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工业化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工业化研究

新型工业化研究范文1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 层次分析法;格兰杰检验;城乡统筹

中图分类号:F120.3;F29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1052-05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Chongqing

CHEN Xiao-yu1,LIU You-xin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China;

2.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39,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dynamic interaction of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Chongqing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results showed that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had an obvious pull function on new-type urbanization in Chongqing, while the retroaction was weak.

Key words: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new-type urbanization; AHP; granger causality test;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lancing

1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发展的路径分析

随着经济的加速增长,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特征。

新型城市化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城乡统筹为特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二者的发展在理论上具有密切联系,其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新型工业化对新型城市化的作用

1)工业化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起点。制造业的集中形成集聚效应,较低交易费用,构成城市的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因此,城市化和工业化紧密相连,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依赖的两种表现形式,工业化成为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起点。

2)新型工业化为新型城市化提供支持和动力。其一,注重创新和效益的新型工业化将推动城市化集约发展。其二,突出就业和绿色的新型工业化将促进城市化和谐发展。其三,增强集聚和辐射的新型工业化将加快城市化统筹发展。城乡统筹是新型城市化的落脚点,新型工业化能够增强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具有“促农”作用。

1.2 新型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作用

1)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城市是第二、三产业的载体,聚集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多种经济活动,直接为工业化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是工业生产的基地[1]。通过整合城市内部的各种创新体系,增强综合实力,能够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城市成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强力支撑。

2)新型城市化为新型工业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支撑。城市是服务业的重要载体,相比于工业,服务业对非农产业有更强的带动效应,能够吸纳更多劳动力,减少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配套合理的经济、人力结构。

2 分析模型、指标体系和指数测算

2.1 模型的建立

2.1.1 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构造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2.1.2 确定各指标权重

1)将判断矩阵B的每一列正规化:

bij=bij/∑bkj=(i,j=1~r)

从而将矩阵B=b11 … b1r … … …br1 … brr转化为

B= … … … … …

2)令wi=∑bij,wi=wi∑wj=(i=1~r),则计算出的w1,w2,…,wr分别为B1,B2,…,Br的权重。

3)一致性检验。为了判断权重给定是否合理,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CI=(λmax-r)/(r-1)。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λmax-r)越大,CI越大,矩阵的一致性越差,即指标的权重越不合理。

2.2 指标体系

2.2.1 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设定遵循以下3个原则:①符合完备性、精简性和普适性。②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内涵。③充分考虑重庆的实际情况。从2010年开始,重庆在全市范围内大刀阔斧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这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大影响,因此,农业就业人数也应纳入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根据这3个原则,指标体系选择4个准则层。各指标的标准值参考了谢德禄等[2]、史清琪等[3]及吴亚燕[4]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标准值,采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权,权重可以通过一致性检验。各标准值和权重见表2。

2.2.2 新型城市化的指标体系 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的设定遵循以下3个原则:①符合完备性、精简性和普适性。②反映新型城市化的内涵。指标体系应突出城市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内容。③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使指标尽可能地涵盖新型城市化的内容。

根据以上原则,指标体系选择了5个准则层。指标重点参考中科院的《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5],借鉴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6]。各指标的标准值参考孟素洁等[7]提出的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定,权重能够通过一致性检验。各指标标准值和权重见表3。

2.3 综合指数测算

2.3.1 数据来源 各指标的数据来自《重庆统计年鉴》(1995-2010)[8]、各年的统计公报和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9],部分早期的数据经过加工整理。

2.3.2 数据处理 首先计算各单项指标的实现程度。然后用下式计算重庆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综合指数Vt:

Vt=Ci•Wt (t=1995-2010)

根据表4、5计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增长指数(增长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对数),将增长趋势绘制如图1。从图1可看出,新型城市化虽然滞后于新型工业化,但是二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稳中有升。同时,重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全国相似。重庆在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具有代表性,对重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研究结果和政策建议具有普适性。

3 重庆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3.1 数据说明

该部分实证将利用前文计算得到的重庆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综合指数来进行,分别简记为GY、CS。为消除方差的影响,对二者取自然对数,得到lnGY、lnCS序列。

3.2 单位根检验

选择最常用的ADF检验。在滞后期的选择上,依据AIC和SC准则,同时也考虑了标准误的大小,具体滞后期的选择见表6。

3.3 协整检验

lnCS和lnGY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即lnCS-I(1),lnGY-I(2),二者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lnCS=-0.436 017+1.430 601lnGY+et (1)

(-7.657 145) (12.535 42)

R2=0.923 591 R2=0.917 713

F=157.136 7 DW=0.795 152

方程(1)的拟合优度为0.923 591,修正后的拟合优度为0.917 713,F检验值比较大,说明该方程的整体效果比较好,lnGY的系数符号为正,通过经济检验。

对方程(1)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ADF检验统计量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lnGY与lnCS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重庆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注意到DW=0.795 152,该方程存在一阶自相关。为消除自相关,在方程中引入AR项,新方程如下:

lnCS=-3.413 424+0.237 455lnGY(2)

[AR(1)=1.021 437]

(-1.274 180) (2.594 629) (41.443 45)

R2=0.996 113 R2=0.995 406

F=1 409.412 DW=2.053 506

与方程(1)相比,方程(2)的拟合优度为0.996 113,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95 406,F检验值也明显增大,并且不存在自相关。因此,重庆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整方程即为方程(2)。方程(2)表明,重庆新型工业化水平每提高1.00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相应提高0.24个百分点。

3.4 Granger检验

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表8):滞后期分别取1、2、3的检验结果具有同一性。在10%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lnGY不是lnCS的Granger原因”被拒绝,而原假设“lnCS不是lnGY的Granger原因”被接受。可以认为在90%的概率保证水平下,新型工业化促进了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而新型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3.5 分析结果

重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互动关系表现在:第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具有相似的增长趋势。第二,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最后,新型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有一定局限性。

4 结论和建议

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其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动力,因此,从理论上讲,二者应该实现相互促进。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关系未能形成。其主要原因是重庆目前的新型城市化质量不高,影响了它对重庆新型工业化的反作用,难以真正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重庆新型城市化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城镇结构不合理,主城区和二级城市断层大;城市现代化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仍需加强;区域发展质量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10]。

针对阻碍重庆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的因素,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4.1 渗透新型城市化内涵,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

新型城市化更加注重城乡的统筹发展,提升农村居民和新增城镇居民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方能体现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内涵。当前,我国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是改变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重庆的农村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0%,户籍藩篱限制了资源的自由流动,扩大了城乡贫富差距,造成城乡不平衡,严重阻碍城市化进程。重庆应当充分利用城乡统筹试点城市的优势,稳步有效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消除二元结构,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

4.2 注重信息化建设,保障新型城市化有效推进

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重要内容,这一新特点为新型城市化的有效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11]。信息化为新型城市化提供指导,保障城市建设中产生的问题能够科学、合理、高效地解决,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损失。同时,信息化为建设高质量的新型城市化提供手段。高水平的新型城市化反过来又将促进信息化的全面扩散,从而带动新型工业化,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陈甬军.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化研究――兼论新型城市化道路[J].东南学术,2004(4):23-29.

[2] 谢德禄,李 琼,王小明. 试析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J].改革,2004(4):30-38.

[3] 史清琪,赵经彻.中国产业发展报告(2000)[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5.

[4] 吴亚燕.建立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青海统计,2003(6):30-31.

[5] 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15-117.

[6] 冯真真,史文斌.中新天津生态城确立指标体系[J].科技咨询,2009(28):56-57.

[7] 孟素洁,黄 序.北京市农村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J].城市问题,2004(4):40-44.

[8]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1995-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11.

[9]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1997-2010.

新型工业化研究范文2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从论和时间的视角,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实际,针对如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指导各项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但在许多地方的实践中看,在对什么是新型工业化、怎样才能走上新型工业化路子等问题的认识和把握上还有差距。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下,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分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研究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如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提出建议。

一、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党的十六大对新型工业化的完整表述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真正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及其内涵。

所谓“化”是指由一种特定的力量引起的持续的、内在的改变,在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趋势,一种进程。在“化”的过程中,这种力量与被作用的事物不是简单的叠加或混合,而是通过渗透达到融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使事物发生某种质变。信息化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以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一种持续的社会改造和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引起社会结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化。而工业化是相对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机器大生产和城市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增加工业经济比重,普及工业产品的应用,改变生产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过程。它是就整个社会形态而言的,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且包括社会、文化、观念、心理等等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信息化与工业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两个基本标志。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的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信息化既不能超越工业化,更不能代替工业化,但是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使其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上,信息化和工业化正在处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情况的一种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信息化模式;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变化,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所谓新型工业化是就工业化的实现方式而言,是对工业化的质的描述和要求,它区别于传统工业化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六大明确表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不是工业经济比重的简单增加或工业内部结构的简单调整,也不是单纯的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是像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那样:“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始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一切方略都必须围绕“信息化”这个核心手段展开。离开信息化,无论怎样的高技术化,怎样的经济结构,都不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化才是新型工业化。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我省面临经济和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必须强化各方面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和理解,统筹考虑经济与社会、国际与国内的各种因素,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落实到各项方略和实际工作中去。

二、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过程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普适性、扩散性、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这些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能够持续地、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并不断深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的新型工业化。因此,信息已经同能源、材料一样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并且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市场竞争的核心和关键要素。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途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明工业化的方向。新型工业化必须在信息化的框架内进行,以信息化为方向,不能脱离信息化的思路。二是促进工业产业的增长。信息技术的引入,带动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增加制造能力、丰富产品、适应个性化需要,扩大工业生产;另一方面直接带动整个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三是促进结构调整。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改造原有的工业格局和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使整个工业领域资源配置有效、结构合理。四是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通过信息化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整个产业的活力。五是节约交易成本。通过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缩短交易时间,减少交易成本。六是扩大市场需求。通过信息技术的采用,可以创造需求、创造市场,带动工业化的更大发展。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着力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落后、市场效率低、竞争力差等突出问题上,并以此作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着力点。

1、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突破口,加速制造业信息化

产业升级是个渐进的有序流动过程,传统产业正在从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向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这种产业的转入国。把握新的历史机遇,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走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路,是建设新型工业化的需要。只要大力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以优化改造,就能够大大节约传统工业升级换代的时间和成本,后来居上,发展出先进的工业生产力。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对传统制造业最具有革命性作用是导致了制造系统智能化。现代智能化的企业并不全是高科技的软件企业,大量的智能企业是依靠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消减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浪费,生产传统产品如奶制品、家具、金属制品,甚至水泥等的企业。

要采用各种措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一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在生产、制造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装备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工业生产智能化、柔性化、高速、高效的要求。二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工业流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三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品的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优化价值链,延长传统产品生命周期。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手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工具加入到了管理领域,导致了管理由科学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实现了管理学的又一次革命,使一些过去无法实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得以实现。现代的信息管理革命的内容主要可归纳为几方面:一是管理结构的扁平化。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了信息传递、处理的电子化,导致了管理结构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结构转变。二是管理方式柔性化。大量规范化、日常管理被模块化的电子信息系统替代,能够很容易地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调整,以适应形势和管理的需要。三是管理过程民主化。信息化打破了信息的少数人垄断,使管理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尚处在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时期,进入到信息管理层次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这说明在我省用信息技术改进管理还有很大的空间。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扩大市场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现代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所创造新的商务模式。一是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交易活动中的产品搜寻和价格谈判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二是信息网络与传统交通网络相结合形成的现代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和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活动中的物流成本和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物流的时间。中小企业与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通道难以建立,交易成本巨大,大大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电子商务是解决这类企业市场通道的最佳选择,也是成功之路。

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人的信息化

我国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十分迅速,但是在信息化进行大量投入的同时,信息化对传统工业化提升作用不明显,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信息化不到位。

因此要尽快促进人的信息化。一是采用组织手段,提高各级领导对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信息化作用、如何发挥信息化效能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决策能力。二是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增强他们把信息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相结合的能力。三是提高全社会对信息手段、工具、设备的利用能力,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管理的适应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十六大报告2002-11-8

2.十七大报告2007-10-15

新型工业化研究范文3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对口援疆;拜城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异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一条新的发展现代化的道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富民强县目标的战略选择。

一、拜城县工业化阶段分析

拜城县,维吾尔语即“巴依”,意为富饶美丽的地方。拜城县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全县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拜城县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境内居住有维吾尔族、汉族、等20个民族。2011年全县总人口23.0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0.34万人,占总人口的88.1%。

根据学术界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的标准: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均GDP为1265-2520美元;一产在经济结构中占有20%以上的比重;适龄人员大量在一产就业;城市化率低于40%。2011年末,拜城县国内生产总值35.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27亿元,第二产业17.93亿元,第三产业10.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4.4:45.4:30.2。全县人均GDP达到 15342元,以 2011年的平均汇率折算,达到2375美元。拜城县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为82.8:6.5:10.7;城镇化率28.57%。由此判断,拜城县具有明显工业化初期阶段特征,但正逐步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

二、拜城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拜城县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已初步形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钢铁冶炼及矿业开发五大工业产业体系。

1.工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

2011年,拜城县工业总产值15.44亿元,与2000年相比,产值增加14.57亿元,增长了16.7倍,年均增长1.52倍。详见图2-1。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2011年拜城县轻工业产值3505.8万元,同比增长58.6%;重工业产值145713.2万元,同比增长37.5%。轻工业与重工业产值比重为2.3 : 97.7,可见拜城县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2000-2011年,拜城县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由15.3%增加到43.69%,这标志着拜城县工业化水平在近年来不断提高,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规模变化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规模和结构变化。

2.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拜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个,工业销售产值达到36.05亿元,固定资产原价30.35亿元,利润总额7.86亿元,利税总额11.44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6195人。随着拜城县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国有独资企业比重下降,多元化的国有企业比重上升的特点,所有制结构趋于合理。2011年,拜城县国有控股企业6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8.57%;规模以上的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71658万元,占到总产值的19.8%。

三、拜城县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关联性不强

拜城县工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不足3%。由于工业技术落后,资源的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不足,导致拜城县工业产品结构中,原材料、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小,缺乏高附加值、高关联度、有竞争力的产品。

2.工业经济总体运行质量不高,效益不突出

总体来看,拜城工业企业大多为资源开发型和原料加工型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集中于生产制造的较低层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高质量的产品较少。2011年,全县有工业企业85家,其中70%以上都是中小型企业,专业技术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同时,企业耗能较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较重,区域特色优势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3.科技进步能力弱,制约工业发展后劲

目前,拜城县科技进步能力比较弱,在整个经济增长中尚未占据主导作用。究其原因,是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人员缺乏,导致技术力量不足。2011年,拜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1个,但没有一个是自治区认定的高科技产业企业。

4.工业污染较为严重

拜城县城及工业园区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该县化工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等已初具规模,但均未建污水集中处理厂,入园项目建成后,污(废)水没有集中排放去向,将对土壤、地下水、农作物造成污染。

同时,由于工业园区位于拜城县西北部,处于拜城县的上风口,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粉尘等有害物质会排进县城,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加快拜城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1.抓住援疆的有利时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抓住温州援拜的有利时机,争取不同产业、不同领域的温州企业落户拜城,辐射带动相关产业与行业。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依靠比较优势、投资环境、服务质量,进一步吸纳外资、集聚内资、激活民资,推进全县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展企业招商、链条式招商、定点定向招商、园区招商,紧紧围绕煤电、煤焦化、煤化工、盐化工、矿业开发、石油天然气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重大产业及相关产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策划招商活动,重点开发和引进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生产线项目进入重化工工业园。同时,做好招商意向和签约项目的落实及招商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扩大招商引资的履约率和成功率。

2.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重化工工业园建设,按照产业链接、实施配套、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五位一体化”模式,尽快完成园区道路、供排水管网、供电通讯、绿化环卫等设施,加紧配套生产加工、物流仓储、科研信息、商务医疗、管理服务、污染处理与环境监测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园区组织机构,强化完善园区管理与服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出台人才、技术、资源、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等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向园区转移,发挥其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品种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

3.加强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大力争取国家、自治区技改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资金,用于重点企业开发并推广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减低再利用成本技术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等。制定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奖励办法,形成以企业自投为主、项目支持、财政补贴和贴息为辅的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疆内外科研院所结成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积极引进专家学者。采用项目申报优先等途径,鼓励企业创新合作模式,以自有全职研发团队为基础,采用灵活的“周末工程师”机制,逐步建立一批自治区级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通过其带动示范,提高拜城县技术创新整体水平。

4.全方位推进环保工作,强化环境执法监督

严格控制“三废”排放标准,加大“三废”污染的治理力度。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引导企业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关闭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企业;积极实施废物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无害化治理水平;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减少对地下水、土壤、农作物的污染。

同时,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完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宣教、重点企业监控等方面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完善排污申报制度,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严禁企业无证排放。

参考文献:

[1]曹海英.中国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价值取向.实现机制.发展路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曲格平.探索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环境与保护,2003(1):3-4.

[3]王宁.低碳循环经济是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20-26.

新型工业化研究范文4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研究

一、市北经济开发区汽车及高端农业装备产业示范基地情况

开发区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完善,建成“九纵十横”达50公里的道路交通体系,实现水、电、路、讯、热等“九通一平”。批准面积为2000公顷。汽车及高端农业装备产业示范基地规划总面积2000公顷,2012-2014年专项规划工业用地主要分三部分布置:一处为潮河工业区,位于潮河镇东部;第二处为东南工业组团,以五征一期厂区及其南部用地为主;第三处为西南工业组团,以五征二期厂区及其东部、北部用地为主。工业用地区块,面积约845.72公顷。

基地内主导产业以汽车、高端农业装备为主,上游产业是汽车饰件、零部件、车厢、车架等配套加工制造业,下游是为其他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汽车配件。

二、存在问题

虽然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但是离创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1.总量规模偏小、企业个数少。开发区汽车、农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虽然在省内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国内外大型汽车、农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相比,如江苏苏州、湖南长沙、广西柳州,在总体规模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2.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行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模仿设计制造的产品居多,真正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较少。产业内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系和技术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具有国内一流创新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数量偏少,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大多低于3%,科技创新驱动力小,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影响了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3.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低。关键基础零部件,诸如发动机、变速箱、高档轮胎等长期依赖外地配套,已成为开发区汽车、农业装备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4.高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由于体制、机制和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制约,高端人才的引进、技术人才的培养及已有人才的留用比较困难,高速发展的工程机械产业对智力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

三、发展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扩大产业规模。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五莲县工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守好名片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发展原则。我们必须依托五征集团的龙头带动优势,一是加快现有企业膨胀生产规模。突出抓好五征集团大马力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围海工程机械设计制造项目和帅发工贸乘用车无内胎钢制车轮制造项目。二是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着力引进五征配套企业来开发区投资建厂。五征集团县外主要配套企业有167家,2012年供货额达到43.7亿元。配套企业中,省外配套企业61家,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河北等省。省内企业主要在潍坊市的诸城市、高密市等县区。配套企业中,发动机供货额15.04亿元,占县外总供货额的34.4%;变速箱及齿轮3.87亿元,占8.9%;轮胎3.47亿元,占7.9%;车桥2.83亿元,占6.48%;轮辋、钢圈2.18亿元,占5.0%。五征配套企业的引进,不但有利于五征集团加快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产业快速膨胀规模。三是适时引进新能源汽车、农业装备等整机生产企业。通过强力拉长、拉深产业链,努力把五莲县市北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 “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大力推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积极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五征集团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的研发优势,全方位加强与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对接合作,搭建院企合作平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集中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3.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所必须做好的工作。示范基地内企业要加快实施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改造。抓好一达燃气项目,发展优质高效的管道燃气,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工程。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压缩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用电;推进丰禾生物质发电和山东澳鲁光热产业项目,优化能源结构,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推进能效对标达标,开展共性、关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能力,开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削减示开发区污染物排放量,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

新型工业化研究范文5

关键词:洛阳市新型工业化

Abstract:Luoyang is the country “15” the time construct with proper priority city,is one of national heavy industry bases,the industry is popular then hundred industry is popular,Luoyang must walk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path,must embark from the reality,makes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 with all ones strength,develops the high technology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y vigorously,cultivates the big enterprise group positively,the promotion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the development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realizes Luoyang economy second soaring.

Keywords:Luoyang New industrialization

洛阳是一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化进程起步较早,在新形势下,洛阳市深刻理解,正确实践十六大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洛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洛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洛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势。

1.1.1工业基础雄厚。“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有7个安排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铜加工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水泥厂、洛阳热电厂的先后投产使洛阳国民经济迅速完成了从农业和手工业城市向新兴工业城市的飞跃,奠定了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和洛阳在全国工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实现了洛阳经济的第一次腾飞。

1.1.2科技实力雄厚。洛阳拥有黎明化工研究院、014中心、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等十几个部署骨干科研院所及一批省属和企业科研院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2个,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和生产装备基础,加之河南科技大学等驻洛的大专院校聚集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储备了一批科研技术成果,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为洛阳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可靠技术保障。

1.1.3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国内外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为洛阳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许多沿海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内地,作为地处中原,承东启西的洛阳,在发挥区位优势,引进外部资金、项目与人才方面提供了便利。

1.1.4拥有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难得的历史机遇。2002年初,河南省政府做出建设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决策:依托洛阳现有工业基础、科研实力和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重点提升机械装备、冶金、建材、石化等地方优势产业和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精心培育“洛阳制造”品牌,把洛阳建设成为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并在项目、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与倾斜,为洛阳市工业发展带来良好契机。

1.1.5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国有企业改制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而使工业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企业效益逐年改善,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借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风,依托省委、省政府建设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振兴洛阳工业的战略决策,依靠自身特有的实力,洛阳定能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1.2洛阳工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重工业比重过大。洛阳工业经济发展中重工业化特征十分突出,在工业结构上严重偏向重工化工业。工业经济中现代新兴产业的比重较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力有限,使先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激发效应发挥受限。

1.2.2产品结构老化,高新技术产品成长缓慢。主要反映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传统产品所占比重过大,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比重过小。据调查,全市的主要产品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约占7%,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占25%左右,约30%以上的产品为70年代以前的水平,其中目前畅销产品仅占31%。高新技术产品成长缓慢,与全市科研单位、科技人才集中,以及工业经济的总体规模极不相称。

1.2.3所有制结构不完善,表现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一股独大,经济发展缺乏生机。我市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国有传统工业,国有经济在第二产业中占绝对份额,这使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步履维艰,非国有经济成份在工业化建设领域占比重较小,影响了工业经济中“鲶鱼效应”的生产。

1.2.4新型产业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支撑”和“增长点”不多,整体增长相对乏力,大量传统优势产品、主导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逐渐丧失了以往的优势地位;新兴产业发育缓慢,难以带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自我积累发展能力较弱,技术更新改造水平不高,设备构成老化严重,目前,我市大中型企业设备新度系数在0.55左右,其中部分大中型企业的设备新度系数在0.4左右,工业化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洛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

2.1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洛阳工业经济发展。

2.1.1增强机遇意识,加快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要充分利用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不争论,不徘徊,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理清大思路,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享受国家对老工业基地的待遇,尽快组织有影响力的大项目,加快实施步伐。

2.1.2以重点项目为切入点,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我市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大力实施项目牵动战略,是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客观需要,是顺利实施二次创业,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

2.1.3实施名牌战略,加速产品结构的优化。要重点扶持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的名牌拳头产品发展,集中抓好拖拉机、轴承、有色金属加工材料、电解铝、摩托车、矿山机械、耐火材料、春都食品、白马纱布、程控交换机等一批重点名优产品的开发改造,提高名牌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1.4制定和落实好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关政策,加大政策力度,奖励和支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首先切实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的领导,保证政策落到实处;其次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落实国家在财政、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的鼓励政策;第三要加快制定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协调与指导。

2.1.5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同时推动全市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我市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要推动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建立完善火电、铝工业、石化工业基地,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2.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洛阳工业新经济增长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振兴洛阳工业的重要一翼,依托科技优势,在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努力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育洛阳工业新经济生长点。今后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2.2.1抓好两个环节——知识转化技术和技术转化为产业。一是组织、协调我市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制定科研计划,设立研发基金,定性、定量的研发成果,同时聘请国内外科研部门、专家、学者研发新产品,或购买其知识产权,促进知识转化为技术成果;二是技术产业化,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使技术尽快产业化。

2.2.2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政策力度,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府要加快制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协调与指导,充分发挥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示范园区的环境配套优势,在新建项目的征用土地、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减资和优惠,通过重点支持培育,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2.3大力扶持发展新型高新技术园区。加快发展新型高新技术园区,是被发达地区已证明是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新型高新技术工业园作用一是发展新兴工业产业;二是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配套。

2.3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洛阳工业素以大企业集团集中而闻名,近年来,通过技术引进和改造,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逐年扩大,产品质量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一拖、洛轴、中信重机、洛玻等四大企业集团,已成为国内相关行业的支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今后,可依靠现有的大企业集团优势,实施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加速大型骨干企业的公司化、集团化改组改造。要以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一批处于全国行业排头兵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加快全市工业的改组与联合。

2.4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洛阳是一个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对洛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国有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潜力,洛阳市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的重点困难企业;二是积极引导,实现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建立市场化融资机制,疏通资金来源。

2.5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洛阳是一个区域性的工业中心城市。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对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持。因此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把农村经济做大、做强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以农民的脱贫、脱困为重点,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加强小城镇及卫星城市的建设,提高城市的辐射效应和产业的积聚效应。

综上所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发展不可逆转,挑战难以避免,机遇瞬间即逝,落后赶超更难。面对新一轮改革浪潮,洛阳市必须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把握历史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洛阳工业的第二次腾飞。

参考文献

新型工业化研究范文6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金融发展;VAR模型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9-0016-02

一、引言

十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不断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新四化”相互促进,四化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一对“孪生子”,其深度融合决定着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一个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更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发展。总而言之,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三者相辅相成,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表征;信息化更是深刻改变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金融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为金融发展提供理想的土壤。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西气东输的起点、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阵地,也因其资源丰富、民族复杂、地域广大而备受关注。新疆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相比东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较低,作为边缘地区更需要吸引更多金融资源和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为城镇化、信息化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因此有必要理清新疆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内在关系,不断推动深层次体制改革,有助于促进新疆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维持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国内外关于工业化与信息化关系的研究较多,姜爱林(2002)认为工业化是信息化的源泉,信息化是工业化的派生物,后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特殊表征[1];吴敬琏(2006)指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2];俞立平(2009)研究得出现阶段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影响速度大于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影响速度,且工业化对信息化的影响更加稳定的结论[3];谢康等(2009)认为对工业化与信息化研究较为零散的原因在于我国二者融合的环境和基础与欧美不同[4]。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发展的研究更多地是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联系在一起,也有一些是单独探讨金融发展与工业化或信息化的关系,很少把三者放在同一范围内进行研究,黄海清(2012)利用VAR模型对广西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5],但本文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虑西北落后民族地区,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指标与数据选取

(一)工业化指标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不断上升的过程,也跟从业人数在总从业人数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密切相关。但是工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总是与贸易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制度的完善密不可分,一般用非农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表示工业发展水平[6]。

(二)信息化指标

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结构重心的转变的过程,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是通讯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一些研究参照国家信息化测评指标来对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但由于数据的繁琐和公认程度不高,我们一般用邮政与电信业务总额占GDP比重替代,是典型的信息化指标[7]。

(三)金融发展指标

金融发展一般分为金融增长和金融深化,涵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国际上常用金融相关率说明经济货币化程度,但由于新疆金融市场起步较晚,银行业占据主要投融资地位,因此本文选取年底存款余额加贷款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金融发展水平。

本文选取1995-2012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来源于1996-2012《新疆统计年鉴》和2012年新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因为统计数据具有年度一致性,所以未做转化。为了统计方便和消除异方差,本了对数化处理,结果不会对时间序列产生影响。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ADF检验

时间序列分析要进行平稳性检验,以消除虚假回归等问题,一般可以通过散点图、样本自相关函数和ADF检验。本文对新疆工业化、信息化和金融发展指标,及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1的ADF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化与金融发展指标对数序列在10%的显著水平上都不显著,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一阶差分序列后,三者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LNInd、LNInf、LNFin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时间序列上的统计特征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曲线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通过平稳性检验。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一阶差分使得时间序列变得平稳,但也容易丢失一部分总量的长期信息。而协整检验研究非平稳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和共同的随机性趋势。从ADF检验得知LNInd、LNInf、LNFin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我们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LNInd、LNInf、LNFin指标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通过LR、FPE、AIC、SC和HQ准则选择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1,采用第四种形式(有线性确定性趋势,有截距项,有趋势项),得出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一)Granger因果性检验

由Johansen协整检验我们得知新疆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存在共同趋势,存在关联性。现进一步通过Granger因果性检验探讨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该检验方法为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夫?格兰杰提出,但检验结论只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因果性,而不一定是一种真正的因果关系。

表3 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结果

滞后两阶的Granger因果性检验结果表明:检验接受工业化不是信息化Granger原因的假设,但概率仅为0.06652,若在10%的置信区间下则工业化是信息化的Granger原因,信息化也是工业化的Granger原因,表明工业化与信息化互为影响,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检验工业化不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的假设,也接受金融发展不是工业化Granger原因的假设,但10%置信区间下金融发展是工业化Granger原因,金融发展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但信息化与金融发展相互不是对方的Granger原因,因果关系不明显,可能和数据样本的选择有关。

(四)VAR模型估计

通过前面的ADF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认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就此构建VAR模型,对新疆地区的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时间序列的关系进行估计。通过LR、FPE、AIC、SC和HQ准则选择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1,在一阶差分下新疆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指标时间序列下平稳,通过估计得到VAR模型如下:

从VAR模型的估计结果来看,工业化指标受到滞后一阶的工业化指标影响明显,受滞后一阶的金融发展和信息化指标影响不明显;信息化指标受到滞后一阶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指标影响明显,受滞后一阶的金融发展指标影响不明显;金融发展指标受到滞后一阶金融发展和工业化指标影响显著,受滞后一阶的信息化指标不明显,与前面Granger因果分析基本一致。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对VAR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全部根的倒数值都在圆内,VAR模型稳定,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横轴代表响应函数的追踪期数,纵轴代表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得出脉冲响应分析的合成图。左图中,工业化指标对于自身的响应最大,后一直下降,对信息化指标的响应先上升后下降但作用一直为正向的,对金融发展指标的响应起先为负向的,后转负为正。中图信息化指标对自身响应最大,随时间推移不断趋向于零,对工业化指标的响应先上升后下降,先负向后正向,对金融发展指标的响应趋势相反。右图中,金融发展指标对自身、工业化指标、信息化指标响应的程度与趋势基本与中图信息化指标对自身、工业化、金融发展的响应保持一致。

(六)方差分解分析

对所建立的VAR模型进行方差分解分析,考察变量扰动项对变量变动的贡献度。图2中横轴代表滞后期数,中轴代表贡献率。左边的图中,LNInd的方差在1990年工业化指标贡献率为87.6%,之后不断下降,2012年为60.6%;LNFin的贡献率从1990年的12.4%下降为2012年的6.8%;LNInf的贡献率从无到有一直上升到32.5%。中图LNInf的方差分解中信息化指标的贡献率一职保持在90%以上,但一直呈下降趋势,LNFin、LNInd贡献率虽小但却上升趋势明显,保持在较低水平。右图中,1990年LNFin的方差贡献率全部来自于LNFin,后一直下降到92%,LNInd、LNInf上涨缓慢,影响不大。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VAR模型对西北民族地区新疆地区1990―2012年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性检验,同时根据VAR模型估计结果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平稳性与协整检验发现,新疆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指标之间是平稳性时间序列,并长期保持均衡状态。通过Granger因果性检验发现,工业化与信息化是高度融合的过程,是新型工业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力。金融发展对信息化的作用、信息化和工业化对金融发展的作用均不明显。

2.通过对VAR模型估计结果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与金融发展对工业化都有正效应;金融发展对信息化具有正效应,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对金融化为负效用。

3.通过对VAR模型估计结果的方差分解分析发现,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信息化对工业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工业化、信息化对金融发展的贡献率都有弱微增长,但在低水平处徘徊;工业化对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在显著增强。

通过建立向量自相关模型,并进行相关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新疆地区工业化、信息化与金融发展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推动新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更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互为因果,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增长引擎。必须要在继续推动工业化的同时,发挥后发优势,着力推进信息化,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推进金融深化和市场化发展,促进工业专业化进程,为实体经济的发展积累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深化金融服务功能,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加强创新与监管,加强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姜爱林.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上海经济研究,2002(7):36-41

[2]吴敬琏.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J].管理世界,2006(8):1-7

[3]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34-40

[4]谢康,肖静华等.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