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

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规划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现状

在理念上,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形式是以制度为本,但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封闭性、福利性倾向的“单位人员”等传统人事管理难于进行改革,现代人事管理中的岗位管理、聘用管理和“社会人”的制度难以实施,造成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理念和竞争意识,公共部门的活力、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在方法上,我国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预测方法的研究处于一般研究的分析层面,更多强调是方法本身的介绍,欠缺其对适应主体的功能性思考,没有区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规划方法。

在实践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促使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公务员法》内容涵盖了公务员管理的各个方面。虽然《公务员法》对绩效考核内容、方法、程序和考核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原则规定,但是绩效考核的科学性还不够。任用制度的改革推动着各部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但也存在着上述的诸多问题。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通过科学的、可持续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做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人尽其才,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意义。

(二)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系统性,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规划仅仅着眼于人员增减上,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缺乏工作分析或工作分析不科学,一方面造成应聘人员由于无法了解应聘职位的具体要求而放弃应聘,使一部分优秀的人力资源流失;另一方面招聘到的人员不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无法开展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人力资源规划成本的增加。

人力资源规划与公共部门战略目标相分离。公共部门的战略目标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公民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多元化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人力资源的规划上,只注重公共部门的近期目标的实现,通常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去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没有一个合理的、整体性的人力资源规划。

公共部门对人力资源规划及实施情况缺乏评估。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进行评估其目的在于使人力资源的价值能够量化。但目前我国公共部门重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实施,却忽视了对人力资源规划及其实施效果的评估,这往往使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没有发挥人力资源规划的效果,通常是事倍功半。

二、完善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协调机制与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协调机制即是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包括工作分析、员工的薪酬制度和职业规划等相适应相协调。科学的工作分析应实事求是,因职分析,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符合岗位定位与职能的工作分析,其次工作分析的权限真正属于公共部门的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公共部门的薪酬制度也应实事求是,因时制宜,应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制度薪酬水平适时地调整公共部门的薪酬结构和水平,适当适时地提高福利待遇,使公共部门的薪酬制度具有更强的激励能力,从而使公共部门的薪酬制度更加合理高效。建立健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长效机制除了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水平,推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还要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内外部因素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努力消除外部因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非规范性影响。

(二)协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内容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不仅要对招聘程序的改进与完善,坚决保证招聘的公平性,破除招聘过程中存在的招聘条件限制和招聘渠道闭塞。还要推动薪酬制度的平衡发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有效实施的保证就是公共部门薪酬制度与公共部门外部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失和可持续,更多地吸收优秀人才选择进入公共部门。

(三)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成本分析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效率的提高,需要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整个过程中,提高成本意识同时加强成本分析与管理。不仅一建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预算监控制度,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人力资源规划的每一个程序,降低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非效益成本;而且禁止片面追求高学历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公共部门的人才使用方面应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人与职位相一致协调,真正贯彻以事定职,以职选人的原则,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禁止片面追求学历现象的发生。

三、小结

当前,我国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科学的、可持续的人力资源规划,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工作需要的政府服务总体战略的要求。促进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科学、准确的开展,提高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利用效率。保证政府运用结构科学合理的服务体系去实现政府的工作目标,提高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与政府工作目标一致。

因此,在未来的公共部门发展当中,我们应当注意人力资源规划在公共部门组织良性运行中的作用。提高对人力资源系统的认识,强化公共部门的结构预测,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完善人才激励竞争机制,建设高效有力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韦羽涵 系统思考方法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J].中小企业科技,2007,(10).

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探讨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理念核心是对人的规划和管理,因为人是一切利润的来源,人越多利润越大。如果一个企业将员工禁锢的太多,限制他自由发展的空间,那么再聪明的员工也将成为一个企业的牺牲品。因此,中国的国有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关键是要做好人的规划管理。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注重企业长远的发展,不能看企业本身的利益,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员工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因此国有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用好人,最大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一、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意义

1.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现代企业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充分利用好人这一决定因素,因为国企只有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那么国企才能实现它的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可避免浪费

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是一种高度系统化的行为,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有利于激活人力资源潜,实现人最大的价值。还可以缓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员工产生的各种矛盾,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人力资源规划能最大化个人绩效

现代企业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财产的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现代企业只有用专业人才。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优势在于能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充分挖掘员工的能力,可以帮助员工实现最大化个人绩效。

二、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企业人力资源在市场供需环境下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最大利益化,使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处于一个最佳平衡点,即满足企业不同发展的需要,也满足员工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国有企业人资源规划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缺乏连续性和超前性

企业在人才战略上的调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也缺乏连续性和超前性。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和原企业的主要业务、业务策略及投资发生重大变化,资本的运作和发展的范围过大,导致在新的发展领域中缺乏人才。甚至有的企业为了实现短期利润的增长,盲目扩张企业的业务,经济是增长,业务的扩张,导致增加了大量的新近人员。人力资源部门正忙于招聘人才,调整人才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防止原有行业运行停滞、萎缩。因此很多新近人员没有得到培训或不适应这个行业的业,成为企业的富于人员,因此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也缺乏连续性和超前性。

2.忽视企业区域的人才,在待遇等方面的差异

国有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调整通常采用从上到下的改革方式,强制推广和应用统一固定程序,忽视企业区域的人才,在待遇等方面的差异,缺乏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国有企业员工分布非常广,可以说是遍布世界各省、地区,但是薪酬水平、人才供给环境和人才结构,工作效率和其他方面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3.国有企业热衷于招聘研究型高端人才,缺乏操作技能人才

国有企业大量的引进高端人才,无疑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这些高端人才大多集中于企业集团内部,可以说是国企的核心力量,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然而高层人员是重要,但是处于中低层的技能人才在企业也是同等的重要,他们是工作的具体的实施人员。国企中因为大量引进高端人才,而忽略技能人才的引进,导致一些项目不得不采取外包的形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三、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措施

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在对人的管理上是一个极具优势的理念,其目的就是通过开发和实现人的无限潜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如果仅仅认为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只是为企业服务的或是只是为员工谋福利的,那都是错误的。今天的国企要想继续保持在业内的领头羊的地位,必须要转变思想,不能仅仅考虑到企业眼前的利益,更多的要考虑企业长远的利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要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花大力气,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这一工作。如何开展好这一工作呢,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

1.更新观念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认识人人都是利润源的思想,只有这样才可以开发创造利润,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目标,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与员工价值;建立人力资源整体开发思想和树立人才效益的观念,在管理计划中,要加强企业的经效益和工作效率,也要加强人力成本管理。其次,要完善就业机制。(1)要设立企业准入机制,确保人员素质,改变以往人才招聘缺乏需求分析,根据形势,企业进行减员、技术创新、开发生产人才储备等,做好人才需求预测。(2)加强人员交流,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实现员工在部门轮岗,让员工充分认识企业的动作过程,加强企业员工的合作能力,提高人员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不然会导致部门、班级、集团技术力量薄弱,后劲不足,人才短缺。再次,建立重点人才储备体系。现代国有企业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仅仅依靠从外面招聘已无法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一旦,人员短缺,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体系,以不变应万变。企业可以储备一批年纪轻高学历业务强的年轻人,加强对这部分的培训锻炼。能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人才短缺的状况。

2.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能力

国有企业中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首先,要建设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通过调整和补充,国有企业的领导团队中应以40,45岁占主导年龄,35岁左右的应占一定比例。学历、能力要逐步优化,通过加强对高质量的人才的培训,使国有企业子成员达到较高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其次,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中层管理队伍,这个队伍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既能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还要建设规模适度、素质优良、技能高超的一线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活跃在企业的一线,是企业具体的操盘手,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在这支队伍中认真抓好技能人员培训、进行技能竞赛等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操作能力成为企业的高技术人员。

3.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国企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源开发力度,因为人员培训开发是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训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实践能力、知识水平,把员工的潜在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让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焕发出活力。首先要强化培训与发展观念,培训不是为短期利益考虑的,要有长远的规划,甚至要超前性。在培训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培训制度建设。防止培训流于形式。其次,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员工的特点,知识体系,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训,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满足企业的需求及市场的需求。再次,对关键岗位人员组织专项培训,新员工实行岗位轮换实习培训,对其中关键岗位进行轮流,重点进行专业培训关键岗位储备的人员,或采取集中组织培训,重点提高工作水平。

四、结语

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包含规划和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人员补充、培训开发、激励人事政策,也包括人员的招聘、培训和发展、激励等规划措施的等工作,两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人力资源规划要服从企业的发展规划,现关键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要落实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

作者:郝伟 单位: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员工保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宝元,于然,李静.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温志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1.

[3]席酉民.企业集团竟争力与业绩综合评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J.P.科特,J.L.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 煤炭型企业 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41-03

在“新常态”经济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面对着更加严峻的竞争,竞争的主要内容就是人才。企业管理者不但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更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进行规划。因此,煤炭企业确立人力资源规划,不但符合实现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必经阶段。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确立人力资源规划的进程中,要关注人力资源规划的调整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才能使规划有效地实施。

本文以人力资源规划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分析了企业的发展环境和人力资源现状,在既有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方案、支撑策略、评估调整机制和保障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病

1.企业成员的平均年龄偏大、长病及长伤的员工虽然在单位人员编制范围之内,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同时,近年来新增的年轻员工工作经验不足,难以独立作业,导致人员相对富余的同时,也体现出缺员现象。

2.影响公司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复合型人才,尽管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和操作人才数都在不断增长,员工的学历更高了,然而企业缺乏能够掌握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更缺乏在技术发展方向、创新路线指引上提供更好意见建议的人才。

3.受地理位置及薪酬水平限制,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适当地进行战略人才储备,可能会增加当期的人工成本。

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课题

以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行政性和事务性两种特征,现在的企业正向着战略性和专业化发展。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制度也要不断地更新发展。

1.通过建立内控体系,巩固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制度,使制度发挥显著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的工作和操作性的工作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顺利,高效的实施。与此同时,要不断提高管理职能的专业化水平。完善工作人员的发展、晋升制度,增强奖励和绩效职能。

2.需要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企业现在针对四类人才提出了新的理念,还需要完备整体性和导向性,使所有的员工都接受。企业领导要成员通过自己在企业的职务来体现在企业的价值,摒弃不健康的价值观念,落实企业对成员的要求和企业发展。

3.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功能急需进行。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去聘任、培养,奖励和留住企业所需的相关人才,而不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行政工作和事务工作上。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它的“政策中心、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功能以及在各个分公司的“执行中心”的功能。

4.完善内部培训系统。由于企业内部培训系统的缺陷,又不具有外部师资库,造成企业培训人员不多,全体员工不能享受完整并且专业对口培训。因此,企业要完善培训系统,利用外部师资库,培育造就企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

5.完善职业规划。企业要帮助和鼓励员工制定员工职业规划,使员工具有长远发展的目标,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

三、人力资源规划目标

依据企业战略目标,设置了相应的近五年人力资源战略的规划,主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关注人力资源的拓展,确立新的人力资源拓展和管理体系,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岗位分析、薪资管理、绩效管理。落实这些基本的工作,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和精细化,竭尽全力地创建学习性的组织,为企业员工提供更佳的工作环境,形成员工积极参加、人才展露的局面,进而不断地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最终使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进步。

1.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发展。要以企业战略发展为中心进行人才招聘和培训,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体制。再加之有序发展的职业途径、更加全面的人才培训体制,才可以保证人才的专业水平。对于人才我们需要做到,选拔优秀人才,聘用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关注优秀人才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重要职位上的人才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保证不会出现人才缺乏,工作无法进行的状况。保证企业的高效,稳健的发展。

2.形成行业人才竞争优势。企业现今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在企业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今后企业要增强四个队伍的发展建设,最终建设成为人才的培训、培养、使用基地。

3.从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转型。企业所创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同时展同步,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潮流,实现从人力资源管理向战略性人力资源完美转型。要使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化,形成人才的竞争力。企业成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后备人员这四个团队才能更加符合业务能力强,作风好,素质高的标准,才能打造与企业共同发展,结构优化的人力团队。

四、人力资源规划支撑策略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设

1.对结构组织进行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就是对工作和业务了解的程度。第一,规定每个岗位的责任。了解当前岗位的数量,编纂岗位说明书,细化主管和下属的职责,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工作评估。第二,规范员工的基本素质。通过素质模型,岗位族群素质模型,评估当前在职员工的素质。对员工进行归类并采取相应的举措。评估合格的员工,可以继续留用或者提升,给予一定的薪资保障;评估不合格的员工将被转移到其他岗位。第三,增强干部管理的工作。在干部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下面几点:管理职位不仅应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考察在不同岗位和职级的工作业绩;在企业发展稳定后,员工的晋升不可频繁的跳跃,从一定程度上应当精简编制,按照工作量聘用人员。

2.招聘选拔业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起以《岗位技能说明书》和《员工胜任力素质表》为基本要求的招聘体制。同时,将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囊括其中,加强选拔招聘的维度。

3.培训工作。为生产部门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为管理部门提供以提升管理水平为目标的专项培训;为研发部门提供以团队为核心的培训内容。成立教学组织,让高层管理者参加到提升下属素质的培训中。以往的学习型部门都是重视个人的行为,获得新的知识和理念,但是却没有层次感,不能很好地去适应变化发展。而教学组织注重组织行为,知识内容和工作经验的传递,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优秀的人才。

4.激励战略。开创和企业战略相一致的激励战略,让奖赏制度同企业目标达成一致,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相关联,这样就可以让员工竭尽全力的实行企业的战略措施。创立一个可变可改的奖励体制,奖励是员工薪资的一部分,将多数员工的薪酬同绩效相挂钩,可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创建一个鼓励员工进行合作的体制,让每位员工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同时要对奖赏中可能发生的不愉快、团队间的不满、和个人的紧张情绪进行关注;创建一个同企业的效益相关联的奖赏体制,奖赏的额度同企业的效益挂钩,促使员工认真工作。

(二)共塑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指个人同团体融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个人所在的环境和主观因素,以个人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教育经历,爱好等为基本依据,确定具有阶段性,层级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员工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职业发展规划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通过职业发展规划,员工可以更深的掌握自己的兴趣爱好、潜力和技能,进而可以更加理性的朝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努力,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可以正确地把握和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涉及面还是很少的。该项工作应该尽早开展,并且应该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一些掌握基本技能的职位不设置职业规划,次要职位设置一定的相关职业规划,重要的职位设置必要的职业规划。企业应成立职业发展委员会用以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主要任务是对精英人士、重要职位人士进行定位,而且对他们的职业发展进行后期的评断。对员工进行一定的辅导,各个部门的高层通过沟通,最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给予相应的建议。

1.新进员工同主管领导对话。新进员工加入企业三个月里,主管领导要同新员工进行对话,其目的就是帮助新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况,例如职业取向、技能、未来打算等方面,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对员工的专长和技能进行评估。员工在人力资源主管的带领下填写新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表》,此规划表会囊括多方面的信息:如员工的基本知识、独特技能、潜在能力等,为将来的工作安排提供一定的依据。

3.新员工要掌握所在岗位的技能和从业资格,并不断调整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并且需要完成《能力开发需求表》。人力资源部门每年都会通过《能力开发需求表》、《职业发展规划表》对员工进行评估,了解企业是否给员工提供了合适的、必要的培训并且掌握是否有必要在以后为员工提供培训活动、给予升职机会。更进一步了解员工个体在一年中的表现情况,对员工不同发展阶段给予建议。

五、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1.人力资源规划评估与调整的指标因素。人力资源规划评估是指对该规划的目标与实际落实情况进行比较的工作。依据经济性、高效性和可行性准则,人力资源规划要掌握核心,对重要的控制点进行评估活动,其中包括以下方面:是否掌握可信的人力资源规划数据、数据是否充足;人力资源环境分析,有没有体现客观性和数据是否充分;企业高层对此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员工总数和结构分析,聘任的员工和预期聘任数量进行对比;员工流动性分析,员工流动状况和现实中流动状况的对比等。

2.人力资源规划评估策略。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闭环的程序,所以在落实进程中要进行跟踪,迅速发现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针对该情况给予相应的措施,最终确保人力资源规划和战略规划共同发展。

(1)创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既可以有效的完成存储工作,又可以及时更新企业员工的个人信息,包括健康状况、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状况、绩效评估等方面,这些数据对企业制定和落实人力资源规划有重要意义。目前,企业使用ERP系统进行人力资源基本信息的统一管理,包括员工基本信息、薪酬信息、学历信息、劳保使用信息等。通过分析历史的和最新的人力资源的资料,可以了解现行的人力资源规划措施是否可行。

(2)关键指标评估法,是指干扰企业业绩的重要性可量化进行评估,第一,确定重要指标,第二,对各个指标提供可量化的二级指标,最终完成重要点的可测评化。

(3)调研问卷法,指通过让员工完成人力资源部设计的调查问卷,来评估工作的得失,也可针对不同的调研目的来选定填卷人,也可以对教研提纲专门调查,最后通过分析所得数据,做出调研结果,并且可以给出对应的策略和解决方案。

3.人力资源规划调整方法。面对外部人力资源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内部的执行状况的参差不齐,企业应该不断调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而保证该规划可以顺利的实施。如果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变化,这时就要进行整顿,企业的高层和人力资源部要合力调整战略,探索更加优质的方案;对于突发状况所进行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部门应该从以前案例中汲取经验;如果存在的困难较大,可以请咨询公司或专家给予一定的帮助,协助解决问题。

(二)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作用

在“战略定位,文化引领,管理提升”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新的企业文化提升项目开始推行,2012年4月,“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为核心内涵的文化体系最终形成。这一文化体系集中了企业上下广大员工的智慧,是对企业三次改革和发展重要时期文化积淀的系统总结和高度凝炼,体现了企业广大员工面对困难“准能”克服,面对任务“准能”完成,面对目标“准能”实现的精神。

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方法与制度措施。企业文化本身对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这种保障作用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环节上。

参考文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 Gary Dessle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7th) [M].Newjersey:Prentiee Hall,Inc,1997

[3] 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谌新民.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曹红月,叶文楼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6] 严诚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7] 杨清,刘再煊.人力资源战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8] 曹致泉.GZG集团人力资源战略动态规划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9] 王文富.企业人力资源预测与规划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10] 王海凤.辽河油田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范文4

1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规划整理、教育培训,以提高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为组织创造最大价值。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包括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和增强员工的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其核心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发展三个部分。

2化工生产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

2.1人力资源规划无法与化工生产组织发展相匹配

人力资源规划是在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现状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各个板块的发展规划。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提供纲领性指导建议。然而国内化工生产型企业受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的限制,往往对人力资源规划不重视。人力资源规划过程缺乏科学的调研,形成的规划文件也不具有实践执行力。人力资源规划无法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人力资源管理就失去了主动策划和引导作用,变为简单的事务性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更无从谈起。

2.2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流于形式

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形式。从培训计划的组织制定,到培训过程的监督实施,再到培训成果的评价反馈,企业需要构建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由于日常生产任务繁重、人力资源管理粗放等特点,国内化工生产企业对培训环节重视程度不高。企业既不注重内部培训的培训效果,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经费组织外出培训,导致许多化工生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流于形式,无法达成预定的培训效果。

2.3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提升员工向心力和组织依存度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化工生产型企业员工,特别是一线操作员工,工作多年无明显的职位提升和薪酬改善,员工的职业上升通道不通畅,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导致化工生产型企业员工离职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3现代化工生产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3.1分析化工生产型企业员工特点,科学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日常工作及关键的组织变革节点,可以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的最佳配置。化工生产型企业员工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为职能管理型、生产技能型和技术研发型。三类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存在较大的区别。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时,要仔细甄别分析,方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化工生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从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职业生涯规划各个板块出发,兼顾选人、留人、育人三个方向。国内化工生产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同时需要配合组织变革的方向,根据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和走向,为企业选拔并培养相应人才。

3.2完善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促进员工成长

科学的培训与开发体系,应包含培训组织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学分体系和培训保障体系。培训组织体系确保公司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对培训工作充分重视,培训课程体系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公司对员工知识技能的要求,培训学分体系确保公司员工获取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培训内容,培训保障体系可确保公司员工的实际培训效果。化工生产企业组织培训,需从三类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鼓励并培育其关键绩效行为,使培训效果符合企业对员工知识技能的要求。同时,培训要结合企业的业务发展和战略定位,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员工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化工生产企业的培训工作还要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承,可建立外部培训内部转化制度和内部讲师管理制度,促进内部知识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形成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相融合的企业培训教育学习氛围。

3.3建立三轨并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轨道

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范文5

一、人力资源管理构成环节

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研究,形成了以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共识: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构成环节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预测、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与控制。人力资源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评价,人力资源环境分析是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人力资源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和顾客和农村金融行业的竞争等微观环境。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应该与企业的战略协同一起制定,波特将企业战略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意义。人力资源需求,是指一个企业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划,为了实现一定量的产品和服务而需要招聘的员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实施培训与开发方案的基础,预测方法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分析是研究企业内部的供给和组织外部的供给。人力资源规划将从组织整体角度对企业的未来进行规划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量化标准,通过规划可能减少用人成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适应组织未来发展需要、满足员工需求。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的评价与控制既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环节,又是下一步人力资源规划发展做好基础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一)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构成状况在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过程中的人才需要处于相脱节,因为长期受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不明淅等因素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于市场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大,服务营销等观念和技能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落后造成人力资源造成不能有效开发和挖掘现在的人力资源,不能把人力资源最大潜能挖掘出来。比如在二、三线等城市中的基层工作的员工研究生等高学历人几乎空白。

(二)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预测。由于农村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预测进行分析和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根据本机构业务状况和对未来业务发展预测,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各项服务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人力资源需求。农村金融机构要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构成状况,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管理文化环境、客户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服务需求等因素来分析和研究本机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预测,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案的制定打下基础。

(三)农村金融机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包括方案制定的可行性的预测、确定方案制定所要达到的目标、方案制定的方式、方案的内容等环节。农村金融机构要根据内部管理的实际状况,把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开发,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业务知识学习和各方面技能的培养,使员工树立职业化的工作观念、态度和价值观,加大对复合型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使这些综合素质较强者在团队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实质是对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进

行对本机构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规划。农村金融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实施过程中以本机构的团队文化为基础,尊重和采纳员工的合理建议和方法,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管理实施过程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农村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与控制

农村金融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对现有的管理措施进行评价,即在人力资

源管理过程中要跟踪管理绩效,对管理措施要不断修正,对于无效管理行为要进行控制和终止,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在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四、薪酬考核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薪酬考核管理是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核心,通过绩效管理来调动工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金融机构员工通过对薪酬考核制度的建立按每位员工对单位的劳动贡献度进行分配收入,这样能体现员工收入的公平、公正性,更重要是建立一种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的商业化趋势,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机构的薪酬考核打破传统的“吃大锅饭”的性质,根据不同时期的业务经营发展状况,建立可变薪酬等级,使薪酬考核制度更具有激励作用。

薪酬体系主要由基本薪酬、津贴、奖金三部分组成,基本薪酬由于工龄薪酬、职务薪酬、职能薪酬组成,津贴由工作津贴和生活津贴组成,奖金主要由绩效、年终、全勤、合理化建议等奖金。薪酬结构包括薪酬等级和各等级间的差距,薪酬等级设定有单一薪酬等级和可变薪酬等级两种。根据薪酬结构原理,农村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可变薪酬等级制度,因为农村金融市场是不断变化发展这样就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不同时期的业务经营发展方向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阶段业务发展的需求来制定相对应的薪酬考核制度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和创造性。农村金融机构的可变薪酬等级主要由相同职位的薪酬待遇和不同职位的薪酬差异,主要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即以考绩为核心因素设定不同的薪酬等级。可变薪酬等级最大的特点是员工做同样的工作,但是他们却获得不同的薪酬报酬,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绩效,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整体发展。

五、扁平化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

金字塔型管理模式逐级的层层的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利于信息及时、有效的收集和处理,往往由于管理层次过多,最后传达到决策者由于各方面原因使信息失去真实性或者偏离信息使用者的目的从而造成信息不对称,最终使管理决策者在制定决策时不能针对性解决问题。扁平化管理能有效解决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存在信息等方面失效问题,通过减少管理层次或者把基层的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反映到最高决策者,减少由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各方面损失,使决策者得到真实全面的信息,在进行决策时最有针对性解决存在的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处理两方面问题,一是内部员工的管理,二是客户的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扁化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把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或者直接反映到最高决策者,这样一方面能使最终决策者及时、有效掌握基层员工的工作动态和客户的基本信息,二是通过采纳基层员工的合理建议来充分调动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基层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扁平化管理,掌握基层的工作动态和客户信息来制定相关的金融服务方式和内部制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效应,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和各项业务发展。

六、农村金融机构加快营销才人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现已处于“新常态”,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也面临着重大结构调整。高校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行为主体,其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对其组织绩效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提高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但其认识具有片面性,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层面上,还没有将其提升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地位上来。本文主要研究阐述两者的概念及其相关性,着重分析两者的相互影响。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资源是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从经济学角度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其中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被称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并且能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员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数量是指劳动行为主体的总数;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人力资源的质量对人力资源数量具有较强的替代性,而人力资源数量对质量的替代作用较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这是对量的管理,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长,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这是对质的管理。

二、组织绩效的概念

绩效(Performance)的英文解释是“执行、履行、表现、业绩”。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是建立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之上,但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

从经济学角度看,绩效与薪酬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而薪酬是组织对员工所做出的承诺。这种对等承诺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等价的交换关系。而这种等价交换的关系,就体现了劳动力作为商品,在组织中实现绩效的产出。

以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分工所确定的角色分工承担他的那一份责任。社会运行发展,需要每一个人提供出自己的力量支撑和绩效产出。在社会中生存的每一个人同时也受惠于其他人的绩效贡献。因此,高绩效地完成工作应当是每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事情。

从不同学科的视角研究,对于组织绩效的解释是不同的。Kast和Rosenzweug(1985)认为组织绩效应包括组织效能、组织效率和组织成员的满足程度。这一看法较广泛,从目标达成、效率提升、成员满足三个观点来加以阐述。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高校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规划不符。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为指导,按照学科建设目标的要求,分析本校现有人力资源的素质、年龄与性别结构、学缘、学历与职称结构以及创新型学术团队等因素,预测高校发展环境的变化及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状况,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短期、中期、长期规划。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是高校战略规划的一个子规划,它是高校战略规划的中心内容,是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是保障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实际中,虽然各个高校组织结构都大致比较完善,其实在实际的运作中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人力资源规划不具备科学性、合理性,直接违背了高校的战略目标;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人力资源规划实施和执行力度不够,缺乏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评估和监控;高校制定的人力资源规划不能科学地预见未来发展变化的情况,不具备前瞻性。

2.高校人员招聘现状。人员招聘是高校获取人力资源的过程,是指高校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选取有价值的教职员工的过程。人员招聘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高校内部的“工作与人的匹配”,从而保证个人绩效水平,进而使高校目标达成。高校人员招聘也存在许多不足:高校人才招聘不具有针对性;在高校在人才招聘方面,存在近亲招聘的人才;由于评价系统的不完善,使得招聘工作不具有相对的公开性。

3.高校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培训是指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为了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工作绩效或者更新知识和改进工作方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努力。培训一方面可以加速高校教学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基本业务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有效的培训也有利于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时,都选择各个专业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同时由于受到资金、时间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一部分学校中,仅仅拥有学生人数较多院系的专业教师才能得到培训机会。这种差别的培训对待不仅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而且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团结。同时在人力资源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层次方面都显现出极大的不足,对高校教师的培训,更应该突出深入、广泛的知识结构与体系。

四、对策与建议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首先, 高校应该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晋升制度, 让晋升制度成为教师进步的动力, 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进而留住优秀的教师人才。其次, 高校应该完善薪酬分配的制度, 具体而言, 高校可以把学校员工的能力和薪酬结合在一起,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校各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提高个人的绩效, 进而提高高校的整体绩效。最后,高校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 一方面, 高校要让那些态度认真,但能力有限的员工能够接受系统的培训, 提高其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应该让那些有前途的教师有机会参与高次的培训, 提高其专业水平, 进而提高整个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

2.加强教师的精神激励。高校有很多高级的知识分子, 高校应该准确了解教师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需求,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高校既要满足教师对晋升、薪酬、培训的需求, 更应该满足其精神需求, 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尊重, 提高教师的成就感,进而让教师全身心投人到教育事业中, 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明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12(2):94-95.

[2]李婧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5(7):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