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教育论文范文1
1.1我国护理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发达国家,政府对于护理教育一般有两种管理方式,其中一种是以大学的形式来管理护理院校,交给政府与教育单位去管理。另外一种是有国家的护理管理委员会去管理,院校的内部交给院长管理,与大学管理不同的一点是院长对于学院有决定性管理手段,但是却不受大学的制度约束。一般在先进的国外护理院校,国家每三到七年会对由专业部门对所有的护理院校进行评定。我国的护理院校的管理不同于发达国家,分为很多种,不能很好地适应全球化模式,在很多方面有所欠缺。
1.2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在西方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理念是以科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护理教育理念与学校理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育学生护理的思想与人格,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处理能力和艰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我国的护理教学理念与此有很大不同,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理念大部分还都是以基础知识教育为主,国外的护理学校大都是以知识、态度和技能三个方面来制定学生培养目标,并且把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目标来进行培养,我国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国必须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教育发展目标,应该对上述目标进行分析,制定出目标后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结合外国的发展经验和现状,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教育发展目标。
2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2.1完善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表现越来越明显,要适应时代的进步,护理教育的模式一定要有所改变,改变以前策略性的管理战略,向战略性的管理模式改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行政化管理为学术性管理,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创立先进的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应该强调个人应该服从于集体,而学术型的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个人的价值和人人平等以及强调个人对科学真理的服从,目前的护理教育管理模式还是学术型的模式管理,要求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创新,从大学教育的学术本质出发,遵守学术活动的运动机制,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校的护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需要,所以必须要求学校的教育从管理上进行改革,注重学校与社会的管理组合,使管理的角度和决策要开始趋向于开放式,响应国家号召及社会的要求,不断完善高校的护理教育被动的管理模式是依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来进行,而护理教育的主动管理模式是要求每个学生能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要求每个管理者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权利,并且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来管理学校。
护理教育论文范文2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创新“三贴近,三合一”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医院、社区深度融合,把学校的课堂延伸到医院和社区。贴近基层,医院社区合一:护理人才培养面向基层卫生服务需求,基于临床和社区两个护理工作岗位,同时满足医院和社区两个护理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贴近岗位,课堂病房合一:按岗位设置课程,在岗位实施教学,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地点与岗位实际相一致。贴近能力,学习服务合一:边学边做,边学边用,以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为核心,把专业学习和专业服务有机结合,做到专科护理在病房,健康服务进社区。
2.重构课程体系
原有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面向综合性医院专科护士的岗位需要而设置的,其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等模块,其课程特点是突出临床专科护理教育,这样的课程模块显然不能满足基层“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因此,对原有的课程模块进行整合、重组,增设了社区护理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社区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急救护理、社区卫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课程。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兼顾了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培养的需要,体现了“双岗互通、双线并进”的特点。双岗互通:即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医院和社区两个护理岗位,使护生同时具备医院护理和社区护理两个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适应社会多岗位和学生多层次就业需求。双线并进:即素质教育全程渗透、岗位能力三阶递进,“双线并进”课程体系的建设体现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与岗位专业能力并重的思想,将素质培养、职业精神和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实践、实习的各个环节。
3.优化教学内容
在重新构架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优化和选择教学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往的护理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基于培养综合性医院专科护士要求安排的,而现在必须兼顾培养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的需要。我们知道,3级、2级综合医院的专科护士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护士,其护理工作任务重心是各有侧重的,如: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3级、2级综合医院的专科护士的护理工作重点是对高血压患者(个体)住院期间进行血压的监测、饮食护理、运动调节、药物治疗等。而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护士的护理工作重点是对社区(或乡镇)中的高血压人群(群体)进行血压的监测、群体性的健康教育(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针对高血压的慢性病管理档案)、家庭访视、居家护理等。因此,在讲授高血压时,必须对教学内容教进行优化和拓展,在简要讲解高血压诊断、分级、危险因素、治疗等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高血压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高血压人群的社区管理等知识,为护生未来在专科护士和社区护士等多岗位就业奠定基础。
4.加强社区实践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以往护理教育实践教学是基于培养专科护士而设计安排的,其实践教学缺乏社区护理实践相关内容,实践教学场所主要在3级、2级综合医院。在培养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这一背景的要求下,必须改变过去的状况,加强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我们根据社区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时,在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中,增设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见习和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社区护理岗位技能的训练,增加护生接触社区、了解社区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和提高护生社区护理实践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知,培养学生社区护理工作的情感。我校先后与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社区护理实训基地,以满足护生在基层医疗机构见习和实习的需要。
二、引导护生面向基层就业
长期以来,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就业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不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还是学生及家长的愿望,都希望学生未来能在大城市就业。然而,从我国护理教育的整体状况来看,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其正确的就业定位应当是面向基层。况且,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岗位更需要这样的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观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引导护生面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业。
1.改变学校宣传口径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在招生宣传、对外交流、媒体报道等宣传口径方面,偏向宣传护生在城市3级医院的就业情况,不愿或回避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现状。这样势必会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错误导向作用,不利于学生未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学校通过讨论,统一思想,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学生在大城市就业的观念,进一步确立“立足苏北、面向基层”的办学定位。因此,学校在招生宣传、对外交流、媒体报道等宣传方面,改变过去的宣传口径,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
2.加强职业理想教育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学生职业理想的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让学生知道学校的办学定位是“面向基层”,使学生正视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现实,从而使其从入学的第一天就有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心理准备。其次,在护生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通过一系列活动,不断强化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如邀请在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优秀校友来母校作报告,介绍校友们的成长过程、优秀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同样大有作为。再如通过开展“立志基层就业,献身护理事业”的主题班会、社区社会实践及“三下乡”等活动,进行职业理想教育,着力培养护生爱岗敬业、奉献慎独的职业精神,激励学生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
三、改革创新招生就业制度
为了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长期扎根基层护理事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真正实现培养的护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1.开展定向委托培养
前几年,为了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缺乏的状况,我省开展了定向免费培养护理人才的工作,我校承担并较好地完成了这项任务。定向委托培养的学生,进校后其专业思想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成绩和实际工作能力等都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如:2010级定向护理班的陈方同学,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在2013年全国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的骄人成绩,毕业时数家三级医院到学校招录她,但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在新沂市双塘卫生院从事护理工作。像陈方同学一样,绝大多数定向培养的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基层的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因此,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应加强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沟通联系,积极探索“订单培养”“、委托培养”等形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护理人才,以满足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促进护生面向基层就业;用人单位也应积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
2.增加招生面试环节
护理教育论文范文3
1.1恐惧心理
肢体突然受到意外创伤,缺乏思想准备,超出了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极端恐惧心理,表现为烦躁、紧张,痛苦,易暴易怒,哭闹喊叫,难以自控等,而且疾病本身对患者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血气胸患者可产生极度的胸闷窒息感、呼吸困难,休克患者胸闷、气短、创伤性疼痛等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患者外伤出血,紧张不安,多见于年老者;害怕缝针带来的疼痛,以女性居多;患儿看到家长紧张,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
疾病是躯体与精神的双重负担,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不了解病情与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心理。(1)患病性焦虑:急诊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的反应。所有的急诊患者都担心清创后的后果而表现为精神不振,卧床不起、徽言、食欲差甚至拒食、失眠、暗中落泪。(2)分离性焦虑:急诊患者清创后离开与其所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受伤后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可能因此中断工作和学习。有的担心容貌变丑难以面人;还有的担心失去配偶或恋人。老年人则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儿女,因此这些急诊患者大多数拒绝清创治疗,情绪烦燥。(3)适应困难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诊患者清创前后不适应病人角色和不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和方式。
1.3抑郁心理
伤情已诊断明确,已脱离危险期,肢体及头、面部伤残已为患者了解。心理由恐惧转为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事无兴趣,对手术效果持怀疑态度,顾虑重重等。
1.4失望心理
失望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此时肢体及面部伤残已成定局,即使医生妙手亦难恢复患者昔日风采,必然为以后的择业或婚恋等造成困难,使患者心灵再次受到打击,产生严重的失望感,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不配合治疗,自暴自弃,甚至萌发轻生念头等。常常表现为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1.5过分紧张心理
这类创伤患者受的伤势并不重,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事故发生的估计发生偏差及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而产生过度紧张心理,强烈要求医生作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有的还可产生激化,情绪异常激烈,不能很好配合治疗,使抢救工作很被动。
2根据清创的不同时期进行心理护
2.1术前心理护理
创伤多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所以起病急,病情重,患者面临着生与死,伤与残,多有恐惧感,不知所措,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产生过激心态。应加强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1)首先,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有效积极明确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其感受,与其一起分析焦虑和恐惧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恐惧的因素。向患者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3)争取其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伤后对社会地位、生活能力及经济状态等发生影响的后顾之忧。指导家属不要在病房谈及经济困难等类似问题。(4)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允许患者哭泣,以帮助其祛除肌肉紧张。(5)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限制其与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指导家属对患者做一些理解、安慰开导及积极的心理安抚帮助患者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的经验,鼓励其积极、健康的处事方式及行为。对患者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6)正确引导患者正视伤残现实,与其共同探讨人生目标,使之身残志坚,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进人清创室,便感到孤立无援,患者往往表现很敏感,容易猜疑,对生、死、伤、残猜想的很多。特别是在手术当中对医务人员的动作、表情甚至走路速度也特别注意。所以护士不能离开其身旁。(1)协助病人处在一个既舒适又利于手术的,同时给病人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2)告诉病人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使其放松。(3)手术进行中,要密切观察病人,重视其心态,关心其感受。如病人感到孤独和紧张时,要嘱其放松,并教其深呼吸;病人感到口唇干燥时,用湿棉球湿润其口唇以缓解不适之感;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病人交谈、欣赏音乐等转移注意力,降低痛感。如果非必要,则不要先给病人打上输液针,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产生安全感,从而缓解紧张、孤独的情绪。(4)手术中所有人员要表情如常,集中精力配合手术,动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金属器械的碰撞声,也不要说使患者产生误解的话,以缓和紧张、恐惧的气氛,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
2.3术后心理护理
清创手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心理护理:(1)患者关心较多的是手术成功与失败,是否影响今后工作、生活、家庭和事业等。忧虑重重,思想压力很大,尤其是多处外伤、骨折的患者,很关心创伤处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后疗效进展缓慢者,值班护士应多巡回病房。根据不同年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所受教育不同的心理微环境,了解病情及时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主动协助患者排忧解难。(2)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使其有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特别要注意直接涉及切口位置的运动。(4)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并取得家属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护理教育论文范文4
1.1系统设置
继续护理教育管理系统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软件系统由系统登陆、人员信息管理与维护、活动信息维护与举办、学分管理系统及人员与学分查询系统组成。登陆采用网络的方式在任意一台网络连通的计算机上登陆系统并进行操作。人员信息管理与维护主要包括科室信息、人员基本信息及人员变动信息三方面的维护,完成科室和人员的添加、修改、删除、位置调整、科室合并、注销等功能。活动信息维护与举办由项目活动维护与举办、集体活动维护与举办、个人活动维护与举办组成,实现活动项目的设置管理、起始时间确定、考勤考核授分、IC卡划卡确认等功能。人员与学分查询主要完成个人学分与得分查询、个人达标与人员达标查询、达标情况统计。硬件系统分为IC卡和POS机,IC卡为非接触式,卡内记录学员的基本身份信息,用于身份验证和考勤刷卡;POS机用于举办课程时采集考勤的硬件设备,采用GPRS网络传输方式传输课程和考勤记录。
1.3系统特点
①设计理念先进。系统设计融入了先进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和知识管理理念,界面简洁、清新,增强了用户的感观和体验效果。②系统功能强大。实现了对教育项目的全程管理。③安全设计周密。包括系统应用的宽带安全、GPRS网络传输、数据安全、系统安全。④权限管理严谨。其中项目设置功能、数据分类管理和刷卡操作管理三级访问实现权限控制。
1.4运行环境
继续护理教育管理系统是基于客户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模式来运行于联机网络内,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均为在Windows 2000 Server以上操作系统运行。
1.5应用方法
①护理部组织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实施网络后台录入,建立护理人员基本信息库。②制定医院IC卡技术的继续护理教育网络授分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与操作流程。③结合管理系统功能、制度流程和使用方法,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④在部分科室试运行,改进与完善流程与方法,向全院推行。⑤完成全年继续教育活动管理并授予个人学分,对管理继续教育管理情况进行汇总排序,前10名科室纳入综合质量评价,年终给予奖励。
1.6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IC卡继续教育网络管理系统前后影响因素比较。
3讨论
3.1实现了继续护理教育网络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一些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有效改进了学分档案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但这些继续护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一般为局域网,仅能达到满足自身管理的基本需求,而系统如何与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联网,以方便完成学分的验证工作,如何与远程教育联网,使护理技术人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完成网上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的继续护理学教育学分等问题均未很好解决。我院通过继续护理教育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及时地与省卫生行政部门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平网,使继续护理教育学分得到准确验证,个人持IC卡在终端POS机上刷卡,即可获得省卫生行政部门准确验证的有效学分,避免了各类教育信息错误和不准确问题的发生,为科学管理继续护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3.2提高了继续护理教育管理效率
继续教育创新发展问题是探索建设研究型医院的的有效途径,其管理工作离不开对大量信息、数据的存储与查询,靠人工录入、检索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表1中显示,应用继续护理教育网络管理系统后,学分录入准确率、学分审核正确率明显提高,学分考核统计时间及查询时间明显缩短(P<0.05)。这与系统应用后个人持IC卡在POS机上刷卡便能及时准确录入继续教育学分及相关信息有关。学分达标情况查询简便易行,登陆省继续护理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网站,输入IC卡号和查询时间,便可查询到个人学分情况,克服了以往大量的手工登记、计算和制表工作的弊端,减轻了护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继续教育管理效率。
3.3降低了继续护理教育管理成本
护理教育论文范文5
目前国内部分职业院校开展了护理仿真模拟教学,但多集中在本科高职层次,如郎雪南等发现通过ESC,本科护理学生能够形成“Learningfromyourownmistakes”人性化学习模式[2]。向燕卿等对高职护生开展了高级综合模拟人(ESC)仿真教学与传统案例讲解教学对比研究,运用OSCE考核比较发现仿真教学能显著提高护理评估、技能操作和评判性思维[3]。而中职院校护理专业运用仿真教学较少,或虽引入器材却缺乏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或开展仿真训练却未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教学实效不高。究其原因是未能很好的分析探讨护理仿真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差、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是实施仿真教学的阻碍首因。无论是使用ESC还是创设更为复杂的仿真教学情境,其基础条件就是学生能够扎实的掌握仿真教学过程和内容所涉及的护理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把握仿真训练要点,但中职护理专业传统教学还存在相当的问题未能有效的解决,进一步实施仿真训练收效必定甚微,因此解决理论到实践的过渡问题是第一切入点。大多数研究指出护理仿真训练中的情境设置多采用分组开展、讨论和反思的流程,对中职学生而言,团队配合意识还有不足,在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中还缺乏团队文化的塑造。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理念是第二切入点。对于仿真训练的效果而言,目前最为流行的是使用OSCE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但大多数中职教师由于工作繁重,并没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因此在组织开展仿真训练后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和评价,解决该问题是第三个切入点。
2.严谨规划中职护理教育实施仿真教学的流程
从以上分析的切入点入手,应当尊重教学规律,体现“精、广、准”三个字。精,就是在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案例准备精致典型,能够充分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际相贴近,内容不模糊、数据准确无误;仿真情境设置要精细,不是一间训练室,放置训练假人让护生操作,应该按照医学病房要求建造和装修,有标准病房有标准病房、护理站、治疗室、重症监护室等;分组训练要精心,培养团队意识,达到头脑风暴的效果,在护生分组与指导教师配合上,应当注重性格互补、行为统一等要求。广,就是让学生在仿真实训中能够形成提高批判性思维,一个仿真实训的项目要突出相关理论、实践内容的衍生,在设置案例、提供器具时,要把在理论教学中的交叉点、混淆点提供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认识-理解-发现-批判-掌握。准,体现教学、学习的评价流程、评价反馈中,开展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双向考察评价,制订科学合理的“综合能力考核评价表”,包括教学环节中的课堂气氛、知识面覆盖等,学习环节中的与病患沟通能力、学习兴趣、团队意识、批判性思维等等,这些指标都应量化,有相应的心理行为佐证,并记录备案,体现形成性。
3.精心开发中职护理教育实施仿真教学的外设功能
护理教育论文范文6
手术室医护人员管理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制,充分尊重医护人员的合理需求。管理者应多与医护人员沟通,主动深入了解每位医护人员的性格特征,关心体贴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需求尽量给以满足。
(一)满足医护人员渴望理解的需求
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医护工作指挥位置下移,尽可能多地熟悉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耐心倾听其心声,当医护人员生病住院或家中有困难时抽出时间探望,让医护人员感到集体的温暖。
(二)满足医护人员渴望尊重的需求
长期以来管理者在工作中一直扮演“控制者”的角色,用“强制性手段管理人,其结果虽能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但会造成医护人员为屈服领导权威而工作,出现领导在与不在不一样的管理结果。为此,我们采用更加透明的民主管理,有效增加群体的亲和力,让群体成员理解并监督医护管理的手段与成效。
(三)满足护理人员实现需要的需求
要充分理解广大医护人员自我发展的渴望,引导医护人员进行职业规划,倡导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积极为她们创造条件,帮助她们学习提高,努力争取职称晋升名额,满足她们职业生涯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二、着力强化培训辅导,提升医护人员素质
(一)新形势下手术室医护工作的新要求
随着医护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热爱手术室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一丝不苟、勤奋工作。二是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素质。手术室医护工作技术性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才能在操作中做到准、稳、轻、快,实现医护配合默契。三是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手术室医护工作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活主动性,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观察细微、判断准确,沉着冷静、反应敏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和应变能力,才能使医师信赖、病人放心。
(二)加强手术室医护人员培训辅导
能力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有待于在医护工作中加强培训,逐步提高。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及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培训,使手术室医护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柔和恰当,设身处地的替患者着想,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呵护。二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从各个方面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手术室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手术室医护人员更容易陷入亚健康心理危机,影响手术室的日常工作。因此应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指导手术室医护人员调整工作方式及工作情绪,准确把握自己对工作的适应方向和程度,客观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相互之间团结协助。同时,及时掌握医护人员的心理动态,针对性的对个别人员进行疏导,要让手术室医护人员学会控制和调适自己,学会转移自己的烦恼和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着力强化考核激励,调动医护人员潜能
健全手术室医护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是调动医护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手术室医护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完善手术室医护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要按照手术室医护工作程序及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将医护工作分类、量化,制定出各种考核项目、指标,并根据工作强度、专业技能、风险性、责任强度等制定出具体分值,将每个分值对应相应的奖金数,每月进行质控考核,对扣分项目给予惩罚,对得分项目予以奖励。同时,将绩效考核情况作为年终评优、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建立手术室医护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竞争激励。管理者应给每一位医护人员施展才华的机会与空间,让她们在一次次地自我挑战和激励中,在一次次你追我赶的热浪中,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二是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每一位医护人员,定期评选优秀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利益激励。医护管理者必须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对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利益激励,使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激发,从而使手术室医护质量不断提高,最终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