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1

关键词:成本会计 实践 教学改革

一、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而言,成本会计岗位不仅需要及时并准确核算产品的成本,以便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同时应该参与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为此,众多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均把《成本会计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但在教学中,成本会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成本核算虽以工业企业为例,但缺乏制造环境的模拟,导致学生对产品的业务流程不清晰,不能理解成本核算的整个流程,且当制造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举一反三。(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成本核算的讲授,但对成本控制和分析讲解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相脱离,无法满足会计服务于经济管理的要求。(3)教师讲授了许多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学生到实际当中,无法自如选择。(4)大多数院校将成本会计教学分两个阶段,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校内理论教学,包括材料费用核算、人工费用核算、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废品损失费用核算,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其中穿插案例教学(或校内模拟实训),但都比较孤立,不成系统,学生不能融会贯通,且业务以文字提示,与实际中的单据不相符,所以学生只识提示,不识单据,很难在实际中开展核算。(5)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6)成本实训较繁琐,学生又缺乏耐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大大降低。(7)校内成本实训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但实际中需要对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为有效解决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开始探索成本会计教改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改革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改革思路

树立熟悉成本形成过程、形成环境,成本的分析、控制、决策与学习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并重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两段式成本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模拟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采用实践―理论+实践―实践三段实践层层递进的阶梯式教学模式,突出满足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成本会计岗位技能性要求高的学习要求。

第一阶段:在理论教学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考察,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的每道生产工序,整个工艺流程,并加以记录,分析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并与成本核算人员交流,询问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使学生对成本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在学生对企业产品成本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结合成本会计理论,模拟一个企业的完整成本业务,对与成本有关的业务用文字加单据的形式提供,在讲完每一成本业务所需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后,学生开始实际操作。这属于单项模块实践教学。在成本各单项基本业务熟悉的基础上,将成本实训穿插于综合实训,对成本核算再巩固。

第三阶段:把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与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制定任务目标和要求,布置成本实习内容,要求完成成本课程实习报告

三、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教学改革实施

我们选取了两届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该实践教学,教学贯穿三个学期(见下页表)。

第一阶段: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我们将1个班50个学生分为五支团队,分行业选取五个温州支柱型产业的调研基地(展升眼镜公司、东洋打火机公司、报喜鸟集团(服装业)、康耐集团(鞋业)、长江电子有限公司(机械业),组织学生前往基地调研该企业行业类型、规模、产品品种、产品详细生产过程,企业的生产车间类别、车间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核算的方法、近两年成本的变化趋势。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摄像等多种方式初步了解一件产品的成本构成,要求学生完成企业产品流程图的绘制。每支团队调研完毕后要制作PPT在班级、全系作汇报交流,并写出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单项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此教学安排在大二上学期。

我们选取长江电子有限公司的真实成本资料并进行加工作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素材。在授课前先讲解成本核算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点,然后给出相应的成本核算票据,在教会学生识别票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成本核算方法完成相应的成本核算。比如,材料的归集和分配核算。我们提供学生1个月的所有车间领料单、材料购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材料入库单。理论讲授:材料费用的归集包括购入材料成本的确定和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通常,购入材料按实际成本计量,要求学生拿出购入材料的单据(发票、入库单)确定成本。对于发出材料成本的计量,按照领用车间归属,能明确归集到车间某一产品的直接计入该车间该产品的成本,如果不能明确归集的,需要先归集到车间再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车间的产品中去;此时,要求学生拿出领料单,将材料的耗费归属相应的产品,编制各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后,教学生如何将成本归入相应的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实践操作要求:①正确计算原材料的采购成本。②对不同的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所需的材料数量归类,编写材料耗用明细表;③编制各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④计算原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确定每一车间材料耗用成本;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原材料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为便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每张票据均附文字说明)。这一部分的实践要求学生手工操作,其中成本表格的编制、数据的计算可以通过EXCEL编辑。

第二部分为综合实践教学。此教学安排在大二下学期。

在实际中,成本核算并不孤立存在,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业务中,我们模拟两个公司的全部经济业务,将成本实训贯穿其中。在这一实践环节,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核算企业成本,而且要求学生结合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我们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全班分成十个团队,其中五个团队做一账套,其余团队做另一账套。十支团队相互之间可以自由往来,赋予双方采购权、筹资权、投资权,让学生自主决策采购的数量、采购的价格,生产的数量,资金的需要量、筹资的数额、应收账款的赊销期,投资的数额等。这一部分的实践要求学生将手工操作与用友软件相结合,除完成成本的核算外,还需对企业作出财务分析,写出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安排在大二暑期。对大一上学期分成的十支团队,重返调研企业,重点调研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的种类、成本核算项目、设置成本会计科目、开设成本账簿、选择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原因、采购量的确定、生产量的确定、资金量的确定方法、成本的考核、成本存在的问题等。同时要求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会计实习,实习结束后,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在大三开学初,进行实践公开答辩。

四、实践效果与建议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方法;问题;改革策略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它具有操作性强、综合度高的特点,所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之后、忽视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等,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强化案例教学法以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知识掌握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高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滞后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普及,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会计专业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技术方法与手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与发展,如传统的手工记账被电算化所替代,企业财务报告实现了实时更新。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却没有根据这些变化而对成本会计教学进行相应的变革,仍采用过去的教学内容,对成本核算比较重视,而对成本考核、分析与预测等内容却比较忽视,使得教学脱离实际,无法实现真正的教学效果[3]。

(二)忽视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对于成本会计来说,其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因此,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成本教学都比较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极为不利,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失去了成本教学的意义。另外,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制定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实践教学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式应用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真正的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策略

(一)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就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加大学生实训课教学研究的力度,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的被动局面。首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整体上来对每一教学环节进行规划,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其次,创建实践训练环境,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实践训练,不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能促进其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

(二)强化案例教学法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会做题,但无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首先,在案例教学中所选用的案例应来源于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特别要保证其中数据与情节的真实性,切不可编造,只有通过真实的案例才能真正地将学生带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业务能力的提升;其次,案例中必须具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部分,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才能使学生得到快速的成长;最后,所选取的案例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教师在讲知识点时穿插相应的案例,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提高成本会计教学水平,就需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应不断引进具有一线成本会计经验的优秀教师,从整体上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高职院校还要定期组织成本会计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让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最新的技术与工艺,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够让教师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以便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育与培养;再次,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来学校进行演讲与培训,逐渐拓宽成本会计教师的知识面;最后,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激励制度,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1]。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成本会计教学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对此引起充分的重视,加大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力度,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辉.关于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5,23:51+53. 

[2]石建平.再议如何改进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方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178-179.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3

成本会计是在已经规定的系列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成本会计的教学实践并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以及改革,其常常忽视学生的创新以及实践应用,导致大多数学生误认为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枯燥单一的课程,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极为不利。所以,研究《成本会计》的教学与实践,从其特点出发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创造力以及理解力大有裨益。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

成本会计的起源并不是来自学科知识,而是伴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衍生发展起来的,其研究的主体内容随着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以及经营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化。总体而言,其共有三个特点,彰显着其独特的实践魅力。首先,《成本会计》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能够与会计实务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在企业生产加工的整体过程中,成本计算无法缺失填制原始凭证以及制作传递记账凭证等于会计相关的工作。成本会计核算需要根据基本要素的费用进行归集、分配直至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对产品成本进行计算完工。每一个流程都离不开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所以,为了能够了解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以及生产过程特点,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次,《成本会计》的具有复杂的核算体系,其需要较多的计算分配方法进行辅助,在现行的严格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中,学生较易将相关要素的费用归集、分配方法进行混淆,以至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过程不知分配方法的运用。最后,《成本会计》需要涉及较多的学科内容,在较好的会计理论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清成本会计的学习思路。《成本会计》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学、实训以及财务会计学、实训等相关课程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开设,其不仅要求学生需要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流程中产生的全部经济业务,同时还需要其熟练相关的财务处理,掌握实践操作的有关技能,提升自身理解力与创造力水平。

二、加强《成本会计》教学与实践的策略研究

(一)设置合理教学内容,构建规范化课程体系

基础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作为成本会计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融入多个学科的内容知识,从教材整体设计中构建培养方案,在综合性的角度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成本会计规范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成本会计》学习的重要性,发挥自身主体意识,逐层掌握其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方法,为完善学生《成本会计》的知识架构做好充足准备。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重《成本会计》中的理论知识在学科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从整体优化学生的学习思路。例如,教师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应提供准确合理的成本信息思想,在与现代成本管理需求紧密结合的过程中,适当增加成本预测、预算、分析、控制、决策等一系列内容,为实现成本会计体系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前瞻性奠定坚实基础。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活跃度

《成本会计》与其他会计学专业的课程相比,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均需要确定学生、教师互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多种授课形式的采用下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实现学生预测性、开放性以及多值性思维的发展。具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上,可以适当增加以下三种教学方法:首先,启发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多问“为什么”,在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质疑,以提升自身理解力。其次,合作研讨式。对于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实务以及理论问题,学生并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完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相关资料,在教师引导、总结中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分析、表达能力。最后,采取实验模拟、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在案例分析、实验模拟等实践性方法的应用中,使学生习惯于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掌握问题解决的常用思路。

(三)到实践中观察,增加学生感官体验

一些知识的获得均需要实践的反复证明。《成本会计》也是如此,其产生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同时也需要应用到企业成本核算之中,研讨其存在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教学一直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解,而实地考察少之又少,导致教学与实践总是出现脱节现象,学生无法将课堂中得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增加实践观察的教学环节,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例如,教师在《成本会计》教学后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到企业之中观察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程序以及方法,使学生在车间观察以及会计人员的讲解中全面了解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以及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实现考核内容多元化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水平,针对其弱点实现反思评价,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借助多元化的考核内容,准确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由真实案例改编的试题,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并设计成本优化方案。或者,教师还可以布置“课题设计”作业,让学生动手模拟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管理,撰写相应的设计报告。在多样化评价方式中学生可以更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善,提升自身成本核算的能力。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4

《成本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成本会计》课程实习,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检查的教学形式。这个旨在综合复习与巩固成本会计的有关会计收获理论知识的课程实习,是通过学生对会计实习成本会计资料的演练和操作、熟悉成本会计核算实务的整个流程,包括了解实习案例单位的基本情况、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编制原始凭证、实习收获账簿、成本计算单的计算等,来增强建筑工程实习报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除此之外,通过模拟案例实习,可以使理论课上学到成本会计的知识应用到实习体会的实务中,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将学生置于会计职业的氛围中,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除上述的增强学生会计工作的实际参观心得体会技能,也为学生上岗和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总而言之,课程实习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分析和初三英语学习计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能力。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材料费用、工资与福利费、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由于本次课程实习的侧重方面为品种法的核算程序,产品成本计算及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按照品种法的步骤进行:

1.根据产品品种开设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产品成本计算单,并登记其期初余额。

2.根据各项会计实习发生的原始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汇总分配表,并分配各种要素费用。

3.根据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4.费用归集。根记据实习收获凭证逐笔登有关费用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5.费用分配。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实习体会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6.成本计算。根据有关费用的账簿记录,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生产费用的分配,计算各种产品生产党课培训心得。

三、实习的收获与会计体会

经过这五天的实训,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工作的收获体会。课堂上我们有题目本身提供给我们做习题的各种成文的资料,根本不知道取得原始凭证的流程以及在取得过程的艰辛。而在模拟的课程实习中,我们只能根据教学软件提供的背景资料或其他会计资料来发现数据的来源,并得不厌其烦的进行多次的填写某些数据,才能编制成一张完整正确的费用汇总表。然而正是由于体验到了成本会计工作的各种繁琐的细节,我才在此次的课程实习中才收获了不少的东西。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5

正因为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骨干课,其教育教学所起作用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成本会计日常教学却不容乐观。

一、成本会计教学现状

1.理论基础差,知识点的掌握分散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有其独特的特点,表现在费用归集、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同一事项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试用。例如,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就有直接分配分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多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对单个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对每一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则了解得不透,对每种方法在最终形成的成本信息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没有系统的认识。

2.账证意识模糊,成本核算流程无法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计算量大,并且是大量的计算表格,是成本会计课程区别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的特点。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只重视各种费用成本的计算,忽视了会计凭证的制订,导致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无法像其他会计课程那样衔接紧密、条理清晰。

3.只重于算,轻于管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如何核算成本,却忽视了成本分析。在很多情况下,数字只能说明表面现象,远不能说明实质问题。会计实践证明,成本会计只算不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成本会计算成本只是基本的职能,通过算成本,利用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并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这才是成本会计的根本。只有通过分析现有的成本数字,才能比较,才能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才能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成本会计传统教学出现弊端的原因分析

1.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

现有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其实质就是理论教学。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成本会计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目的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不匹配,制约了成本会计教学的质量

成本会计教学不应仅仅立足于如何解决会计主体核算成本,还应解决会计主体如何利用成本进行分析,解决会计主体在实际经营中如何去降低成本,更好地发挥成本领先战略。在传统的财会教学中,相关的部门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考试达到教学目的,而学生根本不了解成本核算的实质,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或应付考试而学习,是为了学而学,效果很不明显。

3.现实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时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拟实验和会计专业实习。其中,成本会计模拟实验被融于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之中,而且仅对生产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进行模拟实际操作。所以,教师只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却无法实现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如何改善成本会计教学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存在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

从思想观念打破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式,使教学模式发生实质性变化。

(1)教学形式由演绎法向归纳法教学转变。所谓演绎法,是从理论出发,到实践结束,就是先讲理论,然后再把理论引入到实践中去;所谓归纳法,是先讲实践,然后再由实践引出理论。这种方法变化就是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其实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授课内容上由强调章节讲解到强调综合讲解的转变。分章讲解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学生很难将知识理顺,不能达到前后贯通。综合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讲课逻辑。传统讲课,遵循逻辑性,因此侧重了理论讲解。笔者认为,应打破这一传统观念,提倡任务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白上这一节课的任务是什么。这样,目的明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转贴于

(4)从教学目标上看,由模仿型向创造型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模仿老师去做。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尝试如何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也可以叫做由传授型向探索型转变。

2.加强实践教学,做到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改善实践教学措施

在改善实践教学措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特定的教学目的,对实践教学形式进行选择和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最佳组合,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达到高度统一的前提和基础。

(1)建立职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完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广泛有效的应用。

(2)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具体做法是:为了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尽快地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一种能力,学校应定期从有关厂矿企业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财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讲授会计实验课。同时,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深入厂矿企业的财会部门调研实习,实习结束,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收获以调查报告形式在同学之间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报告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系构建;就业导向;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25-02

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目的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结构调整的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现行高职教育体系中存在课程目标定位模糊、体系结构不合理、实施方式落后、评价机制简单、资源配置不全和素质教育缺失等弊端。高职会计教学不论是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都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的教改大多是侧重于实训的某一方面,没有作为一个体系深入研究。吕秀娥、吴韵琴等提出:贯穿一条主线、设计两个层次、实现三个结合、达到一个目标的校内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在实施时必须面对实训基地建设和专家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教材建设三个大问题。李英教授认为:高职“2+1” 模式,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为两年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带来了难题。笔者强调立足广东面向珠三角,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训课程体系构建,把实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构建。

二、目前会计实践教学和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主体地位不明确

许多高职院校虽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没有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没有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训教学体系。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割,且课时结构不合理,电算化等实训课时偏低。只是把实训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或延伸。开设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由一个学生完成企业模拟的业务数据的处理,学生没有对会计环境的真实感悟,一旦面临千变万化的情况就会毫无头绪。

2、会计电算化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大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但实训教学的形式单一,缺少电算化软件模块教学和质量评价标准,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和评价。《会计分项与综合实训》仍为原始的手工做账,没有相应地开设电算化综合实训,老师只是根据实训教材上给出的业务和印制的原始凭证,单纯让学生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实训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些虽两种实训都有开设,但没有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不能通过实训认识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之间的关系。

3、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加大了实践教学环比重,但大多都是传统的“单科实训+综合模拟+顶岗实习”实训模式。 没有形成以培养岗位能力、胜任岗位任务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大一缺少实训认知(企业参观、社会调查等);大二没有见习实训(技能训练,技术竞赛);大三的顶岗实习也流于形式(没有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更是缺少人文、健康、礼仪等选修课程。也没有多功能网络实训系统。学生难以得到全方位培训。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的体系构建必须坚持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原则,走校企合作之路。

1、实践性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良好会计职业素养的养成,均有赖于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支撑。高职学生,生源质量偏低。考虑高职学生特点和规律,在体系整体设计时,将会计实训融入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环节之中,使实训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理论用于指导实践。通过不同层次的多次反复的实训,不断强化学生的能力。

2、职业性原则。会计实训按职业化的原则设计,根据会计岗位任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训项目。如:针对出纳岗位设计出纳实训,成本会计岗位设计成本会计实训等。实训与岗位直接对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3、开放性原则。走校企合作之路,建设智能化(如网中网)会计技能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全真模拟环境下进行模拟训练。应用这种实训模式,需根据企业或者模拟企业的实际情况,先设计任务,学生分组、分岗位实训,每一个学生有相应的“职业角色”,通过角色轮换等方式进行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综合实训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实训课程体系构建理念

1、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职业性。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以能力为本位,参照职业岗位要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岗位为主导的实训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课程体系安排应做到:一是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训练相结合;二是专业实训与市场要求密切相关;三是要加大实训课时比例,占专业课时50%左右为宜;四是必须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实训项目

从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等方面着手,设计与能力培养相对应的分层次的实训课程和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全真与模拟),并将实训过程与会计岗位流程有效对接。让学生通过系统、整体的校内会计实训,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实现与上岗零距离对接。

3、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有机紧密融合

实训体系中,理论与实践是融合为一体的,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训课程需增设税法、审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训,使整个会计学科知识完整系统。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会计职业岗位需求,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增加实训课时,使实训教学贯通教学全程,在时间上全程化,在结构上层次化,在形式上多元化。设置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的会计实训课程模块,包括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应用模块。先进行会计基础技能、出纳技能及财会手工账等基本技能实训,然后,开展专业技能模块训练,如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电算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小企业 ERP 实训等训练。最后安排学生综合应用模块,包含手工和电算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如下图1,包含三个层次实训课程内容。

图1 实训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实训课程,除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课以外,主要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的实训课程,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课程。三者由简单到复杂,呈阶梯式上升,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

1、基本技能实训

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会计基础实训、出纳技能实训与财会手工账模拟实训。会计基础实训:训练学生具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出纳技能实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珠算、点钞、收银、票据填开、小键盘录入、数码字书写、计算器应用、真假币鉴别的方法与技巧。财会手工账模拟实训|:使学生能独立地判断经济业务的类型,完成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能对企业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

2、专业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实训,是较复杂的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税务会计、ERP沙盘等专业实训。训练登账制证和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能力。电算会计实训: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结账等。成本会计实训:是从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入手,训练其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的能力;税务会计实训:锻炼学生从事企业税务核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小企业 ERP 实训:使学生掌握 ERP 系统实施的流程、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的系统实施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会计专业技能。

3、综合技能(应用)

综合技能应用包括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和毕业轮岗实习。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包括:手工会计岗位实训和电算化会计综合实训。开设会计岗位实训,包括出纳岗会计、成本会计岗、总账会计岗、会计主管岗四个岗位进行手工分岗和电算综合实训。毕业轮岗实习就是安排学生进有关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仓库、车间班组等会计相关工作岗位,以跟随或以助理角色或正式顶岗等工作方式,完成实习过程。学生进行轮岗实习, 培养综合岗位能力。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运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和资源,以基本真实的环境与业务内容进行教学。做到融理论与实训、课堂与岗位为一体,形成“边讲、边学、边练”的“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们在“干中学”“学中悟”中体会会计的苦与乐。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校实现培养目标与实际工作需求的“零距离”。

(3)课程体系构建与职业技能鉴定、技能大赛、教学平台建设、毕业设计相结合

积极落实“双证书”制度,把国家职业能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中,使专业实践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珠算证书、电算化证书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2)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创造素质。(3)依托校内教学资源与记账公司合作,由学生完成记账公司的部分工作。或通过兴办校办企业,比如记账公司、会计服务中介机构等,进驻大学生创业示范区。直接参与院校创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