的信号传递过程也已部分得到阐明[7]。
同样本试验也支持ARB在对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预防复发中的有益作用。但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本身会导致心房的扩大,诱发房颤,所以不能排除因缬沙坦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室内压所带来的心房功能改善,这是本试验的局限性。同时还应看到因样本量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无症状房颤发作等因素可能导致本研究结果的偏差性。
参考文献
[1] Prystowsky EN.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rapeutic options and clinical decisions[J]. Am J Cardiol, 2000, 85(10A): 3D-11D.
[2] Ewy GA, Horan WJ. Effectiveness of direct current defibrillation role of paddle electrode size:Ⅱ[J]. Am Heart J, 1997, 93(5):674-675.
[3] Pappone C, Augello G, Sala S,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 versus antiarrhythmic drug therapy i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APAF Study[J]. J Am Coll Cardiol, 2006, 48(11):2340-2347.
[4] Hideko N, Koickiro K, Hidenory U, et al. Angiotensin Ⅱ antagonist prevents electrical remodeling in atrial fibrillation[J]. Circulation,2000, 101(22):2612-2617.
[5] Pedersen OD, Bagger H, Kober L, et al. Trandolapril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 Circulation, 1999, 100(4): 376-380.
卫星通信作用范文3
当今世界,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光导纤维的应用,各种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卫星通信传播速率较高,而且组网灵活,不仅能对地面网络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而且可以自成一体,构成天基网络,它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国防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论述了卫星通信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系统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通信技术;中继站;测控系统
1引言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是在微波通信和航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它密切相关。卫星通信可以无缝覆盖三维空间,适合多个固定或移动用户及固定与移动用户之间信息的传递,因此广泛应用于国内,国际通信,军事通信,电视广播等领域。
2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测控系统,通信卫星,监管系统及地球站,其中测控系统负责测量和控制通信卫星的运行轨迹,起着中继站作用的通信卫星,接收所有地面站发来的射频信号,然后经过放大和变频处理,将信息传送到地球站,地球站的功能是将要传送的基带信号经过处理变为射频信号,发送给通信卫星,接收卫星信号并解调出对应传送的基带信号,并将该信号通过地面网络传给用户,监管的职责是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应的组成框图如图。
3卫星通信的特点
(1)优点:通信距离远,覆盖区域大,频带宽,容量大,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且作为传送信号的卫星,由于远离地面,浮于太空,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传输的数据可信度高,此外它还不受时空限制,因此灵活性更高。
(2)缺点:长距离传输会产生相应的延迟,10G以上的信号会受到降雨的影响,而出现失真,伴随太阳剧烈运动产生的噪声会与有效信号叠加,出现信息受损甚至无法传送。
4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及应用
按照运动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同步和运动通信系统,依据覆盖范围标准分为国际卫星,国内卫星和区域卫星系统三种,按所用频段划分为特高频,超高频,极高频和激光卫星通信系统,按基带信号体制分为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按卫星转发能力分为无源和有源系统,由此可以看出卫星通信在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景广阔。下面重点叙述卫星通信在军事和商业方面的应用:
(1)卫星通信在军事领域内的应用
卫星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集中表现在拥有高端科技实力的各国相继秘密发射各种用途的军事卫星,以完成侦察,导航,测地,拦截的功能,美国的DSCS-Ⅲ卫星就是典型的军用通信卫星,DSCS-Ⅲ卫星呈立方体形,三轴稳定,重量约为1042kg,拥有一副指向太阳的帆板,卫星上装有多波束天线,以接收不同波段的信号。新近研究的军用卫星对应的攻击,毁伤,抗干扰及生存能力等参数指标随着科技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以此实现扩大用途,全天候、全天时实时传输信号的目的。
(2)卫星通信在商业领域内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卫星通信技术随着商业化而进入日常的生活,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发射了数以百计的高质量,大功率,长寿命的商用卫星,广泛应用于电信服务、广播电视、内部专网、数据采集等领域,以满足经济的增长和科教的发展。
5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上卫星通信业务主要朝两方面发展:一方面是在传统的VSAT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其次是研制更高频段的新型卫星通信系统,并力争对现有系统进行相应的改善,以满足宽带性能的提升及手持终端的扩展,从单独组网到多网互连是未来卫星通信发展的总趋势。固定通信,直接广播,移动通信的彼此互融及电信与有线电视网的相互渗透,未来的卫星通信必将是包含众多系统的混合网络,伴随光信息处理,智能化星上网控,新发射工具和新轨道技术的实现,真正具有天,地一体化全球无缝覆盖的功能,同时众多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将继续对产业的发展起着引领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更新,罡,于永.全球星系统概况[J].数字通信世界,2007(12).
[2]夏克文,池越,张志伟,武睿.卫星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闵士权.国外卫星通信现状与发展趋势[J].航天器工程,2007,16(1).
[4]樊昌信,等.通信原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王世强,侯妍.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研究及其未来发展[J].现代电子技术,2010(17).
卫星通信作用范文4
【关键词】 卫星通信地球站 操作维护 频谱 稳定性
一、引言
卫星通信作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主要通信手段,可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甚至在地面网络无法覆盖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及时、快速、可靠、稳定地提供宽带多媒体通信服务,真正做到广域无缝隙覆盖。在汶川地震、日本海啸等重大灾害中,卫星通信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运行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卫星通信业务的可靠性,所以我们应重视对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操作维护工作,更好地保障卫星通信地球站各设备的稳定运行。
二、地球站各设备在使用维护中应注意的事项
2.1 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的操作维护注意事项
天线维护比较简单,只要定期检查螺丝是否松动,外露线缆是否老化,就可以保证天线正常工作。
2.2 波导操作维护注意事项
由于不同频率的波长是不同的,因此任何一个尺寸的波导,只能在相应的一个较窄的频段内工作,如果频率低于相应的频段,传输损耗就会增加,频率偏移越远,损耗就越大,直至根本无法传输。当频率高于其相应的频段时,就会出现高次模,同时也会增加损耗,因此在选用波导时,必须根据使用的频率选用合适的波导。
2.3 低噪声放大器操作维护注意事项
低噪声放大器的使用与维护包括以下事项:应使设备机壳良好接地。在放大器安装完成后,要禁止在其周围进行焊接或使用电钻钻孔等操作,防止因漏电造成FET的损坏;注意防水、防潮;如对放大器进行检测,应注意输入信号电平不可过高,防止放大器由于过激励而损坏。
2.4 变频器操作维护注意事项
只有正确地操作使用,才能保证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并予解决,才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延长其工作寿命,为此,使用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工作与维护手册,对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说明要牢牢掌握,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各检测点的位置,参数也应尽可能的熟悉,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
2.5 终端设备操作维护注意事项
卫星通信地球站终端设备主要完成卫星通信业务的调制解调、数模转换、接口转换、分接复用、加解密、信道编译码等工作,设备种类多,接口复杂,是操作使用最频繁的设备,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部分,这就更需要我们认真进行操作维护。需要注意的是看接口连接器接触是否良好,芯片是否损坏,设备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三、卫星通信地球站维护中的几点经验
3.1 注重日常维护
地球站设备的稳定运行,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定期检查维护,包括对设备工作环境的检查,对设备的定期除尘和定期测试等。另外,还应注重检查设备的供电电压、接地、天线周围环境,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3.2 充分利用仪器仪表定位问题
我们应充分发挥手中仪器仪表的作用,借用仪器仪表来判断定位问题。如在遇到信号传输问题时,利用频谱仪来监测接收信号的频谱:当接收某站(如甲站)信号时,若频谱幅度低或消失,可利用频谱仪首先检查自己站内的发射信号是否正常(主要是核对接收频率是否有误),如果正常,再检查接收的甲站信号,确认无信号时,一方面通知甲站处理,另一方面可以请第三个地球站(如乙站)的工作人员利用频谱仪检查一下,是否接收到甲站信号,以此来证实甲站发出信号是否正常。同时也可以利用“反相告警”来确认对方发出信号是否正常,这样可以分清问题出在哪个站,以压缩电路处理时间。
四、结束语
卫星通信系统由空间分系统、跟踪遥测指令分系统、监控管理分系统和地球站分系统组成,卫星通信地球站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开通卫星通信业务的关键,对卫星通信地球站维护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卫星通信业务的质量。因此,只有正确使用和维护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及时快速地处理其出现的故障,才能更好地保证卫星通信的稳定可靠,提高卫星通信的业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卫星通信设备操作维护手册[M].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9
[2] 卫星通信操作维护技术培训班培训教材. 河北神舟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08.04
卫星通信作用范文5
1.1卫星通信CDMA技术卫星通信CDMA技术是根据用户需要和卫星的特点,用功率控制的手段实现导频信号的幅度变化,降低用户对星上功率的要求,减少多址干扰。卫星通信CDMA技术可利用多个卫星分集接收信息实现网络传递,大大降低了系统内耗和干扰的出现,改善了上星通信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卫星通信CDMA技术具有优越的抗干扰性能、很好的保密性和隐蔽性、连接灵活方便等特点,使之成为卫星通信中关键的技术核心。
1.2卫星通信MPLS网络体系MPLS网络体系可以将IP路由的控制和第二层交换无缝地集成起来,是目前最有前途的网络通信技术之一。卫星通信MPLS体系结构分为用户层、接入层、核心层三部分,其中,用户层包括卫星手持移动终端、小型专用局域网用户、其他网络用户等。各结构和网络体系将信息有效绑定、标注和转发,实现卫星的通信功能。
1.3卫星通信的抗干扰技术卫星运行在外太空,电磁环境复杂,统一受到太阳风、强磁暴等空间环境影响,导致出现信息干扰和信息失真,卫星通信的抗干扰技术主要依靠卫星传输链路中不同的抗干扰设备和系统完成其功能,抗干扰设备和系统主要有DS/FH混合扩频、自适应频域滤波、猝发通信、时域适应干扰消除、基于多用户检测的抗干扰、自适应信号功率管理、自适应调零天线、多波束天线、分集抗干扰、变换域干扰消除、纠错编码和交织编码抗干扰技术等。在软硬件共同的作用下阻断电磁干扰、过滤杂波、屏蔽信号污染、实现程序监视等功能。
2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1通信卫星体积的发展趋势通信卫星体积正在向大型化和微型化两个方向发展。其一,各国把通信卫星体积建造得越来越大,以便实现高灵敏和强处理能力。其二,各国推出小型通信卫星,用多颗小卫星组网构成卫星通信网络代替单颗大卫星,具有方便发射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2.2卫星移动通信技术方兴未艾卫星移动通信是指利用卫星实现移动用户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间的相互通信。随着频谱扩展、数字无线接入、智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移动通信在向卫星个人通信方向演进,用手持机可实现方便接入卫星移动通信网,进行卫星移动通信。
2.3卫星互联网技术兴起将卫星通信网络转化为互联网中数据上下交换的链路,可将电话拨号、局域网等其他通信链路作为上行数据链路,还可以将下载和传输作为下行数据链路,利用卫星的特点实现地面随时连接互联网络。
2.4卫星通信向宽带化发展为了满足卫星通信系统用户对大数据量和高负荷的需求,卫星通信技术已向拓展直EHF频段发展,扩大频段的容量,大大减轻现有频谱拥挤现象,减少受电磁现象影响引发的信号闪烁和衰落,提高了卫星的抗干扰能力。使卫星通信部件尺寸和重量大大缩小和减轻,方便卫星搭载更多的通信设备。
2.5卫星通信光通信化发展卫星光通信是利用激光进行卫星间通信,达到降低卫星通信系统设备质量和体积,提高卫星通信保密性等目的。
3结语
卫星通信作用范文6
关键词: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播,卫星宽带通信
中图分类号: P185.18 文献标识码: A
一、卫星通信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在空间无线电通信领域中,通过空间站的转发或反射来进行的地球站相互间的通信就是通常所称的卫星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反送回另一地球站。
卫星通信具有如下特点: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可实现多址联接。
二、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
纵观全球,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卫星通信迅速发展,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70~80 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80 年代末、90 年代以后,由于光纤通信和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的崛起,传统的国际、国内长途通信和陆地移动通信业务已不再属于卫星通信的主要领地。但是,毫无疑问地,在军事应用中,卫星通信仍然是其主要的通信手段,是其他通信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中,卫星通信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其他通信手段的不足或不能(如海事、远程航空的通信等),而且作为大众传媒(如视频和音频广播),防灾、救灾、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等,均大有作为。此外,近年来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活动的频繁活动,也极大促进了卫星通信的发展。
本文以我国为例,拟就当前卫星通信技术中,大范围投入使用的、前景可观的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播以及卫星宽带通信的技术和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仅供参考。
三、常见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卫星固定通信
1.目前我国卫星固定通信技术取得的成就从取得的成就上来看,目前我国已建成一个资源较丰富的空间段和一定规模的卫星公用通信网。其中空间段由覆盖国内外地区的多卫星和多频段组成,由我国独资或中外合资的5家卫星公司建成。该空间段拥有的转发器容量和波束覆盖区,已较好地满足了我国国内各种卫星通信用户的需求,并可为国外部分用户提供通信服务。我国的卫星公用通信网由多颗卫星和各种地球站组成,能较好地起到地面通信网的补充、延伸和应急备份作用。另外,作为对公用通信网的补充,我国还建立起各种用途和不同规模的卫星专用通信网供使用。
2.问题和建议首先,我国国产卫星和国产地球站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性能差、占有率低等差距。现有空间段仍有大部分设备和技术依赖国外。因此,自主研制卫星和地球站,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逐步增加国产设备比例,以适应市场需要,是我们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中星-6卫星发射成功后,我国除继续研制和发展东三卫星平台(即中星-6卫星平台)外,并正在研制工作能力更大的东四卫星平台,以满足各种卫星需要。另外,我国国内5家卫星公司力量较分散,不具规模优势。为此,在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其中两家公司和其它有关公司组建成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二)移动卫星通信中国尚无自建的国内商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现使用的都是外商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国际移动卫星系统、亚洲蜂窝卫星(ACeS)系统、铱星系统、全球星系统、轨道通信系统和ICO系统等。此处主要探讨以下三类应用广泛、发展良好的通信系统:1.国际移动卫星系统
国际移动卫星系统是由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倡导建立起来的一个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卫星使用的是对地静止轨道卫星。使用该系统的中国用户有6000多。中国几乎所有的远洋船舶都安装了该系统的卫星设备。2.亚洲蜂窝卫星系统亚洲蜂窝卫星系统是由亚洲蜂窝卫星公司建立起来的一个服务于亚洲地区的区域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向手持机等用户终端提供话音、传真、数据和因特网等通信业务。中国地区约占该系统卫星服务区的1/3,是该系统最大的潜在市场。亚洲蜂窝卫星公司目前与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3.全球星系统全球星系统是由美国劳拉、高通等公司倡导发展的系统。它是由48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它的用户终端有单模手机、双模手机(全球星/GSM)、三模手机(全球星/AMPS/CDMA)、车载机和固定终端。2000年5月该系统在国内正式提供全球星服务。总体来讲,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兴起、盛行、停滞、衰落、重生等阶段,尤其是手持式用户终端的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作为一项新业务,其技术发展、社会定位、市场开拓、发展前景有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特别是要看到,在低价位、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地面移动通信网中,卫星移动通信的补充和延伸作用是有限的。因此,进一步做好市场需求的调查和定位工作,制定好相应的对策,是我们改变困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卫星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
我国电视机的拥有量已达3.5亿台,并拥有数千家各类电视媒体机构,有线电视用户已有9000万户。但与国际现况相较,我国广播电视业总体规模仍偏小,可以说正处于亟待发展的前夕,潜力巨大。从电视节目的数量来看,到现在供“村村通”的电视节目仅有44套(中央加地方节目)。从各种设备拥有量来看,我国单收设备恐怕也只有百万多台。而美国人口不过2亿多,其有线电视用户已达6000万户,卫星电视直播(DTH或Direc四)用户已近2000万户。根据现代技术发展的速度和推广应用的规律推算,发达国家的现状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前奏,很明显,卫星直播电视(D伙)将是我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首选。我国政府及广播电视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发展卫星电视直播的业务条件已经成熟,我国在国际上已获得发展DBs的轨位和频道。通过“村村通”的实践,我国又已取得Ku一DTH卫星广播的经验,并得到广大农村的认可。我国自行研制的工RD已进人市场。在地广人多的我国客观条件下,利用卫星传送和广播电视是进一步提高人口覆盖率的重要手段。进人新世纪,我们可以预见,从现在几十套,到不久将有上百套甚至几百套的广播电视节目,将进人千家万户。因此积极推动DTH技术,有利于扶持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规模化。
(四)卫星宽带通信技术
卫星宽带通信业务属卫星固定通信业务。由于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把它作为一个专题来阐述。国际上卫星宽带通信业务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传统的VSAT技术基础上开发新产品并利用现有C和Ku频段卫星资源,快速地建立起宽带通信系统,以满足用户的急需,并在与快速发展的地面宽带通信业务竞争中争夺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是发展频率更高的Ka等频段新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以适应新业务的需求,并力争与发展中的地面宽带通信系统相适应,起到应有的补充和延伸作用。
至于我国目前卫星宽带通信技术,有如下发展趋势:首先是积极发展卫星宽带通信业务。中国国内电信经营商很关心和重视卫星宽带通信技术在宽带通信业务中的应用。该系统视不同要求可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海量数据下载、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视频会议、多点广播等业务。其次是跟踪国外在建的新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传统的C和Ku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发展中的各种宽带通信业务的需求,国外正在建设新型的专用卫星宽带通信系统。最后是自建国内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结语:
总之,在社会需求牵引和技术发展推动的双重作用下,21 世纪的卫星通信正在向一个新的水平攀升。卫星通信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中国的卫星发射技术,系列运载火箭领先世界,大推力、无污染、无毒的环保型火箭发动机中国已试验成功,这为发展中国的大型通信卫星乃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将沿着天地一体、优势互补、军民结合的长远发展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储钟圻.数字卫星通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丁龙刚.卫星通信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王秉钧.VSAT小型站卫星通信系统.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