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疗安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医疗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医疗安全管理

口腔医疗安全管理范文1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1]。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病灶全身多发转移引起多脏器功能减弱或衰竭,营养缺乏,代谢紊乱,并发症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护理安全隐患。如何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护理,是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

1肿瘤患者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自杀 肿瘤患者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治疗效果不明显,症状得不到改善,痛苦难以忍受,对治疗失去信心,治疗经济负担重,家庭角色紊乱,缺乏亲人关心和社会支持等都会让患者产生自杀的念头[3]。

1.2压疮 大多数肿瘤患者都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水肿、骨转移瘫痪、疼痛处于强迫、全身衰竭、长期卧床等,使压疮发生概率增加,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1.3化疗药物渗漏及静脉炎 化疗药物渗漏及药物刺激引起的静脉炎是常见的安全隐患,不仅增添患者的痛苦,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容易导致医疗纠纷[4]。

1.4感染 感染是晚期肿瘤的严重并发症,也常是患者的致死原因。有报道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于感染者占总感染例数的14.0%[5]。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放、化疗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的免疫缺陷,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密等,都会加重患者感染,如出现发热口腔溃疡腹泻等。

2原因分析

2.1保护性医疗制度执行不良 肿瘤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晓程度和接受程度不同,适应性总体低于患其他疾病的患者,大部分家属也不愿意将病情告诉患者[6]。要求实现保护性制度,护士在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泄露病情,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引发安全隐患。

2.2护理人员相关因素 护理人员缺编及护理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专科护士缺乏,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沟通解释不到位等都会对患者的安全产生影响。

3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3.1注重细节管理,防止自杀 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有自杀倾向者,立即与家属进行沟通,要求家属陪伴,让患者感受亲人的温暖。同时护士加强巡视及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尊重患者的爱好和人格,满足患者的愿望。营造温馨安全的病房环境,安排距离护士站近的病房,病床避免靠近窗,窗户上锁转,移一些患者可能用来伤害自己的物品。

3.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根据肿瘤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压疮预防的要求,采用Braaden压疮评分表,积极评估患者情况,综合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经常更换定时翻身,应用翻身架、压疮垫等措施减轻局部压力,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粗暴生硬动作,保持床单位、患者衣裤平整、干燥、整洁,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同时增加营养,增强皮肤抵抗能力。能下床的患者鼓励其下床活动。

3.3加强化疗过程管理预防药物渗漏及静脉炎 由于药物的刺激性、溶液的pH值、渗透压、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Ⅰ型变态反应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损伤。晚期肿瘤患者因摄入不足或肿瘤消耗能量,均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并,因放疗、化疗或手术加重,致免疫力显著降低,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及局部抗感染能量也随之降低,易致静脉炎。化疗前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给药途径及注意事项,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静脉条件,制订血管使用计划,提高穿刺技术,合理安排化疗药物输注顺序。化疗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严格交接班,出现渗漏或可疑渗漏均需立即停止注射化疗药物,并给予相应处理,做好记录。

3.4防止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月进行院内感染监测。病房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定期用紫外线照射及消毒液擦拭的方法消毒病房和物体表面。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及时治疗口腔。疾患注意会清洁,保持大小便通畅,加强对安置的各种导管的护理。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如氧气管、导尿包、口腔护理包、雾化器等。氧气湿化瓶、蒸馏水每日更换。床旁及治疗车上配备速干手消毒液,每项操作前后均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3.5重视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实施 新入院及入院后确诊的肿瘤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接受程度,征求并尊重家属意见,对家属要求保护性医疗的患者,在科室进行晨交班,并在办公室做特殊标记,医护人员及家属在患者面前解释一致,共同做好保密工作,科室新进人员及实习进修人员在入科教育时重点强调保护性医疗制度。

3.6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提高服务意识,注重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慎独”精神;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护士“三基”培训及应急能力、沟通能力培训,加大对护士专科素质的培养,提高护士的综合水平,及时发现患者的安全问题,查漏补缺,确保患者的安全。

3.7加强组织管理,合理配备护理人力 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抓好关键环节及关键人员的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非处罚性报告。使风险充分暴露,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确保护理安全。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遇患者增多或突发事件,及时启动护理人员紧急调配预案,按职称、能力安排护士上岗,应用绩效考核机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3.8完善不良事件非惩罚性上报制度,营造安全护理文化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简历与完善,其最终目的是要发现整个医疗服务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医务人员也可从他人的过失和他科处理纠纷的经验教训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必须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并采取非惩罚性措施,使管理者及时发现潜在的缺陷并制定改善措施,前瞻性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地运用护理程序,注重收集患者的资料,全面评估患者的需要和不安全因素,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和医生及家属的沟通,制订个体化的专科护理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切实把安全管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点点滴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美兰,林碎钗,贺彩芳,等.护理安全委员会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2009,13(6):59-60.

[2]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陈秀霞,何少丽.癌症患者自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2):1477-1478.

[4]杨丽,谢艳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内科,2008,3(6):987-988.

口腔医疗安全管理范文2

一、2018年度质量管理总体情况

1、强化医疗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管理的永恒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安全优质医疗服务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基础。

(1)严格依法依规执业。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做好相关工作,及时做好医师注册和变更注册工作,《放射诊疗许可证》通过校验。

(2)强化日常督导检查。一是坚持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医院分管领导每月两次深入科室进行工作督导;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部门围绕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定期到科室检查,指导质量分析评价及改进工作。二是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并围绕如何“防范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展开讨论,制定并印发了《重汽医院医疗风险防范管理方案》、《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等制度,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三是加强临床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定期召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议和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定期检查麻精药品、高危药品、急救药品的使用及管理情况,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行严格管理,对住院和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每月排序,并对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用药进行专项点评。定期公示我院基本药物常用药品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及整改措施,根据临床需要调整了我院抗菌药物目录并上报卫计委备案。2018年基本药物和常用药品使用比例为55.1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均符合二级医院目标要求。四是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加强对手术室、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血液净化科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管理和检查,针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干预。其次,做好院内感染病例、多重耐药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及导尿管插管相关感染患者的目标性检测,定期分析、通报。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分层次,采取多种形式(讲座、微信交流平台、)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及考核,提高了全员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依从性。

2、不断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1)完善护理质控标准,提升护理质量水平。按照《山东省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护理部重新完善制定护理质控标准,并从护理质量总目标、院科两级重点监测指标、PDCA项目等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科室护理质量,全年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二级综合医院标准。

(2)加强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全年高危压疮管理52例,无院内压疮发生,院外带入压疮32例,治愈好转13例;跌倒7人次,跌倒率0.27‰,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效果显著;危重病人管理14人,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3、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

外科开展了包皮微创手术,采用一次性环切缝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由于创面小,手术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患者较易接受;12月,在省立医院整形专家指导下,完成我院首例乳房再造术;中医科利用专业优势,采用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开展“三伏贴”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新业务;康复医学科针对脑血管意外病人开展OT康复治疗新项目,较好地改善脑血管意外病人的上肢功能康复;妇科开展的超导可视无痛人流和LEEP刀宫颈修复术新项目进展顺利,无不良事件发生;口腔科开展了种植牙新业务;检验科开展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21-1)、血清载脂蛋白A、血清载脂蛋白B、血清胆碱酯酶等项目检测。以上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丰富了我院医疗服务内容,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优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效率

进一步完善门诊管理制度,强化诊疗服务管理,优化了门诊流程,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畅通;进一步完善门诊预约管理,增加微信预约,强化节假日值班医疗服务;加强了专家门诊管理工作,增加省立医院口腔科专家来院坐诊,使患者有更多的就医选择;强化导医台的服务功能,丰富便民服务内容;强化窗口科室服务,相关科室上午提前半小时到岗;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尽量缩短病人等待时间;增设银行POS机,方便了患者交费结算;进一步优化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认真执行住院费用“一日清”制度,使患者及时了解诊疗费用情况;认真做好医患沟通,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患者隐私;多方收集患者意见和建议,认真受理患者诉求;铺设了部分沥青路面,更换了卫生保洁服务公司,医院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5、不断提升工作质量。一是积极落实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实现药品零差价。二是加强对外合作,与市中心医院正式签约缔结紧密型医疗联合体。三是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主题,继续推进医院标准化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四是改进服务,扩大查体业务。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业务。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七是做好社区及公共卫生工作。

二、2018年度中发生的质量问题

(一)医疗质量

1、康复科医师在为患者康复治疗中造成其左上臂骨折。造成患者治疗六个月基本痊愈,赔付病人28000元。经院办公会讨论,决定对中医康复科处理如下:考核中医康复科1400元,考核责任人1400元。

针对康复科出现的问题,医院质量委员会于2016年5月25日召开了以“防范医疗风险  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会议由院长主持。院长首先做了关于《患者安全》的专题讲座,讲座包含“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及管理、患者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和完善”等内容,强调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存在病历书写不合格、疾病诊断不准确、辅助检查不合理、用药不规范等现象。主要原因有:(1)各种医疗制度的执行不够,如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等。(2)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不够,认真查体、详细询问病史做的不够,缺乏认真思考分析,有凭想象下结论现象。(3)门诊时常有推诿病人现象,留有医患矛盾的隐患。(4)出现风险后缺乏查找根源、认真总结、加强防范的意识。

处理结果:(1)健全组织、督促检查,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科学决策。按照标准化建设,医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各科室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同时明确医疗质量管理职责,加强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组织保证。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临床典型案例,从医德医风方面、廉洁行医方面是否存在不良行为。要求各科室加强医疗管理,增强安全意识。(3)加强培训、知法守法,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法律支持。加强医疗法律法规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认真落实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 ,如举办讲座、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4)加强学习,规范服务,为防范医疗事故提供制度保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促进和鼓励取得高一级学历,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二)工作质量

1、个别药品缺货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配送企业联系不及时,督促不够,影响了临床使用。(2)据药品供应公司反映,个别药品因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底等原因,停止生产或减少产量,造成医院药品缺货。

处理结果:(1)采购中心严格采购流程,做到早做计划,及时采购,并在多个医药公司合理调配。(2)对确实因生产原因造成的缺货,及时告知药剂科和临床医生,耐心向病人做好解释。(3)对投诉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可以告知先用其他药品替代。

2、门诊统筹费用超出定额。据财务科提供的数据信息,今年1-9月份门规统筹费用超出定额51.4多万,如果全年算下来,超出部分返还60%,那么仍有一部分收不回来,给医院造成了损失。主要原因:(1)临床医师对费用控制出现了思想上松懈,意识淡薄。(2)有些药品使用不正常,病人用量大,存在大处方。(3)医德医风方面存在一些不良风气。(4)病人主动要求,为减少医患矛盾,医生不得而为之。

处理结果:(1)经过医务科对门诊统筹使用的分析,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药占比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有关科室进行严格考核,经统计,9-11三个月考核临床超定额共计近5万元。(2)对个别药品使用不正常现象,采取适当控制的办法。(3)在医疗过程中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三、2019年度质量管理提升方案

1、严抓核心制度落实。提高质控质量。每月两次对医疗质量督导组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突出重点质控。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抓”,督导到科、落实到人。细化质控环节。使每一个质量管理记录本、关键环节、问题都能追溯到责任人,有的放矢。

2、加强病案管理。 加强病案知识培训。组织医务人员系统学习病案管理知识。试行“跟查代训”。低年资医师和病历书写问题医师,跟随病案质量督导组参与病历检查。开展病历点评。组织病历书写大赛,定期开展病历点评,对优秀病历和问题突出病历组织全院进行现场展示。

3.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强化患者入出院指知道和相关告知。完善转科、转院交接流程,认真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加强出院患者一级随访。积极接待和处理投诉。及时分析临床不良事件,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口腔医疗安全管理范文3

本文从安全教育、心理护理、易发生意外环节的安全管理、安全质控管理四个方面来阐述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

重视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中之重,任何疏忽都会给患者和自身带来终身遗憾。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1]。我们坚持预防为主,创造安全的护理活动环境,抓好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与操作训练,要求每个护理人员能够自觉履行职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进行案例分析、定期组织讨论护理安全问题,提出护理安全操作的具体措施,使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护理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的落实。

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与护理

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记忆力差,反应慢,辨别力迟缓,灵敏度降低,多年形成的行为习惯导致固执刻板。老年外科多是起病急、疼痛突出,在病人缺少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要承受病痛折磨,致使病人视手术为“生死关口”,产生恐惧、焦虑比接受其他治疗时更为严重,甚至“死亡的魔影”会在病人意识中缠绕,求生的欲望,会让病人对医疗人员产生依赖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及时观察,从关怀和鼓励出发,给予恰当的言语和安慰的口气,对病人作适当的解释,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专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预后,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因家庭亲情是无法替代的。

抓好易发生意外的重点环节,做好手术前后的安全管理

做好夜间安全防范管理: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夜间安全问题,如坠床、跌倒、猝死等,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对有既往史的患者提高风险等级,在床尾挂一条绿色的安全标志,把请护仪按键放在病人易拿到的地方,以便于病人有事求助时使用,必要时使用床栏和设“小心坠床和跌倒”警示标志,并与病人家属沟通,提出防范措施,予以落实,并详细护理记录。

加强巡视询问其所需:对反应迟钝、有性低血压或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及高龄老人,嘱其夜间尽量不要上厕所[2]。故床边准备好便器,如必须下床或上厕所,一定要有人陪伴。保证地面没有障碍物,晚上使用地灯或者床头灯照明。

注重观察病情:由于老年人各脏器功能的下降,常患有各种疾病,研究表明6:00~12:00时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的高发时间,此时血压最高,容易猝死[3]。所以需要提醒患者这一期间避免体育锻炼。对白天有诱因发生的患者,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夜间也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患者的不适主诉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观察脉搏、心率。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及时抢救,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患者自身安全管理的宣传:老年人往往不服老,高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出于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心理,喜欢自己动手,对这样的老人要做好说服工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及时阻止不安全的行为。

预估患者对手术耐受力:手术前要对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查出可能影响整个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包括心理和营养状态,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以及免疫系统等,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中和术后加以预防。对有吸烟史者应在术前2~3周戒烟。

肺炎的预防: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应鼓励其做呼吸运动的训练,可增加肺通气量和提高排痰能力。术后由于切口疼痛,限制了病人咳嗽,要指导和鼓励病人做出有效咳嗽,定时翻身,必要时叩背,助于痰液咳出,预防肺炎。

口腔炎、腮腺炎的预防:术后老人的机体抵抗能力相对减弱,易于并发各种感染。口腔是细菌易于积聚的地方,老年人牙齿脱落、松动的多见,发生齿龈炎、腮腺炎。因此,术后的口腔护理极为重要,对卧床、禁食病人,要定时用盐水擦洗、洗漱,可清除口臭,改变细菌生存条件,预防感染。

压疮的预防:老年人血运缓慢,皮肤营养差,由于骨突出部位受压,已出现皮肤破损或压疮,故要1~2小时更换1次,必要时用50%酒精揉摸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床褥平整,清洁,使病人感觉安全,舒适。

预防切口裂开:老年人的细胞老化引起核酸和酶的功能退化,影响蛋白质合成,易造成切口愈合缓慢,如遇咳嗽、用力大便等使腹压增高的动作,就更易出现切口裂开。所以当咳嗽时指导患者用双手按压切口,避免震动引起的疼痛或缝线断裂;待肠胃功能恢复后,进食从清淡流食开始,逐渐过渡半流质、普食,以少食多餐为宜,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富营养化易消化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利于机体康复,促进切口愈合。

术后管道的护理:根据手术方式往往术后留置各种管道,我们经常要检查放置的引流管有无脱落、阻塞、扭曲等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其引流效能,防止脱落,引流袋置低位引流,防止逆行感染,并应记录、观察引流物的量和颜色。

做好抢救物品的管理:老年人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应激能力差,在经受手术打击的情况下,可使不稳定的内环境出现转化,病情很容易发生变化,故要做好抢救物品的管理,做到专人、定点定量放置、标签醒目、定期检查维修,使其保持完好备用状态,便于应急时使用,确保病人及时得到抢救。

口腔医疗安全管理范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考察人、机、法、环、料等五个方面,分析 6S 对 ICU 护理安全相关因素造成的影响,并通过 Delphi 法确定护理安全评价指标的各相关 16 项二级指标,组成完善的指标评价模型,第一层为目标层 (A),第二层为准则层 (B),第三层为指标层 (C)。

1.2 护理安全指标方法确立

采用模糊分层分析方法建立模糊互补的判断矩阵:目的是构造模糊判断矩阵。选取 3 名专家,运用 0.1-0.9 标度法对各研究指标进行打分,这样初步得到指标间的判断矩阵,计算各研究指标权重。

1.3 测量分析方法

对一级指标人下的二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与考试的方式进行分析,计算出其平均值。再依据 Cohen 理论进行功效研究,设定 =0.05,双侧检验,效果 effect size=0.4,效能power=0.8,自由度为 1,最后确定样本数 n=30。考虑到样本丢失的情况,本研究的样本数最终确定为 35。随机抽取科室内 35 例护士为一级指标人的研究对象,对二级指标中的安全意识采取问卷调研方式,对一级指标中的其他指标采取考试方式进行考察。机法环料一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测评,将实施 6S 前后成绩进行分析对比,比较研究效果。

1.4 6S 护理安全实施

将科室摆放物品进行归类,分清经常使用、不经常用及不用的物品。按照使用频率进行放置,减少工作中误拿误放,尤其对特殊药品更要严加管理,粘贴醒目标识,以免造成安全隐患。对整理后的有限物品进行定点定位摆放,明确使用,对不需要使用的物品进行定期处理,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使工作环境一目了然,有效减少护士找寻物品的时间,并制定明确制度即定人负责、定位放置和定量存储,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定期对工作环境及设备进行打扫,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整洁,杜绝污染物污染。清扫工作中要不留死角,认真负责。对工作不负责人员要制定惩罚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及消毒隔离规范。

在通过以上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活动后及使用规范精简的管理语言,使护理工作人员形成遵标准、守规范和认真负责职业素养,进而整体提高 ICU 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制定规范的职业准则及安全管理制定,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定期开展提高护士素质的活动,对护士礼仪行为守则进行完善,全方位打造 6S 管理中护理人员所具备的职业素养。在人员劳动保护、设备管理、工作流程、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解决护理安全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流程,减少设备损耗等,保证能安全有效的操作。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及培训,有效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加强病区环境的治安管理,学习并有效掌握各项应急预案,培养护士的安全意识,通过积极有效的管理进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避免医疗事故。

2 结果

通过实施 6S 前后各相关指标权重并计算改善效果分析可知,6S 管理应用于 ICU 护理安全管理后,所有考察指标改善后分值均比改善前有提高,且 C13、C14、C21、C31、C33、C41、C42、C51 即安全意识、6S 教育培训、日常保养、操作的高效性、事故发生率、消毒隔离、环境秩序、药品管理安全这 8 项指标与改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危重病的监护与治疗是对危急重症的患者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康复的过程,这是续复苏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是社会现代化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传统的护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患者及患者家属的需求。6S 管理起源于日本 5S 企业管理理念,6S 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及提升人的素养的活动。在医疗护理安全方面应用 6S 管理模式,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有重要的意义。

口腔医疗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理要求;护理安全

        1   重症医学科概述

         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了“重症医学科”这一诊疗科目,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医学科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其宗旨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这是续复苏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是社会现代化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种检测和支持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icu病房的普及与规范,人们对生命生理机能的了解也逐渐完善,因此,提高了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使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许多危急重症的病人在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而逐渐走向康复。

        2   icu常规护理

        2.1 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2.2 所有病人均要持续24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p)、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

        2.3 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4 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2.5 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2.6 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

        2.7 有气管插管、s-g导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3   护理要求

         重症医药科是医院危重患者相对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必要时及时施行各治疗措施,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挽救患者的生命。

        3.1 基础护理技术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包括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保持安全舒适的;护理人员需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包括保持输液通路,以及各种引流管、导尿管的通畅,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眼睛口腔以及皮肤等护理,令患者感到舒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的高低,首先涉及到观察能力,护理人员必须牢牢掌握观察技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出综合判断及时采取有效处理;在护理已脱离危险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过程中,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尽可能使他们生活规律,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

        3.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牢固生命的观念,把握一个“急”字,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急患者和家属之所急。在接诊过程中,在严密监护患者的同时简要询问病史,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施救过程中要求紧密配合和熟练操作,而且需要注意患者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状况,安抚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从而增强救治效果。如果患者需进行手术,则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如若是危重患者,还需马上进行精神鼓励。

        3.3 医护人员应当体贴关怀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并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及交谈,通过适当地介绍患者病情,以解除其孤独感、压抑感。

        4   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随着新的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再加上icu的收治对象是急、危、重患者,护理安全显得举足轻重。

        4.1 医护方面  随着各种观念的改变和新技术的逐渐发展,医生处理某些各种疾病的手术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医生与护士之间未进行及时的沟通,护士按部就班不与时俱进的话,往往会偏离了病情观察重点,从而延误治疗。在人员配备上,人数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未谨慎对待,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安全隐患。icu 护理人员要求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能顶住压力,按照护理要求照顾病患。由于icu实行无家属陪伴制度,患者在精神上会感觉孤独恐惧,家属急切的关心,在与护士沟通交流时,可能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强烈不满,形成医疗纠纷的隐患。此外,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有涂改,记录患者的病况前后不一致,也是护理安全需要注意的一点。

        4.2 技术方面  各种新设备的引进,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患者在使用这些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正常预警或者是故障,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导致不能有效地处理,耽误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在药物方面,各种新药的不断更新,各种抗生素的滥用,药物的配伍不当,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概率以及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问题。

        4.3 患者及家属方面  简而言之,就是不遵医嘱的行为影响了患者的自身安全。由于手术创伤造成的精神刺激,部分患者会出现手术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或icu综合征,术后表现为烦躁、极不配合护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 丁兆红,杨延民. 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08):104

口腔医疗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猩红热 儿童 全面护理干预 安全管理

对于患有猩红热的患儿来说,其在治疗期间可伴发变态反应、感染、中毒等情况,若治疗不当或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给患儿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1]。因此,在予以猩红热患儿有效治疗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对患儿的护理干预,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及安全管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0例猩红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检查均确诊为猩红热,且存在扁桃体充血、头疼、肿胀、咽痛等症状,在发病初期均出现草莓舌,体温持续5 d以上达30~40℃,且在24 h内均出现鸡皮疹情况。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中,男女性患儿比例为8∶12;年龄3~7岁,平均年龄(4.53±0.55)岁。对照组中,男女性患儿比例为7∶13;年龄2~8岁,平均年龄(4.49±0.52)岁。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做好患者身体清洁,并按照医嘱用药。试验组患儿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及安全管理。(1)环境护理:应对患者所住病房定期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光照充足。若患儿家庭允许,可每日以醋酸熏蒸消毒病房空气,并限制进出病房人员,禁止吸烟,以防污染空气,导致患儿感染。同时,应叮嘱急性期患儿在2~3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以防心、肾及关节出现并发症[2]。(2)病情监测:对于急性期患儿护理人员应每30 min巡视1次,观察患儿的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儿面色等病情变化,同时应定时巡视患儿咽部分泌物、口腔黏膜变化情况,及时询问患儿咽部疼痛问题,并及时查看患儿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关节疼痛、耳道流脓、眼睑水肿等情况;密切监测患儿的尿液颜色、性质、量等,以免患儿并发变态反应性疾病而加重病情及增加治疗难度[3]。若在巡视期间发现患儿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及时处理。(3)发热期护理:发热是患儿最常见的初期症状之一,对于处于发热状态的患儿应予以温水擦浴、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切记避免使用冷水或乙醇擦拭来降温,以免刺激患儿皮肤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若经物理降温仍无法有效降低患儿体温,患儿体温仍保持在38.5℃以上,可予以患儿适当退热剂,并告知家属多喂患儿水,,在发汗期间应做好患儿的保暖工作,但避免过度捂汗,以免阻碍降温[4]。同时,应及时更换床品、衣物,确保皮肤干燥,以免潮湿、着凉等引发皮肤瘙痒。(4)用药护理:临床需通过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猩红热,以上药物须先行皮试确认患儿无过敏情况后方可使用,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的患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告知医师处理。在行静脉滴注时,尽可能留置针管,以免患儿哭闹不配合治疗,同时应注意及时调整滴速,滴速不宜超过30滴/分[5]。(5)皮肤护理:患儿在出疹时应做好皮肤清洁工作,沐浴时应用温水,避免用热水,并禁用肥皂、乙醇等擦拭皮肤;若患者存在严重皮肤瘙痒情况,可外涂炉甘石洗剂;当患儿退疹脱皮时,切忌不可撕剥脱皮,可由护理人员用消毒后的剪刀剪掉;及时修剪患儿指甲,用纱布将患儿指甲包好,以免患儿用指甲抓痒损害皮肤;若皮肤出现小面积损伤,可擦涂5%碘伏,并包扎棉质消毒敷料,避免出现感染。此外,尽可能让患儿穿着棉质衣物,尽量避免穿着化纤类或绒布内衣裤,以防瘙痒严重;及时更换患儿床品,确保床上用品干净、整洁[6]。(6)口腔护理:及时清洁患儿口、鼻及咽部,对于年龄偏大的患儿可于睡醒时或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于年龄偏小的患儿可用药棉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并嘱患儿家属多喂患儿白开水,为防患儿嘴唇开裂,可涂膜液状石蜡[7]。(7)饮食护理:嘱患儿家属予以患儿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并按照患者病情予以针对性饮食方案,对于咽痛的患儿可予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对于发热期患儿宜以清淡饮食为主,并告知患儿家属少食多餐,禁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8)传染预防护理:在患儿症状消除前,均应行隔离处理,且在经过3次咽拭子培养呈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并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同时,消毒患儿所用一切物品。(9)健康宣教:应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儿家属知识掌握度,进而使患儿家属能够积极协助患儿顺利完成治疗。(10)心理护理:因隔离及病情,患儿易出现哭闹等焦躁、不安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热情与患儿交流,转移患儿注意力,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通过轻柔的话语鼓励患儿配合治疗。k安全管理:为确保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应告知患儿病房内所有器具、用物的使用方法,不可随意触动医疗器械,以免引发意外。对于行留置针的患儿,应告知患儿家属留置针注意事项,并告知家属切不可随意行降温处理;对于接触患儿的人员应佩戴口罩,并消毒手部,对于患儿所使用的所用物品进行消毒,包括玩具,以免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除时间、门诊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治疗效果分3个标准,显效: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疹退后皮肤脱屑、咽峡炎、发热及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临床症状彻底消除;有效:患儿经治疗及护理后以上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患儿经治疗与护理后,以上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以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定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分为十分满意(85分以上)、较满意(65~85分)、不满意(65分以下)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消除时间、皮疹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19±0.99)d、(3.01±0.25)d、(4.19±0.99)d、(6.52±1.32)d;对照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消除时间、皮疹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8±2.03)d、(5.24±1.49)d、(6.35±2.43)d、(10.51±2.53)d。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消除时间、皮疹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患儿中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儿家属中十分满意19例,较满意1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儿家属中十分满意8例,较满意7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75.0%。试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猩红热为感染、变态反应与中毒三者病变结合所致疾病,为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发热、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咽峡炎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8-11]。若未予以患者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引发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并发症,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猩红热患儿来说,因其自身意识尚未完全,因此除了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外,还应予以患儿适当的护理干预及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并有效预防并发症,从而促进患儿病情的改善,确保患儿顺利出院[12-15]。全面护理干预从环境、病情、患儿所处疾病各时期及用药、皮肤、口腔、饮食、传染预防、健康宣教、心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予以患儿全面的护理干预。其目的在于经环境护理严控交叉感染,遏制病情的进展;经病情监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免病情进展;经发热期护理控制患儿体温,以防并发症加重导致治疗难度加大;经用药护理强化患儿治疗效果;经皮肤护理强化患儿病痛所致其他损伤及感染等;经口腔护理强化患儿呼吸道护理,提高患儿舒适度;经饮食护理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以利于病情的改善;经传染预防护理降低病情传染的可能;经健康宣教提高患儿家属疾病认知与护理干预措施掌握度,以确保其协助医护人员做好患儿配合,以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经心理护理减少患儿哭闹等情况,并稳定患儿家属的情绪,以确保整体疗效;经安全管理减少患儿交叉感染的可能,强化整体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咽痛消除时间、皮疹消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给予猩红热患者科学、合理的全面护理干预及安全管理措施可使患儿病程显著缩短,并显著改善患儿的病情。

参考文献

[1]刘维量,寇增强,房明,等.2008—2017年山东省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15-19.

[2]荣红.心理护理在猩红热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221-222.

[3]张欣.针对性护理对猩红热患儿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3):465-466.

[4]王小芳.对猩红热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278-279.

[5]贾媛媛,赵保玲.全方位护理干预对猩红热患儿住院时间及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5):148-149.

[6]陈慧琴.猩红热患儿36例的临床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360-361.

[7]王岩.临床路径在猩红热患儿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2):168-169.

[8]王小芳.对猩红热患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22):278-279.

[9]袁晓楠,牛峥彬,王伟,等.48例猩红热患儿的护理对策及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248-249.

[10]高雪芬,李国华,樊婷,等.山西省2005—2018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6):720-721.

[11]刘利,姚树生.小儿烧伤合并外科性猩红热的护理[J].东方药膳,2020(15):263.

[12]刘春英.临床护理路径在猩红热患者诊疗护理的实施效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8(14):67.

[13]陶红.探讨小儿猩红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