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源循环利用前景

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范文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设计被人们所认可。由于我国的公民环保意识不足,“绿色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一是使用大量的化学材料,这样使得室内的空气质量下降,有害气体增加;二是使用不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过度追求奢华的建筑材料与室内装饰,并且以产生了“豪华”为美的不良风气;四是建筑垃圾的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社会。

二.“绿色设计”的含义

从环境艺术的层面上分析,绿色是自然的生态的设计理念,它主要是指在环境设计中要给人们以健康、舒适、温馨、美观的感觉,同时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其在设计中要体现节能环保、循环利用、无污染等理念。从而使我们的生活与大自然相协调,维护生态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三.室内“绿色设计”的内容

1.室内的设计体现节能环保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即在风格上要简单大方,这样可以减少原料投资成本,并且使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原料。在设计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尽可能把对周围的危害降到最低。使用的室内设施要节能环保如:使用节能灯、太阳能、风能,这样既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又可以保护环境,并且有利于人体的健康。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理念。

2.室内设计体现绿色空间布局

对于设计者而言,在有限的空间,为人民设计出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其设计者的最高追求。“绿色设计”是以人为本,并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为人们做设计的设计方式,因此,被众多设计师们所推崇,并且运用到室内设计之中。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最大程度的满足通风与太阳光接收,这样可以节约电的使用频率,并且能保持室内有新鲜的空气,减少空调的使用;二是房屋建设尽量坐北朝南,这样可以使室内冬暖夏凉,并保持其室内温差不会过于悬殊,这样可以为人们生活提供比较温暖的环境;三是在空间结构上要分不同的功能区,有储物间、客厅、卧室,厨房等,并根据其生活需要选择适当的面积,这样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3.室内设计要使用绿色家具

家具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家具的选用中更要注重绿色环。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选择绿色家具,这样可以减少室内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在购买家具时首要选择自然的木质家具,如竹木、原木家具等,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纸家具,他不仅环保、防水、防火、价格便宜、承载力强,而且不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因此纸家具成为室内设计中“绿色设计”的首选。4.室内设计中体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室内的设计中资源可循环利用是“绿色设计”的重要的一方面。不仅可以节约生活的资金投入,而且也能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能源。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在绿色设计中注重存储生活中的废水,并通过过滤净化处理净化后,用于浇花、擦地板等。这样就能够节约水资源,减少生活支出。二是生活中废物可循环利用,如:塑料袋、旧报纸等进行循环利用。

四.室内“绿色设计”理念的原则

绿色设计理念不能只停留环境保护和艺术设计中,更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室内“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符合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设计要坚持安全性的原则

绿色设计的安全性原则指的是要建立在保护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室内设计的初期,要选择可降解的材料,并且对人的身体不产生危害,从而保障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并且在使用之后及时返回垃圾回收厂进行降解回收,再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能源资源的可循环再利用,也可以使自然环境不受人类生活垃圾的污染。

2.绿色设计要坚持节约性原则

在室内设计之中,要尽量保持室内设计要大方简洁,以免因过渡设计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从而保证使用最少的材料,达到相应的设计效果。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室内简单化设计,不等于放弃了室内的艺术美感追求。因此,要把握好室内绿色设计与节约资源的度,不能过度的追求节约资源,而忽视了室内设计的中的艺术美感追求。反之,也不能只注重室内美感,而放弃绿色设计的原则。

3.绿色设计要坚持社会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地增强。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注重室内设计的绿色性原则。因此,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明白室内绿色设计的重要性,要加大其社会推广力度,并且把室内绿色设计的认识提高到人们生活质量、文化观念提升的高度上,这样才能使绿色设计真正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绿色设计与传统相结合的原则

室内设计的传统方式一般是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变。但是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快,需要人们转变以前的思维方式,在沿袭传统优良的设计方式的基础上,接受现代化的室内“绿色设计”理念。只有把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令人们舒心的室内环境。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设计师对传统室内设计中的落后观念进行剔除,并且把其良好的设计理念与现代的绿色设计理念相结合,并保证其设计方案符合人民的生活需要。二是要发挥色彩的搭配作用,借此来弥补传统设计理念中不注重色彩的部分。并借助色彩作用,来提升室内的温馨感、舒适感。综上所述,设计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从而确保绿色设计能够与传统的有机结合,使室内绿色设计理念能够被大众认可,并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加完善。五.“绿色设计”的发展前景伴随着人们的意识水平、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落后的室内设计终将会被社会淘汰。绿色设计的发展与推广将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它他顺应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潮流,并且符合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必须要加强绿色设计理念的宣传,让人们意识到其重要性,从而推动我国室内绿色设计的推广与发展。

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范文2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如铁、废塑料等的管理工作。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审批由两省共同负责。各地方自治体围绕某一主题提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详细计划,并报送环境省和经产省。环境省和经产省对地方自治体呈报的规划进行联合审查和批准,得到两省认可后才能进入园区建设实施阶段。在现有园区的40个静脉产业设施中,环境省主要资助生态工业园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产省主要资助硬件设施建设,与3R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生态产品开发等。个别设施项目由两省共同承担。对全国现有23个园区的40多个静脉产业企业,经产省给予20%左右的经费支持,环境省约30%。近几年,随着技术成熟,两省支持经费在减少。如,经产省由最多时一年80亿日元,到2003年降至15亿日元。由此可看出,日本经济部门负有对新建企业进行资金援助的主要责任,而环境部门除对入园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外,在园区环境管理、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指导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入园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必须具有先进性、领先性,方能取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援助。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一般占企业建设经费总额的1/3-1/2。各地方政府对入园企业也有少量补贴,但补助金额多少不等。如,北九州市政府对入园企业的补助费用占企业总投资的2.5%。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新建工厂的土地占用、厂房建设及主要设备购置。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目前已投资502亿日元,其中国家投入100亿日元,市政府投入58亿日元,民间投入300亿日元,已建成16家研究机构和21家生产企业。

地方环保部门对生态工业园的管理,一是对企业排污进行监控;二是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还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补助;四是负责向社会和市民公开信息。

二、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截至2006年底,先后批准建设26个生态工业园区。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企业)——学(大学和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紧密协作,共同实施。

(一)以静脉产业为主体。现有的26个生态工业园区都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要内容。而相关设施有40多个,所回收、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多达几十种。这些废弃物包括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如PET瓶、废木材、废塑料、废旧家电、办公设备、报废汽车、荧光灯管、废旧纸张、废轮胎和橡胶、建筑混合废物、泡沫聚苯乙烯等。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也在走动脉产业的循环之路,即类似于我国正在开展的生态工业园区,开展产业与产业、产业与居民之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业。

(二)完善的法律保障。生态工业园区内利用的废弃物大部分属于个别再生法规定的范围。正是由于有了相关法律的支持,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才能有序、规范地发展。如,一般废弃物中的废弃家电、废旧汽车、废容器等,分别被家电再利用法、汽车再利用法和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所覆盖。建筑混合废物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则是由建筑再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尽管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但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行直接的财政支持或补助的力度不够,生态工业园区都是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因此,园区的发展规模尚小,这就造成工业园区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并且首要目标在于经济利益,对经济环境或管理的改善都非常敏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很弱,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强大的学术支持。在园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产、学、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大部分工业园区都非常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废纸再利用、填埋再生系统的开发、封闭型最终处理场、完全无排放型最终处理场、最终处理场早期稳定化技术开发、废弃物无毒化处理系统,以及豆腐渣食品垃圾生物质塑料化等。

(四)园区建设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从总体上看,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产业活动是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但从利用的废弃物种类看,园区之间还存在差别,即各园区都有自己的方向。另外,同一类型的废弃物再生事业也可能在不同的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如,秋田县、宫城县、北海道和北九州市等4个生态工业园区均布局了家电再生利用设施。后一种情况表明,日本所规划、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具有地域性的,即首先考虑不同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技术基础,同时也考虑废弃物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五)民众广泛参与。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多功能载体,除进行常规的产业活动外,还是一个地区环境事业的窗口。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内除有各项废弃物再生利用设施外,还开展以下工作: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境学习;举办与环境相关的研修、讲座;接待考察团;支援实验研究活动;园区环境综合管理;展示环境、再生使用技术和再生产品;展示、介绍市内环境产业。三、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法律规范。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能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权责关系。日本企业较强的环境意识是建立在环保法律基础上的。而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漠。因此,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有利于提高企业守法的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今后,必须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由于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作需要多部门、机构的协作和全社会共同行动,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环保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工作中的分工、责任和义务。此外,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循环经济鼓励政策,积极制定对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对资源回收利用型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资助或其他途径的资金支持,对使用海水淡化水或中水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政府通过优先采购,通过环境标志认证或ISO14000认证的产品,可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并引导居民消费绿色产品。

(三)加强高科技的研发。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还处于低级的资源综合利用阶段,废物再次利用研发的投入还远远不够。环保部门应率先组织专家,针对我国典型行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现状开展摸底调查和再生技术研究,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以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为主的静脉产业园区,形成动、静脉产业园区互动发展的新机制。一是引导企业、技术研究部门积极开展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二是针对我国目前的技术现状,筛选和推荐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废物循环利用技术。三是针对特定类型的废弃物,组织相关企业和科研部门联合开发循环利用技术。四是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鼓励有关单位组织研发和推广。

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范文3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如铁、废塑料等的管理工作。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审批由两省共同负责。各地方自治体围绕某一主题提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详细计划,并报送环境省和经产省。环境省和经产省对地方自治体呈报的规划进行联合审查和批准,得到两省认可后才能进入园区建设实施阶段。在现有园区的40个静脉产业设施中,环境省主要资助生态工业园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产省主要资助硬件设施建设,与3R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生态产品开发等。个别设施项目由两省共同承担。对全国现有23个园区的40多个静脉产业企业,经产省给予20%左右的经费支持,环境省约30%。近几年,随着技术成熟,两省支持经费在减少。如,经产省由最多时一年80亿日元,到2003年降至15亿日元。由此可看出,日本经济部门负有对新建企业进行资金援助的主要责任,而环境部门除对入园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外,在园区环境管理、废弃物回收和处理指导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入园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必须具有先进性、领先性,方能取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援助。国家对入园企业的补助经费,一般占企业建设经费总额的1/3-1/2。各地方政府对入园企业也有少量补贴,但补助金额多少不等。如,北九州市政府对入园企业的补助费用占企业总投资的2.5%。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新建工厂的土地占用、厂房建设及主要设备购置。以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为例,该园区目前已投资502亿日元,其中国家投入100亿日元,市政府投入58亿日元,民间投入300亿日元,已建成16家研究机构和21家生产企业。

地方环保部门对生态工业园的管理,一是对企业排污进行监控;二是为企业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信息和技术指导,并对入园企业进行审批,还帮助入园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补助;四是负责向社会和市民公开信息。

二、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是以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在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引进环保产业,严格控制废物排放,强化循环再生。截至2006年底,先后批准建设26个生态工业园区。日本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企业)——学(大学和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紧密协作,共同实施。

(一)以静脉产业为主体。现有的26个生态工业园区都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要内容。而相关设施有40多个,所回收、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多达几十种。这些废弃物包括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如PET瓶、废木材、废塑料、废旧家电、办公设备、报废汽车、荧光灯管、废旧纸张、废轮胎和橡胶、建筑混合废物、泡沫聚苯乙烯等。目前,日本生态工业园区也在走动脉产业的循环之路,即类似于我国正在开展的生态工业园区,开展产业与产业、产业与居民之间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业。

(二)完善的法律保障。生态工业园区内利用的废弃物大部分属于个别再生法规定的范围。正是由于有了相关法律的支持,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才能有序、规范地发展。如,一般废弃物中的废弃家电、废旧汽车、废容器等,分别被家电再利用法、汽车再利用法和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所覆盖。建筑混合废物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则是由建筑再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尽管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但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行直接的财政支持或补助的力度不够,生态工业园区都是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因此,园区的发展规模尚小,这就造成工业园区经济实力不够雄厚,并且首要目标在于经济利益,对经济环境或管理的改善都非常敏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很弱,抗风险能力不强。  (三)强大的学术支持。在园区内开辟专门的实验研究区域,产、学、政府部门共同研究废弃物处理技术、再利用技术和环境污染物质合理控制技术,为企业开展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日本大部分工业园区都非常重视高科技的发展。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开展的实验项目包括废纸再利用、填埋再生系统的开发、封闭型最终处理场、完全无排放型最终处理场、最终处理场早期稳定化技术开发、废弃物无毒化处理系统,以及豆腐渣食品垃圾生物质塑料化等。 (四)园区建设重点突出、特色分明。从总体上看,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产业活动是以废弃物再生利用为主,但从利用的废弃物种类看,园区之间还存在差别,即各园区都有自己的方向。另外,同一类型的废弃物再生事业也可能在不同的生态工业园区实施。如,秋田县、宫城县、北海道和北九州市等4个生态工业园区均布局了家电再生利用设施。后一种情况表明,日本所规划、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具有地域性的,即首先考虑不同地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技术基础,同时也考虑废弃物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五)民众广泛参与。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多功能载体,除进行常规的产业活动外,还是一个地区环境事业的窗口。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区内除有各项废弃物再生利用设施外,还开展以下工作:举办以市民为主的环境学习;举办与环境相关的研修、讲座;接待考察团;支援实验研究活动;园区环境综合管理;展示环境、再生使用技术和再生产品;展示、介绍市内环境产业。

三、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

(一)加强法律规范。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能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权责关系。日本企业较强的环境意识是建立在环保法律基础上的。而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淡漠。因此,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有利于提高企业守法的意识,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今后,必须尽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和居民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由于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作需要多部门、机构的协作和全社会共同行动,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环保部门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推进生态工业园工作中的分工、责任和义务。此外,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应的循环经济鼓励政策,积极制定对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对资源回收利用型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资助或其他途径的资金支持,对使用海水淡化水或中水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政府通过优先采购,通过环境标志认证或iso 14000认证的产品,可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并引导居民消费绿色产品。

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范文4

《规划》提出,将围绕循环工业、循环农业和循环服务业三大领域,以一系列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为抓手,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将通过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激励农民自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分析指出,“十二五”开局以来,循环经济在工业领域已逐步推进,目前一批示范工程已开始启动,未来有望成为循环经济大体系下率先成熟的领域。而随着新型城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农业领域的循环经济更有望借机异军突起,从而崛起成为新兴的产业市场。

废弃物回收有望率先爆发

据专家介绍,“十二五”开局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按照“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三原则已在工业领域开始推进。

去年4月,工信部还首批23项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还将培育10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据了解,此次获通过的《规划》中就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东兴证券分析师认为,未来循环经济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将是不争的事实,后续配套扶持政策的落实将是加速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但是结合目前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普遍认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这一细分子行业已先行启动,将率先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11年10月。国务院专门《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15年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达70%,以及扶持大企业发展和设立专项废弃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等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据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专家介绍,从废弃电器中提取铜、锡等以及从废弃电池中提取汞、锰、镉、铅、锌等再生金属,目前技术已比较成熟,相应的商业化利用前景也很广阔。

循环农业市场更值得期待

尽管工业循环经济已具备产业化基础,但值得一提的是,《规划》中着重提出未来要大力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十二五”期间,要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孟春表示,随着我国城镇化和规模农业的推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必要而且现实。而《规划》中提出的生产过程清洁化、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当前备受政策推崇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不谋而合。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加大农村环保整治力度是新型城镇化路径中的重要一环。

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范文5

一、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开发城市矿产,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0年,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确定为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之一。提出到“十二五”末,要在全国建设50个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示范基地管委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下,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短短4年时间,城市矿产由认知到形成共识,由理念变为行动,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矿产发展的多种模式,尤其是在创新基于市场的营销模式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再生资源由过去无序回收,粗放拆解,简单加工,低值利用,向有序回收,工厂化流程化拆减,精深加工,高值利用转变。引进消化吸收并自主开发和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资源再生利用技术和装备,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环境状况显著改善,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涌现一批优势产业园区,骨干和龙头企业。

再生资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仅前三批29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回收量,就达到了2400万吨,价值1100亿元。资源再生利用向着集约化,集聚化,规范化,清洁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实践证明,开发城市矿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在更高极点,更宽领域,更大平台上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发展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对大量开采,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有益探索。

开发城市矿产,是破解资源约束的根本出路。矿产资源有限,但循环利用无限,经济越发达,发展水平越高,废物产生量就越大,资源累计量就越大。城市废物是不竭的矿产资源。与天然矿产开发相比,经济价值更高,生态效益更好,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必须走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

开发城市矿产,是化解环境风险的有效途径。废弃资源,特别是电子垃圾,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由于回收拆解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循环利用如果不注意解决环境问题,也会带来二次污染。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依靠科技循环利用,可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有效化解环境风险。

开发城市矿产是扩大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渠道之一。资源再生利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城市矿产,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是借鉴国际经验,创新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成功实践

日本是一个没有矿产资源的国家,但是他们通过开发城市矿山,建设循环型社会,由一个资源小国变成了资源的大国,像金、银、铟和铅,这些金属基本上已经占到了世界储量的前列,到目前为止有的已经达到了世界的第一位。

我们是一个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人均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日益突出,重要矿产的对外依存度,快速的上升,发展面临的资源供给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解决中国的资源问题。所以我们引进了城市矿产的先进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发展城市矿产,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更加丰富。组织了城市矿产,我们借鉴了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发城市矿产的经验,组织了示范基地的建设,提出了七化的目标要求,并给予财政资金的支持。这几年,不仅示范基地按照要求在实施,而且带动了更多的资源再生利用的企业,向这个方向迈进。

特别是像格林美在高起点上,建设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在某些方面的技术,已经居世界领先水平。基地建设达到了国际同类园区的水准,连日本的一些专家学者到他那里去参观,都对他们大加赞赏。能够做到循环有效益,循环无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城市矿产开发潜力巨大,是可持续的朝阳产业。

从发达国家看,目前美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达2400亿美元,为全美提供了110多万个就业岗位。日本再生资源产生量规模高达3500亿美元,据预测到2030年,全国再生资源供应量所占的比重将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这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我国情况看,目前我国每年回收处理废旧家电,也就是我们讲的四机一脑,4000多万台,年更新手机上亿部,国务院要求今年就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600万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再生资源蓄积量将大幅上升,城市矿产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开发城市矿产,创造绿色财富,前景广阔,任重道远,是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需要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体制和机制障碍。在看到示范取得成效的同时,还要看到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有自身发展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既有长期累积的问题,也有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产业发展同质化,回收体系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激励政策不到位,技术创新能力弱,商业模式不成熟,市场不规范,标准标识缺失,融资渠道不畅,平台建设滞后,人才缺乏,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等等。很多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为示范基地建设和发展城市矿产,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内生动力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四、加强政策研究,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致力于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是协会的重要职责,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快政策研究,推动健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

总结典型模式,制作案例,加大推广力度。

会同有关机构研究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矿产信息物流交流平台,搭建城市矿产协同创新平台。

资源循环利用前景范文6

关键词:循环经济;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循环经济理论是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绿色生产和资源再循环,对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本文探讨了给予循环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经济管理问题,阐述如下。

一、正确认识循环经济理论

1.循环经济的定义

循环经济是物资流动型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是在人、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传统的消耗资源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经济[2]。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持久发展,不生产或只生产后产生的废弃物较少,这就就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小的程度。

2.循环经济理论原则

循环经济对经济活动有要求,也就是经济活动遵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减量化是指投入较少的原料和能源,实现经济生产目标或消费水平;再利用是反复利用产品、工具、包装等初始形式;再循环是产品能够回收经过处理变成可利用资源[3]。这三种原则是从经济活动的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节约了能源,再利用是减少了产品等资源的浪费,再循环是产品具有可回收性。总之循环经济是降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点,一是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构建新型企业化道路,发展清洁生产、生态企业等新型经济形态;二是将清洁作为发展方向,创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三是创新技术,改进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寻找可代替的循环利用、无公害的新型能源,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排放,回收废弃物能够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四是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到企业设计、管理、生产过程中,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提下,延伸产业链;五是加强对重点企业、行业的循环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提供循环经济的咨询服务。

二、给予循环经济体制下发展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思路

1.调整电力产业结构,构建新型企业化道路

调整电力产业结构是实现能源清洁和再利用的主要目的,通过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材料的转化率,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这是循环经济的基本手段。电力企业以燃煤为主,随着清洁生产概念的提出,电力部门开发和应用污染小、可持续能源成为了主要任务。传统的燃煤发电方式是我国电力的主体,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4]。由于燃煤发电造成的污染较大,因此,电力企业要尽量更换发电原料,在不能更换发电原料的基础上,提高煤炭燃烧率,进行控制污染源,进行清洁生产,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煤炭燃烧率,减少煤炭燃烧后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开发水电、风电发电技术;三是因地制宜利用地热、潮汐等自然技术发电;四是在保证安全基础上大力发展核电技术、天然气发电技术。多渠道拓展发电手段,降低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

2.进行技术创新,发电资源再利用

在技术创新、发电资源再利用方面,首先要增加大容量机组,对燃煤发电结构进行优化,其次是提高开发煤炭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废弃资源。增加大容量机组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清洁生产;开发煤炭技术是将开采出的劣质煤等用来发电,可以建造垃圾电厂,将城市产生的大量垃圾用来发电,从而降低了城市垃圾污染[5]。

3.基于循环经济体制,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电力企业的发展要与国家的循环经济体制的要求相符。电力企业与社会经济的其他行业息息相关,在发展自身时,不能忽视对周边产业的影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不仅是控制污染、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还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这样才能使循环经济能够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要忽视发展后期的影响,各项措施相互配合,才能使发展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考虑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维持企业生产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前提,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遗留大量问题,如债务多、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等,这些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开发能源、控制污染产生了制约。因此,在发展中不要盲目的追求循环经济产生的经济效益,要多角度的看待经济效益,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当然,对于循环经济还要进一步的探讨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最后,要尊重科学、尊重实际。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循环经济,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是实际问题,因此,在发展中,不要盲目的开采资源,要尊重科学实际,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三、总结

循环经济体制与现代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这种经济体制是在企业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资源再利用问题提出的综合考虑,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一种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对于循环经济体制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能够改善环境、实现资源再利用,构建和谐的人与环境,实现绿色经济,是发展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郭景玉.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2):79-80.

[2]许会海.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10(11):141.

[3]宋燕麟.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探究[J].城市建设,2012,8(28):61-72.

[4]王莉,孙杰.基于循环经济理论下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7(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