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1

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切入点,更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不但能够升华课堂教学成果,而且能够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锻炼计划”、对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在体育大课间活动通过“小团体对抗赛”,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方案引领”,在校外活动中通过“社区互助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外得以更好地延伸。

一、对“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再认识

1.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学校体育的要求是:体育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在校期间发展体质、健康地学习与生活而进行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更要为学生走上社会后,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

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就是通过我们的体育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他们才有可能在走出校门以后仍然保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都明白:仅仅通过每周的两、三节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引领学生养成“利用业余时间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成功地贯彻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思想。

我校通过“课堂教学自主锻炼计划”、“体育大课间的小团体对抗赛”和“校外社区互助组”活动,做好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引领,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3.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要做到课内监督指导和课外的活动引领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以及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以上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二、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做好自主锻炼的意识引领。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教学中,重点突出锻炼的原理与方法、体质健康测试的方法和评价、锻炼计划的制订、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评价自身机能状态和锻炼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打下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选项练习,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每一节课中,都给学生留有适当的“自由”时间,给学生创造自主锻炼的机会。具体做法:在每一节体育课中给学生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给学生提出3―4项练习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确定或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其中的一个项目进行练习。这样,就形成了各个练习项目的“小团体”。

3.体育大课间和课外活动采用方案引导,扩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空间。由于我校运动场地相对不是很充足,室外乒乓球台数量较多,体育大课间的组织就在各教学楼之间的硬化空地上开展。各班级设立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小组,每天的活动都是由小组长带领,班主任现场督导,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根据学校和班级的课外活动计划,每次课外活动组织前,由学生设计自主锻炼活动方案,请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4.校外活动采用“社区活动互助组”,拓展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周末和节假日,以邻近小区同学组成“社区活动互助组”。由组长带领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乒乓球、跳绳、羽毛球、踢毽子等,落实我校的“校外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注意事项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阳光体育运动” 策略

1.“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高职院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与实施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切实改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的现状,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中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

3.1加强体育教育与管理。

3.1.1体育课时

部分高职院校不能保证开设公共体育课的课时,繁重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体质状况下滑,在体育课上表现出学习动作技术的能力较差,动作协调性、灵活性较差。

3.1.2课程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课程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和出勤率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公平、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强调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就远离了阳光体育运动“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3.1.3师资结构

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高学历的体育教师相对比较缺乏,科研能力欠缺,外出进修机会很少,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发展。

3.2课外活动与评价系统有待加强与完善。

课外活动可以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得不到重视,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统一的组织、管理与评价,难以达到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1小时”的要求。

3.3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受到限制。

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运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在高职院校中物质条件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4领导重视度和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直接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设施的不足、器材的陈旧,器材数量与学生比例达不到要求,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很多学校领导对体育不重视,体育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体育设施不齐而达不到学生锻炼的要求。

3.5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

在高职院校中,对健康理念宣传力度不够,显现校园体育文化的媒介比较缺乏,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中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

4.1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机制。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阳光体育运动”管理机构,明确各机构负责人、负责范围,制订“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学校体育教育、运动竞赛、课余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制定具体措施。对每一位体育教师分配指导计划,同时把计划落实到每个班级辅导员,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个体,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做到定期评比,明确奖惩制度,保证 “阳光体育运动”正常有效地进行。

4.2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保证课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管理,是保证“阳光体育运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本着“阳光体育运动”“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开设学生喜欢且易普及的体育项目。教学手段应力求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3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应不断学习,积极面对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探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不断总结,提高业务能力,提高执教水平,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4.4大力推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目前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多停留在“三自”状态,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参与,缺乏系统的组织、指导与管理。课外活动应纳入教学计划内,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评价体系。

4.4.1制订校内全年“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包括田径、综合性校运动会或各单项比赛、体育文化、竞赛知识讲座活动。采用固定赛季时间和比赛项目的方法,每月举办1―2项比赛,以赛促练。

4.4.2构建课外体育活动评价体系。通过考勤、考核制度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给予学分,并将考核结果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挂钩,采用积分制制定“阳光体育运动”考评办法。考评根据活动级别、类型、项目和学生的参与度等细化计分标准,每年评出“阳光体育运动”奖杯,给予物质奖励。鼓励各系、各班级组织和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4.4.3保证经费的投入,增加体育设施。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保证器材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学校体育馆在节假日也影响学生开放,充分利用各项体育资源促进青少年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从而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4.4.4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海报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 “达标争优,强健体魄”、“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学生心中,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4.5加强体质监测与评价。

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质健康测试,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整理好数据,及时做好测试数据的上报工作。对上报数据进行评价,与阳光体育相结合,根据测试指标,在教学中开设提高指标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身体素质指标。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职 体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172-02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校体育如何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安溪县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建设、课余训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比分析法。调查主要用随机抽样法,以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研究的样本学校。向所在学校发放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现状调查问卷340份,回收问卷323份,问卷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31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47%。

二、现状与分析

(一)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情况

1 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调查显示,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分别为:健康教育(78%)、终生体育(63%)、娱乐教育(31%)、技能教育(25%)、竞技体育(19%)、无明确指导思想(6%)。这表明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符合素质教育、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朝着21世纪学校体育方向健康、稳步发展,这将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有利条件之一。

2 体育课开课率。调查结果表明,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开课率为100%,总体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其中1所学校开设3次体育课/周,3所学校开设2次体育课/周。

3 教材选用及教学计划、教案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在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的中、初级专门人才。由于所从事的职业特征不同,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基本属于伏案型、直立型、体力型的岗位人群。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使用《体育与健康》(南方版)。59%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未考虑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这一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目前还没有一套现行的,适合职业群、岗位群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体育教材,校本课程的研究有待开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也普遍存在类似问题。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不同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加快建设面向21世纪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材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体育课成绩的评定。调查结果表明,体育课成绩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这表明体育在62%学校中已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但仍有18%学校未把体育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当前,学校体育课成绩评定还是停留在终结性评价上,缺乏过程性评价,不适应新时代课改的要求。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医务监督、终结性评价为一体的评价体系,将成为评价学生体育的主流。

(二)师资队伍素质

1 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标准规定:职校每千名学生配备4名体育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300(包含300以下)的占75%,这表明,体育教师的数量已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今后的发展将朝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转变。在调查的各所学校中,体育教师专科以上学历为16%,其中本科学历为69%;64%的体育教师的年龄在25~35岁,共13人,体育教师年龄在36~50岁共7人。从2001年开始,泉州市、县、中小学教师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已全面展开。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已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继续教育实施对于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教育水平,振兴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教师工作量和待遇。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负责学校的课间操、课余训练、生管等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主要在10~16学时/周,周课时比专业课教师平均多2~4节。但有68%的学校没有把课间操、课余训练、生管等工作列入正常工作量范围,同工不同酬(职效工资)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100%的学校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同。

(三)课余体育训练与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应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调查结果表明,有80%的学校开展了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的项目主要有篮球、田径、乒乓球、足球、健美操等。开展课余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参加市、县比赛,为校增光;二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三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的重要场所。目前,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只有56%的学校能够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正常开展课外活动;13%的学校不能坚持开展课外活动;25%的学校没有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大都是以班级、年级为基本单位,体育教师集队,分配器材、场地,学生自由活动为主;教师有目的地根据学生兴趣,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较少。普通中学根据学生的专长,开展课余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方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四)场地与器材

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调查结果显示,有2所学校运动场地未能达到市二类学校要求。场地缺少,器材匮乏制约学校体育工作有效、顺利地开展,挫伤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这将是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落实学校体育经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是当务之急。安溪县作为全国的经济百强县,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多方筹措经费,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基本条件,是21世纪安溪县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结论

第一,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正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基础。学校体育课正常开课率为100%,85%以上的教师能按体育与健康标准等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案实施体育课教学,但适合职业群、岗位群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体育教材建设滞后。结合不同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快建设面向2l世纪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材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目前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本科学历只有23%,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结构将随着师资队伍的新老更替及继续教育工程的延伸,得到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在职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对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如何正确界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并得到认可,是调动和发挥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第三,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大多是为了参加比赛的短期集训,常年坚持训练的运动队几乎没有。课外体育活动虽基本正常,但活动的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结合各校具体情况,实施课余体育俱乐部活动方式,对于推进校园文明建设,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经费不足、运动场地狭小、器材短缺是目前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学校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支持的力度,多方筹措经费,实施资源合理配备,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四、对策

(一)更新观念,引导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质和量两方面均有了突破性的飞跃,为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应把握时机,更新观念。首先,应认识到,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就必须意识到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新一代建设者能否健康积极地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再次,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短期培训、经常性学校体育健康知识讲座,上级部门的有效监督,是对“重智轻体”、“放任自流”思想的遏制。最后,体育工作者主动在心理、行动上迎接挑战,加大力度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能够结合专业特点授课,同时寻找出既能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又能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用学校体育工作业绩来进一步争地位、争支持,以积极的姿态引导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加强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制定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

安溪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福建省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使宏观指导作用更适用、实效,更易于基层执行和操作。为此,尽快制定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加大学校体育基本设施的投入,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制定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政策,争取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

(三)抓住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良机,实施体育师资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发展战略

应组织有关专家制定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质量和水平的计划、步骤及实施方案。对体育教师提出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建立对教师教学、训练、科研综合能力的新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继续加大体育教师的学历制、学位制达标力度,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体育教师进行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

(四)开创安溪县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多种模式,形成各学校体育特色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4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近几年连续扩大招生使体育教学面临设施、经费、教师不足等问题。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高校扩招是加速培养人才储备人才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巴首先?体现了国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方针?为实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二是?满足了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推迟了就业时间?减轻了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三是?对于拉动消费?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扩招也给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一、扩招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

一是扩招后教学的班级和学生的数量猛增?使原有的体育师资力量与教学需求不相适应。教师配备不足.只能应变为加大教师教学时数和大班上课的方法?造成一方面教师疲于应付?另一方面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高校体育教师除教学工作外?还必须完成学校体育课外群体活动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由于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有限.因此?扩招后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上述因素势必容易造成工作水平的下滑。

二是扩大招生后?高杖体育场馆及运动设施严重不足扩招前?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就不足欠帐较多.扩招后?不少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状况生均拥有量更是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体育场地数量的不足和质量不高?不能充分满足体育教学需要?使得教学质量难以确保

三是学校体育事业经费缺口增大。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上课班级数的增多?所需要的教学设施和运动器材数量也随着增加?而体育事业经费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求。

四是教学日程安排有所变化体育教学原来只安排在上午的三、四节和下午的一、二节。由于扩招后?学校教学资源容量有限?各学科教学资源都显紧张?不能保证体育课程的合理安排有些体育课程要安排在休息日和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这对于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是教学组织方面的新问题。目前有些学校实行“选课制”.学生上网随机点击教师和学习内容.基础课程教学完全与专业行政班分离?这对于体育课外辅导工作困难重重

二、对策

一要结合学校实际?扩建与维修体育教学场馆。高校的连续扩招是必然的趋势?学校应根据体育教学的播要将体育场馆建设列人近期发展规划?把新建、扩建体育场馆设施工作摆在必要的位置使得体育场馆设施不仅满足教学要求?而且还能在档次上有所提高

二要周密计划?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进行.学校体育教学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和适应学校扩招的需要?充分挖潜?改革教育模式?贴近学生需要?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认真周密地制定好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各类竞赛、课余训练等工作计划.与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解决好扩招后所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三要适当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性工作之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要适时地引进和补充一些优秀教师。目前?师资数量明显不足?在充分挖潜的基础上.应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师资补充到队伍中

四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计划

(1)要适应终身体育的要求?特别是要适应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2)针对一些年龄偏大或已婚大学生?在修体课程时要实行个性化方案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5

关键词:湘西少数民族地区 学校 民族民间体育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82―04

1 民族民间体育的概念

民族民间体育是指各民族在日常生活、劳动、民族节日、娱乐中,没有高度的组织化和制度化,被大多数人群喜欢且同现代体育在运动形式上存在巨大差异的体育活动,是各民族通过历史凝聚和特殊的体育文化传承的创建,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追求以及各民族特有的文化积淀形式。

2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湘西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有全国共同流行的踢毽子、爬杆、拔河、放风筝、跳绳外,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吉首、凤凰等县市的苗族特别喜爱武术、玩狮子、打苗鼓,每逢节假日都有精彩的表演。苗区矮寨、腊尔山、麻栗场都有传统百狮会,每到这一天,上百头狮子比武献技。俗话说:土家“摆手舞”,苗族“猴儿鼓”,白族喜欢“打仗鼓”。这些项目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苗族武术中的四门派、品字桩、半手棍、棒棒烟、钩钩刀等,是十分罕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土家族的摔抱腰、斗角、抵杠等,对抗激烈,是意志、力量、智慧的较量。有许多体育项目把文体融为一体,既是体育活动,也是文娱活动。苗族的跳鼓、踩鼓、接龙舞,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三棒鼓,白族的仗鼓、九子鞭等项目,另外还有:射箭、射弩、扭扁担、拉鼓、跳芦笙、舞吉保、脚踢架、穿针赛跑、斗牛、爬坡杆、掷鸡毛球、跳狮子、打泥脚、跳马儿、花棍、踩脚马、抢贡鸡、珍珠球、抵扛、打花棍、划龙舟、斗鸡、打波螺、划龙舟、滚铁环、八人秋、捏落子、板凳龙、骑竹马、猴儿鼓、打草蛇、织麻赛跑、踢枕头、芦笙刀、抱蛋、网鱼、茅古斯、扳手劲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3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局限于教材的修改、更新和引进上,使得大量鲜活的体育课程资源未被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结构单一,不能实现人力、物力、环境等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课程的改革步伐更加缓慢。湘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土家、苗、侗、瑶、白、回、壮、维吾尔、满、蒙古、畲族、布依、彝、黎、佤、仫佬、哈尼、藏、朝鲜、傣、拉姑、水、土、高山、锡伯、纳西、毛南、布朗、僳之、景颇、吉诺、京、善米、羌、塔塔尔、克孜、哈萨克、俄罗斯、门巴、鄂伦春、珞巴、东乡、达斡尔、德昂、独龙、怒、保安、裕固族等50余个民族。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传播与实践,旧的体育教育模式一直沿用,严重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导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国高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为《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没有得到及时的贯彻落实,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及开发与利用,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挖掘整理“国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又一壮举;是化劣势为优势,扬湘西少数体育课程资源之长的又一创举;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其意义相当深远,实用性相当强,使湘西地区的学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更富于知识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并且使学生在掌握地方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当地文化的内涵和真谛;培养学生继承发扬地方文化的情感;具备将当地文化、经济、建设和生活融到全民族多元价值趋向的和谐社会,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价值的价值观,使湘西地区地方体育课程在现代社会教育中发挥它应该发挥的健康育人的作用。在越来越被人们逐渐遗忘的现实中从新泛发新的活力,为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可以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中得以传承与发扬,为湘西少数民族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4 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本文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大、中、小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地区14所学校的80名体育教师和1000名学生就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本课题的构思和研究目的,结合有关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整理确定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问卷的结构框架。共设计学生、教师两套问卷,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收回976份,回收率为97.60%,其中有效问卷937份,有效率为93.70%;发放体育教师问卷份80份,收回75份,回收率为93.75%,有效问卷73份,有效率为91.25%。

4.1 体育教师师资状况

通过调查得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学历情况为:专科占12%,本科占46%,硕士研究生占41%,博士占1%;职称情况为:教授、特级教师占13%,副教授、高级教师占30%,讲师、中级教师占40%,助教、初级教师占17%;年龄情况为:50岁-59岁占10%,40岁-49岁占23%,30岁-39岁占52%,25岁-29岁占15%;性别比例情况为:男教师占72%,女教师占28%;教龄6-15年的占到总数的56%;专职体育教师占到总数的82%,兼职体育教师占18%;学源结构情况为:吉首大学毕业的体育教师占83%,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的教师占17%。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学校体育教师师资雄厚,但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没能很好的在体育课中发挥出来,其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仅仅是体育教师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将校外民间体育艺人这一丰富的人力资源,充分参与到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来,为湘西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4.2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状况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项目为:篮球、软式排球、健身操、乒乓球、田径等现代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较少的学校开发了高脚、板鞋、秋千、蹴球、陀螺、苗鼓、跳竹竿、摆手舞,并且有许多已经开放的民族民间项目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常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中,而是在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业余训练、大课间中得到应用。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在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资源不太理想。

4.3 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的状况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了解和提升民族民间体育项目运动技能主要源于影像资料自学(占69%),其次向长辈学习了解(占56%)和网络自学(占56%)这2种渠道。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了解的主要是通过老师上课(占27%)、看报刊(10%)、看电视(12%)、电脑查询(10%)这4种途径。调查结果表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师生获取民族民间体育课程信息的途径相对比较单一,民族民间体育知识更新速度较慢。

4.4 体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标准了解程度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标准比较了解(占56%),但同时也有一部分老师只是一般了解(占26%)。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在业务学习上相对滞后,主动性教差,这不利于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尽量多了解新课程实施标准,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实施体育课程标准。

4.5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状况

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学校的教学场地设施等到了有效的改善,学校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基本上都能够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加之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器材制作简单,只要有基本的场地保障就可以开展,因此在场地设施上各学校都不会存在多大的问题。

4.6 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状况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自然环境优美,许多学校周边都具有山地,小溪、森林、草地、丘陵、沟渠,这些只有山区才有的地质地貌成为了民族民间体育最好的授课天然教学场地,教师可以根据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的筛选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使学生在自然、阳光、户外、草地这样优美的环境中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体育教学目标。

4.7 课外、校外体育资源的状况

调查发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被调查学生中70%的学生从不参加课外活动或较少的参与课外活动。这对平均体质偏低的学生来说,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了。调查还发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业余运动队训练和自由活动。业余运动队训练主要有:各学校为参加各类级别所举办的运动会而准备的运动队,主要内容有:田径、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但是也有少数被国家体育总局、湖南省民委、湘西州体育局所指定的少数民族训练基地学校开展了秋千、板鞋、蹴球、高脚竞速、民族健身操、舞龙的业余训练,这表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课外、校外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情况一般,并且不符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的要求。

5 民族民间体育进入体育课堂的意义

(1)对于年龄在40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说,童年时代那些打陀螺、踩高脚、踢毽子、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的儿时感觉一定牢牢地记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这种感觉是那个时代的人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发现的乐趣和创造幸福的源泉。但是随着世界各国文化通过更多途径的相互交融,民族民间体育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将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程既是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弘扬,也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项目从体育的角度了解各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在选择终身体育锻炼项目的一种延伸,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2)民族民间体育拥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民族特点突出,在民间长期流传,深受群众的喜欢,同时他所具有的健身价值也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是学生比较喜欢参与的体育项目,把民族民间体育引入体育课堂,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毅力,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当今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面对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民族民间体育中所蕴涵的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向心力,都是许多现代体育不具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因此让这些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中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一种极好的方法与手段。

6 建议

(1)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具有形式多样、欣赏性强、简单易学、趣味性、健身性强、场地要求低、规则简单等特点,体育教师要积极开发可以进入体育课堂的民族民间体育,但在开发时一定要遵循体育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各项原则,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地方民族特色,开发好、利用好传统的、民族的、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从而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开发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不仅仅是靠体育教师一己之力,还需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民间艺人参与、家长的帮助和支持,这些都是影响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只有把所有的重要因素凝聚起来,所有的有志之士共同承担起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责任,才能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好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体育课程资源,更好的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族民间体育信息在网络上出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领导就要在制度上鼓励体育教师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加强自身民族民间体育知识的学习,从网络视频上学习民族民间体育技能,再根据体育教学规律把学到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引进到学校体育课程中去。

体育课外活动计划方案范文6

关心和发展学校体育,是在于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

管好学校体育,是通过利用好人力、财务、物资、信息、时间等因素,运用最好的方法,做好体育工作。主要包括小学各级高、中、小年段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练习等。

下面,本人谈谈在从事十几年的体育工作中意识到的关于管好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改的措施。

现在人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健康的智慧,才能做好任何工作,在我国管好体育工作受到了重视。

在人人都关心体育工作的同时,有一部分中小学不重视体育教学,在管学校体育方面不够理想。当然,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只怪校领导或者体育教师,它涉及每一个教师。除了校领导不重视上述情况,还存在着没有配备体育课需要的教学工具、衣服等资料,还有把体育课认为附加课程的现象。

学校教导处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其他课程上,不重视体育教学,安排体育课的时候没有认识到体育课既是智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把体育课安排在学生饥渴时的第四节课上,更不重视课外锻炼,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昏迷,不爱活动,甚至出现发胖等后果。

因体育组没有制订出长期教学工作计划,把体育工作按每个学期为单位来总结,不重视学生的锻炼,随便让学生锻炼身体,体育组也没有长期教学方案,甚至没有定期检查学生的健康,忽略学习的内容,体育教学工具坏了也不会修……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应考虑并整改的问题。

在管好学校体育方面,如果存在上述之类错误的观念,不能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但不能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取得突出的成效,而且给学生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体育教师应做好如下工作:

改变思想和观念,既要改变体育课是附加课程的概念,真正认识到体育课也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体育课每周在一、二年级安排四节课,三、四、五、六年级安排三节课,和其他课程相比,也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校领导在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增加对体育工作的支出,重视体育教师的配备,保证课外活动的正常运行。

体育教研组和体育教师要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改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关注体育课的设计,把有利于健康的项目带到教室,保证按时做两操,职业学习的内容丰富,做好锻炼标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