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教学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教学的作用范文1
1.教师方面的原因
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英语教师常常不愿接受新的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整体设计一套完整的写作教学计划,进而去系统、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和训练学生。传统模式是课堂上教师一上课就把范文给学生展示,依据范文大讲特讲,满堂灌。学生完全失去了自己选材空间,没有自己的创作思路,无法改变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局面。
2.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方面主要是缺乏写作激情和兴趣,常常是被动写作,自然就难以投入学习,写作也很难见成效。对写作课的认识产生偏颇,认为只要多背几个单词,多背几句名言警句和范文,就能把作文写好。部分学生在下笔写作时有畏惧心理,不知从何下手,习惯于用中文构思,用中文写好提纲,然后翻译成英语。写作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在实际中运用自如。英语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学习和努力的效果,必须通过长期辛苦努力,不断学习和练习,才能有所提高。
二、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重视写作教学与听说读教学的结合
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整体性。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和考虑。听力和阅读是语言基本技能的输入,必须有足够的“内存”,才有东西可以输出。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比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语言、学会修改论文等方面要多费心思,加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苦于寻找写作素材,但实际上听力材料中好多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在这个方面要给学生多引导和指教。必要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听力素材中较长的句子进行听写、复述,以达到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锻炼。整体语言教学理论的本质就是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整体性,尤其重视各要素间的融合和渗透。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没有语言的输入就没有输出。如果没有大量的信息输入,外语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信息的输出。所以,在实际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灌输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涉猎各类素材。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的阅读教学主要还停留在单词讲解、语法分析等方面。这种模式引导下,学生很容易认为只要自己背会足够多单词和句子、掌握了语法,就能写出好的、优秀的文章。事实上,好的文章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其好与坏,比如,从结构、语言、内容等方面考虑,而不是孤立的语法分析和句子拆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结构着手,先搞明白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文章主要内容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每段主旨和篇章内容大意。如果时间比较充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段落仿写或改写。教学实践证明,仿写是提高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强调主体性。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要时刻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满堂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认识写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基础差的这部分学生,教师在布置写作教学任务时,让他们从单词拼写、语法、句子入手,然后再写完整的段落。
3.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
依据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真实性,真实感越强的文章,就越读得有滋味。教学素材是语言教学重要的载体教学素材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在选材时要注意难易程度的取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还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实用性。同时要鼓励学生把每天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作为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题材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学生看完后,依据所看材料写出内容摘要和大意,然后再将自己所写的摘要与原文对照,判断一下能否抓住刚才所看素材的主题意思。教学结束时,教师要意识地提醒学生课余时间多阅读,各类题材都要涉猎。阅读时要多动笔,看到精彩句子或名言名句摘录下来,积累素材,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完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
习惯性的写作教学评价方式是终结性的教学评价。这种方式有悖于整体语言教学理论,有悖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评价内容方式过于单一,过分强调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传统的终结性作文评价体系中,学生拿到教师评改文章后,只是草草看看分数,不去细究到底为何得到这个分数,没有明白写作的真正目的。鉴于此,写作教学应多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在写作教学中认可度较好的就是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方式。自评即由学生检查和判断自己的学习。要求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独立的自我评价。实际上,自我评价是学生对其学习活动的一种动态反思过程,也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很好地进行自省和反思,深切体会只要通过自己辛勤奋斗,一定有进取的可能性。所谓的同伴互评就是在学生各自完成写作后,互相交换并修改,由学生充当教师角色进行修改和评价。例如,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写作水平差的学生主要把同伴作文中单词拼写错误以及非常明显的语法错误指出来;写作水平中等的这部分学生首先要关注同伴的单词拼写、语法等方面的错误,其次在评改过程中发现好词好句要挑选出来并整理和分类。作文优等生要注意同学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情况,然后按照教师提供的作文评改标准写上作文应得的等级,并在评价表格中填入。发挥同伴互评的作用,不是教师放任不管,恰巧相反,教师在上课前就有根据这些活动作好充分准备和教学设计,协助学生。
三、结语
语言教学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实验室 作用
目前,在高校语言教学中,语言实验室已成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学习机构,并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语言实验室不仅从量的方面得以迅速增加,而且从简单的模拟型实验室发展到多媒体网络实验室。
一、语言实验室的特点
在语言教学应用中,语言实验室与一般教师相比有更大的教学优势,它体现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装备的先进特点。
1.操作方便
在语言实验室中,不管是进行广播教学模式,还是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拥有很大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模式面向全面、小组、个人讲话,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2.功能强大
语言实验室具备齐全的语言教学功能,不仅可以播放各种多媒体音频视频材料,还可以进行课堂小组讨论,并且可以有选择地按照座位分组,如有疑难问题,学生可以随时发出问题信号,有利于教师及时解决问题,师生之间增强了互动,自由问答。教师还可以增补课外动感视频等教学资源,明显提高学生的听力学习兴趣。
3.资源广泛
语言实验室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资源的丰富性和广泛性,由于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教学技术,数据库存储了海量学习资源,学生的资源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优越的学习环境
语言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话筒耳机可以进行对讲、录音等语音训练,个别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不能干扰全体学习环境,语言实验室是学生听说训练的专业场所,训练的时间长短、内容难易程度由学生自主决定,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语言实验室的基本功能
语音实验室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而专业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语音实验室中,英语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得以开展,如网络资源、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听力评估、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显著地增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它的主要功能可分为两大模块。
1.广播教学模式
广播教学模式是集语音实验室与计算机网络于一体的多功能教学方式。它可以结合广播教学、对讲、示范、监听、小组讨论等,使语音实验室现代教学手段得以更好地实现,大大提高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广播教学的功能是连接与传输功能,即教师主机与学生主机相连接,教师主机的屏幕及教师讲话内容通过网络服务器传输给每个学生机。广播教学模式一般利用的功能有语音教学、语音对讲、学生机远程控制、学生屏幕监控、文件分发、学生演示等。
2.网络自主学习模式
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课间时间的网络自主学习,一种是课余时间的网络自主学习。网络自主学习模式是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及语言实验室配备的外语语言教学学科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有目的、有选择地去获取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第一种形式表现在听力教学中,在上课期间,教师讲授完本课的教学内容后如有剩余时间,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所使用的计算机输入一定的程序,进入到语言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在语言资料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行一些自我测试,自主设置题目的难易程度,随后会出现所的成绩和标准答案,以及重要知识点的解析。第二种形式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网络自主学习,学生在其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自习室、计算机实验室甚至是学生宿舍及校园网可以覆盖的任何一处上网进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利用校园网登陆语言教学学科平台,进入教学平台后,学生可以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修改学生课程,自主学习心得和交流学习意见,利用网络功能,师生之间可以互发学习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在大学英语网络课程平台上,有与课程对应的丰富的音频和视频资源,如歌曲、演讲比赛、经典电影、新闻事实、动感Flash等。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自己喜欢的学习资源,弥补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全面提高语言能力。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还有一个主要的功能,那就是网络考试系统,学生随时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考核。
三、语言实验室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听力训练
语言实验室是练习听力的专业学习环境,在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中,听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听力训练就是针对学生薄弱的听力能力加以练习和强化。大学英语听说教材与视听说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实验室授课平台进行有目的的广播教学,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应用,如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专业英语四、八级听力,等等,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训练。
2.口语训练
口语往往是刚进入大学校门学生的薄弱环节,“哑巴英语”还普遍存在,所以口语训练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口语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语音、语调、会话等,它直接标志着口语水平的高低。语言实验室具备口语训练的各种条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模仿视频材料、反复跟读练习、录音对比等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熟悉外国人说话方式。会话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方面,最让学生感兴趣的会话训练是角色扮演,教师可以利用广播教学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让学生看几遍真实场景的材料后,将全班分组并扮演其中角色进行会话训练,这样学生融入其中,能够显著增强口语训练效果。
3.句型训练
句型训练是学生掌握句型结构和语法规律的一种学习内容,练习的形式包括替换练习、转换练习、重复练习和固定增减练习等。语言实验室为这些句型专业练习内容提供了平台资源库,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句型训练。然后逐步练习比较复杂的句型,资源库平台为学生呈现典型的句子结构,学生在记忆的同时,还可以按要求举出类似的句型,这样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句型,还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实际交往中。
4.翻译练习
翻译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外语听、说、读、写的一种综合能力,语言实验室教学资源库平台针对翻译训练拥有专门的模块,通常教师会选择资源平台库的相关训练内容,视频材料一般都具有中英文双语字幕显示,首先将材料播放几遍,然后去掉中文字幕,在全英字幕的显示下重新看一遍材料,尝试着让学生担任翻译任务,这种实战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另外,还可以播放一些原本经典影视,字幕显示中文,让学生用英文复述片段情节大意,这样既提高了英语听说兴趣,又增强了翻译练习。
四、结语
语言实验室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传统课堂教学不能给予的诸多便利条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听、说、读、译等方面的训练提供了专业的学习机构,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语言教学的作用范文3
功能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新的教学理念、理论和实践,如交际教学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及主题协商教学大纲等(张德禄,2005)。近年来相关论文涵盖了对功能语言学理论本身的研究及功能语言学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将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论文数量颇多,但将此理论具体应用到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论文却屈指可数。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语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功能语言学分析可用于外语教学,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语域及经验纯理功能简介
韩礼德与哈桑(1989)把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表示语言在使用中的变异,包括有三个部分:语场、语旨、语式。汤普生(2000)将情景语境称为语域,并对语域进行如下解释:标志语域有三个主要维度,即被谈论的人或物(语场),交际中所涉及的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语旨),语言在交流中如何使用(语式)。
韩礼德(2000)将纯理功能分为三种,即人际功能、概念功能和语篇功能。汤普生(2000)把韩礼德的概念功能又分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他们对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绘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及物性是英语中表现经验功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语义系统,其作用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及物性系统主要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语域中的三个维度与三种纯理功能相对应,语场对应经验纯理功能,语旨对应人际纯理功能,语式对应语篇纯理功能。语场决定经验意义的选择,语旨决定人际意义的选择,语式决定语篇意义的选择(韩礼德,1978)。
三Half a Day功能语言学分析
Half a Day是《现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本文应用语域理论对该语篇做宏观分析,应用经验纯理功能对该语篇做微观分析。
1从语域角度进行宏观分析
根据语域,尤其是语场的变化,该语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语场:男孩对于学校的误解
语旨:
A作者对读者。告诉读者们主人公的不愿上学的情绪和他父母对于他不愿上学的态度。
B儿子对父亲。讲述儿子与父亲关于学校的不同想法,表现出儿子对于学校的误解以及父亲对儿子感受的忽略。
C儿子对母亲。儿子向母亲求助,母亲同情但无能为力。
语式:书面叙述,夹杂对话。
第二部分
语场:男孩对于学校的亲身感受――他发现学校生活在很多方面丰富多彩,尽管学校也有严格的纪律并需要努力学习。
语旨:
A作者对读者。告诉读者们主人公在学校的经历以及他态度的转变――从对学校的恐惧到喜爱。
B女士(可能是校长)对学生们――安抚和鼓励不安的学生们。
C儿子对母亲。儿子向母亲求助,母亲同情但无能为力。
语式:主要为书面叙述。
第三部分
语场:男孩走出学校,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完全改变,而他自己变成了一个老人。
语旨:
A作者对读者。告诉读者们主人公放学之后所看到的巨大变化以及主人公的惊讶和不安。
B一个年轻人对主人公。年轻人试图帮助主人公。主人公仍认为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但在这名年轻人的眼里他已成为“老爷爷”。
语式:主要为书面叙述,夹杂对话。
通过对此篇章的语域进行分析可掌握此语篇的基本意义。主人公对于学校怀有误解,因此不愿上学,但在父亲的强迫之下不得不去,母亲同情他但无能为力。进入学校后他和其他孩子都觉得茫然失措,一位女士鼓励了他们,他很快改变了态度,愉快地融入了学校生活之中,尽管学校生活也并不总是令他满意。半日后,他放学离校,令他惊讶的是校外的一切都已彻底改变,他再次陷入迷茫之中,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位年轻人眼中的“老爷爷”。这种写作手法使我们想到华盛顿・欧文的小说《瑞普・凡・温克》,这两篇文章运用相同的写作技巧:主人公在短暂离开某地之后再回来时发现一切都已完全改变。这种技巧用来强调时间飞逝,社会迅速改变反映出人们在面临社会迅速改变时的迷茫无措。
2从经验纯理功能角度进行微观分析
本文选取该语篇最后2段进行分析。节选段落包括11个句子,其中第1个句子是一个非限定小句,不能从经验纯理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它10句包含17个过程,属于4种类型。下面就各句的过程类型、参与者、以及环境成分的词语进行简要分析。在节选部分的17个过程中,有11个物质过程,3个关系过程,2个心理过程和1个言语过程。其中有7个过程包含环境成分。一般说来,表示描述意义的过程多数是关系过程、存在过程和心理过程,而表示叙述意义的则多数是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黄国文,2001)。简言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表示描述,物质过程和言语过程表示叙述。在这17个过程中,有12个是物质和言语过程,即有70%的过程表示叙述。因此,很明显节选部分有典型的叙述文特征,告诉读者主人公在发现曾经熟悉的环境半日之内完全改变后的感受和反应。
关于参与者,第一人称“我”在节选部分中频繁出现,提醒读者这是“我的”故事,使叙述显得更加真实,其他的参与者都以“我”为中心进行活动,这增加了文章的主观性和叙述的真实性。
环境成分(环境修饰语)从本质上讲对过程发生的背景进行编码(汤普生,2000)。根据韩礼德(2000),环境成分主要有9种:方位、程度、方式、原因、可能性、协同、角色、物质和角度。节选部分的环境成分不多(12个),表示方位、方式和程度。环境成分都很短,并易于理解,主要用来修饰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为叙述增加立体感和真实性,强化主人公的行为及结尾部分的出乎意料。
几乎所有的句子都是陈述句,这是叙述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在这11个句子中,有6个是小句,4个是小句复合体,这标志着节选部分语言难度不大,适合有中等英语水平的读者。小句复合体的结构较为复杂,但是它们在文学作品中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整个节选部分的时态都是过去进行时,因为主人公在讲述他自己的经历。
另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最后一句中人际主位“Grandpa”在形式上是无标记的,但是在意义上是有标记的。男孩经过半日学校生活竟变成垂垂老者的强烈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促使读者反思。这个意义上有标记的主位使文章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效果,是整个语篇中最精彩的部分。
通过以上的微观分析,文章的一些具体特征逐一呈现给读者,结合上一部分从语域角度进行的宏观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更广泛地理解语篇。可见,功能语言学分析可用于考察语篇的特点,包括整体和局部的特点,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外语教学。
四功能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即促进他们的交际能力而不是让他们背诵语法规则。相应地,外语教学的重心不应该是教授语法规则,而是如何应用语言表意及交流。功能语言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重心放在意义的表达上。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理解,继而掌握意义是如何通过某种形式进行表达的。
外语教学必须抓住两个基本点:一是外语教学应注重在语境中理解语言,教师应根据教授篇章的不同,设定相应的语域,要求学生在不同特征的语域中理解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而逐渐提高学生在不同语域下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学生必须理解教材的结构,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传统语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并将它们应用到语篇分析实践中的机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抓住篇章的整体结构,进而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所有信息。
最后,功能语言学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能语言学要求外语教师具备在教学中设定不同语域的能力,能够把静态的语言转化为动态的、“活”的语言,还要具备深入细致分析语篇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有层次地理解语言。
参 考 文 献
[1]Halliday, M., and Hasan, 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 Greelong, Vic.: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re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2]Halliday, M.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Interpretations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3]Halliday, 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LTRP. 2000.
[4]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LTRP. 2000.
语言教学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德语谚语 德语教学 作用
谚语是形式相对固定简练又生动的语句,它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经过人们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品,浅显意赅易于接受。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门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中的谚语。德语谚语也必将成为德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德语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主要探讨德语谚语在德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利用谚语的音韵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德语谚语结构上前后对称,韵律上和谐优美,或押头韵或押尾韵,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过朗读或背诵谚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语感,提高学习效果。如:
Gute Zucht, gute Frucht.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Gleich und Gleich gesellt sich gern.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Viel Kinder, viel Sorgen.多子多虑。
Gut begonnen ist halb gewonnen.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Der Mensch denkt, der Gott lenkt.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Aussen fix, inner nix.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以上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德语谚语在增强韵律感时运用了多种语言手段,使德语谚语读起来十分顺口,听起来非常悦耳。这样,通过德语谚语的学习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和信心。
二、利用谚语可教授学生修辞和语法
德语谚语不仅巧妙地使用了修辞手法,简洁明快,而且为了突出强调,还使用了常见的德语句式,如定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比较级等。如:
1.拟人
Unter jedem Dach wohnt ein Ach.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Lügen haben kurze Beine.谣言腿短。
Die Liebe hat zwei Tchter: die Güte und die Geduld.爱情使人学会宽容和忍让。
2.夸张
Ein guter Trunk macht Alte jung.美酒一口,返老还童。
Vom Guten spricht man wenig, vom Brsen desto mehr.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Ein Narr in einer Stunde mehr fragen, als zehn Weise in einem Jahr beantworten knnen.一个傻瓜一个小时内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一年也回答不了。
3.明喻
Die Erfahrung ist die Mutter der Weisheit.经验是智慧之母。
Ein gutes Gewissen ist ein sanftes Ruhekissen.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
Reden ist Silber, Schweigen ist Gold.说话是银,沉默是金。
4.隐喻
Der Apfel fllt nicht weit vom Stamm.有其父必有其子。
Ein blindes Huhn findet auch ein Korn.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Ein alter Fuchs ist schwer zu fangen.老年人狡猾。
5.重复
Ende gut, alles gut.结局好,一切好。
Aus nichts wird nichts.不花力气什么也得不到。
Kleine Kinder, kleine Sorgen, groe Kinder, groe Sorgen.孩子小叫人操心,孩子大叫人担心。
6.定语从句
Was Hnschen nicht lernt, lernt Hans nimmer mehr.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Wer sich selbst erhht, der wird erniedrigt werden.抬高自己者,必被人贬低。
Wes Brot ich esse, des Lied ich singe.吃谁的饭,唱谁的歌。
7.条件状语从句
Wenn die Katze fort ist, tanzen die Muse.猫儿出门,老鼠跳舞。
Wenn die Not am grten ist, ist Gottes Hilfeam nchsten.否极泰来,绝处逢生。
Wenn zwei Esel einander unterrichten, wird keiner Doktor.两条蠢驴相交,没有一个会成为博士。
8.比较级
Je nher der Kirche, je weiter von Gott.靠教堂越近,离上帝越远。
Einmal sehen ist besser als zehnmal hren.百闻不如一见。
Ein kleiner Riss ist leichter zu flicken als ein groer.小缝易补,大缝难连。
在德语教学中适当运用谚语作例句,能使枯燥的语法结构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德语谚语的魅力和感染力,并学会用生动的谚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事物的评判。同时,学生可获得更多的语言素材,如果在作文中能运用类似谚语更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三、利用谚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德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个民族通过本民族的语言记载文化、反映文化、进行文化交流。而只有了解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才能真正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这个民族的语言。谚语是人民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由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比如德国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基督教曾在中世纪文化中起着统治作用,对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圣经》对德国文化影响很大,德语很多谚语都源于《圣经》。如:Der Geist ist willig, aber das Fleisch ist schwach.心有余而力不足。Gottes Mühlen malen langsam.善恶到头总有报。Jedes Haus hat sein Kreuz.各人有各人的苦恼。Jeder für sich, Gott für alle.个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而中国人信仰佛教,因而产生了很多与佛教有关的谚语。如: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看僧面看佛面。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再比如,地理环境也常常作为谚语的素材,因而赋予谚语以民族特点。德语谚语中就有很多反映本民族历史环境的,如Man kann den Rhein schwellen, aber nicht stellen.事情可以延长,但不能阻挡。Rom wurde nicht an einem Tag gebaut.万事不能一蹴而就。Gott verlsst keine Schwaben.上帝永在我们身边。而汉语谚语中有:不到黄河心不死。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此外,德国人认为狮子是最强大的动物,而中国人视虎为百兽之王,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谚语。德谚有:Auch der Lwe muss sich vor der Mücke wehren.小小的害虫对强者也有危害。Hundert Schafe von einem Lwe geführt sind gefhrlicher als hundert Lwen von einem Schafe geführt.由一头狮子率领的羊要比由一只羊率领的一百头狮子危险得多。汉语谚语中则出现了:虎父无犬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虎为百兽之王,人为万物之灵。在比较中,让学生更熟悉中德文化的具体差异,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发挥德语谚语的教育警策功能
德语谚语不但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艺术性,而且蕴藏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人们生活中的教科书,行为的指南针。利用谚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得体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如:
Bei Wlfen und Eulen lernt man heulen.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Gottes Mühlen malen langsam, aber trefflich klein.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Besser arm in Ehren als reich in Schanden.宁可穷而正直,不可富而。
Aus einem kleinen Samen wird ein groer Baum.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Es ist nicht alles Gold, was glnzt.闪闪发光物,未必尽黄金。
Wer anderen eine Grube grbt, fllt selbst hinein.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In eigener Sache kann niemand Richter sein.当局着迷,旁观者清。
Wer einen Gefhrten hat, hat auch einen Meister.三人行必有我师。
Guter Nachbar ist besser als Bruder in der Ferne.远亲不如近邻。
Lesen ohne Nachdenken macht stumpf.学而不思则罔。
以上谚语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将类似谚语应用于德语教学过程中,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其奋发向上。
五、结束语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德语谚语在德语教学中的作用。从中不难看出,通过德语谚语的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轻松地掌握常见的修辞和语法规则,而且能了解谚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此外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杨向如.德汉谚语对比.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综合版),1994,(2-3).
[2]李晓婷.德汉谚语的对比分析.外语语言研究.
语言教学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语言教学 教学资源 语言素养 作用
幼儿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主要学习课程,也为幼儿今后进一步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奠定了基础。规范幼儿的语言行为,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主要教学目标。我们幼儿语言教师必须认清课程改革形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语言知识,培养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综合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让阅读成为幼儿在园里生活的一种习惯,对幼儿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这些教学手段为幼儿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尤其是网络资源在当今社会极其发达,幼儿可以随时随地读到自己想读的信息。教师应及时为幼儿推荐优秀的网站,使幼儿能够第一时间阅读到优质的语言资源,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理解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比如,在一次课外语言活动课中,我给幼儿安排了阅读《西游记》幼儿绘本材料这一任务。阅读后,我让幼儿在课上进行小组交流,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我要求幼儿能够完整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故事的大概意思,描述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要绘声绘色,把真情实感传递给小伙伴们。同时,还可以进行肢体语言的运用。当幼儿在讲述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再次为幼儿展示故事视频。不过这次禁播声音,给幼儿提供画面素材,创设故事情境,启迪幼儿思维,为幼儿完成好语言活动任务提供保障。这样教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交流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综合提升了幼儿的语言素养。
再如,在进行幼儿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掩耳盗铃”的教学时,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课前从网上下载这两个故事的动画视频,课上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这两个成语视频,让幼儿通过认真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大概意思。在幼儿进行语言描述的过程中,本组小朋友可以进行动作展演,为幼儿创设故事的真实场景,提高幼儿倾听和观察的能力,从而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幼儿的语言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语言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生活中的语言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信息,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高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幼儿语言素养。
比如,在进行大班语言课“雪花”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伴着优美的音乐和解说,片片雪花飘落在每个角落,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有效刺激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灵活了幼儿的思维。如幼儿提出了“雪花都会落到哪里”“落下的雪花会变成什么样子”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将幼儿分成讨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继续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给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积极思维,科学引导幼儿的思维方式。经过讨论之后,教师可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和对视频的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雪花”的特点,以及雪花落地后会怎样,从而使幼儿能够总结出散文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有的幼儿还能够运用“……好像……”说一句话,进行语言的创编,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对生活课程资源的展示,有效联系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提高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幼儿课外语言学习,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幼儿语言教师必须抓准这一教学重点,在进行语言教学时,侧重对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怀。
比如,在进行散文欣赏“秋天的雨”的教学时,课前教师可利用自己的DV设备录制本节课的相关课程资源,课上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这一视频,让幼儿说出秋天的美在哪里,秋天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等。然后,教师可结合这一视频提醒幼儿进行课外学习,有效延伸课堂,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如幼儿除了能感悟“秋天的雨”之外,还会想到“春”“夏”“冬”等不同时节的自然景观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在相应的季节进行户外观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它们的区别。这种学习方式有效刺激了幼儿的语言运用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热爱生活的情怀。
总之,幼儿喜欢动态、色彩的信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幼儿语言教学的形式,通过形式的变化刺激幼儿的语言学习。尤其是多媒体等设备的运用,优化了幼儿语言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培养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综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素养,落实了幼儿语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
[2]顾程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故事教学中的运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
语言教学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文化教育 背景信息
引言:我国外语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影响而偏重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甚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可分割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本文重点论述外语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化教育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英语语言文化简史及概要。
谈到英语语言文化,我们不可能不谈英国和美国。英国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美国文学在`19 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 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 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 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英语的根源很复杂,包括拉丁语、日耳曼语、凯尔特语、挪威语等等,这样一种语言难免不会出现混乱。但它同时也变得更富有弹性,也更强大。在需要新词时,英语本身设置的障碍很少。出版商每年都要推出记录大量新创词的字典,而英语随时准备接纳它们。
目前,全世界有3.8 亿人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大约2.5亿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另外还有10 亿人正在学习它;全球大约1/3 的人口每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它;并且据估计到2050 年,世界上一半的人都能比较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它是全球化的语言,广泛应用在国际商务、政治和外交领域中;它也是电脑和互联网的通用语言。你会在罗马街头的广告上发现它;从东京的流行歌曲里听到它;在柬埔寨官方文件中读到它;德国的电视和广播中有它的专门节目;法国的商务学校教授它;波利维亚内阁开会时,它是主要的表达工具。诚然,这种在14世纪的英格兰只有“下等人”才讲的口语,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演变为全球通用的语言。
二、语言文化对人类文化发展所起的认知作用。
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而文学作品又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英美文学是对时代生活的审美表现,是英国人民和美国人民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产物。英语表意功能强,文体风格变化多,或高雅、或通俗、或含蓄、或明快、或婉约、或粗犷,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魅力在英美作家的作品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感受到英语音乐性的语调和五光十色的语汇,回味其“弦外之音”。
因此,开展外国文化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们的知识,启迪我们的智慧,有效提高外语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三、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手段和途径。
首先在教材选编上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因此在语篇选取时要考虑那些语言精华的文学作品和介绍语言国家风俗习惯的语言材料。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愈益显得重要,教材中便可以选入一些反映深层文化的语言材料。其次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用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语言文化教学,注解,实践,对比,融合等都是常用教学方法。另外在课外补充上要下大功夫。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布置难度相当的外语原版读物任务,同时包括阅读心得,主题概括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巩固阅读效果。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要掠读,有的要精读,还有的就要反复咀嚼,以此来大量摄取语言文化知识,深层挖掘语言背景信息。
我们提倡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求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要具有外语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化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 许国璋,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A]。
[3]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