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消防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消防发展前景

智慧消防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智能建筑 信息技术 3A系统 宜居城市

1. 引言

智能建筑的概念起源于1984年美国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的城市广场(第一幢智能大厦)。中国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但迅猛发展的势头令世人瞩目。北京发展大厦可谓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随后建成了上海金贸大厦(88F)、深圳地王大厦(81F)、广州中信大厦(80F)、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F)等一批较高程度智能大厦。据不完全统计,至2001年底,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2300幢。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如深圳图书馆和艺术中心,总投入约16亿元,智能系统占1亿元左右。外刊预测,21世纪世界一半以上智能化建筑将兴建在中国。

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是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人性化环境空间。

当今世界,以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水平发展迅猛。将成熟和高度智能化的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可以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控制中心,依托方便、快捷、高效的互联网、物联网系统实现建筑设备、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将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现代社会,业主、财产管理者对诸如费用开支、节能环保、生活便捷、环境舒适、商务隐秘、人身安全等方面越来越高的“宜居”要求使得智能建筑“生逢其时”,而建设绿色GDP、实现可持续发展及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为智能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2.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2.1 智能建筑的优势

2.1.1 智能建筑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的生存环境

智能建筑首先强调确保安全和健康,机房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消防监控系统、烟感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及自动报警系统联网,实现消防监控和动作的智能化;通过中心机房搭载中央空调系统、空气监控系统及自动消毒系统,能监测出空气中有害污染物的含量,并自动消毒。

舒适度方面,机房智能控制系统搭载室内温度、湿度、照度监控和调节系统,可选择性地实现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调节和自动调节,甚至能对背景色彩、噪声和味道进行控制,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较之传统的控制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1.2 智能建筑更加节能

我们居住的房屋,空调、照明和家电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家庭总能耗低70%,而智能建筑通过计算机控制和处理,智能区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热)量调节室内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根据国外相关数据,智能建筑可比常规建筑节能30%左右。

2.1.3 智能建筑能满足用户多种环境功能的要求

常规建筑是根据事先给定的环境功能进行建筑和结构设计。智能建筑要求结构设计除支持3A功能(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室内通信与电力供应具有很大灵活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在室内可分布多种标准化的强、弱电插座,只要根据要求改变跳接线,可以快速改变插座功能。这种设计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对多种环境功能的要求,实现建筑物的多用途化。

2.1.4 智能建筑具有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和工作条件

通过便捷的互联网、物联网终端,用户足不出户就可借助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音像邮件、电视会议、自动记录等多种手段及时获取国际金融和科技情报,实现信息检索和统计分析,甚至借助云端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存储。先进的通信手段为业主提供了便宜、快捷的工作环境。

2.2 智能建筑是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共广播、门禁系统、楼宇对讲、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等。所有这些系统的有效运行无一不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有了可喜的突破。

近年来我国微电子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成功开发出863众志、龙芯等CPU;我国在光电子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在国际上独立提出并实现了优于现有其它结构性能的40Gb/sDFB+EA(带电吸收的分布反馈激光器)和SOA+EA(带电吸收的半导体光放大器)。研制出国际领先的可调谐长波长探测器;在全固态激光器技术方面,我国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紫外六倍频全固态激光器和宽调谐全固态激光器;

我国近年来在高端计算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现了神威、银河、曙光、深腾等知名产品。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排名中,2004年曙光4000A排名第10,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十万亿次级商用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软件方面,中文处理软件保持国际领先,我们自行开发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实现了桌面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今后电子政务的推开和开放源代码将为我国软件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目前,中国已开展了NGI(下一代互联网)和NGN(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和试验,其中最重要的是CNGI项目(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该项目已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IPv6试验网。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密码理论、密码算法、安全协议、网络安全和信息隐藏等技术发展很快。我国专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比如被国际同行称之为“肖-Massey定理”的相关免疫布尔函数的频谱特征。我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Hash函数的方法―――比特跟踪方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内电子政务市场,国产PKI系统已占主流。

中国有用户规模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由中国提议并得到国际电信联盟(ITU)和3G标准化组织3GPP通过的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成为国际3G三大主流标准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方面,我国提出的WAPI(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标准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性能上优于802.11i国际标准。此外,我国提出的SCDMA技术以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领先于其他无线接入技术,成为我国农村“村通工程”的首选方式。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我国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的推广获得了国际大学奖和企业奖,农业信息化示范系统及其应用获得了联合国的奖励。我国开发了“用于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和通信规范”,被列入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在工业自动化的现场总线领域有了国际认可的核心技术。

尽管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总体水平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也正以令世人惊叹声态势飞速发展,且正在渗透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并推动信息技术在产业的应用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更离不开智能建筑的大力发展。

3.发展智能建筑为建设宜居城市“保驾护航”

3.1 建设宜居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并且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并之后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我国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同年7月,国务院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各地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宜居城市至此成为我国新的城市理念。建设部科技司2007年5月通过《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以来,很多城市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通过争创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城市品牌,营造更好的创业与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由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大部分构成。在总分一百分中,生态环境指标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城市住房、市政设施和城市交通,体现宜居城市易居、逸居、康居、安居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强调以人为本。建设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生态系统福泽子孙,而发展智能建筑的目标之一就是建造更加环保、节能的房屋,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居住环境,因此更好地适应了发展需求。

3.2 智能建筑能更好的满足宜居城市关于公共安全和生活便宜度需求

公共安全和生活便宜度是宜居城市评价标准中重要的两个指标,智能建筑完善的安防、监控、报警和物业管理系统为小区的公共安全提供了物质和管理保障,智能建筑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建设的职能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环境和住户需要及时调整各动作设备,更加方便、快捷、节能地提供服务。

由于我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提高到4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在这期间利益重新分配,新旧观念相互碰撞,社会结构将发生剧烈变动,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而现代犯罪的特点大大增强了犯罪行为在时间上的突然性,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和手段上的对抗性,向传统的社会公共安全工作提出了挑战,对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且呈现出高智商化、年轻化、集团化的特性,这也为小区的安防提出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的安防系统较之普通小区要求高的多,其物业登记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管理和交换系统完善、安防保卫系统完善、监控无盲点与报警联动,为小区公共安全提供了根本保障。

智能建筑小区的智能控制系统依托互联网和物联网不但为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提供了高效保证,更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及时、方便、周到和低成本的服务(例如智能家电控制系统),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4.结论

《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该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后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已达861亿元。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70%和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智慧消防发展前景范文2

(1)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按照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更加合理的专业培养方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内容;明晰三维度动态能力集中相关能力需求;把握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对本专业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剖析目前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轮调研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南京及江苏省信息网络技术产业规划及发展状况,及时了解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信息。

在掌握企业岗位调整、岗位能力需求变化、用人变化等信息基础上,考察同类院校在本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变化,为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论证。

(2)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主要范围在江苏省,兼顾长三角地区。调研的主要对象是不同规模和类型的行业企业,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同类院校。

调研产业中企业岗位设置和用人需求主要是为了解人才需求种类和规模,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内容主要包括当前企业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用人需求等。

调研岗位工作过程中能力需求主要是为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工作任务的产生、执行、结束全过程,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2 调研方法与内容

(1)调研方法

本轮调研根据不同调研对象及环境,采用不同调研方法,包括:

1)对企业访谈,联系企业的技术部门、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进行面对面调;

2)对合作企业、兄弟院校、毕业生主要采用问卷、现场、资料等调研方法;

3)对网络媒体主要采用资讯报告、信息检索汇总等方法进行调研;

(2)调研内容

围绕调研目标,确立区域产业规划、产业技术和经济发展、用人需求、岗位需求、岗位工作过程所需能力等方面的调研内容。

调研区域产业规划主要是为清楚了解江苏省及南京市对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及规划项目,及借此带动的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内容包括江苏省及南京市对物联网产业的规划、已设立及将设立的建设项目及投入规模等。

调研本区域物联网产业技术发展和?济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及发展前景,并借此对未来人才需求作出预测。内容包括产业技术应用情况、产业经济比重及增长情况等。

调研产业中企业岗位设置和用人需求主要是为了解人才需求种类和规模,明确专业培养定位。内容主要包括当前企业岗位名称、岗位工作内容、岗位用人需求等。

调研岗位工作过程中能力需求主要是为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内容主要包括岗位工作任务的产生、执行、结束全过程,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3 调研分析

(1)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在调研中,了解到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物联网的产业链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包括了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技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覆盖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环境、娱乐、公共事业、安全等各个领域,在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2)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1)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物联网概念下的企业数量非常多,社会需求量也大,但是人才供给量很少,远不成比例。且未来几年,物联网技术会在社会各领域中广泛普及,因此这个专业的就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物联网各主要领域均需要大量人才,据工信部统计,以下领域未来5 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预估为:智能交通:20 万;智能物流:20 万;智能电网:100 万;智能医疗:100 万;智能工业:50 万;智能农业:1000 万。

2)岗位需求分析

从产业需求来看,物联网人才总体上分可以分为研究型人才、工程应用型人才以及技能型人才三个类型: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亟需的人才。

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本科学校或信息类高职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包括RFID系统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网络安装调试、物联网硬件开发、传感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这类企业,在我国数量庞大,其需要的工程应用人才除了需要具备必要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物联网技能型人才往往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对各类高职院校培养物联网高技能型人才提出较高要求,不但需要掌握物联网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更要结合区域的物联网产业情况,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

3)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本次被调研的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基础素质(如动手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以及理解交流能力)较为看重,特别是对就职者理解交流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的以及动手能力方面,因此,在做好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打造他们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以及实操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关于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针对上述调研情况,我院计算机物联网专业应继续围绕技能大赛、合作企业二大平台,在师资力量培养、教学资源优化、学生实习实践三方面加强建设。

智慧消防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安防企业;多元化;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标识码: A

一、安防企业多元化以及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2014年安防行业发展新趋势论坛――北京站的活动于5月29日下午13:30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隆重开幕。

千家传媒CEO向忠宏指出,“非智能,不安防”,将安防和智能这两个词捆绑在一块儿,或者是说我们要放在一个词里面是说呢!是因为这两个词本身已经靠得非常紧密了,如果我们用百度或者是谷歌,谷歌搜索总是不太稳定,我们用百度搜索这组合关键词,反应两个字的相关性,如果两个搜索放在一块儿,他们反馈的结果越大表明相关性越强,结果你看看是什么样的?安防和智能是大概有多少1620万条,安防和高清530万,安防和联网710万,安防和项目570万,安防和运营是820万,安防和平安城市是200万,然后安防和云计算390万,安防大数据457万,安防和智能家居611万,安防和智慧城市191万。安防和智能他们两个的相关性是最强的。第二个我们很关心的两个数字,五千亿和20%,实际上我们更关心20%,这是中国安防行业协会做的十二五规划里边,2015年安防行业总产值是五千亿,其中安防运营和各类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达到20%以上。就是2015年除了卖设备以外,由设备产生的运营和服务,应该是要达到20%,这个20%的数字是高还是低呢?即便是到20%,相比欧美国家还是很低,但是相对现在来说还是很高,现在有3%或者是4%都了不起,因此几年之内达到这个数字是很艰难的,但是已经提到了有这么一个规划。

在这里,我们把产品线多元的企业采用的策略称为“多元化策略”;而把单一产品线的企业称之为实行“专业化策略”的厂家。那么,如此看来,多元化策略与专业化策略,是安防企业发展策略的两极分化吗?

多元化策略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几年前,这样的例子就已经屡见不鲜。远不说霍尼韦尔、博世、施耐德等跨国企业,近的比如现在国内安防行业的知名企业海康威视、大华、亚安等企业都是在专注某一方面开始,进而走向整个系统的研发和生产。

可以看到,实施多元化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那么,多元化策略一定是优于专业化策略吗?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专业化策略也有其优势:专业化策略便于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一种产品,所需的资金量相对较少,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同时比较容易提高企业声誉,获取更高利润,而实施这种经营方式的企业能更认真的研究自身行业的发展前景,从而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实现更大效益。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走多元化策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一个行业中,大多数企业适宜采取专业化战略,只有少数资源有剩余的企业可采取多元化战略。衡量一个企业实施多元化策略还是专业化策略可以看以下几个方面:行业市场增长率、行业经营发展趋势、企业经营资源剩余情况、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需要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其实,这两种策略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有适应条件不同,企业在选择发展策略时应当而着重了解多元化策略或专业化策略的适用条件,从而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情境作出相应的选择。而想由专业化策略转为多元化策略的中小型企业则可通过保持和扩大企业自身所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在保证企业较高市场占有份额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发展与其相关或交叉的其他专业,以此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企业投资风险。

二、安防企业呈现多元化与专一化的新趋势

中国的安防企业往往起源于某一个专业领域,在该领域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经验后,就开始尝试跨界生存。中安消掌门人涂国身旗下的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以资本的纽带贯通了安防产业的多个领域,打通了产业链的多个纬度,成为一家集安防、消防、智慧城市、节能减排等众多领域的跨界企业。

实现安防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就表明安防企业拥有旺盛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在技术、产品、管理等,都体现出更高层面的创新。企业生存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在对于满足客户的需求中,加强创新,依据客户的需要提出解决方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在主体无法发展,其市场就转移到了客体。这也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个基本前提。

近些年,很多安防企业都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尝试,例如,做摄像机的涉足监视器和存储设备,做报警产品的开始涉足报警运营服务,集成商进入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对讲企业对智能家居开始关注,甚至组建自己的工程商。安防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创造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对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产生很大的刺激,连通着产业链的不同领域。

三、安防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以及风险

(一)多元化

多元化包括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相对来说大部分企业都在进行采用。值得肯定的是,对多元化的选择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从市场中来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价格,安防行业不仅仅所面对的问题是产品同质化,在许多方面都没有差异的情况下,这些方面主要是技术以及外观和功能等,最重要的还是买点,例如,在我国的摄像机市场,因为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低价求胜,导致企业在价格战中头破血流。就是因为在企业间相互受价格战的制约,造成利润下降。为了确保赢利,企业只能实行多元化经营模式。

在我国,许多行业中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企业仅仅需要重新组装或二次开发,因为其生产的难度不大,新产品很容易被推向市场,公司的短期利润开拓新的领域则可以提高。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安防市场,IPC、数字矩阵、大安防平台逐渐的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很多安防企业都看好这一市场,开始研发这一产品。

(二)多元化的风险

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实质上就是涉足从未涉及过的领域,因此,就面临着种种风险。如果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分散,在这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反而就有可能失去原有主导产品的竞争优势;其次,涉足的新领域和原先的行业如果差异太大,在产品开发以及营销手段上都有所不同,同样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如果对市场没有把握好,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所以,安防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的经营实施中一定需要具备一些条件。首先,企业一定要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其所主导的产品中需要拥有相当的市场与优势的技术,同样,在销售渠道以及企业管理等各方面也比较完善,扩大规模需要有足够的实力。

(三)专业化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安防企业基本上还是中小规模的,在经营方向中不宜过于分散,企业只要选择了目标,就一定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有效的将资源进行集中,树立品牌,巩固竞争的地位,在经济以及成本和创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一定的优势。从当前来看,发展的比较好的安防企业都是专业性很强的企业,不论是小小的对讲产品,还是高端的智能化高速球,企业以专业形象出现往往就能赢得客户的信赖,而在开拓潜在市场上掌握了核心技术也能具备优势。

(四)专业化的风险

和多元化经营比较,专业化的经营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但是,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当前的全球化经济中,只要市场稍微出现一点波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影响。随着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以及产业升级,专业性较强的企业如果不能和时代同步,就很容易被淘汰掉。例如,在从模拟技术到数字化技术的转型中,如果不能及时将旧的生产线与技术进行更新,生产模拟摄像机的企业就无法与数字化摄像机企业竞争。

专业化经营的企业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比如,长久以来格力集团一直坚持专业化经营,并将其作为实现技术创新、抢占市场的关键,其依据就是空调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安防行业正处于上升阶段,技术与市场也正走向成熟,不管是门禁、防盗还是监控、对讲,各领域都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安防企业应综合自己的优势,选取最适合的方向。

结语

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多元化和专业化是其不同的纬度,企业一定要按照自身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进行慎重选择,切忌守业不化,也切忌四处挖井。多元化经营是安防企业未来的希望,如果在单一的领域研究已经到了极致,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就可以在产业链的上下游考虑多元化的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贤文. 中小安防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7.

[2]彭婵. 专业化与多元化安防企业如何博弈[J]. 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7,10:120-122.

智慧消防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 物联网;智慧;产业浪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164-03

物联网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与产业,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如无线电、芯片制造、数据通信、网络互联、计算机编程、通信标准与协议等。而未来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应该说它的应用范围将大大超过互联网。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规模,部分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相关问题加以阐述。

1 定义、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它的英文原意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字面上理解为物品(或物体)的互联网。通俗地说是将生活中的每个物件安装芯片,再通过无线系统综合联系起来,通过一个终端就能控制包括家中和户外所有设备。其与当今流行的互联网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所互联的对象是涉及很多种类的物品,而后者互联的对象仅仅是一种物品――计算机。但是,物联网与互联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和基础离不开互联网,它是一个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扩展的网络,物联网实现了用户端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甚至对该物品的测试与控制。所以物联网可以看作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

物联网的雏形最早诞生于上世纪末。在中国,起先把物联网称之为“传感器网络”(简称传感网)。1999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传感网技术的研究,组成了 2000多人的合作团队,先后投入了数亿元资金,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无线移动基站、传感终端设备、芯片开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建立了一些实用的传感网。与欧美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国内与国际上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这一阶段可以看作是物联网在我国的起始阶段。

2005年至2008年为第二阶段,即普及阶段。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国际信息社会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ITU 在2005年一份报告中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几幅图景:当你拎着公文包从办公室或家中走出时,智能化的公文包会自动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当司机驾车行驶在路上出现误操作时,装备了物联网终端的汽车会自动报警;投入洗衣机的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洗涤水温及漂洗时间长短的要求等等。 当年8月,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的公开演讲中,也曾提到了物联网概念。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这一阶段中,国内除中国科学院以外,已有少数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开始进行相应的研发工作,不过这些研究都处于实验室阶段。

2009年起进入大发展时期。工业与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他指出,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2009年,国际商业机器制造公司(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广阔的空间,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与改造,“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IBM在其策略会上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极大地刺激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这几年,厂商大肆渲染的所谓“智能家居”其实就是把一些家用电器通过网络控制起来。当物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家中的电器可以通过接入设备和外网连接起来,通过传感器传达对电器的控制信号或将电器发出的信号(例如设备是否开启,空调的温控值、汽车车门是否锁好等)传至控制者那里(控制着可以在近处也可能是远程)。一方面,用户可在外控制家中电器的开启并设置运行状态,如电饭煲开关与保温、热水器在不同季节的温度设定等。另一方面,生产厂家在本部就可以“感知”你家中电器的使用状况,也许在用户报修之前就知道其家电器的故障。如某日突然有维修工会上门告知你家中空调或冰箱有如何问题等。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已在多个行业得到初步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移动通信公司利用自身具有的无线网络软、硬件优势,为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目前已将超过十万个芯片装载在上海市的出租车、公交车上,实现了车辆的即时定位、动态调度的实时管理。

目前,我国已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美国、德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2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人们的思路一直是将有形的物理基础设施和IT通信设施分开,即一方面是建筑物、车间厂房、公路桥梁、办公器具、车辆设备等物品。另一方面是数据计算中心,个人电脑、无线网络、有线宽带传输等通信设施。而在物联网时代, 把芯片与感应器装备嵌入到油网、电网、水网、公路网、建筑物、车辆、家用电器等物体中,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红外感应器(Infrared Ray Sensor)、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激光扫描器(Laser Scanner)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信息交换和通讯。这样它们与宽带传输网整合成了统一的基础设施,物品与物品联接成网,构造了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互联网,以实现对它们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对物品的“透明”管理。而物品(商品)在彼此进行“交流”时,也无需人的干预。

读者可从以下案例中获得对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的进一步认识。案例一,某公司大院或大学校园为了实现对院内所有车辆的有序集中管理(如车辆限时出入、按指定地点停放,人员进出管理等),在所有车辆上安装了具有该车编号唯一地址的芯片和射频发射器件,并将该地址号与车主身份的对应关系存入该单位的网络管理计算中心。那么,管理者、程序员以及本区域内的局域网用户(可根据需要将其设置成不同的访问权限)就能随时查询获知某一辆车的具体停放位置、进出门时间甚至车辆的机械运行状态。这一模式还可以应用到一些具有重大比赛或大型集会活动的场馆周围的交通控制方面。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已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交管部门借助物联网平台,根据车流量与车辆种类,可及时调整不同车俩(如观众车辆、礼宾车辆、安保消防车辆、急救车辆等)进出场馆的路线、先后顺序、停放地点等等,起到了有效的监控与疏导作用。案例二,大型重要桥梁的安全管理在利用了物联网技术以后将变得快速准确。安装了传感设备的桥梁可随时将诸如梁体震动、风速、水位、水流速度、桥面路况等参数传至相关部门,以得到及时的管理与安全保障。同时,对桥梁的定期维护提供了准确系统的数据。案例三,中国电信推出的天翼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可以认为也是一项吸引眼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目前在南京等城市通过刷天翼手机可以坐公交、地铁,今后还会引发新型的消费和应用模式(如小额支付等),利用手机可控制家电这种智能家居也开始进入人们生活。再例如:网购物品可以被我们随时跟踪确认是否已装运发出、在途运输、到达拆箱;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邮政运输车辆跟踪定位、货物配载、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3 物联网带来的产业浪潮

物联网的发展,必然带动与传感器相关的产业发展。传感器的作用是将网络中物品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参数(如温度、压力、湿度、色度、光照度、机械转速等等)转换成一定格式的数据电信号,该信号经由射频电路处理后以无线电波方式发向计算机网,这就涉及到许多行业,如芯片制造、测量、无线电、地理信息服务、机械加工等。传感网属于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它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立了传感(物联)技术产业联盟。此联盟将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由政府引导、用户需求作牵引、大学与研究机构深度参与的技术产业联盟。联盟将致力于传感网产业链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以及售后服务工作,联盟还将推进一系列技术标准的制定,促进两个集群――技术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融合,将自主创新能力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链群。

通信行业与物联网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物联网对通信信息产业既有依存关系又有促进作用。网中大量的数据传输需以传输网、接入网为通路,而这又反过来促使通信网在覆盖范围、接入速度与传输质量、用户管理功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同时,对通信网在信息安全准确传输、信息量突发增加或不均匀分布等方面的处理应对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来股市上凡是与“物联网概念”沾边的股票,也成了A股市场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它给股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物联网概念股”就是具有物联网概念或与物联网技术、产品相关的股票。例如,东信和平(股票代码002017)、新大陆(股票代码000997)、厦门信达(股票代码000701)和远望谷(股票代码002161)等。这些公司分别涉及生产智能卡,生产、销售无线射频自动识别系统与电子标签,设计研发二维码识读技术与产品以及超高频信号识别产品。物联网的建设,为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带来了动力和销售市场。而龙头企业的强劲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企业和相关配套产业的兴起。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系统安全、平安家居、工业与消防监测、物流管理、个人健康护理等多个领域。随着物联网的规模范围扩大、网络功能的增加与完善,所涉及到的各类产品(包括软硬件)也将越来越丰富,涉足这些产品的设计、研发、销售的部门也随之增加。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不到十年,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可以肯定,物联网将是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4 物联网的建设及深远意义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研究。如个人隐私保护、公共信息的知情权限、技术瓶颈、行业标准等等。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前往位于江苏无锡的中国科学院无锡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调研时,表示出对该中心的高度关注。他提出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感知中国中心。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以精细动态方式管理生产、优化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联网将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

北京市朝阳区将修建一座占地4km2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园。这座物联网产业园区位于北京的东五环外,朝阳区政府已初步为其选定建设用地,将采取“政企共建”的模式,即政府划拨专用地块,给予政策优惠扶持,企业投入人财物力与研发力量,它将能够嵌入物联网的所有高科技产品在园内投入使用,初步划分为商业区域、企业区域、生活区域以及公共区域。园区内将实现无人驾驶节能公交车、手机刷卡付费等生活方式。朝阳区政府信息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首个物联网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将在未来三年内建成。

在广东的东莞等地已经实现了物联网与手机技术的结合应用,它为移动用户带来更多方便。在停车场的车位上装了无线传感器,车辆只要停在车位上,系统就会立即感知,并把信息通过专门的移动系统客服电话或手机客户端,传递给移动用户,人们出门前可提前了解哪里有空余车位,甚至获得预约服务。实现这种功能的一个小小传感器由于是无线的,安装起来并不麻烦,而且除了车位信息,还能告诉用户停了多长时间的车,以达到精确收费。

作为教育、科研、人才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的江苏,也力争走在前列。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温总理的指示要求,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无锡市政府已经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制高点,即技术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物联网在中国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无锡市于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为积极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及物联网建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保持、扩大学校在物联网研究领域的优势,今年上半年,南京邮电大学召开物联网建设专题研讨会,及时调整了科研机构设置和相关专业的研究重点与方向。全国高等院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正式成立。新华日报记者探访了南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实验室,参观了一些“物联网”的雏形产品。此外,南京邮电大学也与无锡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划拨专用地块作为建设物联网的示范区。

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讲,物联网实现的远程、及时控制技术,造就了一个智能的生活体系,将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极大的改变。而对于国家来说,依托物联网,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提升,有着重大意义。也为国家处置突发性事件增添了一个有效快捷的手段。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与管理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物联网开发应用前景巨大,中国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要处于领先地位,更在于要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先机,以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提高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经济大国之一。

5 结论

如果我们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待物联网,那么物联网实际上就是将信息化的应用更加深入、范围更加广泛。物联网将信息化贯穿到社会公共管理、国民生产以及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大规模应用将有效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 ,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

如果我们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待物联网,那么物联网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一台推动产业经济腾飞的引擎。它成为经济转型期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信公司等信息化企业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技术领先优势和人才优势,他们有望在未来的网络社会中获得到高速增长的利益。

每一次的金融危机以后,都会有一场科技革命。与传感技术相关的物联网正是这场科技革命的主角。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软件服务与应用、相关设备研发与制造等将发展成一个数万亿美元的产业。相比互联网,物联网连接的是现实物理世界,其规模将会比互联网更大,涉及的层面更多。功能日趋完善的网络社会将创造众多的智能城市,由此构建一个智慧的地球。

参考文献

[1]施鸣.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前景[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

智慧消防发展前景范文5

中图分类号: [F287.8] 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化住宅小区最早于90年代中期出现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智能化住宅在美国称为智慧屋(WiseHouse),欧洲称时髦家(SmartHome)。智能住宅小区以综合布线为基础,联通住宅区内的各功能子系统,以计算机实现各种设备自动化管理,为小区住户提供全方位优质、快捷、可靠的服务和安全保障。智能住宅小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前景。早期对“智能化小区”的认识比较片面,偏重于安防、车辆出入管理和楼宇对讲,

当前的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

1)安全防范子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对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巡更系统。

2)信息网络子系统

数字信息网络;有线电视;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3)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

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风机、水泵、电梯等的设备管理系统;水、电、气智能抄表系统。

下面将有重点的介绍各个系统

消防报警系统是专门针对火灾而设的,本文不对此多做讨论。

对讲系统是小区弱电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非常适合我国实行的封闭式管理的住宅小区,也是前期投入最小,发展前景最好的系统。早期大多数住宅小区的对讲系统只能实现简单的可视/非可视对讲,单元门解锁的基本功能。从2000年以后,对讲系统发展到第3代,对讲系统共用小区综合布线,过渡到了数字化阶段,有组建网络费用低,便于升级及扩展的优点,可实现双向互叫对讲,防盗防灾报警,住户报警等功能,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性价比较高。到2005年,出现了广域网数字可视对讲系统,能让用户实现小区多方互通的可视对讲,甚至通过小区以太网或互连网同网上任何地方的可视IP电话或PC之间实现通话;

视频监控系统是住宅小区安防子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住宅小区监控重在搭建安全的生活环境,并不需要如重点行业般的全面和严密,因此在搭建小区监控系统中,综合多种因素,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三点:

1.重点区域实施定点无遗漏监控,以此堵住防范漏洞。小区的重点区域一般包括小区出入口、周界死角(包括容易翻越区域)、电梯、保安岗亭、配电房等危险区域。针对这些场所一般需要进行全方位监控;

2.重要区域整体动态监控,这些区域包括小区周界围墙边界、主要通道(尤其是车辆通道)、停车泊位区域、中心广场、楼宇公共区域、电梯厅,针对这些场所一般进行总体状态监控;

3.小区监控中心的配置有很多并不具备专业的机房条件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因此监控中心的设备配置需充分考虑耐用性、低维护率和易操作性。

因监视摄像装置存在盲区,而且小区周界不可能全部依靠监视摄像机监控,因为这样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而周界报警系统在投资上是比较低廉的。因此周界报警系统是视频监控系统的补充。周界报警系统探测方式有多种形式:红外对射,泄漏电缆,振动电缆,电子围栏,光纤振动,激光雷达等。最便宜和常见的是红外对射,这种方式最适合住宅小区周界报警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尽管有了视频监控和周界报警系统,但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小区依然离不开保安的日常巡逻巡更。巡更系统可以科学的监督及掌握巡更人员(安全、防火、管线、设备等)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住宅小区内在各个要害地点和部位设有专门的巡更确认仪,这些巡更确认点构成了小区内不留任何死角的小区巡更网络。小区实行最少三组保安巡逻队(每组2—3人)昼夜24小时巡逻。小区巡逻路线是根据小区各个巡更点的要害程度、实际路线距离、每一巡更点所要求的巡逻人员两次到达该处的时间间隙等情况,经过计算机优化组合成数十条巡更路线,保存在巡更管理计算机数据库内。具体的当班巡更路线,由每组保安巡逻队每天上岗当班时,在巡逻管理计算机上随机确定,避免内外勾结犯罪。巡更系统报警功能巡更系统还设计有保安人员就地向“中心”进行报警联络的功能。即当保安巡逻人员在巡逻中发现某处有异常情况时,可在就近找一处巡更确认仪,将自己的智能钥匙插入,当停留时发过5秒,保安巡逻管理中心计算机便认为是该保安巡逻员在该巡更点向保安中心报警保安中心就立即派人前往处理,巡更管理计算机会记载该次报警行动。

停车场管理系统:宅小区住户停车,是以非接触式IC卡作为出入车库凭证,但住宅小区车位一般都已出售给住户,不需要计时、收费,较商业停车场管理简单,本文不再赘述。数字信息网络:将住户家庭无线网络和IPTV网络电视,宽带的功能整合,为数字社区提供的标准解决方案,利用运营商优质的网络服务及强大的技术力量与高速有线宽带,无线家庭网络,网上互动娱乐、音频视频信号共享,小区WIFI覆盖、小区客服网络等进行的完美结合。

前文所述的几个系统只是智能化住宅小区中基本的、必备的内容,住户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易体会到它们的存在,家庭和物业管理的智能化才能引起住户的共鸣。

智能抄表系统住宅小区居民水电气表进行联网,由物业管理计算机集中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用水、用电、用气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低,中间环节多,缴费不及时等问题。该系统具有多种通讯方式,组网方式灵活,扩充方便,从不同角度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真正地实现了居民小区的科学化管理。物业管理系统将各住户的电表、水表、燃气表的数据,采集存贮在三表接口的永久存贮器中,当小区管理人员需要抄表时,可以通过管理中心电脑十分方便地抄集每户三表数据,并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无线通信式智能集中抄表系统是中国目前最为领先的无线智能抄表系统,它将是中国智能集中抄表未来的发展方向,无线通信式集中抄表系统采集计数工作单元均装配在表内并密封,表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基础工作全由表本身完成。另外因表引出的无线通、断不影响单表数据采集和保存(仅影响本表数据的读出),也不影响其它表数据的读出,即使本次读数时该表出现故障,只需重新发射数据,无需重新置数,表的真实读数仍可继续读出,其安全性、稳定性是比较可靠的。无线通信式智能集中抄表通过远程接收装置接收信号,此种表不需敷设线路和线路维护、安装方便。

设备管理系统

在智能住宅小区内设置物业管理中心,通过网络将分布在小区内的供电、供水、供热、电梯、公共照明等系统设备连接起来,以集成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并与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联动管理而构成的综合系统。物业管理部门对住宅小区的公共设备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解决潜在的故障,防患于未然,提高服务质量。

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由于考虑现代的智能住宅小区范围较大,少则数十栋,多则几十栋,居住的人员众多,繁杂且不便于管理。如发生紧急事件时,将会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必须有组织地进行应对,这就要依靠紧急广播指挥疏导。而在平时,小区内可以播放一些文娱节目和公共通知,比如下班时间、午饭时间、老人晨练期间、居民饭后在小区园林景观散步的时间以活跃气氛。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有很多旧的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只停留在看门、打扫卫生、补修设备、收垃圾等很浅的层次上。

现代化物业管理系统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大脑。好的物业管理系统可以使小区的日常管理更加方便,可以提高物业管理的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可以使物业管理公司更好的为业主服务。

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主要是以下几部分:

房产信息管理

客户信息管理

租赁管理

收费管理

工程设备管理

人事管理子系统

客户服务管理

保安消防管理

保洁环卫管理

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的重点不是硬件设备,而是软件系统,现在市场上开发此类软件的公司众多,物管公司应结合自身需求,选择稳定可靠,使用方便的产品。

综上所述,

“智能化小区”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概念,每过几年就会有新的功能加入,已有的也在不断变化完善,向着“以人为本”, 更方便,更快捷方向发展,使小区业主享受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徐超汉,电子工业出版社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白德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智慧消防发展前景范文6

一、顶层设计专项行动计划

到2015年,充分发挥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健全完善物联网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初步实现部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物联网发展相互协调,以及物联网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频谱资源分配等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各环节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相互支撑的发展效应。

二、标准制定专项行动计划

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标准。优先支持应用急需行业标准。继续推进公安、环保、交通、农业和林业等5个重点应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新成立5个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结合实际需求,统筹国标、行标规划,研制40项急需的应用标准。后续重点推进各领域的应用标准化工作,完善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各重要应用领域。

三、技术研发专项行动计划

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探索形成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培育和打造技术创新链与产业生态链,支撑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

(一)推动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智能化应用。面向两化融合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流程工业和装备工业为重点,在煤炭、石化、冶金、汽车、大型装备工业中各选择4—5个重点企业开展面向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和节能减排的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转变,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

(二)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需求,选择2—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或相关重点区域,组织实施国家精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开展大田作物、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以及农资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资及农技服务模式创新,并区域扩展;加快实施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试点规模,适时开展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储运管理水平。

(三)推动物流管理智能化和标准化应用。面向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标准化管理需求,加快实施国家航空运输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应用示范工程,并深化拓展试点应用领域,组织实施国家远洋运输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国家快递物流可信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和进出境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物联网应用示范,提升我国物流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选择若干大型制造企业,开展企业物流作业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企业物流作业水平;选择若干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地区,在城市共同配送方面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动技术应用和产品标准的统一,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物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统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挖掘,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推动污染源监控和生态环境监测应用。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需求,在四川、山东等地实施国家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选择若干排放危险废物、放射源废物的企业和医院,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应用示范,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选择2—3个河、湖分布数量较多且水质安全隐患较大的省份,支持地方开展水质量监测应用示范,为实现水质改善提供技术手段;选择若干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支持地方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应用示范,对火电、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进行重点防控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选择若干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火电厂开展污染源治污设施工况监控系统应用示范,提高污染治理监管水平。开展进境废物原料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进境废物原料监管水平;在吉林、江西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旅游景区,实施国家林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3—4个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林业资源和生态旅游安全监管和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我国生态保护和服务水平。

(五)推广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需求,突出煤矿安全监管重点,开展煤矿安全设备监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实施国家矿井安全生产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覆盖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的网络化采集,实现对矿井透水、瓦斯、粉尘等事故灾害的预防预警和自动处置,探索完善矿井安全生产物联网技术标准、装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矿山企业安全防护水平;加快实施国家特种设备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信息追溯、动态监管、实时追踪与应急救援,并由电梯、气瓶两类特种设备逐步扩展到其他特种设备;在全国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推广生产环境实时监控和智能处置应用,建立民爆行业生产经营动态监控信息平台,深化行业生产经营信息自动采集和视频监控,提供应急联动服务,提升企业和全行业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推动交通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面向交通领域智能化管理和调度需求,选择2—3个大中城市和2—3个内河流域,实施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车辆识别、航运服务、交通管理应用示范,提升指挥调度、交通控制和信息服务能力,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统计信息的采集;推广客运交通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开展4—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新技术应用示范,包括导航定位、紧急救援、防碰撞、非法车辆查缉、打击涉车犯罪等,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提升交通安全和社会服务水平;开展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及推广。

(七)推动能源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应用。面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求,加快实施国家智能电网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拓展应用领域,在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等领域实施10个智能电网试点,提高我国电力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在加快实施国家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基础上,继续向其他油田拓展,实现油气生产、炼化、储运、销售全业务链集中管控和精细化管理,降低油气供应成本,增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推广公共建筑节能物联网应用,提高建筑内水、电、气、热等资源的智能监测和控制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八)推动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应用。面向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保障、水土流失治理、水库安全管理突发性事件处理等需求,组织实施国家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区域专业化水库设施安全维护,推广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和信息处理业务体系,满足水利业务应用需要,提高用水安全。

(九)推动公共安全防范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公共安全需求,加快实施国家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深化婴幼儿乳粉及酒类应用,建立健全肉类、蔬菜、中药材等重要商品追溯体系,逐步扩大监管食品品种和应用范围;选择部分直辖市和重点城市,实施国家公共安全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重要活动及场所保卫、机动车整体管控、流动人口管理和城市核心区立体防控及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等重点应用示范,提升社会治安水平;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消防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火灾隐患的排查预警;选择重点企业和危化品集中地区,组织实施国家危化品管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危化品存储和道路运输监管应用示范;开展灾害性气象信息采集和实时处理应用示范,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中西部灾害多发地区,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应用示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十)推动医院管理和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面向医院智慧化管理、社区远程医疗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选择10个左右信息化基础好的三级医院,重点开展面向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的医院管理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逐步向全国推广,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选择部分养老机构,组织实施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对集中养老人员提供智能化服务,依托养老机构对周边社会老人开展社会化服务,并逐步向其他养老机构推广;在4—5个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社区中心及时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开展相应医疗和健康服务。

(十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网的精确诊断和一体化管控需求,选择5个城市,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对地下管网、立交桥、井盖设施、无线基站、城市内涝、供排水设施、地下空间安全等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在线监控、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

(十二)推动智能家居应用。面向公众对家居安全性、舒适性、功能多样性需求,在大中城市选择20个左右重点社区,开展1万户以上家庭安防、老人及儿童看护、远程家电控制以及水、电、气智能计量等智能家居示范应用,解决制约规模化推广存在的产业链协作不足、成本过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带动智能家居技术和产品突破,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十三)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展应用示范。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按照《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明确的重点任务,积极组织实施《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应急救援、智能教育、智能水利、智能旅游等十三个应用示范工程。各行业主管部门优先在无锡示范区部署相关行业物联网应用试点,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十四)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对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五、产业支撑专项行动计划

协调推进物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交通、能源、水利、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国防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为引领,结合地方基础和优势,充分考虑技术、人才、产业、区位、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因素,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应用示范的紧密结合。

六、商业模式专项行动计划

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造商业模式交流环境。推广成熟商业模式。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多种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升物联网专业服务水平。加速物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探索发展新的物联网专业服务。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

七、安全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推进物联网关键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强物联网安全标准实施工作。建设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检测评估平台。建立健全物联网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物联网应用安全风险管理建设试点。从物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可信身份认证和安全控制、网络安全防护、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展支撑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八、政府扶持措施专项行动计划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加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力度。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提高对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比例。国家973 计划重点加大对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信息安全等物联网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国家863 计划重点加强对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小型化传感器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仪器仪表技术研发的支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加强面向农业、制造业、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

九、法律法规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梳理分析物联网相关立法,研究修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中影响物联网发展的条款。研究制定物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办法,组织开展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资源共享立法研究。提出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建议,为物联网发展提供路权和资源保障。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专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