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教学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教学方式范文1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断探讨和努力,我国的高师学前教育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和进步,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重要课程---专业钢琴教学也随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钢琴教学相对于其他的艺术类课程来说有它的特殊性,它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还应该具有较高的音乐感悟和实际表演力。也正因如此,虽然高师学前教育以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但由于其艺术表演上的特殊性,使得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影响钢琴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并且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教学模式单一。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制定适应学生的学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起了主导地位,机械地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课堂上,没有师生互动,没有生生互动,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机械地记忆老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而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的教学需求,它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疲劳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也泯灭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很不理想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理念落后 落后的教学理念是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理念是指老师在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对要进行的活动和教学的内在认识和态度,这也是老师对他们对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整体看法和观念。不仅如此,教学理念还是学校老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一个依据。将教学理念具体到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中来,主要便是指钢琴老师对专业钢琴教育的内在因素和规律的理解和认知,这是指导钢琴教学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注重老师的教导作用,强调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在这种教学理念下老师缺乏“教学对象”的这种意识,只是在单纯的叙述着自己的课程,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融入进课堂教学中来,这种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融汇积累。并且,在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而仅仅是单纯的向学生们讲述着书本知识,给学生大量的灌输着理论知识,这不仅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三)培养目标的偏差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与一般意义上的钢琴教学有着不同之处。第一,在人才培养的方向上,幼儿教师是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样,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培养的便是幼儿钢琴教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更加关注对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老师教学方法的训练。因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年龄较小的孩子,这些孩子受到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幼儿钢琴老师必须要学会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和情况去进行教学,只有符合孩子的实际要求和实际的特点,才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记忆,使课堂教学得以更好地展开。但是,就目前来看,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较为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其能力的塑[第一论文 网 dylw.net]造和锻炼。这将不利于高师学生毕业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并且也会对他的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一个良好的职业操守是一个教师所应具备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之余更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加以关注和引导。教学活动是一项非常系统化的工作,若是仅仅进行教育教学是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的。但是,目前我们对这一方面的重视度还存在着欠缺,使得幼师的道德教育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
这三个问题的存在使得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制约和影响。要想使得这些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便应该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创新改革的方法 要想对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实行有效的创新与改革,使得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得以更好地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一个好的教材更应该有一个好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述,才能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要想使得教学方式适应时代的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要注意避开 “灌输式”教学方式。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不仅要注意对专业知识的教授,而且要注意让学生仔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教师要注意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进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老师还应注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师生间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关系,以便学生和老师可以更好地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二)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将课堂还给学生”要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融入课堂。老师在讲授过自己的知识后要学会将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 自己去理解掌握,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出现知识型错误时,要注意对学生的理解给于适当的点拨。
(三)确定有效地人才培养目标
在对人才的培养上,首先老师要创新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材。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钢琴教材都过于陈旧单一,老师在选取时一定要注意要选取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材。同时编书时也要注意切合实际的需要,制定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的教材。除此以外,教师不仅要选取合适于学生的教材,还要注意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幼儿时期的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要强于逻辑思维,因此单纯的理论灌输并不适宜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老师要进行课堂创新,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四、
参考文献
[1]郑玉香,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学习兴趣的探讨,职业时空2008年第12期
学前教育教学方式范文2
作为一名小学汉语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汉语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引导观察,在发现中识字
学生的识字过程应是积极主动的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在识字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细心对比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如一年级的语文园地的题目:读读比比“人―大、日―目、二--土”此时教师应让学生仔细观察,主动说说它们的区别。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对比,发现“加一笔、减一笔”的认字规律。在这基础上,我逐步引导学生在以后学习生字过程中,我们可用这样“加一加、减一减、改一改”的识字方法,这样学生在对比观察中发现了学习方法,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告”时,学生就编谜语“一口吃掉牛尾巴”;学习“工”时,有的学生就说“二加一竖变成工”,有的学生就说“土字一竖不冒尖”,只要是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只要能言之有理,我都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学生在仔细观察对比中,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出各种有趣的识字方法。二、引导观察,在发现中识字。
二、直观形象,加深记忆
很多小孩的家长在刚开始教孩子认字的时候,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就是在教一些字的时候总是会把相关的实物给孩子看看、摸摸、闯闯或者就直接把这些字贴在相关的物品上,如把“桌子”贴在饭桌上,把“门”贴在门框上,等等。其实这就是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主要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具体思维为主。依据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简笔画这一优势,帮助学生记忆。如在教学“哭”的时,学生很快地把想到了“眼睛、眼泪和大嘴”这三个组成“哭”字的“部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马上将它用简笔画的形象展现出来,一张哭脸立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利用视觉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时我也让他们自己来画一画,如“闪”“坐”“尖”,他们都兴味盎然。有时索性在黑板上画几幅简笔画,让他们来一次看图猜字的游戏。
三、以旧辅新,以新带旧
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是很快的,同样他的遗忘速度也是相对应的。这是低年级儿童的遗忘规律,要克服遗忘,我觉得“反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所讲的“反复”就是要让那些学过的字经常回到新课当中。比如“换部首,加部首,去部首”这是学生经常会用到的识字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在利用旧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掌握新的本领。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又是对旧知的一种巩固。每当这个时候,我绝对不会让学生做为一个听众,听过就算。我总是及时地把学生提到的字出现在黑板上。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经常地让这些字和学生们见见面,就能加深印象。又如:在教学“旁”时,一学生说:“我能学它加部首,使它变成很多字。”加上“讠”是“诽谤”的“谤”;加上“亻”是“依山傍水”的“傍”,加上“虫”是“螃蟹”的“螃”;加上“石”是“磅礴”的“磅”。我立即把它们全部写在黑板上,让他多个字的学习也会经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
四、在生活中识字
社会生活处处都是识字的课堂,墙壁上的标语、宣传语、广告语、商店招牌等均是学生识字的好教材。为了拓展学生识字的时间和空间,我们鼓励学生养成“见字就认不会就问”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识字。这既能使学生对所学字词加深记忆,又能产生想学生字的强烈愿望;既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又提高了识字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写话奠定了基础,使学生懂得:识字是生活的需要,生活中处处能识字,真可谓“一举多得”。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总之,我们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五、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学前教育教学方式范文3
电子电工专业技能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必须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往往是由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反复练习来实现。笔者认为在电子电工专业技能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课程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分层次、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 当前电子电工专业技能教学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当前,电工电子技能教学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所起的作用是主要还是"教",而不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或"培养",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简单"模仿"而不是"创新创作"。如果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 而不去进行实践教学, 不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与企业衔接力度不够
实习教师只懂理论而实践经验不足,也缺乏创新精神,直接导致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学生所学技能到企业基本没用,再加上技校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综合素质不高,无形中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三)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电子电工专业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为传统和陈旧,"双师型"教师缺乏,课程开发与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同时由于实习内容落后,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缺乏动力。
2 电子电工专业技能教学的方法与实施
结合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课的特点,笔者在电子电工专业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加强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兴趣是乐趣和志趣形成的起点,乐趣是兴趣的升华,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对自己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产生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想学、乐学、爱学。
(二)改革教学方法,促进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有机衔接。一直以来,实训课都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开展,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技校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训相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技校生边学边练的教学特点,知识无法得到巩固,教学效果较差。在一次元器件的识别方法公开课上,我把教学内容直接搬到实训室而非教室授课,把授课内容放到实训室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认知这些元器件,并用仪表进行测量的方法激发、巩固学生所学的教学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掌握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仪器仪表的操作方法,并且也大大节省时间,教学效果非常显着。
(三)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实训课可以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实施理学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科学地运用先进教学技术手段,开展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在实训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观察、思考、质疑和探究精神,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一次实训课上,讲授的内容是铅酸电池的充放电,首先要求学生用指针式或数字式万用表测试铅酸电池的性能,对铅酸电池的性能有一个大致的估算,同时也设定了铅酸电池短路、断路、漏电以及容量等问题,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逐一观察、测试,引导学生思考,从万用表的各种读数中解答各种问题,由此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锻炼学生严谨的分析能力。
(五)加强专业教学能力的内配外训,适应技能实训的教学要求。电子电工专业教师首先必须加强教学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进修学习、企业工作锻炼、承担项目开发工作、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使专职教师获得高级工以上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积累实践经验;其次提高电子电工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在实训课上创设一种教学特点鲜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能教学要求;最后可以聘请企业一线的技艺精湛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解决制约人才培养的师资"瓶颈"问题。
学前教育教学方式范文4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84-02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理论
“参与”的概念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到中国来的。广义上来讲,“参与”的政治学含义在我国并非陌生之物。可以说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众所周知的,是“参与”思想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教育理论上的参与式方法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应该让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速度进行学习和一套关于个性和行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经验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之后经过大家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在讨论中互动学习,获得知识。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
参与式教学方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挖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总结得出新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参与式教学方法特别适合于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习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实践经验,通过参与式学习方法能主动积极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这种学习方法适合于有一定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学习。
三、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1.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形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形式可以是随机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首先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改变。老师必须明确的是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东西,而要帮助他们学习,促进他们的学习进程。必须创制一种相互尊重、支持和合作而非相互竞争的气氛。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局面,很少发表或交流自己的观点,让每一位学习者从伙伴学习关系中受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所教课程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参与式教学形式的设计。不管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讲练结合原则。课堂上精讲多练,鼓励提倡自学。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让学生模拟各种角色(角色扮演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亲身感受,然后教师对模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②案例分析原则。对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通过讲事实,讲策略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演说、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的案例必须真实,不允许构思、描写、想象,对案例的来源、选择要有充分准备。典型案例要组织学生开展各抒己见的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争论,尊重学生有创造性的分析。讨论的组织程序是:提出案例―明确讨论目的―分组讨论―集中交流或辩论―教师评价。③学与做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深入实际应用所学,使理论学习与联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即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际生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根据课程的职业特点,在学校里建立和课程有关的操作场所,根据课程的要求随时带学生进行实作训练,教师在旁边作启发式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体和集体的力量,完成实际操作,最后能产出成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④提倡自学能力原则。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来看,让学生自己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学生按教学目的和自己实际情况,缺什么学什么,把“教师控制”下的学习变成“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如教师可在课前布置有关课程内容的相关资料,请学生提出问题;同样教师就相关内容也准备一些问题;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有关问题,而且共同把各自提出的问题归纳后请老师回答。也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形成网络课程,网上提供各种学习材料和指南,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和提问答疑,促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学习良好氛围的形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的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是该方法运用成功与否的关键。针对高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了相关的学习能力,适时应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将会取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笔者的实际应用,提供以下经验以供参考:安排学生预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查找新信息。上课后进入知识连接环节,向学生查找的与课程相关的新信息,教师主讲重点和难点,学生串讲易懂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抢答,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惑,教师或学生小结当堂内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环境。通过每两名学生为一组亲自制作两学时为单元的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之后进行互相观摩学习和评判,部分同学讲解部分内容,使同学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
四、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效果
1.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参与式方法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
2.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就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的好习惯。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潜能被挖掘并得以发挥。这使学生获得了一种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来说最为宝贵的创造型人才素质。
3.培养团队精神。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的是群体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分工合作,充分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4.加强实践性环节。对职业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为重要。而参与式方法就是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并且与实际生产挂钩,熟悉整套生产过程,把经验与理论融会贯通,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经验得到积累,能较快适应各种相关工作岗位。
5.促进教师学习。参与式教学方法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的角色从新定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建议时,教师是咨询者;传授新知识和专业技能时,教师是专家和演讲者;学生实作时,教师是示范与指导者;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是主持人和鼓舞者,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担任好组织协调工作。
总之,参与式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在能力,教师根据课程传授必要的科学方法并进行巧妙引导,使学生以探索者身份,在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应变、探索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宝昆.英才培育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
学前教育教学方式范文5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医学教学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症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学科[1]。向来较为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记忆,经过传统课堂教学后,学生仍难以理论联系实际。近年来,随着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兴起,使得课堂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如CBL、PBL、TBL等,更好得弥补传统授课式教学法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新型医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介绍如下:
一、新型教学方法
(一)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研究发现,中医内科学采用PBL教学法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发言积极性更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1]。
(二)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是以临床病例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形式,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CBL是PBL演变而来,在中医内科学的课堂上运用CBL教学法,通过引入典型病例,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中医临床思维,提高教学效果[2]。
(三)TBL教学法
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是以团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3]。
二、新型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过程,由教师提供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学习完成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最后师生一起在课堂上交流互动、完成作业等活动的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引入中医内科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加师生互动[4]。
(二)BOPPPS微格教学模型
BOPPPS微格教学模型起源于加拿大,是北美较为推崇的教学过程模型,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过程模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学模式[5]。研究发现,以BOPPPS微格教学模型授课后学生们的客观题目成绩、主观病案分析题目成绩、主观自我评估结果均优于以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提示引入BOPPPS微格教学模型能够显著提高中医内科临床学习效果[6]。
学前教育教学方式范文6
1 学校事故的内涵
所谓学校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和集体活动处于学校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学校事故发生的范围、种类是极其复杂的,有的与学校设备、设施有关,有的与教职工的管理教育工作有关。由于本文主要从教育法学的角度进行对学校事故的预防及处理问题的探讨,因此不过多的对学校事故的责任类型及其担责主体进行论述。
2 学校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现状
近年来,学校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己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第一杀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焦虑和关注。虽然该事件都发生在校外,但是校方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国家在宏观上对国家与学校的法律关系把握上比较明确,但是对于微观层面上的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定为比较模糊,再加上事故发生后,相关个人及单位对责任的互相推诿,使得学校对事故预防及处理情况并不乐观。
由于学校事故具有多种诱发原因,发生频率的较高,这几年发生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所带来的后果也日益严重,再加上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偏低,尤其是教育立法的滞后性,教育执法机关面对学生伤害事故,在责任认定、赔偿途径等问题上,也常常显得茫然和消极。
为此,在事故发生前,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学校事故的预防工作,事故发生后,也应当及时合理的处理,让学校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走出当前的困境。
3 学校事故的预防
3.1 增加投入,切实改善学校设施、设备和条件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学校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及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也指出:“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
3.2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防范措施,做好预警工作
3.2.1 学校应设立专门宣传窗、展览等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对学生进行自我防范教育,使每一位学生确立明确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预防和保护能力。也要从全社会入手,把学生的安全工作当作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来抓,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使全民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3.2.2 学校成立“预警指挥中心”。按照“全员预警责任教育”的要求,如果发现有学生任何诸如打架、闹事等非正常现象,班干部必须在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老师应立即展开调查,摸清事情的起因其过程。对于校园内发生学生不良事件,发生之前和发生之中,知情者、目击者有责任马上报告职能部门;校外发生学生不良事件,发生之前和发生之中,校外预警监测点的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家长、师生中的知情者和目击者,都负有预警责任,一旦知悉可能发生不良事件,应立即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预警应急援助指挥中心”接报以后,即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轨迹和恶变可能性进行评估,分析其发生的背景和各种原因,及时与监护人联系,并做好记录及时跟进。
3.3 加快校园安全立法,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3.3.1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安全法,学校事故的处理大多依据《民法通则》。这虽然给执法者很大的灵活性,但同时也有其弊端,如果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可作依据,就能够真正有法可依,从而明确学校教职工的职责,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将学校事故的发生降至最低。
《校园安全法》应明确学校的责任范围,归类原则,处理途径,适用范围,伤害赔偿的范围、项目、标准以及资金来源,还应对学校的伤害事故预防作详细规定。从而保护好每个学生在学校内的安全健康成长。
3.3.2 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在学校管理中,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学校要做到学生的活动地点和活动事项有人负责,避免出现事故无人负责的现象并对责任人实行赏罚分明。
3.3.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目前,一些学校为学生投保的保险险种赔付金额有限,又有诸多条件限制,难以满足学校事故的赔偿要求。因此,我们可借鉴国外防范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经验,将保险业引入校园伤害案件赔偿,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未成年学生安全保障体制也十分必要。
3.4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青少年正是处于心理上的变革期,心理状态比较敏感;校方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集体活动,对正面的积极的事件进行宣传,从侧面引导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预防青少年由于自身心理原因造成的学校事故。
在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除学生的个人生理健康基本情况外,也应包括心理健康方面。健康档案是校方掌握学生基本身心状况的依据,避免日后学生因为个人身体素质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档案必须专人保管,严格保密,保障学生隐私,这是每个教育者的职业道德。
4 学校事故的处理
4.1 根据预警机制进行事发救助
在发生事故的信息得到确认时,学校的“预警应急援助指挥中心”应立即依照事前制定的突发状况应对机制并根据事件的不良程度与紧急程度下达指令,实施相应级别的预警应急援助方案。应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事前介入、事发救助”。所谓“事前介入”,是指尽早介入不良事件的发生过程,争取在未酿成严重后果时阻断该行为。所谓“事发救助”,是指当事件发生时,要紧急实施现场救助方案,以降事故发生时的伤亡程度。
[1]对于严重危险行为的发生,学校要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教育局将根据需要通报相关部门,并在一定情况下请求公安、政法、街道(或乡镇)协同应急,为学校事故的处理提供最公正的司法援助手段和保障。
《学生伤害事故办法》第15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所以,当事故发生后,无论学校有无过错,校方都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救助措施。
4.2 及时理赔及善后工作
目前,学生出事故后,学校成为处理伤害事故的主体之一,一旦家长与校方协议,教育行政部门调整无法的情况下,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是,中国目前未设立专门针对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理赔机构,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相关非营利性质组织,设立理赔机构,提高赔偿的效率,保障教学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4.3 心理救助
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做好战胜迎接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在事故发生后,要有专员实行心理援助,帮助其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