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

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范文1

工程简介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是一个可容纳18000余名观众的集篮球、冰球及演艺等多项功能的综合场馆,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篮球比赛用馆。场馆的外观设计由美国MANICA设计师事务所完成,整个建筑物的外立面造型相当独特,玻璃幕墙与金属板幕墙的交接边缘以及金属板幕墙上的造型结构均为流畅的空间曲线,形状与飘飞的火焰相似,在这些曲线位置还同时带有台阶变化。

工程应用刚性防水层的难点分析及措施

1. 本工程对于刚性防水层的应用与北京国家大剧院相当类似,均是刚性防水层上利用夹持装置固定装饰面板。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本工程的金属板幕墙带有台阶变化且下部为内切倒椭圆锥台。正是这两个最大的区别使本工程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我们不能完全参照国家大剧院的施工方法,必须寻求一种更好的方法应对施工中的难题。

(1) 施工重点难点

1) 如何处理刚性防水层的台阶变化;

在如何处理刚性防水层的台阶变化这一难点中,我们针对其功能,把施工的重点放在了如何保证防水上。

要保证防水的效果就必须了解刚性防水层(直立锁边铝镁锰金属屋面板系统的加工、安装的特性。直立锁边铝镁锰金属板是有平板通过滚压机滚压成形,它的加工是线性的,因此遇到台阶变化时铝镁锰板不能一次成形,在构造上必须断开。由于台阶位置板块断开后必然存在缝隙,如何确保水不从缝隙中渗入是防水的关键。

再从建筑物的外形考虑,外立面台阶变化均为空间曲线,若刚性防水层也按空间曲线变化无疑加大了施工的难度且部分凹位会有积水的可能,不利于防水。这也是其中一个重点。

2) 直立锁边铝镁锰板展开后为两端小中间大的梭形,无法整片加工;

直立锁边铝镁锰板加工设备只能加工直板或梯形板,梭形板无法加工,如何解决加工能力与实际需要是本问题的重点。

3) 直立锁边铝镁锰板两道立边圆弧位置安装时半径不同,安装后出现起鼓现象,严重的甚至有板面开裂现象

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与建筑物的造型密不可分。本工程建筑物在平面上是一个椭圆形,竖向剖面是倾斜的“拐杖”形状且“拐杖”顶部圆弧半径呈渐变过渡。这么特殊的造型直接导致了同一分格的铝镁锰板两个立边的安装半径不一致。如何使T形支座安装后形成的半径与铝镁锰板立边半径能较好配合是这个问题的重点。

(2) 针对施工难点的对应措施

1) 如何处理刚性防水层的台阶变化;

措施一:采用“分段叠瓦式安装技术”

2) 直立锁边铝镁锰板展开后为两端小中间大的梭形,无法整片加工;

措施一:采用“最大宽度位置分断技术”

措施二:采用“弯折固定技术”

3) 直立锁边铝镁锰板两道立边圆弧位置安装时半径不同,安装后出现起鼓现象,严重的甚至有板面开裂现象

措施一:采用“可调节T形支座技术”

措施二:采用“双曲率瓜皮板技术”

施工关键技术

1. 分段叠瓦式安装技术

分段叠瓦式安装技术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建筑的瓦房屋面,其原理是利用上层板面遮蔽下层板的缝隙,达到防水的效果。按照台阶部位的不同,该项技术的使用也有不同,情况如下:

(1)台阶顶部位置

在台阶的顶部位置,我们设置了一块Z形的过渡铝合金单板,这块铝合金单层铝板的作用主要有: 加设小号的T形铝合金支座,用于上层铝镁锰板的尾端固定; 实现台阶变化; 遮蔽下层铝镁锰板顶部间隙起到防水作用。构造如下图:

(2)台阶底部位置

台阶的底部位置做法与顶部位置基本相同,同样是利用Z形过渡铝合金单层铝板实现台阶变换并遮蔽下层铝镁锰金属板的顶部间隙。

1) 最大宽度位置分断技术

这项技术其实很简单,从宽度最大的位置将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形板切断后实际上就是两张梯形板,加工设备可以加工。该项技术的关键在于,最大板宽位置切断后上部铝镁锰板要预留足够的长度遮蔽下部铝镁锰板的顶部缝隙且由于下部铝镁锰板要使用“弯折固定技术”必须要设置在钢结构层有横向龙骨的位置。

2)弯折固定技术

从本工程的外形可知,刚性防水层使用的铝镁锰金属板其梭形结构的最大宽度必然出现在椭圆长轴及短轴最长的地方,而这个地方也正好是竖向剖面圆弧部分与垂直线相切的位置。上部铝镁锰板其形状接近半圆覆盖在顶部,基本上不用考虑重力对它的影响,但下部铝镁锰板位于建筑物造型下部的到椭圆锥台上,受重力的影响很大,必须考虑一个有效的方法解决受力及防水性能等问题。为此我们采用了“弯折固定技术”。

在使用该项技术进行施工是有几个关键点必须注意:

3) 铝镁锰板断开位置必须设置在钢结构层设有横向龙骨的位置以便于安装用于弯折固定的钢构件;

4) 上层铝镁锰金属板必须预留足够的长度以满足夹持装置安装及遮蔽下层铝镁锰金属板顶部缝隙的需要;

5) 下层铝镁锰板弯折部分与两个立边间应加工为带有圆弧过渡的形式,避免该位置因应力集中造成撕裂破坏。

(2) 可调节T形支座技术

本工程钢结构层以208品工字钢作为竖向结构,工字钢间采用直的钢方管连接,因建筑物平面为椭圆形,所以在没品工字钢的位置,横向钢方管会存在角度变化。在双曲位置这种变化尤为突出。若刚性防水层布置时也跟随这一角度突变进行必然会引起不平整、起鼓的现象。为此我们采用了可调节高度的T形支座,安装施工时在靠近工字钢的位置我们将T形支座的高度调低一些,在工字钢与工字钢之间的中端部分的T形支座高度则调高一些,实现角度变化逐步成形,减少不平整、起鼓现象的出现。

(3) 双曲率瓜皮板技术

本工程顶部圆弧位置的铝镁锰金属板采用的是经过辊弯加工的板材,针对相邻立边安装半径不同这一现象我们改进了我们的加工技术。使用原加工技术时,同一块板材辊弯时采用的是相同的半径,安装时不平整、起鼓的现象明显。经过改进,我们对同一块板材进行加工时两道立边分两次按不同的半径进行辊弯,板材加工后带有自然的扭曲,能较好地匹配现场实际的安装半径,不平整、起鼓现象明显消除。

结 语

本工程已投入亚运使用,在刚性防水层施工完毕后从施工阶段直到使用阶段,经历广州雨季、季风季节考验没有放生漏水现象,防水效果令人满意。

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范文2

关键词:空调通风系统防结露 气流组织 热回收 节能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深圳大学城体育中心游泳馆,为标准的乙级游泳馆,馆内共有观众座位2250席,主要功能有比赛池,训练池、更衣室,淋浴室和其他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约9010平方米。地下一层主要为设备用房。一层为休息、裁判室、办公室、会议室、管理用房等;二层为观众席和卫生间。

空调系统设计

2.1室内设计参数

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如下表:

2.3 冷热源设计

本项目计算夏季冷负荷1320kW,冬季热负荷为920KW,空调总面积8325平方米。本游泳馆空调冷热源由位于室外绿化带的三台风冷热泵机组供给。其中两台为风冷热泵机组,制冷/制热量分别为:420KW/460KW。其中一台为风冷冷水机组,制冷量为:480KW。风冷热泵的制冷/制热工况: 制冷:7℃/12℃,制热:40℃/45℃。

2.4 空调风系统设计

对于游泳馆建筑来说合理的空调气流组织对于室内温度场和风速场的合理分布是有必要的,对池区和看台的送风系统进行合理分区设置也是比较重要的。游泳池大厅及观众席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原则:采取竖向分区原则。竖向分区,上区为观众席气流组织,上送座椅下回。下区为池区,主要采取水平喷口送风和地面上送风,地面下回风。池区水平喷口的送风方式,可阻止池区热气流上升到观众席部位,而观众席的座椅下回风,也有效阻止冷气流往池区的下沉。实现上冷下热气流分区。观众区的回风方式和池区送风系统方式如下图所示:

2.4.1 观众区空调系统

观众席设计总人数为2250人,属大空间。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共设两个集中空气调节系统。新风与回风混合,再经过滤,降温去湿处理后送入观众席。观众席采用旋流风口下送风,旋流风口布置在观众席上方,回风方式为座椅下回风。在座椅下方设置一定数量的回风口,此回风方式可以有效阻止观众区的冷气流下沉至池区。空调机组采用变频控制,可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新风量的运行要求。

2.4.2 池区空调系统

池区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经过盘管处理后由埋地风管送入至池区大厅,送风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又看台下方侧送至池区中央,也可以很好形成挡风幕,阻止看台上方的冷气流进入池区的高温气流区,看台边下方设置水平喷口送风,一共设置106个直径为150mm的喷口。另外一部分送风口设置于外墙玻璃幕墙下,送风方式为地面送风,主要保障冬季幕墙不结露,回风方式为地面下回风。

为满足游泳者上岸无吹风感,侧送送风口采用小型喷口,可调整喷口方位控制工作区的风速。观众区侧的池厅空调送风考虑了观众厅的视线要求,池厅和观众区分界线上1m高的栏杆下部,做成透明有机玻璃(不影响观众区人员观看比赛),结合空气幕将池厅和观众区分隔成两个区,使两个区域的温、湿度便于控制。空调机组过渡季节可增加新风量。空调机组采用变频控制,可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新风量的运行要求。

2.4.3 一层的贵宾室,休息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均采用风机盘管加吊顶新风机组的空调方式。送风方式为散流器下送,下侧百叶回风。

2.5空调水系统设计

本游泳馆空调冷热源由位于室外绿化带的三台风冷热泵机组供给。其中两台为风冷热泵机组,制冷/制热量分别为:420KW/460KW。其中一台为风冷冷水机组,制冷量为:480KW。风冷热泵的制冷/制热工况: 制冷:7℃/12℃,制热:40℃/45℃,本设计选取四台卧式离心水泵,为方便冬季水系统的运行,水泵采取变频运行,系统为一次泵系统。管道采用闭式双管系统,立管采用异程制式,水平干管采用同、异程相结合制式。空调末端采用电动比例积分调节阀,以调节末端设备的供水量,达到节能运行目的。

3、通风系统设计

3.1 游泳池水表面和池边有大量的水分蒸发,池厅内主要有害物为水蒸气和含少量氯离子的气体。池厅通风的主要原则是,使池区水面不断蒸发的水蒸气和含少量氯离子的气体迅速排走,并供给一定量的新鲜空气,以满足人员的卫生要求,防止围护结构凝露和防止池厅中潮湿空气进入辅助用房。由于冬季和过渡季节室外空气的含湿量相差较大,故去除余湿的排风量按此两季节分别计算。冬季室外空气温度较低,空气比较干燥,除湿能力较强,所需的排风量也较小;而过渡季节的送风温度应大于或等于室内露点温度。

3.2 经计算,本项目池区冬季的排风量为65300m3/h,设计排风量为93200m3/h,设4套排风系统。过渡季节根据气象条件和使用要求控制设备运行台数,以满足游泳馆池厅防结露的需要。

3.3 本池区的通风系统设置池区上部网架结构梁上,设置一设备安装平台,共设置8台风机,平时空调季节可开启4台风机排风,总排风量达到76800CMH。如过渡季节全面通风,可再开启4台消防风机,总风量可达210000CMH,满足4次换气次数的要求。该风机刚好设置在天窗下方,冬季开启排风机,也可有效阻止天窗结露的产生。

3.4 地下室设备用房,电房等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

3.5 更衣室,卫生间设置低噪声通风机排风系统。

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

当游泳馆发生火警时,除消防用排烟。比赛大厅采用机械排烟,排烟量为135600m3/h。设有四个排烟系统,火灾时开启风机高速运行进行排烟。排烟风机设在屋顶最高处,。

其余内走道、房间等按相关规范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

节能措施

5.1 大空间空调机组系统采用用变频恒压的送风方式,大风量的风柜过渡季节可实现全新风运行。

5.2 观众席和池厅的空调系统设置转轮热回收空调系统。

5.3 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频运行方式,减少水泵的输送能耗。

5.4 华南地区的冬季热负荷较小,采暖方式可采用风冷热泵形式,空调采暖用热泵选型按冬季热负荷,其余选择风冷冷水机组。

难点分析及技术对策

6.1 由于本项目外墙基本采用玻璃幕墙,当初方案阶段没有实施节能规范标准,后期施工图阶段幕墙所选传热系数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实际室内冷负荷比计算负荷大,致使室内观众席温度在调试阶段只能达到26℃,影响后续使用效果。

6.2 大型游泳馆的暖通空调设计,其重点难点在于准确计算其室内的温湿度和热湿负荷特性,其计算结果跟实际负荷特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要实现良好的空调采暖效果和防结露效果不仅需要暖通设计从负荷计算、气流组织以及系统配置等方面综合考虑,也要与建筑设计师密切配合,校核建筑提出的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各方面综合考虑优化建筑设计成果。

6.3 对大面积玻璃幕墙外墙的防结露设计方案:采取池边埋地风管,沿外墙部位设置一条送回风管,采用地面送风方式,冬季对幕墙进行加热,可有效的防止结露现象的产生。对送回风口采用美观美化处理,做成休息座椅,方便池区人员上岸休息。

结论

游泳馆属能耗大户,应优先考虑通风和采暖方式,华南区气候冬季湿度较大,应注意冬季维护结构的结露情况,采取对维护结构周边送热风的技术措施,可有效防止冬季外墙结露。

由于观众席和池区的送风温湿度设计的差异,对两个区域的空调系统应分区设置,要有效防止观众区的冷气流混入池区,可在边界处采用气流幕和观众区座椅下回风可以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游泳馆是能耗大户,所以对此类场馆的节能措施应采取多样性,如对热湿空气的热回收,热泵的应用,过渡季节空调机组可采用全新风进行运行,满足不同季节空调运行的全面节能要求。

参考文献:

[1] 魏文宇,丁高,张力.游泳馆空调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幕墙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范文3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机电安装;BIM应用;施工配合;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一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设计及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一幢幢高层建筑构成了城市发展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超高层建筑风起云涌,比如说具有影响力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海心塔,台北国际金融中心,迪拜楼等等。而这些超高层建筑却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高度比较高且建筑基本都座落在城市的中心地区,而正是这个特点,对施工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及难点,本人有幸对我公司在成都施工的某超高层建筑进行观摩学习,也参加了施工方案的研讨。

二 超高层机电施工重点难点

以下对超高层建筑中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施工难点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简要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超高层建筑,是指高度超过100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综合性建筑。超高层建筑的楼层多、层高高,但又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从使用功能等方面来看,超高层建筑基本是用于办公大楼、高档星级宾馆等用途。

2.1超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上具有以下难点:

垂直运输工作量大,起吊能力受限制,需要保证安全,提高效率。

高区设备间、核心筒管井空间狭窄,设备、管线密集,对施工工序和操作工艺要求高:

周边缺少加工场地和周转场地,需要场外预制,现场装配,对深化设计深度,预制加工精度要求高;

电、水、风负荷大,弱电系统多,安装调试难度大;

因超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必须拥有的特殊机电设备,如阻尼器、超高速电梯等,对施工有特殊要求;

高区施工返工成本特别大。

2.2超高层建筑的机电工程一般粗略的分为以下几个大的系统:

供热通风系统、采暖系统、防排烟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强电系统、智能弱电系统等等,而对于建设单位来说,目前在国内招投标的过程中,大多偏向于系统单独招标,从而造成了机电工程施工单位众多的现象,因此,在施工前期若不进行系统的周密的施工准备,势必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造成“各自为政”的现象,且将会产生大量的拆改现象,施工中期若不进行细化的有效管理,则必然对施工进度、生产成本、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等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 为解决以上问题,超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图纸的深化;目前国内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多为专业施工图,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均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协调解决,而正因为施工单位的不一致性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扯皮、互不相让”的现象,而做好前期深化设计将有效的解决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

如何做好深化设计呢?就是要协调好设计中给排水、电气、暖通等机电管线与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线的相对走向和位置,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管线的合理相对位置从而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升吊顶的标高。超高层建筑往往用作高档次的写字楼或星级酒店,吊顶标高的控制和最大化的满足将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按现行设计图纸,一般管道专业管路及设施均有较明确的纵横位置规定,通风专业管道一般体积较大,坐标规定不尽详细,而高层建筑为提高使用面积使用率,留给各专业管井、管廊、吊顶空间等位置极为狭窄,所以常常造成专业管道“打架”。电气工种管路、托盘、线槽等在设计图中均未明确规定其坐标位置,且电流、电信号的传送不受高差变化影响,其走向自由度较大,正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设计中也常常出现与其他专业“打架”现象。

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般来说,可采用“一家牵头,各家复核”的方法,在施工之前就形成统一的综合管线图(此工作大多由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的专业分包进行)具体做法为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 ,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如弱电、信号覆盖等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

但是在大多数工程中,即使有了综合管线图,也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因此综合管线图的准确性要有一定的保障,而综合管线图的的准确性是建立在各专业施工图的准确性之上的。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比较高,因此砼结构施工周期比较长,如何利用砼结构的施工时间段就成为关键。各专业在提交专业施工图进行综合时应利用砼结构的施工进行现场复核,各专业应根据不同楼层的不同特点和特殊性进行复核,如此,将会产生不同楼层的综合管线图,使施工过程中的矛盾降低到最低,有了高质量的专业施工图和综合管线图,可以说,不但对施工周期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而且对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上是比较传统的方法现在对于超高层建筑为解决此类问题还可应用 BIM 采用 Autodesk Revit 平台这种新技术, 根据既有招标图纸对整个项目进行信息模型建造,采用协同的工作模式,结合现行设计、施工规范及合同中技术要求对给排水、消防、通风及空调、电气及智能专业进行管线初步复核计算,校验设备容量及管线复核。继而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管线综合排布,并利用碰撞检查功能确保各专业管线间不存在硬碰撞。最后根据调整后的管线综合模型对系统再次进行校核计算, 保证各个末端及设备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垂直运输的协调和配合。

超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楼层比较高、施工场地占地面积小、工程量大、机电施工周期比较短等特点,从而造成了材料的堆放及垂直运输成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难点。

在国内大多数城市中,白天均禁止大型货车进入市中心区域,因此,晚上成了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密集阶段,材料一但进入施工现场,就要求进行迁移,而由于整个施工场地的局限性,根本无法提供各家施工单位足够的场地进行材料堆放,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进入楼层施工现场,如此则势必产生各楼层的材料堆放混乱,既对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产生影响,也不利于材料本身的管理与控制,且极易形成施工过程中的大量浪费。举例一幢50层的办公楼进行说明,我们可将材料集中堆放在五个区域,比如说选择5层、15层、25层、35层、45层五个区域,让1~10层的材料由5层的仓库进行统一管理,11~20层的材料由15层的仓库进行管理,如此类推,这样既使材料实现“集中堆放”,避免因为无序管理而产生的各种弊端,也为以后的材料的垂直运输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楼层的设置中,也要考虑到楼层的特殊性,尽可能的考虑设备层或避难层作为材料堆放的集中地,从而可避免在精装修施工阶段的材料仓库的不断搬迁。

安装单位在土建施工阶段,主要利用土建的塔吊与外立面人货施工电梯,而后期装饰期间,由于业主往往从外立面整体效果考虑,会在内部电梯安装调试结束后拆除外立面货梯,对幕墙进行完整封闭,因此后期安装与装饰的垂直运输主要采用内部电梯。在各单位都由节点目标任务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好电梯的合理使用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笔者负责的项目中,总承包单位很好的起到了协调和组织作用,上下班期间各单位采用错时上下班,避免了大量工人在电梯口等待和抢夺电梯的状况,既能保证电梯的高效运行,也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大批材料集中运输前,必须提前向总包单位申请和填报运输计划申请单,即做好电梯的合理使用调配,也有效的使施工单位调整材料进出场时间。

总的来说,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对材料管理及运输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超高层建筑的机电施工中有比较突出的体现。

施工过程合理安排

超高层建筑由于高度比较高,因此砼结构施工周期比较长,而往往竣工日期却基本已经确定,所以在结构封顶以后实际留给机电施工单位的绝对施工周期并不长,如何利用砼结构的施工时间段就成为关键,在施工尚未进入施工高峰时就要有针对性的准备,比如说常用的设备(风机、消防箱、空调箱等)、大件的材料(如静压箱、风阀、灯具、管径比较大的管材等),可提前运至施工楼层。

另外,超高层施工中管井施工也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因为大多数管井里密集布置着各种介质的立管包括冷冻水管,高低压蒸汽管,消防管,非饮用给水管,透气管等等(管径和压力也从小到大各不相同)对于此种情况可采用预制立管安装技术即在管道施工中把管井内立管分节,连同管道支架一起预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整体安装优点在于这种施工工艺为组合化施工,现场施工更简便质量可靠、安全可控、制作精度高。随着结构施工时一起安装,如结构层做到20层那么立管安装借助塔吊最好安装到18-19层,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时间更解决了立管过长不方便安装、垂直运输不方便等问题。

还有半成品的场外预制也是解决垂直运输的一个重要办法,比如说风管可按图在场外提早进行半成品的预制,在施工进入高峰形成之前即可将相关半成品运至各施工楼层。

施工质量的前期策划及过程管理。

超高层建筑一般来说,对于某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如何将工程建设成一个精品工程,对施工单位本身而言也是一个宣传自身的工程。

但是,由于机电工程施工周期比较短,“抢工期”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实现质量的控制是一个比较难的难点。我个人以为,首先在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就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包括质量目标体系、质量监督体系、质量应急预案体系等,同时使整个质量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积极的发挥相应的作用。

具体来说,由于超高层建筑的楼层多、施工人员参差不齐及分散等的特点,我们可采取分区设立样板房工程管理的办法,根据楼层的不同特点,在大面积施工之前先进行分区样板房的施工,使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对样板房的施工均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后再分区设立质量监督人员,并使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落实责任制,要求定期开展质量自查、检查及评估的活动,对于质量的优劣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以推动各施工班组的积极性,使质量创优意识深入人心,如此循环下去,则势必会起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我个人认为,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有执行力的安保体系加以控制和监督。具体来说,首先要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

日常可体现为以下几个方法:

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等。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的同时,要明确落实建筑工程项目部各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

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产生于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施工前,首先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危险源,并依据危险源的级别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定期进行施工安全交底,在施工现场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遵循“按图施工、按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的原则,充分了解、掌握设计文件的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内容。

另外,还应根据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分区设立安全监控人员,对整个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与监督,同时在每天上班前、后对当天生产的安全注意点进行分析,并对前天的安全形势进行总结,如此执行下去,势必会对真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 结语

       对于超高层建筑的机电施工应精心组织施工,在各个工序上严格把关,并针对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优先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保证施工质量,使整个机电工程真正达到使用方便、节省空间、美观舒适和经久耐用的效果。并应根据其“高”的显著特性扎扎实实的做好前期准备、过程控制,建立一个“令行禁止”的有执行力的项目管理部,我相信施工中的各种施工难点一定会迎刃而解,从而使施工水平得到质的飞跃,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魏安能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安全控制》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 李本勇 《超高层机电安装新技术》

[4] 陈雨. 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问题的几点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

[5] 裴以军等: BIM 技术在武汉某项目机电设计中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