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田水利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田水利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1

1.1地位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于有了完善的灌排设施,良种、化肥、耕作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才有用武之地。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在一些地方易受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地位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2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岁修、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兴建。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1.3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治碱、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大田作物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1.4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农户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是几十户、成百上千个农户共用、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是公共资源。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2.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2.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2.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3.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2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

3.3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2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管理;问题;对策

水利灌溉是人类改造以及适应自然的集中体现,其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但是水资源严重匮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对实现农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水利灌溉一定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以及水利条件,优化配置水利资源,挖掘其内在潜能,当地政府还要根据自然条件以及使用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明确水利灌溉的发展措施以及重点内容,进而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1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管理质量的积极意义

当前,水利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关键地位,并且其作用也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显现。因此,为了充分会其作用,促进当地农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一定要强化管理质量,提高使用效率。水利灌溉管理可以实现用水秩序规范化,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推动用水方式实现透明化、民主化以及公正化,有效缓解当地农户的用水矛盾,避免出现用水纠纷的情况。

2当前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主要问题

2.1管理思想落后。当前,我国在对水利灌溉开展管理的过程中,基本还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下的模式,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和舒服,在工程看管、抗旱抗汛以及防洪用水等方面,依然运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难以应对新时期下的农业需要。2.2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当前,我国水利灌溉管理没有自主经营权,主要通过管理以及建设方获取经济效益,而管理部门为了促使农户多用水,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导致出现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的情况。同时,水价定位不合理,虽然可以起到一定节约用水的作用,但是农业却没有得到实际优惠,导致农户节水意识依然淡薄,缺乏节约用水的积极性。2.3管理经费不足。随着我国水利灌溉工程的增加以及农业的快速发展,管理费用也持续增加,但是资金投入却明显不足,导致很多水利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养的维修,进而逐渐失去既有功能。而由于资金不足,很多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偏低,难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带来一定影响。

3优化水利灌溉管理质量的相关对策

3.1加强思想认识。管理单位一定要在思想方面明确目标、提高认识,水利资源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管理单位一定要树立科学的节水观念,并且进行科学调度、科学管理,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促进自然与农业的和谐发展。同时,管理单位还要积极推广节约用水观念,完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为了充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管理模式,并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为企业用水提供便利,加强对企业用水的管理和引导,进而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3.2健全管理制度。首先,提高水利灌溉工程的利用效率,管理单位要通过合理的收费制度对水资源开展综合管理,促使农民认识到水力资源保护的积极意义,进而帮助其树立节水观念,通过节水实现对现代化种植的协调。确保农业正常生产;其次,规范用水秩序,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杜绝出现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的情况,促进水利灌溉管理发挥其功能,管理部门一定要对灌溉体系进行合理而系统的规划和调整,只有确保用水秩序良好,才能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减少用水纠纷的出现;最后,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结合水利灌溉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可以实现其有效运作,在完善收费工作的同时,避免在收费中出现问题,同时,制定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当地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节约用水、精耕细作以及用水透明化方面可以起到显著作用。3.3强化管理机制。建立以及完善水利灌溉管理机制,是促进农业生产稳定以及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对其管理机制进行深化改革,还可以为水利灌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化机制改革、将经济效益纳入到当地财政预算中,进而确保水利灌溉的正常开支,促进管理单位的健康以及正常运行。3.4加强设施管理。对水利设施开展管理基本是由水利部门负责,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权利,针对水利设施做好相关管理工作,提高水利设施管理的工作质量。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创新,通过科学的措施加强设施维护管理,提高使用效率。3.5加大资金投入。水利设施保养维护、灌溉渠道清理维修都需要一定资金作为基础,但是地方政府以及中央财政投入有限,不能满足当地水利灌溉管理的实际需求。这就要求当地水管部门要与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提高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的重视程度,并且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仅为水利设施维护和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关乎到社会稳定以及人民幸福,而农业发展不仅仅是当代的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水利灌溉方面我国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相关部门一定要正视问题、分析问题,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我国水利灌溉的管理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稳定以及健康的发展,为人们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徐霖侃 单位:江山市水利局

参考文献

[1]周求文,何同喜,周芬.小型水利农田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6-117.

[2]刘大安.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9:297-298.

[3]黄荣华,阮清波,黄祥东.浅谈良庆区农田水利灌溉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09,2:79-82.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3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要求能够保证抗旱防涝,当天气干旱少雨,农田干旱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迅速的调动已有的水资源,统筹区域管理,保证农田能够得到及时的灌溉,而当天气潮湿多雨的时候,也要注意防涝,及时利用沟渠水库等排水,防治淹没农田。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要求给农田配备齐全的完整设备,便于机械化的操作,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和物力。田间沟渠林网等规划都要求合理和健全完善,并且能够合理开发和利用每一块土地,防止土地资源浪费。整个水利工程还要做到环境友好。因为环保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不仅需要其他方面做好,而且对于农田水利方面来说也同样重要。循环绿色生产是最利于环保的,合理规划环保型工程,从而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起源的传统农业大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自古至今从未停滞过,且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直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更多的是基础上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大范围进步。西方已经进入工业化了,但是国内还有很多的小县城等仍然停留在封建时期的发展水平。近些年,国内也在一直向西方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相关技术水平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中国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造成了技术的进步和落后的管理模式之间的脱节。具体的体现是,很多的水利工程已经年久失修,且设备几近报废,这就使得生产的效益极为低下;没有相应的管理模式来解决相关问题,配套不齐全,设备质量比较差,且技术落后。可以说,一直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的生产和经济的长足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设备基础较差、总体的投入不足、且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下显得十分矛盾。

2.1现有水利工程设备很多都年久失修,失去功能

很多的水利工程是在20世纪中叶修建的,几十年下来,设备普遍因为使用年限过长而丧失功能。

2.2缺乏资金的保障

由于政府的投入偏向于工业的发展,重工轻农的观念使得农用设备得不到资金支持,无法完善。

2.3管理制度落后

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虽然有着一定的进步,但是管理制度及其落后,甚至和技术上的进步相脱节,没有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就无法更好的发展农业经济。

2.4农民缺乏积极性

近年来,面对高投入低回报的农业,更多的农民都选择进城打工,农业市场逐渐的增收缓慢。农民缺乏积极性,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兴办缺乏积极性。

3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推行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保证其能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对各个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具体的调研和分析,从而总结问题,吸收好的经验,并找出不足之处,并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好的对策和解决方案。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各地区的水利建设。要给予高标准的农田水利建设一定的投资,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其顺利的进行。通过对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分析,需要统一的规划和综合的治理,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还要促进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所保障。结合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分析,各地区主要在输水渠道工程、排水工程、田间喷水灌水工程、微灌工程等方面以及相关耕田、土地、林网进而农田道路等方面的建设需要加强。辅以高效的管理技术和水平,确保我国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顺利实施。

4总结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4

2013年普定县被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主要是对原有灌溉渠道的改建,并新建部分渠道。改造的1#灌溉渠道有4.56km,2#灌溉的渠道1km,而新建的2#渠道有0.6km。由于渠道的穿越的地段地形坡角较平缓,多为20°~35°的缓坡,没有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渠道线路要通过残坡的积层碎石段,由于过厚,对于基岩的工程量较大,所以,建议渠基增设碎石碎层。

2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缺乏渠道工程的配套设施,不能实现设计的灌溉面积

普定县渠道灌溉主要集中在化处片区,而灌区的水源工程通过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处理,但是,输水干渠却是由粗糙土和石渠构成,时间过久,导致很多干渠不能正常使用。而灌区内的田间渠道配套率则更低了,串灌和漫灌现象十分严重。水利工程虽然能够得到供水的保障,却不能实现渠系的配套,使蓄水工程不能真正发挥出灌溉的作用,导致水库弃水严重,田间却无水灌溉现象的发生,甚至渠道前段田土被淹,后段田土则受旱。

2.2灌溉设施老化,效率低,使灌溉成本增加

本项目现有提灌工程设施主要分布在坪上片区,该片区现有提水泵站:对门1#、2#、毛栗1#、毛栗2#均建于普定水库的库区,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为水库移民安置项目修建,因运行时间过久,管理不到位,其中对门1#、2#、毛栗2#提灌站已经完全报废,已经不能运行,现仅可见原泵站的泵房及管道镇支墩的基础。毛栗1#提水站勉强能运行,但提灌工程设施老化,机组出力低,灌溉成本较高。

2.3田间灌溉方式落后,水量浪费大

现有水源设施布局基本形成网络,但灌溉措施不配套,衬砌灌溉措施总长度还不到一半。带病运行的水利工程多,用水户观念陈旧,“福利水”思想严重,使水费征收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4后期管理不到位,导致配套设施成为摆设

现灌溉区内,根据相关部门规划种植烤烟,工程实施完工以后,因后期管理不到位,灌溉区内一些土地未按规划种植烤烟,导致配套实施成为摆设,或者因建筑物修建影响农民耕种而遭到人为损坏,而使项目建设未达到预计目标。

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建议

3.1政策的保障

加强水利改革发展,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区域一定要有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例如:普定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水利改革发展,针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专门成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资金的监督、检查工作。规划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工作非常重视,关心和支持,各级各部门责任明确,措施有力。政策的保障是实现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基础保障。

3.2水源的保障

只有水源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才适合开展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水利设施的兴建,才能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真正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最大的利用,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灌溉有机结合,将喷灌和滴灌等节水技术真正落实,为农业发展和国家节省大量资金。以普定县为例,2013年项目区灌面分布在化处镇、坪上乡及城关镇,灌区内主要水源为普定水库(已成大二型水库)、窄口水库(已成小一型水库)、青山水库(已成小一型水库)、后寨河泉水水量较大,水质适宜农作物生长,能满足项目区的用水要求。

3.3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要建立健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机制,每年土地转让金要拨出一部分作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对农田水利资金的渠道进行开拓,要实现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将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的财政支出重点内容。加大农田水利资金的投入,也要加强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地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民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3.4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5

1.1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民及牲畜的饮水问题。农民们在耕地用水过程中,只会对水资源进行不加限制的开发、使用,但是不懂得如何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久而久之导致了水资源的不断恶化,进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限制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在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

1.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我国农村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在兼顾性方面考虑的不是特别充分,例如进行水库修建的时候只是由和水库建设相关的人员单独进行设计、建设,没有将水库的建设放在一个水利系统中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设计。

1.3地方管理部门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资金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地区还是会面临资金不足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地方出资的,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投入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际需要的经费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资金不足可能导致一些对农民特别有益的农田水利工程无法按期开工,即使开工建设中途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导致工程无法按时竣工进行验收。

1.4农村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与其他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我国农村的基层水利工程相关单位普遍存在非工程管理岗位偏多,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少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

1.5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

首先,我国农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直接领导,缺乏独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其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还存在地形复杂等一些客观因素;这些最终导致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较混乱,从而出现上面提到的水利工程建设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同时,由于没有独立的小型水利建设管理部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就会存在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这样就更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难度。

2、改善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大力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以实现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现状,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1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审批制度。

无论是集中在大城市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还是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它们的基础都是合理的规划。也就是说,只有前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才能规范、有序的发展、完成。我们应该根据西部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由政府带头进行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规划,有效解决目前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我们还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加大处理污染的力度,同时提倡农民们在平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逐步形成一个节水型的大农村。

2.2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

对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现有或者叫已有工程的有效管理以及在建的小型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其中,通过对已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在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首先,我们应该根据《水法》的要求,尽量防止已有的小型水利工程遭受到泥石流、洪水、地震等灾难的毁坏,同时还应防止人为因素的主观损坏;我们还应该知道水利工程不能区分重点环节和非重点环节,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同等重要的,与小型水利工程配套的设施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其次,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设计图纸、文件档案、检测信息、工程进度等记录都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保管。当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最终的解决办法等资料都应该进行很好的存档。

2.3设计严格的水利工程资质证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依据审批工程的具体规模,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杜绝通过其他方式聘请无资质的个人和单位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农村任何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即使是一个水库的建设,都必须进过本地的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招标。

2.4在小型水利工程竣工后,承担工程建设的单位必须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与此同时,作为施工单位也要提供有甲乙双方签字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其他资料。地方水利单位可以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全部验收;最后做出综合性的评定。

3、小结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6

1.1地位作用重要,需要高度重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于有了完善的灌排设施,良种、化肥、耕作栽培等先进农业技术才有用武之地。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在一些地方易受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地位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2群众性强,需要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岁修、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兴建。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1.3公益性较强,需要政府扶持。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治碱、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大田作物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1.4具有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农户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户自用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是几十户、成百上千个农户共用、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破产倒闭。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是公共资源。所有生活在当地的农户都有公平用水的权利。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地位

2.1基本国情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水旱灾害斗争的治水史。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2社会稳定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与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村市场,才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

2.3国家食物安全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2.4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3.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2充分利用WTO规则。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

3.3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WTO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我国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