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技推广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技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范文1

一、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体系不畅通

农技推广有一个典型做法就是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以片带区。现在我们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只建设到县、乡两级,缺少村级推广网络,这就使我们缺乏最基本的阵地,而这个阵地正是我们农技推广的最基础的点,没有这个点也就带不了面,从而也就带动不了片。过去我们也曾在村里设立科技示范户,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也不长久。今年有项目,可能影响力大一些,没有了就又趋于平淡。因为,村示范户没有终生为农技推广做贡献的职责,另外,没有村级推广网络,县、乡两级技术人员到村里缺少一个农技联络员,给农技推广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难。所以说建立和完善村级推广网络是当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农技推广体系运行不灵活,缺乏激励机制是制约农技推广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技推广亦然。人们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工作,没有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这就与现行的体制和机制有关,体制运行不灵活,缺乏激励是产生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唯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实现。下面我们将这方面的改革谈一点粗浅想法。

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有――人性化的管理,量性化考核,理性化激励,个性化发展,和谐化前进;

人性化管理是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改革是搞和谐,不是搞矛盾,更不是激化矛盾。人性化管理就是针对当前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现状,采取人性化管理,不搞一刀切,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发挥自身的长处,安排合适的岗位,取长补短,给其一个适合发挥长处的环境,让其健康舒心地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量性化考核是改革的关键,掌握好,那么改革一定出成效。那么怎么量化呢?可以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考核标准:德、能、勤、绩这四个方面以按百分制来打分:德占20%,能占 20%,勤占30%,绩占30%;这种考核可采取三步走:一是自己给自己打分,二是同事们打分,三是领导们打分,这样能够有效地阻止打分的不公平性和偏差性。还有考核要达到有凭有据,必须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这样做的好处有四:第一是在考核打分时不会出现凭印象打分,第二是还能掌握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第三是了解职工的整体素质职工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第四是能了解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情况,第五还能从职工学习、心得体会中找到一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为今后的农技推广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理性化激励是改革的动力,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学生时代的上进心就比较强,而参加工作后上进心反而弱了呢?这与当前没有激励机制有关。学校中对三好学生还发个奖状和奖品,而现在的单位上是干多于少一个样,你说谁会多干呢!至于为什么说理性呢?我们是这样想得:既然是激励就是对那些平时上班不积极,责任心不强的人员有所触动,使他们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拉开太大的距离,变激励为刺激,效果反而不好,还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不和谐的局面,甚至会出现拖后腿不配合的局面,这就与我们当初的想法背道而驰了。

个性化发展是改革的升华,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五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和使用人才和时要注意观察和培养自我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使之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然后再通过单位上互相学习交流配合,提升每位专家的工作能力,最终实现一专多能,一专博学的工作局面。

和谐化发展是改革的结果,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除弊兴利,除去我们工作的失误和偏差,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达到人心思定,人心思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团结,相互帮助,和谐化发展。

农技推广体系范文2

关键词农技推广;问题;对策;模式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推广靠体系,这是多年实践形成的共识[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将逐步向农村科技综合服务转变,不再局限于农业领域的技术示范与推广。一些地区初步形成以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科技教育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实践证明,这一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不同类型的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2-3]。

1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公益性农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推广体制不畅通,运行机制不灵活[4],形成“该管的(乡镇)不想管,想管的(县区)管不着”的局面。二是推广机构不健全,专业队伍不稳定,乡镇农技推广仍然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危险。三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工作场所极为不稳,“缺钱养兵、没钱打仗、无处安身”的现实困扰着县乡农技推广部门。四是农技人员断层断档、知识老化,农技推广技术落后。五是工资待遇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转行跳槽现象极为普遍。六是技术装备落后,服务手段单一,严重影响推广工作的开展。

1.2市场性或公益、市场混合性农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龙头企业发展缓慢,且规模较小,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二是科技、教育、供销等部门参与农技推广缺乏制度性、应用性、带动性和持续性,短期行为依然存在。三是农业科研和生产实际脱节,部分成果束之高阁,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实体功能因缺乏资金支持,带动能力弱。五是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政策不到位,与市场体制不适应,知识产权受侵犯见利忘义,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六是农业生产规模小,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农民科技意识差,农村技术市场发育滞后。

2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从不同类型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发现,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队伍结构、推广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手段、资金投入、设施配置等方面,存在着与农民需求和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影响农业成果转化、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探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1 逐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的技术、培训和服务体系

一要逐步建立以市级农技推广机构为龙头,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依托,乡镇农技站(场、所)、职业中学、成人学校、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和民办农技推广组织为网络的现代农技推广体系。二要逐步完善以涉农高中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现代农技推广机构为阵地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三要逐步建立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核心,农技推广、教育培训机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种农民专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2.2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探索农技推广方式

主要创新农技推广机构之间的协调运作机制及其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畅通高效的农民需求反馈机制、科研与推广相结合的传播机制、农村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机制、农民需求与市场导向机制、产业发展与系列服务机制、政府引导与公共服务机制等。探索农技推广的方式首先要更新农技推广理念,由以“技术”为主的“技术推广”观念向以“人”为主的“农业推广”观念转变;二要搞好农业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综合效益;三要运用教育和技术培训手段,最大限度地把需要推广的技术信息传播给农民群众;四要运用示范引导和产业集聚法宝,以看得见、学得到的示范效果引导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五要运用现代技术、管理方法和传媒手段,实时高效地传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信息[5]。

2.3创新服务主体,建立激励机制,培育壮大多元化农技推广队伍

要对农技推广服务主体进行准确定位和科学分类,按照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坚持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主导的同时,加强对市场性农技推广的宏观引导和对公益、市场混合性农技推广的指导,推动科教部门、高校、院所和中介机构面向农技推广领域,实施有效对接,提供高效服务。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市场机制建设,推行农技推广人员准入制度和绿色证书制度等现代管理制度。

2.4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各类农技推广体系高效运行

必须确保以公益性投资为主导,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不断改善推广费用投入结构,不断加大业务经费投入,适当提高试验示范和宣传培训经费比重。科学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三资”资本(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

2.5加强条件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农技推广的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

先进的装备和推广手段,是提高农技推广水平和效益的物质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逐步配备信息管理系统、先进技术工具、科学仪器设施、现代影像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特别是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逐步配齐基本装备,确保推广手段多元化和服务能力现代化。

2.6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为农技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法律保障

进一步提高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理论研究、组织领导和法规建设。要用大农业、大科技、大市场理念,健全组织领导和法律法规体系,创新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农技推广的效率效果。

3农技推广体系的模式选择

随着农技推广服务主体的日益多元化,政府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角色将逐步从主导转为引导,政府职能发挥将更多地转向宏观调控和公益。农技推广也不再局限于少数部门,将成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高校、院所、涉农企业、民间团体等共同参与的社会事业。目前,各地探索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农技推广经验模式[6-8]。

3.1农业部门主导模式

主要指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这方面的成功模式很多,如农科教结合模式,以农业、科研、教育有机结合、协调运作为基础,以共同创办集行政管理、技术培训、经营服务于一体的乡镇农科教中心为依托,面向广大农民,开展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生产经营等全方位服务;农技推广网络模式,以农业部门所属的乡镇农业、牧医、林果等站、场、所为依托,联合有关部门,建立专兼结合、专群结合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把技术培训、项目推广、信息服务合为一体,为农民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系列服务;农技110模式,结合农村实际条件,以农业专家为依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便捷地向农户提供科技咨询、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农业科技入户模式,将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定位为“进步农民”,作为农技推广人员直接面对面的服务对象,其余农民则不作为直接服务对象,由“进步农民”去影响带动。在服务方式上,突破传统的单向技术传输,强调入户指导和双向交流。

3.2科教部门主导模式

主要指以政府科技、教育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或混合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整合和盘活各类科技资源,引导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流向农业和农村,以更好地满足农户、合作组织等的科技服务需求。如科技特派员模式,通过政府推动,运用利益机制引导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较高科技素质的科技人才到农村,通过参与或领办农业企业、合作社、技术协会等形式,为农民提供示范、培训、咨询等服务;农村科技服务港模式,通过打造面向农村的综合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探索城乡科技资源的对接机制,拓展农村科技服务通道,为各类农技服务组织和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科技信息户户通模式,通过“电话网、互联网、广电网、专家网、组织网”五网融合,构建“媒体宣传、热线咨询、网络传播、实地指导、教育培训、示范开发”六位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教育依托模式,以教育部门所属的各种学校为依托,在实行普教、职教、成教统筹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培训。

3.3高校、科研院所主导模式

主要指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和信息服务模式。这类模式是将市场机制与行政推动相结合,激励科技人员走进农村,推动科技人员、企业、推广组织、中介机构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遵循“三导”(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原则和“五一”(一位首席专家,一处科技示范园,一所培训学校,一个特色产业,一方经济效益)条件,采取“专家+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农民”等方式,探索专家入股的有偿服务机制;农村经济技术承包模式,以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为主体,以经济技术承包为依托,建立农村科技示范推广服务基地,实行技术承包与人才培训、技术服务相结合。

3.4农民组织主导模式

主要指以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技术咨询、信息服务模式。如农村科技合作社模式,通过培育新兴农村科技经济合作组织,把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营销等的农户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采取县总社、乡镇联社、村级分社三级联动的运作方式,面向广大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农业科技传播站模式,以增收为目标、科技为先导、产业为基础、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通过企业化运作进行农业技术的引进、开发、示范、传播和服务;专业技术协会模式,主要是由农村各类能人发起,以民间各类专业协会、研究会等组织为依托,有关部门参与指导,实行科技知识普及、技术人员培训和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

3.5涉农企业主导模式

主要指以创办经济技术实体为依托,引进科研成果,联合有关部门,开发龙头产品,实行产业集中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把农业部门与其他产前、产后部门在生产、组织上联成一体,形成经济规模,提高推广效率。如产业技术联盟模式,以高新技术或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和中介组织参与,以契约关系为纽带,组建创新型利益共同体,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围绕优势特色产业进行农业关键性技术推广应用;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组织农民共同参与组建经济联合体,推行订单生产,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机制;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服务于农业的农资生产厂家,改变其经营方式,由原来的间接供货发展为间接供货和直接供货相结合,经营销售和推广服务相结合,采取多种手段宣传农资产品,向农民直接提供生产资料。

3.6其他模式

不同类型的农技推广主体通过独立或联合方式组织实施的推广服务模式。如项目依托模式,以项目开发为依托,围绕项目包含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试验、培训和推广,一般将“丰收计划”、“燎原计划”和“星火计划”,和农业综合开发计划项目、扶贫项目等有机结合、统筹实施;基地依托模式,以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由政府主导、专家组织,县乡、村组、农户参与,突出示范、抓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转化;专家依托模式,根据“稳定、放活”原则,鼓励各类科研、推广、教学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生产和经营开发,推广农业技术,实现成果转化;会议展览模式,通过构建以“中国杨陵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为代表的各种农业技术与产品交流交易平台,培育各种农业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转化辐射载体,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经济信息传播。另外,科技信息辐射中心模式、三电合一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模式、农技入户直通车模式等,也都是比较成功的现代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4参考文献

[1] 赵锦域.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5):83-85.

[2] 马琳.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探索丛书[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11.

[3] 王征国,杨建锋,李海瑞.构建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J].决策咨询通讯,2004(3):71-74.

[4] 刘东.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路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8):114-117,12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百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

[6] 王征国.农业科技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

农技推广体系范文3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与市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内容

㈠强化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监督;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土壤测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和强制检验;在农民中开展技术培训,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销信息和其它信息服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㈢理顺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性质不变,管理体制由委托制改为派驻制,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人、财、物、事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以钱养事”经费直接拨付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考核情况发放。在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等方面实行市乡双重管理,以市管理为主。

㈣实行人员聘用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聘期3年。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农业中级执业资格以上证书。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够的可面向社会招聘。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技人员原则上不再聘用,确因工作需要的可以延长聘用期。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

㈤切实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并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任期内接受脱产培训30天以上。在抓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指导。

㈥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各乡(镇、办)农业生产特点,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各推广站和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对象及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任务要求,签订责任状,推行工作日志和考勤制度。建立市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办)、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的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农业技术人员晋级、续聘和公费参加培训的主要依据。对连续两年考评不合格的人员,视情况予以调整,任期考评不合格者做缓聘处理。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激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

㈦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依托村级农技员、植保员、科技示范户等,利用现有办公场所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设施,采取民办公助、技物结合、开放运行的方式,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使其成为连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点,党的农业政策的宣传点。

㈧推进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多渠道培育农村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创建各类服务实体,扶持民间农业科技组织和民营企业,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项目单位农业技术人员在我市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保障措施

㈠加强领导。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由市农业局具体负责,市编办、市财政局、市综改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配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职责,通力协作,确保取得实效。

农技推广体系范文4

关键词基层农枝推广体系;建设;对策;浙江建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中央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宗旨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农民科学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构建“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大力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为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1]。浙江省建德市被列为本次“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之一,建德市委、市政府对“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政策,在该市全面落实农技推广人员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方案,领导小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方案进行细化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反映良好。

1建德市概况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中游。全市行政区域面积为2 321 km2,设3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1个乡,232个行政村,25个社区,17个居民区。全市总人口513 871人,其中农业人口402 832人,耕地总面积17 214.93 hm2,全市基本形成了六大支柱产业,其中茶叶种植面积5 000 hm2;柑橘种植面积6 666.67 hm2;板栗种植面积4 000 hm2;莲子种植面积333.33 hm2;草莓种植面积1 333.33 hm2,“新安江牌草莓”荣获浙江省名牌产品和浙江省国际农博会金奖;禽蛋业600多万羽,是浙江省最大的禽业基地。

2建德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构建

2.1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技推广组织体系

以市农业经济为基础,以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据,合理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责任农技人员[2]。市级农技推广机构主要设置市农技推广中心、市畜牧兽医局、市农机服务总站、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级设置乡镇(街道)事业综合服务中心,责任农技人员主要设置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和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

根据市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实际情况,设置草莓、柑桔、茶叶、畜牧兽医、粮油、蔬菜、蚕桑、农机、水产、竹林、经济林、用材林等12个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岗位。担任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条件:一是市级农技推广机构具有中级以上农业专业技术职称;二是其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建德市同行业中具有权威性;三是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指导服务能力。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办法产生,程序为:公开报名;成立评议小组;竞岗演讲;评议小组民主评议;市主管部门审核、聘任。

责任农技员由各乡镇(街道)会同市级主管部门从乡镇(街道)事业综合服务中心中现在编的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农技推广人员中聘任。责任农技员岗位因需设置、因乡镇(街道)设置,农业特色产业比较明显的乡镇(街道)可设置相应专业的责任农技员,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应设置粮油、畜牧兽医、林业各1名责任农技员,该市责任农技员岗位共设置98个,其中专业责任农技员33个。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民营科技组织、基层农资服务站、原乡镇(街道)兽医员等社会化科技力量积极参与农技推广活动,各乡镇(街道)按照“村村都有科技示范户”的要求,大力培养农村各类科技示范户,并对乡镇(街道)所辖范围内的各类社会化科技力量加以扶持和引导,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科技的“传、帮、带”作用[3]。由于当前畜禽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乡镇(街道)优先将该区域内参与畜禽防疫工作的原乡镇兽医确定为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并加强监督管理,落实责任。

2.2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人员责任体系

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岗位职责为: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最新科技动态和市场需求;根据建德市农业生产的源头性需求,研究提出相应专业领域的产业发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等方案;组织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完成上级政府和部门提出的目标任务;协调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生产技术问题,及时解决农业突发事件;带头开展农技试验、示范,为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提供相关信息和咨询服务,并承担相关培训工作;为该市农业产业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及其重大农业科技决策提供咨询。

农技指导员的岗位职责为: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以及本专业有关标准、规范和法规,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和市场需求;重点承担面上的农技工作指导和咨询培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联系乡镇(街道)责任农技员、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示范户等,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工作。

责任农技员的岗位职责为:了解本专业技术知识,及其相关标准和法规;全面负责若干村全体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重点联系若干个种养业科技示范户;责任农技员通过现场指导和“农民信箱”、“建德农业信息网”、“农技110”等手段,对责任区域的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协助市级农技推广机构做好技术示范方建设;及时解答责任区域内农民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的要向市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寻求帮助。同时,要完成市级农技推广机构、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等交办的其他农技推广任务。

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的岗位职责为: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引进、试验等活动,参加或组织开展面向社会的农业科技咨询、技术承包、技术培训等有偿或无偿服务,重点是完成政府“花钱买服务”的任务。

2.3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人员考核体系

对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考核,由市主管部门、各乡镇(街道)和主要服务对象等3方面按4∶3∶3的权重进行。其中,市主管部门主要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核,乡镇(街道)主要考核其技术指导服务的质量、效果和满意度;主要服务对象主要考核工作满意度。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对考核不合格的,取消下一年度的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称号,并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新的首席农技推广专家。

对农技指导员的考核,采取市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二方面按5∶5的权重进行。市主管部门主要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核,服务对象主要考核满意度。

对责任农技员的考核,按照“谁主管,谁牵头”的原则,由乡镇(街道)、市主管部门和服务对象等三方面按4∶3∶3权重进行,其中乡、镇(街道)主要对责任农技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考核,市主管部门主要考核责任农技员的业绩,服务对象主要考核满意度。

对承担政府“花钱买服务”任务的社会化农技推广组织的考核,主要考评其承担“花钱买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实际效果等。

年度考核优秀、成绩突出的各类责任农技推广人员,按有关规定推荐参评各级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并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2.4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体系

建立与完善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知识更新培训[3-5]。市级主管部门、首席农技推广专家要认真制定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和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原则上每年业务培训时间不少于12 d,参加专业相符的教育时间等同业务培训时间。在培训中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技110”、“建德农业信息网”、“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化工具,相关信息,开办专题培训讲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5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保障体系

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特别是责任农技员集中精力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乡镇(街道)在安排工作中,责任农技员不再安排其他工作,确保责任农技员全年有2/3的工作时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确保农技推广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市财政建立农技推广专项资金,经费主要由市财政预算安排,在农发基金、科技“三项经费”、土地出让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确保农技推广专项资金随着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6-8]。每年安排农技推广科研经费100万元用于12个农业产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对聘为首席农技推广专家的,每年根据科研成果和技术推广需要从农技推广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5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专项支出。同时,对聘为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和乡镇责任农技员的,分别给予每月200、100元的岗位补贴,责任农技员的岗位补贴从乡镇(街道)财政中列支。对考核合格的农技推广人员享受单位年终奖和其他福利待遇,对表现优秀的农技推广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享受岗位补助,年终一次性扣回已发的每月岗位补贴,并不得享受年终奖。

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确保农技推广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在确定责任农技推广人员时,优先聘用业务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技推广人员;在责任农技推广岗位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责任农技推广人员的交流调配力度[9]。责任农技推广人员的补充,一方面从在编农技推广人员中进行补充,另一方面由市人事局通过公开招考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择优录用。

3结语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人事局、财政局、农口各局积极配合下,建德市通过以上5个体系建设,构建了基层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为该市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该市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4参考文献

[1] 邵洁,陈锦其,马伟冬,等.基层责任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0(2):427-430.

[2] 周建发,王建玮,吴丽娜.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8):9.

[3] 祝建国.岳西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305,307.

[4] 田张厚,孙胜杰.渭南市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5-27.

[5] 马元新,王修明.金安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4):127,129.

[6] 刘涛.新形式下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6):59-61.

[7] 王凤梅.博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几点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0(1):2-3.

农技推广体系范文5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湖南益阳;赫山区

益阳市赫山区辖1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6万人,总面积1 279.4 km2,耕地面积4.27万hm2,其中水田3.75万hm2,旱地3 266.67 hm2,实有基本农田3.65万hm2。现对赫山区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1现状

依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针对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公平、公正的改革方案,并已贯彻实施。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区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站为纽带、以其他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以村组科技示范为基础、上下贯通、专群结合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得到推广应用,为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1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设置

2006年9月至11月赫山区制定了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方案,乡镇设置了农业综合服务站,取消了农技推广站,由区政府核定各乡镇人员编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出了详细的民主测评方法,通过民主测评和考试成绩总分从高分到低分,决定人员的出留。改革后全区乡镇按1.0∶1.2配备行政事业编职人员,农业综合服务站224人,其中全额事业编职126人,自筹自支人员98人。现有高级农艺师10人,农艺师50人,中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26.8%。

1.2区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

区农技推广体系设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全额事业拨款,在编干职工94人,占全区农技人员的42%,设粮油站、经作站、植保站、农环站、土肥站。其中高级农艺师20人,农艺师42人,占全区农技人员的27.7%。一是乡镇职能整合,农技服务转向综合服务。2006年10月,通过改革原乡镇农技站并入新设立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由区农业局统一进行面上业务指导和培训,并承担农技、农机、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和病虫预测预报及防治指导工作。二是管理体制继续保持不变。1996年前各乡镇农技站归口区农业局管理,1996年底“三定”后,乡镇农技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办事处管理,区农业局负责业务指导工作。改革后,“四权”仍留乡镇统一管理。三是人员结构得到调整。乡镇(街道)农技站原有国家编制人员236人,其中技术干部152人,占64.4%,技术工人(农民技术员)84人,占35.6%。改革后农技干部110人,占84.6%,农民技术员20人,占15.4%。同时,农技人员素质得到提高。现有高级农艺师10人,占4.8%,农艺师50人,占24.0%,助理农艺师及技术员146人,占70.2%,无职称的2人,占1.0%。高职称人员有所增加,无职称人员大幅度减少。四是农技干部工资得到保障,农民技术员工资补贴得到了提高。农技干部工资统一刷卡[1],乡镇(街道)农技干部的基本工资(仅指人事部门的档案工资)1997—2002年由区财政局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再由乡镇财政所以拨款或发放工资的形式支付到所属农技站或农技干部手中;2003年起由区财政执行工资统一刷卡,发放到农技干部手中。2003年区财政共发放工资130.222 8万元,按173名技术干部计算,人均7 527元。改革后农技干部按全额拨款,并解决了“三金”。农民技术员(技术工人)工资得到了提高,1997—1999年,区财政局按每人每年2 000元拨付到乡镇财政所。2000—2002年,由于区财政经费紧张,农民技术员完全自收自支,全靠经营创收保证开支。2003年,区财政按每人每年1 000元拨付到乡镇财政所,再发放到农民技术员手中。2005年区财政按每人每年1 500元发放。改革后,上岗人员按改革方案每人每年1.2万元补贴用于发放工资,“三金”已纳入解决范围,下岗人员按每月150元发放生活费,已落实“三金”。改革后,乡镇农技离退休人员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互助保险,但在职农技人员的养老保险和房屋基金有待落实。

2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顺

乡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管理体制上经历了多次变更,时而由区业务部门管理,时而下放到乡镇管理,体制变动频繁[2]。农技站人、财、物、事四权下放乡镇后,农技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精力无法得到保障,改革后甚至连农技站的设置都取消了,使区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业务上难于管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难以推广,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如沧水铺镇有在编农技人员9人,已抽调出4人,其中2人安排在办公室,2人安排在综治办,有接近1/2的人没有在农技岗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2.2办公条件和工资待遇差

乡镇农技人员部分人没有办公桌椅,农业综合服务站没有办公费用。上岗农民技术人员工资差额部分无着落。农民技术员改革前系差额拨款,每人每年2 000元,改革后作为自收自支人员对待,每人每年拨款1.2万元,差额部分无来源。农技人员津贴没有落实,与其他行政干部待遇相差很大。农技人员指导农业生产非常艰苦,也没有收费项目和创收渠道,工资水平不高,现在区农业局粮油站、植检站、农环站、科教站、办公室等行政股站室农技干部及乡镇农技人员没落实参照公务员标准发放津贴。

3对策

3.1职能定位,科学设岗

农业综合服务站属公益性事业单位,无创收来源,期待界定农技推广工作的公益性职能。根据公益性职能的要求,增强充实区县级农技推广中心,科学设岗。确保农技队伍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对在编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增强农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乡镇农技人员人财物由区农业局直管,确保乡镇农技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

3.2改善农技推广条件,提高服务效率

现有农技推广机构、设施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新的推广服务体系。一是科学定编,定岗定员,财政足额预算资金,确保公益性职能人员的工资和经费。二是养老统筹,合理补偿,放活经营性农服务。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实施,逐步配套改革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的软硬条件和手段。

3.3开展经营

改革与创新,放活经营性农技服务[4]。鼓励、支持、引导基层农技推广单位和农技人员,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开展经营,进一步提高农技推广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一是创办农产品中介流通服务组织;二是开展技物结合经营,连锁经营;三是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园,兴建开发基地;四是开展技术承包服务;五是开展产业化经营技术服务。

3.4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踏踏实实为农民服务

农业始终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无论什么时候,对农业农技推广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抓紧,不能放松。面对人多耕地少、农村经济水平低的现状,转变工作作风、推广农技服务更为重要,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尤其是农技干部,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更深入基层、实际,探索农技推广的新方法、新措施、新途径,面向市场,找准位置,了解农民需要什么,应该干什么,真正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实际问题。

4 参考文献

[1] 梁有勇,黄飞燕.博白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农学报,2005(4):63-66.

[2] 王健儿,殷钰,沈阳,等.吉安县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实践及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09(6):74-76.

农技推广体系范文6

关键词 农技推广;陕西咸阳;杨陵区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05-01

一年来,杨陵区农林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的有关各项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依托高效科技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按照综合配套、巩固完善、探索创新、有所突破的要求,围绕构建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建设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以全省设施蔬菜主推技术和试验示范结果,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拱棚多膜覆盖、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沼肥综合利用等8项设施蔬菜重大技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明确了工作思路、强化了措施,圆满完成了一年来各项工作任务,现就各项工作开展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1 围绕技术开展工作

1.1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年采集和分析大田、果园、蔬菜土样500个,取得化验数据2 500项次,根据土壤测试结果、作物需肥特性和专家意见,完善杨陵区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涉及作物9个。在揉谷镇中棚区张贴中棚番茄施肥配方10处,五泉镇、大寨镇日光温室区域悬挂喷绘20余处,公布设施蔬菜施肥信息,包括肥料配方、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印发了日光温室番茄测土配方施肥与灌溉建议卡,撰写大田作物农情信息2期,全区小麦、玉米施肥配方。针对温室种植户因购买未腐熟沼液引起烧苗的问题,及时和农业园区办下乡实地检测,撰写了《提醒农户停止使用含有烧碱的有机肥》和《菜地必须施用腐熟有机肥》,散发给区内种植户,降低了农户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通过和专家教师合作,掌握了肥料的最佳配比和施用方式,提高了肥效[1]。

1.2 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在秋延茬新引进以色列内镶贴片式滴灌管,在泵房、滴灌首部加装碟片式过滤器,应用电动喷雾器作为加肥器,配合使用圣诞树全水溶肥,从源头上解决了滴灌管堵塞问题,使农民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全水溶肥的销量提高了3倍。建立高效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示范点,在大寨镇的鸿丰园、绿百合和五泉镇的农利威、旺丰园等6个合作社建立了66.7 hm2技术示范点,集中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

1.3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

一年来,着重在五泉镇农利威、农士达、旺丰园等合作社和大寨乡鸿丰园、绿百合等合作社共建成秸秆反应堆123座。在揉谷镇锦田、中来、千玉合作社塑料大拱棚推广早春茬西甜瓜秸秆反应堆栽培技术,共推广反应堆逾6 hm2。试验证明,该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光温室,还可以应用于塑料大棚;不仅可以应用于蔬菜,还可以应用于瓜果;不只是秋延后、越冬茬,还可以在早春茬上应用,并且可以抗重茬,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4 拱棚多膜覆盖技术推广

该项技术在揉谷千玉合作社实施,每个大棚面积1 333.34~1 666.68 m2,已经实施9座,使瓜果(西甜瓜)4月底就可收获上市。

1.5 新品种引进与推广

推广了12个瓜菜品种,其中番茄品种有金棚8号、卡罗莱拉、卡恩、威霸2号、欧官;西瓜品种有玲珑王、福运来、万福来;辣椒品种有大果308、亚洲雄风,新品种的推广和选用对提高蔬菜生产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6 蔬菜标准化生产

完成标准化生产溯源项目的实施工作,进一步扩大了溯源范围,利用设施环境监测点信息做好大面积指导,特别是做好灾害预警。下半年经过和企业的协商,给12套溯源设备购置了手机卡,并联系厂家来人对其进行安装、调试,指导示范户操作使用手机卡,同时要求示范户规范填写生产记录本,完成标准化生产600座农户生产记录,为农业标准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依据,督促新华府完成溯源展示平台建设工作。

1.7 沼肥综合利用

完成了4处沼肥配送中心工程项目,并进行了验收和工程移交,为杨陵区开展沼肥综合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沼肥的综合利用以及好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发展循环农业和优质农产品的稀缺资源。

1.8 设施农业机械推广

根据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由项目支撑,推广了设施生产用微耕机、喷雾器、反光板、滴灌袋等农机具。

通过对方案的实施,在全区建成设施农业集成技术示范点20个,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设施种植效益。发展5万元高效模式示范棚512座;发展西甜瓜333.3 hm2;发展葡萄、油桃等大中棚杂果216座;推广标准化示范田400.0 hm2。比以往种植可以增产20%~30%,部分种植户单棚收入可达到5万元以上,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2 2015年工作计划

2.1 完成一批农技综合服务站建设

完成省上配置仪器设备的安装,以及县级配备仪器设备的采购,进一步改善乡镇级农技综合服务站的办公条件和试验条件,对试验人员进行系统岗位技术培训,确保其能胜任工作,达到能进行实际操作的水平[3-4]。

2.2 加强农产品检测工作,保证餐桌食品安全

对土壤和农产品农药残留加强监测,保证餐桌安全,防止土壤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参考文献

[1] 张利庠,纪海燕.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财政投入[J].农业经济问题,2007(2):55-62.

[2] 柯炳生,朱守银,朱平国,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5(2):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