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综合实训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学综合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学综合实训报告

会计学综合实训报告范文1

一、文献回顾

(一)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随着会计实验教学的不断深化,有学者认为需要建立分层次的互补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张静伟,2007);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知识化、综合化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王存教,2008);打破会计专业知识壁垒,设计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验教学体系(章新荣,2008)。已有研究达成的共识是:会计实验按照实验的目标应包括验证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操作型实验、应用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按照实验的场所应包括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校内实验与校外实验;按照实验的手段应包括手工实验与电算实验;按照实验的课程至少应包括:会计课程实验、审计课程实验、财务管理课程实验;按照实验的形式应分为认知实验、模拟实验、仿真实验,感性实验、单项实验、阶段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应分为: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创新与创业实验等。然而对建立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应框架结构的研究成果却较少见。

(二)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研究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是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数学者认为会计实验与课程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与会计分析等课程中(杨火青、张静伟、王存教、刘琳等);于玉林教授(2007)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应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适时开设《高级会计实验》以满足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的需要;伴随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部分高校分别增设《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审汁》等实验课程(叶艳艳,2009),增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实验”、“财务制度设汁实验”、“注册会计师设计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等(李光凤,2008)。然而不同的实验课程具有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应选择恰当的实验手段,来实现实验目标,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显得较为薄弱。

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会计实验教学整体框架的建设,忽视会计实验教学的体系设计;部分涉及了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实施局部问题的研究,缺乏对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核心地位的研究。

二、“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适应于教学对象多元化的实验计划配置会计学课程是面向学校所有专业(会计学专业与非会计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是商科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专业的限定性选修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针对会计学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特点,必须区别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下,对会计学课程的定位以及课程内容要求,配置不同的课程实验教学汁划。

(二)适应于启蒙教育认知感性实验的凸现会计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或第三学期,学生之前不仅从未涉及会计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对会计的感性认识,相关的财经类课程也接触较少。因此,适应会计入门课程教学的需要,注重教学法的研究,逐步实现启蒙教育、实务演示、案例分析、仿真实训、实验室模拟、企业调研、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对会计认知“从无到有”的问题,增强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适应于专业基础的基础实验功能定位会计‘学课程隶属会汁专业基础教学模块,其实验课程也具同样级次。因此,该课程实验教学的实验目的宜定位为:应用实验解释会计现象(全面认知),应用实验验证会计问题(深入验证),应用实验设计检验解决会计问题的方案(适度分析、综合、创新);基于能力培养的定位是:通过实验训练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会汁事项处理能力、专业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分析与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提高辨析表达、沟通交流的能力(文字语言能力)。

三、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主线层会计实验作为一种行为,可以表现为针对特定的实验内容,依据不同的实验手段,在设定的实验环境与平台下,历经实验流程予以完成的行为。因此,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环境条件、实现流程四个模块是实验教学体系的主线层。

(二)实现层综合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环境条件及实现流程,进一步深化“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

(1)实验内容模块。“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取决(同步)于“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以及需要以实验教学予以辅助的目标。实验目的与实验范围是实验内容的具体表现。按实验内容的范围应分别有单项实验、阶段实验、综合实验;按照实验内容的目的包括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设计实验。而设计上述实验的客观载体包括:会计主体(某类、某个企事业单位等)、会计实物(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业务(单项或综合)、会计流程等。因此,分别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设计实验等实验目标,集成单项实验、阶段实验、综合实验等实验范围,选择会计主体、会计实物、会计业务、会计流程、会计场所等客观载体,构成“会计学”课程的实验内容。

(2)实验手段模块。这是实验教学实现的核心。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采取的实验手段一般包括实物现场、模拟仿真、视频影像、网络平台等,这也是对实验手段发展时序的整理。“实物现场”是最传统也是最直观的实验手段,是现实的再现。“模拟仿真”具体表现为对真实环境与业务的模仿。“视频影像”包括教师授课视频与实训视频。“网络平台”手段应用的核心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实验目标。

实验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也是会计实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各类手段实施的训练主要包括:真实操作、实际认知、业务实训、案例辨析、在线实训、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实训”是对实际业务操作的训练,包括对真实业务的操作训练,也包括对模拟、仿真实验内容的操作训练,还包括对视频提供的实验内容的训练;这里的实训既有手工下的实训,也有电算下的实训、还包括网络在线实训。实验手段、设计应用、实施训练相互间的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

(3)环境与条件模块。环境与条件是实验开展与完成的重要保障,主要指必要场所与平台(软硬件配置):即课堂、实验室、网络在线、实地现场等实验场所,以及网络、电算、手工等实验平台。上述实验教学环境与条件是对传统教学在实现空间上的拓展。

(4)实验流程模块。实验设计准备、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构成实

验的一般流程,三个阶段、三足鼎立、不可重此轻彼。各类实验的组织实施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学生实训、学生自测、学生在线等。实验考核的对象是师生双方,对教师侧重于设计准备、组织实施的考核(当然也包括对实验效果的综合考核);对学生侧重于实验完成结果的考核,其考核的方式包括教师讲评、学生互评、在线测评等,考核的依据是学生提交的各类实验报告(包括纸制或网络版;也包括实训结果与测试试卷等)。

四、会计学课程实验手段的应用

(一)实务与现场手段这是针对会计学入门教育提供的最具直观性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实验手段。包括实物演示、现场感知。实物演示指直接向学生提供反映会计业务、会计行为、会计流程等的真实的实物,如提供真实的凭证账簿及报表等,使学生获得直观知识的实验方法。一般在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学习部分,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格式、作用等知识点的讲授中使用。现场感知指学生通过实习基地、经济活动现场、以及会计工作现场等环境观看与感受的一种情景实验手段。一般在企业生产过程、会计部门岗位设置、会计工作基本流程等的教学中使用。

(二)模拟仿真手段具体表现为对真实环境与业务吲莫仿(如模拟岗位、仿真单项或综合业务等),也是对实务与现场手段的补充。在手工实验室大量采用的是模拟仿真手段。同时课程实训教材也都采用了模拟仿真的素材。

(三)视频影像手段借助视频、影像手段实现的实验,包括授课视频与实训视频。在网络教学开展的初期各高校已广泛实现了教师授课视频的提供,这一方面规范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也是对优秀课堂教学的推广。实训视频是学生借助视频手段提供的环境与信息实现实际认知与操作实训,包括认知实训与操作实训。认知实训可分别采取对真实现场、岗位、业务的视频再现(即“视频真实再现”),以及对模拟仿真现场、岗位、业务的视频表现(即“视频模拟表现”)。操作实训是指根据认知实训等视频信息,要求学生完成特定的实务操作训练。“视频真实再现”实际上是实物现场手段与视频手段的结合,“视频模拟表现”是模拟仿真手段与视频手段的结合。

(四)网络平台手段即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实验目标。该环境下可以是基本教学信息的网络展示,是对模拟仿真、视频影像手段的网络实现,更重要的是具有网络在线、网络互动功能,包括在线实训、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目前对本课程网络栏目的开设包括:教学信息、师资队伍、视频教学(含实训视频、授课视频)、案例学习、在线测试、在线实践、模拟试卷、学习论坛、会计法规、会计史话、职业风险测评、常见问题库等。

上述实验手段尽管在会计专业的其他课程,包括在专业综合实验中均可选用,但基于“会计学”课程本身的入门教学、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的需求特征,其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五、结论

(一)重视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建设本文的课程实验是指面向某一门课程的课程实验,而针对多门课程的实验列为综合实验。课程计划是现行教学计划的核心,不仅课程实验是综合实验的基础,而且基于课程计划是现行教学计划的核心,还必须确定课程实验在会计实验教学实现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教育,其课程实验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尽管长期以来,各高校会计实验教学取得了诸多实质性的成果,但立足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路,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会计学综合实训报告范文2

摘要: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本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会计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优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优化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而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提高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实现知识、能力的协调统一发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并且有助于学生职业化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成为了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本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会计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优化。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思路             

1.设计原则          

根据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并增加综合性实践,博士论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多元化人才;(2)加强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把企业会计工作各个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强化学生的会计实战能力;⑶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多门实践课程构成的一个整体,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由单项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校内到校外、由学生到员工的渐进过程,课程设置必须以学生能力的递进为依据。

 

2.基本思路                

构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实践环节和教学内容为重点。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由课程实训、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与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体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特点。根据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应以实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应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入手。一方面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要形成校内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锻炼相辅助的格局,校内、校外实践层层递进。

 

基于此,我校设计并实施了如下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实训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老师课堂上讲的是要怎么做,是纸上谈兵,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练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课程结束即使学生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动手能力却几乎为零。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模拟实训环节,可使学生在边学边练中主动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停留在手工做账方面,对数据前后之间的关联不理解,操作程序不清楚,如是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还是先计提所得税等,不能很好的利用会计软件的强大功能,通过实训,尽管过程不是很顺利,有的同学甚至要重做很多次,但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他们的会计软件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2.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校期间最系统、最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训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根据某单位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资料按会计业务分工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如出纳、主管会计、销售核算、往来核算等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从企业建账到最终编制出会计报表,使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业务处理,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轮换工作岗位;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完成之后,安排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学生采用同一套案例资料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再次进行练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员配置和岗位分工、建账、凭证的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操作,提高学生对会计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把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结果与利用会计软件操作的结果相印证,使学生从感性上再次领悟到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及其与手工会计处理的区别;另一方面,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都是根据会计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结合实际工作中各个会计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来设计的,但对于培养具有综合思维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前面两个实训阶段根本没有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的能力培养,并且处理数据的方法是确定的,博士论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欠缺,至于如何与人进行沟通协调、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则基本上得不到锻炼,在这种情况之下,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可谓是行之有效。

erp沙盘模拟实训融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教师评议于一体,学生的实训过程与企业实战相接近,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必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人员和部门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所作的努力和配合,

--> 在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3.技能比赛                 

为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后通过各种技能竞赛对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质量将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各参赛队伍的团队竞争理念,培养集体凝聚力;另一方面能够辅助优秀会计人才脱颖而出和快速成长,造就熟悉会计技能、精通会计业务、适应时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4.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内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我校开展了暑期社会调查、专题研究、企业顶岗实习等分层递进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调查和专题研究一般安排在大三和大四进行,根据专业实践教学要求,采用导师制管理模式结合学生科研课题的立项内容进行社会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社会调查可以采取网上调查、实地调查等形式,通过调查,一方面收集资料,另一方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管管理、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或对实际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然后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写出专题调查报告。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采取学校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组织联系,以及学生自己联系的方式,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等对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能够真正参与实际账务处理,独立完成企业的一般会计工作,达到教学目标和就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总之,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遵循“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职业综合技能为核心,系统化实训项目为载体”的原则来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要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同时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青等.会计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1(2下旬):100- 102.

会计学综合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实验实训; Excel; XBRL

财务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是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提高其教学质量必须考虑到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特点的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应开展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

一、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笔者对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的开展情况作了细致的调查分析,调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包括审计专业)、其他专业(包括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如表1所示。

同时,笔者对会计学(包括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了调查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笔者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体会,发现在财务管理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重会计实验实训教学轻财务管理实验实训教学

由于会计课程的特点,能够直接接触到凭证、账簿和报表,会计实验实训开展的时间较早,相对也较受重视,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有难度,财务管理实验实训教学基本上是借用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尚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实验室的设置上,几乎没有专供财务管理学使用的实验室。

(二)重理论教学轻实验实训教学

尽管在财务管理学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实验课时,但由于财务管理学内容的丰富以及课时的有限,大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只着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而无暇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因此,导致未能在教学中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实验实训教学。

(三)重校内实验室建设轻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建立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不仅承担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也承担了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部分任务。但是各校在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上的建设尚显薄弱,表现为实验基地数量少,分布区域不均衡。大部分实验基地是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资产评估等业务实习,真正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和理财业务方面实习的很少,这使得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获得理财训练的机会很少。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时不积极配合,使学生拿不到相关资料,达不到预期的实习目的。加之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增加,给各个学校安排实习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的几个人甚至十多人在一个单位实习,影响实习效果。

二、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体系需要解决的关键 问题

目前在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实验实训素材的真实性

开设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在现实的理财环境下,运用财务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实验实训项目的选材不仅要真实,而且为实现“理财者”身临其境的分析与决策过程,还必须模拟出较为真实的管理环境。这种实验应力争成为开放式的实验,实验项目的目标应该明确,实验涉及的理论与方法应是学生经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后所熟悉的。但究竟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如何采集或加工信息,如何根据信息的加工结果作出分析和判断,最终如何提出整体的解决方案等一系列问题完全应由学生自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激情;才能使实验教学真正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项目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些实验项目普遍缺陷是:实验的素材缺乏“真实感”,验证的内容过于“书本化”。

(二)实验实训项目的单一性

从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实验教学大纲看,其实施的实验项目大多属于单项实验,即只是针对财务管理学教科书中分布于各章节的每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的实验。例如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的实验、风险与收益衡量的实验、外部融资需求预测的实验、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的实验等等。虽然完成这些单项实验有助于巩固和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这类实验对财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过于单纯化、局部化,因而与现实企业理财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今后在实验项目的开发中,加紧研究制定不同类型实验项目的开发方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案例分析与财务软件脱节

目前可见的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程未能和财务软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么是就案例分析案例,缺乏数据的处理工具;要么是就Excel讲述Excel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应用,缺乏真实的案例和到位的定性分析。为此,在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时应该发挥Excel或XBRL的重要作用,将案例分析和Excel或XBRL结合起来。

三、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学实验是指在虚拟环境下,模拟企业的财务决策过程。如利用Excel工具进行财务建模、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等,它是一种探究式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在动手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财务管理学实训是指在真实的环境下,利用模拟数据进行实验,如采用各种软件系统包括采购、销售、制造、库存等功能模块,生成基本财务数据,自动生成财务报告数据,运用财务管理各种模型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因此,应该基于财务信息化的成果,整合案例教学资料,构建综合性、多层次的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合理的实验实训教学计划

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实验实训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内容、学时分布、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以及考核办法,明确实验实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以实验实训教学大纲的形式体现出来。

(二)多层次的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由于财务管理学是关于资金筹集、投放、营运和分配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课程,同时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受财务理论的指导。因此,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实训,该部分包括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环境等实训以及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的实训;第二个层次是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实验实训,包括资本结构决策实验、投资决策实验、营运资金管理实验、股利分配实验等内容。这一部分是实验实训的核心;第三个层次是财务管理活动综合实验实训,该部分通过案例将公司财务管理活动完整地展开。

(三)多样的实验手段和实验工具

第一个层次采用认知环节实验法,即接触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当中的各项实际内容,如通过模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资金运动过程;认识资本市场上各种筹资工具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个层次采用单项实验法,即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在企业实践中,资金需要量预测、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决策、最佳信用政策决策、销售预测等,分别设计多个单项实验项目,通过单项实验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个层次采用综合实验法,即将财务管理的各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以综合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可以分别设计筹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长期投资决策分析、企业并购决策分析等实验项目,以此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设计案例时,增加研究设计性实验内容,如当金融政策变化时企业融资策略调整的模拟,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投资决策过程调整的模拟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用课堂引导型,教师讲授为主,讲清原理,给出分析思路;也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型,即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鉴于财务软件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应用,对每一个试验分析都注重利用Excel或XBRL工具的使用,应综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避免分析结果的单一。

(四)立体的实验实训考核方式

在考核内容方面,以学生平时实践表现、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课程论文的撰写质量为准。课程成绩分为两部分,平时实践表现成绩占40%,调查或实验报告成绩占60%。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调查或实验报告的考核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期末成绩为全部调查或实验报告考核成绩总和按全部实验数目求平均数(对实验有独创见解,在期末考核中可以加分);没有提交平时实验报告成绩的学生期末课程成绩按不及格处理;缺课累计达6课时及以上者,不给予评定成绩。

总之,本文认为,财务管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体系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知实验等方法展开,运用Excel或XBRL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以立体的实验实训考核方式检验实验实训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 郭银华.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7(6).

会计学综合实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三化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企业需求大量经管类专业人才,然而许多经管类毕业生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问题的根源在于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懂技术、会管理、能管理,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管理人才,而不少院校培养的是理论型管理人才,专业缺乏技术含量,学生缺乏经验,专业动手能力不强。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课程教学脱离实际,偏重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让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有动手技能,成为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面对困境,湖南工学院和湖南科技经贸学院对经管类专业进行了实训课程“项目化、模块化”管理的应用及推广,大胆探索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方法。

一、“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

“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依据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立足地方院校实际,根据学校服务地方建设的宗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战略转型,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动手技能的需要,构建了专业实训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课程化”管理体系。为此,湖南工学院和湖南科技经贸学院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化:

1.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动手技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湖南工学院和湖南科技经贸学院先后完成《关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会计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的调查报告》。

2.制定了培养学生动手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对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学等经管类本科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和技能的要求,为强化培养学生专业人才动手技能。湖南工学院和湖南科技经贸学院都在2008年制订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再次修订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生动手技能的培养。

3.构建了经管类专业动手技能模块和专业实训实习模式。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各专业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构建了管理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大模块。根据模块设置和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就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学三个专业分别构建了多个专业动手技能模块。以旅游管理为例,在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下,构建了语言表达能力、商务写作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等专业技能模块;在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下,导游能力、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酒店服务管理能力、景区景点管理能力;在专业综合能力模块下,构建了职业综合能力模块。为保证学生实训、见习、实习有实效,湖南工学院除有经管实训中心外,还在校内外建立了11个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实训+企业见习+毕业实习”三位一体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和管理机制。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湖南工学院和湖南科技经贸学院把校内项目训练划分为:形体与礼仪实训、导游模拟、旅游资源调查、市场调查与营销、商务公文写作实训、旅游景点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实训、旅游线路设计和酒店管理综合等;企业见习划分为:旅行社管理见习、酒店管理见习、风景名胜见习等;毕业实习主要是通过毕业带薪顶岗实习等完成。

4.建立了经管类专业动手技能实训项目体系,推行“项目化”管理。根据专业模块设置和学生专业(职业)发展对技能不同的要求,湖南工学院和湖南科技经贸学院构建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动手技能实训项目体系。旅游管理专业设计了23个实训项目,其中,专业基础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演讲与口才实训、旅游英语口语实训)、写作能力(旅游应用文写作实训)、统计分析能力(市场分析与SPSS统计应用实验)4个实训课程(项目);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导游能力(旅游礼仪实训、导游资格考试辅导、导游模拟综合实训)、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旅游市场调查与营销设计实训、旅行社管理见习、旅游策划实训、旅游电子商务实训、旅游线路设计实训)、酒店服务管理能力(酒店前台实训、酒店客房实训、酒店餐厅实训、酒店管理软件实训、形体实训、酒店管理综合实训)和景区景点管理能力(旅游资源调查实训、旅游地理见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实训、景区景点综合实训)18个实训课程(项目);专业综合能力即职业综合能力,主要是开展带薪顶岗毕业实习实训课程(项目)。同样,在工商管理专业设计了26个实训项目;在会计学专业设计了28个项目。实训项目实施“项目化”管理,每个项目作为必修课,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目实训任务。先后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项目化”实施方案》、《工商管理专业实训课程“项目化”实施方案》和《会计学专业实训课程“项目化”实施方案》。

5.建立了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在校内外建立专业实训基地,搭建了动手技能培养“学校-见习实习基地企业-就业单位”三位一体的技能训练平台。两所高校先后建立了实验实训中心,搭建校内实训平台,中心拥有的仪器设备都在600万元以上,如湖南工学院的旅游管理综合实训室有旅游规范与线路设计、旅游工商管理、旅游电子商务、酒店餐饮管理、客房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会计学等多套教学软件。湖南工学院近5年还在校内外建立了19个实习见习和就业基地,如:衡阳神龙大酒店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恒飞电缆公司校企共建实习基地、衡阳亚新科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林隐假日酒店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常宁移动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等。其中珠海昌安实习基地还被评湖南省首批校外优秀实习基地。

6.制定了动手技能培养严格的管理制度。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先后制定了《经管类专业动手技能培养实施意见》、《经管类实训课程教学管理办法》、《经管类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等规章制度。坚持专业实训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建立了动手技能培养效果检测机制。

二、“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

“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是基于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专业动手技能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目的而进行的,但学校并不忽视学生理论学习,湖南工学院和湖南科技经贸学院通过实施教考分离等手段,引导学生自学,保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证明,“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目前管理类专业教学中“重理论、轻技能”的传统教学范式;解决了理论教学脱离实际和实训教学实效性不足;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范式,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了师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师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实践教学模式把管理学中的项目化管理理论和建构主义的理论融入到“项目化”管理之中,创造性地实施实训课程“项目化”的管理,提升了实训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突破了原有的实训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偿的困境。

2.“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三个专业学生动手技能培养的“项目化、模块化、课程化”实训体系,完成了各实训项目的实训大纲、实训方案,提高了学生系统的、完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和能力。

3.“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学校-见习实习基地企业-就业单位”三位一体的动手技能培养平台,即把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市场适应能力、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湖南工学院和湖南科技经贸学院对经管类专业进行实训课程“模块化、项目化、课程化”三化管理以来,不仅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技能,使两校经管类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6%以上,而且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也有了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教学带头人和优秀主讲教师,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大大提高,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等各种证书者,占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教师75%以上,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特别是通过专业实训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课程化”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不管到一般企业还是到重点企业就业,其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在短期内都得到了领导、同行和认可与好评。衡阳雁城宾馆总经理邓衡午、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湖南华天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唐元炽、衡钢总公司等一些就业单位老总一致认为湖南工学院和湖南科技经贸学院的经管类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高,角色转变快,工作适应快。

[参考文献]

[1] 严佳琪.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2-2-29] 省略/new/287_294_201202/29li846987284.shtml

[2]许华丽刘毅: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北方经贸,2006.04

[3]刘在云.关于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5

会计学综合实训报告范文5

下面笔者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师资水平等方面阐述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狭窄

制造业企业是典型的企业类型,其经营活动中涵盖了大部分类型的经济业务。从目前许多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制造业为例开设手工模拟实践课程。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行业非常多,比如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会计师事务所之类的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因此以制造业企业作为会计手工实训的案例,容易束缚学生们的视野,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综合的会计手工实践能力。就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目前学生们训练的主要是会计核算和反映能力,即如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开始,经过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复核记账凭证、过账、结账、编制报表,到最后证、账、表核对一致。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内容,几乎不涉及或较少涉及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实习项目,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思维长期被定格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这种模式上。学生们的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被忽略。

2、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难以提升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

在企业、会计机构中的会计人员是有岗位分工的。但在校内进行模拟手工实践时,往往都由学生一个人操作全部的会计岗位,完成所有的业务,工作量很大。在此种封闭环境下完成会计手工模拟,学生无法体会会计工作与其他业务部门如人力资源、仓储、生产、工程等部门的联系,也不能提升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在会计手工模拟实习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指导教师先让学生熟悉实验教材中模拟企业的基本概况,然后进行建账,由指导教师模拟做账,然后再由学生按照既定的程序与方法进行实践,最后由指导教师检查实习成果并评定实习成绩。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手工模拟实践实质上演变成了一本实验教材和一套模拟实验参考答案。

3、缺乏适合手工模拟实践教学的教材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辅助工具,但现有实践教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如:内容涉及过窄、与现行新准则衔接不够紧密、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业务类型单一、不具有代表性以及不能很好地反映现实企业的各种复杂业务等。

4、缺乏具有较高会计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会计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践教学效果。目前很多学校的会计学专业教师是直接从高校会计学专业毕业后从事会计教学活动的,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二、改进会计手工模拟实习的建议措施

针对上述会计手工模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下述改进的建议措施。

1、完善会计手工模拟实习的教学内容

会计手工模拟实习时,可以完全不局限于制造业的实训环境。就实训内容,可以选择服务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旅游企业会计等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实训,使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未来走上不同行业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时都能够从容应对。当然,如何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帮助学生完成几个行业的实训并非易事。作为教师,应当结合学校学生就业方向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规划。在安排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教学内容时,应该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凭证、账簿和报表。要将手工模拟实践与电算化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使学生受到综合、系统、全面的实习实训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2、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积极性

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轮岗训练,使学生能得到适应各个岗位工作所需知识与技能的全面训练。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之余,学校和院系也可以不定期开展企业会计人员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感受企业真实的会计工作实践。一套具有针对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灵活的考核制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在手工模拟实验中的表现。教师应从手工实践操作能力、实验报告撰写、出勤与纪律、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如有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答辩,以充分了解学生对模拟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3、编写和选择适合大学生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实习教材

实验教材质量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目前关于会计手工模拟实习方面的教材比较混乱。这就要求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既要慎重选择教材,也能够设计具有代表性、符合新会计准则要求的实验资料。

4、加强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师资队伍的建设

会计学综合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训;实作

自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600多所高等院校中有500多所开设了会计及其相关专业。伴随着会计学专业的蓬勃发展,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完成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来看,人才培养中突出问题就是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创新能力较差,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看,他们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不满。

问题出在哪里呢?应该说,致使牛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对口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有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投入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但多年来形成的“重理论体系阐述,轻实践体系探索”却是最为直接的原因。现代经济学研究告诉我们,知识是在“干前学”和“干中学”两个环节获得的,实践教学既是课程的延伸,也是使受教育者接受知识、提高能力、体会创新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无论是对其体制还是体系研究都缺少理性重视和深入的思考。当前,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人才,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势在必行。

一、当前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会计专业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感受,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迁移。这些活动的实现,都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安排,而这恰恰是现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之所在。具体表现在:

1 体系中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

从现有资料来看,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理解为由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已是共识。但是,这些环节之间并非等量并重的处在同一层面上。就社会实践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而言,三者之间是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没有实践就难以形成论文,特别是会计学本科论文多要求以当前实际存在的会计问题作依托、体现实际应用价值;而试验与实习、社会实践之间可以并列,属不同的认知途径。由此可见,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简单罗列在一起,是缺少系统性思想作统驭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

2 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会计学专业也莫不如此。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注重他们对实际业务的操控能力,而这种实际操控能力来自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脱离“干前学”,但它更依赖于“干中学”。它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亲力亲为的切身感受,是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必然阶段和过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剥夺的。在实践教学中,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该怎样做?”,他们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这与理论教学中习惯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学生的主体地位尚不明确,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迫切的。

3 实践教学中资源配置不科学

实践教学中的资源既包括人的因素(如师资情况等),也包括物的因素(如实践场所、业务状况等)。在实践教学思维中,我们往往局限在“高校”层面,而未扩展到整个会计从业环境,都是我们实践教学的资源。然而,也只有将实践教学放在更大的从业背景下,培养的学生才可能更贴近社会所需、满足社会所求。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将现有高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尽可能的充分组合,使资源配置更趋科学、合理。

4 忽视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中,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对金融及其衍生品的驾驭能力,对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特殊业务事项的掌控能力,对公允价值的灵活运用能力。新准则的出台,是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生,这势必在客观上导致会计学研究对象更加复杂和多变。不仅如此,对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仅仅将这些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作出专业处理还是不够的,还要善于与环境沟通:与工商税务保持良好的沟通界面,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交流顺畅,与生产销售部门分工协作等。我们相信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不是在书斋中长大的,也不是通过完善的理论逻辑训练达成的。从学生成长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是重要保证。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知,才有可能激发出灵感,创新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正是社会所期望的。

二、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

由以上分析可见,实践环节间逻辑关系的捋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在更宽视角下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用好、用足企业资源,以及重新审视和看待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是当前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我们用实验、实训、实作三大模块作主干,以专题写作和毕业设计为输出形式来构建新的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如图。

1 实验模块

该模块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单科结束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试验。在实验资料的选择上,应首选企业真实业务和数据,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同时,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提高实践教学含金量。

为了更好地熟悉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业务与产品的规范,应增加适当比例的金融专业实验课。在实验中应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量适应会计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2 实训模块

在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基本完成之后进行的综合性实验。此时,学生已将升入大四,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并积极搭建两者沟通的平台。在实训阶段,应尽量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托,保证实验资料的鲜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地进行试验程序的设计。针对具体业务处理,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开放式的答案和个人见解。

在实训阶段虽然还要依托学校的综合实验室,但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应优先选择有科研项目以及具有双师背景的教师,同时还应邀请相当比例的企业会计实务专家来共同完成,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

通过实训教学模块的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完

成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开展实作做好铺垫。

3 实作模块

经过在校的基础性试验和综合实训后,学生对一般会计操作流程已较为熟悉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以及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界面与场景,就必须将其放在更大的专业背景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安排最重要的环节――实作模块训练。

实作,即在真实的专业场所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学生对特殊业务的处理,与工商税务界面的沟通,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的交流,以及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的协调等工作能力的培养,均是通过实作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实作教学模块的目标决定了该环节只能在校外的专业场所进行,利于学生的实战锻炼。

实作教学模块能否达到预定目标,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首先,高校要主动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平台。高校应在与企业沟通中阐明这种合作平台的搭建,是以双赢为基础的,是双方共建共享的资源。高校对企业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企业提供受过良好教育的毕业生。为了适应企业需求,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做出调整,为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同时,高校提供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和在职教育机会,为企业举办员工培训班,做专题学术讲座,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应的,企业接纳学生参与企业会计实作,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作场所、资料、场景,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协调和沟通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岗位需要为零距离。该合作平台的建立,一方面,高校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能够为社会培养所需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

其次,在导师的配备上,要有一定比例的企业会计事务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构成。在校实训期间,要有企业会计事务专家入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辅导;在入企实作期间,要由企业会计事务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实作导师组,共同负责实作环节指导,随时把握实作新变化。同时,专家与导师之间应加强联系与沟通,培养友谊,更大限度地产生协同效应,可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教师的特长为企业服务,同时也使高校教师更多地了解企业实际,更好地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服务,使学生、企业、学校均受益。

再次,企业与高校在科研上要合力协作、谦虚互补。单纯的高校研究容易脱离实际,单纯的企业研究容易就事论事,而双方结合,可以互补互利,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实作教学基地为高校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提供了条件,为科研数据的取得提供便利:企业在与高校的科研合作中,利用高校科技资源,增强了企业会计人员的科研能力。

4 专题写作与毕业设计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