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安全法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安全法规范文1
一、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法规条例仍需完善
据统计显示,在1997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与2004年所实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我国建筑市场通过以法律性建筑建设管理法规条例的约束,从当时的时间以及市场角度去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现今形势下,随着社会不断飞跃发展以及建筑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现有的法规制度、法规条例已然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建筑行业部门的规章制度与行业管理机制,从而暴露了不少弊端和不足之处,如建筑安全法规条例中的内容就只是从某一特定的人或某一特定施工工序来进行规范,并没有囊括建筑生产的全过程以及人员管理的相关具体法律法规;现行建筑施工法律法规体系并不健全、完善,而部门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交叉甚至两相矛盾的情形,这从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发展,因此,现行建筑施工相关法规条例仍需完善。
(二)生产为先,安全为后的意识普遍存在
虽然说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的首席负责人,但是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就会必然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在这之际,有的企业领导为了“抓”自身政绩,片面性的追求生产效益,加大生产规模,只抓生产,只重效益,自身对安全生产意识不到位、本质上不够明确内涵,生产为先,安全在后,从而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一味的下达生产指标,强调施工进度,而对安全生产防控、防范却忘在脑后,甚至挪动专项资金。有些重视生产,忽视安全,加强施工现场进度,一味的盲目指挥施工人员蛮干、乱干、抢工期,严重的影响了施工建设的客观规律,而在侥幸中求安全的完成施工作业任务;还有些现场施工人员紧急、野蛮施工,现场施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到位,保护意识、观念差,在模板工程、外架工程等的高危高空作业时野蛮施工,时常性发生安全事故,这种生产为先、安全在后、重视生产、忽视安全的思想意识为企业加大了施工安全隐患。
(三)检查力度与监督职能还需强化
做好建筑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企业应该做到严格自律并与政府监管实行相统一的监督管理执行原则,政府的监管原则基本上还挺还留在传统单一的突击性检查阶段,缺少日常性的监督、监理效用与有力举措,而现行的安全执法检查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只停留在形式,做好表面上的工作。作为政府检查监理执行部门,就应按照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行动下去,落实安全监管资金,不能运用落后的管理方式、手段,对于安全事故要客观、公正并尽快的解决处理,检查监管行动不能日常性的落实下去,就客观上使政府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出来,从而缺少了严肃性与权威性,在无形之中就助长了事故瞒报与不报行为的发生,致使了安全监督、监管人员不秉公执法,存在相互结党营私、的现象并故意虚报事故处罚标准,甚至是替建设施工单位逃避惩治责任。另外,政府在监督执行检查的时间方面,只注意到地区部门的安全局势,对辖区内的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作业开展进度相结合,从而促使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监理失能,违背了监督与检查职能的深层安全意义。
二、施工安全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设立健全管理机制
近些年,我国对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条例建设都已比效完善,内容也普遍囊括了安全生产的诸多环节,但是随着建筑建设行业市场的规模延伸、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的建筑安全法规条例就更需要进一步对其细致化的结合现行实际生产施工特点进行改进完善,而《建筑法》的实施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具体的体系制度,并不是那么明确到位,这就需要设立以现行市场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制度,明确违法事故行为的具体惩治措施,并加强建筑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以及管理规范制度的制订、修订,明确具体实施内容,如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等。
(二)施行有效安全经济政策,实现制度管人
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建筑安全生产施工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行促进建筑建设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费用提取、施工过程风险抵押金、意外事故伤害险、工商险、以及意外安全事故死伤等的经济赔偿标准幅度,并依具体实际可操作情况再作出部署,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对施工安全过程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总之要不断借鉴法律法规,结合现行管理体制设立新的生产安全管理机制,同时要纳入具体的奖惩制度,实现人与人管理走向为制度与人的管理机制。
(三)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实现事后查处向事前控制的转变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项目是基层,现场是基础,应通过抓好项目,管住现场来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充分发挥出监督职能,对施工的建筑质量要实行全面性控制,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质量、规范、合理,最终完成质量标准建筑工程,全面预控建筑施工质量问题,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施工成本,不延误正常施工进度、常规流程作业。另外,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尽职的监督和考核,以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监督职能、防控到位、施工安全、控制质量保障等。
建筑工程安全法规范文2
【关键词】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安全责任制
一、当前建筑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建筑工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建设企业只追求目前利益,不科学缩短工期。迫使承包企业日夜赶工,施工人员超负荷工作,疲劳工作;机械未能及时维护保养,带病工作,从而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2.市场竞争不规范,安全投入不足。当前建筑市场仍是买方市场,建设单位利用市场中的优势,排斥投标人,或是私招监雇,指定分包,肢解分包,随意降低造价、压缩工期。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企业被迫低价中标,甚至垫资施工,其后果是建筑企业不得不把安全措施费以让利的形式让掉了。除此之外,还存在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层层分包等,导致管理失控,安全隐患逐步增加。
3.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工作职责不清。目前,对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插手的部门有安全生产监督局、建设行政主管安全生产部门、劳动部门、卫生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多头管理和重复检查违背了管理学中的统一管理原理,不仅浪费管理资源,而且也给企业增加负担。而各部门没有明确的责任界线,出了安全事故时,却相互推脱责任,最后将责任全部推到企业头上。
4.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目前政府的安全管理人员到施工现场检查,没能针对建筑业的多发事故进行专项性的检查,安全检测仪器配置不全,检查手段落后,专业水平及现场施工安全经验不足。检查方式主要是看资料、查外表、看资质、查手续,没有实质性的检查,这些方式未能触及安全管理的根本。例如现场在检查脚手架搭设情况时,基本是检查搭设方案和结构计算书,然后再到现场观看一下,只检查了表面,至于脚手架搭设的可靠性及构件的承受力,甚至扣件的紧固状况心中无数。这种走马观花的检查方式,没有数据记录,没有专业技术水平及专业判断经验来作说报力,无法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
二、新形势下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及对策
1.加强安全重要性认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企业处于安全状态的重要基础,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有力保障。建筑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它关系到国家和和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应加大建筑安全投资,确保安全生产,从而达到避免事故产生。首先要改进生产工艺,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尽量考虑采用可靠的新工艺、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手段,为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创造条件;二是设置安全装置,施工活动中的危险部位主要有“四口”、机具、车辆、暂设电器、高温高压容器及动火设备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应有严密的防护装置。保险装置应齐全可靠,信号装置实用方便,危险警示标志标准统一;三是机械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和有计划的检修,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绝不允许为了赶进度、省费用让机械设备“带病”工作,杜绝事故隐患。
2.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法规体系,严厉打击建筑非法违法施工行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法律为后盾。要规范建筑市场,确保建筑安全,就必须提供法律保障。当前要通过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对不履行工程建设程序、不符合工程建设法定手续、无证施工、非法违法施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要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建筑安全的立法的和执法,教育和约束工程建设单位依法建设,安全管理。同时,还要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执法手段,严惩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给予严肃处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安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3.全面加强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首先要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地位,承担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其次要强化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最后要加强各级安全监督机构监管责任的落实。对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形式应该从不同方面加强施工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能动性,强化企业对自己项目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施工企业及项目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4.切实抓好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一线人员的安全素质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成败。通过安全教育和训练,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增加安全施工知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增强其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有效防止人为不安全行为,减少安全事故,实现安全施工。
5.强化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建立落实安全施工规章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检查、经常检查形式,做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重点检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生产人员的行为。设置专、兼职安全员,确保安全员具备相应能力资质,落实安全责任。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落实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发现危及安全因素时,必须及时消除。如英国采取对安全视察员进行广泛的教育和训练,使安全观察员了解他们在安全管理方面的主要责任,即主要对于预防事故负责;每个安全视察员对于他所负责的工人进行安全训练;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使每个工人在自己工作中实现安全作业。这些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建筑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头等大事,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安危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必须引起所有的企业及政府部门各参与者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向自己负责,向人民负责,向企业负责,向国家负责。
参考文献:
[1]《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金盾出版社
建筑工程安全法规范文3
[关键词]建筑管理;强化;工程质量;监督
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建筑企业在建筑管理过程当中加强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但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还存在着国家相关部门管理力度欠缺,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工程质量等主要问题。
1影响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因素
1.1国家相关部门管理力度欠缺
由于国家相关部门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管理技术和认真负责的管理意识,以及管理观念的不科学,严格管理意识薄弱,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相关施工单位在没有取得施工证书的情况下就私自动工,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某些施工单位将整合建筑工程分包给承接资格不够的小型施工单位,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安全保障。其次,许多建筑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之前,没有对施工环境、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导致建筑工程在还没有施工之前就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1.2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早先的相关法律法规已满足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而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导致建筑行业在招标和投标阶段许多操作行为极为不规范,相关企业刻意压低中标价格,却在实际过程当中为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采取偷工减料的行为,从而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下降。而施工企业趁机钻法律漏洞,采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施工企业给施工人员购买的医保经多次转保包难以保障;或者整个工程经由多个施工企业分包之后,缺少统一化的规范管理,从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1.3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工程质量
工程的质量需要各方面工作人员的统一配合,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密不可分的过程,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而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由于施工人员过分追求工程进度,从而忽略施工过程当中的规范化操作,导致各施工工种混乱,各工种施工顺序颠倒;由于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不高,以及管理人员本身不具备专业的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导致整个工程得不到质量保障,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2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具体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全面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力度,就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全面提升人员专业素质。这要求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质量意识的培养,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提高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入职门槛,统一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建立专业的,高效的质量管理队伍,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水平。与此同时,工程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注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工程施工当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从而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全面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2.2严格审查相关单位资质,确保建筑产品质量
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相关企业的资质应当经由国家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严格的定期、逐级的审查,从而规范建筑市场环境。在工程分包过程当中,应当对分包单位的承接能力和承接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凡是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企业一律不能进行参加分包工程招投标,对不符合国家安全法规定的施工企业,安全部门一律不颁发相关施工资格证。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将施工质量认证机制全面推行,由国家的质量监督部门对设计部门,施工部门,建设单为,监理单位,以及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材料、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从而确保相关施工企业符合国家的质量要求,进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到安全保障。
2.3严格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
国家行政管部门应当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杜绝各种不规范管理行为的出现,从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严格规范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加强对质量监督企业的监管,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同时,制定完善的项目审批制度,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项目审批,相关审批人员不得因个人利益而徇私枉法,忽视对质量监督管理单位的审查。
3结语
总而言之,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离不开建筑单位,施工单位,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想强化,就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全面提升人员专业素质,严格审查相关单位资质,确保建筑产品质量,严格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单位的质量监督水平,进而为整个建筑工程提供质量安全保障,减少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陆位忠.总承包体制下的工程质量责任分担与监管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14.
[2]任春刚,朱士灿,谢阿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滕发栋.建筑管理中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监督[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
[4]赵阳.论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思考[J].江西建材,2014(17).
建筑工程安全法规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倍受关注,这一方面说明质量和安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日益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多年来一直强调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却并未得到十分有效的解决。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剖析,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以更有效地对质量与安全进行控制。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1.1 建筑工程外部环境现状
本文所指的外部环境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指社会环境,即法制环境、社会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毫无疑问,我国法制环境正在逐步完善,但显然还存在不足,《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已颁发实施多年,并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经常发生监管不力的事情,不少工程是发生了质量安全事故后有关监管单位才追加处罚,实际上涉及监管单位的专门法规是缺失的,建筑质量安全法规体系方面也未尽完善,对于一些安全质量问题缺少科学的解释依据[1]。从市场环境上看,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由于竞投标时竞相压价,导致中标价格过低,于是违法分包、转包现象不绝,质量安全方面投入不足,再加上不时赶工和高强度作业[2],质量安全问题就屡见不鲜了。
1.2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问题
我国不少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场安全管理机构不能发挥实质作用,安全检查常常流于形式。在安全管理人员安排上也有不足,常将企业闲置人员安排在安全管理岗位上,这些人多不具备安全管理的专业技能,在施工现场仅凭个人经验无法完全胜任工作岗位。另外,建筑工程结算经常被拖延,以致难以进行绩效考核。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也必然影响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造成质量安全工作不得力。
1.3 建筑工程从业人员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素质偏低,目前一线施工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加上流动性大,培训不足,质量安全意识较差。建筑工程露天、高空作业多,受天气影响大,施工过程中又追求进度和效益,时而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所以极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
2、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整肃建筑工程外部环境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建筑工程得以公开、公平、公正监管的前提,基于此,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始终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头等大事。当务之急是规范建筑工程监管单位的行为,而提高执法公信力是净化建筑工程外部环境的首要任务。建议抓紧制定涉及监管单位的各项法规,一是有法可依,提高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对象明确了,将更有利于重点监督施工单位主要责任人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二是有法必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不够完善,但已有的法律法规也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在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时,相关部门和单位相互推诿,即使经过司法程序,执行起来也有问题,基于此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且有法必依;三是执法必严,明确监管单位的责任,有利于其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对施工单位而言违法的代价大了,将更有助于其守法;四是违法必究,监管单位作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机构,对于施工单位不依法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必须给予相应的惩处,如果监管单位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与约束,就不可能做到违法必究,反而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
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非常重要,也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法律应当规范建筑工程参建各方的作为,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设单位在市场中显然更为强势,应从法制上限制建设单位任意压价、长期拖欠工程款等不当行为,保证足够的质量安全资金投入。公平的市场环境也是建立诚信机制的基础,通过参建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的落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2.2 完善建筑单位管理体制,落实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质量与安全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只有确保质量和安全,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重点是明确责任和责任到人。首先,确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并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和质量控制责任。其次,完善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设立专职安全监督员和质检员督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还要设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专项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监督检查,坚持从源头做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控制狠抓事前控制;查隐患、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水平。
安全措施方面,应充分重视机械设备安全,做好检查维护工作。脚手架、安全绳等每次使用前和使用中都需仔细检查,不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坚决更换。施工用电必须由专职电工接线、拆线,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接拆线;配电设施、导线必须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动力线与照明线分开设置,不得混接,设备接地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工程机械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应定机定岗。
质量控制方面,坚持例行的技术文件会审和质量交底,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材料采购、进场、入库、使用前严格质量检查。采购前供货商提供完整的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生产许可证,样品经确认后封存。材料进场进行抽样检验,并与样品对照检查。对重要物质设备,派人驻厂检查验收。所有材料、半成品、产品使用前必经检查验收。施工过程中坚持“四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及专职检。每道工序必经检查合格,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严格施工技术控制,对重要工序施工,如混凝土浇筑设旁站监理,多方共同监督。
2.3 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属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具有场地狭小、人员众多、多工种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多、劳动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职业健康教育培训非常重要。建筑单位必须严格、认真地开展三级安全、质量教育活动,重点是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了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不让教育培训走过场,应注重教育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施工人员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鼓励施工人员掌握更多的技能,对于学习优异者予以奖励和安排重要岗位。培训不仅传授基本安全防护知识,还要进行施工技术的培训,让施工人员掌握操作技能。培训后进行必要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上岗。同时,更要为施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其涉及的管理面十分广泛,如何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需要一个规范的管理,上述中提到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对工程的质量安全保证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安全法规范文5
关键词:安全管理;大型建筑工程;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建筑业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改革,组织形式和市场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就目前而言,全国建筑工程事故发生,多由于薄弱的安全生产基础、不健全的保障机制、不强的监管力度所造成的。大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需涉及建筑工程的建设全过程。大型建筑工程的所有建设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参与。沉重的材料、设施,大量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型建筑工程的一部分。而环节越复杂,越容易产生安全事故。连小型建筑工程发生安全隐患,也是多种小因素导致的结果。大型建筑工程有着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的特点,如若不用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那么就会积聚大量的安全隐患因素,从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安全管理对于大型建筑工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1安全管理在大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1复杂的作业过程需要安全管理
大型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多功能的机械设备、多样的建筑材料以及多成分的工作人员。由于大型建筑的深基坑、防震设计等方面都需要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大型建筑工程的复杂程度较高。工作人员的工作平台和工作面,涉及到了高空、地表和地下,工作面时常会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安全隐患因素较多。如果不进行安全管理,突发事故的频率会大大增加。
1.2混乱的建筑市场需要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现象。建筑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建筑工程安全性的监督。分包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建筑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等方面的费用进行克扣,不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范措施。特别是大型建筑工程这样的特殊工程,施工环节复杂、层次多,违章现象比较严重。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分包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保证所用的材料经济安全。并能够减少施工中的违章行为,对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加大资金成本投入,从源头上解决大型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
1.3淡薄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需要安全管理
大型建筑工程需要专业化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在实际情况中,大型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是低素质、缺乏文化的农民工。这是由于企业追求高经济利益,选择廉价的劳动力所导致。而这就使得大多数的施工人员安全意思淡薄,不能很好的理解安全法规,没有执行好安全制度。对于复杂多样的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极小的缺漏,就会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低素质的施工人员会无意的破坏原本正常的工程施工流程,引发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可以选拔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和安全施工行为培训。有了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就会杜绝大型建筑工程中的人为安全隐患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型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2大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2.1完善安全管理施工制度
安全管理在大型建筑工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首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就是要加强安全管理的法规建设,完善安全管理施工制度。避免违章指挥,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护设施,不允许施工人员连续作业、冒险作业。负责人要将施工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安全生产是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务。建立各负责单位合一体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施工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总结其经验,根据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套施工规范,让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于参与施工的各部门,要落实其责任制度,避免推诿责任的现象发生。
2.2不定期检查施工现场
安全检查能够及早的发现施工现场不安全的现象和问题,并及时的消除发生事故的隐患,避免出现事故的伤害,从而提高劳动条件。大型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比较复杂,检查的形式应选择不定期检查,这样既能够减少隐患中的人为因素,而且能够涵盖多个施工环节。检查时可分为多个检查组,并对大型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划分,挨个分批次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责令部门人员及时改正。安全检查的重点在于施工的现场、机械设备、劳动条件、人员工作状态以及安全卫生设施。安全检查是制度化、全方位的检查,因此,要联合各级部门,共同参与大检查中。员工发现故障和问题,予以一定的奖励。鼓励施工现场每一个人自发的进行检查。
2.3提高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
大型建筑工程中,要对施工人员加强岗前培训,并根据工人的素质高低和操作熟练程度来决定相应的岗位。当施工人员了解安全知识,并知道防范危险因素的基本常识后,再接受安全技能的训练。技术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安全意识教育要从基础抓起,大型建筑工程还要改进工艺技术,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技术和费用投入。建筑企业要拨出一点资金来作为培训人员费用,这样才能训练出具有安全规范的施工队伍,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结束语:
大型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管理。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促使大型建筑工程顺利完工,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安全管理人员,需遵循建设施工的规章制度,增强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努力维护大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而安全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检查工程中的潜在隐患。及早的发现其中的隐患,才能及时的防范和解决。大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将责任意识落实到每一个人。
参考文献:
[1]林学海.安全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2).
建筑工程安全法规范文6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 质量管理
就建筑工程而言,涉及的面十分广泛,牵涉的人员众多,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施工的进行。建筑工程质量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如设计因素、材料因素、工艺技术因素等等。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施工能不能如期准时的完成,项目的投资能不能收回来并且盈利,还关系到以后使用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一直以来是相关部门和社会关注的内容。
一、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
1.建筑材料上的管理。对建筑工程来说,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工程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产品”的好坏。因此,对建筑工程来说,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就非常重要。从施工开始到施工结束一直都涉及材料质量的问题,所以对材料的质量管理也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及时的、全面的跟踪管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杜绝偷工减料的现象。还可以避免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耗损,取得良好的效果。坚持严格的材料质量管理,使建筑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符合规范和相关的规定,对于那些质量不过关的建筑材料要杜绝进入使用领域。在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的条件下,要货比三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相关设备的管理。在高科技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也大量的采用了很多含高科技技术的机械设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是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施工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机械设备的质量管理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机械本身的管理,对相关的机械设备及时检查保养,以保证操作和工作的顺利完成,高质量的完成;经常并且及时的保养工作不仅能够延长机械设备的寿命,还能节约成本。还有一个方面是对操作机械设备的人员的管理,这一方面涉及的内容就比较多。除了要经常的对相关的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技能上面的培训,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技术手段,使他们能够在操作的过程中保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还有建立一个持证上岗的制度,并且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
3.相关人员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员的管理。人既是高质量工程的创造者,也是劣质产品的生产者。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人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把人管理好了,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每个岗位都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能力,发挥的最好。一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看相关人员作不作为,把不把关。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就应该要完善现有的责任制度。建立新的质量责任制度,问责到人,明确各部门、各环节的责任以及权限,以制度管人。另外,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资格也应该有一套相应的标准,从人员录用的各个环节,从任务分配的各个环节,明确标准和责任,使得各负其责,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二、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关乎工程的最终质量,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建设高质量的工程是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实践的事情。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涉及许多方面,所以如何加强质量管理,不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要点。一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1.加强技术的管理。在科技比较发达的今天,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就是效率。对建筑行业来说也是如此的。在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中,技术的管理是重要的基础。一个项目工程的质量不仅需要好的建筑材料、好的管理,也需要好的技术条件,只有技术上达到要求了,才能为高质量的施工提供保障。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完成,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贯穿施工始终。在施工开始之前,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技术设计上的技术问题进行论证交底,设计交底。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程序办事,按要求办事,没有达到施工要求的严格控制,不能进行下一部分的施工。针对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上的难点、重点要预先进行攻关克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事先做好解决方案,提出预备方案,以应对事件的发生,减少施工的成本和不必要的损失。
2.加强监督与控制。监督与控制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监督与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还可以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以及质量的提高。经常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设施、设备、仪器等进行定期的检查,以保证工作时处于良好的状态;检查施工的各个环节是不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各个阶段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否运作正常,人员是否坚守岗位;对不符合标准的行为进行清理,杜绝再次发生;按时参加相关的例会,听取质量管理的相关情况;及时的参加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有关的活动等。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控制是一种有效、有力的手段。在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模式的今天,采用这种办法,系统的从施工的各个方面来进行跟踪式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有重点、全过程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因其本身工程量庞大,涉及人员比较多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上是很难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特别是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更是具有很大的难度。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之所以比较难很大一个程度上是因为各个施工单位没有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项目的关键环节以及关键部分难以达到一个质量上的监管。有重点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就是要对影响质量的环节和因素绝对不能马虎放过,对技术、材料以及施工工序要严格把关。对质量的审核检查要实行多遍的检查,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保证质量。全过程的管理就是说要从施工开始就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施工时的质量控制就是要严格把关,做好质量控制。施工完成以后到工程的验收阶段要根据相关的标准,客观的根据检测结果进行验收,对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和部分要财务措施解决,避免问题再次出现。
三、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习惯于现场检查、验收、评定,质量安全监督人员做了大量本该是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员、安全员应做的工作。事实上,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工作范围、工作深度,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绝对代替不了施工企业质量员、安全员的工作。近几年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性质一直不很明确,一种意见认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是代表政府的监督执法机构,应尽早纳入到公务员序列;另一种意见认为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纳入到中介单位范围。性质不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人员的自身建设。
现行质量验收规范的编制原则是强调结果,淡化过程,政府仅规定结果要求,而具体过程和工艺标准要求,则由建筑企业自行规定控制。问题是目前绝大多数施工企业还达不到这一层次,大多数企业 还没有自己的过程控制工艺标准和企业标准,新标准中又取消了这部分内容,因此,过程控制成为真空状态,没有了约束。“结果”是由“过程”来保证的,没有严格的过程控制,不可能有好的结果。质量规范对关键工序、重要节点施工过程应给予强制性要求。最适合于一线操作工人的“操作规程”已经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无人问津。规范材料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操作规程”主要适用于操作工人。一线工人仅凭师傅口头传教,无“操作规程”作指南或约束。
现行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是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做出的处罚规定(50万元~100万元),额度过大,难以执行,有法不能依,影响执法权威性。二是现行工程质量法规体系仍有空白,如对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目前很难找到依据,对监理单位处罚法规太少,《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建设工程安全法规仍未出台。
2.关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一些建议。鉴于以上情况,特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为重点,强化政府监督,严格执法。
其二,以“诚信制度”为基础,运用市场信誉杠杆管理质量安全。要建立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安全行为诚信档案信息库,定期公布;对质量安全不良记录要通报批评,或由新闻媒体(电视、电台、报刊、杂志)曝光,或上网公示,或在交易中心屏幕上持续滚动。
其三,要建立项目经理质量安全扣分制,超过分值,进行强制培训,降低项目经理资格等级,直至取消项目经理执业资格;处罚企业时,同时处罚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个人罚款不得报销;通报批评企业的同时,也要通报批评项目经理。
其四,整合现有质量安全监督力量,监理单位要在目前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接受业主委托,将工作拓展到施工安全的控制,监理单位也应监理安全,形成安全生产的“安全网”。
其五,巩固施工安全(意外伤害)保险,设立质量保险制度的研究试点。
其六,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管理水平,实施长效管理。
其七,注重工程质量安全理论的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确立长远发展目标;在招投标中,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单列,不进入竞标范围;关注科技创新,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保证质量与安全;组建行业协会,减少政府审批;不断修订、完善和健全工程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结束语
正是因为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是它的核心,所以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保证工程的最终质量,不仅是对工程项目负责,更是对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任。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涉及施工全部过程的方方面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也有很多,加强各方面、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使工程的质量有保证。要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严格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真正的称为优质工程,质量放心工程。
参考文献
[1]郭志毅.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实践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1(8).
[2]吴联锋,探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