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工程和金融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工程和金融学范文1
坚持“三个融合”的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观
1.与学生的精神塑造相融合
教育的本质不仅是一种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而且还是一种塑造完善人格的活动。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种品格健全的人,其核心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价值观的精神塑造,帮助大学生树立探求真理的执著信念、甘于奉献的做人准则和追求崇高的审美情趣,并将对真、善、美的追求内化为德性,规范行为,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核。因此,学校在实施和深化素质教育中,始终坚持与学生的精神塑造相融合。
2.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融合
学校作为北京市市属重点大学,学生多数来自北京,毕业后多数在北京就业。学校把素质教育与“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相融合,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建设,培养适应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使学生们既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首都的行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又能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传播科学思想、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良好文化环境的形成,提升社会整体的知识品位、文化品位和精神品位。
3.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
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之一,以培养“应用性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进入工业化后期,部分发达地区进入后工业时期,社会对技术和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单纯对功能的需求上升到对功能与文化相融合的需求层次,缺乏文化品位的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时,要高度重视工程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融合,所培养的工程师真正成为有文化、高品位的卓越工程师。
突出引领,发挥先导,实施“塑魂育人工程”
1.推进学生党、团建设机制创新
支部工作角度创新——实施“手拉手”共建制度。实施学生党支部与学业困难学生“手拉手”共建制度,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各党支部不仅促进了学业困难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带动了支部的建设。
党员教育实践创新——树立“五星党员”先进典型。为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以榜样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来激励学生,在学生党员中广泛开展争做“五星党员”(即奉献之星、助人之星、创新之星、实践之星和学习之星)的活动, 鼓励学生党员“争做成才表率”。
团支部建设途径创新——“闪光青春”团支部建设活动。“闪光支部·青春风采”系列活动是学校直接面向各个团支部开展的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品牌活动,活动举办至今已有23年,每年约有200个团支部参与到活动中。该活动通过开展以跳绳、拔河、定向比赛等为主要形式的团队活动,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强化了团队意识,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了基层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为团支部和团员青年提供了展现集体与个人风采的舞台。
2.拓展主题教育品牌活动内涵创新
近年来,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着眼点,逐步构建了以 “五彩奥运,青春榜样”(2008年)、“我与祖国共奋进”(2009年)、“爱首都,爱工大”(2010年)、“知工大,爱工大”(2011年)、“践行北京精神,争做工大先锋”(2012年)为核心的主题教育,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教育,通过开展系统、科学、轻松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广,覆盖面达到95%以上,学生积极性高、自主性强、成果显著,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突出特色,夯实基础,实施“文化育人工程”
1.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学校每年举办近百场各种类型系列的报告,包括院士、大师、著名学者和企业家的各种演讲、论坛等,在学生中影响广泛,既满足了广大学生不同层面的文化诉求,也加强了对学生文化品位和文化情趣的引导,使先进文化、高雅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学校现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北京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等一批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为实现人文素质和工程素质的有机融合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学校非常重视文化品牌的建设,着力打造了校园文化节和科技节两个校园文化品牌、毕业生歌会和新年音乐会两个音乐会品牌、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两个典礼品牌,有效地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增强了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2.搭建高雅艺术教育平台
学校提出了以“引领——感染——辐射”为主线,以“高水平艺术团、一般性艺术团、院系艺术团”为抓手,以“艺术特长生——艺术爱好者——普通学生”为主体的“金字塔式”艺术教育模式。学生艺术团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多次举办专场演出,并与来自国内外高校的艺术团体开展交流活动,强化了艺术教育的引领作用;建立了舞蹈二团、院系艺术团、话剧团等群众性艺术团体,定期举办群众性艺术赛事,扩大了艺术教育的感染力。
突出创新,提升竞争力,实施“创新育人工程”
1.构建多维度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在学生科技实践工作中,建立了由“基金体系”“竞赛体系”和“实践体系”构成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康、有序、持续、高效的发展。
本科生设立了“星火基金”,通过该基金支持,很多项目在“挑战杯”等国家级竞赛中崭露头角,诸多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孕育而生。研究生科技活动丰富多彩,设立了科技基金,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与多家跨国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全方位满足研究生自主创新的需求,营造研究生自主创新环境。
目前,学校已建立起学校、北京市、国家、国际四级科技竞赛体制,设置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广告艺术设计、挑战杯等竞赛84项,年参与学生近3,000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
2.构建分层次的学业辅导体系
学校建立了学生学业指导中心,负责学业辅导员体系的组织与实施,针对当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通过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大力发挥课堂外“导学”对课堂内“教学”的补充作用。自2009年起,在全校招募志愿辅导教师,建立辅导教师专家库,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团体辅导。围绕学生的需求,学校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行了学业辅导的三大计划,即基础课辅导计划、杰出学子培育计划和杰出学子新生计划。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学校在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方面的理念和举措,在社会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突出能力,拓展空间,实施“实践育人工程”
1.构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体系
学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外部条件进行多样化的设置,分别进行以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形成、社会服务能力、职业生涯发展为侧重点的分层实践教育,全方位、全过程、多视角地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创造条件,从而为培养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一是立足平时,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共建、专业调研、商业实践、社会调查等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利用每年暑假精心组织开展集中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下,组织和指导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开阔眼界、积极实践。三是积极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形成以校团委下属的校级志愿者组织为核心的志愿服务体系。四是大力推进国际志愿交流活动的开展,积极与国外志愿者机构建立联系,组织优秀的学生参与到国际志愿服务中去。
2.构建就业辅导与创业教育体系
金融工程和金融学范文2
作者:徐龙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一级、二级市场发展迅速,为广大企业集团理财的财务公司也逐步成立,应用各种金融手段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对外融资活动规模不断壮大,银团贷款、项目融资、在国外发行债券、股票等,大多由外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机构运用金融工程进行策划,实际上也意味着金融工程对我国的渗透。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金融工程的高度专业化和复杂化及其产品的高杠杆性和虚拟性,给金融业的监管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仍有赖于金融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利用。
金融工程作为一门新型的边缘性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明确的研究对象、丰富的理论原理、严密而务实的数量化模型技术方法,使之在现实经济金融生活运用过程中不仅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金融和财务决策方面的问题,发掘了金融领域中许多机会,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从而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盈利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改善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进一步分散和重新配置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成熟化和新市场的开发,从而最终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效率都做出有益的贡献。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在21世纪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工程学的研究和开发将在中国大展宏图。理论前景将推动我国金融理论由规范研究向实证研究深化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真正独立的金融理论,金融理论的研究从属于政治经济学,其主题是对经典货币金融学说进行诠释,侧重于对生产关系范畴的质的规定性的分析与抽象,研究视野较少涉猎金融生产力领域。因此,金融理论研究处于典型的金融学科初级阶段——描述性阶段。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金融体制的深入发展,一些学者开始注意借鉴西方金融经济理论中的最新成果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金融问题,但这部分研究者数量太少。迄今为止的研究主流是对策性的研究,基本上是开药方式的研究,而对于对策性研究科学依据的基础理论鲜有人问津,仍未实现描述性向分析性阶段的转变,更谈不上工程化阶段。在西方,金融理论研究不仅进入了成熟完善的高级阶段(工程化阶段),而且定量化模型化等实证分析方法已成为理论研究的手段。本着“引进——消化——建立——发展”的思路来加快我国的金融工程的研究,无疑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我国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的接轨、交流与沟通。将丰富我国金融学的学科体系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国金融学科建设十分落后,突出表现在:一是学科分支体系残缺。现代金融学科是以资金融通为基点,研究如何通过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的产业经济学科,主要有货币学、金融市场学、银行学、保险学、货币政策学、金融管理学、金融工程学等分支学科组成。但时至今日,我国仍有人把金融学等同于货币银行学,而且我国金融学的内容都是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内容的一部分,基本上还没有把金融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发展;二是教学内容理论化太浓,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我国的金融学教学基本上是以描述与定性的方式进行,缺乏严谨的逻辑推导与数理分析,教授给学生的不是现代金融理论与技术,更多的是一种传统的知识模型。因此,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学将有利于克服以上问题,完善我国的金融学科体系。应用前景金融工程运用十分广泛,不仅运用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也用于现代化的企业公司,还面向消费层次。我们相信,把握金融工程运作思想精髓的金融创新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金融工程将为我国金融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金融风险大。随着我国市场化、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资本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会大大加快,经济运行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金融风险也必将随之增大。以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为主要目标的金融工程所具有的重大应用价值将得到我国的高度确认,金融风险的化解与防范不再仅仅凭借经验与感性认识,而更多地是依赖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的精确测算与设计,创造性地给予解决。金融工程具有降低风险和重新配置风险、规避管制、规避风险和提高金融资产流动性等功能。中国的经济主体可以利用金融工程提供的各种工程技术方法,通过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对各自的资产组合与负债组合所面领的风险进行重新组合或进行剥离,从而实现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工程将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体制的健康发展我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许多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经济金融问题急待解决,如国有股的减持问题、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安全。而金融工程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是它的突出特点。因此,引进先进的金融工程理论与技术,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可以为目前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银企债务重整,国企委托方案设计等许多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金融工程将强化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金融工程的基本功能是创新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发现资产价值,所以金融工程的发展必将使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多元化,使金融资产的价值形成建立于交易机制之上,从而使市场的交易透明名度强,市场运行效率高,市场行为规范,这样就有可能使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有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依托资本市场,运用经济手段来操作。金融工程的运用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深化,金融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结构日趋复杂,参与者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对金融市场信息传递与资金流动渠道、资金结算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利用金融工程技术设计开发的金融市场组织形式,资金流通网络和支付清算系统等,能够从技术上与物质料件上满足以上要求,特别是网络化、无纸化的交易方式加快了资金流通速度,节约了交易时间与交易费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使投资与融资活动更加方便快捷。
金融工程和金融学范文3
【关键词】金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
1.金融工程专业简介
金融工程专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专业将数学、计算机以及工程类思想和方法应用于金融领域,形成了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金融工程专业的知识覆盖面广,而且对学生计算机编程等能力要求比较高,所学习的课程主要一般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证券衍生物定价、风险定价、金融模型、金融信息分析和一些高级的金融理论等。金融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相当强的计算机和数学素质,同时具有管理和商务技巧的专业人士,使他们可以在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公司财务部门等,从事证券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投资组合管理,风险管理和市场预测金融财务管理、金融分析和策划等领域工作,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现代金融人才。
金融工程专业自兴起以来,就吸引了许多立志投身金融业的申请者。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国内很多学校开设了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但仍不能满足申请者的需求。开设金融工程的院校主要为一些深厚财经类背景的学校以及一些工程类的学校,如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这些学校的特征体现为金融学理论方面的雄厚师资或者工科背景比较深厚。
2.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金融工程学作为研究金融创新与金融管理领域问题的新兴学科,融合了金融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新一轮的“金融革命”中金融工程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金融工程学已成为现代金融科学的制高点。金融工程专业的设立,是我国金融科学迈向现代化金融科学的重要一步,对于加强金融学科改革与建设、改善学科结构、提高学科整体实力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金融理论研究定量化、工程化、应用化、产业化的目标和建立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科学的必要途径[1]。
从近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可以看到,数理定量分析已成为经济学、金融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金融工程学科的设立也将有力的改变国内传统的以定性为主的金融学科的研究方式。金融工程的核心基础理论包括估价理论、资产选择理论、资产定价均衡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有效市场的均衡理论、汇率与利率理论等,这些理论的应用都借助于数理方法和工程技术,且要进行模拟实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从而使得培养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人才,就是培养具有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端人才[1]。
3.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已有40余所高校设立了金融工程专业,开设金融工程课程教学的高校有60多所。在这些高校中,相当一批高校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信清华金融工程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金融学院与世华公司共建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在国内金融工程研究领域中处在前沿水平,对推进教学与科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但从总体上讲,我国金融学科水平尚处于由描述、定性阶段向定量分析阶段转变的时期,同国际上金融科学的发展水平尚有差距。我国金融理论研究长期以来停留在传统经济学内容和金融政策研究上,金融教学主干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是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一部分,相应的课程的设置与国际脱轨。从而造成了金融教学基本以描述与定性方式为主的特征,缺乏应有的数理分析和定量分析内容,忽视了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金融实践的结合运用,不能够适应现阶段我国金融业发展对高端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的需要[3]。
从实践角度看,国内金融工程的应用主要有两个领域:风险控制和量化投资。风险控制多应用于保险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中;量化投资主要应用在证券投资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中,集中体现在量化投资方法的应用上。国内金融工程研究的瓶颈在于与实际市场的结合,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具有很强的投机性,金融理论中关于市场的假设难以成立,而且金融工程理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即使是证券从业人员,如果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也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这种知识上的隔阂导致反馈的缺失比较美欧成熟市场而言,国内金融工程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国际国内的金融工程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完善理论教学,了解最新学科的前沿发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金融工程已逐渐作为一种富含创新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金融、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应用型教育为主,为企业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端专业人才。
4.金融工程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规划可以如下概述:强化三个理论知识板块的学习、做好四个资源保障以及培养三个主要能力。
首先,三个理论知识板块(如图1所示)包括了金融知识板块、数理知识板块和软件知识板块:
金融工程和金融学范文4
关键词 金融学 专业课程体系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青海金融机构多元化战略深入推进,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太平洋保险、泰康人寿等相继落户青海,与此同时,地方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目前已形成以国有控股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银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地方金融体系。各类金融机构均按同一监管标准开展业务,在公平的条件下开展竞争。除了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外,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类主体的金融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些变化在给青海金融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通过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确保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1 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青海大学金融学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以来,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专业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和调整,其课程体系主要由五大模块构成,如图1。该课程体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适应了宽口径专业教育的需要。在优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和强化了专业前导课程,一是研究工具、方法类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应用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供了先进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二是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2)适度增加了通识课程。本科通识教育在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我们也适当增加了通识课程,如文献检索与利用、职业生涯与规划、文化素质类和科学技术类课程等,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人文修养。
(3)实践教学比重有所提高。实践教学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新的课程体系从两方面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增加了实验课程和课程实验,如会计学实验、统计学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投资学实验、金融工程实验等;二是完善了相关的实习活动。
(4)设置了部分微观金融类课程。现代金融学不仅包括以金融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及各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宏观金融学,而且还包括以微观金融主体行为及其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微观金融学,由此金融学科体系也必然要反映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两部分内容。基于金融学及其学科体系的发展,我们在课程体系中也设置了相应的微观金融课程,如金融中介学、投资学、金融工程、投资银行业务等课程,使学生所学更接近金融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 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设计与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但是从目前的课程体系来看,课程设置过分强调金融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且宏观金融类的课程占用较大的比重,对微观工具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训练不足,忽视了对学生金融实际业务技能的培养。按照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掌握了宏观金融理论和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难以适应技能操作岗位的需要。
2.2 选修课不能有效满足金融运作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的设置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强调对学生基础能力、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虽然也设置了选修课,但选修课的门数较少,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只有六组共十二门选修课,学分也仅有17学分,必要的人文、管理、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课程很少。反映出选修课的建设滞后,覆盖面不广,内容单一,没有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金融人才市场的要求。
2.3 课程体系建设与金融发展实践有所脱节
随着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和金融活动的复杂化,金融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不断深化,金融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变化,这意味着金融学的课程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目前来看,青海大学金融学教育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体系框架中,虽然有一些改进,设置了一些新课程,但与金融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没有根据金融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由于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这决定了金融学必定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客观变化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就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2.4 课程设置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程度不够
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金融教育的多元化,这就需要通过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和学科的综合化来实现,如金融学与法学、数学、外语、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以体现课程体系的综合化。但目前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反映出金融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金融法、数学化的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以及网络金融等课程尚未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3 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对策
3.1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符合培养目标,包括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等。其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能覆盖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内容。其中,通识教育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课等,这类课程不强调只为专业服务,而是着重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专业教育主要包括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等,这类课程主要为金融人才培养奠定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掌握较为鲜明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形成良好的竞争能力;综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课程。
3.2 兼顾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发展的要求
传统金融学教育偏重于宏观金融,对微观金融涉及不足,这不适应金融微观化发展的趋势。金融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应体现“宏观微观兼顾,增加微观金融中实用性课程”的思路。一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离不开宏观金融,在课程体系中必须有一定比例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等宏观金融的内容。同时,也应重视微观金融课程的开设,特别是增加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如:增加资本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金融、网络金融等。
3.3 积极创造条件提高选修课的比重和质量
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特长,开出紧扣金融学前沿、富有特色的选修课。一是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开设选修课,如网络金融、行为金融学等课程;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选修课,增加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融资支持等方面的课程,具体可开出“民族地区融资支持研究专题”、 “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融资方式专题”、“大学生个人理财专题”、“地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等,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青海省社会经济现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3.4 强化金融实验教学活动的内容
根据金融学发展的趋势,借鉴国内外该校的成功经验,金融教学必须要加强两类实验课程:第一是验证性质的实验内容,为学生提供仿真金融市场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能接触银行业务、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并通过模拟交易,可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及对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第二是综合性的实验内容,这一类课程主要以数据的处理软件为例,向学生传授软件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5 注重金融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要注重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是金融学与法学、数学、外语、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按照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化的发展特征整合和更新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因此,应注重金融运行自身的法律问题研究,开设金融法方面的课程;在一般数学课的基础上,增加运筹学、博弈论、金融随机过程等课程;加强金融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开设网络金融等方面的课程,以及将部分课程的教学放在实验室进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
3.6 不断创新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愈来愈丰富,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例如,农村金融是推动“三农”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探讨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也成为金融学教学的重要内(下转第119页)(上接第93页)容,因此有必要开设“农村金融学”这门课程;在信息科技和网络经济的大潮下,各家银行纷纷开展以网络、电话、手机等为主的电子银行业务。随着电子银行产品功能越来越齐全,网络用户及相关企业等开始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或使用,银行的营销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可考虑开设“金融营销学”这门课程,以凸显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当代金融活动的自由化趋势,加大了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风险规避成为各经济主体特别是金融机构渴望解决的问题,因此,应开设“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使学生掌握风险防控知识和技术。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2011年教改项目
参考文献
[1] 刘灿.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 林继肯.中国金融学教育与金融学科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 史焕平,廖继胜.金融学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设置的若干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3).
金融工程和金融学范文5
选择金融学专业的原因有:
1、金融行业的就业前景广阔,金融业是未来的热门行业,在中国金融业处于快速发展中,中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都需要大量的人才,金融学的专业人才拥有很大的就业市场;
2、未来工作的需要,掌握扎实的金融知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自家的理财都有极大的帮助;
3、时代的需求,在全球化时代,全球金融市场快速扩张,优秀金融人才的普遍匮乏,极度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和金融工程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金融工程和金融学范文6
【关键词】金融工程;课程设置;实验教学
一、金融工程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金融工程金是现代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包括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通常而言,金融工程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工程是指利用数学、计算机、信息网络等工具,结合金融学理论,通过对金融产品的组合和分解等方法创造出符合金融市场中不同参与者需要的金融产品。广义上的金融工程是指借助工程化方法以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金融问题为目的的一系列程序化过程,包括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定价、金融产品的交易与营销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等。因此,金融工程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特征,它融入了经济学、工程学、金融学、数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最新理论,并结合了现实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会计、税收、法律体系。在金融工程中,既需要无套利定价、风险中性等金融思想和技术,又需要积木思想和系统性思维等工程思想,还需要能够综合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如数学建模、网络图解和仿真模拟等工具处理各种金融问题。因此,从金融工程的本质含义看,金融工程专业具有如下特征:
交叉性和边缘性。金融工程学的内容极为繁杂,而且变化与发展无比迅猛。它是融合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与工程方法的交叉学科,金融理论的工程化思想把金融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工程大量地采用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仿真模拟等方法以及运筹学优化技术等系统科学和决策科学工具。另外,信息技术的进步为金融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金融工程正在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目前,受实验经济学发展的启发,金融工程领域正在积极建立实验室环境来试验各种新设计和开发的金融产品――即实验金融学。总而言之,自然科学和工程化思想和方法已经向金融工程全面渗管,导致金融工程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特点。
应用性和灵活性。根据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特性,我们培养的人才属于应用型金融技术人才,金融工程毕业生应该能够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和方法、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现代数理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处理:对金融资产收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取舍、分解和重组,最后将经过重新调整和搭配过的风险收益契约化、规范化、产品化;为金融市场的总体效率提高和市场的秩序稳定,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工具和金融手段、方法与方案。同时,金融理论的工程化方法已经表明金融学已经从抽象的理论中走出来,开始面向客户、面向市场。金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客户需求推动着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也使金融工程学成为理论和实践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金融工程的发展能够使金融市场充分而灵活地适应各种投资者的需求。因此,金融工程具有鲜明的应用型和灵活性的特点。
定量化和最优化。由于金融工程需要借助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和一系列程序化过程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定价、金融产品的交易与营销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都需要准确地定量分析。因此,金融工程广泛地运用数学建模、数值计算、网络图解等技术手段,使得金融工程具有鲜明的定量化分析的特点。正因为把数理工具和现代金融原理结合起来,才使金融工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金融工程不仅要应用定量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要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决办法。最优化是金融工程的思维核心,是量体裁衣和个性化服务的本质体现,金融工程在解决任何金融实际问题中都以此为指导思想,如投资组合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中都需要在无约束条件或者多重约束条件下求得最优化的解决办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入金融工程后,国内金融工程的教学和科研迅速发展起来,金融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经济领域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许多大学也开始了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目前,我国已经有近40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还有更多的高校设置了金融工程硕士和博士专业或者开设金融工程类课程,迫切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为金融工程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金融工程是一门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融现代金融理论、工程化方法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交叉边缘性学科。金融工程思想及方法论一经出现,就对金融市场的创新和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金融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探讨实验教学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有着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按专业设置组织教学,进行专业训练是现代高校的特点之一。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专业是高校的基本教育单位,同时它还必须以学科为基础并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专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育主体,其中课程体系占有重要地位。课程体系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这种组合包括一个专业所开课程的类型及其比例关系。
因此,金融工程专业包括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金融工程的课程体系和金融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以及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其课程体系就是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一系列课程的有机组合,学生修完该系列的课程,具备了有关金融工程学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因而可以从事在实践中与金融工程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职业或工作。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金融工程的课程体系包含了一组涉及现代金融经济理论方法、现代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现代信息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的有机组合。
目前,国内外的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存在很大的区别。由于国外高校实施“宽口径”的通通识教育,因此欧美发达国家高校通常在本科阶段没有设置金融工程专业,而是设置了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如MFE)或专业证书教育(如CFA)。由于金融工程交叉学科的特性和应用性,美国高校在实施学位教育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而将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开设在不同的院系,因而其课程设置扬长避短而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大体有三种模式:强调金融工程理论及其应用的商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金融工程的应用性,注重学生金融工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能力的培养,而对一些数量方法的学习课程开设较少;强调工程化方法训练的工程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金融工程的工程化,注重学生的工程化方法的训练,工程化、运筹学和数量方法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强调数量分析的数学系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金融工程的数理分析基础,随即过程、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扩散逼近等数学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学科更偏重于宏观金融,注重货币供给和需求、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的设计以及政策分析,而微观金融研究和教育则比较落后。因此,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展开了金融学科改革与建设的大讨论,形成的基本共识是:在立足于国情的基础上逐步与国际金融教育体系接轨,改变重宏观、轻微观的金融教育理念。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现代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与经验,在本科阶段开设金融工程专业,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这种金融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我国微观金融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完善我国的金融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主要有财经院校、综合性大学和理工院校。由于国外并未有金融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的经验可借鉴,上述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并未完全形成成熟的课程设置体系。从各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基本上是在原来我国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参照国外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来进行的。从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看,其课程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理论基础模块,包括现代经济学理论、金融理论、会计学理论、法学理论和税收理论等;分析工具模块,包括数学理论、统计学理论、工程化理论、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等;实践教学模块,包括金融工程案例、金融工程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不同类别大学都在运用自己学校的综合优势培养金融工程人才,扬长避短,各有特色。但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难点:
1、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的关系。由于国内外金融工程专业设置的差异,我国许多高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简单地沿袭传统的重视宏观金融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而反映微观金融范畴的体现金融工程特色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少,尤其是财经类高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完全摆脱传统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固定模式。
2、金融工程基本原理与数学等分析工具的关系。一般而言,理工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课程设置重分析技术、轻金融工程基本原理,尤其是理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数学分析工具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忽视了金融工程基本原理方面的训练。而对大多数财经院校而言,金融学和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的课程开设较多,数量分析工具方面的教学较为薄弱。
3、金融工程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关系。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我国金融市场中鲜有工程化产品创新案例,注重金融工程基本原理或数量分析工具方面的训练,而欧美国家高校极为重视的实践教学,在我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实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极大的损害了金融工程专业的应用性。
尤其是,金融工程专业的应用性问题较为突出,全国各高校都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应用性模块主要包括金融工程案例教学、金融工程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其中金融工程实验课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介绍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以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教。
三、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西方国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也给中国的金融工程教育带来了不少启迪。
1、金融工程专业的特色要求进行实验教学。由于金融工程是借助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进行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金融产品交易与营销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的学科,因此金融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工程化和定量分析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金融工程实验在金融工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金融工程实验可以逼真地模拟市场,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市场环境。因此,金融工程的实验教学对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大有裨益。
2、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途径。金融全球化和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对我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必须是具有全球视野、富有创新意识、通晓国际金融市场运作规则的“市场型、国际型、复合型”的高素质金融工程人才。而要达成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在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中不断溶入新技术、新知识、新思维,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课程。因此,金融工程实验已经称为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
3、金融工程实验是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金融工程是融合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的新兴交叉学科,这个学科特征赋予了金融工程实验课程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投资分析、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等微观金融课程所具有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决定了金融工程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与实践意义。同时,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金融工程实验能够掌握金融工程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方法,大幅度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促进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因此,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在新一轮教学计划修订中,大幅修改了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置,其中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必修实验课、专业选修实验课。
课程实验。投资学、运筹学、金融衍生证券、金融风险管理、固定收益证券等课程随着教学进度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通过这些课程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有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专业必修实验课:金融工程实验、证券投资学实验、金融工程专题实验,每门实验课为2学分,共36课时。通过金融工程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金融工程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各种金融衍生资产定价的基本操作方法、流程,以及利用金融衍生资产进行风险管理的各种计算方法;通过证券投资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全部内容,能够验证证券定价理论、证券组合以及关于风险资产定价模型的验证工作原理。通过金融工程专题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工程专业所学主要专业课程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强化金融工程和证券投资的实践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结合专题实验课程的教学为撰写毕业论准备。
专业选修实验课:MATLAB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EXCEL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stata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SAS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每门课程2学分,共36课时,每个学生可任选一门。通过这些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些软件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软件在CAPM模型、APT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固定收益证券计算、利率期限结构模型、金融衍生产品计算、投资组合管理、风险控制、金融数据的可视化与数据获取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这种修改大幅度地增加了实验课时,更好地体现金融工程专业的应用性、工程化和定量化的特色。执行这个新的教学计划一定能够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金融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我们在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方面的初步探索,同时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王广谦,张亦春,姜波克,陈雨露.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钟玉梅.高等教育学[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晋忠.不同层次金融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模式[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4).
[4]郭敏,刘立新,余湄.财经类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财经科学,
2004(6).
[5]史永东,陈日清.财经院校金融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4).
[6]杨林,颜金林.金融实验教学的定位模式与改革路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