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信贷消费;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
近年来,不仅由于大学生历经几次扩招,而且他们作为这个时代新颖事物的消费者,直接导致了互联网信贷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而高校学生是有其自身特性的消费群体,消费行为、消费心里等经常会受到环境和消费领域的影响。因此通过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可以看出校园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改变。
一、大学生消费信贷现状
据了解,到2016年我国约有780万大学毕业生,在校学生在3200万人左右,如果单独看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1到2次电子产品的话,其信贷市场规模就可以达到数千亿,因此其消费区间是非常庞大的。也正因为当下的校园信贷市场规模十分巨大,由此才会使各个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进入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
1.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信贷消费市场
由于2009年中国银监会规定限制了银行向大学生发放信用卡,因此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无法从银行得到信贷的超前消费,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由此受困。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红利时代的逐渐繁荣,间接促进了消费信贷市场的开发和创新,并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状态。而在2016年,校园信贷消费市场不仅会迎来高速发展的同时,各个进军大学生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因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因其潜在巨大的消费群体和可以预期的庞大利润增长空间,市场规模可达到数千亿人民币。所以面的这样的市场前景,银行和很多互联网机构都在争抢校园消费信贷市场份额。近年来,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研发越来越重视,发卡量也在逐渐增加,有些银行还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产品。
2.信贷市场高速发展下的隐患
为了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份额,各个银行和金融机构竞相降低条件。而且一些大学生为了恶意地逃避超前消费所产生的债务会利用市场征信制度不健全的漏洞。这会导致一旦学生消费信贷过度膨胀,失去偿还能力,就会加剧机构亏损,使大学生消费信贷陷入膨胀的混乱现象。只有消费信贷与消费能力相适应,才能确保大学生消费信贷运行在良性轨道上;否则,不顾风险,放纵大学生没有节制的信贷消费,无异于把大学生往“火坑里”推,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加重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偿还负担,且一旦债务缠身,会使其无法专注于学业。
3.大学生消费信贷发展的困境
随着近年来校园贷频现“跳楼自杀”、“裸贷”等极端事件,再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管收紧,一部分机构平台已经开始逐步放弃校园信贷市场。在校园信贷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诸如虚假传播、暴力收款等乱象也随之而来,并向着越发严峻的态势发展。目前大学生信贷消费中存在着几大缺陷,其中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有些利率太高,一些机构平台的贷款利率甚至能达到40%;其次,宣传用语不明确,“不需要如何抵押”、“立即到款”、“免息”,这些标语都极具有迷惑性;最后,审核不严,缺乏法规法制的约束;由于学生市场广阔,许多机构为了抢夺这个市场也在盲目的跟风进入,直接导致了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
二、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消费行为模式的影响
在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大部分是在现实完成的,比如出行,吃饭等,但诸如电子产品,网购产品等部分是在线上完成的。随着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网络信贷的出现使大学生可以得到一种超前消费的享受,在这种状态下大学生在日常消费选择当中更加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信贷。因此可以看到的是,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是使校园消费更加有一种偏向互联网消费的趋势。
2.消费习惯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信贷其实是通过一种信用贷款的方式,审核大学生本身的信誉等级,消费习惯、在校表现等因素,由大学生本人申请,可得到的一笔可观的信用额度。言下之意在于,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申请到这一步信用贷款;优秀的大学生,有着良好习惯的大学生将拥有更好的信用额度;如果没有按时还款,很可能会影响到今后的信用评级,影响信用额度。在这样的一个动态的交互过程中,可以让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这个消费环节里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在这样良好的习惯培养中,将会对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有着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通过按揭、超前消费的方式去满足当下的消费,在自己有能力时及时偿还。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信贷其实可以带给学生更好的信用消费习惯、规划自己资金财产的使用习惯。然而运用不好的话,也会导致大学生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
三、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前景
1.立足需求,提高信用
由于大学生是整个消费群体中较为特别的存在,所以在给大学生发放信用卡,或在审核大学生贷款信用额度的时候,应当做到适度可控的信贷。因此,信贷消费机构应该做到两个方面的指标:首先,进入大学生信贷市场的企业应该针对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从信贷领域,信贷平台,信贷地点等方面开始探析,并与之相对应的互联网商家进行合作,创新出多元化的信用消费产品。这样不仅能使金融机构和商家达到双赢的同时,还同时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信贷需求;其次,对于大学生的信贷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为了创新设计和研发出适合大学生的信贷产品,金融机构不得不积极的了解大学生消费模式,确保其使用的产品和标准是适合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的,例如根据网络社交平台推出的QQ信用卡等。
2.科学营销,增值效益
一个科学合理化的营销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提高消费信贷产品增值服务效益最关键的方面。所以,进军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的企业应该制定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营销模式:首先,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细致的调查,并且对于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再详细的划分,以此为基础得到对于大学生个性化服务的全面更深层次的分析。这使得大学生在在消费时会更加倾向于消费信贷模式而不是线下消费;其次,加强构建校园内银行设备终端体系,比如可以在校园内外增加ATM机等,并积极倡导大学周围的商家使用大学生信贷消费时相对应的设备,保障大学生在日常可以更加频繁的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最后,根据校园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金融信贷机构可以创新出更加繁多个性化的信用卡产品,用以应对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大学生不同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学生信贷消费的群体,使市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3.构建模式,理性消费
从校园信贷消费这个角度来说,过于高的借贷额使金融企业贷款的使用率低于平常状,而且会引导大学生养成过度消费的习惯和增加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所以应积极看待校园信用消费模式的建立,从而使大学生信贷消费得以良性发展。具体的做法应该首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模式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以完善的分析报告为基础研究出消费信贷市场中供求平衡的可信区间,并且对校园消费信贷的模式和额度进行适度的限制;其次,积极倡导和大学生机构部门的合作机制,并,根据国家助学金贷款制度审核大学生的信用额度,用以建立合理的大学生消费信贷体系,确保大学生校园信贷消费行为是理性可控制的;最后,引进金融市场中的消费信用评级机构,在根本上重视信用的预警机制,在大学生进行信贷消费时一旦发现消费异常,相关机构可以立即采取风险规避手段,保证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
4.注重质量,个
大学生消费群体选择信贷服务的关键是信贷消费的金融服务机构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因此各部门之间的竞争点就在于信用服务。致力于提高信贷产品的质量,重视开拓新的市场份额,使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可以做到创新服务和市场充分利用的平衡,这才是信贷消费市场当前应该考虑的事情。最后,根据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来说,互联网金融机构只有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业务和各类增值服务,才能保证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娟,何波.高校学生信贷消费与诚信教育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9(48).
[2]陈竹韵.浅析浙江省大学生信用卡市场[J].商场现代化,2009(07).
[3]郭琳娜.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产品发展现状、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国市场,2015(16).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2
中国互联网产业目前有三大巨头,阿里巴巴(2400亿美元),腾讯(1500亿美元),百度(830亿美元)。中国下一个千亿级公司和行业会在哪里?联想、海尔、华为都感受到阵阵寒意,“中国制造”优势即将挥霍殆尽,人口红利终将消失,而外部世界级公司已经摩拳擦掌,开始全面进攻中国市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下一波千亿级行业将随着市场、资金、人们衣食住行生活理念的改变而诞生:基于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的领域,金融、医疗、健康等行业的垂直细分领域,海外市场服务公司,移动互联网行业,O2O电商+零售,硬件+软件+互联网等行业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千亿级的行业。
云计算&大数据产业
中国的云服务一般分为两个市场,一个是个人消费市场,一个是企业消费市场。在个人消费市场,有腾讯、百度、阿里、奇虎等等;在企业的消费市场,有金蝶、用友、SAP、Oracle等等。国家也在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发改委去年公布了云计算重点示范工程。
从国内和国际趋势来看,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在内的云计算正在逐步扩大整个IT产业份额。传统产业正在逐步与云计算结合,例如制造领域的云制造,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等。可以预见,未来传统行业与云计算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发展也会越来越快。
移动电商和O2O
中国互联网从PC端渐渐转入到移动端,随着人们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增加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端的互联网网民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互联网网民达7.76亿,其中移动互联网已超过PC端用户数;在未来,基于移动电子商务和线上线下(O2O)结合的商业模式会持久发力,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引爆点。
在移动电商方面,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达到3.5亿人,庞大的移动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衍生出移动视频、游戏、阅读、位置服务等各种虚拟产品和服务,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成为吸引网上用户赢利新模式。并且,移动电子商务在公共交通、公共事业缴费、消费购物、一卡通、电子票务、旅游、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的多项试点应用,为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移动电商在未来一定会引爆传统行业,激发未来产业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超过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以及移动通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预计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
P2P小额信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其发展背景是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额信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
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众筹融资是最近两年国外最热的创业方向之一。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这使得众筹融资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成为可能。
中国有6亿互联网用户,互联网金融未来的空间将进一步放大。在互联网平台上,产品的搜索和比较成本、交易成本均远低于实体金融网点,同时互联网作为一个自助服务的无时间和地域限制的销售平台,其时间、空间延展性,非实体金融网点可比。未来互联网金融将与大金融相互融合,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简化操作,提供一站式服务。
大健康和环保
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预测,至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形成约8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按此估计,2020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市场将突破10万亿元。公开资料显示,医药卫生费用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6.4%,美国在2012年已高达18%,实现全民医保的英国是12%。在医疗支出方面,我国医疗人均支出仅为139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2倍、英国是中国的30倍。中国大健康拥有巨大的市场。
另一相关产业则是环保行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环保行业以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为主,这两类子行业的产值在中国城市环保行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3/4。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标准日渐提高,环保执法日趋严格,催生环保相关行业迅速增长。我国环保产业投资未来5-10年每年增长10%以上,在环保行业整体快速增长的同时,环保服务和环保产品在工业领域用于前端治理的发展空间会最为广阔,我国环保工程服务市场也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生态农业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3
现在,网民们的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收发邮件和浏览信息,而是转向更多元化、自主性和交互性更强的应用,如个性化的即时新闻、网络论坛、个人空间、即时聊天工具、网络游戏等互联网产品和服务。这些增长数字和新兴业务都明白无误地传达着一个信息:日益增长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和日益成熟的网络用户消费群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场,有着旺盛的消费力和活跃的市场交易,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和成长空间。正因为如此,深入解析用户构成和消费、使用习惯的变化趋势,就成为了解互联网用户作为消费者和网络用户双重身份的真正价值,同时也是企业互联网营销这个平台上获得创新思路的重要研究对象和基础。
用户机会:用户群体迅速成长,互联网应用日趋多元化
来自《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的数据,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1876.53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互联网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月,比2005年的157.8 元同比增长7.46 %。网民这个词,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词汇,对市场、社会的影响在不断增强。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互联网日益丰富的各色应用,无不是围绕着用户的感受和体验来展开的。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以及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门户等正和传统互联网服务一道,为已经过亿人数的用户,提供着包括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50个细分领域的服务。
互联网的成熟用户群体特征为男性18~30岁的未婚用户,且多集中于华东和中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本科和大专以上学历的用户占到近2/3。作为全面拥抱互联网媒体的新一代消费群体(1976~1994出生),他们表现出一种对互联网媒体的重度依赖,网络成为对他们产生主要影响的最常用媒体。以目前流量第一的中文门户腾讯网为例,其用户日常使用中80%以上的人每天访问腾讯网两次以上,60%以上的用户每周上网时长超过20个小时。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获取信息的首选,而且他们在使用互联网时的偏好显现得更强烈,忠诚度较传统媒体受众要高。
行业机会:激增用户需求旺盛,市场规模不断膨胀升级
在所有50个互联网细分市场领域,最受关注的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网络游戏两个领域2006年度的市场营业收入规模分别达到了49.8、59.6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5年增长50.91 %、61.96 %。预计2007、2008年,在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 51.8 %和55.6%的增长。
很显然,这样的变化带给互联网行业的显然是一种市场机会,这种机会需要互联网企业用内容的细分、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更新的需求来把握。
用户的难题:市场变化多端,价值诉求不再单纯
在日趋复杂的互联网应用中,用户们也常常会问自己:我到底需要什么,花哨的界面,还是更快速的响应?能充分表现自我的多彩空间,还喃喃自语的隐私花园?
作为互联网媒介的使用者,用户们多具有“被动接受、主动获取”的特性。也就是说,他们在获取信息时是即需即查的,只有当他们需要信息时才会主动去浏览、获取,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被动的信息获取模式。与之对应的是,大多数用户对上网体验非常注重,对互联网服务和产品体验的品质日益提高。以网络广告为例,绝大多数的用户表示对“不受影响型”的广告,即不干扰阅读、工作的广告,接受度较高。而覆盖网页、导致网速变慢的广告多令人反感。传统的网页广告数量多、误点击率高、类型繁杂,在浏览新闻和登录信箱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广告覆盖或产生障碍,甚至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使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下降。
许多社会女性用户惯于超前消费,且呈现消费金额高,次数频繁,以及较强的品牌偏好和惯性消费行为特征。她们对媒体关注度较高,有较强烈的感情诉求,对互联网社区产品的需求旺盛,对电子商务也有很强的参与热情;而职业白领用户多追求生活品质,惯于搜集大量信息,对商品的质量和服务进行比较,以决定如何选购。由于他们多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对信息的需求度最高,且对信息质量要求颇高。正如腾讯网与沃顿商学院的合作,互联网门户网站正在寻求通过内容的丰富和在专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以满足不断膨胀和精细化的用户需求,从而锁定用户群,在个性化、多元化网站内容服务上做足功夫,让用户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另外,职业构建者们和学生用户大多即将或刚刚走向社会,收入不是很高,但都正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品牌和消费对象,对专业、丰富的娱乐产品和内容有很大的需求和消费潜力,他们会深入的体验甚至研究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并且会积极参与体验、评论,从而形成品牌口碑和形象。他们需要互动性、娱乐性很强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和充分表达自己、彰显个性。
行业挑战:精细化整合式运作对互联网企业要求更高
注意观察这些互联网用户的日常消费习惯,不难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已具有相对固定的消费习惯, 有较规律的去商场、超市、购物中心消费的行为习惯。日常消费最多的仍是饮食,占到近三成,而日常购物则占总收入的两成左右。另外,在网络广告影响用户实际消费比较大的IT/数码、服装、旅游/出行、饮食、汽车、书籍、房产等消费领域,几乎所有用户在需要购买产品时,都会上网查询相关信息。这些都使得他们的价值在相应领域显得尤为突出。
在这样日益膨胀的用户价值面前,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升级。应当看到,这样的提高既给互联网行业带来了用户附加价值的提升,同时也带给互联网行业需要构建内容深耕,用户细分、精准定位的整合式营销平台的商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摆在每一个互联网企业面前的课题。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国际同行们的前列,就像去年底英国BBC广播电台关注中国互联网企业腾讯时所总结的:他们在追求一种满足用户需求、满足广告主需求,并为之不断创新探索的境界。
而且综合来看, 腾讯网作为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在满足用户这些日益膨胀、精细化的需求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商业潜力。而且丰富的产品线和多种传播形式、渠道的组合式营销将互联网作为新媒介平台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毋庸讳言,以腾讯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体,对用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品牌推广力,其用户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
即使是最大胆的预测,也很难估计出未来互联网消费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容量,其用户价值呈现出的强劲增长势头,使互联网平台作为媒体的传播力和作为营销渠道的品牌推动力也都毋庸置疑。如今的互联网行业呈现出“满地黄金”的诱人态势,这种大好形势下,不仅是互联网企业本身获得发展,也为致力于开拓市场的企业敞开了大门。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成功营销网站:省略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4
2014年2月25日,第十一届CTR洞察中国趋势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主题为“变革中的市场进化趋势”。CTR副总裁田涛表示:我们清晰地洞察到今天中国传媒与消费市场发生变革的主要动力。首先,正在进展中的城镇化进程导致的消费者价值观重塑;其次,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应用的深化。新与旧之间、规模与精准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矛盾和纠结,孕育着全新市场模式的诞生。
趋势一:CTR预测2014中国传统广告市场增长率为6%。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和传媒环境的变化,预计2014年广告市场增长仍将保持低位。传统媒体积极应变,互联网继续领跑但增速放缓。回顾2013年传统广告总体增幅6.4%,在电视广告平均增幅9.6%的背景下,省级卫视大放异彩,增幅高达22.8%。广播、户外广告小幅增长;互联网同期增长46%。
趋势二:CTR预测2014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长率为8%? 9%。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2014年将小幅回升。2013年快消品同比增长7.4%,下滑明显但已出现企稳迹象。电商对于实体零售渠道的冲击首次被量化,从其他渠道转入的销售额平均值为38%,虽然电商对传统渠道的分流作用不断上升,但总体对市场带来的更多是增量作用。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使用化妆品平均为3.1个步骤,而韩国则为4.7个,中国个人护理用品市场呈现巨大发展空间。
趋势三:“手机”定义全面颠覆,“移动”生活已成主流。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移动社交的发展,在4G时代网民媒体接触时间将被移动社交“绑架”。CTR研究发现,20%的网民每天刷屏96次,平均每小时6次。尽管手机安装了愈来愈多的应用程序,70%的用户常用的仅为10个。6成中国网民使用过手机购物,15%网民一半的网购行为在手机终端完成。
趋势四:社交媒体对消费者在“释放”中“绑架”。由于社交媒体强势发展,2014年每天接触超过4类媒体的中国城市居民比例将持续下降,各类新兴媒体将捆绑社交媒体发展延伸。研究发现,53%的社交媒体用户减少了纸质书籍的阅读,40%认为隐私缺乏保障,32%认为人际交往质量下降,26%认为睡眠时间在减少。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随时“释放”自己社交空间的同时,生活空间被“捆绑”得更紧。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5
“精众化”需赋予品牌更多探索意义
今天,大众市场的碎片化加剧,市场正在被瓦解与分化,消费者因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价值观而呈现出精众化聚合的趋势,而互联网思维进入各个领域,互联网思维深度浸入大众市场,带来的是潘渴谐〉募度繁荣。原有的消费秩序正在被瓦解,而有品质的消费市场目前还处于稀缺阶段。消费群体的重新聚合,在推动产品和品牌的升级与转型,品牌需要去思考如何激活和创造精众消费的新需求。
对于面向精众时代的产品和品牌而言,不仅仅是要解决产品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中国很多品牌在过去主要面向大众市场,解决了“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但是,面对精众市场却缺乏吸引力。
很多引领趋势的品牌,则重点把精力放在了“为什么”上面,例如,苹果的“Think Different”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未来中国很多本土品牌都要思考如何解决精众消费者对于产品和品牌的终极价值的追求。
另外,对于精众而言,消费不简单是一种需求的满足,更成为一种探索,以及发现自我的过程。例如,这几年在旅游行业,自助游、自驾游兴起,旅游服务行业正在面对精众市场做新的产品定义,核心点在于为精众创造更有体验感的探索,发现新的内容比看到更美的风景对于他们而言会更有意义。
再比如,华为手机对其品牌进行升级再塑,推出主打爵士人生的Mate7,使华为在精众手机市场牢牢站住了脚,对于精众而言,他们需要和品牌建立“更具品味的生活”以及“创造了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科技体验”的联系。
品牌需融入“年轻化”的语境
如何能够融入年轻化语境,使用年轻人所习惯的沟通方式,是品牌年轻化升级的首要任务。对于85后、90后人群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品牌与产品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需要有独特风格;第二,需要具备有情感态度的表达;第三,需要具备高颜值,无论是在产品包装上,还是在广告内容传播上,都需要展示极致和简洁的品牌形象。
同时,在品牌融入“年轻化”语境的过程中,品牌需要关注和了解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在他们特有的“文化”中寻找品牌立足的机会。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关注自我,品牌所塑造的形象,一定不能高于他们,品牌需要与消费者玩到一起,建立相互的认同与匹配。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无法被品牌所标签化和符号化,他们所需要的品牌,一定是能够让他们可以深度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对于新形态下的年轻营销是让年轻人自己加入到品牌传播战役中来,发挥他们的才艺和特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成为品牌传播的一员。不管是高逼格,还是高大上,让他们自己去定义,让年轻人为品牌做创意,让年轻人来塑造他们所需的品牌,而品牌只需为他们提供平台和产品,以及肯定与认同。
品牌如何应对互联网商业?
所有的传统企业和本土品牌都想拥抱互联网,而目前互联网更多的是被用于品牌营销的通路与平台。对于部分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成为它们线上销售的渠道,将线下的产品搬到互联网进行电商销售。这样的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其实是把双刃剑,如果只专注于提升线上的销量,反过来又将会冲击到线下经销体系,其中利弊需要企业主平衡把握。
互联网消费市场范文6
新兴服务挤压传统门户
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在本次调查所涉及的50个互联网细分市场领域中,最受关注的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网络游戏两个领域,2006年的市场营收规模分别达到49.8亿元和59.6 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0.91 %和61.96 %。预计今明两年,在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 51.8 %和55.6%的增长。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等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对门户等传统互联网服务正在产生较强的市场分流和资源挤压作用。搜索引擎在2006年的增长率领先门户11.16个百分点,2006年其市场规模达到15.71亿元。报告数据还显示,2006年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受众规模已经达到7600万人。作为刚刚兴起的带有Web 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它们已经迅速得到大众青睐,其用户规模甚至已经超过B2C电子商务、汽车、房地产等一些发展多年的传统互联网服务。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
Web 2.0服务领跑市场
本次调查增加了用户年到达率的统计。这是指某项互联网服务过去一年中所到达的使用过该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占中国互联网用户总规模的相对比例,以单一用户(而非IP)为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