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文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文学论文

电影文学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英文电影 高职教育 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又富有挑战的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对外交往的必备工具,其地位日益凸显。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文化的差异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带来困难,甚至导致交际失败。鉴于此,英语教学除了讲授英语基础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之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学科中的必修课,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将英语作为交际工具,为未来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包括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还包括实际涉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实际技能是未来社会就业者的必备能力。然而,要有效地进行国际合作与商务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仅靠语言是不够的,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对异域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也就是说文化方面的因素至关重要。鉴于此,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应该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角度着手,深入探索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扎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反映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只有基本了解西方社会家庭、教育、科技、法律等当代生活及历史渊源的各个方面,才能从根本上掌握英语语言的实质。

2英文电影的文化价值

电影包罗万象,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体现了很多文化现象。电影源于生活,再现生活,它提供了英语民族如何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如影片《阿甘正传))(ForrestGump)里,Jenny初次见到丹上尉时主动和他轻轻拥抱,并贴一下脸。亲吻和拥抱是西方的常见礼。但在中国,初次见面的人是不会有此举动的。通过影片学生可以体验并了解到中西礼仪的差异,在以后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就不会惊讶于异域朋友表现出来的友好行为。

电影语言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每部影片都有其独特性和哲理性,电影语言艺术主要靠造型语言来完成形象塑造,每个角色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以及各自的性格特征。中外在风俗、习惯、人情、环境、传统、民族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这种差异也相应地在语言上体现出来。电影,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则是体现其文化价值的手段之一。例如《罗马假日》中的诸多影片情节反映了西方女士优先的文化习俗。这一习俗至今在西方和国际交际场合仍然是广泛遵循的原则。但在中国,就没有女士优先这一习俗,交际场合通常遵循两条原则:第一,需要照顾者优先,即老弱病残孕幼优先;第二,受尊敬者优先,如上级、长辈、贵宾、英雄模范等优先。

英文电影是了解西方国家文化的重要媒介,不同的电影的背景包含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的语言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内容。例如:影片《教父》,学生看到的并不是美国社会生活中漂浮于表面的璀璨夺目的现象,而是隐匿于深层的阴森恐怖的本质,这部影片挖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灵魂。

3英文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中的优势作用

英文电影反映了英语寓言国家的社会状况、生活情景、文化教育,提供了地理历史、城市风光、乡村地貌、民族习惯、民俗风情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难以展示的文化知识。单纯的文化背景知识讲授令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影视作品声形并茂、逼真地再现了语言交际的场景,英文电影能够营造生动有趣的动态效果,极大地刺激学生视、听等感官机能,让他们拥有鲜活的体验,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背景知识教学中学生吸收难地问题。因此英文电影必将成为英语教学中涉及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优秀教学材料,它是语言学习和提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文电影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了解英语文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的英语文化课堂上,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的公式化和重复性使学生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挫伤了学生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英文电影以其直观的表现手法,丰富的内容和艺术感染力,声音和图像结合,语言和情景结合,刺激学生的感观,使他们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释放了心理压力,使学习异域文化不再是望而生畏、死气沉沉的学问,而是妙趣横生、鲜活灵动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文电影有助于英美文学课的学习。英美文学课中有很多课文都是从一些名著中节选的。尽管有的课文附有作品简介、作者介绍等,但要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比较困难,因为节选只是原著中被割裂的片断,如果在阅读原著节选的基础上再欣赏由原著改编的影视片,那么,收效就更为显著了。因为影视片不仅能全面介绍文学作品,重现原著的风格,还为文学作品提供了直观的艺术形象,使课文变得更具体、更实际、而且更生动。让学生在饶有情趣的状态下不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增加语言学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些世界名著片主题突出、语言规范、内容健康。艺术水平高,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较强的感染力。如《雾都孤儿》,影片中的奥利弗最贴近于小说中的原型,影片画面如同古香古色的英国油画,而演员们的对白中明显带有l9世纪的英国口音,服装和道具都堪称颇具匠心,尽管原著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未能悉数展现,但影片未尝不可称为狄更斯小说的再创作,一部所谓“升级”后的《雾都孤儿》,一次对原作的成功呈现和领悟。

4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电影的步骤和建议

4.1英文电影选材

电影类型多种多样,选材的适当与否直接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选材是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一般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影片主题具有时代感、思想内容健康向上,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扩大知识面;(2)根据高职学生现阶段的语言水平选择难易程度适当的影片。如果学生在初级水平,可以选取题材轻松,内容简单,画面对语言的说明作用强的影片,如:Ⅸ音乐之声)(Sound ofMusic)、《狮子王))(LionKing)、《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Beast)等,如果学生是中级水平,可以选取具有一定文学性的经典影片,如:《乱世佳人))(Gonewith thewind)、Ⅸ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s)等。(3)依据教学目的,如果想简单地了解英美国家人士的日常生活,可以选取轻松快乐的生活片,如果想进一步掌握法律、商务谈判等学术性较强的知识,可以选取较多讲述这方面内容的影片。

4.2准备参考资料

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前,教师应充分搜集材料,精心准备教案,材料包括:英文影评、学术研讨等文字材料,还包括电影任务的照片、电影海报等图片材料,甚至还包括与电影有关的相关产品。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里理解影片内容,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

4.3组织好课堂活动,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看英文电影只是一种了解英语文化的辅助方法,学生不能只顾看电影,教师要引导学生,精心组织课堂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与学生共同探讨片中台词、精彩对白,引导学生表达出对片中人物、内容、情节、寓意的感受;(2)开展小组活动,根据影片中反映的文化现象让学生自由选择影片角色,重新设计台词,改编剧情,排练短剧;(3)就影片中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可以采取陈述,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

4.4开展课外活动

高职英语课时有限,仅靠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需要,充分利用英文电影资源,要课堂内外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看英文电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更多地主动地去接触英文原声电影。

电影文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酒店英语;实践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使得既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酒店管理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具有较高酒店英语服务技能成为星级酒店对新一代酒店员工选择的重要条件甚至是首选条件,酒店英语服务技能也因此成为酒店行业对新一代酒店人员的必备要求。

笔者曾在一家西餐厅用餐,一位外宾用英语向服务员要一根吸管,几个服务员面面相觑,听不懂其意。又有一次,一位印度人用不太标准的英语向服务员说:“Pleasegivemeacupoftea.”他把“t”音发成“d”,服务员大惑不解,不知所措。这不是个案,而是目前整个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专业严重滞后模式下的必然,这种现象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质疑。要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按照酒店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酒店英语只有真正成为职业技能课才能满足酒店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是改变专业英语教学滞后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实践教学。

酒店英语有很强的实用性,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可采用:课堂教学实训室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一)课堂教学

1、教材以岗位服务为模块,培养具体服务技能,如餐饮岗位模块分为:订餐、迎客、点菜、结账、投诉。客房岗位模块分为:客房预定服务、前台服务、房间服务、整理房间服务。同时还要培养英语职业能力和提高酒店职业素养,如沟通的能力、礼仪服务的应用能力、服务实操能力、处理投诉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酒店产品的销售和产品销售策划能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服务和创新工作的能力、还有用英语面试的能力,这样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与学生酒店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2、把服务流程编排在技能实训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服务技能和综合服务技能。如客人电话预订房间或餐厅座位,接听服务员一定要重复一遍预订信息以确认准确无误。

3、精心设计案例实训题目。首先是学习处理投诉的技巧和礼貌处理投诉的英语基本服务句,并进行情景操练。以后增加训练案例,可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指导性的酒店操作案例,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防范和解决的措施。实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见多识广,以后临阵不慌,例如:碰到英语发音不准的外宾,如果听不懂,可让他把词拼写出来。案例分析有利于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4、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模拟情景教学法,强调听说领先。任务教学法:教师围绕前厅服务、客房服务以及餐厅服务等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既能掌握与酒店英语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模拟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餐厅场景,让学生扮演客人、服务员和观众,同时表演正确的和错误的操作方法,由观众指出其正确和错误之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正确的操作,而且能通过角色互换加强沟通和合作。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听说领先。酒店英语首先是一种服务语言,他要与外国客人交流与沟通,这就需要听说领先。而听对高职学生而言又是最难的,听不懂就无法交流,再好的酒店服务技能也是没用的。教学中应讲解听的技巧,挑选有趣味的语言材料,合理利用多媒体,以听开始其他技能活动,在综合训练中努力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二)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迅速发展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许多学校实训条件不足,离实践教学的要求差距很大。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如把学校饭堂作为实训基地,设置中西餐饮服务实训室,要求学生在实习中把教材内容运用到实际的饭店服务当中,以检测教学效果;可将学校招待所改为实习酒店,设置前厅与客房服务实训室。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实战训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为本”,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体现在如何让学生参与,把学习语言的过程作为技能训练的掌握,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搬到酒店和宾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创造真实的外语环境,形成基本职业能力,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缩短了毕业生上岗适应期,这种产学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解除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最终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校企合作,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重点,这样才能为酒店业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服务技能熟练、素质水平高的综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服务型人才。

二、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各个环节高标准而有序地进行,应制定了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依据。

(一)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主要是记录各位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绩,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

(二)实践课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本项工作主要是做好各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记录课程教学大纲、所需仪器设备、课程实施过程总结、指导/任课教师等的变化情况。

(三)学生实训实习辅助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主要记录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项目、操作流程以及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四)日常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安排好每学期实践课程的开设;抓好实践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项目单、项目卡的制作,实践操作过程的检查等);搞好材料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好实践教学的检查、监督和总结工作。

三、改革考试评价手段

在考核方面,目前大多数仍采用静态的一次性笔试考试形式,试题编写只重死记硬背,不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过程的培养,更不重视毕业后的跟踪调查。为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应对学生全面多样考核。学生在校学习考核模式和内容:笔试+听力测试+口试三结合(闭卷),考查学生酒店英语知识,英语服务流程的得体运用的能力。学生在酒店岗位实训考核模式和内容:口试为主,根据酒店岗位英语服务要求、酒店实际工作需求等等进行考核。鼓励学生考取《旅游饭店职业英语证书》

四、配备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实践教学圆满实施

酒店英语教师不但要精通理论和业务,而且还要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实际指导学生动手做,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自己能先做到,这样才能真正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保证“订单”教育的实现。

根据酒店专业英语师资的调查显示,“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多数现任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由英语专业转轨的教师,很少从事过本行业工作的,这些老师英语程度相对较高,但专业层次却很低,专业知识不能讲解透彻,实践经验少,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对学生的培养;部分酒店英语专业的教师要么具备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却相对较低,很难用英语指导学生。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是:一是培养,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派教师前往宾馆接受餐饮和客房的技能培训,保证了学校技能教育与宾馆的技能发展相同步。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等工作,以多种形式和手段促使教师提高业务和教学水平;二是引进,从社会上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订单”合作企业的业务和管理人员也承担部分实践教学工作;三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四是安排教师带队实习,提供教师接触酒店的机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行业操作规范。

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英语服务语言教学、英语服务技能训练与岗位实训结合起来,变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为酒店英语技能的养成。教学改革应特别突出强化学生行业意识和技能,更多地注重学生素质教育,不断地调整思路和发展重点。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在课堂内外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量,使学生英语综合实用能力达到教学要求。高职酒店英语教学只有按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才能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酒店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电影文学论文范文3

1.政策指引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摘录):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践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2.用人单位需求的转变

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企业更青睐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既可以节约企业人力成本,又可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多样化要求,包括应聘者的实践能力、沟通技巧、协调能力等。传统的单凭学历选拔人才的标准在经济发展繁荣、科技日新月异、企业成长完善的当下日渐被淘汰。尤其是电子行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拥有丰富实践经验,通过培训上岗可以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工作实际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他们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往往在长时间的试用期之后才能勉强达到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企业运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因此企业更渴求到岗就能上手的技术性人才。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工学结合”从宏观的管理层面讲,指职业教育在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对传统的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有机结合,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微观的学习层面讲,指为了顺利进入职业生涯和更好地发展,在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的统筹安排下,职业院校学生把学校中理论知识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之所以受到职业院校的重视,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理念,那就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有这样几点优势。

1.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从而对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通过与工人、与社会的接触,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加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

4.为学生提供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类信息,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成熟。

5.有助于学生就业的自主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提高就业率。

三、应用电子“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逐步形成在不同阶段实行不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模式。

1.入学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新生刚入学时,对未来充满好奇和向往,积极性高,但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就业方向了解不多,学习目的性不强。这一阶段应重点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对未来就业环境、就业方向的认识,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在开学第一周,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让他们了解专业的内涵、发展趋势及就业方向。同时带领同学们参观昆山纬创、昆山唯安有限公司、昆山日月光电子厂等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请高年级同学现身说法,谈他们专业认识,学习方法,就业观等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基础理论课程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电子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主要有电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要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就必须从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入手,方法是改学科型教学为应用型教学,以应用贯穿整个专业基础课程,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简化繁难的理论。例如在元器件识别的理论教学中,应用型教学方法是简化的讲解元器件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实物的观察与测量,从直观的感性认识到实验的形象理解。实践证明,采用应用为主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元器件有较清晰的理解,为后继课程的应用教学打下基础。

3.专业课程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课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以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教学中的技能点单项实训和项目综合设计,另一种是提升综合能力的校外阶段性实习。项目综合设计以小产品的设计为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从应用的层面推进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单片机课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组装机器人,理解单片机技术,并依据具体环境,要求设计小型的电动车,提高学生系统设计的实际能力。

4.顶岗实习阶段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校外顶岗实习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在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全方位地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达到就业的零适应期,使学生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尽快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四、实施“工学结合”取得的成效

电影文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英语电影英语教学语言环境

电影教学属于多媒体教学之一,其教学理念与技术有别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电影教学以多媒体为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使传播知识和接受知识的通道加宽,调动人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电影呈现的情景真实生动,语言丰富地道,形式活泼多样,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为学生的语言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天地。丰富的电影资料也为我们提供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情况,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扩大知识面。真正的语言交际过程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交际模式。有助于学生接触交际中的自然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及艺术表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社会语境,可以帮助学生对语义的推测和理解。电影英语字幕的快速切换,使得学生不得不快速反应,这给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创造了绝好的机会。因此用原版英语电影进行教学能创造最佳英语学习环境,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可以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电影教学的优势

1、创设轻松的语言环境,克服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

电影教学情景自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实而立体地展现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既具有语言技能学习的特点又有语言习得所需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羁绊、调动感官及大脑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和自然吸纳的环境,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自观效果。比如,在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影片Crocodile《鳄鱼先生》中有着大量的通俗易懂的流行用语,如big-timereporter(大牌记者),bemyguest(随意),criminalsowntheirpolice(罪犯买通警察),thepoliceisstraight(这个警察是清白的),todaydrinksareonthehouse(今天的饮料免费)等等,这些在一般的语言教材上是很难见到的,学生感到很生活化,很实用,学会就可以进行日常的英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电影教学是在与现实生活相仿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学生所面对的不再是沉闷的语言知识,而是真实、直观的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语言情景的自观、生活化使学生在心理上轻松地进入最佳联想、最佳认知的状态,大大地克服了英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2、丰富学习手段,调动学习热情,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影的魅力和娱乐的功能不仅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把学生拉进电影所呈现的语言世界里。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电影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的电影资源和图书馆里的电影原著资源,或是与其相关的其他作品,达到熟悉影片的目的,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使学生课上与课下的学习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说电影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狂热,它也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学生在谈论他们喜欢的电影时,在与同学就电影中某一片段进行模仿时,在就某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时。会克服平时交谈中所产生的焦虑。因为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有的只是自己的理解。因此,即使最胆小和最缺乏热情的学生也会在表达对电影的感想的需要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而且电影除了使人产生发自内心的交谈欲望,还为学生提供分享彼此感受的话题基础。

3、英语电影教学也是加强文化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首要目标。优秀的英文影片是英美国家、民族特定时代文化的集中、形象的反映,展示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而情况,通过电影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各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比如,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谈,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体会到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语用功能的巧妙结介,输入文化、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二、电影教学的实际应用步骤

1、课前的准备

在放映每一部电影之前,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影片,考虑到时间的限制。有时教师要对影片做必要的删减,有时只能播放影片中精彩的片段。教师在课前应该把拟播放影片的历史背景、故事的梗概、人物次序表、好词佳句以及生词、难句预先打印出来,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这此材料,课后复习这此好词佳句,活学活用。例如在讲授《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时,笔者给学生们提供的佳句有:

(1)Lifewaslikeaboxofchocolates,Youneverknowwhatyouaregoingtoget.

(2)Don’teverletanybodytellyouthattheyarebetterthanyou.

(3)Mymamaalwayssaid,you’vegottoputthepastbehindyoubeforeyoucanmoveUD.

(4)Ibelieveyoumakeyourowndensity,YouhavetodothebestwithwhatGodgaveyou。

2、课上的练习活动

(1)Warm-upactivity(热身活动)

第一步,教师根据课前发给同学的资料简要介绍电影梗概,若是播放片段老师还要介绍历史背景、剧情提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与电影内容相关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并让他们展开讨论。

第三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要加以回答,以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影片,有的则暂不回答,留下悬念要求学生在观看电影时尽量找出问题的答案,或给他们留下该问题,以引起他们观看影片的兴趣。

3、课后练习和评介

电影文学论文范文5

(一)文学是电影创作的源泉

在文学与电影的表现形式上,叙事性的语言描绘方式能够很好地提升电影的空间画面感,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题材选择了改编小说形式的重要原因,这种画面上的空间立体感让电影的可看性更加强烈了。电影的叙事性主要强调的是通过声音、语言、画面、音符等元素组合可看性非常强,无论是在感官上还是在视觉上都是一种唯美的享受,并且叙事性的电影情节可以让电影更具有具体性和确定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学为电影的制作实际上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而电影的拍摄实际上是对文学作品的详细解说以及再次加工升华。影视叙事的方式运用丰富唯美的画面以及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完美地将声音和画面结合在一起,而小说叙事更强调的是将文字作为惟一衔接故事情节的表现方式。在众多著名的电影作品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被成功地演绎到了大屏幕上面了,也就是说导演们都选择了将文字的语言用电影的表现方式转化为我们浅而易懂的声音语言。王朔的小说就经常被演绎成为经典的电影,并且拥有很强的代表性,比如在小说《橡皮人》开头就曾经描绘了这样一个画面,在封闭的空间画面之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巨型的落地玻璃窗,在窗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沉浸在阳光下安静的南方小城市,在不远处依稀可以看见一座座矗立的高楼大厦,著名的贸易中心在其中就显得格外耀眼,在其周围矗立着白色的大酒店、写字楼以及影院,然后就是绿意盎然的绿化带,人们安静和谐地在公园内游玩,犹如镜子一般清澈透明的湖泊上面偶尔荡起波光粼粼,不少游人在湖边停留下自己的脚步,欣赏着这一片美丽的风景,与之相对应的是公路上面不断奔驰的各式各样的小汽车,穿梭在每一个大街小巷,一切都显得如此祥和而富有生气,在王朔的作品当中用了许多优美的文字给我们描绘的是一种令人心驰神往又安静祥和的都市生活,没有硝烟,没有压力,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和阳光的洗礼,在小说当中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这样的描写,但是通过电影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种语言描写用影像的形式代替,生动的形象让情节更加丝丝入扣,拍摄出来的现场感能够给人很逼真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除此之外,著名的女作家池莉的作品也经常被搬到大银幕上。她的作品主要强调的是对人性的思考,作者擅长将生活当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叙事性的表现形式描绘出来,让生活中繁琐枯燥的细节变得生动有趣,引发读者的思考。比如在作品《来来往往》当中,有一幕是男主人公康伟业和女主人公林珠在分手前一起共进晚餐的画面,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当晚女主人公林珠身上穿的那一套黑色的礼服,在视觉上给读者带来了很强的冲击感。具体是这样描写的:当天晚上林珠身着一身黑色束腰的礼服,在指甲上面涂抹了浓烈炙热的朱红色的指甲油,那红色仿佛她心上由于痛而流淌的鲜血,红得那么浓烈那么难过,凄凉的颜色在白皙的手指上面显得格外耀眼,格外让人心痛,飘忽在林珠这一身黑色的礼服上面。这样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另外一个方面作者在作品当中反复通过对主人公装扮的描写,运用色彩的对比来给整个剧情带来了许多暗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在进行这部作品的拍摄的过程当中,可以形成很好的画面效果,通过实体的表现形式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真谛所在。通过对王朔、池莉的小说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实际的电影拍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小说中对于人物或者景象的细致描写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改编的影视作品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还原与小说本身的再现,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刻画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具体描绘的作用,这也是电影升华文学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进行电影改编拍摄的过程当中,造型师和服装师们都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来演绎故事情节当中演员的着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真实详细并且直观地体现作者的用意,仅仅从这个角度上看,叙事性语言的空间画面感实际上是推动电影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文学能够为电影创作带来深刻的定位

在当代的作家当中,王朔的作品经常被演绎到电影银幕上。为什么他的作品如此深受导演们的欢迎呢,究其原因在于透过王朔的小说作品,能够十分真实客观详细地描绘和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背景的风貌,详细地描述了特定历史时期北京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精神风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给我们带来一种很神秘、很亲切的归属感,尤其是小说当中大量地引用了许多诙谐幽默的语言,让整个故事情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灵性。在王朔的小说当中通常都是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组合而成为寓意深刻并且富有很强的可读性的画面,这样的表现形式吸引了许多导演的眼球,他们力图透过电影的方式能够真实地还原当时所处年代的社会风貌,这也是为什么著名的导演冯小刚钟情于将王朔的作品搬到银幕上的重要原因。因此这种类型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后往往能够成功地吸引大量观众的目光,并形成一定的社会效应。

二、文学作品在电影制作上的表现形式

实际上影视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的艺术,无论在表现形态还是在艺术特征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并且能够很好地按照各自不同的表演方式和描绘形式各自经营着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电影艺术表现形式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创作的源泉来自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和升华,并且大多数都是在原作权威的地位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创作的初期拥有大量的观众群体。然而正由于凭借着原作显著的地位和良好的口碑,因此很多电影作品将那些著名的文学作品一改再改,比如说法国文豪雨果的著作《悲惨世界》就被世界各国的导演改编了不下二十次。著名的作家王安忆曾经说过,文学对于电影的发展实际上具有双重性,它可以让电影能够拥有很好的素材,但是在另外一个角度上,文学作品很多时候都被电影本身所束缚了。在某些时候它给我们的观众呈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浅薄的感受,越来越多的名著被翻拍成了电影,因而很多时候造成了许多青少年对于名著的印象被电影所取代了,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平庸化、大众化的直观印象。20世纪末以来,随着电影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丰富,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文学与电影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性,希望透过电影能够更好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换句话说,文学作品可以成为电影制作的源泉所在,形象生动的视听效果给观众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盛宴,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对原著、对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好文学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我们一方面要追求创新,另一个方面还应该要忠于原著,做到最真实地还原,比如说电影《骆驼祥子》的编导并没有经过反复的推敲和对原著当中的主人公投入十足的揣摩,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对祥子不够客观的理解,将原著当中堕落的形象进行了改变,破坏了整部作品的内在逻辑关系,让影片的内涵价值大大缩减。

三、电影发展的探索道路

长期以来,电影在立足于文学作品原创的同时,也不断地在追求电影道路的发展创新,试图通过特有的方式来实现电影在个性化领域的延伸。比如说电影《集结号》《功夫》《黑客帝国》等影片在立足于原著十分震撼的故事一o14团雹圜皿哪情节的基础之上,通过强而有效的声音和画面效果,给观众带来的是一场场如痴如醉的视觉盛宴,这也是这些作品取得高票房十分重要的原因。近年来电影制作的新趋势在于通过大场面大制作的形式,力求让观众在影院当中体现一场又一场震撼感十足的视觉盛宴。电影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特技使文学作品当中的场景得到再现,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与文学之间存在了一定程度的疏离关系,然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作品都能够实现弧线的延伸和扩展。影视最重要的特点在于通过画面和震撼的音响效果让观众的感官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因此在电影制作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原著,但是也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些适当的夸张,从而让画面更具有美感,文学不能够直接将作者要表达的景观直观地展现出来,但是却能够实现无微不至的思想传递,这也是影视作品不能实现的功能目标。文学作品运用文字组合成了许多暗喻的色彩,让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得淋漓尽致,究竟如何在电影当中巧妙地融入文学的情怀,而不是仅仅依靠语言和场景是电影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深思的问题。著名的小说家莫言曾经说过,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实际上是两个相互共同但是又是风格独立的个体,因为每个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当中可以不时地融人自己的想象,甚至还可以创造出许多不一样的阅读感受,然而文学作品一旦被改编成为电影作品,那么无论是小说主人公的长相还是性格都已经被限制了,观众没有足够的想象空间。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以及对电影发展的揣摩,认为我们在进行电影制作的过程当中应该要很好地利用好人物的心理活动描摹,而并不仅仅认为通过演员的语言就能够很好地传达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精神价值,同时也需要演员们深刻地去揣摩原著,在举手投足以及延伸流露或者是肢体的表达上弥补电影叙事的缺陷。

电影文学论文范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143 -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68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外国文学教学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再次的苏醒,英国文学等外国文学研究更是蓬勃发展。我们看到新一代的英国文学研究领域的人才队伍正不断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英国文学教学的成就

首先是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的本科和硕士专业增多,这些学科拥有自己的专业课程,很多的师范学校以及综合型大学也将英语语言文学作为重点学科和必选选修学科;其次国家的自考规模不断壮大,这也为英语文学专业的人才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如果刨除引进的英文教材,英文原版的教材有《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简史》等,作品选读部分主要有《英国文学作品选读》、《英国文学选读》等,而诗歌方面的教材则选用了《英国诗选》、顾子欣的对照版本《英文诗三百首》以及《英诗教程》等优秀教材。在小说方面有上海外国语学院编辑的《英国短篇小说集》、《英国短篇小说选》等,散文方面涉及到吴井荣先生的《当代英文散文选读》、《现代英文散文读写教程》,此外在戏剧方面还有《英国戏剧选读》,何其莘和程雪猛两个版本的都值得学习

英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发行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有国内著名的学者进行翻译还有外研社和译林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进行引进古典英国文学作品。与此同时,我国对英国文学的研究也十分积极,主要著作有《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世界文学》等,值得关注的是曾经只刊登语言研究类的《外语研究》、《外语教学》、《外语学刊》以及《山东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等报刊也逐步出现外文作品和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章。

二、英国文学教学的不足

(一)方法论――两层皮

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并不完全匹配。中文专业的学者通常单一通过翻译来解读英国文学的神韵和风采,因而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不精通英文乃至不懂英文的人群很难理解英国文学经典名著的内涵。

而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众多的分支将文学方向的研究挤压的可怜。学生更多的被分配去进行翻译研究、语言学等领域,这就造成文学研究不断被缩小范畴。同时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过度的消费主义和金钱观念让很多人不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读书,若是读也是挑选一些简单的作品,不需要进行较多的思考和品读,因而现在读经典作品的人群正逐渐萎缩。

外国文学以及比较文学,两者谁更具有研究的实际价值是学术领域一直争执的问题之一,一直以来也没有确定的答案。基于文学本质,研究的学者必需要对原著进行阅读分析。作为外文学者,有一个短时间内无法提升的不足,即对国学的粗浅认知。而我们的中文学者,只能读译作、隔靴搔痒的现象,其实也是相当尴尬的。在解放之前没有外语专业,统称为外文专业,当时而言,文学史所有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及中西连贯成一家的观念也促使了一大批大师人才。放眼现在,英国文学被划分为三大阵营,外国文学抑或世界文学抑或比较文学。中外学者互相看轻,甚至没有任何交集和接触,这就造成了一种我国研究外国文学很怪异的局面。其实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并没有任何的错误,如果说有问题,那问题一定是“失去了本心”。如果最根本的东西偏离了轨道,那如何形成正确的结果。

个人认为应该加强中外学者的交流与联系。中文学者多读英文原著、外文学者对国学进行学习。只有通过这种途径,长期学习互通有无,才能让中外学者的言论和著作更具现实意义和逻辑参考价值。

(二)经典名著阅读现状较差

学生凑者群体是阅读的主体也是出现问题最多、最鲜明的群体。一些学生进行外文经典名著的阅读,只是为了应付四级、六级还有种种纷繁复杂的英文考试;一部分学生是出于对外文的好奇,想要演唱英文歌曲、想要获取最新的国际新闻,但是往往新闻的性质都属娱乐居多;还有一部分学生只能阅读翻译的版本,如果翻译较精准有深意就能获取一些营养,如果翻译得比较低端,那么自己的阅读水平无形中被拉低了也是浑然不知的。最后还有一小部分痴迷于英文原著的阅读,关注于文本的真实含义,但是毕竟只有极少数。

再来说一下阅读英文名著的数量和质量,经过统计,很多本科学生的外文阅读量不足十本,阅读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很少有学生能够静下心来通读一部名著,更多的是进行选读。同时我们发现,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没有将英美文学放在相对重视的层面,课时不足、教材质量一般都是实际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经典文学作品在英国文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经典文学作品是优质文学作品的融合。可以说其代表着一个民族智慧的洁净、精神依赖发展的方向。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近距离感受那个民族的血液、脉搏,可以了解那个民族的精神本质。譬如若想了解我国盛世风采就不得不读李白杜甫、柳宗元;若想一探先秦文学,就不能不读《诗三百》。提及英国文学,英国文学中的莎士比亚足以让英国文坛散发熠熠光芒,如果没有阅读过莎士比亚的著作就无法了解英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积淀。文学语言是语言中的精华,经典文学作品是文学中的佼佼者,所以想要得到优质的语言理解力和语言能力一定不能脱离经典名著的阅读。如果长期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仔细地阅读和研究,在语言、哲学、美学等多方面都会有提升,整个人的素质和修养都会升华。经典作品是集智慧之大成,可以向本民族和非本民族的人通过对其的阅读更加了解这个国度、这个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

可能会有一些学者质疑,如果大力推荐英国经典名著的阅读是否会冲击我国的文学构架,让新一代接触英国文学作品乃至世界文学作品是否会让我国的古典文学、传统作品受到挤压。针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文化我们要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同样对待经典文学作品,我们也要这样取舍。我们可以将对其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提升个人修养和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同时能够感知不同优秀作品的魅力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再扩宽到民族的层面,通过阅读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度,无论是优越性还是不足,都会让我们辩证的对待。发现优秀的部分,譬如莎士比亚作品中常常渗透出的人文情怀让我们感知英国也是一个文化与人文并重的国度,而面对文学作品中一些负面情绪的蔓延,我们发现可以进行自身的预防,所以学习他国文学作品不会让我们遗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不会搁浅自己的名著经典,而会更加理性的去理解、去接纳,学习和深化。

教和学彼此支撑、相辅相成。指引学生对英国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感受文学的经典文学的魅力,我们的教师也需要对相关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大学的教师肩负很重的教学担子,既要能很好地传递知识,又要将一些有营养的新知识推荐给学生,那么新的学习内容怎样获得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通过不间断的阅读和研究,不断提升、不断更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想获得能力的提升,想要在教学的高度之上获得更多的进步、发现一定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名著。

四、对策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努力提升阅读群体的整体英文能力。可以联系一些媒体进行视频教学提升阅读群体的英文理解能力,还可以定期进行专家赏析,引领大众解读;二是多引导学生进行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在教育课程中将阅读名著作为一个量化定性的指标,辅之阅读经典外文作品的课程。

针对学者和英国文学研究组织,应该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重新阅读和精读细读。对于一些刊物进行发表和议题的时候,可以鼓励学者对一些经典名著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定期举办专栏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对阅读经典英国文学名著的重要性和现实教育意义进行探索。

对于经典的阅读和研究还要从培养学习态度方面做起,阅读经典作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积累和形成自觉性的过程。只有拥有对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研究精神、忍受寂寞的坚定信念还有对文学真正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精神领域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