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学专业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学专业知识总结范文1
一、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
①设立实习领导组。实习领导组由院系领导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负责联系维护实习基地、制定实习制度、统筹安排整个实习过程。比如实习前的动员报名组织、安排实习时间、制定实习纪律、分配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反馈等。另外,实习领导组还要负责实习过程的督导以及实习制度的完善。实习领导组对实习的建章立制、积极组织是做好实习教学活动的龙头和核心。
②建立多样化实习基地。依托实习领导组,专人负责建立拓展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合作协议,建立包含众多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多样化,可以使学生每学期轮流去不同单位进行不同业务的实习,为学生全面锻炼金融业务的专业实习提供强有力后盾,避免实习基地类型单一而影响实习效果。
③明确实习任务。学生在专业实习之前需要明确实习任务,实习任务的确定由实习基地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一方面,要考虑实习单位的业务性质;一方面,要兼顾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内容。一般而言,证券公司主要实习股票开户、股票交易、债券回购、券商理财、投资分析以及客户的维护等业务。期货公司主要实习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的开户交易业务、期货市场行情分析以及期权等新型业务。商业银行主要实习分流引导客户办理柜台业务、网银业务、理财业务等。
④确定实习学生名单。专业实习对象主要应为学习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大二、大三同学,实习时间一般是寒暑假中的2—4周。多年来,我们主要采取统一提供实习单位后,由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知识、兴趣爱好自主报名,并经过实习领导组的审查、调配最终确定实习学生名单的方式,自主报名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实习需求。
⑤实行学生组长与指导教师负责制。为便于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专业实习实行学生组长与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个实习单位都要确定学生组长及1-2名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学生实习活动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反馈工作。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定期深入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既使实习活动井然有序,也锻炼了指导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
⑥建立实结反馈机制。首先,学生要将实习期间每周的实习内容及感受进行小结式记录,形成实习日志,由指导教师评阅;其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写出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对实习表现及业务能力做出全面鉴定;最后,学生返校后,在小组交流总结的基础上再组织召开“实习归来话成就”活动,每个实习小组汇报实习感想与体会。建立实结反馈机制既是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也是了解学生实习中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的必要措施。
二、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效果
为掌握学生对专业实习的感受,改进实习模式,我们于2014年9月对参加实习的10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历年来学生实习后的总结体会,可以看出现有的专业实习模式发挥着诸多实践教学效果。
①锻炼了专业实践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在调查问卷统计中,对于问题“本次实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47.4%的同学认为增加了金融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提高了就业能力;36.8%的同学认为增加了自信,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15.8%的同学认为巩固了专业知识,实现了学以致用。从调查问卷统计以及多年的学生专业实习心得体会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实习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现并实践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的用武之地。同时,实习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专业实习缩短了学生从大学校园到工作岗位的适应过程,培养了就业能力。
②强化了对金融学专业的认知。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90%以上的同学表示通过专业实习对金融学专业有了深入的认知。实习前通过课堂和书本对金融、金融机构的认识是理论和表象的,对金融学专业是什么,毕业后要干什么工作感觉是纸上谈兵,较为空洞。实习后,学生经过在不同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观摩、理论知识的应用操作,深化了对金融机构、金融学专业的理解和认知,对自己今后的就业选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③理清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超过86%的同学认识到专业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前期专业内容的学习,会因缺乏理论知识而影响实习效果,学习金融基础知识与理论为在金融机构实习实践奠定了基础;而金融机构的实习实践则可以巩固并深化课堂所学专业理论、锻炼沟通协作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因此,专业实习是专业理论和实践互相渗透与融合的重要途径。
三、专业实习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①实习时间长短与实习内容单一存在矛盾。专业实习时间一般为2到4周,从学生实习后的反馈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如果实习时间2周,有不少学生认为因时间太短,刚刚适应实习环境和培训,实习期就结束了,难以对实习工作有一全面的认识而真正进入角色。但如果实习时间4周或更长一些,则容易出现学生对实习单位安排的实习内容过于单一枯燥而致使实习效果不佳的情形。
②专业课程与实习时间安排有不匹配现象。专业实习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约,诸多的专业课在三、四年级学习,大二学生还没深入接触专业课内容,只学到了专业基础课和少数几门专业课。由于专业知识还相对薄弱,在金融机构实习,难免会感到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实习岗位所需要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不熟悉。
③实习内容与专业知识有脱节现象。在调查问卷中,对于“你对提高学生专业实习能力及课程安排的具体建议”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有32%的学生提到专业知识不能和专业实习实践对接,希望老师上课所讲授内容多举实际案例拉近与实践的距离。20%的同学提到实习中接触的知识与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存在脱节现象,觉得老师课堂讲授内容不透或陈旧。在问题“你觉得在专业实习中面临哪些问题”的回答中,有将近18%的同学选择了所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可见,实习内容与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脱节是专业实习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④存在交通、食宿的实习制约因素。在调查问卷“你觉得在专业实习中面临哪些问题”的回答中,45%的同学提出希望学校或实习单位能够帮助解决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食宿、交通的补助问题。许多学生实习时选择在学校住宿,而多数实习单位离学校距离较远,出行费时费力;而且,实习期间实习单位能给予实习生的报酬较低,学生自行承担交通食宿费用是制约较长时间实习的一个因素。
四、提升专业实习效果的措施
①实施实习轮岗制。为解决学生因实习内容单一而影响实习积极性的问题,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协商沟通,秉承双赢原则达成轮岗制实习协议,即如果实习时间超过2周,尽量采取轮岗制。实习期间,先由实习单位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到不同部门和岗位,并安排实习单位工作人员指导,实习一段时间学生掌握该岗位工作流程后与其他岗位的同学轮换。轮岗制: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在实习期间实习内容单一带来的枯燥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实习单位多部门工作流程、内容和业务性质的了解,多角度多方位实习体会了金融业务。
②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前专业培训。针对专业课程与实习时间安排有不匹配现象,一方面,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尽可能将一些专业课提前安排,以便于学生在专业实习前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安排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前做一些与实习金融机构业务有关的专业培训,以减轻实习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缺乏而带来的不适。另外,要给学生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在实习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不足也属正常现象,带着疑问回到学校课堂中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
③强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针对学生提到的专业知识与实习实践脱节问题,一定要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课堂所讲授理论性居多,与实践的结合较少,而学生实习都是具有实操性和应用型的业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入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教学环节来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比如在教学中进行证券模拟投资交易、选股分析、基金投资策略、银行柜台业务模拟等实验实训等,形式可以采取案例分析也可以在金融实验室模拟操作。同时,学校应制定相关制度,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以教师的实践经验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金融学专业知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1-0048-03
一、金融学科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金融学科课程的教学特点
1.金融学科课程的抽象性特征。在金融学科专业课程中,多数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例如: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中,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的实施等章节,利率、汇率、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等概念及其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国际金融这门课程中,国与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关系及内外均衡、汇率的调整及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金融炒家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上的炒作及翻云覆雨等。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方法,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完全弄懂这些内容,不易取得理想的效果。
2.金融学科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在金融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较多。比如: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实务、商业银行管理、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这些课程中实务性、操作性的内容较多,如果仅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来教学,其结果很可能是教师讲得繁复琐碎,学生听得了然无趣,教学质量自然会大打折扣。
3.金融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方向发展的特征。金融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既懂得基础经济理论,又掌握金融专业知识,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应侧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只懂教条式地照搬金融理论和规则的学生不会受到实际部门的欢迎。这就要求金融学科教学必须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转变。
(二)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适用性分析
案例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在于通过案例进一步深化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具体到金融学科来讲,案例教学有以下益处:
1.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由于金融学科课程的抽象性特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可能会下降,而案例教学可以把金融学科课程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它们置于确定的金融环境之中。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表现,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金融体系的感性认识,从而增进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此外,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关系,这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2.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金融学科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让学生学会像金融专业人员一样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将学到的金融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而不仅仅是学到固定的原理和规则。它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金融学科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金融学科案例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欣赏别人的不同意见,学会容忍、适应并面对金融世界的不确定性。
3.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数据以及金融写作的能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就某一金融案例在理解、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其中涉及到学生的口头发言、查阅资料、分析整理数据以及将讨论过程和最后的结论整理成文字材料。这一系列的工作对学生的金融写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对学生毕业后从事金融调查研究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
二、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与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为每堂案例课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明确本次课要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最终要求学生掌握哪些金融学原理和实务操作等。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才能够据以选择、编写适当的案例教材实施教学。
2.选择适当的案例材料。金融学科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典型性和启发性。在案例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还应尽量与我国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及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同时,要准备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原理、原则等理论框架。金融学科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它包含着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因此,越能引人深思的金融案例,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此外,要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太难,学生可能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灌输;相反,案例过易,结果一猜便知,这不仅达不到教学目标,也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度。
3. 确定本次课案例分析的形式。常用的案例分析形式主要有比较分析形式、模拟实践形式、对抗辩论形式、提问形式、讨论形式、角色扮演形式和书面分析报告形式等,每种形式各具特点。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标、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等来选择适当的案例分析形式。根据金融学科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以讨论形式和书面分析报告形式为主。
4.确定本次课案例分析的内容。即确定本次课案例分析的基本任务,在课堂上所要分析讨论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具体包括提出若干需要分析讨论的金融问题;分析这些金融问题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定性方法还是定量方法;最后做出金融决策或形成方案。同时,对于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都应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安排。
(二)教学实施
金融学科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为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引入。这是指案例讨论开始前,教师将所选定的金融案例通过口述、幻灯、图表、影像及文字等形式完整地向学生陈述,使学生对该案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陈述完毕后,应提出与该案例最相关及最关键的问题来供学生讨论。例如,哪些金融数据信息至关重要?各个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什么条件下这些金融变量开始互相作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是最适宜的?应制定怎样的实施计划?等等。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案例中各个金融变量之间的关系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发言和辩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说教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金融案例讨论中教师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1)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积极性。在金融学科案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主导学习讨论的关键。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催化者、倾听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的任务是营造适于案例讨论的教学气氛。对于那些发言较少的学生,教师要想办法启发他们,调动他们发言的积极性。此外,在讨论中学生认识上的不同是正常的,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有表述他们观点的机会,并了解其他人的不同观点。教师应保持中立的态度,接纳与包容学生的反应(包括负面反应),使学生摆脱“惟一标准答案”的枷锁。(2)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度和局面。案例的课堂讨论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教师要把握案例的重点内容,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及时实现课堂讨论中心的转移。由于金融学科课程的抽象性,案例教学在讨论中容易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学生发言内容过于分散而偏离案例讨论分析的主题,或者发言过于简单、发言时间过长或过短而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所以教师应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3)适时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的另一个任务是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引导,避免学生因预备知识不足而无法进行讨论。在金融学科案例教学中对某个问题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形式的理解。事实上,各种金融变量对经济运行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方向也是不同的,有的甚至是互相制约或完全相反的,何者为因、何者为果的关系有时并不完全明了,因此教师在讨论的关键时刻要随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也可以促使他们调整自己的视角,注意那些更重要的变量关系,从而使讨论能够深入地进行。如果学生虽然有一些观点,但逻辑不甚明确,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总结和引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重新表述或汇总,从而使学生的观点更为明确,逻辑更加清楚。(4)做好学生讨论情况的记录。教师应及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对各个问题的发言要点。这样,当讨论结束时,该记录就是比较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监控,这些记录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
3.概括总结。当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评价。金融学科的许多案例并没有惟一的或完全正确的答案,因此总结并不是给学生提供案例的标准答案,也不是评论学生发言的对错,主要应该就案例中的关键点、分析过程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一总体评价。如:学生的发言是否踊跃、准备是否充分、是否较好地运用了专业知识、分析深度如何、思路是否开阔、是否有所创新等。教师在总结中还应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金融理论和原则,并与学生分享学习的心得,强化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三、金融学科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案例为材料,并且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结合金融学科的特点,要在课堂上成功地使用案例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若使用一些近似案例的金融现象或设计的案例与客观现实情况相距较远,就会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因为学生不可能积极地为一个虚假的案例作充分的准备。案例所引用的数据必须有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掌握获取金融数据的方法。此外,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如果选用时间跨度长的案例,内容可能会陈旧过时,缺少时代特色,也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案例与理论阐述并重。在金融学科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案例和案例点评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链接有关理论。这样,既便于学生对金融学科基础理论的掌握,也便于在金融学科的研究和实际操作中更加方便地运用案例。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金融基本原理,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和理论的案例。
3.案例材料需要重新进行组织编排。一个好的金融案例不是简单机械的课堂陈述,它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研究框架内就现实金融问题做出判断。因此金融案例最好不要拿来就用,而要围绕一个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一定的编排、剪裁和加工,使其更具针对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当前的现实金融环境和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从而更有助于金融学科案例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玉东.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基本特征[J].大学教育科学,2004,(3).
[2]陈善昂.金融学教育中外比较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0,(增刊).
金融学专业知识总结范文3
要达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了解自己的虽然不知道自己具体究竟想要的什么。但是却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哪些不适合我
总结出了以下优点:第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往好的方面想,综合周边同学和老师对我评价。尽可能让自己不那么被动。第二、喜欢挑战新的东西,喜欢有创造性的东西,并且乐于尝试。第三、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擅于与人沟通,性格也比较活泼。第四、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能够比较好的处理事情。当问题产生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相对的也有以下方面的缺点:考虑事情不过周全,团队协作精神不够等。
二、环境评估
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10万人,1大学毕业生为559万人。2011年的大学生就业将面临更严重的形势。作为财经传媒这个新专业的学生,对于我来说我金融学院的竞争中是很没有优势的但是相比于其他专业来说,广泛的就业渠道又是独特的优势。
回归到金融学院的具体情况并结合珠三角近几年的就业环境,2作为财经传媒系的第二届本科毕业生。明白了作为金融学院财经传媒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是乐观也颇具挑战性的校的就业方向大致都是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竞争相当激烈。就现在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来说,用人单位实现了劳动合同类型的多样化。主要分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或者编制。即将面向市场的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三、swot分析
集中文、传媒、经济于大成,1s优势)专业知识面广。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除了学校担任学生干部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之外还有丰富的课外实践经验。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很好的协调内部关系,有耐心有韧性;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通过英语四、六级,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是多而不精,3w劣势)虽然所学的专业内容广泛。金融知识和其他专业相比较缺乏竞争力。
加上我学校现在跟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4o机会)院的就业大体方向是金融业。这对我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大优惠。
应届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5t威胁)就业竞争激烈。对用人单位、就业环境了解不深。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等各方面要求更加严格苛刻。
四、职业目标
参考上一届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1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的基础上。近期职业方向是向银行方面发展。
努力争取往银行业发展,2实习阶段。从银行的基层柜员开始做起。要用24年时间熟悉银行的各项基本工作,学习更多银行金融产品和理财方面的知识,积累经验,以待厚积薄发;将自财经传媒专业的优势与银行实际工作经验有机结合,尽量向经理层发展。
五、求职准备
储蓄待发1求职前。
除了要继续学好专业知识,作为大三的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要对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全方面、系统的梳理和复习。尽自己所能,通过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充实自身的金融知识,并选择一家银行进行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求职
金融学专业知识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金融 人才质量 社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Positioning Analysi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Talents
LI Yue[1], ZHAO Yuping[2]
([1]College of Insuranc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1130)
([2]College of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AbstractThere is highlight contradiction between quality, structure of financial talents in university and social requirement, and there is new demand because financial subject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quality, prescribe a limit to core curriculum and optimize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widening professional growing platform and optimize structure of teachers knowledge; practice creativity of class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papillary innovating quality; alert educational idea and develop student mixed ability.
Key wordsfinance; talent quality; social demand
1 高校本科金融人才质量定位分析
1.1 人才质量现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金融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层次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不仅需要从事金融理论研究的人才,更需要大量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的技术人才。这种变化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拟合,导致国内许多高校新设立了与金融经济相关的本科专业以及新成立了许多专门的独立学院。但是由于受传统专业教育思想和人们公认的国内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使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设置在表面上看起来有多种层次,但事实上多数高校将培养理论金融人才作为指导思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培养金融一线应用人才的学校很少,这种结构性的失调使毕业生难以满足金融部门对高素质、应用型一线人才的需要,尤其缺乏金融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营销管理、大额资金管理和保险精算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另一方面,从近年金融经济相关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企业虽有需求但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大量毕业生就业不对口。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未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缺乏满足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表现为学生学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少,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精神和能力缺乏等,企业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满意,我国金融专业本科教育与金融企业间已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产品”供需脱节矛盾。
1.2 社会金融经济及学科内涵发展对人才质量标准的影响
1.2.1 金融国际化对我国金融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混业经营与集团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型金融产品及工具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金融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即使以我国金融核心上海为例,该领域专业人才占比仅是发达国家金融核心城市的10%,且本土专业骨干与上海金融机构引进的海外人才相比,拥有国际通行专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低近10%,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和我国金融业快速高水平发展对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
金融业一线技术人才需要掌握金融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又能将数学、法学、信息技术等知识技能有效应用于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和运作过程中。由此看来,高校培养的金融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并能将知识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其次能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学习,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理论实践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即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金融人才。
1.2.2 学科内涵发展对我国金融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金融混业经营局面的形成,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使金融从银行、证弧⒈O盏却统金融机构不断向工商企业渗透并与之融合,学科内涵也从狭义的金融向广义金融过度,而建立在学科建设基础上的高校专业建设也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调整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反映到金融学专业教学中,即打破原有的金融学科“经济学院模式”与“商学院模式”并行发展的格局,使学生学习货币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和金融中介学等课程,掌握金融理论和解决宏观金融问题需要的基本知识。
2 保障高校本科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高校三大功能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因此当社会对金融经济人才数量及质量需求发生变化时,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也必须随之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学科组曾对49所高校金融学科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65%的被调查者认为明确培养目标是改善金融学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现状的关键,70%的被调查者特别强调“实用性”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外,金融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就业难度加大的事实,也说明在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是高校金融及其相关本科教育的主要缺陷。因此,为了达到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保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需要抓好如下四方面的工作。
2.1 限定核心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组织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学文件。然而由于历史以及我国金融体系尚不够开放和发达等原因,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搬用了西方国家的“商学院模式”或“经济学院模式”,前者注重设置微观金融课程,后者注重设置宏观金融课程,使高校金融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与金融混业经营和高度集团化的现实不匹配,这样的课程体系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实际的金融人才。因此以人才质量的企业标准为指导思想,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整合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以创新思维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内涵建设,使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到本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学成果和先进科研成果,以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金融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
2.2 拓宽教师职业成长平台,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策划和组织者,是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培养的引导者,是学生行为和习惯的榜样,因此打造良好的教师职业成长平台,构建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出,复合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是目前毕业生的主要缺陷,所以必须摒弃“教师是理论研究者,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观念,并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必须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广博实践技能,为此一是加强培训,输送教师到国内外相关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进修学习,充实理论基础;二是融入实践。即通过不同的方式,使教师参与金融业的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掌握实际的运作情况,充实教学案例;三是校企合作,搭建研究平台,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互利双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教师能够适时体会和总结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进而运用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围绕学生能力培养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程教学体系,甚至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每一堂课的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使教师的教学学术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3 打造创造性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造性是企业最注重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但也是学校教育最难培养的一种学生能力,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技艺、敬业精神等方面的要求均比较高,要求教师在长期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学生在跟随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等专业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学会专业的理论和知识,而且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有能力感悟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手段和创新精神,并能够加以吸收利用,达到不在迷信书本和教师,能够创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金融学专业的创造性课堂教育,一是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模拟期货、模拟股票大赛、保险营销等方式,从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二是搭建学生实习基地,建立学生长期实践学习机制;三是建立学生参与教师研究机制,在合作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
2.4 改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普遍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比较死,而且体系也偏窄。所以,可以通过课程调整和教学方式调整,改变培养学生的理念,从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改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自主开展相关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型学术会议的组织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最终实现金融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爱俭.金融教育改革需要建设金融一级学科[J].中国金融,2010.7.
[2]邱兆祥.建立与中国金融崛起相适应的高等金融教育[J].西部金融,2010.11.
[3]李峻.金融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本科教学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0.2.
[4]王戈.高校金融学专业建设刍议[J].黑龙江金融,2011.2.
[5]潘懋元.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研究,2009(2A).
[6]王玲.从应对金融危机看特色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3-4).
金融学专业知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金融学;对接行业需求;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呈现出信息化、程序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金融机构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金融投资类本科毕业生在满足行业岗位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金融学课程是金融投资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货币资金融通、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在金融市场日新月异、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而应与时俱进,紧跟最新金融发展趋势,以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应用技能的高水平、复合型的金融人才。本课题组通过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探讨金融学在对接行业需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同行讨论和参考。
一、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分析
(一)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金融与投资类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虽然目前薪酬较为可观,但技术含量较高、竞争异常激烈,其要求相关人员在掌握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还需熟悉金融行业的动态和相关业务流程。因此,金融行业要求金融与投资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还要熟悉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深刻领会金融投资行业的复杂性和业务的交叉渗透性等特点;不仅要具备基本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设计能力,还要提高自身的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
(二)现代金融业急需大量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变革。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金融等技术,不断提高支付结算服务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使交易更透明、服务更快捷。因此,金融行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金融机构急需大量兼具金融业务能力和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等在我国不断普及,这种人工智能交易通过电脑程序设定交易策略的逻辑与参数,把握价格变化趋势,自动完成证券交易指令,赚取波段收益,可以克服贪婪、恐惧等人性弱点,并且还能突破人的生理极限,进行大规模运算,极大降低了交易员的工作强度。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各高校必须将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多学科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三)金融全球化要求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金融跨国公司逐渐向国内金融各个领域渗透,这一方面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同时,金融全球化使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组合,追逐最大利润,各国金融市场相互渗透、相互制约,金融全球化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金融专业本科生必须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掌握有关国际金融交易规则和国际金融市场惯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金融英语应用能力,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金融动态,以满足金融跨国公司对人才的需求。
二、对接行业需求下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对接行业需求方面,我国金融学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程内容体系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
当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纷繁复杂,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交易模式不断更替,因此,金融行业需要大量跨学科、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但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理论知识与金融实践方面的相互融合和互相渗透。部分金融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僵化,更多的是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步骤进行操作,从而得出预期结果,且实践教学以演示和验证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金融理论不断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频繁变动的背景下,大多数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难以及时更新,内容陈旧,缺乏开创性和前沿性,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缺乏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师资力量
金融学课程教学与金融市场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具有“双师型”的教学素质和能力,除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充分认识和紧密结合国际国内金融体系的运行实际。但是,由于金融行业的薪酬较高,教育行业的薪酬较低,多数高校难以聘请到优秀的具有金融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大多数金融学任课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学位较高,理论知识渊博,但缺乏实战经验,不能准确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一线教师的知识、经验、实践背景不足,严重制约了对接行业需求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进程。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金融学作为一门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缺乏趣味性。本课题通过对部分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可知,大多数教师强调单向的课堂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且缺少互动交流,不注重理论知识与金融实践的连贯性,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课件缺乏吸引力,教学过程中较少有讨论、实训、观摩等环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接行业需求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金融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各高校应针对行业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一)构建对接金融行业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金融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和范畴也要求不断更新。比如,现代货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不断创新,融资融券、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相继推出,量化投资与程序化交易不断普及;金融政策与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优化;资管产品、通道业务、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金融凭借多样性、灵活性、便利性、长尾性等优势得以快速崛起,对传统金融带来了巨大挑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货币中性论、货币需求理论进一步发展;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在我国实践的演进,等等,这些内容都不断更新。因此,在构建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当对金融行业及金融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广泛调研,充分了解金融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并及时推陈出新,适应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重构教学大纲,编纂金融学教材,以满足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二)提高金融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
优秀的金融行业人员要求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金融问题,可见,金融学教师具备行业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因此,优质金融学课堂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水平,一是加强校企合作,聘请金融机构专家定期开设讲座,同时加强学校与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的联系,建立一个由学校、企业、政府等组成的社会实习实践体系,以共同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金融人才;二是加强年轻教师的业务进修和能力培训,定期派送、分批安排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还要积极引导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灵活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提高教学效能。其次,推行研讨式学习,教师应结合金融实践制定课程目标,以创新的思维、观点熏陶学生,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投资对抗实战演练等方式,通过“企业家进课堂、课堂进企业”的“双进”活动,注重“项目化、实战化”的“双化”方法,推广“做中学、学中做”,进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何淑兰,唐更华,段飞.基于行业发展的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大学:研究版,2016,(5):46-51.
[2]刘开华.《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8):189-189.
[3]李长华,徐辉.依托金融行业探索高职金融英语教学改革[J].商业经济,2009,(24):34-36.
金融学专业知识总结范文6
三年的夜大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在毕业之际,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作一个总结和鉴定:
夜大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让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紧张的学习,丰富的活动使我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主修了市场行销,宏观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金融学,wto知识,外贸实用英语会话,外贸函电,国际金融学,经济学等课程.同时也学会了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工作中的实践,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管理安排能力.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通过学习,我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运用在生活中,使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通过学习熟悉了进出口的整个流程,并对物流,国际结算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过去三年的学习中,我体会到:夜大教育不仅仅是我们获得文凭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认真细致,谨慎持久的学习态度以及让我们脚踏实地做事,做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念.当然,同时也提高了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承担责任,释放压力的社会经验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