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商环境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商环境现状范文1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国际产业转移;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21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国际流动日趋频繁,直接投资也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部资本生产要素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迅猛发展,FDI在弥补资本形成不足、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在充分肯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外商直接投资也给我国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由此极大的促进了国内产业发展和出口扩张,但是由此导致的副产品――污染排放也为我国的环境承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1 国际产业转移的机理和原因分析
从近代经济史来看,人类社会共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其中最近一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这次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可能,而中国巨大的成本优势和潜在的庞大市场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根本动因。
1.1 低廉的劳动成本
一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阶段,最初,国际产业转移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化纤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抢占国际市场,而本国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给发达国家的企业造成了很大困境。与此同时,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最初阶段,经济还不发达,城市中涌入大量从农村走出来的低成本劳动力。由于产业转移的重点是低附加值的制造加工业,操作简单机械,不需要很高的教育程度和知识积累,因此一般的工人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劳动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空间,低廉的诙力成本是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宽松的政策环境
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资本推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更多地利用外资,弥补我国资本形成不足的缺口,我国为外商投资创造了极为宽松的投资环境,各省市也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例如,免交土地使用费,减免企业所得税等。在环境管制方面,也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标准。由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日益严格,从事污染密集型产品生产的企业要承担高昂的治污成本,特别是石油加工、造纸、金属冶炼等行业,污染控制费用已经占到企业总成本的30%左右。因此,为了节约成本,许多跨国公司都将这些高污染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形成了在国际产业转入国和转出国生产执行不同的双重环境标准。据悉,日本已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和拉美国家,美国也转移了40%以上。
1.3 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庞大市场
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后恢复和其后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后,发达国家开始将国内已经或即将陷入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里的边际产业可以是指在投资国已经处于衰退期的产业,也可以指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生产环节,如研发、加工、营销、售后等属于边际性生产环节。由于投资国在技术、资本上的领先优势,这些“边际产业”对于投资国来说是即将被淘汰的夕阳产业,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则是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企业更有可能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发达国家通过将“边际产业”依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保留发展尖端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从而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得到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
随着上世纪末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我国目前已经成为接受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质量令人堪忧。
2.1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和产业特点
在投资区域方面,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如表1所示,从2010年到2015年间东部地区集中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接受外商投资较少,几乎不足10%,中部地区外商投资额有所增加,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在产业分布上,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表2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底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有442249个,占所有FDI项目的70%,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788.68万美元,占全部FDI金额的62%。由此可知,制造业是我国FDI的主要投资对象。而事实上,工业是被公认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第一、三产业产生的环境污染比较少,因此,为了探究FDI是否由于大量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而带来环境污染的转移效应,下面将继续观察FDI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情况。
2.2 FDI在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分布
在参考夏友富(1999)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严重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引进外资的实际情况,可计算出在各个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包括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外资的投资比例。在我国主要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食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份额都达到了40%以上。其中,在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制品业的投资份额达到52.58%,在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投资份额达到44.17%,这两个行业属于严重污染密集型行业,其生产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污染防治困难,环境成本很高。平均来说,在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中,外商投资份额已经超过30%。另外,从2006年到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显示,除了个别行业外,大多数污染密集型行业中的外资投资份额呈明显增加趋势,总体投资份额提高了5.08%,部分产业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总的来说,FDI在我国污染型产业中的投资情况确实比较严重。
3 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环境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通过污染性投资给中国的环境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外商直接投资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其传导机制和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3.1 过分追求GDP增长而忽视环境质量
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子告诉我们,污染一旦形成,治理成本很高。FDI投资于污染密集型产业所产生的环境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带来的经济增长。目前在评价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的表现时,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是GDP。作为总量核算的核心指标,GDP在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GDP核算体系并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危及到了经济总量的增长。近年来,有关专家和学者提出GDP是“灰色”GDP,因为它只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创造了GDP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中国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同样惊人,据中国科学院统计,每年新增的GDP中至少有13%是通过生态环境透支实现的。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然而传统的GDP核算在衡量经济增长时,忽视了污染所导致的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对人类健康、财富的影响,甚至于有时用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费用也被当成国民收入、社会财富的增加来加入核算,但事实上,这些费用只应当成为社会成本的增加。只有扣除生态环境损失之后的“绿色”GDP才是真实的GDP,能更为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经济增长衡量方式的缺陷使我们在引进外资时,过分的追求GDP的数字,而忽视了环境质量。地方政府为了创造政绩,往往给外商直接投资方很多优惠的政策待遇,其中自然也包括对环境质量下降的容忍:一方面对污染工程不重视,不给予积极的治理;一方面盲目发展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说,这时一种政府的短视现象,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许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因此,往往为了短期形式上经济增长的目的,而牺牲了长期的环境利益。
3.2 过于宽松的环境标准引致污染性投资
根据环境比较优势理论和污染避难所假说,环境标准低的国家会成为污染避难所。首先,若将低环境标准看作一种生产所需的要素,一般的,假如有国家A和国家B,国家A的环境标准相对低,则国家A具有低环境标准比较势,将生产和出口低环境标准要素密集型产品,而国家B将生产和出口非低环境标准要素密集型产品。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污染产业的FDI会从环境管制严厉的国家转移到管制宽松的国家。面对发达国家越来越严厉的环境管制,污染密集型的生产正在成为其陷入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相对较低,这就吸引发达国家将污染性产业转移出去。
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在相对宽松的环境要求下,FDI进行了大量的“生产”型投资,制造业吸收了60%以上的投资,其中大多属于技术含量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对于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很少。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资料,2013年外商投资于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30582家,占全部外资企业的40%,其中投资于高度污染密集产业的企业有17740家,占一般污染性投资的一半以上。这组数据说明FDI对于污染密集产业,特别是高度污染密集产业有较大的投资偏好。这些产业在生产过程中若不加以治理则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大量污染物,有害生命健康,促使环境恶化,影响生态质量,并且污染防治较为困难,需大量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资源来建立合理的污染防治和处理系统,营运成本较高。事实上,中国目前已出现了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畸形生产结构,即中国进口原料(如石油、铁矿石)经加工后出口成品(如化纤服饰、化工和电子产品),污染性的生产过程则基本在中国进行,中国从事的是生产链底端的“边际环节”,也是经济附加值最低的部分,被喻为“世界工厂”。中国只赚取一点菲薄的加工费,而这些加工费与治理污染所需费用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3.3 对外资企业生产的环境污染监管不力
在污染发生后,地方政府对环境监管的执行不到位也是促使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首先,我国缺乏一套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的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难以进行监控和测度。其次,缺乏合理的企业环境污染披露机制,当环境破坏发生时,往往难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企业,最后不了了之。最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综合性环境规制体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对短期经济业绩的追求,地方政府往往对中央的环境政策非完全执行,对所辖的外资企业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往往惩罚不力。
综合看来,传统经济增长衡量方式的缺陷,导致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过分追求引资规模而忽视了环境保护,于是在较低的环境标准下,外商投资者具有向我国转移污染密集型生产的倾向,进而导致环境效率的下降。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改善FDI造成的环境成本。
参考文献
[1]Amdreoni,J&Levinson.The simple an alyties of the environmen talK
uznets curve[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6739,1998.
[2]Gentry,B.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Boon or Ban for the Environment[J].Pollution Management discussion note:InFocus,2000,(09).
[3]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3):109-123.
[4]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04):19-26.
营商环境现状范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业教育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教育部将“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列为重点开展对象。而西部高校H学校自2012年升本以来,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伴随的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扶持着一批又一批优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一、电子商务平台在H校的发展前景
1.政策扶持。今年五月,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这一意见,改变了以前繁琐的审批程序,为电商企业合理减税,提供金融支持,维护电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内、外部环境。外部电商环境成熟,网购成为社会主流,这一点为大学生电商创业提供了必要的环境。而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部,给予创业团队例如:减免场地租金水电、网络服务等服务。
3.学生心理。通过就业指导课,许多在校大学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以西部高校H学校为例,2014年参与“创青春”大赛的申报作品数量是2015年的一倍。种种迹象表明,学生的参与热情度很高。
二、西部高校H学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现状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所高校,地处经济落后地区,只有学校以及当地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逐步缩短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创业教育水平。
在本次现状调查采用了深度访谈的方式,通过与电商创业团队深入对话,发现H学校电商创业有以下现状:
1.创业动机。关于动机方面主要有五点:赚钱是首要,其次是兴趣爱好、新鲜、人际交往、学习知识增长阅历。
2.创业模式与创业平台。参与电商创业的团队中,45%的团队通过网络搭建技术服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平台,另外55%选择在网上销售商品。关于平台的选择,超过半数的团队通过淘宝网、微商来构建自己的商铺,也有自己搭建销售网站的团队。
3.创业团队基本情况。(1)通过对电商创业团队的了解,没有出现经贸类专业的团队出现“霸场”的现象。(2)本科生的参与率略微高于专科学生。(3)创业团队负责人中毕业班的学生大多数选择转手项目。(4)关于创业团队中合作伙伴的关系,同学关系最多,其余为朋友、老乡和情侣,而雇佣关系最少。
4.经营情况以及主要困难。在经过一年的孵化之后,情况大致为:(1)经营状况较差,每月收入极其不稳定。(2)14年首批立项的电商团队经营对象技术含量低。主要反映出以下几点问题:(1)校园电商创业的氛围不足。(2)H学校没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鉴。(3)家长对学生创业不支持,导致半途而废。(4)商品来源复杂,易上当受骗。(5)项目定位不准,在电商竞争中不能生存而选择退出。(6)处理不好学业与创业之间的关系。(7)意志力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造成西部高校H学校电商创业团队现状的分析及解决建议
作为一个升本仅仅三年的普通本科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各项设施以及服务刚刚起步,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一重大课题,H学校还有许多路要走,以下为针对H学校电商创业团队现状的分析以及一些解决意见:
1.大学生对待在校创业这一行为认识不深,缺乏父母的认同,仍处于传统的毕业后就业的阶段。这种现状的产生是所有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头等难题,也是很多优秀的创业团队在毕业后“流产”的一大原因。不过,这一现象的产生又是必然的,新物事的出现必然带有旧事物的排斥,笔者认为通过持续、优质的创业教育是可以转变当前的主流思想。同时也期待能有大学生创业团队能取得成功,给处于对创业模棱两可的大学生以树立榜样。
营商环境现状范文3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断提升,盘锦市把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确定为今年的目标任务。近日,国家统计局盘锦调查队对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营商环境建设现状
1.率先参与打造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2.0版。
一是盘锦市在省内第一个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端口覆盖至市、县区(经济区)、镇街、村(社区)四级600个政务中心的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市域政务服务窗口扁平化、一体化业务联动;二是统筹调度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和44家市(中省)直部门集中攻关、完成了2批次共计4355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和办事指南录入工作;三是通过对录入事项要素细分“最小颗粒度”,穷举每一种办事情景编制窗口受理标准、后台审批办理规程及服务对象办事指南,全市网上办事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坚持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通过持之以恒开展实施建设,实现进驻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为38%,申办要件缩减率为30%,提高了服务效能;二是通过编制标准化操作手册,指导窗口人员按标办事,杜绝了以往的“心情标准”和“经验标准”,实现了全链条业务办理规范化运行;三是通过开展1500余人次的仪容仪表、服务规范及业务办理等专项培训,实现了窗口按标服务;四是通过按服务动线合理布局服务区域,按服务需求合理增设服务设备,按服务导向合理配置服务标识,按服务感受合理规范服务行为,综合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政务服务品质。
3.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
一是以让群众办事“不多跑一次”为出发点,借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就近“通办”民生实事之力,制定《盘锦市推进“政务事项就近办,方便群众办事”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在市域范围内打破层级、地域限制,改变政务服务按照属地管辖权进行申请受理的传统模式,变“层级审批”为“扁平化服务”,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二是全市首批211个异地申请就近“通办”事项已正式公布实施,在省内率先实现了17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项“全城通办”。
4.依托综合窗口集成化,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
一是积极推动设置民生、社会、商事登记、工程建设、跨域受理和统一出件等六类“综合窗口”,市县区两级政务大厅普遍开展“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集成化服务模式试运行以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在多个窗口来回跑动的次数;二是《盘锦市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待对市县区各100个高频“最多跑一次”事项及30个“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进行综合论证后,拟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
5.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营商环境监督及案件办理力度。盘锦市营商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室重点针对基层办事“小鬼难缠”问题开展了明察暗访,将一批县区社会民生类政务大厅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市通报,并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二是积极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三是建强“8890”综合平台做好便民利企服务。截止目前,“平台受理各类投诉咨询37000余件,办结满意率达到90%以上。
6.大力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
一是升级项目管家专班服务坚定企业投资信心。由各级营商部门对项目管家实施情况进行监管,通过对接启动“项目专班”服务,以马上就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漏事、不压事、不误事的精神,有效帮助解决项目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加强营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业务水平。目前盘锦市及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均组建了独立的营商环境建设局,均具备政务服务管理、营商环境监督、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8890”及民心网平台建设职能。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盘锦市各级营商部门组建时间较短、职能作用发挥有限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在营商观念认识层面尚不到位等原因,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营商投诉案件办理满意率不高。
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对营商投诉案件特别是政府拖欠企业款项问题办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勒紧裤腰带也要处理好的认识和决心,导致盘锦市营商案件办结率、满意率不高,甚至有“假办结”、“被办结”现象。
2.各级营商部门权威性有待提高。
各级职能部门存在本位思想,知道有问题、有短板不敢自曝“家丑”刀刃向内解决问题,加之各级营商部门担当精神不足,特别是面对一些矛盾问题还未“长出牙齿”,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大。
3.机构改革后续有关“先立后破”工作受制约。
个别县区机构改革后续工作跟不上,其中“8890”平台存在人手不足业务不熟和案件推诿扯皮等问题,工程消防审查验收移交等工作存在专业力量支持不到位问题。
4.办事“推脱缠绕”仍“小鬼不散”。
通过明察暗访发现个别县区政务大厅社会民生类服务窗口存在设置不合理和限号“服务”现象,个别基层窗口工作人员变相“吃拿卡要”和被要求开具“奇葩证明”“不合理证明”问题依旧存在,对基层干部“能办缓办、能办不办”等“小鬼难缠”问题整治不彻底,曝光问责力度不够。
三、调查建议
1.全力做好营商环境评价,打造有量化指标支撑的“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借鉴全国文明城创建成功经验做法,狠抓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推进,加强培训、出台方案,建立营商环境建设“一盘棋”格局,编织好营商环境建设“有人干”这张网,严格落实责任、严肃问责,全面提高评价量化成绩,举全市之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2.建立政务服务扁平化办理机制,全面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任务。
重点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等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机制进行督查考核,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争取在公安、税务、医保、社保等条线管理领域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跨层级跨区域“全城通办”事项,并积极推进热门和高频事项在县区内跨层级综合受理、县区层面跨区域综合受理,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实效。
营商环境现状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微商;消费产品
1大学生微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微商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微商经营情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微商经营的基本情况及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本项目以西京学院(下简称我院)大学生微商经营的整体状况为例,为学院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同时给予微商经营同学一定的帮助,促进我院学生微商创业。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以应用型、复合型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要求。
1.2微商研究的意义
(1)学术价值:微商是2014年最热门的话题,大学生微信营销现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有关此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有限。本项目主要从大学生对微商的认识、大学生微商的经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微商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应用价值: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微商经营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经过数据整理,利用相关的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作出调查报告,为大学生微商及学院的相关管理人员提出合理、可行的发展建议,促进大学生微商的健康、良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2大学生微商经营现状
2.1大学生对微商的态度
2015年5―6月,在西京学院图书馆、餐厅和教学楼针对大学生群体随机发放问卷700份,有效问卷500份。通过问卷星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数据:
(1)对微商的了解: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微信来了解到微商的,而且对它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只占到5.2%,因为大部分同学只接触到了买卖东西的微信平台,对微商的实质并不了解,这源于他们对微商不太关注,没兴趣。对微商持有无所谓态度的同学占总人数的49%,据统计,他们都是欣赏朋友圈里卖的各种各样新的东西,但并不主动购买,基本没有资金的流动,持有赞成态度的同学占到7.6%,朋友圈买卖的各种东西非常符合他们的审美,每出现一种新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与享受。
(2)身边从事微商的同学数目:身边从事微商的同学数1~5人占59.2%,6~10人占21.2%,人数较少,这是由于微商兴起的时间比较晚,2014年才受到同学们的关注。
(3)同学们频繁刷屏您的态度:1.4%的同学非常喜欢微商刷屏,喜欢的占5.2%,一般的占40.4%,不喜欢的占36.2%,16.8%的同学非常不喜欢刷屏行为,从上述数据看出,同学们对微商频繁刷屏持中立的态度,不会过多参与,也不会将其屏蔽,原因有两点,其一,他们认为同学们做微商不容易,毕竟它也是一个刚兴起的行业,创业路上艰难。其二,割舍不断同学之间的友谊。
(4)消费产品种类及金额:在微商上购买过衣服、包、鞋占51.8%,饰品占27.4%,化妆品占23.2%等,但消费金额在100元以内占48.6%,100~300元占39.8%,500元以上占3.4%。同学们主要在微商中购买服装类产品,且价格较低,因为目标群体是大学生,经济能力较低。
(5)支付方式:大多数选择支付宝占66.6%,微信44.4%,网银20.2%,货到付款27.4%,其他4.2%。同学们主要选择支付宝付款,因为方便操作,且金额较少,如果金额多,同学们会选择网银,再说微信现在提现需要手续费。
2.2大学生微商的经营现状
(1)大学生从事微商目的:主要为了赚钱占69.6%,社会实践54.4%,新鲜好玩19%,学习经验49%,其他5.2%。赚钱占多数,还是因为经济原因,这是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是为了社会实践,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2)经营产品种类:主要经营衣服、包和鞋占78.4%,化妆品、护肤品占76.8%,从事数码产品的比较少占到23.8%。大学生主要经营服装类产品,原因是品牌的魅力,专属大学生热爱的品牌,购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使得同学相信你,相信你的产品。
(3)制约大学生发展微商的因素:主要是人脉占69.8%,货源41.4%,能力38.4%,其他5.4%。现在的大学生还没有走上社会,交际圈相对较窄,人脉不够,对微商的进行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资金50.6%,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基本都是靠父母提供生活费,所以并没有很多的流动资金,所以资金问题对大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
3大学生微商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假货问题
在影响同学们购买因素中,质量占66.4%,其次是价格优惠44%,售后有保障43.2%,认识卖家37.6%,支付安全32.2%,其他10.2%,足见质量的重要性。
对于出现假货这种现状,源于监管力度不够,从大环境角度考虑,没有国家法律或者法规的约束,对于这个刚兴起的市场还比较混乱,没有很好的监督体系的建立,这是一大市场空缺,从自身角度考虑,没有去实地考察供货商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质量方面、安全方面、包装方面、运输等。
3.2刷屏原因
在朋友圈频繁的刷屏使得同学们失去了原有的新鲜感,对此不再过度关注,有时可能会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关系,慢慢地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可能会屏蔽,这是微商经营者最不想看到的,失去了朋友之间的友谊。
3.3人脉原因
朋友圈的发展依靠的是人脉,而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就是同学,每个同学之间的人数是有限的,这与个人的交际能力有关,沟通能力越强,同学就越多,自然目标顾客群就多。最后是占用学习时间问题,这是可以解决的。
3.4影响学习
由于从事微商占用到了学习时间,上课期间会有客户与你联系、商谈等,自然也会占用运动时间,娱乐时间等。
4促进大学生微商经营的对策
4.1国家方面
对于刚兴起的微信营销市场,也是属于电商的领域,国家应该制定一些法律,加以约束,使得微商管理具有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防止微商之中的违法行为发生,应该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应该大力支持,希望一些法规落地,不要停留在表面,不妨增设一些有关微商的岗位,从根源杜绝,这样可以解决假货的问题,这不单单对大学生有利,对整个微商消费群体有利,进而实现厂商和消费者的共赢,进而建设一个健康、文明、安全、和谐的微商市场。[6]
4.2学校方面
应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鼓励大学生创业,进而尽自己的职责,跟着国家的方针走,比如说:开设一些针对于微商领域的选修课,将理论拿到课堂上指导大学生如何进行微商,或者告诉学生微商的经营方法,以及从中遇到的困难将如何解决。定期开展一些关于微商的报告会,聘请微商界的成功者或微商著名研究者进学校来给学生讲解。对未来想创业的学生开设一些专业课,比如:管理学、经济学、财务学、电子商务学等,进行系统方面的学习,使得日后创业方面有很大的进展,可能会比其他创业者成功的机会大。
设立一个微商创业专职部门,它的职责主要有:微商咨询、微商风险评估、传播微商信息和资金扶持等。
4.3自身方面
(1)树立诚信意识。以诚信为本,增强彼此的信任实地考察供货商,不要轻易在网上相信他提供的产品信息,有可能那都是假的,进而确保自己的货不是假货,任何市场的开拓,都要以产品为基础,质量的好坏,决定你的成功与否,更不要想后期的发展,建设问题。
(2)增强交际能力。扩大人脉圈,这也是微商经营好坏的原因之一,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经济越繁华的地方人越多,微商也不例外,这需要你的个人能力,比如:你可以看一些关于交际能力的书籍、参加一些社团、俱乐部、兴趣班等,还有就是在微商交易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货有所值,这就是互酬、互利,下次还会来购买。
(3)合理利用时间。在占用上课学习方面,你可以与顾客商量好,制定一个合理工作时间表,这样就不会打扰到你了。
(4)刷屏设计。在刷屏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这是可以解决的,同学们希望朋友圈不要出现太多图片,不然感觉逛朋友圈,空间就像逛淘宝一样,朋友圈毕竟是同学最近动态的过程,交际的场所,而大家希望将图片变为链接,这样如果需要可以点开看,换个角度考虑,这样也利于个人产品的宣传,在自己的链接页面内可以详细阐述产品信息,用途、材料、安全等等,进而美化界面,吸引学生,从而实现购买。
5结论
在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全民创新后,社会上出现创业的热潮,大学生也开始加入其中,进而出现微商模式创业,大学生在微商创业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它的发展道路还很长,希望国家、学校、个人共同努力,国家则需要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经营环境,学校则需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锻炼,个人需要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塑造良好形象,让学生顾客达到满意,我相信大学在创业的道路上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小玲.微商的现状调查及其发展趋势[J].经济论坛,2016(1).
[2]倪志平.“微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4).
[3]翁矗哲.基于微商的发展现状管窥微商未来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5(3).
[4]杨秋.微商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微商从业者的建议――以微信平台C2C微商为研究对象[J].中国商论,2015(34).
营商环境现状范文5
今年上半年,在市建委党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数局各相关业务处室的指导下,市建委审批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统筹疫情防控与优化审批服务,既注重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积极谋划打好优化审批服务战,在优化营商环境、工改等重点工作和日常审批服务工作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推行“四个一”办事模式,提高审批服务水平
作为我委“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工作的牵头处室,我办积极协调政数局,解决市建委“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运行以来遇到的各种问题,严格按照我市“一门办事、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跑动”办事模式要求进行标准化操作,坚决执行“受审分离”,充分利用网络和工作电话指导服务对象报件,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出门”,努力实现疫情防控与审批服务“两不误”,确保工作“不掉线”、服务“不断档”。今年上半年,我委在一张网上审批共办结2513件,比去年同期增长5%。
(二)开辟“绿色通道”,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推动疫情期间“三早”项目、城建重点工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市建委印发了《关于打造“绿色通道”加快建设项目开工的通知》,按照“容缺快速审批、优化项目服务、顺利高效实施、确保质量安全”的原则,主动靠前服务,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建设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提前进场施工,帮助企业抢抓黄金施工期,提高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截止到目前为止,通过“绿色通道”共有21家省市重点企业项目提前30天进场施工,项目总投资额达200亿,有力的推动了企业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
(三)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审批办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第三、第四阶段的牵头处室,积极配合市政数局做好改革各项工作。一是推进全面应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行在线审批。做好使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进行线上审批,杜绝线下审批、秒批等现象,重点解决审批超时、异常审批等问题。二是规范工程建设项目领域市政公用服务、中介服务。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公布的各类事项的办理标准、办事流程、办理时限等,通过工程审批系统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三是进一步梳理审批服务事项,完善配套政策。牵头做好优化和完善审批服务事项,制定出台工改配套政策文件。四是继续扎实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继续深入推进施工图联审、联合踏勘、联合报装、联合验收、联合缴费、告知承诺等改革措施,不断优化审批流程,严格按照“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模式推动施工许可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改革工作。
(四)突出重点,持续优化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营商环境
作为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牵头处室,我办根据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内容,对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方面营商环境的现状、优势、不足进行进一步梳理分析,坚持“以评促改”原则,与评估机构进一步交流合作,形成合力,打好营商环境“组合拳”,充分发挥牵头处室作用,重点协调督促做好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工作,探索全部或部分取消强制性施工图审查,实行勘察设计质量承诺制;协调督促进一步推进完善现场“联合验收”,提升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监管效率和质量,持续优化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营商环境;综合协调规自局加快推进“多测合一”改革工作、电子防伪签章系统建设、拿地及开工试点工作和加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作用。
二、下步工作安排
(一)做好大厅综合管理和规范化审批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政务大厅绩效考评细则》,做好大厅市建委工作人员的综合管理,查找不足、完善制度、认真整改、规范管理、争创一流。同时做好与委内各相关处室及政数局的沟通协调,对我委的审批事项依据、要件根据国家、省、市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
(二)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做好我委牵头的优化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用气指标营商环境。全力协调推动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和竣工联合验收的实施工作,提升办理建筑许可指标营商环境。协调督促相关处室做好获得用水用气指标提升工作;按照市里统一要求,以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为工作方向,秉持服务企业的宗旨,提升审批效率,查漏补缺,做好以高标准完成2020年的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答题填报的准备工作。
营商环境现状范文6
关键词:新零售环境;电商物流配送;优化路径
新零售是2016年马云提出来的新型销售概念,在提出后不久便在大型电商平台有所实践,这也意味着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将由新零售取而代之。虽然电商企业当前已经在朝着新零售转型,但由于涉及时间较短,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而在全新的零售环境下,电商需改变传统物流配送方式,在提高配送质量、效率的同时,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与服务。
1新零售对电商物流配送带来的影响
1.1加快了全渠道物流打造
新零售的出现使各大电商企业加强了全渠道物流建设,大部分电商企业都将核心转移到提高用户体验上来,在此基础上力争打造多批次、快物流、少批量的全新物流体系。在该环境下,一些电商企业不仅打造了全渠道物流,还转变了经营模式,加强了与供应链伙伴合作,从而实现共生共存、利益共享,以此来满足新零售要求[1]。
1.2推动了电商物流模式创新
新零售出现后,电商物流成本有所降低,速度与质量得以提升,这使流通性得以加快,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电商物流模式得到创新,将原本的压货模式转变为直发模式和直销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消费者与工厂的直接交流,而在一些快消品的配送上,会采取库存补货模式,主要以零单模式为主。
1.3加强了物流公司配送方向变革
在新零售环境下,如果电商企业和干线集散融合,就会使物流公司业务量减少,因此,物流公司必须将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城市配送市场中。再加上我国当前许多物流公司涉足较浅,在新零售下,社区店、tob业务等将是电商物流配送的潜在市场之一[2]。所以,在此情况下,已有不少物流公司对此引起了重视,物流配送方向变革队伍在日渐壮大。
2新零售环境下电商物流配送的发展方向
2.1重视消费者体验优化
新零售意味着电商物流的资金流、商流及信息流需融为一体,实现全系统发展,在此要求下,电商物流企业必须加强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建设。当下,在新零售与科技进步的共同作用下,大部分企业都开始融入智能化、数字化物流配送方案。比如,京东早已利用无人车等智能设备构建新型物流,为消费者带来优质服务。这意味着国内电商物流企业必须加强消费者体验优化,利用数字化整合线上线下物流资源,从而实现高效发货、运输。针对传统物流配送存在的效率低、产品完整性差等问题有所重视,同时还要满足新零售提出的多批次、小批量的要求。
2.2关注商流匹配
自从2016年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后,意味着新电商时代的到来。新零售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户与订单的大面积拓展,其通过集合各种科学技术,打造快速、高效的商流匹配。在新零售环境下,电商物流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关注商流匹配,通过匹配适合的商流可以有效解决多批次与小批量问题,使配送方式逐渐多元化,而要想匹配到适合的商流,就需要电商物流企业同时控制配送效率与配送成本。
2.3重视物流配送平台搭建
新零售已经不只是一个概念,更是基于理论基础的实践环节。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进入了新零售转型队伍中。对于电商物流企业而言,搭建物流配送平台是新时期的重点,同时也是决定企业实现发展与否的关键。电商物流企业需缓解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和配送力分散之间的矛盾。电商物流企业除了要根据零售商要求有效配送物品以外,还需考虑到新零售要求,打造符合各方配送需求的物流平台。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借用大数据优势,打造集快速拣选、下单、配送为一体的物流配送平台,促进供应链运转。
3新零售环境下电商物流配送现状
3.1硬件与新零售要求不符
从电商物流配送现状的角度来看,存在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硬件水平和新零售要求不符,在相关硬件设备方面,并未达到较高水平。从国内各大电商平台来看,只有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在广泛使用智能化硬件设备,许多中小型企业还未全面普及。这些企业的物流配送硬件设备大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实现全自动化。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电商企业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全体配送智能化,但该现状并不能满足新零售要求,若不抓住机遇进行优化,就会严重制约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3.2缺乏创新能力
不管是传统物流配送,还是新零售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其目标都是以最短的运输距离和最短的时间高效实施物品配送。与传统物流配送不同的是,新零售更关注物流配送模式。但从目前国内电商物流配送现状来看,其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该现状在新零售出现后更为突出。国内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其在创新能力上较为缺乏,再加上新零售概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在短短几年内要想全面落实还存在较大困难。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其注意力并未集中在新零售上,对于新零售相关内容了解较少,自然无法通过新零售改变物流配送现状。这也是导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力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在新环境下,物流企业更应当关注新零售与传统销售的不同之处。在传统模式下,一般都是消费者主动去寻找物品,而在新零售环境下,则转变成了物品寻找消费者,且其消费范围得到极大程度的拓展[4]。消费者除了可以在本地购买物品以外,还可在全球范围内购物,消费者只需利用大数据下单,随后系统会实施分拣,并计算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最短距离,在考虑成本、效率的同时,选择最优路径,快速地将物品配送至消费者手中。因此,在新零售模式下,物流企业必须意识到差异点,对配送路径等各方面实施创新才能达到新零售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3.3物流配送开放度较低
纵观国内各大物流企业不难发现,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发展并不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受到自身实力影响导致的。不少物流企业在实施物流管理时更偏向于闭门造车。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其领导者的经营思维未及时更新,在传统经营理念下使其不愿意与其他企业、领域合作交流。但在新零售环境下,这种行为并不合理,会严重制约企业及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物流企业实施跨区域配送时,甚至还存在行政壁垒。从国内整体物流行业来看,行业内还没有形成资源信息共享模式,这只在个别企业中有所体现,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得到改善才能推动物流行业平衡发展,实现行业整体进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3.4物流配送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电商物流配送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配送效率。国内的零售门店分布十分不均,大部分零售门店都集中在城市区域,农村区域非常少,再加上距离因素,使农村订单配送效率低下,无法及时配送到消费者手上。而城市区域虽然有大量零售门店,但会遭到交通环境因素制约,降低物流配送效率。比如,交通堵塞、绕行、目的地不能停车等都是导致物流配送效率低的原因。其二,在对物品进行配送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做到送货上门,这也是新零售环境下消费者反馈最多的一个问题。大部分物品都放在寄存点,消费者只能自己前往寄存点取物品。其三,配送人员职业素质欠佳,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配送人员与消费者、保安等发生争执的情况,存在配送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或物品损坏等情况,未能给消费者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4新零售环境下电商物流配送现状优化有效路径
4.1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物流企业要想提高配送质量,必须加强软硬件基础建设。当前既处于新零售环境下,更处于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在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优势,在软硬件得到优化后,不仅能够提高仓储数量的合理性,还可有效提高物流配送质量与效率。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在分拣、发货等环节大量使用智能化设备,比如,许多企业已经在物品分拣上应用自动化分拣系统,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拣速度,还可大大降低人工劳动成本[5]。并且,物流企业还应优化城市、农村软硬件设备,尽量减少盲目投资建设导致的资金浪费,针对企业现有资源要合理调度,提高物流配送质量。
4.2进一步创新物流配送方式
在电商物流配送模式上,企业可以尝试摒弃人工配送模式,借用大数据力量勇敢创新。比如,在疫情期间,为了能够持续给消费者带来优质的服务,顺丰企业对传统人工配送模式予以创新,运用无人机实施物品配送,在特殊时期给无法出门的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捷。这一成功案例,给其他电商物流企业配送方式创新提供了思路。其余企业在创新配送方式时,可在借鉴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实用性与可行性较强的配送方案,使企业能顺应新零售要求。
4.3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信息共享平台
在新零售环境下,物流信息共享是物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转变传统闭门造车的理念,加强与其他企业、领域的合作沟通,并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在实际的平台建设过程中,企业可以将供应链作为核心,和其他企业或领域相互配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打造云物流平台,在该平台内可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共享。比如,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些企业打造了离线离店配送模式,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物流配送成本,还合理分配了许多社会资源。除此之外,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是一种双赢手段。同行企业或不同领域之间相互分享经验,实现相辅相成、利益共进,既能促进企业个体发展,还可提升我国物流领域在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6]。
4.4强化物流配送体系
其一,在配送速度上应得到优化。针对农村订单与城市订单,应以消费者为核心,构建集中资源,从集散中心至物流网络都需拥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各大零售门店的配送效率。比如,在城市区域配送物品时,为了避免拥堵、绕行等情况出现,在配送之前就应计算出最优路径,以此来降低配送时间,尽快将物品完整地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其二,在对物品进行配送时,要尽可能提高配送服务质量。在消费者确定订单后,则需借助智能化设备辅助,分析物品与消费者位置的具体距离,并将物品亲自交于消费者,给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从而实现最后一公里专攻配送服务。在这方面,物流企业除了可以选择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模式以外,在新零售环境下还可以选择社区配送模式。物流企业和社区签订相关协议,配送人员将物品放置社区,再由社区人员实施配送。物流企业可在充分结合实际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最佳配送模式。比如,如果物流企业的目标是增强客户好感,留住客户,那么就可以选择自营配送模式;若企业想节省配送成本,则可以选择第三方配送模式。其三,针对配送人员职业素质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与素养,以此来营造和谐的配送氛围。
5结语
新零售的出现给电商物流配送带来了较大影响,其不仅加快了全渠道物流打造,推动了电商物流模式创新,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物流公司配送方向变革;物流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动力,就必须重视消费者体验优化、关注商流匹配,以及重视物流配送平台搭建。在电商物流配送中还存在硬件与新零售要求不符、缺乏创新能力、物流配送开放度较低、物流配送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电商物流企业可通过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创新物流配送方式、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强化物流配送体系等路径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电商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梦梦,赖寅涛,王娅瑄.新零售背景下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分析[J].山西农经,2020,275(11):76+78.
[2]魏静.新零售模式下我国商贸物流业的发展路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1):45-46.
[3]吴萍.新零售背景下实体零售的环境分析与自有品牌战略实施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9,786(23):59-62.
[4]陈婵丽.新零售背景下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9.
[5]戴菲,徐燕.新零售背景下生鲜农产品电商竞争优势,问题及优化策略[J].价格月刊,2020,513(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