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学服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学服务论文范文1
1.1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
向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药物咨询(包括药物选择、相互作用、服药时间和特殊群体的用药等);收集药物的不良反应;开展药物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以提高医师、护士药品应用水平和使用质量;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使患者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开展药学信息与咨询服务,进行用药教育、宣传,指导患者安全用药;进行临床药学研究,为提升药物治疗水平提供科学的监测;承担医院临床药学教育和对药师、医师进行培训,开展患者用药教育。
1.2处方集、临床用药指南和治疗规范
可以使患者的药物治疗合理化,促进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确保药品的使用符合处方集,并提供处方集和非处方集药品使用的正确程序。向临床提供经过评价的药学信息和建议,及时准确地提供与新的产品和治疗进展相符合的药品信息。临床药师对于新的药品,应该非常熟悉其优缺点,以及在目前临床应用中的变化情况,临床正确选择某类药品中的某一种药品,或者建议特殊患者用药剂量调整等。
1.3记录用药史
要了解患者所有以前使用过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滋补营养品等,询问了解出现过的疗效、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记录患者用药史,有助于临床药师评估并确定患者的药学需求,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对于目前的治疗没有效果,要对患者的用药史进行完全深入的评估。处方的药品是否与患者的诊断相符,给药的剂量、次数、途径、时间是否合适;当前的治疗有问题时,应该有新的治疗替代品;确保没有药理学相似药品的重复使用;没有使用与治疗目的不一致的药品;要考虑药品与药品之间,药品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要考虑药品的过敏,耐受性;确保药品的使用是按照处方执行;处方要与相关处方集或处方政策相符。
2临床药师在临床用药中遇到的问题
2.1选用药物不当
在门诊处方中,妇产科为流产术后患者预防感染使用头孢地尼分散片,级别过高;皮肤科为诊断为荨麻疹的患者使用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和氯雷他定片(开瑞坦),两者都是长效组胺H1受体结抗剂,属于重复用药。
2.2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
在门诊处方中,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处方用法:5mg,tid,说明书用法:5mg,Qd;硫普罗宁片处方用法;0.3g,tid,说明书用法:0.2g,tid;西洛他唑片(培达)处方用法:50mg,tid;说明书用法:100mg,bid。特别是一些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及剂量,地红霉素肠溶片处方用法:0.375g,Qd;头孢地尼分散片处方用法:0.1g,bid,说明书用法:0.1g,tid。对于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处方,临床药师会让患者重新找医师签字确认或修改,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2.3不适当的合并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体外理化配伍、药效学和药动学三方面。药师不仅要注意相关体外的药物理化配伍,体内的药理、药效上的相互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还要关注药物代谢是否有竞争抑制等。如:1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润格列奈(诺和龙)降血糖,因伴有高血脂,医生认为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该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甘油三酯降低有好处。从药理和药效方面,两药并没有拮抗作用,而且两药均属最近上市的新药,没有相关合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报道。但临床药师认为两药均为肝药酶P450(CYP3A4)代谢,相互竞争代谢酶的结果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在体内代谢的作用时间相对延长,横纹肌溶解(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幅增加。由于HMC-CoA还原酶抑制药(他汀类)中氟伐他(来适可)通过P450(CYP2C9)代谢,普伐他汀(普拉固)不通过P450代谢,与瑞格列奈(诺和龙)没有竞争抑制作用,因此改用氟伐他汀和普伐他汀降血脂更安全。
2.4药物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上升,特别是一些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由于中药的提纯及杂质含量等问题,在临床的使用中需要特别关注,临床药师在查阅病历中发现一些中药注射剂使用溶酶不对,医嘱中使用NS250mL+舒血宁针20mL,Qd,iv,说明书规定:用5%GS250~500mL+舒血宁针20mL,Qd,iv,医嘱中使用NS250mL+路路通针250mg,Qd,iv,说明书规定:用5%~10%GS250~500mL+路路通针200~400mg,Qd,iv。临床药师发现后,经与临床医师沟通,已经改正。当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协助医师及护士采取相应救治措施,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时间报告表,并能合理的想患者分析、解释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协助医师采取积极的救治方案,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并通过监测网上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2.5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医师制订用药方案,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实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最低的费用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每月由临床药师负责对抗生素用量排前10位的按时进行公布,并按照抗生素单品种不超过10万元进行下月采购。临床药师每月对手术科室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检查,其中血管外科的患者进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碌脱术,使用左氧氟沙星针预防感染,根据文件《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要求,周围血管外科手术预防感染应选择第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将结果反馈到医政科,督促临床医师改正。
2.6特殊群体的用药
老年或体弱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一直是临床药师关注的话题。如:喹诺酮类药物由于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儿童不能服用;妊娠期妇女患高血压不能用口服的抗高血压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时需根据肌苷清除率计算出用药剂量及给药间隔。
3临床药师的发展方向
3.1加强自身知识储备
临床药师应专科化,各个专科的临床特点皆不同,因而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诊断方法、鉴别诊断、用药种类及方法均不同。应对本专科用药范围有全面的了解,掌握该专科常用药物的药效学、药物治疗学、药物的禁忌症、药物间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临床药师通过学习,对临床药品的使用提出合理的建议,从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国家承担的医药费用。
3.2临床思维的培养
临床药师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前提下,在临床中建立医药全方位的思维模式,在参与临床活动时,应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包括治病因素和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体征、病理、生理及诊断的分型、分期、分度和并发症等,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其他病史,如过敏史、并发症和治疗前用药情况等。有学者认为,药物治疗临床思维的关键点有药品种的选择、药物剂型的选择、药物途径的选择、给药间隔的选择、剂量的调整、疗程的制定、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考察等。
3.3临床药师与医、护、患者的沟通
针对临床上遇到的常见用药问题,临床药师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药学知识讲座,向医师介绍新药知识,分析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常见不合理医嘱,指导护士正确执行遗属,组织患者用药教育。通过培训班、讲座、发放《临床药物信息》等方式,将发现的用药问题与经验进行总结,为医师、护士及时提供更多、更新、更准确的医学信息,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医、护、药之间的良好沟通,保障了患者药物治疗过程的安全、有效。
3.4开展治疗药物检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患者对药物消除功能不良,如肾功能不足者用主要由肾消除的药物,肝代谢功能不足者使用肝代谢药物等;长期使用药物,患者依从性不良,以及发生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时;药物过量和中毒;联合用药引起药效变化等,可以通过用药后的血药浓度或尿药浓度监测来评价和预测疗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出调整给药方案的指导意见。
3.5开展安全性检测,提高用药质量
药物临床安全性涉及药物使用的整个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有药物本身的不良作用、有用药失误、有患者的体制特征与依从性等,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监测是提高临床用药质量的重要内容。对用药失误进行有效的监测可以及时有效地将失误的损害程度降至最小。
3.6开展药物利用与经济学评价
药学服务论文范文2
根据贵阳市部分基层医院现实情况,结合本院药剂科实际条件,尝试论述基层医院药剂科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及可能的工作开展途径。
2结果
2.1基层医院的现实情况定点医疗制度改革后,拥有大量优质医疗资源的大型医院,成为了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从而形成了大型医院就诊人满为患,部分基层医院门可落雀的极端现象,这不仅导致了就诊难的社会热门问题,也使得部分基层医院陷人了挣扎生存的困难境地。在医院软硬件条件均较为欠缺的情况下,促进诊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减缓就诊患者的流失或促进患者的回流,成为了基层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2.2用药水平的提高对基层医院生存发展的意义基层医院因其就诊患者数量有限,致医院规模一般较小,缺乏一些大型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同时也不能进行一些疑难手术等,因此,药物使用成为了基层医院疾病治疗的最主要方式。众所周知医院用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强调用药水平的提高,将极大地促进基层医院诊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2.3药剂科医院药学服务开展的途径鉴于用药水平的提高对于基层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药剂科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展促进医院用药水平提高的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成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基层医院药剂科现有条件,可从两个方面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促进医护人员用药水平的提高和重视患者的用药教育。
2.4促进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用药水平的提高基层医院规模一般较小,临床科室也相对较小,医护人员数量少,因此,在药剂科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不影响医院用药保障,有针对性地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是前提条件。
2.4.1促进临床医生的用药水平提高的工作开展临床医生的处方或医嘱是患者用药的凭证,因此,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或掌握药品相关信息可促进临床医生的用药水平的提高,如:将新进药品资料分发于相关医生,可促进新药使用质量的提高;将国家的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及时地转达临床医生,可促进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药物说明书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药品临床使用指南,而临床医生却没有获得药品说明书的直接途径,对临床医生及时提供药品说明书,将促进药品临床使用质量的提高。
2.4.2促进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用药水平提高的工作开展医生处方,护士给药,是住院患者的用药过程。大量资料显示,不恰当的给药方式,将极大的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重视医院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给药质量的影响,将促进医院用药水平的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给药过程中常存在的问题: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合理的给药间隔时间是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有效的保证,而护士的工作情况常造成给药时间不合理情况(如:3次/,意味着下次给药需间隔sh,然而多次给药与护士的轮班制度,造成间隔时间常超过或少于sh);不规范给药方式,不规范的给药方式也影响药品临床使用的质量(如:需避光使用的药品,护士常因操作繁琐,而放弃使用避光器具),所以,基层医院药学服务可针对性地对医院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药品规范使用的知识培训工作。
2.5患者用药教育药品使用者了解或掌握一定的药物相关知识,将促进药物使用水平的提高。基层医院药剂科条件较为有限,对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有较大的局限性,依据条件:针对基层医院门诊患者较多的情况,开展窗口患者用药教育工作[2〕;编写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等相关合理用药知识的通俗性传单等方式,以促进患者了解或掌握一定程度的药物知识等方式,促进患者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
3讨论
药学服务论文范文3
1.1医院改革对药剂工作向药学服务转型的推动作用:
医院要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服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就必须要对自身的医疗制度进行改革。近年来医院的规模的扩大以及数量的增加,导致医院之间的竞争比以前更加激烈,医院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要对自身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医院的服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药剂工作是医院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质量的药剂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医院的发展。在医院各项制度的改革热潮中,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工作由于与患者切身利益具有密切的联系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将药剂工作转向药学服务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二是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节,这对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药剂工作向药学服务转型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的需要:
医院服务水平从很大程度上是由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治疗效果决定的,患者是医院唯一的服务对象,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对于他们的治疗效果来说都非常重要。一些患者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时候由于心理问题等不配合治疗,有的甚至放弃治疗,这不利于医院治疗工作的开展。药学服务工作将患者作为服务的中心,在对患者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和关注患者的心理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医疗方案,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病痛,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由此可见药学服务工作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服务,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2药剂工作向药学服务转型的措施分析
2.1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学服务工作的认识:
医护人员是对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主要群体,他们对工作的良好认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医院药剂工作向药学服务工作的转型是医院改革和医院患者的共同需求,在改革的过程中,医院应该对药学服务工作在提高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性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药学服务工作以及医院药剂工作向药学服务工作转型的认识,使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安慰,使患者缓解焦虑心理,这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医院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2将“以人为本”作为药学服务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阶段医院改革服务中提倡的一种理念,而在药学服务工作也要将这一理念作为服务的核心,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在为患者提供药品的同时更加要注重为其提供的服务,并将合理用药和患者满意度作为医院服务的追求目标。
2.3建立健全医院药学服务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在药剂工作向药学工作的转型过程中医院领导要充分重视药学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医院用药考核制度的管理以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为依据来完善医院的药学服务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以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进而减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失误,为药学服务提供基本的保障。在管理制度中,药学部门应当通过制定相应的服务细则对药学人员的管理实施量化管理,为药学服务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促进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另外,在考核制度中,应该将医院的药学服务工作与医师的工作质量考核这两项内容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年度考核中的一项指标,这样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避免医疗事故的出现,进而促进医院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应对奖惩制度进行完善,鼓励和奖励先进者员,同时教育和批评有违规者,以达到对其起到促进和警醒的作用。
3小结
药学服务论文范文4
患者,女,35岁,因反复腹泻、大便带血黏液2年半,加重3周入院。外院曾行肠镜检查提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确诊为UC,并开始口服抗炎药物治疗。但腹泻、大便带血一直未改善。此次入院前3周开始出现阵发性左下腹绞痛,1天大便7~8次,伴腹痛、黏液血便,入住89医院消化科。查体体温36.6℃,每分钟脉搏80次、呼吸18次,血压110/70mmHg。营养良好,精神较差。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脐下侧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未闻及血管杂音及摩擦音。外院肠镜检查示:距17cm以下黏膜广泛充血水肿,呈颗粒状,表面见弥漫点片状,糜烂部分融合成片,表面覆黄白苔,黏膜质脆,易出血;病理示:黏膜组织慢性炎伴糜烂,部分区域腺体减少,间质见多数淋巴细胞、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见少量隐窝脓肿。入院诊断:(1)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持续型、活动期、中度、病变累及直肠乙状结肠);(2)正细胞性贫血(轻度)。
2治疗过程
入院后查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肝肾功、生化、血沉、CRP、肿瘤标志物各指标正常,给予抗感染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3g,每日2次,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25g,每日1次,活血化瘀静滴注射用血塞通200mg每日1次,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治疗。2d后患者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未改善。征得患者同意加用泼尼松片早8点30mg,为预防激素不良反应,同时每日1次服用维D钙咀嚼片。1周后患者腹痛、腹泻逐渐减轻,大便带血逐渐减少,加用中药苦参汤灌肠。10d后停用左氧氟沙星、奥硝唑、血塞通,继续应用激素、维D钙咀嚼片等治疗。该患者目前无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治疗方面继续抗感染、抗炎、中药灌肠。注意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3药学监护
3.1水杨酸类的药物选用
临床上治疗UC较常用的有柳氮磺吡啶(SASP)和5-氨基水杨酸(5-ASA)。近年已研究出各种其他的缓释制剂美沙拉秦,能够到达患者远端回肠和结肠发挥药效。药师建议患者服用美沙拉秦缓释颗粒进行治疗,患者属于慢性持续型、活动期、中度UC,易反复发作,因此,美沙拉秦应长期服用,用药1年左右。急性期每天4g,缓解期1.5g。药师提醒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本药不能与降低肠道pH值的药物,如维生素C片联用,应吞服不要咀嚼,可餐时服用。口服本药治疗前及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复查肾功能、密切监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蛋白尿。当肾功发生异常时,及时回访医生,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3.2糖皮质激素的选用
2012年最新的《成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指南》中推荐中度UC患者服用足量氨基水杨酸制剂控制病情不佳者,尤其是病变较广泛者应及时改用激素。患者入院2d后腹痛、腹泻、大便带血未改善。征得患者同意加用泼尼松片早8点30mg,1周后患者腹痛、腹泻逐渐减轻,大便带血逐渐减少。在患者口服泼尼松前,药师向患者做简单的用药指导,尤应注意激素的服用方法为早餐后顿服,这既符合人体激素生理变化,又可减轻消化道刺激。建议患者饮食注意低钠高钾高蛋白,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患者现为UC活动期,每日腹泻次数多,使血钾降低,口服激素也引起低血钾,故在住院期间每2至3日监测血钾、钠等电解质水平,防止造成电解质紊乱。住院初期,患者腹泻次数多,如监测血钾均偏低,及时给予氯化钾等药物补充,以纠正电解质紊乱。此外,糖皮质激素属于胰岛素拮抗激素,可增强肝脏糖原异生,促进糖原分解,从而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患者口服泼尼松后血糖升高,考虑可能与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关,故给予每日采指尖血监测血糖值,监测1周,血糖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后暂停监测。目前已公认,糖皮质激素无维持治疗UC的效果,在患者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减量,过渡到美沙拉秦维持治疗。对于减量方案,《美国成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中提到采用口服泼尼松者,减量原则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每周减量5~10mg。直至每天20mg,然后每周减量2.5mg。患者出院带药,继续口服泼尼松,每周减量5mg,直至每天20mg维持2个月,且期间定期门诊复查。
3.3益生菌的使用
UC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和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因素有关,其中肠道菌群失调与U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临床逐渐重视肠道菌群的改变在UC发病中的作用,常联合益生菌来治疗UC。对此患者医生开始选用双歧三联胶囊(商品名培菲康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3种肠道活菌。其中粪肠球菌是条件致病菌,易产生耐药性并传播,导致耐药性扩散,潜在危害巨大。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就发表报告建议益生菌中不宜使用肠球菌。而且乳酸制剂普遍存在保存性差、易失活的缺陷。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阿泰宁)的成分酪酸梭菌CGM-CC0313-1是原籍菌,能产生酪酸,修复肠黏膜;而培菲康没有修复肠黏膜的作用,没有恢复肠菌群平衡的作用)。本患者在给予阿泰宁治疗的同时,采用激素等治疗7d。至病情缓解期,单用阿泰宁即可,每次4粒,每天4次。特别是晚上睡觉前服1次,晚上起夜少,以使酪酸梭菌能在肠道内充分定植并产生酪酸发挥作用。等到恢复期维持治疗改为每次3粒,每天3次。至少维持治疗6~12个月。
3.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UC发病机制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与精神障碍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引发消化道运动功能亢进、平滑肌痉挛、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型增加等病理改变,导致肠道炎症形成。临床药师和患者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到患者思想顾虑大,担心发生癌变。药师及时告知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均正常,消除患者内心恐惧。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自寻烦恼、过度紧张。
4体会
药学服务论文范文5
学科化服务营销是让医学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学科化服务的有效方式。科研人员已经习惯于到图书馆或图书馆网站寻求服务,而学科馆员主动了解需求、主动为用户设计服务、上门服务、主动配合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化服务是大多数科研用户所不了解的,要让科研用户知道、认识、接受并依赖学科馆员的服务,从而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建立一套适合科研用户的学科化信息服务营销策略具有深远及其重要的意义。
1.1突出中医药图书馆在科研、医疗和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源也呈现爆炸式增长。面对当今这样信息泛滥、供过于求的环境,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虽然强烈,但是却不知从何入手,鉴别、组织、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服务观念,充分推销自己,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为之提供学科化信息服务,加强信息资源利用,主动引导用户使用有效信息,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使中医药图书馆真正发挥在中医药科研、临床及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1.2提高用户对专业图书馆的认知度,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由于目前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和检索工具的快速发展,使很多用户已经将搜索引擎作为信息获取的首选,结果导致用户与搜索引擎的关系日渐密切,使图书馆失去了很多用户。因此,中医药图书馆要想在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采取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大学科化服务的力度,让科研用户广泛了解并接受学科化服务,以提升图书馆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
1.3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信息资源利用
图书馆拥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馆藏资源、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等。学科馆员要不以盈利为目的推荐宣传使用,提升这些资源的利用价值。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学科馆员的服务,真正满足科研用户对中医药信息的需求已成为图书馆努力的方向。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是和科研用户进行有效沟通,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和各种服务的有效手段,也是深化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提高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的需要。
2学科化服务营销策略
中医药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其核心内容是资源营销和服务营销,资源营销也是信息营销。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是我们营销的基础,加强信息资源的利用,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提升学科化服务质量是我们营销的目的。
2.1资源营销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医药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我馆馆藏图书32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5千余种6万余册,约占存世中医古籍的50%;中医珍善本为1300余种1.6万余册。1911年以后出版的图书5.8万余种,其中中医药图书达2万余种,外文传统医学图书3000余种。另有馆藏中文期刊1867种,现订阅中文医学期刊650余种;馆藏外文传统医学及相关期刊过刊280余种,现订阅期刊180种。还有近百个专题文献数据库,以及声像资源、电子全文数据库等。下面将我院图书馆的主要电子资源进行简要介绍。
2.1.1电子图书
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学术搜索,方正电子图书,EBSCO(艾博思科)外文电子图书,中医药古代文献知识库,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辞典数据库,期间中草药实用手册。
2.1.2中文文献数据库
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文摘型,中医民国期刊文献数据库-题录型,《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医药专题(1949年以前)-题录型,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库)-文摘型,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题录型,CNKI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1994年以后)-全文型,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1993年以前)-全文型,CNKI期刊、论文、会议、报纸、生物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群(镜像库)-全文型,万方数据资源库群(远程访问)-全文型,维普医药资源信息系统-全文型,中国引文数据库-题录型。
2.1.3外文文献数据库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xpande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情报服务系统(FMJS)、OVID循证医学全文数据库(EBMR)、OVID药物信息全文数据库、OVID国际药学文摘数据库(IPA)、EBSCODynaMed(循证临床信息数据库)、EBSCOAltHealthWatch(补充替代医学)、EBSCONatural&AlternateTreatments、EBSCOMedline1400种全文期刊、PubMed、HighWirePress、NSTL(NationalScienceandTechnologyLibrary)提供的外文现刊数据库、NSTL提供的外文回溯期刊全文数据库、FreeMedicalJournals、Socolar、《医师信息和教育资源》(Pier)、InfoSci-OnlinePremium数据库、冷泉港实验室实验方案、F1000Posters壁报文献开放获取数据库等。通过上述介绍,便于科研用户更好地了解我院图书馆可以提供的信息资源,使之能够有效地被利用,从而满足医学科研、临床及教学对信息的需求。
2.2服务营销
2.2.1加强宣传
图书馆现在虽然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但是在使用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图书馆还未建立一站式检索,所以文献查找比较繁琐,并且大部分用户缺乏相关检索知识,对图书馆拥有的电子资源和馆藏纸质资源不甚了解。因此学科馆员应该走出图书馆,面向广大科研用户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指南》宣传手册,向各科研单位发放,让广大科研用户真正了解和学会使用众多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2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
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与各临床院所的图书馆配合,服务站就设在二级院所的图书馆。学科馆员通过宣传、培训、拜访研究所领导与科研人员等方式,主动开展信息资源与服务宣传介绍,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科研人员开始认识并逐渐接受学科馆员为科研用户提供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在我院各二级院所挂牌建立学科化服务站是我们实施学科化服务营销、加强学科化服务的重要举措。
2.2.3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
学科馆员以科研人员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科研用户需求为目标,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主页上建立学科化服务平台。一是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资源链接,以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二是科研用户通过平台与学科馆员进行实时沟通,科研用户提出学科化信息服务需求,学科馆员根据科研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具有使用价值的学科化信息服务。或通过飞鸽、飞信、微信、QQ、MSN等网络工具与科研用户建立交流沟通渠道,学科馆员可以不受时间、不受地点制约,随时掌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提供实时的学科化信息服务。
3小结
药学服务论文范文6
分类安排实习地,加强实习全过程的监督
毕业实习前三月,与实习单位联系,初步确定实习人数、带教老师研究方向,并向学生公布。让学生根据自身及实习单位实际填报实习志愿,在充分尊重学生志愿情况下于实习前半月公布实习分配名单。实习前一周,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毕业实习动员,宣讲专业思想及安全知识,强调实习纪律及注意事项。下发《指导老师学生版实习要求》电子版(主要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毕业实习计划,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程序及其实施办法,论文评分标准等),详细规定了毕业实习全过程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和老师有据可查,非常有利于实习顺利完成,提高论文质量。为确保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我们建立了实习督导制度。前期督导重在了解学生是否及时到岗、是否及时查阅相关文献并做好开题准备工作;中期督导重在了解学生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实习进度;后期督导重在了解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进度。通过三次督导,从程序上保证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严格规范答辩过程,不断提高论文质量
学生可提前通过网络将论文材料发给审核老师审核,审核老师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学生及时改进,保证了论文质量。提前张贴及网上发部实习安排及要求,如答辩时间安排,答辩审查资料要求,答辩过程注意事项等,使学生在答辩前心中有数。答辩委员会根据审核通过的学生论文内容,按照专业细分方向,如药理研究、药品质量研究、临床药学、药物制剂研究、药品营销等分类成立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成员按他们研究方向及从事教学课程选派。按照答辩要求完成答辩后,以指导老师初评成绩占30%,评阅老师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40%进行核算汇总,为学生毕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