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隔代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87-01

一、隔代教育的定义及现状分析

“隔代教育”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顾名思义,在我国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实施的一系列教育教养活动。近几年,在幼儿抚养上面临着这样一种状况: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使照顾幼儿日常生活的任务落到了祖辈家长的身上。在我园接送幼儿的大部分是祖辈家长,一老一少已成为近几年我园典型的人文风景。

祖辈虽然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抚养和教育幼儿的经验,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但由于祖辈受知识、情感、世界观以及年龄特点等局限,在教育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

(一)延缓幼儿心智成长。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当时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老人的思想意识相对陈旧固执,对幼儿接受新的知识经验还会起负性效应,在与孙辈的亲密接触中,他们的世界观无意中会隔代传播,以至增加幼儿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难度。再说,老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喜静懒动,带幼儿只能圈在家庭的范围里,带出的幼儿容易老成有余,活泼不足,有碍幼儿心智发展。

(二)阻碍幼儿能力培养。祖辈对孙子们的偏爱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爱得过分,就会阻碍幼儿正常心理发育。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幼儿万事不能动手,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究其原因就在于“隔代亲”的“亲”字泛滥,演化成为溺爱与娇惯,幼儿的一切都包办代替,所以说,“隔代亲”势必加重幼儿的“童稚”心理,延缓幼儿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发展。

(三)损害幼儿个性发展。祖辈爱孙与父母爱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似是彼此都爱幼儿,不同点是祖爱孙偏于 “宽”、“容”,而父母爱子则偏于“严”,这种教育支点的分歧,很容易导致亲子隔阂。

总之,隔代教育的现实难以回避,隔代教育的现状有待调整,只有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和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克服种种负面影响,才能使隔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得到改善,使幼儿健康成长。

二、本园隔代教育的情况调查及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祖辈家庭教养的现状,我们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90名幼儿的祖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祖辈家长文盲率占42%以上,知识水平低、理解能力差,年龄较大,根据调查统计发现祖辈家长教养观念较正确,但实际教养态度严重偏差。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容易把一些错误的陈旧的观念传播给孙辈,造成幼儿思想观念的落后。一些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碍幼儿心智发展。祖辈更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况,忽视幼儿其他方面的教育引导,更无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不利于幼儿形成独立人格和坚强生活意志的能力。父母的教育趋于理性,而祖辈教育趋于感性,重视幼儿在生活上的照顾,包办代替的多,延缓了幼儿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发展。

日常生活中,祖辈往往对孙辈疼爱有加,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当孙辈同小伙伴打架时,祖辈公开在自家幼儿面前护短,责怪对方,混淆了幼儿的是非观念,因而使幼儿在失去伙伴的同时,也错失了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这些幼儿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惟我独尊等,不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建议与对策

在生活中,祖辈和父母在幼儿教育上的矛盾目益严重。教师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先让两代人沟通,只有通过沟通才能找出两代人的矛盾究竟在哪里。同时也能让教师找到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方法,根据问题的根源来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方案。

对策一:互动沟通。是以周围不同的、都关心幼儿成长的人,通过语言沟通、事例讲解等方式,传播有关正确教养态度的内容,引起祖辈家长的共鸣,并能对其原有的教养态度产生冲击,促使祖辈家长首先从观念上有所转变。

在沟通中,父母和祖辈相互影响,一方面有效实现了家庭教育经验的分享,另一方面使祖辈们感到自己耐心细致的教育方法,得到了小辈的认可,两代人的关系就更融洽了。这样一来,彼此看到对方教育方式的有效性,达到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对策二: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能调动祖辈家长的积极性,使祖辈家长更多、更好地了解教养幼儿的具体做法,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的世界,参与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祖辈家长正确教养态度的树立。

对策三:情感渗透。在指导幼儿祖辈家长树立正确教养态度时,我们应“爱字当头,礼为先”,因为我们指导的是长辈,所以要注重礼节,尊重他们。要爱幼儿,让祖辈家长感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这样就容易在情感上取得祖辈家长的信任。良好的情感成分使我们的指导活动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其他的爷爷奶奶也会不甘落后地模仿着做,纠正自身不良的教养态度,学习他人有效的教养方法。通过表彰鼓励使 “指导祖辈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的工作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教育活动 有效性研究

教师作为语言教育活动的第一组织者和参与者,对于活动的有效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语言教学的特殊性,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活动需要教师从多方面来进行考量,在教W设计中,无论教师开展计划性教学活动还是开展生动性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从幼儿的性格特点上出发,对其进行认真观察、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进而能够提升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表现现状

(一)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低于幼儿实际的发展水平

处于以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正是其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对话能力的高低对于语言教学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活动内容在具体的设定上,如果不能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实际发展规律、不能充分的遵照幼儿的性格特征来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时,就会导致幼儿在实际的学习中阻碍了其语言的发展,不能使教学内容发挥出实质的作用。例如: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过度迁就幼儿语言发展情况,降低了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倾向于娱乐化,没有对语言教育活动目的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准确的掌握幼儿实际的语言发展水平,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要具备哪些语言能力的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所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与幼儿自身实际的语言发展水平不适应,大部分的活动目标幼儿很容易就能做到,没有给予幼儿一定的进步空间与挑战性。

(二)语言教育目标忽视了不同类型语言活动的要求

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实际的语言教育活动当中,由于没有对语言活动类型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因此在内容设定上没有完全依据目标的要求进行,忽视了幼儿在语言发展这方面的特征。例如在学习《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中《小乌龟运动会》这篇故事活动时,教师将活动目标设定在要让幼儿连贯的说出小乌龟的体态特征,而又在学习《小蝌蚪变青蛙》中,要求幼儿以接龙的形式说出小蝌蚪长大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做法完全忽视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语言的能力,在整个活动教学中,过于强调幼儿语言的连贯性,而没有与幼儿的实际学习现状相结合,在教育中过于拔苗助长,因而其活动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语言教育活动在幼儿园中的有效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语言教育活动内容,以此来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激发幼儿的思维与记忆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孩童来说,其心理变化特征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情绪化,他们会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深刻的印象,具体表现在活动课上就是注意力高度的集中。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要格外的注重其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以及来激发出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幼儿在活动教学中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教材中的《春之歌》这一活动主题时,教师可以首先与幼儿进行积极地互动,问幼儿喜不喜欢大熊猫,大熊猫最喜爱的食物是什么,幼儿在争抢回答的同时,促使幼儿提早的融入到活动的教学之中。在进行完简短的互动后,教师可以适当向幼儿们来拓展一下竹子的作用,可以告诉幼儿竹子不光可以作为食物,在造房子、造纸、手工编织、观赏种植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贡献。在此期间,为了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竹子的实际用途,教师可以在讲解的环节中加入道具、和穿插小故事的方式来配合着进行现场教学。活动课程的最后,结合着教材内容,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出想象的空间,将联想到与竹子有关的物品画出来。通过这一系类的活动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幼儿的思维运转能力,开启幼儿的想象空间,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力,以此来达到语言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

(二)全面的帮助幼儿累计语言表达经验

在实际的语言教育活动当中,教师要为幼儿开创多样化的语言环境,以此来丰富幼儿说话的内容,让幼儿在语言活动课上有话说。教师可以在课上充分的结合教材内容中的花草树木、各种小动物,带领幼儿亲自的去体验,以此来提升幼儿的感受力,从而使幼儿对于所学的活动内容留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清凉一夏》这一活动主题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附近的花园里感受花香、花朵绽放出的美丽景色,并且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向幼儿提问有谁知道花园里盛开花朵的名字等。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小菜地,组织本班幼儿亲自动手种植植物,在动手实践中,教师要充分的引导幼儿对于挖坑、松土、种植、浇水等词汇的理解,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一项重点内容,其语言教育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从语言教育活动理论内容为切入点,对幼儿语言教育的有效性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在内容的设计上充分的依据幼儿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语言活动内容和形式,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婷婷.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乔亚军.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05:205.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 《以能力为取向的幼儿园语言类课程》 幼儿园语言类课程教育 实施策略

我园以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以能力为取向的幼儿园语言类课程开发的研究》为平台,建设一个基于幼儿园研究现状、幼儿园师资、资源等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高效和谐发展的幼儿园语言类课程。

一、课程的内涵与特质

(一)内涵。

本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幼儿多项能力的发展,变封闭为开放,变单调为多元,变机械记背、答问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体验、探索、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

理念:让幼儿学会流畅灵动地表达。

价值:促进幼儿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

课程的内涵回答了语言教育对人类社会和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不仅体现我们在“做”的理念,而且反映在“做”的过程中的领悟和认识,更是该课程的根基所在。

(二)特质。

1.主体性

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培养善思的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和所开发的活动,营造多元、丰富、互动的环境,努力激发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具有选择性的活动方法,保障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避免了幼儿由于缺乏兴趣、经验和基本的能力准备产生被动卷入、旁观、等待、无谓地跟随和冷漠参与的现象。

2.活动性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我们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形式,重视幼儿与周围环境、人、物的对话与互动,力图使幼儿在听、看、说、想、议、做的多种活动过程中,以幼儿自己特有的方式发展多种能力,促进幼儿表达流畅而灵动。

3.开放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学习的基础,我们认为语言教育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体现在:第一,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开展的,内容不是封闭的,还涉及艺术、健康、科学等多个领域。第二,在实施的过程中,既有预设的,又有可生成的空间;既有显性课程,又有隐性课程;既重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又重视幼儿与家长的互动。教育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资源的利用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二、课程的目标

总目标是:培养言语流畅、思维灵动的幼儿。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课程理念,形成了“课程总目标―能力目标―年龄段目标―具体发展阶段目标”四级目标体系。

主要目标如下。

(一)能听会说――具备倾听、讲述、阅读、欣赏的能力,言语流畅。

小班:能有意识地倾听,养成乐于讲述的态度,掌握单幅单页图书的阅读技能,对文学作品感兴趣。

中班:能辨析倾听内容,会完整清楚地讲述,掌握单页多幅图书的阅读技能,感知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大班:能理解倾听内容,会运用多种句式连贯有序讲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续编和创编。

(二)能想会做――具备交流、沟通、想象、创造的能力,思维灵动。

小班:能大方地与人沟通,具有运用较丰富的词汇与同伴简单交流的能力,在特色游戏中会大胆想象。

中班:能主动地与人沟通,具有运用较完整的语句与同伴交流的能力,在特色游戏中会发挥想象、乐于创造。

大班:能较灵活地与人沟通,初步具备在各种场合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特色游戏中会积极想象、大胆创造。

三、课程内容主要结构

(一)教学活动类。

包括听说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文学活动、早期阅读。

(二)游戏活动类。

四小活动:小记者、小主持、小导游、小播报。

剧场活动:指偶剧场、围裙剧场、皮影剧场、舞台剧场。

手指乐园:手指广播操、手指游戏。

四、课程的主要实施策略

我们强调教育整体观,注重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将其置于适宜、丰富、富有挑战的环境中,促使其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多种能力锻炼并和谐发展。

(一)课堂教学――主动建构,满足幼儿语言发展基本需要。

为了促进幼儿“能听会说”,在每周一次的“特色时间”里,教师根据主题和幼儿发展水平选择教学类活动中课程内容。如大班主题《动物王国》中,教师选择教学类课程中的《动物歌》《动物绝对不该穿衣服》等活动开展教学。这种针对幼儿发展需要和主题内容设置的课堂教学能满足儿童语言发展基本需要。

(二)游戏活动――多元互补,促进幼儿多种能力有效提高。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能想会做”,在每周两次的特色游戏时间里(在周一到周四中某两天下午30分钟),幼儿进行课程的四小、剧场、手指儿歌等游戏活动。在开展游戏活动中我们关注两点:(1)让幼儿感受游戏活动的有趣和好玩;(2)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提高,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渗透教育――时时处处,课程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浸润。

渗透教育是指渗透在环境创设,以及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注重发挥情感和认知的熏陶作用,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环节中。我们通过环境营造、餐前小广播等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程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关注课程教育与幼儿生活、游戏的联系。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拓展语言教育更广阔空间。

在重视开发园内资源的同时,家长的参与成为课程实施和建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语言教育,我们尝试开发了《幼儿语言发展家长指导手册》,其中涉及三个内容:(1)幼儿每周一词(句、段)的表达练习;(2)“每周一玩”(家长在家中和幼儿一起开展的四小、剧场、手指儿歌等游戏活动);(3)“故事大王来啦”(每周家长在家中可以和幼儿一起讲述的故事。

(五)童话节活动――整合资源,课程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童话节是一种以体验、表达、欣赏、表现为主的综合性活动,也是我们和家长沟通特色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在课程中“言语流畅、思维灵动”的幼儿培养目标能逐步达成,另一方面促使课程资源整合,课程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五、课程的评价

我们希望课程的评价能做到:关注多层次性,强调发展性,突出现场性,坚持多元性;形成幼儿发展评价和教师发展评价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其中比较具体的2项评价工具分别是针对语言教学活动设置的“教学活动评价指标”和针对各年段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能力发展评价指标”。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反映幼儿能力的提高和成长情况,提高课程实施效益。

六、课程实施带来的初步收益

(一)幼儿语言表达日趋流畅灵动,多种能力得到发展。

幼儿在课程实施中拥有了更多与同伴、成人、社会相处的机会,得到了更多尝试、参与的经验,倾听与理解、表达与交流、阅读与欣赏等能力大大加强,并通过经验迁移和重组,其交往、创造、探索等社会性和创新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教师基于能力培养的语言教育策略初步形成。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范文4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系统性、准确性

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语言教学质量良好。整体幼儿语言领域教学处在不断向上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指出,发挥幼儿语言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制定合理、高效、系统完善的教育目标,从而为幼儿语言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做好保障。高效、完善的教学目标可以为幼儿园的语言领域教学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指明方向,这也是保证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提高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目标的简单易懂;其次,教学目标要明确教育的目的;最后,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系统性。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结合语言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具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从而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

由于幼儿语言教育群体的特殊性,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有限,对课程编排的内容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要明确教育的内容是否贴合幼儿成长阶段的实际认知,确保语言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实施环节的可控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幼儿语言领域的特殊性,对其要求则会更多,为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在营造有趣、轻松的语言氛围等方面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对老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教师的选择上,则要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师,拉进学生和老师的距离,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开放性式的课堂环境,也可以提高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语言教育,不应该单纯依赖教材上固定的内容,教师要懂得通过运用自身的感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另外,还要提高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通过玩游戏和沟通交流以及陪伴来更好地拉近距离,增加幼儿的信任感。同时,老师也可以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对增强幼儿语言领域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范文5

摘 要: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使生活教育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内容、组织形式、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幼儿;语言发展;生活教育;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72-01

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表达思想,吸收知识,全面发展。因此,语言教育对幼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使生活教育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内容

幼儿语言适宜教育内容研究的目的是将语言教育目标具体到可供教师操作的单元教学内容上,而单元教学内容的来源是幼儿的日常活动。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将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语言活动内容归类为两种语言类型。其次,分解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联系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然后,针对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编制出具体的单元教育内容。五年来,幼儿园编制的对话教育单元有“听话、答话、打招呼与自我介绍、提问、体态语与情景语”等14项。独述教育单元有“阅读、简单完整句、并列句、复述、结构模仿、列纲编故事”等10项。语言转换教育单元有“人称代词转换、地点代词转换、礼貌用词转换、叙述性与评价性语篇转换、对话与独述的转换”等10项。

二、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二是联系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它们同语言交往类型的关系如下:首先,同对话语言的关系。对话语言主要应用于日常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因此,幼儿对话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联系渗透的语言活动。然而,这种语言活动是以各学科特点为认知对象的,如将对话语言的形式与功能规则放入其中进行学习,会影响幼儿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应留出一定的学习对话语言的时间。其次,同独述语言的关系。独述语言运用的场合主要是有目的、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例如生活经验讲述,故事、科学常识的讲述及评价性的讲述等。由于独述语言是一种无具体语境支持的语言,其学习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应有较多的时间让幼儿学习独述语言。再次,同语言转换教育的关系。语言交往是一种动态过程,语言转换无处不在。语言转换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应该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安排语言转换的学习。

三、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方法

第一,充分满足幼儿交际的需要。教师要把儿童的需要放在首位,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材料。第二,创设动态的语言交往环境。要通过变换交往环境的时间、地点、交际主体等,让幼儿学习用语言与人交往的技能。第三,启发移情。第四,随机转换表达。要启发幼儿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别人的需要,并帮助幼儿选择适宜的语言来适应变化了的Z言环境。第五,及时反馈。第六,正面评价。教师对幼儿的语言交往要予以积极回应,并允许幼儿讲错,肯定幼儿的大胆尝试。此外,课题组同志还创造了时空轮换法、对象变换法、故事讲述与情景表演互换法、遗漏信息提问法、结构模仿法等方法。

四、幼儿语言适宜教育的评价手段

教师应运用自编、弥补、改编等方法,为幼儿的语言能力找到合适的评价手段。比如,在对话上,选用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测试方法。封闭是为每对幼儿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即给两个幼儿一件看似好的实际上一玩就会出现故障的玩具。开放是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相互商量、讨论甚至争吵,教师不加干预,只在一边观察记录。在独述上,采用弥补方法开展看图讲述后辅以离图讲述的测试活动,并规定看图讲述只用于独述测试。在语言转换上,借鉴国内外学者做的关于儿童语言技能的一些研究,并改编为适合我园集体测试的评价手段。具体方法是:创设两种不同的情境,观察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语言行为。我园将三大能力的评价手段应用于全园幼儿年龄特点调查和第一轮试验班幼儿语言适宜能力发展评价。从效标效度看,测出的分数与教师平时感受到的幼儿语言水平相关,这说明评价手段能较正确地反映幼儿实际的语言水平。从构造效度看,其分数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反映出幼儿年龄增长与能力增长相关。从内容效度看,测出的语言要素基本上能代表三大能力的主要方面。此外,幼儿园还制定了一套包含年龄层次目标内涵的评估指标,以帮助教师了解实施教育后目标的达成度。

五、结束语

在生活和游戏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既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必须为幼儿创造良好、宽松的语言环境,注重幼儿情感的体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生活化、趣味性、个性化原则,利用良好的语言环境与表达机会、运用多种方式有效引导,实现幼儿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共同提升。要注重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情感的真实体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

作者简介:沈奕莉(1988-),女,江苏昆山人,幼儿园二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幼儿语言 教育情境 原则环境评价作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人们的彼此交往离不开语言,尽管通过文字、图片、动作、表情等可以传递人们的思想,但语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德国知名学者威廉・冯・洪堡曾经说过:“每种语言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但是目前,我国的汉语随着世界大融合的趋势已经呈现退化趋势,很多人不重视本国语言的学习,以为能开口发出声音就是语言,其实不然。因此,进行语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幼儿语言教育。《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正确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具有学习语言的巨大潜能。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必须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且有个性化的语言教育,全面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下面是我对语言教学方面的几点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幼儿语言教学中运用“情境”开展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引起情绪的共鸣,促使幼儿全面发展。所以,面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语言知识。

二、善于借助幼儿活动来启发、引导、促进幼儿对语言的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体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语言角,布置图片内容,供幼儿讲述,还可以故意让图片不全,培养幼儿续编故事的能力,从而拓展了幼儿语言、思维及叙述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娃娃家区角游戏,让幼儿观察爸爸妈妈在家做些什么事情,教师在玩游戏时以客人的身份去做客,引导幼儿在游戏时交谈,尽可能让他们多说,引导他们在游戏时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要做的事情。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游戏的乐趣,更重要的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语言不断得到升华。当幼儿在学习语言的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对提出的问题给予点拨。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注意言传身教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的重任,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这要求教师必须言传身教,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幼儿园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十分大,甚至是一生,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不断进行深入的学习,加强自身良好的文化素养,将要求内化到自身的行为实践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改变幼儿,这样才能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驾轻就熟,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让幼儿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学会爱每一个幼儿,善于观察幼儿,尊重每个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待人接物要有礼貌,真正做到以身示范,使幼儿的思维活跃,快乐健康成长。

四、要重视在语言教学中评价的作用

幼儿发展评估要“在日常生活中与教师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表现和积累的作品是评价的重要依据。首先,评价要有真实性。只有在真实的生活和实际生活中进行评价才能有针对性,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我们在要求复述一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们预估到幼儿会犯的错误,但此时,我们不应对幼儿进行提醒和警告,而是等他复述完毕之后再进行合理的建议,这样就能帮助他在真实的语言生活中规避错误。对于幼儿语言的评价,我们要对幼儿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努力认真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力,激发他更加热爱学习语言的兴趣。

总之,幼儿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就成为幼儿语言教育必然的任务。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幼儿创造一切机会,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使幼儿想说、会说、喜欢说、能说,进一步提高幼儿语言的发展,使幼儿语言不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唐超,王悦.维果茨基的心理语言观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0(27)

[2]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3] 黎红.丰富语言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基础教育研究,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