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

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范文1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

会计专业的开设在我们学院历史悠久,涌现了不少的会计专门人才。这两年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每年招生七个班,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如何开发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值得研究。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我们学院及兄弟院校的情况,现有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近几年在进行改革,我们学院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四阶段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结构图见下表。

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线索,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新的知识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会计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实施存在的问题

1、职业能力分解不全面

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出纳核算、成本核算和财务成果核算能力太片面。会计职业是通过对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传输,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并生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以达到实时控制现在,准确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会计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分解应该紧贴职业岗位全面分析,只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用具备所有会计岗位的全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时侧重达到会计初级职称职业能力的要求即可。

2、课程设置没有完全基于会计工作课程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程序,首先应进行会计职业岗位调研,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划分为若干行动领域,再转化为学习领域、具体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情境。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结合职业岗位改革,但是没有完全基于会计工作过程。

3、实训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色彩不浓;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兼职教师数量过少;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有的只是挂了牌子,但实际上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现有实训课程主要是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综合实务。还是按课程对应添加实训,没有紧贴工作过程,没有充分体现每一工作过程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设计

1、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市场调研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确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出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会计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会计监督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与处理单位内部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日常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效益性审计、年度审计报告的编制等业务;协助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审计约定书、编制项目审计计划、进行业务循环审计、撰写审计报告等业务。会计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财务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与企业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

出纳岗位的专业技能是出纳业务操作,设计《出纳实务课程》。基层会计核算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主要是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税费的计算与申报,设计《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会计单项实训》和《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会计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侧重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能正确运用ERP资源管理系统存储、输出企业资源信息;能运用财务软件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及时提供管理者决策信息,设计《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财务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报表分析,设计《财务管理》课程,报表指标分析和别的课程融合。会计监督岗位的专业技能暂不做高职学生学习的技能。

2、整合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将现有的课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整合成《成本管理会计》。考虑《初级会计实务》内容太多,课时不够,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会计-会计报表》整合成《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拓展、公共基础和公共选修五大模块,采用学分制考核。

3、强化实训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要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这两年带学生参加湖南省会计技能大赛,就可以体会到点钞、计算器和电脑的数字输入,电脑文字的输入、Excel表在会计中的运用都很重要。所以会计基本技能操作除了《出纳实务操作》,还应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技能》等课程。实训体系的设计分为单项型(知识点)实训、岗位(课程)综合性实训、专业综合型仿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强调实训体系考评方案的落实,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财务会计;技能体系;技能测试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一般从岗位、证书、能力等方面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考证中起着核心作用。

《财务会计》课程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了财务会计课程为职业技能型课程。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与实际目标工作群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掌握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与考核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是组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指导思想

(一)确定技能测试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会计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目标可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三方面。

1、知识教学目标考核。主要是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具体为对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账户体系和报告体系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技能教学目标考核。这是检验学生是否能联系实际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能正确使用企业会计核算中常用的账户,能按要求正确核算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能正确计算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能运用会计核算资料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能进行税务申报,能正确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主要会计报表。

3、素质教学目标考核。这是考查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等。

(二)《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基于上述课程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构成由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体系两部分构成。

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主要考核知识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的财务会计相关概念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方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测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所构成。

2、专业基本技能体系。《财务会计》课程专业基础技能体系,主要考核技能教学目标和素质教学目标。旨在考核学生掌握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一般操作方法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及求实创新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强调能力本位。着眼知识和技能,关注过程和方法,体现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活用教学素材,联系岗位实践,指导教学改革,鼓励探索创新。测试题型主要由主观题、业务辨析题、业务操作题和综合素质题所组成。

二、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一)命题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主,强调能力为本。命题要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有利于课程改革,不要脱离日常专业教学内容,以知识能力为本位。试题应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对知识的考查主要是检测知识运用的能力。

2、强调应用性。命题要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克服传统理论教学“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倾向。

3、增强探究性。命题要注意考查创新意识,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试题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要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创造性的发挥。

转贴于

4、注重综合性。命题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存储、提取、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

5、坚持教育性。命题时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

6、体现时代性。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结合专业前瞻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精神。

(二)命题的原则。命题要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适度性、规范性等原则。试题要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对财务会计应具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核,试题要体现技能测试,尽可能逼真会计岗位的实践活动,资料来源第一线的会计凭单。保证命题的科学性,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表清楚,专业术语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要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6∶3∶1);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命题。

(三)命题框架

1、按专业教学内容命题,主要考核专业知识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客观题。主要考核基本知识,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主,以岗位技能为辅。题型可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组成。这一部分内容经过多年会计专业教学有较成熟的考核方法,在建立题库时,可加入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内容。在选择题里要体现会计技能的专业知识,适量加入财务会计实务,将实务内容转化为客观题型来考核。考试方法可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2、按会计工作岗位群的技能需求命题,主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践业务操作题。

(1)出纳岗位:出纳工作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作为专职出纳人员,不但要具备处理一般会计事务的财会专业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处理出纳事务的出纳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强的数字运算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核:①出纳基本功:真假货币鉴别、残损币的处理、点钞技术、发票开具技能等;②出纳日常事务处理:现金管理与核算、银行存款与账户管理、出纳账簿管理、出纳单据处理、银行资金结算处理、出纳纠错防错、出纳交接工作等。

(2)记账会计岗位。①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如销售发票、财产验收单、财产清查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单、工资及工资分配表、坏账准备计提单、财产溢余短缺报告审批单等);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②登记账簿:记账:日记账(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科目汇总表、汇总记账凭证、总账登记);明细分类账(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固定资产明细账、增值税明细账等);对账: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③编制会计报表:主要考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

(3)会计主管岗位。①财务分析。②会计管理与监督。考试方法可采用手工会计纸质考试或计算机会计无纸化考试。

三、技能测试的实施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性检查与结果检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成绩来源于期末试卷成绩;实训考核成绩源于课程内技能考核。采用笔试、操作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自评、互评相结合。考核涵盖学习实施全过程。(表1)

四、试题编制和组卷

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要与财务会计理论考试题库区别,突出技能考核特征。财务会计技能测试题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南,紧扣财务会计专业岗位所需技能。在客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主观题录入库时要注明会计岗位、知识点、难易程度,并以此编代码。试题组成时,按代码设定组卷程序,用计算机抽题。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职会计;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高技能会计人才,不仅应具有必要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根据我们学校会计专业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情况及对浙江省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调查了解,虽然实践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如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实践课时比例提高、实训基地以及双师团队建设得到重视,但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现行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缺乏层次性

从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进程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有典型的几个实训课程:《会计基础技能实训》、《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电算会计实训》等,这些实践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仅仅只是会计专业技能的一小部分,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专业技能。而简单设置的几门实践课程也谈不上层次性,无法使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得到训练,更不可能实现专业技能的迁移和提升。

(二)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

从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情况看,大多数是集中在课堂内进行,学校统一安排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进行实训。但课堂内实训毕竟时间有限,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欠缺自我思考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只能完成一些基本层次的训练,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就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勾稽关系,因此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任务就无从下手。因此必须要加强课外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因此重视会计技能创新性也是高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缺乏有效性

多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定了学生实习协议,但是由于会计资料是企事业单位的机密资料,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再加上很多企业不愿意成为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即使愿意也总是敷衍了事,造成实习环节往往没有实质性效果。

二、“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方面,依据会计职业能力分析表,将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分成“四个层次”,即专业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并相应地开设各类实训课程,以实训周的形式在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展开,体现技能训练的阶梯渐进。“两维”指的是在每一层次设置“实训、实习”两维模式,在每个学期开展学科、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如下图所示:

三、“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四个层次的阶段训练

1.专业基础技能层次

主要包括认知实习与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其中认知实习是要求学生在学完《会计实务入门》这门课程之后,利用一周时间到企业感知企业财务;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出纳技能实训以及点钞、珠算、小键盘输入等技能的培养。如在会计基础技能实训中,要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账簿、对账、结账,编制简单会计报表等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训方法与手段,培养基本的实践技能,为以后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专业提高技能层次

在学生掌握了企业的基本账务处理之后,进入专业技能提高层次。这个层次主要是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与跟岗实习,其中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项目具体包括:成本会计实训、外贸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等。这个层次的训练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采用“分岗、轮岗”模式来完成各个实训项目。跟岗实习就是在训练完上述课程之后,利用暑假时间到企业跟着师傅具体操作,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个月的跟岗实习,提交实习报告与总结并汇报,从而加深对企业岗位流程及工作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3.专业综合技能层次

专业综合技能层次是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其内容涵盖会计实务入门、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实务、税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等课程,可安排在第五学期,安排4周课时来训练。主要包括ERP沙盘演练、小企业ERP系统实训及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在此阶段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情境,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属于综合性实习。通过这个层次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4.创新层次

会计岗位作为一个管理类的岗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就是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人才。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非常欠缺。因此为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创新层次的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大赛、财会信息化大赛、手工、电算做账大赛及大学生科研课题竞赛等学校的各种财经活动类竞赛。

(二)“习训融合、阶梯渐进”实训过程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过程基本上都是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的,而真实的企业接触比较少。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实习的有效形式。

首先是认知实习与基础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校外实习基地的经营现场、会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及相关会计资料,能使学生在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为会计基础技能、出纳技能等基础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跟岗实习与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这两个学期中,要完成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电算会计等核心技能实训。而跟岗实习是学生利用第四学期暑假或校外实习的机会,跟着企业的师傅操作,主要是做一些凭证的填制与输入、凭证的黏贴、账簿的登记等基础工作。通过一个月的跟岗实习可以巩固对专业核心技能实训的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是顶岗实习与综合技能实训融合,安排在第五、六个学期进行,第五学期学生要完成综合技能的实训,然后进入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形成实习报告。当然为了保证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应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综上所述,“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中,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提高技能层次、专业综合技能层次、创新层次四大模块融合实训与实习,呈递进关系,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提高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创新层次体系实践技能的创新性。

四、“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快“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最终落脚点是企业,担负着企业一线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因此实训教材应该立足于企业实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1”校本实训教材的建设,是指本着校企双赢、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使会计实训教材建设处于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具体来说,学校应选派理论知识丰富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材开发小组,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各会计岗位的能力需求等一系列内容,结合相应理论知识编写教材大纲,规定人员分工、校企双方权利与义务、共同开发完成时间、教材鉴定与审核等内容,校企双方共同确认,然后进行教材编写工作。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校内教师一般都拥有较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而企业则可以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舞台。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两条途径:一是“走出去”,即派骨干教师利用假期或脱产深入到工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了解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生产工艺流程,账务处理整个流程,审计过程,财务软件操作系统等,当然学校应该专门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计划与制度,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二是“请进来”,教师队伍中可以适当地请一定比例具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高级会计师或者是财务经理来学校做实践指导,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学校兼职,承担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建立仿真性的校内实训室

构建“四层两维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室、出纳技能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要做到“三个仿真”,一是“环境仿真”,实训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资料仿真”,要逐步收集完备的实训资料,实训资料不能采用传统的教材模式,要与企业加强合作,能够采用企业的实际会计数据进行实训;三是“操作仿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要按照会计工作的流程来操作,采用“分岗、轮岗”的模式,真正达到与企业会计工作同步。

(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要让“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得到有效落实,除了要保证高质量的“校内仿真实训”之外,还要加强“校外实习”,因此必须构建较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能使学生到企业进行有效实习。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是与生产企业建立联系;二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联系;三是与会计公司建立联系。如认知实习就可选择在生产企业,因为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一般不是安排在会计部门,而是在生产车间,让学生认识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在实习中也可以邀请会计部门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会计流程,并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会计凭证,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

总之,“四层两维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然而,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实训教材及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基础,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是该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兰自珍,徐文杰.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19.

[2]李玉珍.会计“三维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28-30.

[3]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0(1):98-99.

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范文4

摘要:我国《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第十点明确提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要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安全。

关键词: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研究

一、本课题相关研究在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教学方法亟待改进。传统的会计类专业的实训环节,学生在一两周的实训当中,只是单纯的完成账套的业务处理,不能亲身感受到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成本核算过程,以及财务中心的核算过程。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是用友新道教育集团2011年上市的一个新的财务会计仿真实训平台,这个平台又称为“把企业带进校园”,该平台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在环境建设及相关文化氛围等方面尽量与实际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实习环境,通过在基地的实习,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并能真正地感受企业的文化及氛围。

目前,全国已经有大概一百所院校构建了“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我院也于2013年9月开始构建VBSE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此项目属于一个新开发的项目,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较少。而此课题对于传统的会计综合实训体系的改革尤为重要,基于对此课题的研究就有其可行性及必要性。

二、本课题研究内容

该平台对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学生通过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课题研究紧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从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内容整合、项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保障机制完善等方面,探索和实践高职“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实施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课程体系的开发。该平台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符合新知识经济时代对管理人才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备胜任某一个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还需要具备从事相近、相关专业所对应岗位与岗位群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2)研究“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教学内容的整合。该平台的教学内容应在“市场引导业务、业务驱动任务”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将企业的财务活动与企业的产供销业务活动密切结合,从企业管理的全局出发设计企业财务工作的主体内容。

(3)研究“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实训仿真教材体系的建设。

三、本课题研究的问题

本论文将针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

(1)对该平台建设的物理环境进行研究,在物理的搭建上,应当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要求与实际相一致,物理环境的构建应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2)重点对该平台的构建及应用进行研究,包括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虚拟实训系统,视频教学系统,实践教学经营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3)对该平台的教材及实训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包括对仿真实训资料,教学案例,配套电子教材(PPT),实习教具套包,以及对配套资料的补充等。

四、本课题的研究假设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可在爱岗敬业的素养、诚信为本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及其发展奠定基础。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可以解决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财务专业同学实习难的根本问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五、本论文研究框架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对该平台进行研究,将可以得到以下课题成果:本课题最终成果:课题调研报告;课题研究报告;虚拟“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分析报告;虚拟“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应用平台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及师资力量培养方案;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仿真实训教材研究方案;系列相关论文,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作者单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本课题以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个案为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范文5

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于2012年进入国赛序列,随着这几年大赛的举办,会计技能大赛充分发挥了办学的引领作用,促进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职业院校以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契机,会计技能大赛成为为联系专业与市场的桥梁,将技能大赛融入课程体系中,推动专业改革与建设,促进了专业与市场的对接,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技能大赛是专业与市场对接的桥梁

会计技能大赛综合性强,赛项共分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基本技能环节,通过模拟企业财务工作,分成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岗位,考核了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信息化环节,考核的是学生财务软件的使用能力,覆盖了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和技能要求。因此,会计技能大赛代表会计行业的职业标准,体现的是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可见,技能大赛是专业与市场连接的桥梁。

会计技能大赛考核技能点对应的岗位技能基本上覆盖会计岗位的要求,以技能大赛为参照构建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将大赛、岗位技能融入课程。因此,构建契合技能大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技能大赛为桥梁,实现了专业与市场的对接。

二、构建契合技能大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技能大赛考核技能点代表了会计行业的职业标准,以技能大赛为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

??计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点有针对具体会计岗位的,如点钞、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指标计算等,这些技能考核点对应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和单项课程实训;考核技能点中有综合技能的,如会计手工赛项中的团队合作部分,要求学生综合掌握会计知识,这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训;考核技能点中的信息化部分,侧重考核信息化背景下,强调业务财务的一体化,这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财务软件操作课程。会计技能大赛比赛时间长,除了要求选手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外,还要求有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些需要课程体系中融入体育、人文教育。因此,课程体系由专业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财务软件操作课程、人文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政治素质课程、体育健康课程等构成。

其中反映会计技能的主要是由专业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财务软件操作课程组成。这些课程对应的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单项实训课程对应的有《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等;综合实训课对应的是《会计综合实训》;财务软件操作课程对应的《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化》(含财务部分和供应链部分)。

(二)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会计技能点对应的会计岗位,实现“课岗赛”的融合。此外,会计技能大赛考核的技能点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中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考核的知识技能点重合度很高。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可以进一步融合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实现“课岗证赛”的深度融合。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教学内容选取依据为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和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主要内容有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税务会计》的课程,可以参照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和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增值税(含“营改增”)、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小税种、税收征管等内容。

(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一直紧跟行业的最新变化,引领会计专业的建设。职业院校在组织选拔选手参加技能大赛的同时,依据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将市场的最新变化反映在课程中。

近年来,影响会计工作的文件出台频繁,如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我们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财经法规变化很快,技能大赛能把会计行业的最新变化融入到赛项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比如在2017年国赛中将“营改增”最新知识纳入、增加管理会计技能考核比例。会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的平台,技能大赛通过将会计行业的最新发展融入赛项中,促进会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职业院校通过组织选手参赛,及时获知行业的最新发展变化和职业需求,根据市场对会计岗位的最新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建设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了与技能大赛契合的课程体系,也意味着通过技能大赛的桥梁,实现了专业与市场的对接,课程体系建立以后,能否发挥效应,关键在于建设,建设的重点可以放在课程建设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

(一)“课岗赛”深度融合的课程建设

“课岗赛”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后,这是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建设改革与建设的第一步,要更好地发挥会计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的推动作用,就需要对会计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点进行拆分,将其与具体的专业课程对接,推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会计技能大赛考核技能点对应相应的会计岗位,岗位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专业课程实现“岗课赛”的深度融合。契合技能大赛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增加岗位技能的教学,由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在《成本会计》课程中融入EXCEL知识,不仅教会学生成本核算的原理,还要教学生应用EXCEL的工具快速完成产品成本的核算;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增加经济业务的识别,让学生通过原始凭证读懂经济业务,课程中增加实践部分;《管理会计》课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税务会计》课程中增加纳税报表填制等。在原有的理论课程中逐步增加实践部分,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将技能大赛中的岗位技能嵌入课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课程体系与技能大赛对接外,传统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部分外,还需要针对会计岗位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变。

结合会计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点,除了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相应专业课外,还需要开设单项技能训练课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单项技能训练课需要开设《出纳实务》、《成本核算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化》(财务和供??链)等。通过单项技能实训课程的开设,学生应掌握小键盘录入、点钞、票据填开、凭证填制、账簿登记、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制、成本核算、EXCEL技术、财务指标计算、财务软件的使用等专项技能。将学生碎片式的专项技能转化成综合技能,需要开设综合类实训课程,通常会开设《会计综合实训》,涵盖了会计技能大赛中各岗位的基本技能,会计综合实训的开设通过手工与信息化两种方式完成实训,在手工环境下,业务的处理最终反映为财务上处理的结果,同学们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分工协作完成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最终以手工计算的方式生成财务报表并完成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更多地强调会计原理的应用,需要会计工作者掌握,与技能大赛中基本技能环节契合;同时也需要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企业经济业务,在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用ERP软件,更强调业务财务的一体化,同学们使用财务软件完成经济业务核算,更多地注重考核的业务的流程,财务是由业务生成,在这种模式下财务报表则由系统自动生成,这部分实训与会计技能大赛中的信息化环节契合。

企业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基础会计 职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与要求不断变化,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择才条件,这就迫使当前应用型高校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基础会计》(也称《会计基础》或《会计学(原理)》,以下统称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指财务管理人员遵守国家会计规范、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将所掌握的会计理论和技能熟练应用于实务工作中的一项管理能力。为此,应用型高校有必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中不适应的、落后的内容进行改革,以使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市场需要。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总结起来主要围绕以财务会计相关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为主,如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介绍顺序上通常是先概述会计职业和岗位,对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起到起点式教育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并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学习者了解或观看诸如专业背景相关知识(专业入门教育)与当前专业有关时事新闻来使其对专业有个整体框架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在国内,相关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为从财务管理人才职业特征出发,提出应用型高校如何根据专业特征来有效实施《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而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起引导性和开创性作用,培养具有会计职业思维与职业操守,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邵瑞庆,2007)。二是从培养目标转变方式出发,要求培养出具有“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从具体培养内容上如强化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以《基础会计》课程为起点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裘益政,2008)。三是进入新世纪后,大部分学者和实践教学人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式与手段、教材建设、师资教学水平提升方面提出提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以突出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

(一)所用教材内容结构不合理。纵观国内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所使用的相关优秀教材,内容的编排几乎是前三分之一是会计基本准则(如会计假设、职能、方法、要素、等式、核算基础及记账规则)的相关基础理论;中间部分为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具体经营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何进行相应的、简单的会计处理;余下为相应财务报告内容介绍及简单会计核算组织或程序介绍。归纳起来,最基础的内容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占据大部分课时,而财务报告和核算组织及信息化的内容往往在后续教学中由于课时不足未能深入的介绍和进一步操作。这就造成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会计做账等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而这些内容根本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应用型高校该专业师资大多是来自“学校―学校”招聘模式,具体到《基础会计》授课教师,理论水平能够胜任,但并没有过多的实务操作经验,由此导致在教学中涉及诸如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财务报告编制以及会计信息化相关软件操作过于理论和理想化,致使学习者学习了该课程后从事基础性财务会计工作时往往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甚至不知从何下手,不但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岗前专业培训成本,而且也影响了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理论教学占主体。

1.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目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本理论内容泛泛而讲居多,比如通过黑板或多媒体演示教学会计分录和简单证证、证账、账账之间的勾稽关系,很少展示实务中相应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账页格式和精美的账本,更没有涉及在具体填制凭证与登记入账过程中如何填写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2.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别构成《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其中,实训内容通常安排在理论内容介绍之后进行,在具体实训课堂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实训时间较短,长为一个月左右短则一周左右时间;另一方面,实训内容几乎是选择一套理想化设计好的例子编成的教材和相应凭证与账本供学习者进行手工操作,或者购买相应教学软件进行理想化操作来完成实训教学。

3.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规范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介绍笼统甚至缺失。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整个教学中,教学和教材内容中几乎没有提到作为一个财务会计人员应当遵循哪些具体会计职业道德,甚至在后续的会计组织中涉及到相关内容亦是简单介绍。(2)会计信息规范介绍不够深入。对国家或者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会计信息规范法规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并没有进行重点介绍,致使学习者走上工作后不了解甚至不能熟练地、规范地进行操作。

四、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之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应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

(一)“一中心”。是指以强化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为了满足市场所需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使所学内容能够满足学习者对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学习与操作。为此,《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建设就成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

为实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目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应按一定顺序合理编排包括专业导入、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等内容。

在专业导入内容方面,结合实际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会计职业和岗位、专业相关背景的导入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促使其思考专业与课程相关问题。

在基本理论上,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方式,从介绍实务例子的财务报告出发,首先,引导学习者能够初步对以财务报告中报表为主的内容产生整体框架认识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其次,教学中应逐步从实务实实在在的凭证与账簿中看到操作内容和相互勾稽关系,由此过渡到会计含义、职能、对象、要素、账户及记账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关内容,当完成上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后,通过介绍相应会计信息化规范和财务软件具体操作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边学边做,学做同步来强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双轨制”。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应当建立“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该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及企业顶岗实习等四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构成的整个过程既要对学习者手工处理能力进行训练,又要通过财务相关软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

为了实现“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

1.“走出去”方式。“走出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校内教师外派到相关合作企业中进行锻炼(或挂职),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操作后将考核合格的教师安排回校从事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将部分学习者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到相应实习单位实习,通过具体实务操作强化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进来”方式。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将用人单位财务经理引入到课堂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或担任课程指导,将实际业务展现在课堂上并指导学习者如何操作。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达成在校内设置企业财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习者不出校门就能够亲身观察或参加企业财务会计业务操作实习。

(三)“三注重”。 “三注重”主要包括注重基础性、注重开放性及注重实践性。

1.注重基础性。《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具有基础性,也为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2.注重开放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要实现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改革就必须与市场接轨,不仅要发挥校内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应和市场用人单位密切合作,以“双导师制”促进学习者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机制建立。

3.注重实践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来支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应用型高校和市场联动效应,实行诸如“校企合作”教学方式,通过到用人单位实际操作与“双导师制”指导,促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运用,以实现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中,“双轨制”中的“基础技能实训”环节是“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同时《基础会计》课堂理论学习服务于后续“基础技能实训”环节;“三注重”中的注重基础性、注重实践性的首要环节是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因此,“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的人才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否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从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为满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应采取“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J

参考文献:

1.王跃堂,赵娜,魏晓雁.美国财务业绩报告模式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6,(5):66-72.

2.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2004,(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