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活动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活动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活动计划

体育课活动计划范文1

完成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任务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相关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因此,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实践活动课可以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用于进行单元知识的归纳与巩固,又或用于期末专题复习。例如在学习了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Module 2“City Life”后,可以设计一个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对比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话题还可以在学完六年级下册Module 5“Travel Abroad”之后开展活动,这时课程不但可以就城市、首都、国家、语言砩杓疲可以对比各国美景,进行游玩攻略设计等。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实践综合活动课所需的时间可能是一节或两节课时,但从选择话题,到布置任务,到实际完成的过程可能横跨一周或更多时间。当然,占用正常上课的时间不多,更多的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和成果展示。

二、设计要点

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首先要教师整体了解小学阶段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话题结构,把握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让学生了解本单元所有的学习要点,并挖掘与单元学习重点相关的已学过的内容,以丰富所选话题,确立研究主题和小组研究专题。如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Module 6“Festival”学习的是中外节日名称、习俗、食物等与节日庆祝相关的内容,还可以联系以前四年级学过的“Celebrations”,把节日所在的月份、季节一起复习、巩固、运用起来,确立为一次英语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内容。而在学习了四年级“My School”这一单元之后,可以设计一节和学校有关的实践活动课,把学校里场所设施、学生班级、教师工友和学校课程等相关的内容设置为一个专题。

接着,教师要对学生的组别和组名进行提前设计。虽然,所有的分组和组名确定,包括每组的口号都由学生自主决定,但如果教师不提前备课,遇到学生讨论瓶颈的时候,就会非常耗费时间,使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程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预先思考可能使用到的组名与口号。当然,最后的决定权在学生手里,因为我们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就是把课堂、把任务交给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师要对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进行设计,如探究起始结束的时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除了自己设计探究方法和途径之外,教师要设计好检查学生探究进度、效果的时间,还要设计好探究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媒体和设备,如学生需要外出采访,就需要教师协助拍摄、组织、维持纪律和保障安全等。

教师要设计好学生成果汇报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检查、了解每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和成果之后,需要教师有机地把各个小组的成果与汇报串成一节生动有趣的展示课。教师的巧妙设计,在一定的教学模式或环节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该次英语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内心体验,并通过激励性评价等,使学生大胆地展现出来。如在上“Cities”专题展示时,教师首先和同学们一起复习该单元出现过的重点知识和关键句型,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再介绍各个小组,让他们逐一上到讲台,各个小组还很响亮地叫出自己小组的口号,如“Country,Country,we are fantastic!”“City, City, we are greatest!”“National Flag, National Flag, we are super and the best!”等等,接着才为同学们介绍他们在英语实践活动中的成果――“Country Group”用了对话、课件、提问等形式;“Nationality and Language Group”用了课件介绍、录像片段等形式;“City Group”用自己写的英语小短文介绍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还用收集的图片课件让其他组的同学对比了城市;“Capital Group”用了音乐与英语歌舞表演、课件和游戏活动使其他小组参与到他们的成果展示中去;“National Flag Group”则用了课件介绍课本之外一些国家的国旗,用英语描述国旗的方式组织汇报,用答对问题可以获赠多国国旗的游戏邀请其他组别参与。每个小组都想方设法地使自己的汇报更精彩,更有趣,更吸引同学,有的还自己买了奖品发给参与他们小组游戏活动的同学,使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任务顺利完成,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体育课活动计划范文2

关键词:文化活动;有效开展;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89-02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时间也变得更加紧张,因此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十分重要。在开展高中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中开展体育活动十分必要,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得到娱乐,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然而在开展高中学生课余文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以缓解,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高中课余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多学科的学习,同时学科学习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加,并且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这就导致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很多学生出现的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教室、餐厅和宿舍,其余时间都用于读书学习。自不待言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违背,将体育互动融入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巨大的学习压力,二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高中课余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此展开论述。

1.1 学生对高中课余文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高中课余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入体育活动,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很多学生对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没有正确的认识。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或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没有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只有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劳逸结合,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部分高中学生往往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结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由于学习效率并不高,因此也没有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1.2 高中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然而目前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锻炼的内容不够丰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例如:目前高中学生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多以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项目为主,这就降低了具有其他体育爱好的学生的参与度。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到课余文化体育项目中来,应该实现课余体育项目的多样化。

1.3 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组织高中学生在课余文化事件开展体育活动,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对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只有这样体育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学生才能真正达到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然而目前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却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自由活动,没有教师做专门的指导,这就导致学生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对于体育爱好并不浓厚的学生,更不愿意在课余时间去独自进行探究,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大打折扣。

1.4 学生进行课余体育文化活动的机会较少。虽然学习能够组织学生开展课余文化体育锻炼活动,但是这种活动既是不定时的,同时又是频率较小的,因此难以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无规律的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放弃一些锻炼机会的原因。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很重要,尤其是在课余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更多体育项目,不仅对学生高中阶段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对于高中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机会较少的情况,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

2.应对高中学生在课余文化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为了通过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本人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教师,结合实际的经验就文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2.1 引导高中学生树立对课余文化活动的正确认识。想要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余文化体育互动中去,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就要首先引导学生对课余文化体育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给大脑留出休息的空间,学生才能更高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使学生神清气爽,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学生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2.2 丰富高中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不同的学生由于个人爱好及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既是有些项目是学生感兴趣的,但是学生也想要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掌握更多的技能,因此,使体育项目丰富化是提高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习街舞等流行的舞蹈,这与高中学生的性格特征相吻合,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虽然学生进行的体育活动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但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体育教师应该积极的参与到组织与管理中来。首先因该为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配备掌握多种技能的教师,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同时学生进行的锻炼应该是有序的,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为了对学生的课余文化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学校方面也应该引起重视,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

体育课活动计划范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活动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对实现幼儿教师培养目标,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向合格的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是界于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之间的中介课程,是一门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课程,兼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性,融合学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注重学生实际训练的应用型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文抛开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应用,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实训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以技能训练为教学中心,以单元知识模块教学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于一体,形成一个系统、连贯、全面、完整的教学体系,有效地促进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更好地衔接,增强理论的时效性与应用型,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更是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它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训练的框架,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课、专业课以及技能训练的三者结合,通过各内容模块进行教学,对理论教学和实习同时指导,保证二者同步进行。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融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在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必须要根据这门课程的要求与学生来进行。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而每一个领域都由于其内容不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在《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中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把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作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一个基本文件,它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教育精神、理念、方法以及相关措施等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下来,并保证实施,它是学前教育领域总指导纲领,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因此,对于学前教育的相关教学,都是离不开对《纲要》的把握。《纲要》把幼儿学习的范畴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并对每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以及指导要点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说明。《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它与《纲要》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纲要》为出发点点和落脚点,结合具体各板块的教学内容对《纲要》进行解读与分析,是本课程推行一体化教学的内在要求。

(二)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尽管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但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板块教学情境,可以最大化地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学习。由于本课程包括五大领域,因此,在对不同的领域讲授之前可以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任务中来,真正做起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与创造性。以语言为例,在讲授之前,让学生去发现幼儿语言的特点,如幼儿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出现哪些特征,如何与父母以及其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等。

其次,根据知识板块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学生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正如文章前面所分析,《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包括五大领域,针对每一学习领域可以设立一个大的板块进行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这一方面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以健康领域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如模拟幼儿园安全常识教育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日常安全教育的方法,并通过角色的扮演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再次,创设合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实践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取长补短,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以幼儿社会领域为例,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幼儿的社会行为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随着幼儿的慢慢成长而加以掌握。

(三)创设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在《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领域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教学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为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适应课程内容的多样性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领域,其教学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差异,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自评,师生之间共同评价的方式,既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成绩,也要让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找到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促使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发展,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教学效果优化发展。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新时期教师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实际技能练习为主,以教师的指导为辅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对教师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对《幼儿园课程指导纲要》以及相关教材有一个详尽的掌握。作为教师,要想教学生一碗水,自身就必须要有一桶水。为了让学生把握幼儿园相关知识以及技能,自己必须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掌握,才能在理论与实践上指导学生。

其次,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既有理论讲授,也有操作性的示范与实训,其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是穿行的,二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对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之间的尺度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否则就难以达到“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如针对一个领域内容,如何对学生进行安排,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安排等都是需要在课前认真思考的。

再次,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而言,其关键在于教师。“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用以指导学生的具体实践,这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必须拥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作为高校幼教专业教师,必须走双师型教师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体育课活动计划范文4

【关键词】 体育课教学 青少年 激发 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87-01

体育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其个性,而且能进一步端正其体育态度,培养运动兴趣,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作好心理准备。

一、利用体育课活动提升学生的身体正能量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重新构建体育课程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范围。而五个领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达成的。

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人的健康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强与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不进行锻炼,强的会变成弱,经常有规律地锻炼,弱的可以变强。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是主要任务,也是每天的主要活动,成绩的好坏与大脑的工作效率有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体育运动可以使大脑保持清醒,工作、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体育活动能使人产生成功感和愉快的体验。体育活动对于个人的自信、自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明显降低紧张与焦虑情绪。体育与个性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体育运动可以对良好的个性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利用体育课活动提升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感到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习惯是指通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能促进身体发展并达到愉悦情感的行动方式。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晓之以理,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意志进行持之以恒的实践。当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初步形成后,要根据他们的实际,不断提出新要求,使之逐步得到巩固。游戏比赛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活动方式,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三、利用体育课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的正能量

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

本课题利用竹竿作为教具,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学生身体活动为主体,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受益终身。比如50米跑,教师讲授跑的方法后,学生在各自的跑道上,从同一起点、同一距离,到达终点时,按跑的快慢分出名次,如4名学生跑完后能分出1至4名的,这样跑的结果是善跑的学生总能得到第一名的,总在体会当着“冠军”的感觉;而那些跑的慢的学生总赢不了跑的快的学生,始终在品尝着“失败”的滋味,所以几次练习之后,练习的积极性就不高了,也不愿意跑了。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的做法是:

(1)把速度接近的学生放到一组中,给学生一个相对“公平的”的环境——距离相等、跑速相当,比起来,可比性强,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每一次跑之后把成绩告诉学生,跑的速度有了,第二次跑时有了比较,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3)让距跑,改变起跑点,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4)追逐跑,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

在平时的教学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韧不拨、奋发进取、开拓竞争、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利用体育课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体育课活动计划范文5

一、体育课评价的内容

(一)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否得到激发,体现在学生喜欢体育课和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新课程在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十分重视学生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程度。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是否考虑学生需求,教学过程中是否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学生学到了什么。只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就不是一堂好课。

(三)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体育课程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直指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要看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评价等方面是否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四)体育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包括:融会贯通《课程标准》的能力;对现代化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能力等。

(五)课堂教学的创新程度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新课程给了教师很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鼓励教师开展创造性的体育课堂教学。

二、体育课评价的方法

(一)即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相结合

课堂教学评价既可针对某一堂课进行评价,也可针对阶段性的课堂教学或整个课程教学进行评价。

(二)定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是指通过评课活动进行讨论、分析和评述,也可针对评价指标进行等级的评定。量性评价是指可以通过评价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价,以判定课堂教学质量。

(三)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1.领导评价

领导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检查、指导、督促等作用。

2.同事评价

同事评价指教师之间的互评。其优势在于对教学内容、学科思想非常熟悉。可以对教学计划、内容、结构提出中肯的意见,还可以互相交流工作经验,促进教学质量。

3.学生评价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完全置于学生的视野之内,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最全面的接触。

4.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过程,是培养教师自我意识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

体育课活动计划范文6

摔跤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概述

对体育课程概念的认识。什么是课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认为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什么是体育课程?我国学者毛振明等人认为:“体育课程是在学校指导下,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知识、运动技能、情感和社会方面和谐发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基于上述概念的认识,我们认为从现代社会对学校课程的要求来分析,从教育科学的规律来考察,必须明确以下几点:①体育课程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内所规定的各门学科,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应当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不能仅理解为传统教材中的知识技能体系,还应包括技能体系和情感,行动上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③体育课程不只是教学内容,还有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等。④体育课程应当提出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

摔跤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摔跤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受世界各民族的喜爱。它是绅士、勇者、智慧的象征。

摔跤是一项伟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开始逢勃发展,并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在学习训练摔跤的过程中,就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意志品质,树立学生自信心、竞争意识,学习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分析能力、抗挫折能力的过程。通过6年的实践尝试,我们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上,引入摔跤这一体育传统项目,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摔跤运动在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普及与发展。基于这种思考,我们把摔跤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在国家制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下,在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体育传统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体育后务人才工程下,依据学校自身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体育教育资源,由学校内部展开的旨在增进学生健康,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摔跤后备人才,使他们全面展、学有特长,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体育课程改造的过程。

摔跤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构建3+1的课程结构。学校在原3节体育课的基础上,以国家级体传校为依托,设立摔跤专业活动课,并将其排列到学校的总课表之中(见表1)。通过构建3+1的课程结构,达到体育课与专业活动课的互补与结合,使学生形成“基础+特长”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摔跤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改变学习方式。改变学习方式,建立课堂、课外活动、竞赛活动互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堂中是学,在专业课中是练,在课余活动中是赛。以赛促教、以练保学,在学中培养学生对摔跤运动的广泛兴趣及对摔跤知识、技能的全面了解和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做到学中练、练中学、赛中学、赛中练。通过学—练—赛这一互动过程,最终使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兴趣,形成爱好、发展特长,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

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综合评价学生学习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强调在评价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将摔跤专业课活动纳入到体育课的综合评价上,评价贯穿整个体育学习的过程。

体会与问题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尝试,我们的体会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