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网络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网络论文

通信网络论文范文1

当下社会新技术层出不穷,但大都着眼于网络局部,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分散性、针对性,很难适用于整个网络。为此,我们需对此作深入分析,探究其根本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回避已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技术的大融合。整体来讲,其解决途径可分为宏观即系统层面、微观即用户层面。但是用户层面具有分散性和针对性,且很难只从本层面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整体考虑,探寻具有全局意义的技术解决方案,并与面向用户层面的技术相结合。未来通信将会以实现全光通信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尽可能少的设备接入,保证网络的简单性,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可维护性,实现全球各地域用户接入网层面的规范化。

2自治愈技术

自治愈技术,即通信中无需人为干预网络就能在极短时间内从失效故障中自动恢复所携带的业务,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出现了故障,其实现是基于网络具备替代传输路由并重新确立通信的能力的一种自适冷处理技术。自治愈网可分为线路保护倒换、环形网保护。其均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成本、网络复杂性、通信恢复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受其制约。但是以自治愈技术为支撑兴起的网络技术仍然有很多优点,将会得到改善并加以应用。

3基于自治愈技术理念的面向入侵网络设计

3.1基本假设a)假设涉及的技术在物理电路上均可实现。b)假设各技术间能友好互助地实现预设功能。c)假设设置的各判决参数均易由实际检测获得。d)假设各网元间对故障足够敏感,能快速响应。e)假设隐性入侵可探测或在网络最大容限内。

3.2面向容忍入侵网络设计

3.2.1基本架构设计基本架构基于传统网络,通过修改、增设网元结构,辅助传统网络实现尽可能少的人工干预下的通信恢复。主要包括中断探测单元、中断馈偿网元、判决倒换节点、控制协调单元、备用线路等。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EU:交换单元;SCCP:信令链接控制部分;MTP:信息传输部分;UP:用户部分;CCP:链接控制部分;ALP:备用线部分;ICU:中断补偿单元。注:模型中ALP、MP分别与每一个MTP单元相连,图中只示意连接了一个。

3.2.2基本思想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自治愈技术,通过对现有网络分析补充,合理设置附加网元,建立故障后备通信方案和一种信誉度模型(在每次通信中由相关设备参考信度值表动态建立)来隔离恶意节点,保证网络安全可靠并能够提供更好质量、更加有效的服务网络。涉及技术有:授权认证(访问控制机制)、分层配置、存取控制策略、权限管理、事务日志、镜像数据库、通信协议等。注:本文所论述的设计,均是基于本节假设的设计。

3.2.3基本原理对重整补充后的网络利用重测信度法做信度分析,建立一张网络各节点的信度值表。辅助网元在数据通信时做出最优路由选择,达到高质可靠通信的目的。最大限度保障信息通信的质量,降低通信网元的复杂度。假设传统网络在无故障前提下能有效实现通信。在非故障状态,以快速响应的实时监测机制,实时反馈网络运行状态并加以评估,对各网络单元做出合理必须的干预,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通信的畅通。假设,现有一突发性(不可预知的)故障刺激源作用于网络,并对网络产生影响(效应可监测)。此时,附加网元被激活,并作出响应产生可行性效应作用于网络,控制指导网络快速重新选取通信网络单元,建立故障后的后备通信方案。

3.2.4设计原则我国现行网络施行的是分级制,本文的设计基于现行网络,因此设计需分级建设。同时我国网络覆盖面积甚广,这也要求相同而又有区别地加以对待(增加可控性、减少系统复杂度)。此外,不同用户对通信安全可靠度要求不同,所以也需要有区别地加以设计。对于优先重要通信,采用多级、多技术双重保证,如骨干网;对于次级通信,参照故障发生概率估计设计级别。概括来讲,就全国复杂的通信大系统而言,应设计运用分区分级思想,根据相同而又区别的原则对待,建立可行运营网络及控制系统。3.2.5基本问题及其算法1)重测信度法在网络正式投入使用前,对网络进行试运行测试,建立各网络节点的信度值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可信度模型(提供故障下的处理参考)。根据等级要求确定测定次数和各检测指标,对同一个网元做重复通信测试。首先,在链路建立完备前提下,在发端发送测试信息,收端监测接收测试信息,然后与发端信息做置信容许下的比较,并把结果写入比较寄存器中。按测试要求进行多次测试,做相同信息处理。可信度评价:根据各次试验的数据,做统计处理剔除个别因测试失误引起的失谐数据样本。对每组数据做加权求和处理(权重根据参数重要性设定),得到一个概性估计值来表征该组数据的数字特征。对概性估计值做期望和方差处理,根据期望和方差对其做出可信度的评定。2)参数检验法此算法主要用于对故障的判定监测,指导下一步工作,并把检测结果反馈给CCP。首先,我们在给定小区域中设置若干监测点,分别为A1、A2、A3……An。在做数据分析前需对数据做预处理,假定每个监测点对同一节点样本采集3组数据,最后传回的样本数据通过如下方式得到:An=∑xipi,(1≤i≤3),其中p1+p2+p3=1(其参数可由系统或人工根据需要设定)。经过上述处理我们得到一系列的点,则λ(A1、A2、A3……An)构成一个估计点,并通过经验估计构造该估计点的样本函数。假设样本估计点满足密度分布函数F(x,λ)=λe-λx,x>0,即λ赞与An之间满足关系:λ赞=n/∑Ai,(1≤i≤n)。以此为检验函数,给定置信度(判决阈值),通过将传回数据代入该样本函数得到一组随机估计点,并与标准下求得的估计点做偏差估计,如果满足预设阈值,则触发判决并把结果传回就近控制单元。3)最短行程算法首先,寻路算法基于上一算法作用域。在运算前需对可用路径做最大简化处理,以期选择路径时减少计算用时,达到快速响应目的。分析作用域及其邻域(即一次通信中,信息流在某一节点路由中传送时,所有可能的入路和出路路由的集合称为域)预处理后的简化拓扑图,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每相邻节点间通路的权。为了进一步减少数据计算所用时间,这里采用类似分组交换中的数据报通信方式,即搜索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基本做法:基于上一算法得出的故障点(设反馈中断信息包括其地址),控制系统分析传回地址,以故障点信息流入路路由作为传送新起点(即激发路由起始点),利用Floyd法搜索选取路径最短的路由作为传输方向(搜索时舍弃故障路由),并以此为新起点搜索下一传输方向,重复此步骤。最终将会得到响应故障后路由重选的最短路径。4)匹配覆盖匹配覆盖算法主要用于中断探测单元、中断馈偿网元、判决倒换节点、控制协调单元配置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佳配置,降低网络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增强其可维护性。对全国进行片区和设置点粗略划分,做出其带权二元拓扑图,并利用顶点标记法将其转化为非赋权图,然后利用匈牙利算法求最大匹配,得出完美匹配方案,实现匹配下的最优覆盖。5)最大流问题本节考察网络流量问题。一个网络节点的吞吐量是有限的,若流向某节点的信息流在短时间内过大,则会造成信息拥塞,影响通信质量,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对整个网络稳定性产生影响,减小使用年限。为此,有必要分析最大流问题,优化网络。设f为网络N的流。首先,求出网络N的一条增广链,然后判别网络N中当前给定流f(初始时,取f为0流)是否为增广链,若没有,则该流f为最大流;否则求出f的改进f1,把f1看成f,再进行前述判断,直到求出最大流(网络容量)。

4网络评估

设计分析均是基于基本假设下进行的,只给出了简单的处理算法,缺少实验验证,没有得出相关经验公式和结论。对于参数检验法缺少可行性检验。在其中网络单元失效状况下,缺乏可靠应对策略。最短行程算法为了实现快速响应这一目的,选用了节点间的最短路径算法,但是所得出的路径只局限于相邻节点最短。同时没有对于建设的实际可行性和成本给予估计。

5结束语

通信网络论文范文2

1.1集约型客户群

通信网络工程会将油田企业客户按地域分类,把分散客户集中起来,形成用户群,用户群的大小根据通信信息的容量而定,容量越大,设置的通信接口越多。

1.2业务特性

石油企业业务内容少,只需具有112、114、170等简单的投诉受理业务即可,但是由于油田业务属于高水平服务项目,所以它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需进行全方位维护。

2通信网络工程的技术应用

引入先进设备、技术,完善石油企业网络通信工程的通讯系统,使通讯网络的信息容量更大,业务服务项目更加丰富。

2.1物理网

电缆、线路设施是组成物理网的基础元件,也是中心物质基础,用户终端设备都是依靠物理网连接的,物理网具备将电磁信号、电子信号转换成可识别信号的能力。石油企业用户在识别信息时,需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通信网的终端设备,如电话、媒体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通讯网的电源、交换、传输设备需进行升级、改造,并选用光缆连接设备装置。同时,为稳定石油企业内部通信网络工程的环境安全,还需完善机房动力环境监控、交换网管、传输网管系统,设置集控管理中心,利用远程通信的信号传递优势,部署中心站的所用通信设备,控制其运行状态。

2.2业务网

首先,石油企业的业务是分层设定的,所以业务范围应根据地域分界,以物理网为基础结构,采用无线、有线相结合的传输方式控制通信业务;其次,在通信网络工程基础建设中,设计业务目标,以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为主要设计依据,协调区域环境内,拟定通信业务,尽可能满足高密度用户集群、低密度用户集群的信息共享需求,使业务效益价值平均、互补;最后,养改造交换网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让石油企业的产品业务融入到每个生活区域中,利用数据、宽带、信号等服务业务,介入公用体系,选择综合型通信网络工程连接方式,实现油区大范围“三网合一”的覆盖。

2.3支撑管理网

石油企业除物理网、业务网之外,还需引入支撑管理网,控制、管理企业内部通信信息、数据。首先,搜集各通讯网站的信息,规划主干传输网络、辅助通信体系的处理关系,使通信网络工程满足ERP网络信息通道需求;其次,布置监测点,让通信设备的业务得到实时监测,以便后续通信网络工程养护与维修;最后,石油企业还需设计语音、数据交换网络的控制层,配置软交换设备,完成语音的呼叫处理和对周边各种网关、终端、服务器的控制和接口,以及数据交换的控制。由此可见,支撑管理网络是物理网和业务网的核心,虽然它们的信号是互通的,但是从拓扑、配置、监测关系上看,支撑管理网对石油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影响作用更大。综上分析可知,业务是影响石油企业经营情况的核心要素,物理网、业务网、支撑管理网都应不断升级、改革,依靠创新技术的网络填充优势,完善通信网络工程的功能、结构、性质缺陷,使其能够更加完整、科学、高效的完成业务服务工作。

3结论

通信网络论文范文3

“L+C+W”网络中的3张网络因工作制式、工作频段、设备发射功率及接收灵敏度等诸多不同,其表现出来的覆盖半径、接入带宽、数据传输安全性等各不相同。LTE网络主要使用2.6GHz频段或1.8GHz,EV⁃DO网络工作在800MHz频段,Wi-Fi网络工作在2.4GHz(11b/g/n)或5GHz(11a/n)频段;EVDO网络自由空间传输能力及绕射能力均最强,LTE网络次之,Wi-Fi网络最弱;且LTE网络、EVDO网络BTS或MS发射功率及接收机灵敏度均明显高于Wi-Fi网络AP及其STA,抗干扰能力也远高于Wi-Fi网络。故正常情况下,LTE网络、EVDO网络单扇区的覆盖半径远大于Wi-Fi网络单AP的覆盖半径,但因LTE工作频段远高于EVDO网络,其覆盖半径要略小于EVDO网络。从下行空口速率看,EVDO网络下行空口速率理论值为3.1Mbit/s,小于LTE理论空口速率150Mbit/s,远小于Wi-Fi网络300Mbit/s理论空口速率。三网络覆盖半径及理论空口速率关系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决定了LTE网络、EVDO网络主要解决“面”、“线”连续覆盖问题。LTE网络主要为高移动和高速率数据业务用户提供服务,EVDO网络主要为高移动性、中低数据业务速率数据业务用户提供服务,Wi-Fi网络主要解决“点”覆盖问题,主要为分布集中、数据业务量需求大、移动性较小的数据业务用户提供服务。三者互相补充,可满足不同用户对无线数据业务带宽的需求。

2“L+C+W”网络空口资源调配方法

“L+C+W”网络是否能实现智能、高效融合,与其相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a)“L+C+W”三网络覆盖区域的重规划与割接,规划区域大小与统一资源与数据管理服务器处理能力、区域内eNode数量、BTS数量、AP数量及L+C+W用户数量、用户移动性分布均有密切关系,实现区域内三网络统一成为移动通信用户的无线接入媒介。

b)实现用户终端、网络接入设备与网间切换相关的参数统一上报、管理(网内切换的数据保留现网的处理方式)。

c)“L+C+W”网络综合的无线空口资源调度算法,通过该算法使得区域内“L+C+W”网络空口资源、传输资源得到统一调配,提高利用率,是实现“L+C+W”网络智能、高效融合、提升用户感知、增加用户黏性、提升企业运营效益的关键,也是三网融合的核心。鉴于此,下文简要介绍“L+C+W”网络空口资源调度算法。为了方便,本文提到的网络空口无线资源调度算法主要指的是“L+C+W”网络之间的空口资源调度算法。参照图1,执行“L+C+W”网络空口无线资源调度算法的核心设备为统一数据、资源管理服务器(下文简称服务器),算法可以分3个步骤。

a)第一步。移动用户、数据业务、接入网络、带宽需求综合识别,该步骤是实现“L+C+W”网络空口资源灵活调度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5个子步骤。

(a)用户识别:服务器通过深度报文检测(DPI)技术获取用户的IP地址,再结合用户所在区域的IP地址池分配信息库、AAA认证信息等获得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如金牌、银牌、铜牌等。

(b)业务识别:服务器通过DPI技术获得用户正在从事的数据业务类型,如移动支付业务、银行支付业务、网站账号登陆、E-Mail业务、普通Web浏览业务、WAP业务、视频业务、FTP业务、QQ业务、易信、微信等。

(c)网络识别: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来源识别该用户所接入的网络类型,即判断用户来自LTE网络、EVDO网络还是Wi-Fi网络。

(d)业务安全等级分析:服务器根据业务识别结果,判断该用户从事数据业务的安全性等级,结合其使用的网络判断是否满足安全性要求。一般来说,安全性高的数据业务通过LTE网络、EVDO网络接入,安全性等级低的数据业务可通过Wi-Fi网络接入。

(e)业务带宽需求分析:服务器根据用户识别、业务识别结果,结合用户服务QoS等级、数据业务类型不同感知等级的带宽要求等因素,判断该用户从事该类数据业务的不同等级带宽要求。用户服务QoS等级越高,感知等级越高的同类数据业务要求的带宽越高。

b)第二步。“L+C+W”网络切换相关的参数上报到服务器。即移动用户及网络接入设备定期或不定期将用户所在位置的“L+C+W”网络测量空口参数、时隙繁忙程度等与空口资源相关的参数上报到统一数据、资源管理服务器。

c)第三步。“L+C+W”网间切换算法,该算法是完成用户空口资源指配的核心,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

(a)数据安全考虑:根据用户业务识别结果,如果用户使用的是与用户注册、账号登陆、网购、银行查询、转账等相关的业务,建议用户优先使用LTE网络、3G网络接入,即若用户当前使用的是Wi-Fi网络,则需指配到LTE网络或3G网络;若用户使用的是公共资源下载、普通网页浏览等安全级别低的数据业务,则可以优先考虑用户使用Wi-Fi网络。

(b)移动性考虑:根据用户当前业务过程中的切换记录信息或测量到三网络空口信号稳定性等信息,大致判断用户当前的移动性强弱,若用户属于高移动性用户,则建议向该用户优先指配LTE网络或3G网络;若用户所在位置有Wi-Fi网络,且测量到的三网络信号相对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切换记录,则用户不具有明显移动性,则优先考虑用户使用Wi-Fi网络接入。

(c)空口带宽需求:根据用户QoS等级、用户业务最小感知带宽需求分析结果,结合该用户测量到的LTE网络、3G网络、Wi-Fi网络空口无线质量参数(如接收信号强度、信噪比、上下行协商速率等)及其相关接入设备繁忙程度参数(如时隙利用率、数据缓冲区可用空间大小等),判断三网络各自为当前用户提供数据业务的能力。一般来说,接收到的信号越强、信噪比越高、占用的带宽越大,用户与该网络接入设备协商的数据传输速率越高;网络接入设备时隙利用率越低,设备可用数据缓冲区空间越大,则该用户可从该网络获得数据传输时隙越长。综合以上两因素,用户从三网络获得的数据传输能力为协商速率与数据传输时隙的乘积。乘积越大,则可为该用户提供的空口传输能力越大,反之越小。

(d)网络空闲资源调度:网络建设初期,在满足用户业务感知带宽需求后,通常会存在一定数量的闲置资源。统一数据、资源管理服务器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在满足数据安全、不掉线的前提下,为每个用户提供满足各类业务感知服务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充分利用网络空闲资源,提升同类数据业务感知服务等级,用来提升用户感知,增强用户黏性,实现企业运营效益最大化。

通信网络论文范文4

(1)可以提高电网对信息的控制能力现代电网的发展已不再是过去旧的机械式的管理模式,已大量采用智能化技术,智能电网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网的整体运作系统,特别是在电网的控制、电能的输送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的电力企业大都属于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很多的固有模式,在新形势下,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企业要革新发展模式,就必然会引入当代先进的科技来做活力的注入,网络技术借助计算机系统对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以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式实现了新的运行,对新型电网系统的运作效率有很好的提高作用。

(3)对电力资源的输送智能化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电力资源的地域输送是电网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的应用为输送组织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也就是新型的智能化模式,这种模式有效促进了电力系统中各个部门的衔接协调性,使整个电力运作更加有效率。

2当前我国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现状

(1)网络结构的构成不合理。从目前我国电力企业通信网络的发展来看,其结构大体上呈现出星型结构和树形结构,这种构成方式使得电力资源在共享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长此以往,很多电力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也无法做到彻底,这就为后期的电力工序活动开展带来一定的不便,遗留下安全隐患。

(2)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资源传输质量不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电力企业的电能资源输送管理出现了很多的不足,在很多的通信网线上只是简单的包装,没有进一步的屏蔽层包装,加大了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在线质的选择上大多采用的是单股的铜线,这种材质很容易折断,加上地域间的差异性和需求性的不同,SDH节点的数目就会增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输线路的质量,影响到信息通信的有效性。

(3)地域间发展失衡。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间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在电力建设上形成不均衡的现象,有的地方经济条件好,选用的建设材料质量好,基础设施也就更稳固,而有的地区由于资金缺乏,建设材料也只是根据资金状况来决定,而且这种差异性也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

3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一)信息业务中的体现。

(1)语音业务。这一业务主要包括基于电力在调度过程中的电话以及行政电话,而且,它为电力系统的其他行政工作与调度之间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其安全性也有了进一步的优化;

(2)应用在在电网中对于变电站的监控信息与电网在调度过程中自动化程序的实时数据基础上;

(3)对继电保护作用中的信号和电网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实现的应用。

(二)网络技术机制的选择和发展思路

通信网络论文范文5

摘要:无线IP网络是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它能支持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的要求。现有QOS的技术大都是针对有线网络的,要将他们应用到无线网络上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一、引言

移动通信和Internet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用Internet业务的需求。根据UKARCGroup预测,无线Internet业务的用户到2004年将达到7.5亿户,Internet用户总数将达到10亿户。无线Internet的用户将占Internet用户的大部分。因此新一代无线通信和Internet的有机结合产生的无线IP网络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二、无线IP网络和QoS的概念

无线IP网络一般是指无线终端接入IP网的网络,例如WLAN接入Internet或是以别的空中接口接入Internet,所以无线IP网络是一个集成无线蜂窝网络、无绳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短距离应用的蓝牙等系统和固定的有线网络为一体的结构,各种类型的无线接入网都能无缝地接入基于IP的核心网。它可以同时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和视频在内的多媒体业务。无线IP网络主要包括IP核心网、移动站(MS)和基站((BS),基站充当小区内各MS与有线Internet网络间的网关,使得各个MS可以无缝地接入核心网。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Internet已由单一的数据传输网向多业务承载网演进,以前那种以Email、文件传输等为主的单纯的数据传输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一些多媒体应用如视频点播、IP电话、远程教学不断涌现。这些不同的应用需要有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QoS指网络对业务性能要求的支持能力。这里的性能要求是特定于不同业务的,即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性能要求。对于通信网中的QoS,上述性能要求可以用性能参数来描述,例如:业务可靠性、时延、抖动、吞吐量和数据丢失率等。

三、QoS网络的结构分析

(一)QoS网络结构

从QoS的角度看,网络是由主机、路由器、链路、策略服务器(policyserver)、带宽管理器(网络服务器的一种)构成的。

主机。主机上的应用是收发流的主体。应用在发送之前先向网络提出流的QoS要求。

链路。链路是把数据传送至远方的媒介。包括专用线,还有LAN,ATM网络、无线网等,使用这些链路来实现QoS时,有一些特殊要求需要考虑。

边界/核心路由器。每个QoS区域的入口及出口的路由器称作边界路由器,除此之外的路由器称作核心路由器。一般来说,路由器就是执行流量控制。即执行送出数据包顺序的控制,或者选择丢弃数据包,给每个流分别赋予被指定的QoS。而一般边界路由器还设有接纳控制和流量调节机构。接纳控制用于当申请QoS服务时,判断该申请是否可以被接受。流量调节机构用于确认流入及流出QoS区域的流是否满足事先指定好的条件(平均输入速率、最大速率、最大脉冲长度、最大数据包长度等)。如果符合条件,就进入下一个流量控制阶段。如果不符合,就将数据包整形至符合条件。

策略服务器。代办路由器的接纳控制、资源准备的部分。例如,向有QoS要求的用户回答其是否有提出要求的权利,以及提出的QoS要求是否可以被接受。并且将管理服务准备、资源准备的信息,传递给每个路由器。它还负责将网络管理员的网络运用策略传递给每个路由器,例如指定分配给尽力而为服务流的数据传输率的大小等。

带宽管理器。带宽管理器总是掌握着全网络的资源使用情况。每个路由器应该具有向带宽管理器提供该路由器的资源量以及它的使用情况的信息的通信功能。

(二)路由器工作原理

在构成QoS网络的元素中,路由器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部件。路由器的功能,本来只具有普通路由的作用,但为了执行QoS功能,就在以前的路由器加上了三个功能;接纳控制机构、流量调节机构、流量控制机构。本文从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两个方面来研究。

1、数据平面

直接在用户数据包里加入QoS控制。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流量调节机构

设置在每个路由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输入数据包按照流分类,分别检查是否满足被指定的流的特性。如果满足,就让它通过。如果不满足,就按照流量调节的框架处理。作为处理的例子有丢弃、延迟、标记等。

(2)转发

这个功能可以是普通路由器的操作。参照每个数据包的包头内的发送目的地和路由器内的路由选择表,选择路由器的输出端口,并向端口传送。但是现在的Internet路由协议都采用单个测度(如跳数、成本)来计算最短路由,没有考虑多个QoS参数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不同与以往路由策略的QoS路由来满足业务的QoS要求。QoS路由根据多种不同的度量参数(如带宽、成本、每一跳开销、时延、可靠性等)来选择路由。它包括三个主要功能:链路状态信息,路由计算和路由表存储。QoS路由的主要目标是为接入的业务选择满足其服务质量要求的传输路径,同时保证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QoS路由能够满足业务的QoS要求,同时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但是QoS路由的计算十分复杂,增加了网络的开销。

(3)流量控制机构

将从路由器内的多个输入端口向特定的输出端口传送的数据包按流或DS字节分类,使得每个流或流的集合都满足被指定的特性,执行流量控制。流量控制包括队列管理和调度。队列管理就是对队列长度的控制,调度就是对队列送出顺序的控制。调度算法有多种,其中包括FIFO(先入先出),优先级调度,循环调度,WFQ加权公平调度、自同步公平调度、等算法。

2、控制平面

为了数据平面能够更好地工作,控制平面有参数设定、信息收集、发送等支撑功能。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接纳控制

判断从应用来的QoS要求是否能够被接受,并将结果回复。为此路由器管理每个流的资源信息、服务信息。

(2)RSVP控制/资源准备

设定接纳控制、流量调节机构、流量控制机构等所需要的参数。并且为此与收发主机、相邻的路由器交换需要的数据。

(3)路由选择的处理

执行通常的路由选择处理。也就是说,按照路由选择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等,制作路由选择表。并且,将路由选择的信息传给其他的路由器。

(4)外部接口的控制

外部接口的控制是与外部的接口。例如,使用COPS协议、SNMP协议、控制接口等,执行与策略服务器和与操作员的通信。

(5)构成控制

依据从接纳控制、RSVP、外部接口传来的指令,设置数据平面所需要的操作参数。

(三)接纳控制

对于大规(本文来自免费http://,转载请保留。)模的IP网络而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就必须具备执行接纳控制的能力。接纳控制使得网络能够根据当前的负载状态决定是否接纳新的分组流,通过控制同一时刻网络服务的流的数量来保证服务质量。如果网络不能控制同时服务的流的数量,就可能导致这些流的服务质量要求总和超过网络能够承载的上限,从而影响这些流所获得的服务质量。

接纳控制机制是提供保证型服务质量保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这个体系结构中,一个分组流在进入网络之前首先要通过RSVP向网络发出服务请求,然后由通向接收方的路径上的路由器根据该请求执行接纳控制。只有当该请求所经过的路径上的所有路由器都能满足该流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时,这个流才能进入网络。虽然IntServ/RSVP能够提供最高级别的服务质量保证,但是由于它要求路由器维护每个流的资源预留信息以及每个流的状态信息,因此IntServ/RSVP的可扩展性比较差。

近年来,接纳控制机制的主要研究思路从最初注重于接纳控制结果的精确性,转向以降低、避免核心状态,提高接纳控制算法的可扩展性。随着近年来IP网络QoS应用的快速发展,毫无疑问接纳控制算法研究必然是当前的一个热点。

参考文献:

[1]杨帆,宽带无线IP系统中基于区分服务的QoS实现策略,通信技术,2002

通信网络论文范文6

1.1传输控制协议问题有调查数据表明在因特网数据传输中大部分应用程序都是采用传输控制协议进行数据传送的,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数据在因特网上都是采用传输控制协议的。传输控制协议在传输中采用的是面向连接,在可靠数据服务的传输中的高层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是通过应答和超时重传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传输的,因此在数据丢失时传输层协议即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

1.2用户数据报协议问题在互联网上的实时通讯业务大多采用的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比如说常见的可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用户数据报协议在网络传输中造成数据丢失后不会产生数据重传协议,在无线信道的误码产生传输分组数据的丢失是可以通过重传来解决的,但是可视电话这种具有时效性的用户数据报协议及时在数据重传中分组协议能够传输到移动终端但是已经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用处了,因为其已经过了时效性,对应用来说已经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

1.3窄带问题无线网络在使用过程中宽带容量并不是无限大的,在使用过程中结点处使用的宽带只是少部分,有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没有使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发送端发送数据时产生超时的问题和传输的数据分组丢失的问题,影响网络的可靠性,在这种有限资源下工作时可以采用连续工作的调度算法。

1.4延时问题无线网络使用中会产生比有线网络大得多的延时效应,在传输控制协议进行的设定中,标准设定值不会太大,这样就产生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超时并使发送端启动相应的拥塞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对无线网络宽带的使用就不会充分。

2分组调度

(1)分组调度是用来完成对链路的宽带进行管理的功能,它在运行过程中是有相应的规则的,根据规则对先发送的分组进行选择。所具备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对所输入业务的输出链路宽带如何进行共享,它在宽带分配、时延和时延抖动方面占据主要的控制力,在网络服务质量控制中表现出重要作用。(2)在宽带的分配输送中调节器能够作为最低宽带的速度保障,这样可以为分组从队列中取出时有相应的规则,同样调节器可以限制业务输出使用时的最大的宽带速率。在进行分组调度算法概述中,调度器的设计形式分为多种,可以在一些队列中同时强调上限和下限宽带,同样对一些队列也可以单独强调上限或单独强调下限宽带。(3)在进行时延控制的业务中,一些时延业务对时延范围的保证以及抖动控制中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样有的时延业务在要求上有着较为低的需求。在业务要求上宽带的平均速率与排队时延的正比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是业务的平均长度。平均速率所反映出来的是具有一定速率的业务在不考虑分组丢弃的情况下通过延时性来反映宽带的分配,业务速率在各个业务上的分配可以通过调度速器进行控制,实现对业务服务特性的控制。(4)调度器可以实现分组传输的优先级控制,通过对最好的分组提供优质服务,次要分组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服务,这就对共享的资源提供了优先级服务,这种优先级关系可以在系统初始化时以及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体现出来的不同状态进行静态和动态优先级控制。

3分组调度算法性能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