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啦啦操;必要性

1幼儿啦啦操的发展

在2016年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和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再次联合出版了全国第二套啦啦操规定套路和示范套路将幼儿啦啦操列入其中后,幼儿啦啦操开始逐步走进大众的视野,学校幼儿啦啦操的学习和举办、各种培训学校幼儿啦啦操的表演、幼儿啦啦操教师的专门培训等等,使得幼儿啦啦操让更多的学校、教师、家长等知道和了解了幼儿啦啦操是什么。幼儿啦啦操动作简单、节奏欢快、变化较少、编排简易、参与人数多,成为各个幼儿园举行活动的首选。由于啦啦操运动项目在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啦啦操运动项目走向正轨,因此幼儿啦啦操的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在2017年首届全国幼儿啦啦操锦标赛在清华大学体育馆举办,标志着幼儿啦啦操已完全可以以独立赛事存在于啦啦操运动赛事之中,同时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学校开始主动投入到幼儿啦啦操的学习和教学中,开启幼儿啦啦操发展的新方向。幼儿啦啦操的发展对啦啦操项目的发展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它填充了啦啦操项目在幼儿阶段的空缺。

2幼儿啦啦操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幼儿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刻,幼儿身心健康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将来的自身发展。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对知识的要求并不太高,而大都集中在培养良好的性格、与人交流以及动手能力上。幼儿时期的孩子需要在不断地鼓励下才会有一个良性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舞蹈上的规划,也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适合去学习舞蹈,如果在幼儿园期间进行比较难的舞蹈,可能不小心会对某些孩子带来一些自卑感,如果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又会显得没有章法或是形成不了该幼儿园的特色。因此,幼儿园应该寻找简单同时又有一定风格的舞蹈活动作为该幼儿园的特色项目,并且可以推广出去和各个幼儿园进行互动或是举办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比赛,从而进一步扩大幼儿的交流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3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啦啦操课程的优势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培养幼儿园教师做准备,在学校期间主要开设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课以及各种手工、舞蹈课程,其中舞蹈课程均以中国舞居多。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开展的舞蹈课主要是一些简单的中国舞和民族舞,在期末的考核中也已成套的授课内容进行考核。该学院在学前教育上也很少有大型的专业比赛,除了每年陕西省的学生技能大赛外几乎没有其他比赛的机会,而且学生的技能大赛因为赛事的规章和规程也仅仅是个别同学可以参加。2015年学院引入啦啦操专业教师,起初该学院为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及贯彻阳光体育活动,学院每年会参加陕西省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派专门的啦啦操教师对教育系的体育课上进行一部分啦啦操的授课,目的是在每年的教学中选拔一些优秀的学生,在通过训练和选拔后,最终能参加比赛,获得一定的运动成绩。在近四年的教学实施后,在2015年陕西省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高职组爵士啦啦操第二名、花球啦啦操第三的好成绩,在2016年陕西省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高职组爵士啦啦操第二名、花球啦啦操第三名、街舞啦啦操第三名;在2017年陕西省啦啦操锦标赛中获得高职组爵士啦啦操第一名、花球啦啦操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2018年的全国啦啦操联赛(重庆渝北站)中,学院获得了青年丁组花球啦啦操示范套路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取得2019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的参赛资格,这几年学院的啦啦操项目加速发展。从2015年到2018年的这几年中,学生对啦啦操项目的喜爱、学院的运动成绩、优秀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受重视和受喜爱程度,大大促进了在校领导和学生的重视,幼儿啦啦操在各个幼儿园也得到了发展和重视。

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育;必要性;专业发展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英语已成为我国各教育阶段的重点科目,英语教育的低龄化也使学前英语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把开设英语课程作为一种时尚,打着“双语教学”的招牌。

幼儿园对英语教师的需求与日俱增,也使得许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把培养学前英语师资作为了重点。自此,学前教育(英语方向)这样一个新型的学前教育专业出现了。

一、重庆电大增设学前教育专科(英语方向)的必要性分析 1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变革――自身发展需要

专业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不是一劳永逸的,应根据变化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整,强调专业人才和社会需求的对接。从2007年秋开始,重庆电大学前教育专业经过7年的办学实践,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从招生数量上来看,2010年春季招生421人,2010秋季招生571人,2011春季招生1682人,2012春季招生6101人(包括开放教育),现阶段重庆电大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注册人数已超过了8000人,且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数量突破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该专业的发展。

将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内容选择与重庆电大学员的实际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一直是重庆电大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开发出新型的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专业和课程也成了重庆电大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2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双语教育的普遍性――市场需求

实施幼儿英语教学,英语教师是关键,能胜任学前英语教育的教师应熟知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组织活动。他们除了开设英语课外,还能协助其他教师用英语开展必要的活动。同时,教师应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能运用规范的语音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

当前幼儿园主要的三种英语师资(即本园教师、外聘英语教师、外籍教师)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本园的英语教师大多是幼师毕业后通过各种途径达到学前专业大专程度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用双语进行教学的能力十分有限。外聘的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虽然英语基础相对扎实,语音较规范,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和榜样,但由于他们缺乏对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来教学,背离了幼儿英语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总体来讲,我国学前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较低,既具有良好的英语专业水平又懂得幼儿教育的师资匮乏,合格的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已经成为劳动就业市场的迫切需求。[ 1]

3学前期实施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学科分析

很多研究表明,外语教学的起始年龄越早越好,因为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在3〖FGS〗~〖FGN〗6岁,即幼儿园学习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有在大脑中形成两个以上语言中枢的可能性。如果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儿童没有得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和训练,儿童中枢的调节、控制机制就会受到第一语言较深的影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受到母语的干扰越来越大,会变得更加依赖于具体的动机和系统化的语言学习。因此,让孩子在学前期开始学习外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期双语的学习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空间,有利于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双语儿童在思维的流畅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方面优于单语儿童,因为同一思想与两种语言中的词汇相连接给儿童提供了更多联想的机会。拥有双语不单单意味着拥有两套语言代码,双语发展使孩子具有更灵活的思维,能够更好理解跨文化问题。加拿大的兰伯特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比较了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外语习得的差异,发现双语儿童对其他民族和文化比较宽容,而且拥有比较开放的心态。日本心理学家米治角田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掌握双语的儿童比单纯会讲本族语的儿童头脑更趋灵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2]

二、重庆电大学前教育专科(英语方向)建设发展构想 1专业定位

(1)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亟待提高学历的幼儿园教师或想从事幼教工作的高中(包括同等学历)及以上学历者。

(2)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方向)主要培养面向重庆市主城区以及周边的区县、城镇幼儿园以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能够在幼儿园进行双语教学的大学专科水平的幼儿园英语教师。

(3)就业方向。主要为幼儿园英语教师、儿童英语教育机构教师、社会英语培训机构教师、幼儿园外籍教师配课教师、各类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行政、社区教育服务、广播电视、图书出版等部门从事儿童英语教育指导、宣传和管理等相关岗位。

2学前教育专科 (英语方向)学生的能力结构定位

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范文3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法教学 必要性

自马建忠1898年引进西方语法写成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始,汉语语法研究逐渐被中国学者认识,语法教学也渐渐进入课堂。从中学语法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语法教学一直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局面。从教材层面看,有时过分强调从概念到系统、从专文介绍到分编教材;有时过于简化,只选取其中几点,少量练习加以辅助。从教学层面看,有时过于重视,将语法作为主要授课内容加以系统化、知识化的讲解;有时又过于轻视,教学过程中略作讲解或直接略去。从业界观点层面看,时而重视,时而淡化。这种种局面的产生与其说是对中学语法教学的不断探索,不如说是一种困惑。究其原因,重视者是因感到语法对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故而强调再强调;淡化者是因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考什么,教什么,考试没有专项考题出现,教学中就不用涉及,故而能少讲就少讲,能不提就不提。在这种摇摆中,长期以来中学语法教学的效果一直不如人意。近些年,“淡化语法”的观点更是在中学语文界颇为盛行。许多语文工作者,甚至是一线教师,公然提出了“淡化中学语法教学”的观点。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为中学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正名,为其争回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应有的地位。

如今,教育界对中学语文教授语法和语法教学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这些批评者认为,现在的汉语语法理论体系繁复,难度大,不适合中学语文教学;教材受到编排体例和容量的限制,语法知识挂一漏万;语法知识的传授,理论知识名词术语的讲解多,用法指导少,实用性不强;语文教学对于指导学生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作用不大……简言之:理论先天不足,教材编排混乱,教学脱离实际。

在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中,在近20年的时间里,基础教育阶段淡化了语法知识,降低了学习的要求。特别是在1990年前后,语文教学界提出了“语法教学内容要简化,要求要降低,考试时少考或不考”的主张,导致这些年来中考、高考试卷中已经不再考查语法。《语文新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这种淡化理念,对语法只字未提。语法知识作为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却呈现出淡化的趋势,这会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从而使其语言水平越来越差。

淡化语法教学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进而影响到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必要的语法知识能使学生读懂文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读写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了解,笔者发现淡化语法教学不仅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直接导致中学生语文成绩难以提高,而且大大制约了中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语法知识能力是学生读写的基础。淡化语法教学造成学生在阅读中对句子理解不透,句子与句子关系不明,进而造成对文章段落内容的理解不清晰,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淡化语法教学更造成学生在写作中病句百出,句意表达不清晰,进而影响段与段之间语义关系的表达,整篇文章表达缺乏逻辑性。

由于语文学科在学生所有学科学习中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淡化语法教学使得学生在其它科目的学习中产生了无法逾越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多次听到理综老师这样的说法,“这个题目审题是关键,能不能审对题,就看他语文学得怎样了”,“这个题目能否做对,理解、分析题干句子是关键”等等,甚至有时理综老师会与语文老师讨论题干句子成份、陈述重点。而文综科目,对于语文的依赖性就更强了,甚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素养的高低,题干的分析、材料语义关系的理解都与语文的语法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语语法知识的清晰熟练更是外语学习的基础。

《马氏文通》“后序”中,马建忠说:“童蒙入塾能循而学文焉,其成就之速必无逊于西人。”他说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蒙童很快的掌握本民族的语言,然后在成年后能“肆力于数度、格致、法律、性理诸学而专精焉”。这些话今天读来仍令人为之动容。马建忠对语言工具性的认识是十分清醒的,他所提出的学习语法有助于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见解更是再正确不过了。

从语法教学入手,有利于规范学生语言表达。语法被比作语言的建筑结构。高楼大厦的修建没有合理的建筑结构是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同理,我们说话、写作也要符合语法规范,没有合理的语法规范约束,话就不成话,句也难成句,会给人以不知所云的感觉。语法知识简单来说就是词与词的组合、句与句的聚合关系。不认真学习语法知识,就很难在日常交际或写作文章时自觉运用语法知识,就会导致在说话或写作时学生出现很多的病句而浑然不觉,如主谓倒置、成分残缺、句序紊乱、搭配不当等,使作文教学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如果教给了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的工具,他们就能自己使用语法工具来规范写作,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从语法教学入手,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在文言文教学中,从语法教学入手,语文教师常感到事倍功半。除文体的特殊性原因外,学生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欠缺是学习的最大障碍。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均是以其与现代汉语语法句式相比较来辨析的。例如,“乃设九宾礼于庭”(《颇蔺相如列传》),“于庭”是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后面,而现代汉语中状语修饰谓语应该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这种语法现象称之为“状语后置”。如“舞幽壑之潜蛟”(《前赤壁赋》)中的“舞”就是一个典型的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其它的如“之”字的助词用法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字结构”的理解等等,不胜枚举。如果学生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作为语言基础,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与文言文的句法样式进行比较参考,有助于理解、翻译文言文。

从语法教学入手,有利于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尽管在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中均未提及语法的考查内容。但在山东省高考试题中,与语法知识有直接关系的考查内容并不鲜见。第一大题中的词语和病句,词语的考查、虚词的辨析离不开语法的分析,有些成语和近义词的辨析,也需要语法知识的支撑;病句的辨析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语法知识的考查(尤其是语法性病句)。第二大题论述文阅读,有些选项的辨析,需要从语法上对选项句子进行辨析,以区别选项与原文陈述的异同。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虚词的辨析、实词的词义、文言翻译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法知识做为解题的钥匙。第五大题语言运用中,语法知识的考查更是集中而明显。这些题目的分值大约有40分,约占到了总分值的30%。这还不包括阅读理解中文意和题干审读及写作时运用的语法知识。从高考试题的考查内容看,语法知识是语文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尽管考纲中没有明确提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语法知识的考查是作为必考内容出现的,以隐性考查的方式进行的,这体现了语法在语文学习中的工具性特征。总而言之,学好语法,有助于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范文4

【关键词】中学英语;英语教育;英语改革

中学英语教育首先担负着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中学新英语大纲明确规定,“外国语教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然而中学英语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呢?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摆在中学英语教师和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尽管教师们也经常谈教改,但教改究竟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却仁智互见,众说纷纭。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大家商榷。

一、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 英语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与世界的进一步接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发展。而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使用英语语言,所以英语便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进一步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需要。

其次,英语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需要。21世纪的中国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继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明确英语教改的目标和要求

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和要求比过去大纲中的目标与要求具体得多,这是一个进步。但在现行大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病,具体的讲,主要有以下一些不足:

首先,修订现行大纲时,未能注视“需求分析”(rleedS’analysis)。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资条件、教学设备、语言环境等各个方面与老、少、边、穷地区的差别较大,而现行大纲却忽视了这种地区差异,致使新大纲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必须改革现行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利于大面积的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其次,大纲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描述不尽详细。现行大纲对有些目标和要求的描述比较模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具体化。

再次,大纲中的目标和要求也不尽完善。另外,大纲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偏低。与大纲要求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需求相差甚远。所以应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基本达到听、说、写、读的能力。

2.生活是教育的源泉

我们要注重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活动游戏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觉得应该孩子真正学好英语,真正让英语融人生活,告别“哑巴英语” 。由于过去学习内容偏重单词、句子,忽视在生活中的运用,绝大多数学生只限于课堂上说英语,课后并不说英语,因此,许多学生在某些场合不会说或羞于说,形成心理上的语言交流障碍。学不能用,这种语言习得状态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3.教学观念的改革

首先,巧妙的运用漫画插图,训练和提高“听”的能力。英语与汉语不同,语音、语调、词汇、句子和篇章结构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必然为中国人听英语带来很大困难。学生感觉英语说得太快,不容易听懂,是听力理解的主要问题。困难在于他们的英语首先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文字符号,记住的多是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的拼写等形式,见到的是一个词一个词间隔地写成的句子,听到的也是教师使学生听得明白的清晰地发音或故意放慢速度的课堂英语最终导致所谓的“聋哑英语” ,即说也说不口,听也听不懂。为了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摆脱母语的干扰,从一开始,就应该让英语老师注意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插图的潜在优势,并配合手势、表情等体态语,尽量用英语以正常的语速授课,营造英语气氛。

其次,灵活运用漫画插图,培养和提高“说”的能力。说英语就是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参与英语交际的活动。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老师应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以幻灯片投影等现代多媒体教学进行方式适时展示,通过狠抓句型操练和课文复述的途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

总之,英语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在英语教改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培养。同时,注重英语教育的多元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科学化的原则。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为深化教学改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群策群力,切实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平华,2003.Conmmnicative Competence and I Dilemma in the Chinese Context.《基础英语教育研究》第2期

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范文5

一、加强朗读训练的理论依据

1.朗读符合汉语文字特点。汉语具有很强的表义功能,同时它还具有声音优美音乐性强的特点。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论语言形式美》一书中论述道:“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它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汉语语音具有音乐性,一是因为在汉语语音中,元音占明显突出的地位。元音属物理学中所说的乐音,使得读音和谐悦耳;二是因为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一连串的音节由于四声的变化而形成语音的起伏、疾徐、抑扬、强弱、隐显等,从而造成情感的节奏,进而构成音乐美的效果。

另外,汉语的每一个语言符号联系着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语音仅仅是这个听觉形象的最表层,它还包含理念上的内容,感情上的内容。在朗读中,通过对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的正确把握,才能反映出作者的感情,才能再现文学作品的特定情景,领悟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哲理意味。正如朱光潜先生指出的那样:“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绪气势或神韵。”俞平伯先生也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的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通过朗读,获得语言信息,从而领悟文字的内蕴,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直觉思维的境界。

2.朗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提倡朗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朗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和体会文章的语意和整体美。否则,老师讲得再细再好,分析得再透彻,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只能记住其中的一鳞半爪。这样就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形成能力。通过朗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朗读训练是在语文教学上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现在的语文课上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不遗余力地讲解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他们也就失去了参与的兴趣,渐渐地疏远了语文课,疏远了语文这门学科。但有了朗读就大不一样了。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感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哪位学生能对此无动于衷?有谁能不产生尝试一下的念头?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老教师上示范课,讲的是《老山界》中连夜登山一段。老师并没有分析讲解路如何陡、山如何险、“之”字形“S”形有何作用。他只是让学生读出文中描写山路险陡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放声朗读的话。学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动起来展现自己的读功,尤其是那句“我们顶着天了!”高亢响亮,充满了豪迈乐观蔑视一切困难的情怀。不待老师讲解,战士大无畏的乐观的革命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了。望着学生们那兴奋得通红的小脸和闪亮的眸子,我在心底热烈地为这位老师喝彩。遗憾的是,这样的课并不多见。

二、加强朗读训练的具体措施

1.保证朗读的时间。在语文课上给朗读留下充分的时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不读破句、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让每个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作个读书的样子,草草过场,像叶圣陶先生所批评的那样“随口念一遍”就算了。还要给读后评价留下时间,让读完之后的学生能对自己的朗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2.坚持范读。教师出色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正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范读传递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和情感趋向,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老师产生共鸣。特级教师于漪在教读《,你在哪里》时,范读全诗,感情真挚,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表情,节奏快慢有致,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深沉思念和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沉浸在对的深切缅怀之中。

3.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但真正做到“美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在朗读的方法上加以指导和训练。具体来说:(1)发音正确清楚;(2)语气语调恰当。表示疑问、愤怒、惊奇、命令、号召等句子,语调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叹、请求等句子,朗读时语调要前高后低;(3)轻重适当。将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把握得当才能将课文读得生动悦耳;(4)停顿准确。注意语法停顿,即注意把句子当中的各个成分读完整,不可打乱。注意逻辑停顿,即在为了突出某个词,让读者更好地领会其意思时,可在这个词后稍有间歇;(5)注意速度。朗读感情热烈、气氛紧张、欢乐愉快的句子时,速度加快。朗读沉郁、凄凉的句子时,速度可适当放慢。

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范文6

一、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休闲教育迫在眉睫

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认为,一个普遍有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休闲生活,否则,既会影响到大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综合实力、前途和命运。但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状况不容乐观。归纳起来,大学生休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1、休闲意识淡薄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休闲总是与“懒惰”、“游手好闲”等联系在一起,不能被人们接受。大学生从小耳濡目染,也接受了这种社会文化,认为父母含辛茹苦地供自己读书,玩乐就等于犯罪,自己的良心会遭到谴责。须不知,健康的休闲生活只是有益无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的差异在于闲暇”。

2、休闲动机不明确

多数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休闲动机主要停留在消磨时间、摆脱单调的生活等较低层次上。如徐秀玉等人对休闲动机的研究中,发现“打发无聊时间”的动机因子在所有动机因子中均值最高,方差最低。1

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休闲动机不够积极。尽管也有个别的研究得出“大学生休闲动机总体上是积极的”相反结论,但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测量工具的社会赞许效应所造成。

3、休闲技能匮乏

处于低端的生活方式无需教育,一般人都能进行相关的休闲活动。但高层次的休闲方式却往往对个人修养、相应的综合素质和相关的技能有所要求。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2技能是人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需求层次高与实际操作能力水平低的矛盾。尽管他们的休闲欲望递升,尽管情感投入型、积极参与型和创造型等高层次休闲活动是大学生所期望的活动内容,但是由于他们休闲知识的相对苍白,技能的匮乏,致使休闲生活结构有所失当,缺少文化底蕴和科技含量,也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二)大学生休闲教育价值连城

1、大学生休闲教育对大学生个人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曾说:“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3大学生休闲教育同样地,也以某种善为目的,有学者把这种善的目的归结为四个方面: “有利于形成合理的闲暇价值观和终身教育理念; 有利于知识的自我建构; 有利于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完善”。4也就是说大学生休闲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顺利“成为人”。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体就是各种活动全面发展,各种能力充分施展、各种潜能充分被发掘、各种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独特性充分张扬。全面发展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的巨大压力和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困扰。这时候科学的休闲观念和合理的休闲方式就能使人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兴奋中心得以转移,有利于大学生缓解来自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压力,调适心理负担,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大学生休闲教育对社会的价值

随着休闲时代到来,休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休闲能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1)休闲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

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总是与和平息息相关,很多时候百姓动乱、社会动荡都是由于社会的不公平和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所引起。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激烈的竞争让人们面临着学习、生活、工作、婚姻等各方面施加的巨大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排解,就会郁从心生,严重威胁人们身心理健康和社会安定。积极有意义的休闲活动能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促使精神健康,让人们心有所系,人一旦心有所系,就能够自由充分的发展个性、实现自我价值,从而稳定社会。因此,只有把各种积极有意义的休闲活动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使人们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有力地抵制各种落后腐朽、消磨人意志的不良生活习惯的侵蚀,引导积极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安定与和谐。

(2)休闲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原则。和谐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人们理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和谐社会的建构与维持的基石。只有拥有休闲心境的人才能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相知相通,聆听自然以及其中发生的一切,生发宇宙意识。迄今为止“休闲一直是文化的底蕴,超越了功利和金钱为回报的世界。” 5休闲活动具有精神性和非功利性的特质,决定着休闲是一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诸如文化旅游、生态义工、绿色旅游、节假日提倡“无购物”等健康积极的休闲生活迎合生态规律,促进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体现着尊重人与自然固有联系的规律和客观事实。

注释:

[1]徐秀玉等.大学生群体周末休闲行为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5):89-9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6.

[3]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克伦理学[M].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 2003: 3.

[4]赵虹元.高校实施闲暇教育的价值与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2) :22.

[5][美]查尔斯·K.布赖特比尔.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M].陈发兵,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8.

参考文献:

[1]马飞.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的当代价值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8.

[2]张玲玲,王燕晓.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教育[J].科教纵横,2010(11):229.

[3]丁海燕,蒋晓明.国内外大学生休闲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2):122.

[4]孙德永.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现状及科学构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18.

[5]潘家耕.略论大学生休闲教育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49.

[6]吕慧.浅议休闲与休闲教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93.

[7]刘文君.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现策略[J].高教研究,2010(28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