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范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航空业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并宣布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这无疑对我国会计理论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在准则体系中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方面大量采用“公允价值”理论成为一大亮点,因此广泛关注公允价值在会计实物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公允价值(Fair Value)在美国会计界应用较早也比较广泛,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0年2月颁布的第7号概念公告对公允价值的新定义是:“公允价值是当前的非强迫交易或非清算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FASB2000)。”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以市场价值,即熟悉情况的当事人在公平交易中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作为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实质上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评估,而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方法都没有以市场为基准,公允价值则突破了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只提供过去会计信息的局限性,对于投资者判断企业未来价值更具有决策性和相关性。所以,对于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资产减值、租赁和套期保值等会计核算对象来说,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显然要优于其他方法,公允价值能够体现资产的最新的市场价值,反映资产能够为企业主体带来的经济利益,最符合资产的本质,能够提供最为相关的信息,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服务。
面对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航空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深入领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将其灵活准确地应用在生产服务等业务的计量、报告中。
一、飞机租赁业务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财务影响
在我国航空公司中,飞机是主要资产之一,而飞机的来源主要有外购和租赁两大渠道,在飞机租赁业务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取代原来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能够使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中关机租赁资产的计量等,更加符合其市场价值,能够更好的反应租赁资产的本质。新、旧准则相比,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判断是否属于融资租赁时,新准则第六条第四款修改为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旧准则第七条第四款采用的是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
2、融资租赁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确认时,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旧准则规定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应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
3、在租赁内含利率的计算时,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规定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旧准则规定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
4、在形成经营租赁的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中,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般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基本与旧准则一致,但是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价值达成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航油衍生品等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财务影响
2006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油价的大幅飙升,航空油料成本占航空公司成本总额的比重逐渐上升,由原来的20%左右上升到40%左右,所以为了规避油价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开始进行航油衍生品期货的套期保值业务。由于金融及金融衍生工具在市场中价值变化比较大,所以用历史成本等其他方法计量不能正确反映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只有用公允价值计量才能更好的反映其市场价值。新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第二条也规定: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销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显然,航油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是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的,因此在航空企业的中期财务报告或年报中列示的金融套期保值业务都要以最新的市场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进而增加航空公司的利润。
三、航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财务影响
每个企业都有可能拥有闲置的房屋或土地使用权,若航空企业也有与生产经营无关的闲置房屋或土地使用权,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权力将其出租,进而赚取租金。而且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规定:企业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可以选择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而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提。期末应将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进行估值。准则第十一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受此影响,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大环境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各类企业,都会受到较好的影响,因为,企业不仅不用计提折旧,而且还能从房地产升值的背景中,享受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上升带来的收益,进而优化了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本身、投资者、债权人、企业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都有益。
四、航空企业中资产减值计提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财务影响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是否发生减值进行确认、计量,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新准则第八条明确规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航空企业中大量资产为飞机、发动机、替换件等,企业应该在年底对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各项资产在市场中的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而计提资产减值,虽然新准则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资产减值计提不能转回,但规定以后该项资产处置时,要将已计提的减值冲销,所以资产减值还是一项灵活的财务政策。
综上所述,此次在企业会计准则修订中扩大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使我国和国际通行的会计处理原则又近了一步,也使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的获知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尤其在世界航空企业财务状况低谷期,各航空公司更应该把握住会计准则发展的新思路,适应新准则中新思想,如“公允价值”等的财务指导,将之广泛应用到企业各项业务发展中去,为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提供相关可靠的财务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l、家潘.财务会计:特点、挑战、改革[J].财会通讯,1998(4).
2、吴群.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会计思考[J].会计研究,1997(10).
3、卢永华.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若干思考[J].金融会计,1999(11).
4、李明辉.浅谈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根源[J].四川会计,2002(4).
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范文2
关键词: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企业财务;运作模式;ERP系统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过程中,服务地址的选择、成本效益分析等。服务地址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运作模式、人力成本以及公司其他职能单元的配合等都应该全面考虑。成本效益分析方面,考虑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投入产出呈现明显的“曲棍型”,在成本效益分析时可以侧重从人力、技术和流程等多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一项周期长久、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企业只有综合考虑、合理规划、稳步实施,才能最终获得显著效益。
一、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共享服务指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组织内公共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作为一种战略性业务架构,共享服务通过建立一个提供卓越服务的中心,以客户服务的义化和持续改进的义化为核心,旨在打破业务部门之间的“围墙”,实现端到端的价值导向服务。促使公司在更大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能够集中精力于其核心能力,从而为各业务单位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共享服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了成本节约和规模崇拜阶段,逐步过渡到现在的以服务为核心的共享服务中
心模式。在第一阶段,共享服务试图通过消除冗余和规模经济来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但是由于服务水准的明显下降和固有的集权分权矛盾,取得的成绩在问题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第二代共享服务强调对流程、技术和人员的优化,在流程方面制定先进的绩效评估和服务水平衡量标准,以客户为导向,签订全球化的服务标准协议;在人员方面重点突出绩效鼓励和适当授权,以发展为导向,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在技术方面顺应时代潮流,广泛采用呼叫中心、ERP系统、互联网、局域网和商务智能等先进技术。
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释义是对公司资金、资产、账务处理、费用报销、分析报表等财务职能进行标准化作业和集中化管理,形成集团层面的宏观调控或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的跨国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不断催生出巨型企业集团,而以往的大型企业集团也随着国际战略在规模上不断膨胀,跨国集团、多组织、多层级架构等企业形态日益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团财务信息越来越成为一种企业决策控制、经营运作模式统一的核心手段。对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集中掌握和快速处理,成为整个集团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企业集团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适应的生命线。但是多级架构的企业组织导致财务职能重叠设置,会计职能独立循环,自封格局,信息孤岛无法打通。同时由于多级财务组织的存在,多层标准严重违背了面向客户经营的组织文化,甚至受到形式主义和干扰业务的质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对财务服务要求的提高,以集中管理、统一政策、标准化流程和优质高效为追求目标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就必将成为必然。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划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战略定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旨在推进财务管理标准化和一体化,实现公司范围内财务水平的平衡,确保不同机构财务工作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性;增强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构建新的财务体系,汇集公司最优秀的财务人才,实现资源的统筹配置,并在集团层面完成风险的集中防范和调控;为集中的业务提供集中高效的财务服务平台,体现财务的增值效益、业务过程的及时控制,正确反映业务结果以优化管理决策。在一个组织内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扮演这样的角色。首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新型的财务组织,其运作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给业务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传统的财务部门角色强调封闭运作,业务流程是分离而集权的,侧重于财务职能内部,在技术体系层面也是手工为主,支离分割,虽然拥有一定的数据,却无法转变为可用的信息,体现着一种被动而重复的文化要改变传统的财务职能角色,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战略定位必须从根源着手,以积极负责的组织文化,重组财务业务流程,以客户为中心,同时流程与技术结合,在集成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自动化的流程,以单一的数据源,确保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取性。其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公司决策的支持者。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如何在复杂的市场面前,根据公司特点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保护和提升企业价值,提高企业收入和现金流,是公司管理层的首要任务。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
成为专业的服务提供者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愿望,但每个公司在筹建财务共享服务时,可以结合公司不同的战略选择不同的模式定位。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包含托管式服务和自愿式服务两种。其中托管式服务是一种最基本的共享管理模式,它着眼于规模经济,通过日常事务的合并和服务收费弥补成本,达到降低成本,规范流程的基本目的。自愿式服务又包含市场模式、高级市场模式和独立经营模式三种。市场模式包括专用咨询建立服务,将控制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通过服务收费弥补成本,目的是减少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高级市场服务是对市场模式的提升,其主要特点是客户选择服务和市场定价,如果能力允许,可以对外提供共享服务。高级市场模式的目的是向客户提供最有效的服务选择。独立经营模式是财务共享服务的终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业务实体存在,通过为多个组织提供服务,达到创造利润的目的。
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范文3
关键词:报告业务;会计记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管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如何发挥企业集团的协同效应日益成为管理层考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受到了关注,并开始应用于国企的实践。
优势:与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具体表现为:第一,运作成本降低。第二,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第三,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第四,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
缺点:1、财务人员脱离业务,可能沦为辅助岗位。2、急速增加的差旅费。3臃肿的总部机关造成机关作风。4、人工成本不降反升。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成本的极大提高。6、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7、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有可能沦为弱势群体,人员流动率大幅度提高。
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强有力的增长,在华的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在逐年增加,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凸显。而这些企业的内控、管理以及运营的优化则成为了冰山一角,逐渐浮出水面,由此应运而生的IT、HR尤其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悄然风行……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财物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说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不能不提全球财务文件管理服务的领导者--富士施乐。富士施乐帮助包括诺基亚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财务文件管理的共享与集中,是迄今为止在全球建立并管理着最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
通过资源整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分配,避免了在原先传统的分散处理模式下资源闲置的现象。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为企业提高效率、优化运营的同时,令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拓展,因此近年的发展格外迅速。
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从职能上看,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账务处理,对它的要求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并符合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管理会计主要涉及企业理财,即为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提供决策依据。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与决策成功相关性较低、重复度高、工作量大的会计核算工作被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
如何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共享服务的本质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财务领域,它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ERP系统、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流程等来实现的。建立共享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任何新生事物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财务共享服务也不例外。财务共享是基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本效益两方面考虑而实施的,要成功地实施共享服务,如下因素非常关键:
(一)实施共享服务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经理和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支持。
(二)共享服务在技术上要有统一的系统支持。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实体,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型,即使是内部的一个事业部门,也需要一个内部结算体系。
管理是门艺术。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都要和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变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模式,企业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模式获得增值。
处理流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体运作通常为:公司选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共享服务中心”向其众多的子公司(跨国家、跨事业部)提供统一的服务,并按一定的方式计费,收取服务费用,各子公司因此不再设立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同功能的部门。最典型的服务是财务方面账务处理的服务,称为“共享会计服务”,是一种以事务性处理功能为主的服务。还有一类“共享服务”以提供高价值的专业建议为服务内容,如税务、法律事务、资金管理等。从原理上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通常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按循环可以分为总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四大类。下面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付账款业务循环为例来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流程。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应付账款循环一般设有三种职位:出纳,负责共享服务中心所有本外币付款;员工报销专员,审核负责所有员工日常费用;供应商付款会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收账款循环通常可以分为申报、审批及入账和付款三大块。
技术支撑需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企业,其有效运行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
第一,信息系统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立强大的网络系统,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T平台。只有利用现代的IT技术,才能使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管理模式变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是财务部门发起的,而是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产生的。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自身的管理变革,在变革中寻求突破。
第三,财务组织变革。在共享服务模式里面,必须进行财务组织结构的深度变革。管理变革以后,要求财务部门高效多维度提供信息满足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求,而传统的分权式或集权式财务架构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范文4
关键词:零售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措施及建议
一、W零售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W集团是一家典型的零售企业,具有分(子)公司层级多、数量多、区域多等特点,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把日常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数据的核算上,很少能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决策提供信息与帮助,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财务管理的变革迫在眉睫,财务共享中心应运而生。
(一)集团企业管理层级复杂,严重影响企业业务处理的效率及信息的获取
W零售集团企业主要经营30个国际品牌的服装特许经营业务,在经历了20多年的经营发展后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集团陆续与欧洲多个国家的服装品牌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将时下最具潮流的设计师服装品牌引入中国市场。为了配合业务的发展以及品牌的运营,集团已经在香港、澳门、深圳、上海等地成立了多个营运中心。集团旗下有独立法人公司99个(其中子公司4个),分公司66个。随着集团规模不断壮大,各法人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管理层级多且复杂,管理流程、业务处理流程和财务处理规则等也出现多样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企业风险控制以及统一口径信息的获取。
(二)人力成本高,集团管控难度大
W集团企业在某地新成立一个营运中心时,都至少需要配置3名财务人员(出纳、会计、经理)来完成日常工作。每个会计人员往往需要负责5-8家店铺(分公司)的全盘账务处理工作,当一个会计人员离职后,公司需要花3个月至半年时间才能培养或寻找到能够接替该岗位的合适人选。如此重复建立财务组织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和成本,也很难实现财务统一管理。并且还产生了以下问题:1)财务报表编制和上报时间不统一,集团汇总报表、合并报表编制效率低;2)财务人员60%-70%的精力用于日常基础业务处理,没有有效深入地进行决策支持,从事更高价值的业务活动;3)财务人员归属于营运中心负责人管理,缺乏财务独立性。
(三)集团对信息系统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
W集团企业没有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每个营运中心使用各自独立的财务软件和零售端POS系统,并且品牌和版本各不相同,服务器也是分散在各地,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信息数据的获取。比如:集团旗下的B品牌在大中国区有20间店铺,分散在各个城市和地区,分别由香港、澳门、深圳、上海四个营运中心进行区域化管理。集团管理层想要获取B品牌2016年的总销售数据,财务人员就需要分别在多个系统中获取各营运中心相应的数据后再进行汇总,当集团品牌和营运中心成倍数增长时,这种营运中心各自为政的管理方法就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这种信息获取平台不统一、信息沟通不对称的情况也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变得日趋严重。
二、某零售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一)组织模式的建立
W集团选择在深圳地区成立财务共享中心,首先因为深圳距港、澳地区较近,方便日常沟通与联系;其次深圳的人力成本与港、澳和上海地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能够使W集团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离。将各个营运中心的财务部门整合在集团CFO之下,而并非各地区的营运中心之下,同时也确保了财务会计人员具有最大的独立性。在新的组织模式下,W集团企业将财务划分为三个层级: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作为集团层面的战略财务主要是为CEO和CFO提供决策支持,职责有:制定财务战略和规划、制定财务制度规范与政策、资金和投融资管理、风险管控和绩效管理、税务筹划等。作为营运中心层面的业务财务,其主要职责有:为所在区域的营运中心提供经营决策支持、管控业务经营中的风险、支持营运中心计划预算和预测、投资分析和成本费用分析等,为营运经理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作为共享中心层面的共享财务则负责会计日常业务处理,如:收入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应付及费用报销、总账核算和财务基础报表、原始档案管理等 。
W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将财务基础工作进行小组专业化分工作业,分别成立应收组、应付组、资产组和总账报表组。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培训组员达到标准化工作要求,并按照每个人的作业量进行绩效管理。把以前一个会计全盘处理多家公司账务的模式变革为多人随机处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结构以及法人架构的局限,将所有的财务核算都汇集在一起,在降低出错率和成本的同时还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二)财务流程制定
W集F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同时,也对现有流程和规则进行了标准化。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将W集团原来分散在各个营运中心的财务活动、拥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前W集团各营运中心的财务人员与营运经理在一起办公,难免会有人情的困扰,导致政策执行的偏差。现在通过流程优化与分离,将大量重复发生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专门的部门进行处理,通过统一标准、审批人员与业务申请人物理分离,从而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在统一标准流程的过程中,W集团企业也关注到了风险管控与运营效率的平衡。比如费用报销流程,共享模式相比传统模式的改变非常大,传统模式下各营运中心报销流程仅在营运中心范围内形成闭环。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每一笔费用须进入财务共享中心审批,实现业务和财务的分离,真正保证财务人员的独立性。这样,一方面能切实体现加强集团管控的效果,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又合理兼顾运营效率,为员工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在流程审批授权的设置时,通过对费用分类、金额分级的方式设置分级授权,高金额业务审批流程相对更长、层级更高,且需要各营运中心财务负责人审批;而较低金额的费用,则流程节点少、不需要营运中心财务负责人审批。
(三)IT技术支持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还需要借助IT信息技术的充分发展与支持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共享中心建立的过程,也是企业信息化改造和优化提升的过程。W集团的各个营运中心主要分布在大陆与港澳地区,为了使三地的信息能够做到实时共享,集团对现有的服务器设备和配置做了升级改造,并且为了保障大陆地区与港澳之间畅通互联还搭建了VPN。同时,W集团为了统一各个营运中心所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购买了适用于零售行业的EPICOR品牌软件,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提供硬件支持。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财务不再仅仅是核算,还需要支持绩效管理、支持市场预测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W集团的下一个信息化目标是把OA系统、零售POS系统以及网银系统与EPICOR之间建立数据接口,以加强系统之间的集成,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实现数据的共享。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紧密集成,可以保证财务与业务信息的一致性;通过整合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数据在系统之间的流转,避免系统与系统之间产生“信息孤岛”。
三、财务共享中心运行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一)人员储备与调整
在传统的财务模式下,财务人员通常是一个人处理一个或多个公司的全盘账务,个人的账务处理能力相对较强。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财务人员长期都在重复着一项基本工作,对综合知识要求不高。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安排有意愿学习的员工在共享中心的几个小组中进行轮岗,避免长期重复一项基本工作而产生倦怠感。对于部分具有一定能力的财务人员,从传统财务工作模式转变到共享财务工作模式后,往往会产生“大材小用”的负面心理,时间长了会造成人员的流失。企业应注重对现有会计人员的使用,发挥他们经验丰富的长处。对于有发展潜力、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外部职业培训,然后通过考试竞聘的方式到财务管理岗位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此外,还可以招聘一些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这类人员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值较低且可塑性较强,能为共享中心的人员流失提供后补力量。
(二)绩效管理
建立共享中心后,重点应关注绩效考核战略并建立能力模型,以减少有能力员工在共享中心发展过程中的流失,从而化解和规避核心人员从组织中流失。对于共享中心组织的绩效管理可采用BSC平衡计分卡,从学习与成长、内部运营、服务对象满意和财务指标四个维度评价和考核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效果。共享中心个人绩效管理可采用KPI指标,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四个维度评价和考核个人工作效果。包括建立岗位职责和报告关系、评估现有能力、确定培训与招聘需求,以及制定包含解聘与保留的方案等。最重要的一点是绩效考核的指标必须客观、公正,这样才能让共享服务的对象与提供者都认可。
(三)运营与管理战略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应遵循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中核算,集中报账,资源共享;总体规划,统一标准、兼顾差异;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共享中心在运营的过程中应及时并持续地解决提供服务和履行监督职能的冲突问题,完善统一相关制度,减少特殊事项,并且持续优化内部共享体系。随着财务共享的持续发展、组织的成熟和人员的成长,应不断发展与创新。最终以拓展财务外包服务业务为中长期战略目标,将财务部门从一个“费用部门”转型为“业务部门”,为集团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结语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可将零售集团企业原本分散的财务业务进行标准化和流程再造,把基础的账务处理工作集中到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进行处理。帮助零售集团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源来创造价值、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及标准化建设、降低财务运营成本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建华.财务管理迈入2.0时代[J].新理财,2016,11.
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范文5
共享服务比较权威的解释是布莱恩.伯杰伦在《共享服务精要》中给出的定义:“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供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
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传统的分散模式下,财务人员的数量就会变得非常庞大,分散在各地与各个机构。总部在统一调控时费时费力,各地人员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偏差,分支机构人员单独进行核算,管理控制,不同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共用,企业成本也迅速增长;财务人员还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基础核算工作,财务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都参差不齐。由于上述弊端,财务共享服务就应运而生了。
当然,财务共享服务的应运而生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分布式的办公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组织结构、规范了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才使得财务共享能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服务。财务共享服务将原分散到集团内部各基层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企业集团内不同地区的业务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财务共享的基本模式大致可分为服务型和管控型。服务型致力于交易处理服务的平台搭建,管控型则整合了基础处理和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目前结合本公司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了服务模式。按总账、费用、资金等为主模块建立财务共享中心。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共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共享职责划分不清楚
目前企业按会计工作的几个重点部分,将财务共享分为:总账中心、信用中心、收入款中心、费用中心等。而对于不熟悉财务分类的人员,例如业务员,如想知道报销何时能到账,就存在到底应该咨询费用中心还是收付款中心呢?想对应的对于费用报销不能及时到账的KPI到底是由费用中心承担还是收付款中心呢?也有可能是费用中心已提交单据,付款中心也进行了付款,但由于总账中心做账时间的原因,造成了账面的记账延迟。此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各个中心间职责的划分问题及各自处理事务缺乏及时性。
因此,需要处理好财务共享机构定位和各个共享机构的职责划分,各个共享机构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不同分类既有区别又有很多方面需要相互配合,要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避免出现“真空地带”。
(二)财务共享缺乏激励机制
设置共享中心后,员工的工作变得相对单一了。在传统模式下,会计人员有机会从应收、应付、总账等方面进行岗位轮换。而设置了共享中心后,中心的人员的工作就会单一的变成仅应收或者仅费用审核等等的内容,相对于之前的分类,可能在员工的职业发展方面缺乏了吸引力,如费用中心人员整天在与各种报销、发票等打交道,工作繁琐又相对枯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注重如何建设激励机制,让财务共享的参与者更积极。
(三)财务共享机制流程未实现标准化
对于财务共享机制的新兴事物,企业缺乏可直接借鉴的内容。各个共享中心由于内容性质的差异,流程也会存在不同。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核算规则与业务处理流程,是成功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关键,应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续统一处理规则和流程。但是,财务共享中心在建成之初,仅仅是人员的集中,而人员由于前期的操作习惯等不同,难免在操作同类型的事项时,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
(四)财务共享缺乏考核机制
各个共享中心由于工作的内容缺乏可比性,每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独特性,很难用同一个考核标准去评定共享中心的优劣。例如如果只设置标准为100件,超过标准量享受浮动工资的方式作为考核标准。此种方式运用在付款中心可能很适用,但是在费用共享中心实际操作中,仅仅按件数去考核人员的工作,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或者附件比较繁琐的单据就会占用员工大量的时间,而因为件数少影响到操作人员的绩效。同样。在总账中心单单以每月完成凭证的多少去考核员工也显得有点脱离实际。
三、优化企业财务共享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企业财务共享中的职责分工
对于职责分工的具体划分,企业应定期检查各个共享中心的内容,避免工作的重复性。如果财务工作的内容需要不同中心进行合作,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流程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工作或无人提供相关内容的窘境。虽然共享中心分为总账、费用、资金等但其实各个共享中心都是有关联性的,增进大家沟通非常重要。每个月组织各个共享中心的管理人员开会集中处理中心协作问题。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应尽量多运用现代化的沟通工具,有问题及时联系沟通处理。根据公司目前现有的ERP架构,建议把各个共享中心与ERP架构中的内容相结合,例如付款中心、费用中心操作AP(应付)模块,信用中心操作AR(应收)模块,总账中心负责GL(总账)模块。例如当费用发生后,实物单据传递至费用中心,费用中心人员完成审核后在AP模块中完成凭证,业务单据通过影像扫描系统扫描生成,一张张影像单据携带条形码形成新的虚拟实物流,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到付款中心。付款中心人员在接收到影像单据后核对费用中心的凭证内容,进行付款。最后实物单据传递至总账中心进行统一装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三个共享中心的分工合作,各个中心人员要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传递至下一个环节。
(二)营造良好的财务共享激励机制
企业按共享中心不同性质,设置不同的激励机制与评分标准,引导员工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强化团队协作和沟通服务。虽然采用共享中心模式后财务人员很难能横向的发展其他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容,不利于财务人员的全面发展,但是可以通过激励员工对于本共享中心的内容进行纵向的思考而发展出某方面的专项人才。同时,企业出于人员成本的考虑,对于某些比较简单的共享中心的内容,在人员需求时可不必消耗太多的人力成本去招募高端人员,用更合理的人力成本去构建共享中心,同时给予较低层人员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励他们自我增值。
(三)加快标准化流程的建设
随着共享中心的不断发展需求,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每个岗位之间的接口更为标准,流程运转过程更加高效和透明。标准化的流程单元使得每个业务单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人员的培训能够迅速完成。首先,寻找关键流程,将关键流程运用专业工具表述出来,流程图与文字的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其次,对流程表述进行分析,此时除了实际业务操作人员还需要借助流程专家的建议实际操作人员对流程有深刻的了解但往往缺乏优化流程的动力和能力,此时流程专家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最后,流程优化后需要一个稳定期,在此期间需要加强对流程的检查和控制,以确保始终按新的流程方案进行运作。例如,企业费用报销原始单据从费用中心转送至付款中心的流程就是在变化后,形成了目前的影像传送模式。最初,使用快递方式进行传送存在原件丢失和泄漏的风险,而后改成了影像传送模式,然而,影像模式存在查询单据费时费力的问题,在后期运行过程中,费用中心增加了条形码识别和控制。这才形成了目前的单据流转模式。
(四)推进考核机制的建设
财务共享中心的模式范文6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财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8月10日
一、引言
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企业下属的分支机构众多,且分散在不同区域,在整个集团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机构臃肿、部门重叠设置、管理效率低下且成本高、统计数据失真、部门沟通不畅、流程操作层次复杂等“大企业病”问题。集团财务管理尤为突出,统一财务核算和报表合并难度大,财务数据统计失真,集团资金控制能力受到制约。集团总部既希望子公司发挥积极能动性,又怕子公司失去控制;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社会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尤其是最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和企业管理带来新的应用和体验。为此,解决集团化管理挑战需要信息化的支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SSC)管理模式应运而生。2013年12月,财务部以财会[2013]20号文《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为我国企业探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国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值得探讨。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涵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给出的定义是指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笔者认为,此定义虽然得到普遍的引用和认可,但没有点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的实质。张庆龙、黄国成在《创新业务领域服务企业集团财务共享》的定义是:用到财务领域,就是将集团内大量、重复财务核算及相关业务从企业个体中抽出集中到一个新的自主业务单元,由这个业务单元通过模拟市场化方式为整个集团内部不同企业主体服务的一种机制,这种业务单元就称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此项定义点明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的实质,更能准确定位我国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劣势。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实现财务机构精简,降低集团的运营成本,提高集团信息透明度和控制力,优化集团组织结构和规范流程,甚至由原来的成本中心转化成利润中心,为创造集团价值;当集团拓展市场建立新机构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快捷的财务支持,子分公司机构能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各自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提高,优化集团价值链。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非完美的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缺点和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集团财务管理来讲,是巨大转型和重大变革。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到组织的变更和业务流程重组,可能影响人员的稳定性,尤其是子分公司机构;实施和运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也容易失败,如果建设和运营不当,将造成人力物力大量的浪费。我国很多集团公司由于忽视了某些关键问题,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其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成本不升反而降,工作效率上还逊于转型前的模式。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实施和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在信息系统支持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才可以跨越地理的障碍,无论单独财务系统还是业务系统其共享功能才能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才能真正落地。目前,云计算、大数据、影音网络传输等信息技术非常有利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
三、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的要点
(一)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关键环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张庆龙教授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研究》指出建设一个良好的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是财务共享服务体系构架得以实现的基础技术支撑和先决条件,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实现共享服务的关键环节。云计算部署方式特别有利于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使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常常是集团企业,有实力部署私有云(云计算一种部署方式)。信息化平台和数据集中存放于集团总部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子分公司机构采用云端方式访问共享中心系统。云计算有利于移动办公、异地办公,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服务。所以说云计算技术在统一搭建与整合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非常的适合。
(二)构建信息化平台模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作为独立的运营实体,需要完整的信息系统作为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五大模块:集团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影像管理系统、预算与网络报销系统、网上支付和银企互联系统、综合管理门户系统。集团ERP系统是信息化平台的核心,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基础。集团ERP系统集中整合集团业务流程,并对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和优化,是协调管理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工具,也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之一。影像管理系统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强力支持,有利于实现无纸化的审批及会计作业,突破了距离的诸多限制,实现票据实物的网上审核和影像化的存储管理,有效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作业模式的运转。预算与网络报销系统是信息化平台重要的系统,也是建设信息化平台的亮点。预算管理为网络报销提供的控制基础,网络报销直接面向业务的前端系统,职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提交报销申请,审批领导可用数字签名的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业务审批。银企直联是指集团在内部建立资金管理系统,与银行共同开发适合内部资金管理系统和网银系统统一的数据接口,实现资金管理系统和网银系统的对接。利用银企互联系统进行网上支付有利于提高集中支付的效率,可与会计核算、网上报销系统进行紧密连接,打造信息系统统一。网上支付和银企互联系统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实时、准确、全面的账务信息支持,也利于对分(子)公司资金的监督和内部控制。综合管理门户系统既是一个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又是企业获取外部访问者信息的接口。它既能够动态地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又能够支持信息化平台的统一搭建。(图1)
(三)“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集团公司实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项目时,需要正确定位自身需求,“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是一个重大信息化项目,是一项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综合性项目,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个清晰的总体规划,以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什么时候实施,哪些模块先实施,怎样有效实现信息模块衔接,并考虑本信息化项目的时间、成本和质量。
(四)签署服务水平协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为内部业务组织、子分公司机构,甚至为外部单位提供财务共享服务。服务水平协议(SLA)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的“逻辑平台”,是一种由服务供应商与用户签署的法律文件,甚至可以承诺只要用户向服务供应商支付相应费用,就应享受到服务供应商提供的相应服务质量。把内外部客户的财务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没有签到服务水平协议,服务得不到保障,一定程度上谈不上正真意义上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也是现代信息化方面云计算服务的显著特征。在集团企业运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前,需要制定服务水平协议,就服务的内容、质量、服务等级、服务反馈评价、改进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所有工作都将基于服务水平协议内容,各成员单位可根据服务水平协议评估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服务水平协议必须一致同意双方责任和内容,避免某些模糊的领域引起歧义和冲突。
(五)配套相关人力资源体系。无论是建设初期,还是试点和运营阶段,都需要配套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在建设前期或初期时,就应成立相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组。项目组负责整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实施和后期运维过程。项目组需要配套的人事政策、新的绩效考评体系、职务职位说明书、岗位胜任能力要求。项目组成员最好是内部选拔和外部相近行业招聘。项目组成员核心管理人员的选拔与招聘应考虑经验、沟通能力、企业文化认同等关键因素,可以考虑内部、同行业优先,外部适当的原则。
(六)考虑信息数据安全性。信息数据安全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信息化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极其依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越集中和共享,其对整个网络、通讯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强,网络安全必须重视。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合理确定实施共享的内容与范围也是信息安全重点考虑的方面。一方面利用信息化安全技术保障信息数据安全,比如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计算的服务数据中心端,多方面采用信息化安全技术来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另一方面利用管理手段,如云端账号权限的管理,常用安全管理制度来保障。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运营保障
对于公司来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项重大的变革,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十分重要。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是一个持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运营保障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如知识管理、绩效管理、内控风险管理等。
(一)知识管理体系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新生事物,需要的知识不断获得、积累、创造、分享、更新。建设知识管理体系,使企业组织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适应管理的需求,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正常运行。实施知识管理体系依赖于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这个平台经常综合管理门户系统有所体现,也经常看到知识管理系统作为综合管理门户系统的子系统。除了平台外,知识培训也是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加强绩效管理。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精简财务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的机构,虽然能优化管理节约成本,也造成大量优秀的员工流失,甚至造成一些部门的人员恐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到的业务流程重组,也能带来工作内容的变更,原来的绩效体系不适合现有的管理需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小组成员更是如此。所以,无论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小组,还是其他涉及到财务共享服务的其他人员,都需要配套的人事政策,相对应的绩效考评体系。
(三)完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也带来一系列改变。这些改变存在风险,这就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识别自身的风险,同时采取必要的一系列的控制活动来降低、规避、转嫁这些潜在风险后还有未能被控制的潜在风险。所以,公司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予以保障,加强集团的内部控制,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五、结语
共享服务模式经历30多年的发展,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帮助下,大型集团公司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普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要。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有利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普及的政策引导。例如,2015年我国增值税电子发票开始试行,也给财务共享中心带来很大便利。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庆龙,黄国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一)创新业务领域服务企业集团财务共享[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