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学专业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金融学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金融学专业的认识范文1

我国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在专业建设、专业师资、专业成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点财经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在各方面实力较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质量、效果也较好,而一些非重点财经院校,尤其是一些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处于弱势,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以湖南某农林院校为例,分析其金融双学位教育现状,发现金融双学位教育存在教学管理松散、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缺乏对双学位学生的学习指导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育

一、双学位教育概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同时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导致一些学科之间的融合越发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我国高校双学位是指本科生主修第一专业的同时,修读不同专业学科课程(第二专业),在达到第一专业、第二专业毕业条件时,同时获得第一专业学位和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教育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已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多元化人才。金融学双学位教育作为双学位教育的专业之一,为社会经济部门提供具备一定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1]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金融学高等教育构建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开展,鼓励、指导非金融专业学生理性选择双学位专业,加强非金融专业与金融专业在构筑课程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中的沟通,促进学科交叉走向融合,可以扩大学科交叉的广度,提高学科渗透的深度,实现培养金融专业特色化、知识多元化、能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的目标。[2]由于我国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在专业建设、专业师资、专业成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从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排名来看),985、211经济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在各方面实力较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质量、效果也较好,而一些非985、211院校,尤其是一些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本身对其他专业来说就是弱势专业,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以湖南某农林院校为例,在分析该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现状

湖南省某农林院校的金融双学位教育是该校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为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职场竞争能力,面向全校招收金融学双学位学生。预期目标是使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金融双学位期间金融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金融学科相关专业知识,增强其在职场的竞争筹码,毕业后可从事金融相关工作。该校金融学双学位要求学生修满6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程32学分,实践课程28学分(见表1、表2)。由该校统一颁发金融学双学位专业证书,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实习和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后,在获得第一学位的基础上由学校统一颁发经济学学士学位。学制2年,招收对象为该校全日制在籍非经济类专业的本科大一、大二学生,授课方式为单独开班,上课时间基本安排在周末、假期等时间,金融双学位课程安排与金融学第一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程安排相似(见表1、表2)。招生后,将金融双学位学生分为春季班和秋季班,招生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从2013年3月开始招生到2016年3月份,该校金融学双学位学生共753人,开办了13春秋、14春秋、15春秋、16春等7个班,顺利毕业56人,退学14人,为社会输送具有金融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56人。该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课程设计包含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课程较为多元化,让金融双学位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金融专业都有较深理解,因此,该校金融双学位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较为松散

根据调查发现,湖南省某农林院校金融双学位教学管理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在2013春季班开始上课时,双学位学生还较为认真。但该校金融学双学位教学多安排在周末、假期上课,上课时间集中,一般是一整个上午或下午的课,学生学习疲劳,缺乏兴趣,连续上课导致任课教师也非常辛苦,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此外,双学位教学安排在周末、假期上课造成学生逃课现象严重,有时100多人的课堂,实际到课学生只有10-20人,到课率极低,严重影响任课教师的上课积极性。若是第一专业的学生逃课率达到一定比率,任课教师可以取消其考试资格,但取消考试资格的规则在双学位教育中行不通,在双学位学生的观念里,他们是花钱来修双学位学分的,不让他们考试是不合理的。如此便造成任课教师与双学位学生之间的矛盾,而任课教师有时也会基于学院双学位教育的招生情况,被迫放弃原先遵循的一些原则,让不具有考试资格的学生参加考试,进而影响培养质量。另外,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导致各种教学通知不及时。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开设双学位专业的院系也往往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监督,不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

(二)理论课程设计、教材选用缺乏因材施教

根据调查,湖南省某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理论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内容与金融第一专业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别,教学方式与金融本科的教学方式是一样的,未能做到因材施教。而金融双学位教育对任课教师没有考核机制(如督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导致金融学双学位任课教师上课较为随意,往往是任课教师想上哪部分内容就上哪部分内容,上到哪就考到哪,金融双学位学生知识覆盖面有待提高。此外,根据调查,金融双学位教育理论课程设计中,一些理论课程的考核也通常采取开卷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双学位学生上课不积极,考试带本书来考试即可,甚至有些学生到考试的那天才翻开教材应付考试。由此金融双学位教育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同时,金融双学位学生之间也互相传递信息,双学位文凭随便混一下就可以拿到,这届传递信息给下届,如此循环,双学位学生学风令人担忧。

(三)双学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金融双学位教育分为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前文分析了双学位理论课程教学的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该校的金融双学位教学同样存在问题,如实践教学课时较少且流于形式。笔者认为,金融学双学位学生因其第一专业为非金融专业,所以金融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为缺乏,而实践教学是让其对金融知识有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理论知识的面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消化。而在实际中,金融双学位教育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有教师指导的专业认知和实验仅16个课时,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和金融市场交易模拟都只有6个课时,学生在如此少的实践课时中难以深入了解业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应增加金融学双学位教育实践教学课时,让双学位学生对金融实践知识有充分认识和感知,增加金融学专业学习兴趣。

(四)双学位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湖南省某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堪忧。部分双学位毕业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都流于形式。学校对第一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毕业论文的重复比率不得超过20%,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督促学生撰写论文,对专业知识加深理解并掌握。而对双学位教育的毕业论文,学校并没有相关的要求,导致双学位毕业论文质量低下,抄袭现象严重,甚至存在这届的双学位学生直接拿上届的双学位学生毕业论文充当自己毕业论文的现象,学生应付心态严重。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一些金融专业双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与金融专业无关,在答辩环节出现一问三不知,甚至连指导教师是谁都不知道等现象。部分双学位学生认为双学位毕业答辩只是形式,最终都会让他们通过,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亟需改变。

(五)金融双学位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学生所在院系和开设金融双学位专业的院系对学生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学习指导,导致一些学生在选择金融双学位专业时,不知所措,盲目从众。有的学生修读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兴趣或者处理不好主修专业与双学位专业的关系而中途放弃。有的学生虽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由于专业相关基础知识薄弱,又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最后也只得放弃。还有些学生没有把握好主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的学习进度,等到毕业时,主修专业的学分要求已达到,但双学位专业没完成,而无法获得双学位。

四、促进农林院校金融专业双学位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金融专业双学位教学管理

首先,加强教学管理,借鉴第一专业的教学管理经验,对于逃课率达到一定比率(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的学生一律取消其考试资格,同时作为教学底线,决不能突破,对学生按时上课起到威慑作用。[3]第二,改变现行集中上课的模式,上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对于金融学双学位的理论专业课程,学生可以选择集中上课也可以选择到第一专业的课堂去旁听,由学院公布第一专业和双学位金融专业课程的课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与时间,自行安排上课时间。第三,规范考试制度。建议金融双学位专业课程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这样可以合理考察双学位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对学生自由选择上课时间的呼应,集中上课或旁听课程的形式均可,通过闭卷考试检查对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

(二)针对金融专业双学位学生因材施教

现行金融学双学位教学的理论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与金融第一专业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别,教学方式与金融本科的教学方式相似,没有因材施教,金融学双学位的教学效果也不佳。应根据金融学双学位学生的特征,从课程设计、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金融双学位学生特征的培养方案。如在教材选用上,应选用一些应用型规划教材,浅显易懂,易于学生接受;教学计划应偏向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双学位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加其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学习。[4]这需要像金融专业本科生一样,为金融双学位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而且要在入学伊始就配备指导教师。如此可以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后续毕业实习指导和毕业论文写作铺平道路。

(三)落实金融专业双学位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金融学双学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较少且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建议增加金融学双学位实践教学课时,双学位学生在入学时即为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如有资源的教师可为学生介绍实习单位,即使资源较少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在实习期间提供指导。同时,由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单位的意见,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并进行评分。

(四)严格把关金融双学位毕业论文设计

任何高校、任何专业的毕业论文都是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金融学双学位毕业生质量,应对双学位毕业论文从严管理。如要求选题必须与所学双学位专业一致;要求写开题报告、对毕业论文正文进行,重复率要控制在20%以内;答辩给予通过或不通过(进行二次答辩)等一系列措施,以引起双学位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

(五)加强对金融双学位学生的学习指导

如前所述,一些非金融专业、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选择攻读金融学双学位后,由于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又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最后也只得放弃。为提高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为非金融专业、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基础性的经济、金融专业课程,选用教材也要合适,应浅显易懂,不应与本专业学生选择同类教材。[5]同时,与本专业学生一样,应为金融双学位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包括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认知、专业学习、毕业选题、设计、实习等。为激发指导教师的热情,应进行绩效考核,如对于优秀毕业论文、获奖等方面给予奖励等。

作者:蔡洋萍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邓学斌.金融学双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5(10):28-31.

[2]刘灿.中国经济学教育教学改革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0-32.

[3]程静.地方院校双学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6(1):1-2.

对金融学专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 金融学 功利性 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nance Majors' Utilitarian Motivation

WANG Huip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22)

Abstract Finance is a strong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ubject, but affected utilitarian social values and attitudes of parents is not correct and other factors, led to the prevalence of students' too strong utilitarian motivation problem. Too strong utilitarian motivation not only allows students the basic knowledge is not solid, and even affects the students' academic and mental health. Based on the finance majors utilitarian motivation and causes harm analysis, from the "blocking" and "Persuasion" is proposed to improve both utilitarian motivation finance profession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finance; utilitarian; learning motivation

金融学作为一种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的社会学科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尤其是近些年来,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起薪和平均工资高于其他行业,并且增幅最快。所以,导致金融学专业的报考人数也持续攀升,使金融学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但是,正是由于金融专业世俗化的特点,使得报考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和家长功利性比较明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本文将分析金融学专业学生功利性学习动机形成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堵”与“疏”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改善学生功利性学习动机的对策和建议。

1 学习动机与分类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倾向,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学习动机是指以纯粹的知识获取为目的,一般不与学习者的个人前途和经济利益直接发生联系,即知识本身就是学习的目的,一般认为这种动机是一种持久的学习动机。外在动机是指来自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影响等和个人前途和经济利益直接联系的学习动机,一般认为这种学习动机是短暂的没有可持续性。适当的内外部动机对学习是有益的,但是过强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尤其是外部动机过强时,容易导致急躁心理,无法专心学习,如果自制能力不强容易导致学业半途而废。教学实践也表明部分金融学专业学生由于过度功利性学习动机的作用,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业被迫中断,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2 功利性学习动机的危害

如前所述,过度功利性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害而无益的,尤其是对于金融专业来讲,由于金融学实践性强,而且随着金融自由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普通人接触金融业的门槛越来越低,越来越容易。因此,功利性动机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危害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过强的功利性学习动机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金融学教育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不仅要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必须掌握通识性的基础知识。这主要是建立在本科教育是该专业的基础教育这一认识上的。因此,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很难在短短四年的本科教育中就培养一个金融领域的专家。所以西方一流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必须在前两年学习诸如微积分、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科学核心课程以及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后两年学生才进入专业学习。目前我们的学生在面临基础课程的学习时,往往表现出了急躁的心理,认为这些课程和金融学没有关系,表现出了较强的消极情绪。

(2)过强的功利性学习动机导致轻率的参与金融市场。实事求是地讲,参与金融市场也是学习的一种途径,但是有些学生参与金融市场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试图获利。这对学生的学业成长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从本质上讲现在的金融投资活动是一种专业技术活动,需要严密的组织和专业化的团队合作,靠个人和运气是很难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过早的参与金融市场只会培养市场投机者,无法造就高素质的专业金融人才。

(3)过强的功利性学习动机导致心理障碍。正是由于在功利性学习动机的驱使下,部分学生过早的参与到了金融市场中,而专业知识又不够,导致投资失败,这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极端思想,一方面,认为金融学知识没有用,导致消极行为;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较弱,导致心理疾病,这在实践教学中已有个别案例。

3 金融学专业功利性学习动机的成因分析

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有关,因此,金融学专业学生功利性学习动机的成因可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的功利化风气;对金融专业功利化的宣传、学生家长的态度等;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的性格等。

首先,本文对外部因素做具体分析:(1)社会功利性风气的影响。社会风气是指整体或局部社会在一个阶段内所呈现的习尚、风貌。为一定社会中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行为模式、道德观念以及时尚等要素的总和。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导致社会上拜金主义、浮躁情绪比较严重。研究表明社会风气和大学生的学风之间存在较强的联系,因此,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不良影响。(2)对金融专业功利化的宣传。总体上来讲,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的功利性目的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进行招生宣传时,往往重视该专业未来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从事该行业所能提供的社会地位,以及未来能够提供的经济利益的回报。这些功利化的宣传和社会风气相互加强,导致金融学专业学生就学的功利性动机更加突出。(3)学生家长的态度不端正。目前,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和价值观也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多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家长,本身对金融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家长简单的认为金融学专业主要教授赚钱的技巧,而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习金融学的目的是以后去银行工作等等。这些错误的态度和观念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目的。

其次,本文对内部因素做具体分析:(1)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青年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尤其是高中时期的课程安排以高考为唯一目的,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导致在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交友等一切行为都以实用主义为目的。这种实用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导致了功利主义的学习动机。(2)学生性格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本身性格比较外向,喜欢冒险,因此,在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时候,就急于参与金融市场。往往会主次不分,把过多的精力放到了金融市场上,导致学习障碍和学习成绩的下滑。

4 金融学专业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

根据前文对金融学专业功利性学习动机成因的分析,针对功利性学习动机造成的危害,本文分别从“堵”和“疏”两个方面对改善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对策和建议。

首先,“堵”的方面主要采取加强学习风气建设和加强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两个方面:(1)加强学习风气建设。鉴于目前社会风气对学生学风的不良影响,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学风的教育,改变学生片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得学生应该明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掌握一门技术和生存技巧,要通过全面的知识基础来发展自我和陶冶情操,进而为成为一个高素质金融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2)加强金融学专业学科知识的教育。目前,金融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综合学科,就其本科教育来说,其课程可以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工具类课程,这些课程又可以分为投资方向、银行方向和保险方向。如此复杂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不容易理解,有的学生认为金融仅仅是投资获利,导致自满情绪和急躁情绪,认为学校设置的课程对其以后没有帮助,从而出现急功近利的行为,因此,学校必须将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明确的告诉学生,从而避免学生出现急躁情绪。

其次,“疏”的方面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和加强实践环节来实现。(1)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适当将专业课提前。目前,我国大多数专业的课程设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的做法,在大一和大二主要进行基础课和公共课程的教学活动。虽然这样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具体到金融学专业,则没有考虑到金融学专业实践性强、参与门槛低的特点,不利于缓解由于功利性学习动机而导致的急躁心理。因此,可以适当将部分专业课程以先导课或介绍性课程的方式提前到大一或大二,这样可以对金融学专业学生功利性学习动机起到疏导的效果。

(2)通过加强实践环节来疏导功利性学习动机。目前,我国大多数专业的实习环节往往到大三和大四才开始,这对于那些实习门槛高,技术性要求强的专业是合适的。相对来讲,如果金融学专业从三、四年级才开始实习环节,就有点晚了。另外,近些年金融实验室的建设,也给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金融实验室具有高度真实性的特点,因为其所使用的数据和所有规则都和真实的金融市场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缓解金融专业学生功利性学习动机的负面影响。

5 结论

近年来,金融学专业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的热门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学生功利性学习动机太强,适当的功利性动机对学习是有益的,但是过强的功利性学习动机已经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学业中断。本文对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功利性学习动机的成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从“堵”与“疏”两个方面提出了改善金融学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受大连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实践/实验教学的高端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方式研究与实践》资助

参考文献

[1] 刘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12:110.

[2] 杜淑敏,马卫花.成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激励措施.鲁行经院学报,2001(6):72-73.

[3] 张亦春,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69-73.

对金融学专业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会计专业;金融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74-03

一、调研背景

金融学在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财务信息管理等专业在大一和大二学期开设这门课,但是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这门课程开设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欠缺,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够,与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要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脱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金融学课程的兴趣,并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基于以上问题,从高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出发,笔者针对本系2011级会计电算化专业班级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问卷发放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7份。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共计12个小问题,用于调查高职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的效果。

(一)课程内容方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认为会计专业与金融专业授课内容有区别的调查对象比例达到82%,当被问及“您选择学习金融实务课程希望学习到的内容是什么”时,67%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作为会计专业了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选项,33%的调查对象希望学习“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具体调研结果如图1~图3所示。

图1会计专业与金融专业授课内容区别度

图2在金融学课程上希望学习到的内容

图3会计类专业开设金融类课程必要性

金融专业的学生学习金融学课程是为未来从事金融工作做准备;而非金融专业学习金融学课程侧重于和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个人今后发展的实际应用。就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说,今后的工作有和银行业务的往来,需要掌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行原理以及银行汇票、支票、本票等凭证等金融工具。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方面

在对金融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调查中,有33%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涉及的实践部分较少。87%的调查对象认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非常有必要”。调查对象在回答“您认为金融课程应该用到的教学方法”时,对于“多媒体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实践教学”和“小组作业主讲式”四种教学方式的人数分别占31%、32%、35%和2%,具体调研结果如图4~图6所示:

图4教师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结合情况

图5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必要性

图6金融课程教学方法

从以上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偏重理论的介绍,实践部分较少。非金融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没有关于商业银行模拟实习,证券和期货模拟交易等实践部分,学生对于金融学的认识仅仅是感性认识,对今后来专业知识的发展和金融学知识的运用都没有什么作用,有悖于教学目标。

(三)教学效果方面

第三部分是关于教学效果方面,调查对象对于开设金融课程的收获给予了肯定,近一半调查对象认为学习完有收获较大,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选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够”的占到了45%,选择“课堂的参与性不强、互动不够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的占到了35%;考核方式中,42%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是“平时表现与考试相结合”。 具体调研结果如图7~图9所示。

图7学习收获

图8金融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图9课程考核方式

就以上的统计数据结果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还是非常有收获的,不但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收获,而且掌握了日常生活中投资理财所需要的金融知识。但是这门课程授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课堂的参度不强,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实践教学效果差,学生自主能动性不够等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实践性课程开展欠缺,学生兴趣低,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启示

对本次问卷调研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非金融专业(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的金融学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 根据会计专业特点精选授课内容

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应突出重点与难点,突出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内容,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整个金融学课程的脉络。其次,要讲授会计电算专业学生需要介绍的金融学知识,重点讲授金融机构运作流程,了解银行汇票、支票、本票等凭证。同时,除了满足专业需求外,还可以为满足今后个人投资理财的需要讲授关于利率与汇率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我系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编写出适合会计专业学生的金融学教材。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手段改革

一方面,采取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以资本市场为例,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股票、债券的模拟交易,每位学生可以上网注册,拥有一定的虚拟资本,运用这些虚拟资本进行与实际资本市场数据同步的股票的买卖。这样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又在实践中掌握了投资方法,还可以意识到投资可以获得收益但是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性。在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模拟实习中,可以让学生在银行办理实际相关业务,以及办理汇款、理财、交纳水电费等表外业务。这部分可以考虑非金融专业的学科需要,适当增加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非金融专业金融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课时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教学内容课时数

商业银行基本业务资产负债业务4课时

证券市场股票,债券模拟交易4课时

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学生参与讨论式的课程教学和参与调查式的教学。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例如,讲到金融工具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然后根据实际案例让学生正确填制凭证,让学生了解企业申请票据的时间,申请的程序和如何办理结算。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满足今后投资理财的需要对他们来说更有实际的意义,因此,可以让学生对各个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各种理财产品的优势,调查分析支付宝的运作模式,等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金融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树立投资理财的意识。

(三)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面考核”的考核体系,科学评估学生学习状况

好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予以保障。金融学课程重在实践,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面考核”的考核体系非常有必要。关注教学过程,重点是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参与度和投入程度。因此,考核的方式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态度。目前我校有实践学时的课程,平时成绩已占总成绩的60%,收效较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非金融专业金融课程教学应按照专业培养要求,构建适合自身专业要求的内容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改善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民,刘青.非金融学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90-92.

[2]吴军海.“金融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6):146-138.

对金融学专业的认识范文4

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职业发展一直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金融学是一门系统研究人们处于某种不确定环境时,对资源如何进行分配的学科。学金融的学生未来主要从事的职业多数与银行、信贷、保险理财以及其他的经济管理相关。

关键词:

金融学;研究对象;职业发展

金融学是一个范围很广的经济研究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涉及到金融学,它属于实务性学科。金融行业的主要人才招聘也都是集中在高端市场。学金融的学生如果能获得一些专业的资格认证证书就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获得更好的薪资待遇。

一、金融学概要

金融学虽然貌似一门深奥的学科,但实际上,生活中我们熟悉的诸多领域和行为都属于金融学研究的范畴。从比较专业的角度来讲,金融学的定义是判断和研究价值规律领域的学科。但是我们熟知的银行、贷款、保险、投资这些都属于金融学。这就充分体现了每一种学科都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找到发源和具体体现。目前我国的很多知名大学都设有金融学学科,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金融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金融学虽然是现代经济的产物,但其根源依然在古代社会,古代的农业经济文明时期,主要是物与物的交换和比较简单的货币交换,虽然当时的经济活动和研究完全没有金融这个概念,但是本质上已经涉及了最初的金融学研究课题。

二、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搜集专业的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价值判断直白地讲就是对于一个东西是不是有价值,具体有多大价值都做出准确判断,对一个事物进行好坏判断。属于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必然产物。金融学其实涉及我们生活中的多个方面,我们每天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活动,其中很多活动都属于经济上的活动范围。比如我们每天都会购物,每天都会到银行存钱或者取钱,我们经常会借钱给朋友,我们每天上班,领工资,很多时候还要付话费或者到银行贷款等等,这些都是经济活动,也都是金融活动的重要内容。金融学的核心问题是资本和资产的配置效率,与此同时,金融学的研究也是在不同的汇率和不同制度环境下进行货币和证券的买卖和转让。金融学的业务培养目标较为明确,本专业主要培养的就是具备各种丰富的金融学科理论知识和各种专业业务技能的新型人才,能够培养他们在银行和投资以及保险等多个经济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种不同的经济类相关工作。毕业生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知识和主要的经济学技能: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处理各种银行、证券以及投资的不同业务;对国家的各项基本经济方针和政策法规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本学科的基本发展动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掌握;对学科的研究成果有所了解。

三、金融学科的职业发展方向

金融学科发展要求学习金融专业的人才要具有抗压能力,同时还要有长久学习的能力和决心,属于拥有发展潜力同时掌握多种能力的人才,中国的金融行业发展很快,学习金融的人才就业面也越来越广。金融学科属于一种比较实务性的学科,人才的需求在很多企业和金融领域里都集中在高端市场上,常见的比如银行和保险等。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需求大量的金融学科人才。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的职业比如大型的企业和公司的市场分析员、投资项目经理等,如果学习金融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得到更好的待遇和更高的工资。金融学科的就业拥有多个方向,例如:(1)经济预测分析人员:这个职业很广泛,很多行业里都有,但一般在大部分的跨国公司和大型的企业里主要的经济管理和决策部门都会需要大量的金融专业人才,与此同时,金融学科人才也同时负责分析和收集市场数据,同时对重要的经济决策进行准确性的判断,所以涉及到决策环节的大部分都属于重要的岗位;(2)经济管理职位:研究生从事该职位优势明显,因为研究生在学校读研期间都会同时抽出时间参与很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工作经验会相对较为丰富一些,在正式进入社会后也可以更容易找到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生产和销售的管理,人事和行政的管理等等;(3)基金经理:也是金融行业里的一个重要管理职位,我国近些年来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公司产生较快,在社会上对于基金管理工作领域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基金经理就属于这一金融服务行业领域里的高层岗位,职责较为明确,负责项目融资和管理,负责基金工作的运转和流通管理,负责基金的上市和在基金上市后的一系列监督管理工作。我国目前在金融基金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量较大,基金的项目经理有着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基金行业里需求人才数量最大的就是基金经理人,基金经理人的要求较高,首先就是要有较高的学历,同时还要拥有基金风险控制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跨学科和针对不同行业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市场的敏感度较强,同时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基金管理经验;(4)证券经纪人:证券经纪人的素质要求较高,不光要求有丰富扎实的金融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作为一个合格的证券经纪人,必须要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变动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应有的经济学规律准确把握。与此同时,对可能会影响证券价格的可能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需要不断地积累投资和金融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金融投资经验和熟练的证券控制能力;(5)股票分析师:股票分析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为股市的投资者提供专业的股票咨询服务,同时也应企业和各类公司要求举办不同的讲座、报告会以及股票分析会。很多的股票分析师都需要拥有一定的文字编写能力,需要在适当时机进行股票评论,同时还有可能通过多种不同的媒体进行股票的投资和服务的分析。通过专业的技能考试和测评后,符合条件的人员才有资格申请证券管理的资格证书,才能拥有实际的职业资格。金融学专业就是对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研究。虽然金融行业目前拥有很多不同名目的职业,但是金融类的各种企业目前最为紧缺的还是三类人才。首先就是不仅仅懂得金融行业的具体业务,同时还要对信息化科技有一定的研究,因为目前我国的众多金融类行业领域开始广泛使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这一类较为核心业务不少的企业却因为自己企业内部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导致只能将此类工作交由外部人员处理,这会使得公司实际的信息管理成本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对于企业的核心信息技术也会有所威胁,很可能因此而泄露企业的核心信息和机密;第二类就是对企业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都十分了解的人才,能够独立设计金融产品并进行经营管理策划的新型人才;第三类就是金融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以上这三种类型都是金融业需求的主要人才类型。

四、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金融学是这一大背景下的必然产物,通俗的讲就是研究例如银行、信贷和投资等一系列我们熟悉的经济领域和经济管理部门。经济学的职业发展方向多元,例如:基金经理、证券经理、预测分析员等多个不同职业发展方向,但是共同的要求就是需要金融学科人才要具备系统的金融学知识基础,同时也应该具备跨学科的各类专业知识,我国的金融学研究内容和职业发展方向的理论研究只有不断丰富才能促进金融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安安,冯果.公司治理的金融解释——以金融法和金融学的科际整合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04:162-172.

[2]孙建强,罗福凯.论财务学的边界及其相关科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02:30-35.

对金融学专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金融金融学金融学教育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学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科,具有极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不但面临着外资金融企业在国内的强大竞争压力,还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显然,当前形势下国家必须加大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来的金融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懂现代金融实务,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惯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资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能够进行金融创新产品设计,通晓英语、计算机、法律、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金融网络化与工程化的发展,给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我国的金融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金融产业,特别是传统银行业基础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既反映了这样的认识,也是当前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而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开展还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大多数金融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最终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业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的高校迫切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学教育模式,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改革金融学教学方法,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和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学教育体系。

一、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学教育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这其实真正体现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实质目的。而反观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才会过多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无用的知识,而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这样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连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其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会计、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证券

和金融中介机构等。这样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辅以良好的教学,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国外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都是以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投资和公司财务为主,而不是以宏观金融,即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主的。

国外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大体上都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一般均有十分严密的前导课程安排,以保证学生在修学高级课程之前已经掌握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前导知识。比如,在学习金融经济学课程前,一般都要求学生修完微

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学习公司理财课程之前,学生一般都要将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等课程修学完毕;学习金融工程之前,必须学完投资学等,这既能保证每门课的授课质量和教学要求的严格贯彻,又能指导学生在种类繁多的课程中进行选择。(2)专业课程设置十分丰富多采。国外高校在金融学课程的设置上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专业必修课一般只有3到4门。尽管课程的命名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货币经济学,金融市场,公司金融,投资学和期货期权这几个方面。而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学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长设置。这些课程有的紧密联系实际,有的紧紧扣住金融学前沿理论的进展,有的课程国际化色彩浓厚,都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益。(3)国外高校金融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的内容,一般都会涉及该课程应该涵盖的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点,这一点对于保证金融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但是与每一门专业课程所具备的广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关理论的深度则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课程紧紧围绕现代金融学前沿理论,例如资产定价理论。而一般的课程,由于其出发点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这些课程往往重介绍轻分析、重实践少理论,例如固定收益证券,房地产金融等。(4)在国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中,都十分强调实践环节。最为简单的就是强调通过课程作业,包括作文、小课题、案例分析等,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还会安排金融和统计软件的学习和练习,案例研究,学生讲述,乃至社会调查等。比之课堂讲授,这些方式的优点都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差距是明显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教材陈旧,教学手段僵化,都是急需改进的地方,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对金融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办学目标的认识问题。

二、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的各类金融机构将在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下,直接与国外金融机构进行市场化、国际化的竞争,同时,我国的宏观金融监管也必须走向国际化,融入国际金融协调、监管过程中。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门顺应时代的呼唤,培养出既熟悉本国金融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又通晓国际金融规则和惯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竞争、国际合作需要的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可以说势在必行,根据以上分析,这里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首先,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在对照国外教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上实现突破,才能保证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成功。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观念上要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在培养目标上要实现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到以培养综合素质以及能够适应社会各种需要的金融学通才为目标的转变。

其次,全面与国际接轨,以现代金融学为核心规划金融学教育体系。彻底转变我国金融学科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的教学思路,突出微观金融学为主的办学方向,强化微观金融类课程建设。根据金融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在注重金融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建立起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到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个人发展和工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第三,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面对金融全球化、网络化、技术化的趋势,金融学本科教学必须做到与法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既是金融学科发展所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调节市场运行和交易行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础就是法律。因此,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对培养金融人才尤为重要。金融活动通常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缺乏较高深的数理知识,不仅很难登其堂奥,更不用说去设计和开发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为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学科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外语和计算机更是跟随金融学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识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我们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阶段解决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文理交叉,理工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们走向社会后的再学习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四,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考虑到金融学科更具有实证和实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理论解释,而应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像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宏观类课程,可在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课题讨论、撰写小论文和学术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像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论等微观类课程,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可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业务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高质量的金融学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保证。由于现代金融学的引进是很晚的事情,国内高校金融专业的师资队伍不是很完整,水平更有待提高。从事金融学教学的教师,需要对各种金融经济理论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社会对各类金融人才的需求状况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正是通过教师与社会及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各种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才能得以酝酿并付诸实施。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从海外引进人才,更应该立足于师资的培训,以及通过加大高水平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亦春蒋峰,中外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比较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pp69-73.

[2]王聪,提高金融学科教学水平的思考,暨南学报,2001年6月,pp91-95.

对金融学专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