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减碳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减碳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节能构造设计;建筑设计;
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m2,绝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且每年新建建筑近20亿m2,其中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较低的设计标准,将留下很重的能耗负担和治理困难。
2、真正贯彻落实全面的建筑节能设计
2.1 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的目的。
2.1.1 合理选址
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又要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
2.1.2 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在建筑位址确定之后,应研究其微气候特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①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既能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②创造人工自然环境,如在建筑附近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作用。
2.1.3 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
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的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均满足夏季防热和冬季保温是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找到一个平衡点,选择出这一地区建筑的最佳朝向和较好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2.2 单体的节能设计
单体的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来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2.2.1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通过对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1)屋顶的节能设计。屋顶是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节能措施为:①采用坡屋顶;②加强屋面保温;③根据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等)。
2)楼板层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利用其结构中空间,以及对楼板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如将循环水管布置在其中,夏季可以利用冷水循环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利用热水循环取暖。
3)建筑墙体的节能设计。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适应气候条件做好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以外,还应体现在能够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上,如寒冷地区的夹心墙体设计、被动式太阳房中各种蓄热墙体(如水墙)设计、巴格达地区为了适应当地干热气候条件在墙体中的风口设计等;而在马来西亚,杨经文设计的槟榔屿州MennamUmno大厦外墙中,则外加了一种“铺风墙”的特殊构造设计,在建筑两侧设阳台开口,开口两侧外墙上布置两片挡风墙,使两通风墙形成喇叭状的口袋,将风铺捉到阳台内,然后通过阳台门的开口大小控制进风量,形成“空气锁”,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通风。
4)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据统计资料,在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有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因此,解决好门窗节能的问题相当重要。门窗的节能设计应主要考虑:①控制建筑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②设置遮阳措施,我国节能标准中规定,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寒冷地区中制冷负荷大的建筑的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宜设置外部遮阳;③根据需要合理地组织门窗的通风换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④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其它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⑤选择高性能的建筑门窗和幕墙技术,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要改变消极保温隔热的单一节能观念,把节能和合理利用太阳能、地下热(水)能、风能结合起来积极选择节能和用能(利用太阳能、冷能、风能、地热能)相结合的门窗及幕墙产品。
5)建筑物围护结构细部的节能设计。细部的节能设计对于建筑物的整体节能也非常重要,应从以下各部位着手:①热桥部位应采取口可靠的保温与“断桥”措施;②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罩、靠外墙阳台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等均应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③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④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⑤门、窗框四周与抹灰层之间的缝隙,宜采用保温材料和嵌缝密封膏密封,避免不同材料界面开裂,影响门、窗的热工性能;⑥采用全玻璃幕墙时,隔墙、楼板或梁与幕墙之间的间隙,应填充保温材料。
2.2.2 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
2.2.3 选用建筑节能材料
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掘出一些地方节能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去。
3、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学习
3.1 学习现有的节能技术
当前,很多建筑师不太懂节能技术,以及如何把节能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建筑师不能只是设计时套用标准图,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节能原理,才能在设计中按照不同的工程、不同的部位,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所以必须加强建筑节能方面的学习。
3.2 学习建筑节能新“理念”
在推行节能理念同时,眼睛不仅要“向外看”,引进学习国外先进节能理念,而且要学会“向内看”,从传统建筑模式、风格中学习节能办法。强调中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民族性、地域性应该是设计师们的共同理念。
中国传统民居(如京津风格的四合院、桂北风格的吊脚楼、岭南风格的骑楼长街、陕北风格的窑洞、草原风格的蒙古包……)都蕴含了丰富的节能理念,它们的设计和用料都给建筑师以无穷的启示。
这种以房子包围院子的建筑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冷空气入侵,符合京津一带夏季炎热,冬季严寒的气候特点。吊脚楼为每扇四柱撑地,横梁对穿,上铺木板呈悬空阁楼,绕楼三面有悬空的走廊,廊沿装有木栏扶手,符合南方夏季炎热、湿度大、空气流通需求量高的特点。中国传统民居都是在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与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可以成为当代建筑节能的借用范式,形成新的节能理念。
节能减碳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建筑节能 重要性 建筑单体 遮阳节能技术
Abstrac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building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 major sign, is also architectural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key link. For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long efforts, and the well made very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were discussed, puts forward for China'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work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mportance singl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shading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作为人工自然产品,是人类自身应变自然环境气候的一种延伸手段。建筑发挥着气候“调节器”的角色,通过利用和防御自然界各种气候因素,为人类创造出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我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但建筑能耗却是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2 倍~3 倍。高耗能建筑也正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建筑节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能源资源条件看,我国煤炭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煤炭的经济可采储量和可开发的水电量按人均水平,均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至于石油和天然气就更少了。如果我们继续不断挥霍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势必贻患子孙。为了后代可持续利用国家的能源储藏,我们现在就必须节约能源。
2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
随着城镇建筑的迅速发展,采暖和空调建筑、生活和生产用能日益增加,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急剧增长,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大气污染以煤烟为主,以尘和酸雨的危害最大,建筑采暖和炊事用能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两个主要因素,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建筑节能是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
在我国,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要低10~14℃,长江以南要低8~10℃,东部沿海要低5℃左右;而7月平均气温,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却要比同纬度地区高出1.3~2.5℃。加之,热天整个东部地区温度均高,冷天东南地区仍保持高湿度。由此可见,我国冬冷夏热的问题是相当突出的,从宏观上看,只有在同时实现节约能源与加速能源开发的条件下改善热环境,这种改善才有可能,否则只是无米之炊,只能加重国家的困难。
二建筑单体节能设计
对于建筑节能设计本身,单体中的节能设计是最能从根本达到节能目标的早期节能设计。他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的:
1 合理控制体形系数
在综合考虑节约能耗和造型设计两方面后,我们设计的建筑平面外形不宜凹凸太多,力求完整,避免因凹凸太多而增大体形系数,宜适当减少面宽、加大进深;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建筑物的层数;体形不宜变化过多,立面不要太复杂。结合以往的经验看,在所有几何形体中,球面体体形系数最小,同等条件下能耗最低。
2 合理控制窗墙比
尽管外窗面积比外墙面积要小得多,但通过外窗得失热量却占护结构得失热量的40 %左右。窗有塑钢窗、铝合金断热(铝塑铝)复合型材窗等等,其保温性能:两玻窗传热系数可达2.50W/m2.k以下,三玻窗传热系数可达2.00W/m2.k以下。根据不同的窗框材料,使得外窗的传热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屋顶透明部分(天窗)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屋顶透明部分的传热系数限值≤2.5W/m2.k。因此需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征合理控制窗墙比。
3 做好建筑物的平面朝向通风设计
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利用冬季日照,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做到合理控制建筑物平面尺寸、合理控制可开启窗户位置与面积、合理控制窗户开启方式、增设导风板等措施,以获得更好的平面效果。平面设计尽可能按有利于空气的贯穿进行考虑。房间的门窗位置应合理安排,窗户的朝向应有利于形成穿堂风,从而增加房间内的空气流动,利于室内换气。从通风的角度来讲,窗户可通风面积的大小是决定室内风速的关键,但前提是必须要保证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同时存在,才能由于正负风压的作用而形成空气的流动。
4 做好建筑物的剖面通风设计
自然通风建筑内部的通风条件是决定人们健康、舒畅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空气更新和气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的生物感受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室内气温、湿度及内表面温度的影响而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首先,合理确定进出风口的标高。进出风口的高低决定了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对人体的舒适度影响较大。因此,一般应结合房间的实际使用功能设计剖面的通风高度。其次,合理使用“烟囱效应”。 具体做法可在大进深的建筑物中部设置若干贯通的垂直空间,此空间应高于建筑物屋面,并设置相应数量的出风口,由于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使该空间形成烟囱效应,促进气流上升,实现热压通风散热,这就是所谓的“太阳能烟囱”。
6 热桥设计
在需要考虑冬季保温的地区,必须要做好外墙、屋面以及门窗的保温,构件自身的物理性能应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在防止热桥产生的构造处理方法上,墙体的外保温比内保温更为有效,可避免室内外温差加大,保持较为稳定的室温和舒适度,防止保温层受潮,避免热桥的产生。在采暖期采用相同厚度保温材料的外保温要比内保温减少约1/ 5 的热损失,而在夏季,墙体的外保温做法还能减少太阳辐射热和室外热空气与外墙的表面换热,隔热效果也优于内保温做法。
三可再生能源的运用
1 太阳能技术
目前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有:
(1) 被动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或真空管吸收太阳辐射热,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
(2) 主动式太阳能系统,在太阳能居室采暖方面具有更大的选择性,但需要外在能源启动运行,并需借助电扇或泵等装置来转换和传递太阳能,以此获得生活热水或提供居室供暖。
(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2 地源热泵技术设计
利用地下水、深层土壤和水库、湖泊等深水层受自然季节气候影响小、温度相对保持稳定的特点,通过水作为媒介,与地能(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 进行冷热交换提供热泵的冷热源。冬季地能作为“热源”,从地下或水中“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作为“冷源”,供室内致冷,同时将室内热量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贮存起来作为冬天采暖的“热源”。地源热泵系统根据换热方式的不同分为: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热泵系统等。因不同工程的地质条件、地表环境、地表土壤、场地状况等有所不同,需因地制宜地选择设计不同的换热方式。
节能减碳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建筑节能;能源;屋面;门窗
Abstract: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land and energy is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mprove energy-saving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mote further improvements i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is paper some important aspects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re discussed.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roof; doors and windows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根本措施。
首先,从占用资源和耗能方面上来看,建筑不仅需要大量土地,还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大量能源,其总量占全社会能量的30%,建筑所使用的建材的生产能耗占16.7%;用水占城市用水的47%;使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我国430亿平方米的拥有量建筑中99%是高能耗建筑,现在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新建设的总和,其中的95%还是高能耗建筑。从这一点看建筑业对能源的需求很大,建筑节能的任务很艰巨也是很必要的。其次,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在环境的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每年建筑采暖燃煤放出的二氧化碳约为1。9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硫近300万吨;烟尘约300万吨,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所以,作为主要耗能产业的建筑业应当成为节能工作的重点。
二、建筑屋面节能系统
屋面的节能技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与建筑屋顶的构造形式和保温隔热材料性质有关。屋面构造形式基本上分为实体材料层节能屋面、通风保温隔热屋面、植被屋面和蓄水屋面等。但根据屋面的热工性能进行分类,可分单一保温隔热屋面、外保温隔热倒置式屋面和内保温隔热屋面。
(一)倒置式屋面
倒置式屋面是与传统屋面相对而言的。所谓倒置式屋面,就是将传统屋面构造中的保温层与防水层颠倒,把保温层放在防水层的上面。倒置式屋面的定义中,特别强调了“憎水性”保温材料,工程中常用的保温材料如水泥膨胀珍珠岩、水泥蛭石、矿棉岩棉等都是非憎水性的,这类保温材料如果吸湿后,其导热系数将陡增,所以才出现了普通保温屋面中需在保温层上做防水层,在保温层下做隔气层,从而增加了造价,使构造复杂化。其次,防水材料暴露于最上层,加速其老化,缩短了防水层的使用寿命,故应在防水层上加做保护层,这又将增加额外的投资。再次,对于封闭式保温层而言,施工中因受天气、工期等影响,很难做到其含水率相当于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含水率:如因保温层和找平层干燥困难而采用排汽屋面的话,则由于屋面上伸出大量排汽孔,不仅影响屋面使用和观瞻,而且人为地破坏了防水层的整体性,排汽孔上防雨盖又常常容易碰踢脱落,反而使雨水灌入孔内。倒置式屋面与普通保温屋面的比较如下表,由表可知,倒置式屋面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二)屋面空间绿化
屋面空间绿化指利用绿色植物具有的光合作用能力,在不同的地区,针对太阳辐射的差异,选择不同品种的植物进行屋面种植。绿色植物的种植不仅可以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屋面,而且由于植物本身对太阳光的吸收利用、转化和蒸腾作用,大大降低了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同时利用植物培植基质材料的热阻与热惰性,可以降低内表面温度,从而减轻了对顶楼的热传导。有资料显示,种植屋面的内表面温度比其他屋面低2。8℃-7。7℃。在炎热的夏季,从屋面进入室内的热量占总围护结构的热量的70%以上,实施绿化的屋面外表面最高温度可以比不绿化的屋面外表面最高温度低20℃以上。同时,屋面绿化若在城市中大量应用,可以使整个城市成为高低错落的大花园,降低噪声,提高节能率,改善生态环境。
三、建筑门窗保温节能系统
对于建筑物来说,节能的主要途径是除了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和加强围护结构保温,减少传热、耗热量外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以减少空气渗透耗热量。在减少建筑物总失热量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太阳辐射得到的热和建筑物内部的热,最终达到节约采暖设备供设量的目的。
在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规定的限制中,对不采暖楼梯间的户门、外墙、窗户(包括阳台门上部)、阳台门上部门芯板、外门,按不同地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给出了不同的传热系数限制规定。这就要求要选择保温节能玻璃,保温节能玻璃的隔热性能相当良好,热量透过这种单面玻璃时会减少70%,由于玻璃隔热性能相当于230mm厚的砖墙,建筑物可把窗户开得更大,以充分采光。
窗的结构是影响窗户散热的主要因素。固定窗的节能性能最佳,平开窗次之,推拉窗最差。除窗的结构外,对窗的节能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玻璃的性能。目前,推广使用的节能玻璃主要有三种。
(一)中空玻璃
中空玻璃当中式普通空气或者填充氩气。主要有两种:槽式中空玻璃和复合胶条式中空玻璃,现多采用后者。目前发达国家中空玻璃已经式新建住宅法定节能玻璃。而在我国中空玻璃式实现门窗节能的重要途径,以中空玻璃逐渐代替普通窗玻璃式必然趋势。
(二)真空玻璃
门窗玻璃从单片玻璃中空玻璃发展到真空玻璃已经式第三代产品,将两片玻璃板之间放支撑物,在450度下加热60分钟,四周用焊接玻璃封边,用真空泵从适当位置的抽气孔抽真空,即形成真空玻璃。其隔音性能,透光折减系数均优于中空玻璃。
(三)镀膜玻璃
镀膜玻璃通常是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金属薄膜,改变玻璃的投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对阳光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以吸收或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交换,可以同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结合起来使用。今年发展起来的镀膜低辐射(LOW-E)玻璃,对380-180mm的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可以保证室内的能见度,同时对红外光特别是6-15um的远红外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可以减少冬季室内热量的向外发散,同时叶能控制夏季户外热量过多的进入室内,提供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四、建筑外墙体保温系统
节能减碳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房屋建筑;新型节能材料;应用要点;
一、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分析
1、定义
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主要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到的新型工艺技术产品,形成于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上,该产品存在节能、高科技性和环保的特点,能够使建筑物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使建筑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作为建筑进步、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新型建筑技能材料在是指上是为了使人们不断提升的生活需要得到满足。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市场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工业构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建筑行业内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
(1)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能将资源和能源得到节约,使非可再生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得到实现,又能使环境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2)能够使建筑物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使用性的要求得到满足。
(3)能够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且安全的生存环境,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亲和性存在。
二、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类型
新型建筑材料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主要是由水泥、钢材、玻璃和木材四大材料作为原料形成的新产品。与传统的灰砂石、砖瓦等建筑材料相比有不同之处存在。从功能上进行分析,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墙体材料、装饰材料、保温材料、门窗材料、黏结和密封材料以及配套的各种五金件、塑料件和各类辅助材料等内容。从材质上进行分析,又包括:天然材料、金属材料、化学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等。
1.废弃的植物纤维
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废弃的植物纤维又包括农作物秸秆、废弃竹子和废弃木质材料。在世界范围内,我国作为一个知名的农业大国,因此对于农作物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资源来说,具有取之不尽的特征。该类废弃植物纤维有较多优点存在,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上有较大的可利用潜力存在。对于其他建筑材料来说,废弃的植物纤维不会有任何的环境污染产生,用它建造出来的建筑物可称之为百分之百的生态建筑。但由于植物纤维材料自身存在着特点,建筑的适用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在私人住宅或小型公共建筑中得到适用。
2.石膏类建材
石膏累建材主要有四点优势存在,第一,较低的煅烧能耗,与水泥类相比,煅烧能耗是其四分之一,且仅为石灰类的三分之一。第二,对比实心砖和混凝土,石膏检材具有较强的材料节约。第三,可循环对石膏建材进行使用,且不会有建筑垃圾产生。第四,石膏类建材无毒无害,还有较好的耐火性和耐热性存在。
3.粉煤灰
该类粉煤灰主要是从火力发电厂燃煤粉锅炉中排放出的一种工业废渣,目前我国每年有巨大的粉煤灰排放量存在,并且每年粉煤灰量都在不断递增,而大量的粉煤灰堆放不仅有较大的占地面积,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那么在建材中应用粉煤灰是对粉煤灰处理的一项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对粉煤灰进行利用,从而制作成空心砖、烧结砖、粉煤灰烧结陶粒以及墙地砖等,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节能建筑材料,掺有粉煤灰生产的陶质制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的运用是汇集了环保、阻燃、保温、隔潮及吸声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料。该种原料是从废弃的各种颜色的平板或瓶罐玻璃的碎块中产生的,也可以称之为废物利用。生产的产品的环保效益较为显著,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三废”形成。
泡沫玻璃具有自重轻、导热率低、抗压强度高、抗渗防水能力强、耐火性好以及化学稳定性高等优势,泡沫玻璃的运用既能发挥保温作用,又能作为墙体、屋面、天棚材料以及保温隔热构件进行应用。
5.膜材料的应用
复合膜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存在密度小、透光性好、机械强度高、防火、耐久、保温及抗紫外线等优势。真实由于存在着上述优势,使其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中发挥着一定作用。现阶段,膜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种类较多,与材质的不同相结合,又包括PTFE类和PVC类膜材料两种类型。
膜材料存在较高的透光率,因而能够将大量的照明用电得到节省。其次,膜材料的反射率较高,且光吸收率较低,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太阳能的辐射得到阻止,存在良好的保温隔热的作用。膜材料存在稳定的化学性能。无论是对环境还是人体而言,都不会有污染和危害苍生,因此作为一种绿色建材,膜材料广泛应用于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中。
6.其他环保节能型材料的应用
纳米微胶囊相变的材料也包含在新型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中,其主要的成分主要包括纳米和微胶囊化的相变材料,其中在光的催化作用下,纳米可以将病毒杀死,使有害气体得到消除,能够在室内不通风的状态下,使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提升,从而使空调系统的能耗减少,与此同时,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相变,物质的分支结构会快速产生转变,在恒温状态下实施吸热或放热。在外界温度出现变化时,能够使室内热环境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持,使能量的损耗减少,从而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三、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推广
随着环保型消费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住宅建筑的生产商和消费者对建材有安全、环保和健康的要求存在。运用清洁卫生技术生产,使天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得到减少,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且对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利作用的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是房屋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然而,由于我国人们存在相对保守的思想观念,对新事物的使用通常存在怀疑的态度。同时,由于一些人的环保观念较为薄弱,最终导致环保性建筑材料无法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建筑工程中。所以,结合该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
1.对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宣传力度进行加大,同时,详细地介绍和宣传环保型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并得到人们真正的认可。
2.在环保型建筑材料推广的过程中,应及时与当地建筑部门实施沟通联系,同时应与当地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建筑材料市场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对环保型建筑材料实施积极推广。
3. 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实施加强,同能通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事件实施举例分析,在对人们环保意识得到提升的同时,使人们在潜意识中发现环保的途径,为日后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提供市场条件。
4.在推广环保型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处理详细地给客户介绍环保型建筑材料的优势以外,还应将材料的用途和正确操作方法向用户进行详细地告知,从而有效避免在日后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当的操作导致经济受到损失。不仅能够将环保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而且还能使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市场信誉得到大大提升,为日后环保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和普及提供基础条件。
四、结语
从目前来看,新型节能建筑材料作为未来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这对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极为重要的作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发展,作为资源节约、能源消耗的降低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章茂木.新型墙材及保温材料在民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7.
节能减碳的重要性范文5
本文分析了央行基层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加强宣传学习力度,培养加强节能意识;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加快新技术示范推广;建立量化管理机制;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节能减排工作实质效率;依制度健全节能长效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关键词】
节能减排;存在问题;建议;措施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所谓“节能减排”(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广义而言,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符合世界低碳趋势的必然需求,更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是着力缓解资源能源瓶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在全系统积极倡导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人民银行基层分支机构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积极探索节能减排工作思路与途径,采取强化节能意识,明确节能目标,建立符合地域特点的长效节能机制等措施,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实效。但是,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及成效上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难点,这些问题和难点既有共性也有行业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央行乃至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实施。
一、当前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意识薄弱,节能工作存在内在阻力
各分支机构人员对于节能减排内在涵义或者认识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自身缺乏节能意识。具体体现在:白天开灯,打印纸张单面使用,电脑、复印机夜间电源常开、水龙头滴漏等诸多现象,造成无意识的能源浪费,从个人行为上加大了节能减排工作压力;二是集体观念不强,对节能减排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人存在在家随手及时关水、关电,在单位却无动于衷,加之部分员工的从众心里,导致机关公共资源的浪费;三是基层分支行在管理中的意识错误,如个别基层行在日常管理中担心控制水电之后,可能影响后勤服务质量、影响工作环境等的错误理念;四是对节能减排工作重视不够,节能组织机构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虽然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节能领导小组,但领导小组还仅是停留在形式上,组织、协调、指导节能工作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2、机制不完善,节能减排缺乏长期持久性
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节能措施,但未出台比较完善的节能管理办法,节能措施也未真正落实到实处。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需坚持的系统工程,各基层分支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节能减排制度,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并长久的保持进行。然而部分分支机构的管理不到位,相应制度不完善,从而导致节能减排工作缺乏长期持久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节能减排工作领导机构作用发挥不足,虽然基层分支行均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然而节能减排工作基本是由后勤部门完成,其他部门重视不够,造成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二是缺乏明确的工作考核激励和惩罚机制,导致节能工作做得到位的个人和集体缺乏动力,而忽略节能工作的小组也未受到相应的惩罚,形成“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三是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如有的单位能耗统计报表不准确,能耗分析报告不到位,节能统计还不能达到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能耗数据的高标准要求。
3、技术支撑不足,节能工作缺乏有效的支撑力
现代化的社会中,技术的进步才有各方面的进步,节能工作同样如此,技术如若停滞不前,节能工作必然会停滞不前。目前,存在依靠先进设备、通过应用科技手段创新节能减排工作方式的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设备的落后,目前央行基层办公楼、主要用水、用电等设备大多购置多年,设备老化导致维护成本高,使用效率低,耗能量大,需通过技术改造或引进新技术提高节能效果;二是应用科技手段探索创新节能减排工作方式的能力较弱。三是缺乏相应的节能技术人员,且在短期内无法完成培养或补充,不能高效准确完成能耗统计、耗能分析及节能细化计量等专业工作,严重阻碍节能工作的质量和进程。
4、创新力度不足,节能工作效率低下
“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的实现要求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各支行应加大自身的创新力度,力争节能工作顺利有效的实施。央行基层通常由于缺乏人才,缺乏相应设备,导致自身创新力度不足,节能工作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新生事物的引进和利用不足,如对于碳金融、碳交易等此类金融界在节能减排上的新举措缺乏认识,导致引进和利用不足;二是在节能技术和人员方面缺乏创新,基层央行节能技术和人员通常是多年前所采用和吸收的,缺乏新技术和新人才的引进,导致节能工作停滞不前或效率低下;三是缺乏同世界节能工作领先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学习,导致新生事物认识缺乏一定的时滞性,创新工作也仅仅局限于本支行,创新工作难以有所突破,从而导致节能工作停滞不前。
5、资金缺乏,节能工作缺乏推动力
节能改造以及技术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人民银行行政经费是由国家财政全额划拨,各项费用开支管理是非常严格。如若申请节能改造专项资金需要经过层层审批,处处把关,审批时间和链条过长。而且央行基层都存在人员经费紧张的问题,在保证日常开支的情况下兼顾节能减排的困难是很大的,对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也只能是望而却步。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缺乏资金,基层行内一些早已陈旧的耗能大的设备,无法进一步改造或引进新的设备;二是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技术及技术人员的革新和引进难度大,无法付诸实践;三是为提升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强度,培养并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等缺乏资金支持。
6、重点耗能项目管理不足,节能工作缺乏重点倾向性
针对不同省份不同的特点,央行各基层的重点耗能项目有所不同。央行各基层在节能工作方面都按照总行所列几点如加强对空调、电脑等耗电性电器的管理等,部分基层分支机构则对于自身存在的重点耗能项目却缺乏必要的管理,从而导致“节能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节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7、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思想不正确
由于地方政府本身理念要求先发展后治理,或地方政府过于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而忽略生态保护、节能工作的重要程度,使得部分基层央行的节能工作缺乏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导致节能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和进行等等。
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及措施
1、加强宣传学习力度,培养加强节能意识
加强对员工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知识的学习,使员工认识到勤俭办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需要,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提高认识,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荣辱意识,把节约融入生活中,使节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观念和品格。要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屏等电子化平台,宣传栏、宣传板、标语等传统方式,知识竞赛、演讲、讲座、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形成多角度、全方位、长期化的宣传态势。从小处着眼、从自身做起,努力培养员工的节能意识,养成良好节能习惯,营造节能氛围。
2、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加快新技术示范推广
制定节能技术支撑体系示范和推广计划。根据公共机构特点,建立科学的节能技术和产品遴选、鉴定、试用、推广机制。对示范性实用性强、效果佳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组织在节能重点工程中优先示范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节能技术融合,推广适用的节能解决方案。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节能产品、设备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提高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在公共机构终端用能产品中的比重,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评价监督机制,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
3、建立量化管理机制
建立能源资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标准体系,规范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开展分户、分类、分项计量标准体系,规范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开展分户、分类、分项计量试点、示范和推广。配合供热体制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既有建筑和新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置。改进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加工等处理手段,推进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加强数据审核,定期对节能降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4、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节能减排工作实质效率
加强专(兼)职节能减排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系统地学习节能技术和节能专业知识,提升能源监测、分析和统计工作水平,培养高素质骨干队伍。要尽可能保持工作人员的稳定性,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人员,注重与其他兄弟单位的学习和交流。从而提升创新能力,或引进新生事物,如培养相关碳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员,大力提倡和促进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5、依制度健全节能长效机制
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机关,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首先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内控机制,把节能减排的实施方案、实施办法,节能制度等给所有员工进行传达学习,提高员工对节能减排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建设节约文化,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还要强化管理,用制度规范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节能奖惩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节能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将节能减排考核同年度全员考核评价、双文明建设等工作挂钩,明确节能减排奖惩标准和原则,落实责任追求措施,提高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加大督导和检查考核力度,对节能工作做得好的和坏的当惩则惩,当奖则奖。
节能减碳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十二五” 节能减排 多元困境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2-0049-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十二五”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也是在切实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1990-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由9.87亿吨标准煤增加到31亿吨标准煤,是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大量消耗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国际上要求我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高,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内的能源压力、环境压力以及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要求我国“十二五”期间必须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道路,是顺应国际潮流,树立我国大国形象的必然选择;是保护我国的生存环境,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对构建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多元困境
1 经济快速增长与节能减排相悖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的发展历史和趋势表明,能源消费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自改革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于投资而言,我国的投资更多地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住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将伴随着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与环保问题加剧。对出口而言,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世界工厂”地位,产业仍处于低端位置,我国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商品,我国经济的高排放实际上相当程度上是为发达国家承担了责任,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器及汽车进入家庭,将导致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因此,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面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所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仍要保持年均10%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个期间的节能减排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2 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与节能减排相悖
产业结构变动与单位GDP能耗的关系是:结构重型化单位GDP能耗增高,结构轻型化单位GDP能耗降低。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进程中,产业结构自改革以来没有朝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变动: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对GDP的贡献不到10%,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但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相对有限;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在60%左右,有些年份接近70%。我国自2001年起表现出了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机械设备、钢铁、汽车、造船等重化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重化工业具有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的基本特征。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而重化工业的能源消费又占工业能源消费的70%。工业化过程通常表现为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经济”特征,这对我国“十二五”期间推进节能减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 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结构特性与节能减排目标相悖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能源供需总量失衡,能源分布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0%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给我国节能减排带来了很大困难。一方面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引起废水污染加剧、固体废弃物排放快速增长、矿难事故频发,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危害;另一方面,煤炭作为资源加工和消耗时,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难以控制。据测算,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5%和75%。同时,因为过度开采,我国能源可供开采量已经很少。据专家估计,现有煤炭可供开采不足40年,石油可供开采不足14年,天然气可供开采不足60年,逐渐缩小的可供开采量和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量,两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如果我国不改变高耗能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我国的能源危机时代将会很快到来。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供需结构,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二者的矛盾凸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压力。
4 我国能源资源赋区域分布特性与开发利用机制的矛盾冲突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区域不平衡。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而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因路途遥远而成本较高,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能源短缺,能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但同时,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区域性与中央政府归属性矛盾,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共同协商构建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机制,导致我国能源开发过度,央企与地方争利却给地方留下生态环境问题,地区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也随意划分分割资源,如一些整装煤田在没有完成详细的地质勘查、总体开发规划及合理分割之前,就被盲目开发,同一矿区往往有多个企业进行无序竞争和掠夺性开采,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另外,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据统计,我国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按我国《煤炭工业技术规范》要求,矿井采区回采率最低不应小于75%,但很多煤炭企业回采率只有30%左右,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与我国能源供应紧张、供需失衡的局面是极不适应的,所有这些问题,也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妥善解决。
5 中央政府节能减排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冲突
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式是由中央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地将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逐级分解到各级地方政府。虽然中央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但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上普遍存在的动力不足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在以GDP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下,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单纯追逐GDP增长并相互攀比的现象,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和主要考核指标,而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追求跨越式政绩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大拆大建,商用住宅寿命短,民用住宅拆除率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愈演愈烈。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缺乏对地方经济的中长期规划,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不淘汰,甚至换个包装重新增加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中央节能减排政策阳奉阴违或消极抵制,与中央政府节能减排目标相冲突。由于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推动节能减排,国家又没有建立相应的转移支付制度,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央节能减排的目标很难相容,所有这些也进一步影响“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效果。
6 我国节能减排的财税体制不完善
公共财政和税收政策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节能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目前鼓励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财政税收政策还不完善,奖惩力度小,效果不明显,地方政府、企业缺乏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主要表现在:用于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有限、资金的针对性较差、企业的融资受到限制,一些好的节能技术与产品难以得到推广和普及。中央节能减排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落后地方财力不足,依靠高耗能项目的税收,产生了重复建设和环境污染问题。政府节能产品采购导向弱,对社会没有起到引导功能。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手段单一,缺乏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节能优惠措施,激励作用不明显,税制不健全,对一些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弱,企业环境违法成本低下,导致企业违法开工、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开展和落实。
7 我国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不足
我国节能减排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市场机制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节能减排主要表现为政府单方面的行为和责任,缺乏相关企业的主动参与。我国政府是节能减排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灵活的企业行为与机制,变得力不从心,效率低下,容易造成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不足,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成本。二是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一些资源性产品价格被人为地控制在低于市场价格的水平,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导致能源的过度消费和低效使用。同时,我国能源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尽管我国已形成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为主体的能源交易中心,但尚未开展标准化的合约交易和金融服务,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能源金融交易市场,导致我国在能源领域不具备定价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价格。我国能源衍生品交易品种太少,主要体现为绿色信贷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和对高碳产业的限制,但绿色信贷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比较小,我国节能减排时常遭遇融资难的困境,这也影响“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效果。
8 落后的科技水平制约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
科技创新是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减排问题的关键,科技水平落后是实现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面对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必须大力依靠科技进步。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薄弱,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差,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只有大约10%。虽然一些高耗能行业的先进技术已经在我国出现。例如,我国宝钢的能耗、水耗属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但发达国家却一直没有认真履行。在通常情况下,我国只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另外,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等,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其间不大可能轻易废弃,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产生“锁定效应”,这是我国“十二五”期间实施节能减排的又一困境。
二、节能减排的国际经验
伴随着人类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人类社会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等才使得人类社会开始关注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面对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人类社会更加确信需要世界各国协调行动,控制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这方面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推行的相关政策及其举措,无疑对我国实现“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1 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方面举措主要包括降低煤炭和石油的消费比例、扩大可再生能源比例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个方面。如丹麦政府发展绿色能源模式,着眼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替代煤和石油消费,鼓励最终消费者节约能源;建立一个兼顾能源供给、环境友好、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趋向减少的能源体系。德国政府规定新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的比例最终要超过50%,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质能等措施,鼓励私人投资新能源产业,对新能源项目进行政府资金补贴、提供优惠贷款等,使德国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利用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印度努力降低能源使用的碳强度,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提高电厂发电效率等。法国大力发展核电项目,现阶段法国电力供应85%来自核电,是世界上核能利用最高的国家。
2 利用经济手段开展节能减排
经济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指政府通过财税、价格、金融等经济手段,来调节、组织和管理节能减排活动。如英国采取了一系列强制性手段进行节能减排,包括停止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生产,确定“污染者支付原则”,规定防治和治理污染的费用由造成污染的企业承担;英国还综合运用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规定房产交易须提供房屋的节能等级证书,并实施退税计划鼓励家居节能。美国对违反法规的企业进行严厉经济处罚,违法企业将常年承担清理污染的责任甚至倒闭;同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家及家庭、个人更多的使用节能、洁能产品,以达到减排目标。法国政府在财政补贴、生态税收、贷款政策等方面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利用政策增加企业及个人用能成本、奖励节能型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以奖罚并举的措施实现其节能减排的目的。
3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上往往采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政策,典型的如合同能源管理、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上的、全新的
节能新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专业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能源服务合同,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及全新的服务机制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美国能源管理产业的年增长率大约在10%~15%之间。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份额做出的强制性规定,可再生能源电量可以通过绿色证书在各个地区间进行交易。如意大利、瑞典等国规定发电商保证一定比例的电力必须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而发电价格则由竞争性的市场决定。碳排放交易市场以二氧化碳来计算其最终的排放量,由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和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两个交易系统组成。利用碳市场,实行节能减排资金的有效配置,并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4 通过加快技术创新降低能耗强度
节能减排重在技术创新。1980至2005年期间,美国每美元GDP能耗投入降低40%,却几乎没有阻碍其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技术创新。重视技术创新,如节能降耗技术、开发新能源技术、碳排放与碳存储技术等,以此降低能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第三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完善节能技术成果转化体系。日本积极推进企业设备更新于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加强具有战略性的技术开发和普及。美国于2000年开展二氧化碳封存研究和开发项目。目前,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CS)技术已经成为美国气候变化项目战略计划框架下的优先领域。丹麦拥有一批绿色能源技术,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能源产业,并构建有利于技术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市场等关联和互动的格局已经形成。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对能源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企业则对技术开发提供财务支持,而政府的税收激励和价格补贴措施,则确保新技术被消费者接受。
5 实现全民参与节能减排
遵循“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基本方针,对全体公民进行能源忧患意识教育,重视家庭的节能减排工作,使人们逐步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全民节约意识,促进全民节能减排。很多国家采用节能自愿协议以增强企业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自愿协议是指政府与企业间达成的一种节能减排协议。在协议中,企业主动承诺达到一定的节能目标,政府则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激励措施。自愿协议是一种非强制性节能措施,可以有效弥补强制性节能措施的不足。在1992年,荷兰政府与工业部门签订了自愿协议,到2000年,最终的能效提高到了22.3%。如日本政府推行“全民节能运动”,鼓励国民参与资源回收及垃圾减量等活动。为控制家庭温室气体排放量,东京开展了以“一人一日一公斤”为目标的家庭减排任务。美国市民在纽约尝试共用自行车系统,以削减城市温室气体和缓解交通堵塞。
三、我国“十二五”切实推进节能减排的应对策略
面对未来社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国内的节能减排压力,我国“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只有迎难而上,借鉴国外节能减排的经验,结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困境及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最小成本的节能减排措施,着重在战略和政策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技术保证、结构优化、手段多样、多方参与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1 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增长方式转变
低碳经济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矛盾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关系的不断脱钩。脱钩分为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如果经济稳定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减少,称为绝对脱钩,是绝对的低碳经济发展;如果经济增长的同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增长,但是经济的增长率高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率,就称为相对脱钩,即相对低碳经济发展。绝对脱钩状态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达到了。我们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短期目标就是实现相对低碳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达到绝对低碳经济状态。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对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应把发展低碳经济列入我国中长期规划,全社会行动起来,以低碳理念为指导,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低碳产业;重视低碳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低碳金融,为低碳经济提供资金保障;进行低碳生产,供给低碳产品;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培养低碳生活方式。
2 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为了避免重化工业带来的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高的问题,突破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的束缚,应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从短期看,应减少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中长期,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促进能源供应多元化,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按照技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污染少的原则,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控制第二产业的比重,加快淘汰高耗能产业,提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重化工业的盲目扩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扩大第三产业比重。并调整经济结构,改变投资、出口为主导而消费不足的经济增长结构,将投资方向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转向节能工程和惠民工程。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实现以国内消费为主导,投资、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构。
3 根据能源资源禀赋结构与区域特性建立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机制
我国能源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及其供应紧张和利用效率低下同时存在。应尽快转变能源开发方式,在对我国能源总体、结构与区域需求做出合理预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区域与结构特点,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能源开发地区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建立中央与地方利益协调一致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对能源开发与供应的规模、开发方式做出合理规划与调控,坚决打击滥伐、滥采、滥挖等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逐步提高煤炭、石油等资源回采率。不仅如此,还要在能源供应紧张的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建设分布式能源站,利用电缆和管网系统向一定范围的区域内同时提供电力、蒸汽、热水和空调用冷水等,以缓解我国能源供应在品种、时段、地区上的供需矛盾。分布式能源由于贴近用户进行能量转换,不需要远距离输送,避免了远距离送电带来的输变电损失以及供热损失,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输配线路的投资成本和相关的前期、建设和运营费用,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建立可持续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保障我国能源资源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
4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我国节能减排执行的最大障碍在于GDP至上下的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不足及其作为不充分。“十二五”时期应通过优化官员考核体系,采取激励手段解决中央节能减排目标与地方短期利益的矛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明确地方各级政府作为节能减排的责任主体,将各
项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落实,与各地的经济发展目标相统一。规范地方政府竞争和官员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作为硬指标和硬任务,与官员的政绩挂钩,并适当提高权重,或施行“一票否决制”,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效益纳入GDP的评价体系,避免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对各级政府的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对阳奉阴违、拖延懈怠、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地区,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另外,加大中央对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各级政府设立节能减排专项基金,改变地方政府所得税和营业税为主的财税结构,转向以不动产税为主。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做法坚决予以取缔,加大处罚力度,并增加民意来考核基层政府的绩效,使得地方政府与中央节能减排的利益相一致,增强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
5 完善节能减排的财税体制
能源过度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因此,节能减排应立足于市场但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财税政策要从激励和惩罚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激励性政策包括各级政府设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用以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节能减排监管支出以及节能减排宣传与培训支出等。加大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于节能减排项目进行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实行税率与节能减排的生产消费行为挂钩,在所得税、消费税、资源税等方面,对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生产消费行为给予税收优惠。惩罚性的措施包括加大环境污染收费及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推行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对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消费行为增设税种、提高税率等。激励和惩罚措施相结合,增强政府、企业和公众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推动切实进行节能减排。
6 完善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碳交易市场是一种减少碳排放的经济运行机制,通过设置企业的排放限额,使得碳排放权具有价值,并且在交易当中准确发现价格,使投资资源配置发生变化,能有效地降低碳排放成本并解决碳减排的投融资问题。因为我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在短期内难以建立,可以先以省级为单位,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推行“碳源一碳汇”制度,规定生态收益区对生态保护区实施补偿,补偿原则是碳源大于碳汇的省份按照一定的价格向碳源小于碳汇的省份购买碳排放额。中央及地方政府可以采用公开竞价拍卖、定价出售或无偿分配等方式统一分配碳排放额。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承担强制性但是有区别的减排责任。对于经济发达但污染严重的地区,明确设定碳排放额。对于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可以暂时不承担减排责任。通过碳交易市场,我国各地区能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交易中达到共赢并能有效防止高耗能产业的无效率转移,更好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7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技术创新是节能减排的关键。目前,我国约有70%的减排核心技术需要进口,减排成本巨大。应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从资金、技术与市场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大力开发能效高、污染物排放少、减排成本低廉的新技术。重点开发冶金、化工、建筑等高耗能领域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加大碳捕捉与储存(CCS)技术的研究。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在高校中设置节能减排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基地,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转化。关注发达国家所引领的先进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避免闭门造车式的开发,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消除技术合作中存在的体制、资金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障碍,建立国际技术合作基金,促进国际技术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