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监护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学监护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学监护论文

药学监护论文范文1

关键词:药学监护

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

一、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

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二、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一)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二)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三)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四)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五)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三、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一)与医生一起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综合管理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三)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

(四)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四、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一)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二)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全体药学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

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

五、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首先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药学监护工作处于宣传时期。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

六、我国实施PC的障碍

(一)观念上的障碍。

11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药师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

21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

31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41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实施PC,药师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51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二)药学资源方面障碍:时间不足,人员编制限制,工作场所有限,技术条件有限,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

(三)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11医疗信息不足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

21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四)法规方面障碍。

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开展PC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

七、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参考文献:

药学监护论文范文2

【关键词】依诺沙星;药学监护;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24-01

一. 依诺沙星药理作用

1.药理作用:福建省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依诺沙星,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活性,对下列细菌也具有良好抗菌作用: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包括枸橼酸杆菌属、阴沟、产气肠杆菌等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耶尔森菌等。常对多重耐毒菌也具有抗菌活动。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菌属均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属的大多数菌株具抗菌作用。对金葡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对甲氧西林敏感敏感葡萄球菌具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具良好抗微生物作用,对结合杆菌和非典型分支杆菌也具有抗菌活性。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差。依诺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2毒理研究: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献文章。

3用法用量:将依诺沙星0.2克加入到10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中,避光静脉滴注,在1小时内滴完。成人一次0.2克,一日两次,重症患者最大剂量一日不超过0.6克。疗程7―10日。但须注意十八岁以下合对本品过敏者,糖尿病者禁用。

二 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也称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个药学模式。它是药学人员提供直接的责任与力捷迅依诺沙星治疗有关的监护,以达到明确的治疗目标,因此药学监护是目前有效制约不合理用药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医院至从2010年,实行开展药学监护工作以来,有效地制约了临床医生不合理用药现象。下面就有关药学监护工作的起步进行相关的探讨

1 医院药学工作的职能转变:(1)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这个过程将是21世纪医院发展的新格局。

2 药学监护在医院所起的作用: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合理用药。 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临床、面向病人。

3 医院开展药学监护的难点与对策:(1) 观念上的障碍 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 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2) 医院药学资源方面的障碍 我院药学人员编制不够,日常工作只是忙于药品供应、调配等等,药师药学技术力量有限,药学人员大多无临床知识课程,缺少提供药学监护必备的临床知识,使医与药二者之间脱节,无法能真正参与和开展药学监护工作。(3) 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药师更重要的是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录、治疗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药学监护工作要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4) 规范制度方面的障碍 药师不能单枪匹马开展药学监护工作,必须与医生护士及病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在我国,“有病找医生”已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而“吃药找药师”似乎还是个“新概念”。 作为医院药师不仅有责任要使患者理解“吃药找药师”并不是简单的提供药品的过程,而是要保证整个用药过程的安全、有效、经济,是药师发挥专业作用的过程,其内涵是丰富与复杂的,不仅涉及病人与药师,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说21世纪医院要重视药学监护。使得未来的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使医院的药学监护专业技能在新形式下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提升整体医疗服务的平。

参考文献

[1]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2004, 16(9):393

药学监护论文范文3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bout clinical pharmacy in our university

LI Yaling1,2 YE Yun1 HUANG Yilan1,2 LI Jun3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Anorectal Disease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646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education in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our school" for short) has been rapid, and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deficiencies compar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irst-class clinical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status an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duca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graduate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z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clinical pharmacy graduate education, study the new trends of the specialty in our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from the realitya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service clinical pharmacy personnel in accordance with its ow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strategie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clinical pharmacy.

[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ituation analysis;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a school

临床药学是一个医、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以患者为对象,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1],研究药物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应用方法及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是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其任务就是要实现老药新用、常药特用、优化量效等。临床药学已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新方向和药学学科的新研究领域[2],它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推动了药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文献查阅、深度访谈、电话咨询以及网络等多种形式对西南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国内、外一流大学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提高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建议,以期为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现状

我校于2013年开展了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学制学位:三年学制、毕业后授予理学硕士学位;培养方式: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导师指导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在教研室领导下组成以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对研究生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及独立工作能力等全面负责,侧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临床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具备药学、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交流能力,能够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从事临床药学实践和教育,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独立进行课题设计、从事临床药学创新研究的能力,能够在药品临床??用、研究、开发和管理方面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研究方向: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应用安全性研究、循证药学研究。课程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程(高等药剂学、医学科研方法学导论、外科学进展、循证医学、肿瘤基础理论、药物分析选论、内科学进展、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检索、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和专业课程(临床药理学、专业外语)及公共课、选修课。考核方式:考试、论文答辩。实践教学分为教学实践和临床药学实践,临床药学实践分为初级实践(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临床药学室等部门轮转3个月)、高级实践(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参与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轮转5个月)和专科实践(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临床药学某个专业方向进行较深入的专科临床药学实践,时间4个月)。

2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分析

2.1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优势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成为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拥有临床药学研究生导师5名,都是从事临床、教学、科研的高级双师双证导师[3];拥有3家直属大型三甲附属医院及30多家非直属三级教学实践基地,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具备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及优质资源。通过对我校临床药学相关师生广泛调查发现,他们均对招生就业情况评价较为满意,这与“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药学服务由原来的“以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到“以病人为中心”[4]以及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需求、药学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需求、学生就业背景需求[5]有关;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也较为满意,这与我校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较好的教师队伍有关。

2.2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不足

美国是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发源地,1957年美国密西根大学药学院的Donald Francke教授首次提出六年制Pharm.D.(Doctor of pharmacy)[6],国外发达国家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现己较为成熟,国内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中国药科大学是最早(2006年)获批设置临床药学专业的学校,我校的批准时间是2011年。由于我校地处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学科发展时间短,与国内一流大学及欧美相比,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尚不成熟:学制学位较为单一,培养方式合理,但很多?节未到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人才,与现代临床药学教育发展方向(服务型临床药学人才[7])有所偏颇,研究方向较少,需拓宽研究领域,课程设置无特色,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目前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还属于科学学位型培养模式,毕业授予理学学位,这与我国还没有独立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有关[6];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差,尽管应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但还有待提高;课程设置欠合理,教材实用性较差;见、实习安排不尽合理,临床药学实践范围较窄,时间短,偏重于药学研究、实验室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及用药咨询,而临床用药决策参与较少,不能适应现阶段医院药学、社区药学领域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8];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尚需修善,教师、学生国际合作交流机会少,很难跟上学科前沿。

3 建议

3.1 加快“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

目前我校是培养能够在药品临床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方面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临床药学人才,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临床药学专业以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服务型临床药学人才为目标,一个优秀的临床药学工作者应是健康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沟通者、引导者、管理者、教育者、监督者、控制者、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9]。培养服务型临床药学人才,更符合现代临床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我校临床药学教育应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教育理念转变,由培养“化学型药学人才”向“临床型药学人才”的转变,由“科研型”向“服务型”药学人才的转变。

3.2 建立多学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从目前国际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我国医疗机构对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来看,我国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应是培养能胜任临床药学工作的临床药师,属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应开展专业学位型教育。目前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学制只有3年,授予理学学位,建议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逐步增设6年制本硕连读、8年制本硕博连读、5年制硕博连读,增设博士点,毕业时授予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学位,山东大学[10]、北京大学[11]开设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硕连读可为我校提供宝贵经验。这种多学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有利于节约培养时间,有利于课程设置的连贯性,更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与临床医生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学历学位、职称等各方面匹配并通力合作,更符合我国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学生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利于突显我校特色办学,实现我校品牌效应。

3.3 拓宽临床药学专业研究方向

我校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方向只有4名,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更没有备注研究方向,作者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临床药学发展新方向及国内、外一流大学临床药学研究方向建议该专业导师及新增导师应向群体药物生物等效评价、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与治疗、个体化给药研究及药物代谢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新剂型与制剂新技术、药物基因组学、合理用药与临床药物评价、上市药物评价研究、临床药学服务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新制剂的开发和评价、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及给药方案设计、生物活性肽研究等方向拓展[12]。

3.4 广泛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如今互联网背景下,建议我校师生广泛利用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有利于打造教学团队,有利于过程性评价[13]。教学方法与手段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建议教师联合应用讲授式教学法(L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14]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授课、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药学沙龙、实验、专题 讲座、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使临床药学教学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兴趣,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记忆,从而将教与学、学与用有效衔接,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素质紧密结合。

3.5 加强教师队伍团队意识,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交流平台

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教师队伍来自药学及其相关学科,多为药理学、中药学等专科教师,教师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有效地将合理用药与临床问题有效结合,建议教研室对整个团队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医、药导师组制度,通过团队定期开展医学、药学沙龙(处方用药分析、专科用药解说、经方应用举例、典型案例探讨等)、专题讲座等,达到医药互动、医药互补、知识共融、医通药情、药知医意,增强双方共识,弥补学识漏洞,极大地提升教师队伍的关联度与支撑度。我校实践教学基地多,质量高,但其与教研室及导师联系不紧密,交流平台不完善,建议各实践教学基地与教研室及导师建立开放性、多媒体、多层次交流平台,让导师参与建议实践培养方案的制订,优化、整合学校与社会多种优质资源,构建学校、医院、医药企业多重实践教学平台,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3.6 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我校临床药学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4类,复旦大学临床药学研究生课程分类和我校相似,但其教材选择和我们差距很大,而美国Pharm.D研究生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药学相关课、医学相关课、临床药学相关课[15],作者认为美国Pharm.D研究生教育课程分类更为合理。建议加强学生药学、医学相关知识培养的同时,应重视临床药学相关课程的普及,建立针对性更强的选课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科学知识:公共基础课增设人际交流学、自我保护和人文素质、心理学、信息检索与写作;药学相关课增设药学伦理学、药物信息学、药物经济学、药物计量学、药物毒理学、药物流行病学、药学政策与公共卫生;医学相关课增设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重症医学、急诊医学;临床药学课增设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治疗学、循证药学、临床药学实践导论、药学监护、临床药物评价、药物警戒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事管理。我校教学实践安排很为合理,临床药学实践共1年,实践范围较窄,时间短,毕业学生不具备独当一面的素质,不能满足医院药学、社区药学、促进合理用药等相应岗位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建议实践范围拓宽至社区、社区药房、社会大药房、药厂、实验室以及临床肾病科、ICU等科室,实践时间从1年延长到2年,半年理论课程结束后进入实践教学,理论课始终要与临床药学实践紧密协作、穿行,可将理论课以药学问诊、药学查房、药历书写、文献分析报告、临床处方点评、讲座、典型病例讨论、医学药学沙龙、多学科综合门诊、药学监护、用药宣教、ADR监测等形式安排在临床药学实?`环节中去,同时建立研究生培养校内、校外双导师制[16],使从事临床药学实践的学生与住院医师一样在临床科室轮转、管理患者、参与查房和会诊、处理医嘱和药物治疗等,实现院校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无缝衔接,毕业时培训考核合格可授予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这对学校吸引生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就业顺畅,减少学生就业单位培养经费等不失为一个好举措。

3.7 规范生源,考核目标明确、形式多元化

药学监护论文范文4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三、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四、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药学监护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药学;医院药学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4(b)―123―02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从1997年开始成立院领导挂帅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小组,全面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由于ADR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2002年荆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我院挂牌成立。这更加促进了我院ADR监测工作的发展。

同时,为适应新时期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需要,我院从2001年开始临床药师查房工作。先后有多名青年药学骨干前往南京总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多家国家临床药学基地进修学习。2006年我院已经在神经、呼吸、消化、内分泌、心血管、儿科等多个科室开展了临床药师查房工作,提高了各科室I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临床药师查房工作的开展。也同时促进了ADR监测工作在各科室的开展。在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与同遭共飨。

1 临床药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

1.1 使临床抗感染药使用更趋合理

以前,临床医生在使用抗感染药的问题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更愿意凭经验来使用。结果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病情的延误、耐药菌的产生,甚至患者的死亡。

临床药师在查房过程中,对于抗感染药的使用进行关注,并根据药敏试验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结合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与医生共同研究给药方案。一位患者,男,38岁,因肺部感染在基层卫生院反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住院前3 d,医生经验用头孢吡肟治疗,体温未见降低。第4天根据药敏试验发现其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敏感,同时患者曾有癫痫病史,血清肌酐值为240 μmol/L,蛋白尿(++),临床药师与医生研究后确定出治疗方案:①首先用阿米卡星治疗,若无效或加重肾损害,再改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应权衡利弊);②阿米卡星用法用量:0.2g/次,每日1次,静脉滴注;③同时,每日监控肝肾功能、听力,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经上述方案治疗2 d后体温逐渐下降,至用药第4日体温正常,治疗期间肾功能正常,听力正常。

再如,根据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时间依赖型药物,临床药师在查房过程中对医生进行合理用药的宣教,使医生改掉了对这类药每日用药1次的习惯,改为每日2次,有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甚至可以用到每日3~4次。

1.2 使临床其他药品使用更趋合理

不仅仅在抗感染药的使用上,在其他药物的合理使用上,临床药师也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一位患者,女,36岁,因喘息型支气管炎入院治疗。在应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控制并稳定了急性发作症状后,逐渐改为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每日2次,每次2片。但是,白天病情稳定,晚上至凌晨病情易反复。医生准备加用特布他林气雾剂,经临床药师建议,采用晚上睡前加服1片(即白天服2片,晚上睡前服3片茶碱缓释片,若仍无缓解,可再加上特布他林气雾剂),患者病情控制良好。

在儿科查房过程中,临床药师发现儿科医生处方退烧药时,有时候将小儿氨咖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冲剂)、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栓(小儿退热栓)、双酚伪麻糖浆(小白)等混淆开具。这些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同时处方会造成重复用药,可能引起用药过量。经临床药师查房时对儿科医生的说明后,现在已经纠正了以前的不合理用法。

1.3 使临床医生积极参与到ADR监测工作中来

临床药师查房,可以直接参与到医生为患者诊治的全过程,同时也直接面对临床出现的ADR。如曾经一段时间,有科室出现使用氟罗沙星注射液时出现全身瘙痒、注射部位红肿等ADR。临床药师到发生ADR科室了解后,判断为其光敏反应所致。建议:①使用氟罗沙星输液时。输液瓶用黑色厚纸包裹;②患者皮肤用药后12 h内不能直射阳光。此后,该药的ADR在全院很少发生。

临床药师在与医生的合作中,也同时把ADR监测工作带到了临床一线。医生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面对面”的工作方法。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ADR,及时与临床药师沟通,以期达到最好的疗效。如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inhibitors,PPIs,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便秘。医生在与临床药师共同研究后,对如何预防,形成这样的共识:①尽量减少PPIs的使用频率;②预先环形按揉(顺时针)腹部;③预先饮食预防,多饮水,多食用蔬菜、流质食物;④发生便秘后,可以口服麻仁丸,或者酚酞片,必要时清洁灌肠。

2 临床药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使临床护理工作更趋合理

2.1 使护理工作更趋合理

护理工作是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临床药师下临床与医护人员一起研究治疗、护理方案,为患者直接提供药学监护。如有的护理人员对“每日2次”的医嘱执行为9:00一次,16:00一次。这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从下午16:00到第2天9:00,共计17个小时患者没有用药。如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则可能导致高血糖。经过『临床药师的通过办“小讲堂”、黑板报、发资料等多种形式的宣教,现在护理人员已经能自觉严格按医嘱用药,保证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的稳定。

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的护理人员在对有些注射剂配用时,不用原包装中的稀释液,而直接加入准备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中,或直接吸取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来稀释。这样有时候会改变药物的性质,致使出现溶液变色、浑浊,甚至出现变质。经过临床药师的解释说明,现在护理人员已经养成了在配药时候首先用原包装中的稀释液稀释的习惯。同时就某些药物间的配伍问题。不时地反馈给临床药师,或与临床药师进行讨论、咨询。

2.2 使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ADR监测工作中来

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常常是最终的执行者。护理人员对医嘱的正确执行、对药品的合理配伍、对药物的合理使用等等都决定了治疗的最终结果,同时他们也最直接接触到ADR的所有表现。如用药后出现的皮疹、瘙痒反应,医生在病程记录中往往只是写下“患者今日出现局部皮疹,伴瘙痒”,而护理记录中则较为详细的记录下其皮疹的大小、持续时间、处理方法,尤其在护理人员交接班后。仍能详细记录整个反应的过程、结果。临床药师紧紧抓住护理人员的这个“监测”优势,不断地对其进行ADR监测的宣教,使来自护理一线的ADR报告不断增多。

3 临床药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医院ADR监测工作更上一层楼

3.1 使各科室对ADR监测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

随着临床药学工作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与临床药师一道参与到ADR监测中来,使各科室对此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皮肤科曾参与会诊数例重症药疹患者,每次都提出要求临床药师参加。因为临床药师在药理学方面的优势。使得其在药物的筛查、排除过程中显得游刃有余。避免了药物“再激发试验”可能带来的危险。医护人员大多能在发生ADR事件后,第一时间上报,并对之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有疑问,都能很快与临床药师取得联系,分析病情,及时上报。

3.2 使医院ADR监测工作更上一层楼

临床药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临床药师查房工作的广泛开展,使我院ADR报告数量从每年平均200份左右提高到2007年的928份。填报质量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对ADR过程的描述,有时用寥寥数字带过,如“用药后出现皮疹”,现在由于填报者的认识提高,对皮疹的大小、发生的时间、处理过程等都有较为详尽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