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1
关键词 语言交往 创设语言环境 幼儿大胆表述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113-02
创设语言环境是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听觉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做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的。在游戏中,儿童对语言交往的结构会不断进行调整和重组。这些都引起周围人的积极反应,使儿童不断产生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策略,以达到相互作用中平衡。游戏中成人及同伴的积极参与会对儿童提出更多的挑战,也会使儿童满载交往语言中更多的受益。一个尚未完全掌握按成人的交往和思维方式去组成语言以进行社会往的幼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得到情感、智慧和语言交往上的满足,他们只能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情感,语言发展与交往上的平衡。
一、培养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机可见。可以说:发展幼儿语言交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的。如:幼儿在晨间活动中,教师与个别幼儿交谈“今天你的心情为什么这么高兴,可以和老师说说吗?”引导和帮助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此时幼儿的回答是:“今天早上我和爸爸一起跑步来上幼儿园,争取当第一名。”我有意启发并给幼儿说话的机会,在他讲述的过程中,启发别的幼儿多听多学。作为教师应该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他们能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帮助幼儿积累运用语言的经验,培养他们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的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多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在“一日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语言机会,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语言交往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很多小朋友刚刚脱离家庭生活的怀抱进入一个陌生的集体环境中,他们和老师、同伴都处于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教育只有“让教育存在于不教育中,”也就是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习得。例如:在刚开学的点名活动中,我就引导孩子学习各种打招呼的方法,首先我和崔老师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问候,请幼儿观看如“老师你早”“见到你我很高兴”“老师好”除此之外还有微笑,拥抱和各种手势来打招呼。对于内向幼儿我会鼓励他们,和他们进行谈话交流,如“你喜欢我们的教室吗?那你喜欢我吗?如果你喜欢我可以抱抱我,亲亲我吗?”如果能力强的幼儿,我会鼓励他们,你今天表现真棒,如果明天你来幼儿园换一种方式和我打招呼的话,那样我会特别高兴的好吗?就在这一日活动的事情上,我相信孩子们会很快融入到我们的幼儿园生活环境当中。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
首先,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幼儿有话愿意讲。幼儿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周围人的生疏,就容易不爱说话,不和同伴进行交往,有些幼儿虽然和老师、同伴都很熟悉,但也常常不爱交谈。这时就应该让幼儿多说话,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进行交流,如:让幼儿大胆在同伴面前说出自己的名字,自己喜欢的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等等,创造一些幼儿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想说、敢说、会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且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
在工作中,我发现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模仿能力特别强。例如,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对着玩具娃娃自己说话“快吃饭,不许东张西望,不许撒饭”,幼儿喂晚饭以后,又把玩具娃娃放在床上,并盖好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许乱动,乱动会掉下来等等。”这些语言既有模仿因素,也有创造因素,已不完全是老师或成人交往语言的原词原句,语言中明显渗透幼儿自己的经验和创造成分。此时,教师应该倾听幼儿语言,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有时游戏中教师还应多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说出来,以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理解,这是一种语言教育环境的方式。由此可见,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把自己想法与思考的过程说出来。例如,幼儿玩插塑玩具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说说为什么把插塑玩具插成这种图形,满足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成功的体会,促使幼儿积极参与语言讲述游戏。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2
一、待遇与环境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其原因是因为小班幼儿教师要担负小班幼儿的教育与保育的双重任务,不仅要教授幼儿知识,而且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自理生活能力差,还要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这无形中增加了带班老师的压力。另外在刚入园的第一个月,很多幼儿有明显的分离焦虑症状,总是哭闹不停,吵的带班老师束手无策。因此,相对于大班幼儿教师而言,小班幼儿教师多数认为自己在幼儿园的工作比较繁琐,而相应的待遇却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相符合。所以小班幼儿教师在待遇与环境这个维度的压力感要大于大班幼儿教师。
二、角色任务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为大班的教学任务重,备课量大,检查多,各种竞赛、表演、运动会等活动多以大班唱主角。同时,大班小孩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学习时不听从指挥,不遵守纪律,大班教师在文化课教授过程中还要不停的维持纪律。所以大班教师在角色任务这个纬度的压力感要大于小班教师。
三、工作职责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表3工作职责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教材更新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教育学和深层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展开各种课题研究。而且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教育。因此,家长对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较高期望。这种高期望在教师身上的投射就成了一种较大的工作压力,尤其在大班更为明显,所以在这个纬度上大班教师的压力感要大于小班教师。
四、学生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表4学生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基本为3岁左右,年龄过小,大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经验不足,不听指挥,行动盲目,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把孩子交给了老师,老师就担负起了教育和保育的责任。孩子一旦在幼儿园发生意外,不管是否是老师的责任,有些家长总会迁怒于老师,认为是老师不负责任,同时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语言、思维、行动处于发展初期,很多事情难以沟通,小班幼儿教师在教授幼儿知识时也困难重重,这些都使小班幼儿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加。所以小班幼儿教师在学生因素这个维度的压力感要大于大班幼儿教师。
五、结论
从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大班幼儿教师与小班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在“待遇与环境”和“学生因素”这2个维度这个维度中,小班幼儿教师的压力大于大班幼儿教师,在“角色任务”和“工作职责”这2个维度中,大班教师压力明显高于小班幼儿教师。因此在今后对幼儿教师进行压力疏导的同时,要考虑不同班级幼儿教师的压力来源,为不同班级的幼儿教师提供符合实际的压力疏导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切实的缓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力全.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源、工作控制体验、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7.
[2]曹亚萍.上海市幼儿教师职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3
一、角色游戏的定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超市”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收银员来收幼儿买到的东西.而顾客则是拿着购物筐去拿东西。在玩“菜市场买卖”的游戏时,幼儿会吆喝“便宜又新鲜的蔬菜啊,快来买啊”等等。又如,幼儿扮演“警察“的角色时对小偷的语气非常凶。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二、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缺乏角色意识
由于小班幼儿教育思维方式和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对于教师明确角色扮演的分工不清楚,往往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意识混淆。尽管教师在游戏前明确分配给“爸爸”、“妈妈”、“孩子”的角色,但孩子根本不会理会,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模仿着成人的各种动作,有时扮演角色总会经常转移。例如,在小班开展的“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各自玩得不亦乐乎,有一名幼儿扮演“妈妈”的角色抱起娃娃哄着娃娃睡觉,嘴里还不停着说着:“宝宝乖,宝宝快点睡觉了!”片刻过后把娃娃放到小床上,自己又扮演起“孩子”背起书包准备去学校上课,嘴里还说着:“妈妈,我去学校了啊!”从这一案例分析看出,幼儿在游戏扮演中,他没有考虑到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既扮演“妈妈”的角色,又扮演“孩子”的角色,很明显这一时期的幼儿角色意识不强,容易凭借自己的兴趣去变换角色,但从游戏整体看他们玩得十分开心。
(二)幼儿游戏内容重复、简单而零散
对于小班幼儿这一时期角色游戏主要是模仿成人的个别行为和动作,依赖于形象逼真的模拟玩具。由于小班年龄特点具有随意性,幼儿生活经验又少,所以,幼儿扮演的角色往往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小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往往表现出内容简单,多次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并且情节单一、零散。例如,在一次幼儿自由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几名幼儿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一名幼儿扮演“妈妈”,一名幼儿扮演“爸爸“,剩下的幼儿扮演“孩子”。扮演“爸爸“的幼儿学着爸爸的语气说:“我去上班了,你记得在家做饭。”扮演“妈妈”的幼儿连回应也没有回应,于是自己就开始在那假装做饭了,而剩下扮演“孩子”的幼儿就在一边自己玩起来了。通过这一案例可看出,“过家家”这个游戏,幼儿们仅仅是用几个零散的片段表现出来的,没有连贯性,游戏情节间也并没有多大的联系,幼儿只是自己扮演自己的角色,表现出来的内容也过于单一。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
(三)幼儿游戏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
由于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幼儿间往往是相互模仿,这时期的幼儿又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方式又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更多的只为满足自己摆弄玩具的过程,幼儿往往是坐在一起,独自游戏。所以,在角色游戏进时语言交往较少,也缺乏与同伴间的交流。幼儿间只是初步的玩伴关系。例如,在主题活动“菜市场”中,教师让幼儿进行买卖游戏,于是,幼儿就开始了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卖菜”的幼儿一直在那吆喝,对于“买菜”的幼儿根本不理会,而“买菜”的幼儿也没有说要买什么,直接拿了菜就走。从这案例可以看出,此游戏间的幼儿只知道自己是卖菜的还是买菜的,幼儿只是处在自己玩游戏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要与同伴进行交流。
三、小班角色游戏的教育策略
根据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结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目标。我对小班进行角色游戏指导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充分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1.创设温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发展幼儿情感、动作、语言,有扮演角色的愿望和意识,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都会有入园焦虑的问题,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所以,教师在游戏的环境创设上更要注意环境的人文性,要符合幼儿心理需要,在环境的创设上应该注重温馨,“家”的感觉,给幼儿提供宽松,舒适的环境,这样幼儿会在游戏中逐渐摆脱入园焦虑问题。并且幼儿教师在环境创设时应遵循安全性、主体性、启发性原则。
在材料准备上,由于幼儿处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教师要根据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种类少、数量多而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便于教师更好地指导教学。
2.教师要合理制定游戏目标
小班幼儿正处于个别运动阶段,不断重复着成人的个别动作和简单的言语,根据这一点,要求教师根据主题目标,对幼儿的角色安排制定明确的使用材料和地点扮演的规则。这就保证了游戏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游戏地点的合理分配,也会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对教师在后期更好地进行游戏指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要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由于小班生活经验少,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内容单一,所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前提条件。
1.通过日常谈话
教师应该在幼儿的生活中多通过交谈,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教师要与幼儿一起分享;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社会,获取丰富的生活经验,使游戏内容变得更充实。
2.通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带领本班的幼儿去参观中班、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如何进行角色游戏的,吸取丰富的经验。
在教学活动中,多渗透情景性的游戏,让幼儿在情景游戏中,通过对人物形象再现,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3.通过家园共育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幼儿的角色扮演也是模仿成人的动作,教师不仅要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幼儿丰富生活经验,也要让家长积极配合指导幼儿。
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教师特别提醒家长在出去游玩时,要多带领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周围的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这样幼儿获得感知就越丰富。
(三)教师要适时介入,科学地指导游戏
教育作用的实现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是比较薄弱的,目的性较差,操作时稳定性较低,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指导。由于角色游戏体现了幼儿自主性,指导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游戏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指导。
1.教师在游戏内部进行指导
由于小班幼儿具有随意性特点,在游戏时没有明确的主题,往往重复某个动作,如模仿“妈妈”喂奶、做饭等,这就需要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幼儿游戏指导,可采取平行游戏和共同游戏两种形式。
平行游戏就是教师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例如,在买卖游戏过程中,买菜的幼儿不知道怎样去交流,这时,教师可以以买菜幼儿身份参与进去,说:“老板,你家的黄瓜怎么卖?多少钱一斤?给我拿两根,多少钱?”教师对幼儿的范例,便于幼儿掌握方法,避免指导成为干扰。
共同游戏就是教师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与幼儿共同游戏。如到娃娃家做客等,教师在和儿童共同游戏过程中要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丰富内容情节。例如,在“菜市场”游戏中,教师扮演顾客去买“菜市场”没有卖的东西,如小鱼、小鸟等。引发幼儿用已有的材料代替这些,这样可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师在游戏外部进行指导
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儿童的游戏之外,以教师身份干预幼儿游戏,便于教师同时影响更多幼儿。游戏中幼儿是主体,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不要以成人的思想去强化幼儿,要尊重幼儿主体性。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指导,可采取两种方式,包括言语、非言语混合的方法。
言语的方法是教师作用于儿童的重要影响手段,在作为游戏者身份的游戏指导中,教师的言语往往是游戏中角色的语言表达,是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师要通过言语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引导。如“你们想玩过家家的游戏吗?”“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幼儿的想象能力。教师通过言语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及时回应,表扬和肯定或是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如“你今天扮演买菜的角色表现真得好!”
非语言的方法是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言语的手段,来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如在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一名幼儿不愿去扮演,教师看着她对她微笑并且做出了大拇指的手势,这时幼儿开心地一笑好像有了很大的勇气参与进了游戏中。
(四)整理材料,总结评价
1.整理材料
教师在游戏前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幼儿年龄较小,要从小班逐渐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在游戏结束后一定要要求幼儿收拾整理材料,放回原位。以便下次教师更好地开展角色游戏。
2.总结评价
由于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水平较低,所以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进行评价游戏,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评价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教师要针对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和需要表扬的地方拿出来和幼儿一起分享。表扬游戏中表现好的行为,同时也要指出游戏中不恰当的地方。教师评价要针对问题,不能泛泛地进行评价。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水平。如“我刚才看到在买卖游戏中,有顾客要面条,可是他们那里没有面条,于是扮演‘卖菜’的小明把几条长长的纸代替面条卖给了顾客。他这样做非常好,他能想到用长长的纸来代替面条,如果是你,你能想到吗?”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4
关键词: 郑州市民办幼儿园 幼儿教育小学化 解决对策 预防方案
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幼儿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但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迎合幼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郑州市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愈演愈烈。笔者通过调查问卷,深入访谈,以及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等途径对郑州市民办幼儿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希望此次调查能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郑州市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本次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1份,回收率91%。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85.7%的民办幼儿园将识字、拼音、计算作为自己的核心课程,而更适合幼儿的游戏课程则被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经调查,郑州市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变身“小学生”。
在走访多家民办幼儿园后,笔者发现郑州市民办幼儿园在行为规范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把幼儿当做小学生来对待,其比例高达78.23%。这些幼儿园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专心学习;上课要坐姿端正,先举手后发言;课间活动不许追逐打闹,不许高声喊叫;以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上课和作业:比如拼音在四线三格里书写,汉字必须用田字格本,每个字母和汉字写一张,作业要按时完成,完成后交由老师批改,老师根据书写的规范和准确程度给出相应的分数,并依据分数讲评作业。
(二)幼儿变身“笼中鸟”。
郑州市某民办幼儿园大班一日安排(见表一)。
由表一可清楚地看到:孩子从8∶00入园起就开始了忙碌的一天,学习和做作业占一天时间的大部分,这还不包括有些孩子在放学后还要参加兴趣特长班的学习。
(三)幼儿园里“游戏少”。
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多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要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应该是幼儿园活动中最重要的核心,但事实却不尽如人意。2010年暑假笔者在郑州市一家民办幼儿园担任见习老师,主要任务是协助班主任老师上课。这节课是中班语言课,题目为《神奇的喇叭》,只见班主任老师迅速把准备好的字卡固定在黑板的左侧,将故事挂图放在黑板右侧,之后就是根据挂图复述故事,并时不时地将故事中出现的生字在字卡中找到,然后拿红笔圈起来。整个故事讲完后,四个红圈出现在黑板上,分别是:礼物、吹、别人、谢谢。随后老师拿着字卡让幼儿认读,反复记忆。临近下课老师点名提问,最后结束课程。原本让幼儿学习语言表达的语言课最终却变成了识字课,课堂上孩子都抱臂坐端,神情严肃,脸上没有笑容。
二、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成因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因素。
首先,急剧加速的社会变革催生着强烈的教育期望。在大力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一些人甚至认为只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在社会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的功能被无限放大甚至是神话,人们对教育的狂热于是很自然地顺延到了幼儿园。其次,笃信学历是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在求职日益困难的今天,一个人的学历层次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他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的可选择性。不少人为了能更好地生存,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高文凭、高学历。近年来这种竞争影响越来越提前,渐渐地延伸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开始储备知识,为未来的学历竞争打好基础,在客观上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助威”。最后,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加重的生存与心理负担也催生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毋庸置疑,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家长把当前面对的压力自觉不自觉地转嫁给孩子,甚至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从而对幼儿过早施加升学或择业方面压力,幼儿教育也由于家长的要求而“小学化”、“超前化”。
(二)教育误区。
1.应试教育——决定命运的“指挥棒”。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在走访众多幼儿家长后,笔者发现,70%以上的家长认为幼儿的学习习惯形成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和预备班必须开始向小学过渡。在这种应试教育“指挥棒”指引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在幼儿阶段的延伸。
2.对早期教育存有误解。
调查发现,76%的幼儿家长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提前让孩子学习英语、识字、计算。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错误认识,让孩子们深受其害,使其丧失了原本幸福的童年。此外,错误的早期教育让孩子们在人格、情感、心志、精神层面缺乏感受力,缺乏对美、爱、善和对人生的强烈热爱,这对于幼儿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民办幼儿园自身的弊端。
首先,民办幼儿园是幼教产业发展市场化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经费不足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一大问题。民办幼儿园由于基本上没有国家财政的补贴,完全由出资人自负盈亏,高额的运作成本要求民办幼儿园必须不遗余力地扩大生源,以维持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一些规模较小的民办幼儿园由于办园条件、师资水平较差,主要靠提前下放小学的教材和低收费吸引生源,原本“圣洁”的教育机构被迫与金钱捆绑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幼儿教育“市场化”这把双刃剑带来的后果。
其次,民办幼儿园自身定位模糊,易受家长牵制。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民办幼儿园的投资人,他们更愿意把教育看做是一种投资行为,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厚。家长们有意无意把幼儿当做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要求他们从小就时刻准备着,准备接受未来社会的种种竞争与挑战;民办幼儿园的出资人更是希望自己创办的幼儿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于是就迎合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种种要求,来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
最后,民办幼儿园教师构成加剧了小学化的出现。为了节约办园成本,加之目前幼儿教师严重短缺的现实,一些民办幼儿园“大胆”聘用一些小学教师任教。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虽同属教育体系,但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要求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习惯了小学的教学模式,习惯了管理小学生的方式,到了幼儿园任教,不可避免地会“顺延”以前的教学方式,把幼儿当做“小学生”对待,用对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
(四)体制问题是根本。
探究教育问题终究要回到我国的教育体制上来,体制问题才是根本。我国的教育体制还处在不断调整、不断发展的时期,其中必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教育事业,但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直接导致了众多教育问题的出现。众人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趋之若鹜直接致使下一代各种压力的井喷,为了将来能更好地生存,获得好工作,社会地位得到提升,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必须接受超前的学习,这就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教育界人士指出,“小学化”倾向是近年来幼儿教育中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与我国幼儿教育原则相背离。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具体表现如下。
(一)影响幼儿健康成长,不利于幼儿正常发育。
从生理上讲,学前阶段的幼儿机体和神经系统还不健全,长期伏案学习易导致孩子身体发育不良;强制幼儿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规范学习也不利于幼儿肌肉、骨骼的发育,从而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从幼儿智力培养的角度讲,长期规范化的学习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束缚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化的幼教讲究“求同”,所有孩子必须按老师要求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潜力;一些幼儿由于没能及时掌握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受到批评,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都不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学习占据了儿童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没有充足的游戏机会,缺少必要的交流、合作和体验,导致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很难健康发展,表现为长大后与他人相处困难,缺乏沟通能力。
(三)扰乱教育秩序,阻碍教育事业正常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错误倾向,却被大多数家长接受,众多幼儿园“铤而走险”,这都会给人一种错误导向:幼儿教育就该走小学化的路径。这种错误导向必会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形成恶性教育竞争,阻碍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
四、郑州市解决民办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
要想彻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综合考虑,构建一个多维立体的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解决对策。所谓多维立体的解决对策就是基于对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深入了解,分析找到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各方主体,针对不同的主体,给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简言之,多维立体的解决对策可概括为“追溯本源,各个击破”。基于这个理念,郑州市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对策如下。
(一)政府方面。
1.政府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扶持。
民办幼儿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民办幼儿园缺乏办园资金。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政府必须给予民办园大量的资金扶持,让民办园没有后顾之忧。2011年秋,郑州市实行的“民办幼儿园政府购买计划”为郑州市民办幼儿园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民办园要抓住机遇,努力实现升级达标,只有从根本上提升幼儿园的办园层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办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2.教育相关部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民办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行动态考核。
郑州市民办幼儿园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民办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缺失,这就造成了各个民办园“各自为政”,盲目迎合家长需求,对于究竟什么样的幼儿教育才是高质量的、符合幼儿生长发育的幼儿教育思考甚少,从而导致民办园教学领域的“无序”。
民办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就是针对目前郑州市幼儿教育评价指标混乱的现实而构建的,其中可以对幼儿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效果评价等内容进行具体细致的规定,有专门人员定期对民办园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从而进行综合排名,对于名次靠前的民办园予以奖励,这样势必可以调动各幼儿园的积极性,进而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彻底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良势头。
3.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行政监管,严惩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幼儿园。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指导,严格年审程序,制定相关规章,严格监管,将民办幼儿园纳入教育执法范围,从而促使民办幼儿园依法办园、依法兴园,保证幼儿教师依法执教。在相关部门的监管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幼儿园不按相关规定,仍然进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一定要严惩不贷。
4.搞好舆论宣传,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政府主体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向广大民众灌输科学、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努力扩大先进教育理念在社会中的反响,让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入身心,号召广大幼儿家长“科学育儿”,重视幼儿全面科学的发展,而不是目光短视,让幼儿过早地“小学化”,要让幼儿家长明白,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最终损害的仍是幼儿家长及幼儿本身的发展。
(二)幼儿园管理者方面。
幼儿园管理者作为整所幼儿园的凝聚核心,必须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真正把幼儿教育当做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而不是填满腰包的“印钞机”。
1.幼儿园管理者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幼儿教师(包括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将全部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从源头上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思想苗头的产生,使幼儿教育真正适应儿童的天性。
2.严格幼儿教师招聘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第一实践者,是联系幼儿家长、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本身的纽带,幼儿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者务必严格教师招聘制度,对于没有取得教师资格的“伪教师”,坚决不予录用。只有从根本上确保园所拥有一支质量过硬、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
3.努力协调好家长需求与符合教育规律间的平衡关系。
民办幼儿园由于自身资金、规模、生存等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往往“过度”迎合家长,盲目向家长求同,跟着家长的需求走。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先锋者,幼儿园的一切教育实践都必须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过度迎合幼儿家长的不科学需求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因此,幼儿园管理者要协调好家长需求与符合教育规律间的关系,积极纠正家长的错误思想,做教育幼儿的主导,扛起先进幼儿教育思想的大旗,对幼儿家长进行“拨乱反正”,使正确的育儿思想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但这并不是说幼儿园可以无视家长的需求,幼儿园和家长要保持沟通,适时进行家长育儿经验的交流,实现家园共建。
(三)幼儿教师方面。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要求幼儿教师在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中身体力行、从严要求自己。
1.端正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
幼儿教师在业余时间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那些过时的、不科学的教育理念要坚决摒弃。在工作中要积极思考相关教育现象,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尝试对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着实提高自身素质,让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教育之树上不和谐的枝丫没有生长空间。
2.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正确的角色定位是个体合理生存、正确工作的先决条件。幼儿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象是一群懵懵懂懂、正在接受社会化的天真孩童,不要试图把对待成人的一套方法简单套用在孩子身上,也不要试图用一个统一模式来约束所有的幼儿,因为每个幼儿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这些小生命正是在幼儿教师的教导下一步步地实现社会化。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教给孩子识字、算术,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成长。幼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传道授业的教师观,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
此外,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还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要从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转变为“鉴赏者”,将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真正还课堂给幼儿,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
(四)幼儿家长方面。
家长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素质水平会对幼儿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向幼儿园提出提早学习小学课程的想法似乎可以理解,但民办幼儿园不该完全“取悦”于家长,将这种想法作为办园的指导。我们呼吁“学习型”家长的养成,呼吁家长正确对待幼儿的早期教育,要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只有幼儿家长转变了观念,用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教育幼儿,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才能事半功倍。
目前教育部的《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三点注意》给幼儿家长提出了要求:一是必须注意,教育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二是必须注意,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以牺牲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三是必须注意,避免“小学化”不能走向排斥所有知识学习的另一个极端。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上,只有家长“改变”了,民办幼儿园才能真正“改变”,最终受益的是本应拥有快乐童年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朱迪.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J].延边教育学报,2009,VOL24,(2):94-96.
[2]陈北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3):307-308.
[3]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2006,(6):164-167.
[4]严红枫.幼儿教育不该小学化[N].光明日报,2003-04-17.
[5]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刘晓东.中国学前教育需要革命性变革[J].幼儿教育,2005,(7).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主题活动 语言素材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曾明确的指出了“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变大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因此,通过挖掘主题活动中的语言素材来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
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对孩子进行词汇、语句和故事的讲解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孩子是否学会了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而忽略了孩子对语言学习的过程,以及孩子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1)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在实际中一些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常常在更多的活动中被安排为表演的主角,一些语言能力较弱的孩子则被安排扮演听众,给与其运用语言的机会较少。
(2)培养缺乏系统系、针对性和目的性。一般来讲,对幼儿进行语言培训常常会出现以大人的主观意愿为主,单纯的以大人讲,孩子听的模式进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参与,忽视了孩子所处的生长阶段的语言发展区的具体需求。
二、挖掘主题活动中的语言素材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环境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孩子的语言就是在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发展而来的。一次,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其兴趣爱好,着力去创造不同的语言环境,以此来有效激发幼儿对语言的运用。
(1)“会说话”的主题互动墙。在幼儿园内设置主题墙,在不同的阶段描绘不同的主题,例如在入学阶段可以描绘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为主题的主题墙。在该主题墙上划分出我的好朋友、全家福等板块,将孩子们喜欢的照片布置在上面,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这些照片时,就会和老师以及周围的小朋友进行交流,表达属于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自助式主题图书吧。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及其好奇的心理特征,可以开设自助式主题图书吧。可以结合一些经典的卡通形象,如“小兔乖乖”等制作一些主题鲜明,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形象清晰、可爱的立体书。让孩子们在自主、自愿的氛围中,围绕着他们的共同话题,进行自主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把成人的规范语言进行一个迁移运用,同时也会对同伴的语言进行模仿,能够很好地开启其语言智能。通过这样的引导式的语言培训,一方面可以使小孩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小孩子之间的交流,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借助主题游戏激发幼儿语言交往
游戏是一种集合了兴趣、自由、快乐、需求和满足于一体的活动过程,它作为一个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载体,能够让孩子们将听觉、视觉的一些感官接收的一些信息以及其自身的一些感受,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1)设置丰富的游戏情境。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可以激发出幼儿的表达愿望,实现在快乐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娃娃家”的活动,不准出现场,让每一个孩子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戴上小围裙扮演妈妈,有的穿上小白大褂扮演小医生、有的戴上小眼镜扮演小老师等等,让孩子在这些不同的场景与角色之间,积极主动地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2)精心组织语言游戏。针对小班幼儿在该阶段学习语言主要以重复和模仿为主的特点,精心的组织一些具体、形象的游戏。例如可以开展一个“宝宝有礼貌”的游戏,首先组织孩子们看一段关于讲礼貌的动画片,简单的了解如何去做主人和客人,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请坐、欢迎再来、再见等等。然后组织孩子们模仿场景进行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勇于表达,获取一些成功的语言体验。
通过对主题活动中的语言教育素材进行有效地挖掘,可以使老师更多的重视到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入的去关注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状况,为不同个性的孩子提供更加合适的语言练习、语言丰富和发展的机会。主题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语言教育素材,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以上的一些方法,充分的挖掘主题活动中蕴含着的语言教育素材,就能够有效地提升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芳.挖掘主题活动中的语言素材提高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1(1):1098-1099.
[2]张丽君.浅谈幼儿主题谈话的教学方法[J].学周刊-C.2011(10):61.
小班幼儿语言教育范文6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语言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无论是对于整个人类的进步,还是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对于婴幼儿而言,发展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语言的能力是他们幼年时期必须要获得的能力。在目前的幼儿语言教育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在教学实践中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往往只重视教师的讲解,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不重视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相互渗透;语言教育活动单一,缺乏创造性等。
一、幼儿语言教育遵循五大原则是教学的前提
在幼儿认知语言发展的规律上,如何提高幼儿语言的教学效率,贯彻五大原则是教学的前提。
1.轻松愉快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至少要做到教得自然。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幼儿一天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吃饭时让幼儿说一下饭菜的名称;在做游戏上,教师出示游戏的名称和主要的关键词等,不必要像小学生那样完全以正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次要多表扬和鼓励幼儿。凡是可以使幼儿产生快乐的刺激物或活动都可以作为幼儿成功认识某一生字的强化物。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幼儿尤其合适。如何让语言教学成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呢?首先,应采取游戏法,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其次,善于捕捉和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将教学的内容与此密切挂钩,如幼儿喜欢看卡通片,那么就可将卡通片的人物、情节等文字利用恰当的时机出示给幼儿。再次,要为幼儿选择趣味性强的语言图书来阅读。
3.直观性原则。由于幼儿早期是以具体的动作和形象进行思维的,因此语言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事物、动作、形象、情境等,如结合跑的动作认识“跑”字,结合钱币认识“钱”字。对稍微抽象的形容词可以结合图片或故事进行学习,如认识“勇敢”二字,可出示勇敢者的图片或讲一个相关的故事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4.活动性原则。幼儿喜欢各种自主性活动,如探索活动、操作活动、身体运动性活动以及各种游戏活动。因此只有将语言教学寓于幼儿的上述活动中,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如进行一个捉迷藏的活动,去认识“捉迷藏”三个字。切忌像小学生那样静静的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地去认识生字,这样就违背了幼儿的心理特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5.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此原则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因为实验发现,越是幼儿熟悉的人、事、物、时间、空间等文字,幼儿越喜欢认识,也容易认识。所以,提出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就是要从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语言教起。
二、幼儿语言活动内容设计的多元化是教学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幼儿全面的语言能力,要保障幼儿的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发展,幼儿语言活动设计的多元化是教学的基础。
1.语言活动类型要全。要发展幼儿全面的语言能力,必须提供全面的语言活动,好比是要获得全面平衡的营养就必须提供全面而丰富的饮食一样。因此,幼儿园实施语言教育至少应包括文学活动、字词句活动、谈话类活动、识字阅读活动、语言游戏活动等丰富多样的类型。
2.活动组织形式要多样。为了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应多元化地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各种类型的语言活动。首先,应组织好正规的教学活动,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利用好非正规的教学活动形式,随机教育,做到随人、随地、随时的认识字、词等。
3.语言活动的内容要全。进行语言活动的内容要全面,如文学活动应包括各类故事、诗歌、散文;而故事教学不能仅仅选童话故事,还应选神话故事、科幻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明间传说等;诗歌教学也不能仅仅选儿歌,还应包含儿童诗等;散文教学应包括重点写人、重点写景等体裁的作品。
三、幼儿语言内容设计的渗透性是教学的关键
新《幼儿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联系,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现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因此,每一个教学内容在设计上应重视与各领域间的有机渗透,把语言内容:①渗透到游戏中。②渗透到生活环节中。③渗透到环境布置中。④渗透到家庭中。⑤渗透到各领域的课程中。如让幼儿园小班欣赏古诗《悯农》。诗的语言简实,符合小班的认知水平,但意蕴深远,告诉幼儿要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渗透了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又如“爱吃水果的牛”,是在“秋天”主题活动下设计和开展的。故事中牛吃下各种水果,身体强壮,帮助生病的人,使得欣赏秋天、感受秋天是收获季节不再显得老套。同时,设计活动与其他领域内容相渗透:数数牛吃了多少种水果,将这些水果分类(数学渗透),动手画画你能画出几种水果(美工渗透)?每天你会吃哪几种水果,吃水果有什么好处(科学领域渗透)?引导幼儿在操作观察中议论、想象,并及时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认知、态度、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方法是丰富多样并互相配合使用的。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在发展、变化的完整的教育对象,因此应本着正确的教育观念,依照幼儿的发展特点、个人的学习风格、实践经验等,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教师对教育有明确的认识,并具体实施良好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幼儿更主动并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