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法人管项目;财务;施工企业
随着建筑业市场竞争国际化、信息化的趋势逐渐显现,竞争的激烈状态也给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冲击,为了与国际接轨,增强竞争力,强化建筑行业的管理,提出了由“法人管项目”的管理模式,不仅改变了“经理管项目”的传统模式,也为整个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管理变革,也在建筑行业逐渐蔓延开来。作为一名财务人员,需要了解,这样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于财务角度或者是财务管理方面带来了哪些改变,更需要清楚的认识这些改变,并提出应多改变的措施。
一、认识“法人管项目”
“法人管项目”模式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实践总结提炼的管理模式,阶段相比,建筑企业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对于“法人管项目”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只能从其内涵上理解为:“法人管项目”指企业按规范化的程序,发挥各个职能,通过对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财、物进行优化配置,实施全过程管理与监控的一种管理模式。
首先,“法人项目”项目管理模式是对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设”)多年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中国建筑精细化”企业项目管理模式是符合国际标准的“,是符合国际普遍实行的“集约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它适合有勇气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已成为做大做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模式。
“法律管项目”不是说。该企业的一个人是负责项目,而是根据项目的规范实施项目管理和控制的企业联系,项目经理在“项目法人”只是代表企业管理项目,是实施的人,不是决策者,项目经理应严格反映企业项目管理的意志,严格执行项目管理体系规范,具体的内涵和理论,我们不讨论。当然对于企业项目的提法还有不同的看法,但它是由于“企业项目打破传统项目管理模式,触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要讨论的“法人项目”和中国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比较,我们首先要了解所谓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是什么?取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传统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多,但我们可以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概括为“项目经理”,顾名思义,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是项目经理说的算,具体实施方式大多是企业或工程承包商获得工程,任命或项目经理与项目经理签订的项目或合同责任书,项目经理根据合同对企业或承包商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以及项目实施的所有权利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与项目实施人力、财务等,与材料的决定。
从财务角度理解“法人管项目”为:企业按规范化的程序,发挥财务管理职能,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中的“人、、物”进行优化配置,实施全过程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管。
二、从财务角度剖析“法人管项目”
“法人管项目”不仅仅是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影响了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是项目分散性、地域广阔、对于财务监管作用的发挥会有很大的限制,无法集中管控,分散企业的资金,失去了对资金的监管:无法真实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在了解信息时,由于存在人为性,得到的信息失真;不是项目管理主体,却要承担因项目施工生产经营不善带来的财务风险。财务在企业的作用,是记录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记录者,也是分析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分析者,更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监控者。“法人管项目”的管理模式产生,也需要财务人员,从新的财务视角认识企业管理模式,认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贯彻法人管项目理念下的财务集中管控模式――集中资金管控,强化成本监督意识,明确财务风险承担与责任主体,在建筑业“营改增”环境下,还需要法人企业提高纳税筹划意识。
三、从财务角度推进“法人管项目”的实施
(一)集中资金管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顺利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保障,要从法人层面对施工前期与施工过程中的资金强化管理,规范资金计划,严格控制资金支付,使资金在保障项目生产经营能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法人管项目”模式下,从集中管控资金,达到优化企业资金使用效果的作用。
(二)严控成本支出
“法人管项目”管理模式诞生的目的也是为了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那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严控成本支出是企业必然。从法人层面落实成本实施与考核,加强成本管理,从经营成本活动源头的合同开始着手,定期开展成本分析,不仅要控制直接费用的支出,更要严控非生产性的支出,在“法人管项目”模式下,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明确目标,确定成本控制责任,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
(三)提高纳税筹划意识
纳税筹划是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必不可少的,合理的纳税筹划,会给企业带来降低税负,提高企业效益,从而达到企业财富优化的效果。“法人管项目”模式下,迎来“营改增”的税改――以企业法人为纳税主体的情况,这对建筑企业的纳税筹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在原以项目为主体进行营业税筹划的基础上,考虑以法人为主体,增强增值税全局纳税筹划意识。可以在原来研发费加计扣除、西大开企业税收优惠的基础上,增加全公司的对下劳务队、供应商的选取资料库;关联企业之间的税务转移,以及全公司纳税时机的选择等税收筹划方式,从法人层面进行总体的税务筹划,达到降低全公司税务成本,最大化企业利润的效果。
(四)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物业服务企业;用工荒;人才流失
[DOI]10.13939/ki.zgsc.2016.41.094
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在改革开放后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我国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壮大,但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发展程度还处于落后阶段,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用工荒和人才流失的问题。物业服务企业的用工状况如何、有哪些原因造成用工荒和人才流失,如何解决现阶段的这些用工问题成为思考的重点。
1 物业服务企业的用工状况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住房制度的改革,这一改革直接推动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随着房地产规模和建筑面积的逐年递增,对建筑面积内的卫生以及治安的管理需求不断增长,这种需求催生了物业服务企业的产生。目前为止,我国物业服务企业超过6万家,服务于全国26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需要物业从业人员600多万人。但是实际物业从业人员却还存在很大的用工缺口,出现用工荒现象。虽然为了应对市场对物业人员的需求,很多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培养专业物业管理人员。社会上还出现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对物业人员进行短期的物业管理培训。但是这些培训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发展速度下的物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某些物业服务企业为应对用工荒的危机只能从社会上招聘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社会人员。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物业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物业管理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目前我国物业服务企业的就业人员却出现从业人员基本从业素质低下,导致小区业主的投诉量不断增加,给物业服务费用的收取工作带来不小的隐患。专业、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员是现在物业服务企业的急需人才。有些企业为应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物业服务行业进行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一些大型物业服务企业为提升企业整体从业人员的基本从业素质,与一些设有物业管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签订长期定向就业合同。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从业人员的就业素质低下问题,但是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问题又一次成为令企业头疼的难题。据调查高素质人才一年内辞职比例高达90%。高频率的人才变换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难度,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留不住人才呢?如何解决企业挽留高素质人才的难题呢?
2 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用工荒和人才流失的原因
企业对人才的不重视,人才发展空间狭小是致使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目前高素质的物业服务人员在物业服务企业中一般情况下从事着保安、车辆管理、保洁等工作,这些工作既不能很好地发挥高素质人员的专业才能,也看不到很大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在这种就业情况下,高素质的物业服务人员频繁地跳槽就不足为奇。
我国的企业物业管理只有短短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企业在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上都有很多不足。一些物业服务企业为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控制企业运行成本的条件下大量招聘物业管理实习生,利用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劳动力廉价等特点,但在实习期满后又不与实习生签订用工合同。为再次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再次招聘实习生,依次循环进行虽然给企业节省了运行成本但也造成企业的信誉受损。长此以往学校拒绝再次合作,社会就业人员也因此不再愿意进入这类企业进行就业。而另外一些企业在招聘时福利待遇优厚为招揽人才的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过分压榨劳动力,忽视对员工权利的维护。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得不到基本的劳动尊重,过度繁重的劳动造成员工幸福指数和企业认同度低下。这种情况下,物业企业的用工荒问题必然出现。
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也是物业企业招揽不到人才的原因之一。大学生怀抱着对未来工作的美好憧憬走上工作岗位。在物业管理企业中,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般情况下从事打字复印、安保清洁等工作。这些工作难度系数低、技术含量少,大学生在工作之初往往会因为看不到设想的工作前景而离职。另外,物业管理企业属于服务型行业,社会认同度低,从事物业服务工作很多家长并不认同。在小区业主与物业的冲突事件中,也没有具体的法律维护物业从业者的法律。总之,物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理念、福利待遇、管理手段等都给物业企业的用人带来重重困难。3 解决物业服务企业难题的对策
解决企业的用工荒和人才流失要对症下药,加强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方面的工作。在人才招聘和培养方面,一方面认真对待就业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实行新员工与老员工同工同酬策略。在福利待遇方面,做到加班有补助,节假日有福利。在企业文化方面,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要针对员工的专业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让企业员工能够看到自己的职业前景。针对企业员工职业规划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首先,在物业服务企业的企业人才管理中,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的企业文化教育,让人才紧密地把企业发展同自己的职业规划联系到一起。其次,可以进行岗位竞争和职位奖励,用物质鼓励结合精神激励肯定员工的工作成果。最后,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素质,营造积极健康的就业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理念。
不正确的就业观念也是大学生在就业之初就跳槽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在就业之初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开始工作,一部分同学在工作时没有吃苦精神,嫌弃工作中的脏、累、苦,一部分同学在就业之前就没有对自己职业前景很好地分析,导致就业后不适应。针对学生不正确的就业观,一方面学校和社会在大学生就业前进行就业指导,利用舆论的导向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宣传。另一方面学校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在学校期间把学生的错误就业观念扭转。遇到就业心理问题时,利用学生工作和心理辅导辅助教育。在企业进行招聘时,学校可以建立就业指导平台,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增强企业选择的针对性,提高就业率,减少企业人才的流失。
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行业的工资待遇,是解决物业服务企业用工荒和人才流失的关键。工资和福利待遇的高低是员工选择企业的首要条件。企业要解决目前的用工难题,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就目前我国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的速度和前景来看,提高行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虽然会暂时性地增加企业的成本付出,但是对企业的发展和提高员工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 论
解决物业服务企业中用工荒和人才流失的难题需要社会、学校、企业等多方面的配合。社会要提高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认识,提高对服务行业的认知度,尊重每一个在社会中提供服务的人才。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服务人员进行权益保护。学校加强对物业服务人才的培养,扭转学生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另外企业要加大对人才管理制度的改进,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为留住人才转变企业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钱大胜.浅谈物业管理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4):170-172.
[2]谢罗群.求解行业“用工荒”难题[J].中国物业管理,2011(2):65-67.
[3]郭爱国.对物业管理企业稳定员工队伍的几点思考[J].中国物业管理,2007(2):48-49.
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技工教育;五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江苏省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五年技工教育和五年高职教育,这两种教育形式各有优势和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满足企业、社会的生产、经营需求,对技能型人才和技工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将五年技工教育和五年高职教育结合,使二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深入改革,是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二者结合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践,不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一、五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五年技工教育的概念
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均应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大部分。因非学历性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受外在的政策性影响相对较小,所以问题的要害和争论的焦点就主要集中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部分。为此,本文所讨论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念将限定在学历教育范围内。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教育类型,培养具备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一个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应该由研究生教育(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构成。
2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概念。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本文所指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
3 五年制技工教育的概念。五年制技工教育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五年制技工教育是中专层次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技工院校来实施完成。
二、江苏省五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1 取得的成绩。1999年江苏省首届五年制高职学生毕业以来,高职教育已为江苏经济建设和生产一线培养了一批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欢迎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实践表明,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正在走向成熟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的重要办学模式。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教规模的扩大,五年制高职教育也呈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徐州共有五年高职高等职业院校9所,2005-2008年入学人数每年以13%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年达到了4%的增长速度,毕业生工资增长幅度较大,五年内增长了2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共有4万名五年高职新生注册,为3.6万名四年级学生办理教育部电子注册,3.6万名学生毕业。以上数据表明,江苏省五年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毕业生的就业、待遇等前景良好,这从一方面证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说明,五年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社会的需要,真正做到服务生产、经营一线。
2 江苏省五年高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五年制高职的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模式不清晰、教学和管理缺乏统一规范、办学模式的改变造成教学环节脱节、教育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据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在逐步下降,主要因为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水平与企业要求相差较大、工资希望值太高等。同时毕业生一年内对口就业率略有下降,由2005年的40.8%下降到2009年的38.8%。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发挥,制约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阻碍其健康发展。因此,五年高职教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技工教育与五年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十一五”末期,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因此,大力发展五年高职及五年中等职业教育高级工教育是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是国家成为制造业强国的需要。
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生产技术操作从低端技术型生产向高端科技型生产发展,科技部要求有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一旦申报成高新技术企业,在税收、银行贷款、申报项目等方面享受丰厚的优惠政策,因此,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趋之若鹜。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之一要求企业员工大专以上学历30%以上,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进技术工人时,增加了最低学历为大专的要求。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仅有中专学历,达不到学历要求,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技工院校开展五年高职教育很好地解决了毕业学生学历低的问题。近年来,由于技工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毕业后待遇高,招生人数逐年上升,入学学生素质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但是技工院校的五年高职招生人数连续4年没有增加,较大地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增加技工院校五年高职招生指标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五年高级工技工教育和五年制高职的优势和特色:一是学制一贯,便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较好地解决了中高职的衔接问题;二是学制五年,有效教学时间长,有利于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教育质量;三是学生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学制一贯是五年高级工技工教育和五年制高职的共同优势所在,在发展中要紧紧抓住这个优势,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中高职两个学习阶段有机衔接,避免衔接中的学时损耗,提高教育效益。质量是职业的生命线,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意识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专业稳定性和归属感,切实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特别是要在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方面下功夫,努力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两种教育形式各有所长,互补长短、互相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最佳良策。
四、高职教育与技工院校的比较
技工院校开展五年高职教育,还存在一些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等因素。
表1显示,技工院校在实习教学的软硬件上占优,高职院校在理论教学上占优,而实践课时比较更能说明这一点。在2011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院学生获得金牌36枚,占全省金牌总数的80%,比2010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高职院校近几年来在技能大赛中进步很快,说明在技能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现以徐州技师学院技工教育五年高级工与五年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对实践课时进行比较,如表2。
以上两种专业总课时均包含第五年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如将第五年的顶岗实习课时去除,再进行比较,如表3。
表3说明,技工教育在实践教学的投入是比较大的。但并不表示技工院校的五年高级工毕业生优于高职院校的五年高职毕业生,经过调查发现,五年高职毕业生在素质及长远发展能力方面优于技工院校学生,如表4。
五、技工院校与五年高职教育相结合,提高江苏省职业教育水平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办学方针,还是培养目标、教学理论、教育模式、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学习教材、传授方式等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类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西方先进国家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有很大的差距。五年高职教育和技工教育两种教育都应积极向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另外,两种学校应互相学习,博取所长,打破“各自为政,老死不相来”的局面,共同为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1 技工院校需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长期以来,技工院校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直较为薄弱,存在学历低、专业水平低等问题。目前,我国正由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向科学技术型生产迈进,现代化生产需要更高层次的技能人才,高层次的技能人才需要更高的理论水平作支撑。因此,技工教育应向五年高职院校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校园文化等内涵建设的形式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提升内涵建设。
2 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技工院校的很多实习教师前身是企业的能工巧匠,在多年实际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技能教学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较为缺乏,尽管从技术师范院校引进了大批的技能教师,但实践教学经验仍较为欠缺。技工院校在技能教学方面确实有独到之处,值得高职院校学习。
3 示范校建设的大环境下,促进了相互学习。2010年,江苏省第一批示范校17所,其中,技工院校3所;2011年,江苏省第二批示范校21所,其中,技工院校3所。在这种大环境下,提供了两种教育互相学习的良好机会。无论技工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都离不开校企合作,都需要在校企合作上改革和创新。
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挑战;服务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能够控制企业在财务上的风险,还能够让企业迅速的达到市场发展的要求,而企业人员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技能,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的价值,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所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众多的国内企业都采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在模式运转的过程中也建立了更多的财务管理框架,使传统松散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统一。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也为企业自身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让其在市场中拥有更高的地位。
(二)有助于财务战略进行转型
企业想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财务的战略转型,这需要企业能够提升整体财务职能的定位,并使财务的地位得到提升,让财务的权利得到扩大,因为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企业的命脉,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者;再者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需要不断对财务的工作重心进行调整,将工作的重点从处理相关业务到成为企业发展的决策者,这就能够促进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主动的去进行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是以财务的运行为主要的方向,所以要在建立的过程中能够将财务的职能深入到企业的整体管理模式中,并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格局。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财务战略的转型,并借助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挖掘了更多财务人员的附加值,让财务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能够快速提升自身的价值。
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遇到的挑战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模糊
很多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都是对实行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规划存在疑惑,不是很了解自己的企业需要在什么样的时机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更加适合,导致企业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认识存在不足,就无法做好合理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定位。这就使企业运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想要在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改善和优化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在改善的地方也容易出现反弹的情况。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建立的过程中存在定位模糊的情况,也会导致企业管理层的管理力度下降。在出现上述情况之下,企业都要考虑根据自身的情况是否能够完善定位目标,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前进。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的关系不清楚
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大型的跨国企业则建立了多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计划中心、财务交易中心等,企业这样进行分配主要就是因为其工作的范围和功能存在差异,而且在多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间可以建立相应的业务备份,当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了突发事情而导致其中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停止,这个时候其它的地区可以迅速进行工作的承接。但是就现在我国企业中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情况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之间存在很多的隔阂,导致业务运转达不到企业发展的要求,并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关系认识的不清楚,也出现在投诉过程中出现推诿的情况,造成整体服务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三)无法完善业务的标准流程
在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就是财务的运行政策与财务流程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会出现无法达到标准化流程,进而影响企业业务的开展。企业中财务标准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核算标准不统一、成本统计不统一、会计科目不统一等;在企业中财务运行的流程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这样就使企业在运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出现了阻碍,所以想要能够建立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需要将企业的财务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对策
(一)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完善财务的管理,将财务转型成为能够适应企业财务战略发展的形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深入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终究能够成为企业运作中重要的战略服务者。
领先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突出了服务理念至上的道理,强调的是企业员工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卓越的服务理念与个人的发展前途结合到一起,以此达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型,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内容的深度也是衡量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主要标准。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需要吸取优秀的经验,建立好战略管理、融资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增值服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建立、稳定、优化。在建立阶段,需要确定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什么样的服务,并将标准制定下来,这样就能够方便共享服务模式;在稳定阶段,则需要将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原则、业务流程、以及自身的条件进行完善,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能够逐步进入到稳定阶段;优化阶段则需要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将企业中运行的财务精进管理、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方法相互结合,使企业产生商业效益,并为企业发展提供完善的战略。以上综述,主要体现的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不同阶段定位应该有所不同,这样就能够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更加全面和完善。
(二)理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的关系
在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拥有共同的发展意识和认知,虽然在服务上有功能的区分,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需要全方位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这就需要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改变人员的传统服务观念,将心态服务至上的理念贯穿在服务当中。其次,在捋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框架,并有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统一指挥,在服务交叉的部分实行相互衔接并进行扁平化的管理;最后在理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互关系中,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并做出解决应急问题的制度和预案,相互之间应当充分认识双方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应该相互协调并积极的解决问题,以此达到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的目的。
(三)统一财务政策和流程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前提就是先要统一财务的政策和流程,并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首先,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内部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并清晰的划分财务人员的职责,通过系统的管理,巩固财务制度的实行。而且在财务流程管理上,应该加大对流程的监督,将企业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流程进行对照,优化两者的衔接,并统一关联制度,根据外部和内部的环境来完善财务部门流程和政策的制订;其次,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需要交易与操作流程共存的,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不断完善,两者是需要分开进行管理,所以在针对两者的约束政策要加大力度,针对资金运营、融资、税务等方面的内容逐渐的融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中,当然这些工作都需要拥有统一的政策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标准。
四、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规模,还能够通过对财务系统的升级达到预防风险的效果,这样的管理理念在信息化的市场时代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因为政策环境与市场发展差异化的原因,导致信息和管理基础非常的薄弱,要是不解决定位、关系、标准的问题,直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能就会出现企业发展滞后的情况。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地完善自身来迎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创新和实践,以此达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劲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2,7(14):249.
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数字校园;高校;财务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24
[中图分类号]F232;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中提出,建设数字化校园,通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校园数据共享与系统整合。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指从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到传输使用的全过程,都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运用并有机结合,实现高校财务数据在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顺畅流通,有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内涵发展。
1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资金渠道来源的多元化,高校财务关系日益复杂,迫切需要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提升高校财务服务能力。因此,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加快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
1.1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首先,落实教育信息化战略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了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学校管理信息化应该广泛普及,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其次,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内外环境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上要求实行集中核算、分级管理,迫切需要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来解决不同校区之间会计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搭建起适用于高校发展的动态财务管理平台。再次,高校自身内涵发展,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内涵建设需要财务信息化建设向共享化和智能化转变,构建高校整体财务规划与分配资金计划、高效处理财务数据,最大程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为高校科学决策提供财务支撑。
1.2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工作需要从传统手工作业向信息化、共享化转变,从静态向动态转变,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数据资源共享。高校财务管理实现全过程精确动态管理转变,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时效性、可靠性。借助财务信息系统数据的实时传递,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复度、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确保了财务数据的准确。高校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经过授权可以对所需的数据信息进行查询,如校内的学生学费查询、教职工工资查询;校外的税务机构、财政机构也可以及时监督高校财务情况,避免因财务信息失效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1.3 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通过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能使高校妥善、科学地管理资金的收支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其次,在现阶段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在基础会计信息的核算、报表输出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大幅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效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再次,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加强财务监督职能。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高校的财务信息互联共享,提高了高校信息的透明度,便于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有利于加强高校的财务监督职能。
2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整体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完善。
2.1 高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财务信息化意识淡薄
目前,有些高校的管理层没有充分理解财务信息化的内涵,没有认识到财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更高层次。长期以来,高校领导对财务信息化的认知不全面,始终无法将信息化手段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支撑高校财务的信息化建设。受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仍将会计信息作为高校的财务秘密加以保护,阻碍了财务信息的互联共享,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高度信息共享财务信息系统对高校管理的重要作用。
同时,高校普遍对财务信息化的整体施投入不够,“重硬件采购、轻人才培养”特别是对熟练信息化技能的会计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导致财务部门仅停留在传统的电脑记账、出报表层次,阻碍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2.2 高校缺乏高素质复合型财务信息化人才
人才匮乏瓶颈是制约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一大批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较高。目前,高校中财务人员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偏低,信息化知识更新接受能力差。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不均衡性,不能真正能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会计界,满足财务信息化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会计处理相结合的高端专业人才极度缺乏,具有较强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更是稀缺。人才因素成为制约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首要因素。
2.3 互联网风险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安全缺乏保障
数字校园背景下,高校校内外之间、部门之间处于动态的开放环境中,财务信息化建设必将使高校的财务信息系统处在高风险的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财务数据的网络安全性。目前,校园网络安全风险高,高校财务网络安全涉及财务信息系统安全很多方面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存在可能遭受黑客的闯入、非法访问、病毒侵入等导致的非法交易事项,从而导致会计基础信息失真。只有解决好校园网络安全问题,才能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提高会计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2.4 缺乏相关配套制度,部分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恰当
首先,当前与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给财务信息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度障碍。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也越来越高,但数据安全、权限设置、流程管理等有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其次,高校财务信息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有重要影响,部分高校由于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技术实现上都无法满足信息化发展要求,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化停滞不前,无法满足高校财务的科学精细管理要求,使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决策咨询作用无法实现。
3 数字化校园背景下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转变管理观念,提高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于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统一思想,缺乏合理规划和组织协调,资金投入也仅以满足基本财务运行为目标。高校要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首先,领导要有强有力的重视,切实转变管理观念,紧跟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高校管理层要正确认识财务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中,这是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保证。其次,全校要统一思想和认识,合理规划和组织,由财务部门牵头制定本校财务信息化实施的战略与规划;再次,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资金保证,加快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化进程。
3.2 创新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移动互联时代,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首先,迫切需要从管理模式的创新上来解决,依靠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本质上就是要利用先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服务职能,提供新的管理服务,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渡。其次,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构建高校院系部门二级管理机制,建立的扁平化的组织模式,构建信息化网络式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并通过信息、机构和监督来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务预测与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为高校管理层提供综合财务决策咨询服务。
3.3 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财务信息化综合能力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财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加强员工的理论与实践培训,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培养既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掌握管理会计知识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引导财务人员习惯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工作方式的变化,建立适应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使技术人员熟练操作财务管理软件,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3.4 强化校园网络安全,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环境
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现,首先,应完善财务数据管理制度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制度。高校财务信息网络的维护与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高校信息管理部门有义务强化校园网络平台安全管理,确保数字化校园中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采取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完善财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会计岗位责任,对不同人员根据其身份设置不同权限,规范网络操作。其次,建立针对财务人员的系统风险警示机制,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嵌入日常工作中,帮助财务人员树立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确保高校财务信息安全。
4 结 语
数字校园背景下,财务信息化是高校管理信息化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财务工作方式的全面创新,促进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实现了高校数据与资源共享的目的,促使会计职能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智慧高校奠定基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景莉.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预算管理[J].财经界,2013(6).
[2]丛磊.高校财务信息化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4(11).
[3]胡迅.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探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2).
财务共享的认识范文6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指将分散的、重复的财务基本业务,从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抽离出来,集中到一个新的财务组织统一处理,这个新的财务组织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络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集团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建筑施工企业更应该认识到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结合企业自身和行业的特点,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特点
(一)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能够促进集团企业财务人员的转型,使更多有能力的会计人员转型到管理和金融方面,为提升会计人员能力提供的很好的培养渠道,不经能使会计人员转型创造更多的价值,更能降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成本,达成双赢。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位置的选择上,可以建设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的地方,有助于减少工作场所的人员薪资的成本,可将节省的资金更多的应用到中心在人员激励制度上,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数据的准确度
财务共享服务中的运行模式不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工作上的全面化,中心更要求财务人员在工作上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在传统的财务职能部门,集团下各子公司的财务人员需要全面化的发展,能够撑起整个会计核算系统,能够独立的解决子公司的财务问题,因为子公司的人员配置有限,在能力和专业性上不能够全面的撑起来,因此在数据处理上容易出现错误和误差,而新构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有一个规范化的、统一的业务流程,财务人员只需负责一个或者其中的几个环节的工作,使财务人员的工作更集中,更体现专业性,因此也能避免出现数据疏漏,造成误差,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每个财务人员的工作权限和责任也更清晰更明确,保证了业务执行的透明度。
(三)构建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大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通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未来构建的新型的务管理体系,是要将会计基础业务和管理业务的比重都降低到40%以下,抽出来20%用来做战略性的决策支持,形成共享财务、业务财务、战略财务三个层面,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系统,将传统的会计基础业务比重降低,用节省出的资源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整合能力。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在企业接到新的项目时,能够及时地提供财务测算和管理服务,财务中心在处理各子公司的业务时,整合了所有的数据和资源,能够很好地发挥财务中心职能集中和资源共享的作用,利用数据整合汇总集团信息,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分析。财务中心能够整理分析各子公司的行业状况、资产状况,能够针对性的安排最具竞争性的子公司去承接业务,提高企业中标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财务服务中心的构建使财务工作更加分工明确,各财务人员各司其职,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内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投入高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市场方向的工作研究方面,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对建筑施工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议
(一)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做支撑
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分布的点多,而且覆盖面比较广,财务涉及的数量大,很多需要集团跟高层审批,因此在传统的在各点都设置实体财务职能机构,就会造成线下的审批流程非常长,处理的时间也非常长,拉低工作效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将企业集团各子公司的业务集中到财务中心,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的处理,缩短审批流程和耗费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模式的构建,就要促进企业集团内部的信息化,构建强大的信息化平台,以信息化平台做支撑,在服务中心配置大型的服务器,开发应用新的财务会计软件,使用统一的财务系统,比如统一的费用报销和资金管理系统;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系统做支撑,将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集中起来并进行优化配置,促进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和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业务一体化的水平。
(二)加强企业的资源整合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顾名思义是要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要实现财务共享,就要先进行职能集中和整合资源,服务中心的建设是要将整个集团优质的财务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优化配置的,将更多重复性投入的资源“解放”出来,重新应用创造价值的。只有实现了资源整合,才能更好地构建财务服务中心,整合资源需要管理成的支持,以及在战略计划上的支持。整合资源要进行组织架构的建设,财务服务中心需要更适合的区别传统的组织架构进行管理,将整合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整合要搭建起完整的网络架构,配置健全的企业信息系统,各子公司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将采集的资源整合到服务中心,只有在资源企业资源充分整合的情况下,整个企业基础财务人员的工作都能在中心实现,可以大大地降低财务职能机构的运作成本,提高效率,财务服务中心才能够实现更大的作用。
(三)构建新的流程管理机制,实现企业流程再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是将各地的会计业务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的处理,因此,中心的构建就需要构建新的流程管理机制,并不断加强对该管理机制的管理,保证新的流程机制能够高效的运转。要使财务服务中心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加强企业流程的管理,实现企业流程再造。新的流程管理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该流程是否能够实现高质量的,低成本,并且能够高效运转的功能。新的财务流程管理机制,是将传统的财务流程的环节分解为更细致的环节,更小的步骤,将这些细小的环节和步骤进行重新组合再造,使分工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明确,实现流程管理高效的目标。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一些大型的建筑施工集团拥有越来越多的子公司,传统的财务运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财务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服务中心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企业内部培养财务共享理念意识,加快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和队伍建设,促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兵华.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共享中心建设[J].当代会计,2015(6).
[2] 郭晓彬,肖泽锋.浅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