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管理基本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基本制度范文1
全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于将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进行量化考核提供了依据,为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实际落实
提供了形式,对于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具有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安全;基础管理;实践;责任制;效率
1 引言
城镇燃气作为一种优质能源,发展非常迅猛,已经由民用更多地引入工业制造领域。燃气应用中,压力等级越来越高,种类形式越来越多,压缩的、液化的、混合的、天然气的、煤制气的、二甲醚的等等,以后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气源形式,相关的安全管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难度会越来越大,但是安全管理的对象越复杂,我们就越是要抓住根本的要素,安全管理工作它是有章可循的。这其中安全基础管理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根基。我们首先必须把它抓好,安全的保障才能过硬。燃气行业,切实抓好安全的“三基”管理工作,是安全工作第一要做好的事情。
2 安全的基本概念
那么,到底什么是安全的“三基”工作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安全的定义。
安全就是各种事物对人、对物、对环境不产生危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或引起设备及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条件。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就是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国家应用立法、监督、监察等手段,企业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控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的“三基”管理就是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基础管理工作,以岗位练兵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功训练以及重点抓基层的建设。安全基础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基础管理的一般内容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档案、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和条件管理等。
3 安全基础管理的思路
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怎样把安全基础管理做好呢,我们从事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体会是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天天讲安全,容易长篇大论,工作起来却感觉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重点,实际工作难以真正地落实到基层,安全基础工作琐碎量大,工作成效经常并不显著,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那么我们要抓的根本应该是什么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研究了他人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一些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了安全“三基”管理最基本的思路。
简言之,这套思路就是基本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应急管理。做事故调查时,也是这样的思路,当事故发生时,事发单位的安全档案马上会被冻结,有关部门要清查的首先也是有没有上述这些书面的文字内容。那么我们在安全基础管理的实践中,也是首先要建立这样的管理思路,做这样的事情,建立起这些实际内容。对于一个具体的安全管理对象,企业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基本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责任制,把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操作岗位是否有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然后就是企业是否将这三项内容组织了认真的培训,让每个人都知晓,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是正确和安全的,然后企业要组织逐级的安全检查,保证操作人员真的是按照上述要求执行,同时企业还要教会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发生各种危险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即应急管理。这些就是“三基”工作最基本的内容。
4 上述思路在实践中的应用
上述思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纵向应用和横向应用。
具体讲,纵向应用指的是需要由公司总部牵头及直接操作和执行的安全工作,包括的内容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及制度、建立全覆盖的安全责任制、编制审核及下发各项制度规程、通过安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做好教育培训(包括三级教育和各项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包括隐患排查)及考核、应急管理、其他事项(工伤管理、安措管理、三同时管理、档案台帐管理等)。
横向应用指的是将这套思路用于需监控的安全具体对象。监控的具体对象可以包括管网安全(巡线、检测、抢修)、用户安全(安检、宣传、维修)、设备设施、施工管理(对内管理-带气置换、通气点火、户内补漏拆改移;对外管理-施工单位)、场站管理(储配站、调压站、加气站)、电气管理(防雷)、车辆管理、劳动保护职业卫生有毒有害管理、消防管理、内保管理。还可以应用于班组达标等其他的具体管理对象等。明确了需要监控的对象,然后对这些具体的安全监控对象也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管理,即建立相应的基本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进行安全检查、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等。
如上所述,将这套思路的纵向和横向应用相结合,就可以获得对一个安全监控对象的最基本的较全面的有效控制。
5 各项操作要点
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时,对于具体事项的基本制度,我们的经验是抓住要点,越简越好,要有针对性。制度编制不用长篇大论,指导具体事项的制度就是突出执行要点和明确达到的程度即可,越简越利于执行。
责任制编制时,分出机构的、部门的、岗位的、还有个人的,如安委会机构的职责是什么,安全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巡线岗位的职责是什么,某某巡线员他负责的范围是什么,从机构一直做到个人职责范围,个人的责任制要有他本人的签字和上一级直接责任主管的签字,尤其是设备设施的管理中,要把每一项设备设施落实到具体哪个人负责并签责任书。
编制操作规程时,操作要点和安全控制的重点要明确。
做教育培训时,重点是对岗位的针对性和对要控制的安全事项的针对性,以及培训形式的灵活性。比如培训不一定要集中在一个会议室里,责任主管可以在工作间隙随时对组员进行某些安全事项的教育,组员也可以随时对主管提出培训意见。
应急管理的重点是应急教育和预案演练,应急教育可以在工作中灵活展开,责任主管随时可以告诉组员应急处置的要点,同时公司要创造实战演练的条件进行预案演练。
上述具体工作处处体现安全“三基”工作的要求,包含了安全基础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功。制定制度规程时要处处考虑到对具体操作的指导性,从理论上就要纵贯到基层操作中。
安全管理基本制度范文2
作者:周姝 单位:成都电业局青白江供电局
生产技术的改进是必然,也是普遍的,而管理能力的提高、生产过程的改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因此,充分考虑人、机、环境三要素,以增量方式逐步引入三要素的发展变化,建立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认为,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可以定义5个不同的“成熟度”等级,一个组织可按一系列小的改良性步骤向更高的成熟度等级前进,。成熟度等级1:初始级(1)人人员松散管理,对于各岗位工作没有明确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安全职责规定。(2)机设备验收投运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设备运行维护职责不明确,未建立隐患排查制度,不能及时把控设备运行风险,一旦设备出现故障,采取事后补救的措施。未建立应急抢险制度,无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基本上没有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针对每项作业制定特殊作业方案。(3)环境基本上没有安全文化氛围。面对特殊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没有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初始级在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处于最低级,没有健全的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没有人员素质要求和安全文化,基本上忽视风险存在,事后处置,疲于应付各项电力生产作业。但是,如果一项特定的作业认为碰巧由一个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和一个优秀的作业团队来做,则这项工作可能是成功的。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大多数的行动只是应付危机,而非事先计划好的任务。
处于成熟度等级1的电力生产班组,由于作业过程完全取决于当前的人员配备,具有不可预测性,人员变化了,过程也跟着变化。结果,要事先做好风险把控、保证安全措施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成熟度等级2:可重复级(1)人针对班组各岗位制定了最低的岗位技能要求。如新进及转岗员工,必须首先通过《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考试,生产一线员工每年进行身体检查、通过《安规》考试,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工作许可人、专责监护人、工作班成员满足《安规》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一般作业人员可能单纯处于“要我安全”的状态,在工作中,可能出现为赶工作进度而忽视安全的情况。(2)机设备首次验收投运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但对类似情况形成一定的规范,类似工作可以充分吸取首次工作的经验。根据上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情况,制定了类似的应急预案。设备首次出现故障不可控制,但根据事故隐患成因、发展,以及处置情况进行分析整理,把握隐患规律,杜绝类似隐患转变成事故。具有通用的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针对基本的作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规范。(3)环境电力生产班组感受到定期组织安全学习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知道吸取类似工作的安全经验应用到本次工作。对于类似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形成了基本的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处于可重复级的电力生产班组,对员工岗位技能等有明确的要求,有些基本的施工作业的管理行为、作业方案等是基于相似电力生产作业中的经验。在这一级采取了一定措施,这些措施是实现一个完备过程所必不可缺少的第一步。不像在初始级那样,疲于应付各种危机状态,管理人员在类似问题出现时便可发现,并立即采取修正行动,以防它们变成危机;能够及时发现基本的隐患,并及时治理,避免隐患演变成事故。通过这些措施,使得能够在类似问题变得无法收拾前及时发现并且处理。成熟度等级3:已定义级(1)人作业人员技术技能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规定了班组各岗位安全职责。人员满足岗位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能够按照安全管理规定执行,在工作中,基本上是“我要安全”,不会简省安全措施,能够确保自身安全。(2)机对于设备验收投运、运行维护、隐患排查等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规定,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和制度,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涵盖全面,在电力生产作业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是,能够把电力生产作业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相应的制度对过程进行跟踪和评审,能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3)环境电力生产班组能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安全学习制度,能够按照要求定期组织安全学习,班组成员知晓安全管理工作相关规定,基本能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工作。面对特殊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形成了基本的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处于已定义级的班组,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能力,对电力生产各项工作均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制度要求做好落实;能够通过对过程控制的相关规定,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评审,以保证电力生产过程可控,同时保证施工作业质量。
成熟度等级4:已管理级(1)人岗位技术技能要求明确,安全职责清楚。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主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在工作中,基本做到“我能安全”和“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能够主动、认真地分析和总结电力生产各项工作中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并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2)机形成完善的设备验收投运、运行维护、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制度规定,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完善,涵盖全面,相对具体,可操作性较强,是电力生产作业实践的行为指南。通过制度对电力生产作业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进行管理,设定合适的评审周期和指标,落实过程管理负责人职责,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跟踪和评审,及时发现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及时修正。(3)环境电力生产班组能够自觉开展安全学习,常态化开展对事故案例的学习,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总结教训、吸取经验,能够主动分析、举一反三列出工作中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并严格按照规程执行。面对特殊气候条件等外部环境及其对设备、作业的影响,能够根据历年数据和统计学规律,形成了基本的关于设备和作业出现风险的预控措施。处于已管理级的班组,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能力,能对各项电力生产工作设定安全目标和生产质量目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不断将实际情况与目标进行比对,及时纠正过程与目标的偏离情况。成熟度等级5:改进优化级(1)人岗位技术技能要求明确,安全职责清楚。人员满足岗位要求,严格履行岗位安全职责,主动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能结合自身实际,对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班组所有成员经常就各自分析和总结的电力生产各项工作中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交流,主动吸取事故案例教训,班组人员安全素质进一步提升。(2)机对风险能够及时预控,及时发现和治理隐患,基本保证一般隐患不恶化、不出现重大隐患。电力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涵盖全面,在电力生产作业中,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3)环境班组成员能够自觉开展安全学习,对事故安全学习情况,以及工作、生活中的安全经验能够与班组成员一起进行分享和交流,相互促进,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电力生产作业中,人员相互督促、相互提高,杜绝发生不安全行为,确保各项施工作业中安全措施到位。基于历年数据和统计学规律,能够结合当前设备状况、气候条件及其他外部环境,前期做好风险把控,合理安排隐患治理等电力生产工作,确保人员健康、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达到上述要求,即该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达到改进优化级。在这一级,班组开始连续的改进电力生产过程,使用过程控制方法,从各方面获得的知识将被运用在以后的电力生产工作中,从而使电力生产过程融入正反馈循环,使安全管理能力及工作质量得到稳步的改进。
系统理论观点,将电力生产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人、机、环境三要素入手,以增量方式引入三要素的发展变化,建立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5级模型。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处于低一级的生产班组,将重点放在人、机、环境三方面的不断改进上,主动采取措施提高三要素所处的成熟度等级,只有三要素均达到上一级的要素要求,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才能够上一个等级。在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的进程中,班组将会把重点放在对电力生产过程进行不断的优化,采取主动的措施去找出过程的弱点与长处,以达到预防缺陷的目标。但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达到第5级改进优化级的电力生产班组,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等各有关过程的有效性资料,预测电力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及时把控,并提出对过程进行修改的建议。达到该级的电力生产班组可自发的不断改进,防止同类缺陷二次出现。
安全管理基本制度范文3
【关键词】煤矿安全;本质安全;管理;人员行为
所谓矿井的本质安全化,是人的行为本质安全、物的状态本质安全、系统管理本质安全的有机统一,本质安全化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人本管理思想在安全实践中的运用。它是本质上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矿井本质上的安全,取决于人本质上的安全,这就需要人的思想、业务、管理、操作等素质体现“安全第一”的根本,从思想到言行都符合“安全为天”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目标。
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总要求
煤矿建设本质安全管理首先要结合煤矿自身经济技术条件,尽量做到选用先进设备、合理工艺,科学的开拓布局和经济的资源开采,人员整体素质要不断提高,各环节做到科学、合理和优化。所有这些都有助于煤矿进行本质安全建设,提高煤矿的本质安全可靠性。煤矿要有质量标准化管理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质安全建设。
1.1 体系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煤矿本质安全目标。具体体现在人的本质安全、设备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和管理的本质安全等四个方面。
1.2 体系定位
本质安全管理定位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使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
1.3 体系文件
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
本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本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生产责任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专家顾问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制度等。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手册主要包括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手册、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手册、保障措施手册、安全文化建设手册等。本质安全管理程序文件主要包括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工作启动程序、风险管理程序、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程序、人员准入程序、体系运行程序、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程序、内部评价程序等程序文件。煤矿应该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安全记录,用以证实其安全管理工作符合其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果。
2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是解决煤矿安全管理管什么,而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就是要解决煤矿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危险源就不产生事故。管理标准是管理程度,是一个尺码;管理措施是如何管,是手段。
2.1 标准与措施制定目的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的目的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提炼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使员工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从而将风险消除、降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标准和措施内涵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是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是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说明如何做从而达到要求,并且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单位每名员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它是员工安全行为的指南。本质安全管理要求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全面覆盖煤矿的所有危险源。具体地,管理标准应做到“每一条已知规律的风险的产生原因,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消除”;管理措施应能够做到“只要员工按照管理措施要求,尽职尽责,每一条管理标准都能够得到落实”。
其内容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人员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机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环境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管理标准与措施完备性的管理制度方面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2.3 标准和措施制定原则
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应遵循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全过程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3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人员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种危险源。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与控制就是把辨识出属于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源根据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和发生规律进行分类管理与控制。包括制定相应的管理途径和控制策略,制定配套的人员进入和上岗培训考核机制,制定人员激励与奖惩机制、指定人员不安全行为校正制度等。
3.1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煤矿不安全行为管理至少应该包括7个方面的内容:①制定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流程、职责、行为规范、规章制度;②识别工作人员的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③采取预防性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或不尽职行为;④现场检查现场工作人员的行为状态和工作条件;⑤现场监督、指导和改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⑥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因行为问题而导致的事故发生;⑦总结不安全行为和不尽职行为发生规律,不断提高行为管理水平。
3.2 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与管理的基本途径
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应该是系统的和全方位的。全方位行为管理控制意味着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实施管理控制,至少应该包括自我行为控制、横向行为控制和纵向行为控制这三个方面,即三种基本控制途径。
4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4.1 系统建设目标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及自动控制技术,建设一套能够实现危险源的辨识录入、危险源的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录入、危险源的监测预警与考核、评价指标录入、煤矿企业内部评价、外部审核评价、评价指标的监测考核、权限管理及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的,集安全性、先进性、成熟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4.2 系统功能
(1)建立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集成化、信息化和透明化。
(2)建立基础资料档案数据库,为员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查阅及学习危险源、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资料的功能。
(3)使风险预控及时、准确。系统通过读取井下的实时监控数据,结合本安体系的预警算法,实现了对瓦斯、一氧化碳、(下转第403页)(上接第358页)硐室温度、风机等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巡检员将检查记录录入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判断当前警级并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管理者对存在的危险进行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基本制度范文4
摘 要 班组是煤矿企业的基本单位,是加强煤矿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因此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班组建设,建立一个求实善管p高素质的班组长管理队伍,注重员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班组管理水平。
关键词 煤矿 班组 制度建设 安全
班组是煤矿企业的基本单位,是加强煤矿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状况,只有班组的安全工作搞好了,事故频率减少了,整个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得到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实效。只有加强班组建设和管理,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增强班组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因此,搞好煤矿企业班组管理,促进安全管理,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求实善管p高素质的班组长管理队伍,注重员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夯实班组安全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班组管理水平。
一、加强班组管理制度建设,夯实班组安全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班组长管理制度是班组建设的基础工作,只有用制度来规范班组的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一是建立了组织领导制度。在班组管理上,要分责任、分内容建立领导牵头的班组管理制度,要强化班组安全思想教育和强化班组长的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等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特别是党委和工会要负责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和开展班组各项活动的组织落实;安全管理部负责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和班组长安全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人力资源部负责抓好班组长动态考察考核备案和选拔任用制度的组织实施;各基层区科负责抓好班组长个人安全档案的建立和存档管理。形成基层单位、机关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党委和行政分管领导重点抓、分线领导各负其责、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基层区队发挥主体作用的组织领导格局。二是为实现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队伍素质,优化现场管理人员的队伍结构,保证现场管理人员的正常接续,重点从强化班组制度建设入手,制定如《现场管理人员规范管理的暂行办法》,《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暂行办法》,建立班组长安全档案管理制度;班组长安全履职定期分析及讲评制度;班组长动态考察考核制度;班组长培养和选拔任用制度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班组安全管理,为提高班组和班组长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安全管理基本制度范文5
对于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来说,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因为它能充分调动国家、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积极性,增强安全保护的整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重点更加突出、规范,更加统一。
但是,电子政务重在政务,由于政务部门的职能不同,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安全要求也不尽相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然而从总体上来说,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落实好“四个把握”
把握等级保护的建设进程。按照等级保护程序规定,做好定级、备案、整改、评测与监管工作。
把握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要认真分析电子政务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程度,即电子政务系统遭受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合理准确地确定系统安全等级。具体来说,安全等级的确定要根据信息系统的综合价值和综合能力保证的要求不同以及安全性被破坏造成的损失大小,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信息服务的服务范围和连续性。
把握好不同等级的基本安全要求。基本要求是针对不同安全保护等级信息系统,应该具有的基本安全保护能力提出的安全要求。例如:第三级信息系统要具有抵御来自外部组织的恶意攻击能力和防内部人员攻击能力,不仅要对安全事件有审计记录,还要能追踪与响应处理,要实现多重保护制度。
把握好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基本技术要求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与数据安全等方面。基本管理要求是通过控制信息系统中各种角色参与的活动,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从政策、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对于电子政务系统要特别关注基础设施监控与管理、网络安全监控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监控与管理、应急响应与备份恢复管理。
引入风险评估机制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必须树立风险管理的思想,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因此,三级以上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贯穿于等级保护周期的系统定级、安全实施和安全运维三个阶段:
系统定级。由于不同的电子政务系统具有自身的行业和业务特点,且所受到的安全威胁均有所不同。因此,可以依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国家标准对所评估资产的重要性、客观威胁发生的频率、系统自身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进行识别和关联分析,判断信息系统应采取什么强度的安全措施,然后将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确定信息系统安全措施的保护级别的一个参考依据。
安全实施。安全实施是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国家标准的要求,从管理与技术两个方面选择不同强度的安全措施,来确保建设的安全措施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风险评估在安全实施阶段就可以直接发挥作用,那就是对现有电子政务系统进行评估和加固,然后再进行安全设备部署等。在安全实施过程中也会发生安全事件并可能带来长期的安全隐患,如安全集成过程中设置的超级用户和口令没有完全移交给用户、防火墙部署后长时间保持透明策略等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风险评估能够及早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安全运维。安全运维是指按照系统等级进行安全实施后开展运行维护的安全工作。安全运维包括两方面:一是维护现有安全措施等级的有效性。二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以及系统内部建设的实际需要,对等级进行定期调整,以防止过度保护或保护不足。在安全运维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对已有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情况进行评估,依据已确定等级的相关保护要求,对系统的保护效果、潜在风险进行评价,评估是否达到等级保护的要求;当信息系统或外部环境发生变更时,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工作了解和确定风险的变更,为再次定级和等级保护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
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
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是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必要条件。当前很多政务部门的信息安全工作均有信息化部门兼任,没有足够的权威性。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要求在组织内部建立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最高权力组织,并有明确的安全目标,目的是在管理层的承诺和拥有足够资源的情况下开展信息安全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必须明确以下内容:
要遵循分权制衡原则。制度的建立、制度的执行、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监督要分开考虑。在目前的等级保护测评工作中,时常发现有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员与审计员兼任的情况,甚至一人包揽所有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但从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来看,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建议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系统管理员与审计员不得兼任,审计员不能从事所有日常信息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系统管理员不能从事审计日志的查看与处理工作。
要坚持从上而下的垂直管理原则。上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指导下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的工作,下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接受并执行上一级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组织的安全策略。
应常设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办公机构,负责信息安全的日常事务工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应由系统管理、系统分析、软硬件维护、安全保卫、系统稽核、人事与通信等有关方面的人员组成。
信息安全管理组织部门不能隶属于技术部门或运行部门,各级信息系统的安全组织不能隶属于同级信息系统管理和业务机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部门只有不隶属于技术或运维部门,才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制定信息安全的整体框架与策略、有效的处理安全事件,启动应急预案。
安全管理基本制度范文6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企业有些人对“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方针认识比较模糊,对如何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质量与速度的关系问题认识不清。一句话就是对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够。企业的有些事故看似偶然,其实是由于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要杜绝事故,首先必须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人人有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坚持“强意识、抓思想、严管理”的方针,切实搞好员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员工安全责任意识。
对企业员工要注重教育引导,在 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夯实安全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安全专业素质,强化员工预防安全事故的相关知识。树立科学的安全观,切实打牢员工队伍的思想根基,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始终坚持把“安全”作为企业最大的效益和永恒的主题,牢固树立“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断加强教育宣传的力度,使员工从确保单位安全稳定、促进全面发展的局面,从关心乘客生命安全的层面,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夯实员工注重安全的思想基础。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确保自身安全,除了内在的驱动外,还要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对杜绝侥幸心理,及时制约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一个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才能时刻牢记经验教训,时刻保障安全生产。
任何一个事故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客运行业交通事故而言,除了表象上的车辆、驾驶人、气候以及公路状况等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外,还存在企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不到位的原因。因此,作为道路客运企业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要明确人员的分工和责任,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在制度上固定下来,建立健全由上至下的各层级安全管理网络制度,形成层级、网络化安全监督模式;同时把驾驶员安全行车工作纳入层级工作评价和绩效考核内容,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安全氛围。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使安全管理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真正把安全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