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的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型工业化的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型工业化的意见

新型工业化的意见范文1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创意设计产业;改造;更新与再利用

1 相关概念及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工业社会向后工业时代的深刻转变,新兴产业逐渐取代传统产业。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从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逐渐取代了第二产业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传统工业陷入衰退困境。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更新,用地的扩展,许多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区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中心位置,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级差地租等问题使得旧城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1.1 城市更新进程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

城市近现代产业类旧工业建筑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体量大、平面空间可塑性强、配套设施良好,又具实用的设计理念和工业美学价值特点。拆除或新建的铲平式开发对周边环境影响大,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单纯的“保护”也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因而它的转变和重生对城市也将有着重要的影响。

使建筑满足社会发展和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对原有建筑的再次开发利用的行为称之为再利用。它是在原有建筑非全部拆除的前提下,全部或部分利用原有建筑物质与历史文化内容,对功能和使用空间进行重组一种更新改造方式。因此改造性更新和再利用成为旧有工业建筑改造的主导模式。

1.2 创意设计的概念

创意的含义为创造出某种意义,立足于发现规律,倾向于创造理念,呈现出形象特性,以人文价值为主导,推崇美的事物。建筑创意是一种新的创意形态,是新兴的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意设计包含各种门类的设计行业,比较常见的即是城市设计或其他工业产品设计,它以泛设计为开发理念,通过打造创意空间或设计创意性产品,使有限的产品产生高附加值,发挥出巨大的效应。

2 北京768创意产业园概况及改造再利用情况

2.1 园区概况

北京768创意园位于海淀区学院路5号,前身是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原国营第七六八厂),该厂建于1958年,是我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微波测量仪器专业大型军工骨干企业。2009年11月18日,大华集团成立768创意园管理委员会,开始全力打造“768创意(产业)园”,园区占地7万平米,建筑面积6.2万平米,其中规划创意产业使用面积5.5万平米,园区内配套商业、服务业、休闲业、娱乐业面积近1万平米。交通便利,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相关资源丰富,通讯及信息传递快捷,周边商业聚集程度高。

园区在区位上靠近大专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周边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名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有良好的创意设计人才满足创意资源的补给。

目前,园区已使用面积4.9万平米,其中文化创意型企业使用面积4.2万平米,配套产业使用面积0.7万平米;现在,入驻企业有60余家(部分企业仍在装修),其中85%以上均为设计创意类企业。主导产业为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并聚集了部分园林景观、工业设计等设计创意类产业。

3 北京768创意产业园改造方式探讨

3.1 外部空间的优化

(1)修旧如旧,尊重原有工业建筑的历史和空间逻辑关系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于其具有历史文化性,怎样保存它们的历史风貌和延续其历史特征是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768创意产业园区维持原有的道路系统,室外场地及环境,建筑高度不作变化,旧工业建筑外立面改造过程中,其生命痕迹得到了尊重。建筑的主体结构基本不做改动,保留原老厂房外墙的具有沧桑感红砖,混凝土线脚,甚至有些对于结构稳固性没有影响的破损斑驳的地方也不作任何修饰。

园区内将处于中心位置,临近主入口,整体面积最大的厂房作为重点建筑改造,使其成为市民的视觉焦点,作为整个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和代言者,它的形象反映了整个园区的特色。改造过程中,在保留维护结构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立面局部更新、边界的扩展等综合改造方式。建筑入口新增轻钢结构,玻璃幕墙做护材料的檐廊,打破内外区分明显的厂房界面.创造出过渡空间,边界向外延伸。局部立面加建以钢结构作支撑,新型板材包覆的装饰造型。其余具有相似艺术价值的建筑单体多维持原貌,外立面不作较大的改变,在整齐统一的特色下发挥各自的特性,把改动限制在入口范围之内做点晴一笔。这些建筑表面新旧痕迹得以并重展现,新旧对比使人对旧的历史文化氛围有更深刻、强烈的感受。

(2)注重生态景观,保留绿色空间

北京768创意产业园在开发之初就保留了原有的室外工业堆场,2万平方米绿地,这其中有两棵300年树龄的白皮松,500棵30年以上树龄的柏树、杨树、栌枫、银杏、法国梧桐等,建筑密度32%,容积率仅为0.53,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绿地内植物的生长保持原始自然的生长状态,不加人工修整,形成粗犷的风格,与建筑环境达到了统一,有效的烘托了周边建筑,成为整体园区风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厂区改造中也会创造一些舒适安详的环境,建筑周边布置休憩场地、露天茶座。沿街的外部空间成为改造的重点。一处建筑设计机构入口的小广场中利用水体、树池、条形坐凳围合出聚合空间,其安装材料采用青砖,木材,以旁边加建入口自然的铁锈、简单的细部造型和构件为背景把现代改造技术很好地融合到旧建筑环境中。

新型工业化的意见范文2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二、云南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缓解云南省日趋突出的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云南省是我国自然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及折算经济价值都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很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产业链短,资源的产出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低等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乃至资源破坏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云南省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这种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助于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替代,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遏制并从根本上消除云南省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云南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广度不断扩大。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侵入等原因,云南省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并已从单要素的破坏发展到多要素的综合性破坏。同时,生态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呈现由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目前,云南省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方式是末端治理。这种治理方式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环境压力。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提高云南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云南省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资源利用效率低,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云南省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大多为资源型的产业;二是工业加工程度低,产品以资源型产品和初级产品居多;三是整体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实践证明,单纯的消耗自然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威胁着云南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科技化的要求有助于促使经济建设从主要依靠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向追求科技进步、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体上看,未来云南省资源不足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也将日益严峻,这一切说明了云南省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基本状况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大的矛盾不会改变,人民群众对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会改变。从长远来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人口资源和环境资源有机统一起来,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工农及地区之间的差别,有利于使云南省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三、云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备的条件

1.政策措施方面云南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出台了多项措施,促进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主要有:《云南省“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指导意见》、《加快锗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铟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建立云南省重要稀有金属产业发展省级协调机制的通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等,这些都为云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障。

2.发展环境方面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各部门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认识不断提高,全社会高度重视工业、突出抓好工业、大力支持工业、合理大办工业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工业经济发展的氛围日趋浓厚。全省上下对工业经济发展规律和态势的把握更加系统深入,工业经济科学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政府管理创新、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服务环境明显优化。

四、云南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建议

1.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当今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正在大步向前推进,信息技术产业已跃升为全国第一大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云南推进工业化必须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样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云南省应抓住桥头堡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通信枢纽、区域信息汇集中心和贯通南亚大陆与印度洋海缆相连的陆路国际通信通道。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信息化相关支撑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再次,要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先进装备制造、化工、有色等主导产业的普及应用。最后,要提高社会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强无线电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全面提升我省经济和社会领域信息化水平。

2.加快有利于新型工业化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高新技术是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云南推进新型工业化就必须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树立科技兴产业、科技兴企业的思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向工业转化,加快工业自主创新步伐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创新基地、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加大工业研发投入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全面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加快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传统工业化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使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云南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时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子,应树立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安全环保的理念,促进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制定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技术政策、技术导向目录,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环保装备目录。组织编制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等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先进适用技术纲要。实施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创新行动,突破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技术“瓶颈”,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从而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新型工业化的意见范文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骨干企业发展座谈会,主要目的是了解全市骨干企业发展情况,与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快骨干企业发展,从而做大做强做优主导特色产业,大力提升我市新型工业化水平。刚才,与会的9家企业和工信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副市长同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下面,就加快骨干企业发展,我再谈3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加快骨干企业发展的认识

骨干企业是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事关全市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水平。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3家,主营业务收入3199.7亿元;50家大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10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50家大企业(集团)上缴税金81亿元,占全市工业税收的40.8%。这些数字表明,骨干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推动全市新型工业化、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探索走出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的发展路子,落实这一要求,无论是协调推动新型城镇化,还是更好地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都需要进一步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企业,特别是要做大做强做优骨干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大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比较强,抓住了大企业、骨干企业,就抓住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自身,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以产业集群为抓手,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力实施“十百千培育工程”,重点抓好10亿元以上的项目,大力培育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致力打造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真正培育更多的大企业、骨干企业,使骨干企业大的更大、强的更强、优的更优,切实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突出抓好骨干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加快骨干企业发展的环节有很多,在骨干企业发展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以下5个关键环节。

(一)要切实抓好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建立完善了项目异地落户产业集聚区利益分配等政策机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项目和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下一步,相关部门要对骨干企业的上下游、左右链产业梳理汇总,指导企业明确延链补链的具体目标,与上下游企业互补发展。企业也要围绕自身配套产业,积极引进更多的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拉长产业链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区。最近一段时期,要围绕富士康配套产业链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有意投资河南的富士康配套企业落户。要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身的力量,促进更多的骨干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形成更多、更大的产业,打造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二)坚持重大项目带动。重大项目是骨干企业、大企业的重要支撑。只有上大项目,才能造就大企业,只有发展大企业,才能带动大产业。对已经确定的重大项目,要加快推进,抓好落实,促进项目早建成、早见效。同时,各县(市、区)要把谋划重大项目作为长年性的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劲。

(三)要切实抓好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重要措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仅靠自身的滚动发展,很难实现大的跨越。通过开放招商、战略重组,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飞跃发展。比如,许继集团、首山焦化、青山金汇等企业,正是通过招商引资或战略重组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骨干企业要紧盯国内外500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大企业集团,加大招商力度,推动战略合作,实现自身发展扩规模、上台阶。同时,各级各部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依托省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切实加大开放招商力度,促进企业发展。

(四)要强力推动企业上市。企业上市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实现资本市场融资,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而且能够通过上市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书记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的要求,切实认识透、把握好企业上市的规律,认真研究对策,强化工作措施,助推企业上市。特别是,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焦作促进企业上市的经验,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支持力度,加快企业上市步伐。骨干企业也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的上市行动计划,严格按照企业上市的要求规范运作,通过上市做大做强做优。

(五)要增强创新能力。骨干企业要把创新能力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理念和办法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水平,靠创新驱动占领发展制高点。比如,众品采取的商业模式,就很好地体现了经营理念和管理的创新。相关部门要在重大科技专项争取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同时,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知名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

三、努力营造骨干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新型工业化的意见范文4

今天的推进新型工业化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崇谷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2007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精心组织,严密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新型工业化考核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着眼发展大局,不断深化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充分肯定我市工业发展的成效。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总揽发展全局,全力以赴谋工业、抓工业,加强了组织领导,强化了政策支持,优化了发展环境,营造了浓厚氛围,确保了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壮大。2007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24.33亿元,同比增长28.82%,增速在全省名列前三,在“一点一线”地区列第1,是我市工业经济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年份,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三次产业比重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现。二是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增长率达到28.5%,在“一点一线”地区名列前茅,出现了工业经济总量与工业实缴税收同步发展的喜人局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9亿元,同比增长93.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加20%以上。工商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72.31%,工业税收增量占全市税收增量的73%以上。一年来的成功实践表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大力实施“工业领跑”计划,切合*实际。只要我们坚持既定思路,不断优化措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坚定加快工业发展的信心。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已经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态势,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和潜力,进一步坚定加快工业发展的信心。一是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当前自然资源对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市凭着有色金属、非金属、岩盐、瓷泥等各种丰富资源,加上区位优势和老工业基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定能够在引进战略投资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大有作为。二是产业带动作用增强。我市已形成一批重点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也正在发展壮大中,将拉动工业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2007年,五大重点产业共实现产值411.86亿元,同比增长42.38%,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3.1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2.5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税金达14.1亿元,同比增长41.3%。三是工业发展平台日趋优化。随着省级工业园区的优化和衡钢深加工产业园、深圳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的兴建,将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档次;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工业发展搭建有利的物流平台,有效地提高我市工业的竞争能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及服务平台的进一步优化,必将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催生一大批中小企业,扩大经济规模。这些有利因素将为我们加快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继续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来抓,善于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努力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面提升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

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不遗余力抓项目。项目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离开项目,工业发展就落空。一要加大项目引进力度。要充分挖掘现有国有企业及存量资产的优势,发挥地缘优势,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与央企对接,成功引进一批投资超过20亿、10亿的项目。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引上游、带中游、扩下游的原则,争取引进国际国内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来衡投资发展。二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要突出抓好“双百工程”项目、“双五十”项目的建设,重点支持*钢管、水口山、特变电工、建滔化工、湘衡盐矿、中钢衡重、亚新科等产业龙头企业的项目建设,确保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发挥效益。要突出抓好新引进的战略投资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深圳中航、合力叉车、衡利丰陶瓷、瑞达电源、中建水泥、南方水泥等项目,确保尽快投产达效。三要加大项目协调力度。要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简化审批手续,落实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主动跟踪,超前服务,发现并协调处理存在的问题,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

(二)要竭尽全力抓园区。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必须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一要有明确的目标。我市主要工业园区均已完成规划编制,这有利于园区的下一步发展。这次,市委、市政府就市直一区三园2008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工业园区也要提出年度发展目标,做到年年有目标,年年有进步。二要有明显的特色。当前,我市工业园区不同程序地存在磁卡的同质化倾向,我们要找准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引导园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要严格项目入园审批,形成专业突出、产业集聚、集约经营格局。三要有明显的优势。要在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上进行优化,形成自己的优势。要以省级园区为龙头,以县市园区和工业项目集聚区为链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硬件优势。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创新园区的管理体制,促使各级各部门全心全意支持园区发展,优化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对外完全开放,对内封闭运行。要着力加快*深圳工业园的招商和建设速度,打造湖南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标志性基地,增强*工业对外吸引力。

(三)要凝聚合力抓集群。产业集群化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大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一要着力扶优扶强。五大重点产业是我市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化政策,集中财力、物力、智力,在融资、财税、国土、环境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五大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催生出产值上200亿元,甚至500亿元的产业群,依托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全面提升*经济实力。二要加快培育新型产业。要发展一批具有明显“两型”特点的新型产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物流等新型产业,在传统优势产业中筛选出电子信息、新材料、精深加工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重点培育,加快形成规模和带动效应。三要促进大企业“裂变”。重点龙头、骨干企业活力强、成长性好,对整个经济的拉动力大。要千方百计帮助其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工业园、拓展发展空间。当前,要重点支持衡钢工业园、亚新科铝铸件项目、湘衡盐矿扩建项目、中钢衡重新建项目、紫光古汉工业园等一批“裂变”项目的建设,聚拢大批中小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促成新的“聚变”。

(四)要群策群力抓创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切实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发挥大企业主力军作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统计显示,我市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偏低。衡钢、特变、中钢衡重、亚新科、天雁等大型骨干企业一定要咬定科技创新这座青山不放松,继续加大投入,主攻各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争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广大中小企业也要重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要积极创立技术研发中心,在此基础上,扩大我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打破国家级技术中心零的纪录。二要加强产学研结合。要加强不同部门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结合,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教育培养的结合,促进科技研发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的结合。三要增强质量意识和品牌观念。质量和品牌是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赢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自主创新,必须与实施品牌创建、质量兴工和标准战略结合起来,不断增加我市名牌产品、免检产品数量,突破驰名商标的门槛。积极引导同产业企业向产品成套化、配套化方向发展,加速品牌扩张,实现同产业企业品牌等资源共享,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推进贯标认证工作,以规模为后盾,以营销为保障,争创名牌。

三、强化措施,进一步凝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确保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取得实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调动和凝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一)切实强化责任。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一要强化党委政府责任。实践证明,党委、政府的责任感越强,新型工业化工作推进的力度就越大,效果就越明显。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配齐配强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保持人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工业,分管工业的领导要全力以赴抓工业,其他几大家相关领导要联系重点项目和核心骨干企业,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二要强化部门责任。过去一年,各部门特别是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找准工作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合力。要适应新要求,结合部门职责,进一步研究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创造性开展工作,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全心全意帮助企业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共同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三要强化企业责任。广大企业和企业家一定要不断增强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内部管理,加快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坚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抓好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等工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增长。

(二)努力优化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要优化扶持政策。现代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投资环境的竞争,哪里的环境好,资本、技术、人才就会流向哪里。要在继续推进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营造软环境上,加强诚信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环境。要根据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优化促进发展的各项政策。二要创新服务方式。要切实增强为企业、为投资者、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面服务,变单次服务为跟踪服务。在项目洽谈、签约、开工、投产等各个环节,在投资者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要提供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的服务,让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创业、舒心生活、顺心发展。三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推广有效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推介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先进典型,在全市上下营造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富民强市的良好氛围。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优化环境的重要内容,继续组织对机关作风进行评议,让政府职能部门直接接受企业和舆论的监督。要加大对严重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的查处力度,依地依规进行严肃处理。

新型工业化的意见范文5

提及洛阳,记忆中更多是“九朝故都”、“牡丹花城”、“河图洛书”那些历经数千年却已悄然落去的繁华。这座见证着中华民族崛起于中原大地的古城,在如今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潮中,正展现着自己独具特色魅力。在2012河南省两会上,洛阳市长李柳身代表七百万洛阳人民发出了心声:洛阳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力争成为中原经济枢纽之一。

抓住洛阳再次崛起的新机遇

记 者:在国务院颁布的《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将洛阳定位为中原经济区最为重要的副中心城市,多处强调全面提高洛阳总体发展水平所具有的重要性。请问,国务院《指导意见》对未来洛阳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李柳身:今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年。《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涉及洛阳的多达几十处,直接提到“洛阳”的就有11处,“洛阳”两字,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共和国治国方略中,前所未有。洛阳市一定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谋划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努力把洛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真正把《指导意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记 者:中原地区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等问题,发展状况各有不同。洛阳是中原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哪些独特优势呢?

李柳身:第一,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历史资源极其丰富,具备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基础;第二,洛阳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实力较强,在推进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石油化工、新材料、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以上,拥有洛阳石化、中国一拖、中信重工、伊川电力、万基控股集团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第三,洛阳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在中西部地区有着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洛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第四,洛阳城市景观优美,发展环境良好,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洛阳文化遗存丰厚灿烂,自然风光多姿多彩,城市景观优美,山、水、林、城和谐共生。洛阳市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等称号,并成功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洛阳将扮演中原经济重要角色

记 者:在振兴中原经济区的大战略之下,洛阳又是如何定位自身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新角色呢?。

李柳身:早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之初,我们就结合洛阳的发展优势,确立了洛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五个定位:一是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二是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三是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四是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五是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记 者:您认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洛阳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副中心城市”的作用?

李柳身:洛阳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好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必须立足定位,发挥优势,主动融入,率先发展。具体讲,就是要“发挥四大优势,加快四个融合”。一是发挥工业优势,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产业融合。进一步带动周边城市配套产业及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对周边城市的技术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区域经济合作与联动。二是发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复合优势,加快实现与周边城市的旅游融合。我们将加强与郑州、开封等市在中原历史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方面的合作开发,打造郑洛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加强与平顶山、南阳、三门峡、焦作等市在伏牛山、太行山自然风光休闲旅游资源方面的合作开发,打造中原经济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带。三是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实现与周边城市的科研融合。积极推动洛阳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周边城市优势企业的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四是发挥中西部地区区域通枢纽优势,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融合。提升洛阳的地区通枢纽优势,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洛阳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区域交通网络,提高对中部地区运输的贡献能力,形成与郑州等周边城市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记 者:既然国务院已经明确将洛阳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洛阳将如何抓住当前这大好机,实现再次振兴呢?

李柳身: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后,我们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究。洛阳作为区域副中心城市,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更大担当,必须用足用好机遇,实现率先发展。比如,积极申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综合开发示范区等试点;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争当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示范;着力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品牌。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加快提升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轴承、硅光伏、新材料等特色产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规模,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设备、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抢占市场先机,占领产业高地;深入挖掘文化等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文物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学、研、军联合,积极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科技项目,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洛阳制造”向“洛阳创造”跨越;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大力实施荒山造林、村庄绿化、通道绿化、城郊绿化和湿地保护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真抓实干,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记 者:您今年正式就任洛阳市市长一职,请问2012年洛阳市政府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李柳身:现在我工作的担子更重了,又是《指导意见》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市政府明年的任务很多。今年市政府以“当好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为战略定位,以持续和提升“六加一”攻坚战为重中之重,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大局。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左右,外贸出口额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下。

记 者:为了顺利实现上述目标,您认为今年洛阳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应当从哪几方面入手?

新型工业化的意见范文6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由于新型工业化更加依赖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紧迫,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新型工业化的意义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与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相伴随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包括为现代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生产,也包括一些新型的满足个人更高精神需求的现代消费业。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业就将异军突起,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十一五”时期,国家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2007年3月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制定的“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十五”末期的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 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但高增长主要是由高投入拉动的,GDP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而增长。新型工业化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这就要改变传统的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要求在工业的中间产品投入中,降低非再生性资源消耗的比重,提升再生性资源消耗的比重,会导致第二产业对服务资源需求相对上升。实现人均GDP1000美元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处在一个加速期,为第二产业提供中间服务和支撑的物流、信息、中介等行业也蓬勃发展,工业产品增值构成中,与制造环节紧密关联的设计、研发、广告、营销、管理、信息、金融、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服务资源逐渐构成工业生产投入的重要部分。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服务业是无烟产业,对环境损害程度很轻,对资源依赖性很低。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用现代服务业对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有利于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损害,保护自然资源,加强资源开发管理,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建设。 现代服务业对于增强工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营销、研发、信息服务等专业化生产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主导因素。因此,有效地利用服务资源是工业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另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物流、咨询、科技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不断涌现,将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许多企业可以把过去自己从事的一些业务活动交给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去完成。业务外包可以使复杂的业务得到更专业化的操作或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合算的成本构成,使企业可以在更具比较优势的业务领域中扩大竞争优势,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上。这种变化使得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生产日益规模化,社会总成本下降,从而增强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因此,服务资源成了新型工业化的生命线。

发展现代服务业可提高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由于信息化技术落后,我国许多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低,科技进步相对缓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工业化推进的制约日趋严重。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这将引起工业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工业企业用信息技术来装备生产手段,改善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全面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在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价值链管理中实行信息化,推动业务流程和生产要素的重组;用信息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支点,要把握这个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并对传统产业进行渗入、融合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真正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使我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资本劳动比率持续上升,资本对劳动的吸纳能力减弱,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意义重大。据测算,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新增劳动就业人员增长2个百分点,解决约40万人的就业问题。有关资料显示,1978年中国服务业就业人数为4 890万,到2006年已达到2.4亿,28年中净增1.9亿,平均每年增加682万人就业,而同期制造业增加的就业人数是1亿,平均每年增加357万。这些数据表明,服务业提供的新增就业机会大约是制造业的两倍。但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尚有巨大的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因此服务业是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强国的根本条件,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才能实现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无论是总量的扩大、结构的调整,还是对劳动力的吸纳以及运行机制的转变,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来看,服务业发展还处于滞后状态,其中现代服务业发展更为薄弱,存在着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不协调的现象。下面以河南省为例,谈谈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1.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产业结构素质。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总体上我国产业结构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其中第三产业严重滞后是产业结构最突出的问题。与大部分国家相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仍偏低。如河南省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18 407.78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5 271.0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8.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5个百分点[2],近年来一直徘徊在30%左右,与世界平均60%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只相当于世界低收入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中,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新兴服务业拓展不足。2005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河南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45.8%,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5%,金融保险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7%,房地产业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9.4%[3]。以知识为中心的科技、教育、信息服务业落后,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中起核心作用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相对薄弱,也影响到第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制约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以适应工业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要求。

2.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工业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把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那就要延长制造业链条,并且确保链条的各个节点高效率。制造业链条,向上延长就是研发、金融、信息、教育、培训等,生产前的这些服务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生产效率,向下延长就是物流、会展、中介、商务服务、通信等,生产后的这些服务能够实现制造业价值,满足最终需求。目前,我国有相当部分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从而造成制造业对生产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以及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对金融保险业、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业的需求偏低。单一化的服务需求导致产前、产后的服务业发展都不充分,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3.传统服务业难以适应工业化过程中产业集聚的要求。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工业体系框架已构建起来,经济增长方式将从粗放式转向集约式,这时产业集群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会日益突出。培育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工作平台,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过程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据河南省中小企业局测算,截止到2007年底,河南省有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388个,集群内集聚了14.5万家企业,占全省中小企业总数的50.3%,年实现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6.35%,其数量和规模都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工业化进程不相适应。要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相应的服务业支持,特别是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支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结构满足不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直接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传统服务业难以适应产品的快速流转需要。产业集聚以产品快速流转为特征,需要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支撑,而传统物流企业技术和设备落后、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专业化服务程度低的状况,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传统服务业也难以适应企业的空间布局。产业集群具有地域上集中、产品性质和形态相近、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等特征,这就要求有相应集中的、高质量和现代化的服务业。而目前服务企业大部分是处于“小、散、弱、差”状态,难以提高产业集聚的效益。

4.服务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高,制约工业化进程。在我国及河南省的服务业中,一些传统产业特别是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行业产业化市场化较早,竞争比较充分,但在一些现代服务业中,垄断性、公益性、福利性还很明显,如铁路、民航、电信和金融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垄断,市场化改革还不到位,产业的高度化、规模化、专业化难以形成。

另外,现代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实践证明,经济越开放,生产配套需要的现代服务越多,消费也更加国际化,也意味着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越多。受外贸、投资依存度较低,引进外资项目层次不高、地区分布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河南经济开放程度依然很低,从而也影响现代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又制约着制造业的国际化。从河南省服务业投资资金来源看,2008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33亿美元,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 13.73 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比例的34%,服务业投资中仍是内资为主[3]。服务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高,已制约了工业化进程。

三、对策建议

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需要根据工业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妥善处理好工业化和发展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如果将整个工业化进程按照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划分,并将每个时期划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根据我们构造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个指标评价,到2005年我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50,这表明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河南省的工业化水平还落后于全国,目前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实现河南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由“工业大省加速向工业强省迈进”的目标,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任务还很艰巨。

1.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靠非常完备的服务业结构来支撑。目前,在河南服务业结构中,真正能为新型工业化服务、体现支撑新型工业化的现代服务业与服务品种不多,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首先,要加大对新兴服务业的引导支持力度。利用河南地处中部的地域优势,推动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及会展业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服务需求;积极发展旅游、房地产、文化娱乐等新兴行业,以满足消费者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其次,要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在目前现代服务业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传统服务业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要规范提升交通运输、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将知识、技术等要素投入到传统服务业中,增加其附加价值,以提高服务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2.推进生产业发展,以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生产业和新型工业化之间日益呈现出唇齿相依的互动关系。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可以为生产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提升空间,使生产业的发展有强大的资源支撑,而生产业对于降低工业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构建节约型产业模式和绿色增长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产业增加的是以知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软投入”,减少的是对能源、资源消耗的“硬投入”,发展生产业符合国家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要求。国外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如Shelp(1984)认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Riddle(1986)认为,“服务业是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要一手抓工业化,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生产业是河南现代服务业的软肋,加快河南生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河南的资源、区位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将重点放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方面,促进资源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提升服务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

3.培育壮大科技和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走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要求工业产品中科技含量提高,这将引起工业对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推动第三产业中的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科研服务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河南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相当缓慢,根据对科技市场最大的郑州市金水区调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该区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0.1%,其他地区更为薄弱,因此培育壮大科技和信息服务业迫在眉睫。“十一五”期间,河南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和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科技信息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围绕为工业、农业生产服务,选择一批重大科研课题,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河南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完善;建立电子政务体系,提高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推行电子商务,实现经营活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整合信息资源,加强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信息服务业向制造业的延伸,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4.打造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培育特色服务群,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打造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增强现代服务业规模。要支持和鼓励现代服务业重点企业和已发展成较大规模的服务企业争创名牌,做大做强做响。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组成大型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创建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服务业名牌企业;彻底改变河南现代服务企业“小、散、弱、差”和经营方式陈旧、技术设备落后、功能单一的被动局面,从政府管理与服务的角度来看,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用于支持中小服务企业的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植中小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增强河南现代服务企业规模,完善服务功能。

培育特色服务群。以省会郑州和中心城市商务区为载体和平台,形成以金融商务服务为主的核心集群、以娱乐高档消费为主的衍生集群、以旅游餐饮服务为主的支持集群;以高新技术园区为载体和平台,形成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特色的服务业集群。在多样化、多层次、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基础上,拓展服务辐射空间,使服务价值链向外延伸。

完善产业集群成长的社会服务体系。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经营协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组织等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市场开发、技术创新、资产评估、项目咨询、管理指导、纠纷调节、质量监测、融资担保等多方面服务,促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5.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颁布了40多项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规章,涉及物流、分销、金融、旅游等几十个领域。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应抓住机遇,逐步开放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商贸、旅游、医疗、教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国际贷款等领域。通过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投资,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品种,发展现代服务业。

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从未来几年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趋势分析,现代服务业将是国际上跨国资本继制造业转移之后产业转移的一个新领域。要充分发挥河南区位适中、市场潜力大、服务业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加强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大力促进国际现代生产服务企业进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采购、营销中心等落户河南,以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带动制造业的国际化。

“十一五”是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要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就要把握好新型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切实培育与发挥现代服务业的经济牵引力、产业整合力与国际竞争力,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使我国新型工业化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EB/OL].gov.cn/zwgk/2007-03/27/content-562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