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的背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改革的背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改革的背景

数字化改革的背景范文1

[关键词]信息时代;人性化;艺术设计

信息时代为背景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是利用人机工学和美学的一种创造,更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注解,现已逐步超越了身外之物的含义。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如今正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需具备服务经济的效用,另一个则是本身培养优良人才的作用,让学生将探索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个性与沟通兼并的人性化设计。

一、建立创新的学科体制

在建立创新学科体系之前首先要树立一个全新、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学科体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从实践中我们得知教学理念的不同,所形成的学科体制和教育方针也会不同。在建立学科体系之前要及时确定办学宗旨,选好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也要具有创新意义。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建立新学科带来了一些新的风气,激发了新思路的诞生。总之在建立创新的学科体制时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创作实践,另一个则是理论研究,运用这两个方面去勾画和审视设计学科,从而形成独特的学科特色,这也是建立创新学科体系的重点与核心。

二、完善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课堂

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就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基地,但是数字教学与普通教学是不同的,并不是通过一根粉笔和一块黑板就能进行教学。数字教学需要一些特定的教学设备,另外在课程的开展上也要另辟蹊径,跟随时代的脚步,与国际进行接轨。在产品的设计方面,西方一些比较著名的设计公司近几年逐渐设计出了一些人性化的产品以及设备,这些设备的诞生在未来会对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应该充分对这一点进行思考,做好完善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课堂的准备。

三、通过“媒介”引发教学数字化

信息与资料文献的数字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知识数字化转变的改革,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今社会,知识的实际含义早已有别于传统的概念。因此,只有将理论知识逐渐向数字化靠拢,才可以通过新的网络媒体以数字化的形式为人们传输信息,让知识的操作性、利用性、选用性、应用性等得到全面的提升,而这四个性质恰恰也正是对知识转向数字化的要求。目前的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具有两大特征,一个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传播和利用,另一个则是通过探索、研究不断地获取知识,而将知识转向数字化正好是两个特征的内在需求。随着技术的改革运动,计算机成为现今在设计领域主要的应用工具,在应用方面它拥有着各式各样的特点,比如高效、精准、不易丢失以及方便等。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用户与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是严重受阻的,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严重阻碍着艺术设计的进步与发展,在应用信息技术之后,这一弊端也迅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媒介”已经不单单指真实存在的一些物质,还代表了以储存数据形式出现的信息、概念等,通过计算机为载体进行应用识别。数字化的信息也可以用来设计虚拟“概念”,为整个艺术设计行业带来了创新的影响,使设计领域全面实现了数字化。

四、注重互动设计与实践过程

现如今互动设计的领域已经逐步在走向成熟,无论是软件与硬件的有效整合,还是配置的教学设备,又或者是数字化的课程设置都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将创新的设计理念融入实践过程中去。增加社会所需的新课程成为整个设计学科领域的重要措施,使互动设计的概念由此而生,开设新课程的学科体系一定要以新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站在现有的平台之上,积极汲取现有的知识经验,将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内涵与本质充分进行消化和理解。

总之,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实施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首先应该建立创新的学科体系,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领域。其次要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开展数字化课堂,培养出设计领域的专业人才。还要通过“媒介”将教学与信息全面转向数字化,使设计领域向数字化、信息化靠拢。最后要注重互动设计与实践过程,让艺术设计教学更加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通过了这四点才能让人性化设计与艺术设计教学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更好地得以落实。

作者:陈兵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赛娟.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2016(3):345-346.

数字化改革的背景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化电厂 热工自动化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三五”期间发电企业将面临节能减排、减员增效等多重压力,但同时也是电力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转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于这样的大背景,电力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电力市场表明,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

发电企业如何积极应对经济转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建设高效、安全节约的数字化电厂是发电企业的首选。做为培养发电企业中自动控制人才的专业,进行相应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先行启动。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化电厂的概念和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然后阐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数字化电厂的概念

数字化工厂在全世界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统一的定义,但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DL/T701-2012中,对数字化电厂采用了电厂数字化和数字化 电厂二术语进行解释。电厂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及微处理器技术将反映火电厂生产和管理过程对象的现象、特征、本质及规律的声音、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和图象等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过程。数字化电厂是电厂数字化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概念。

电厂的数字化应包括在其各个生存过程,分为六个层面:即电厂规划和设计的数字化、电厂建设的数字化、电厂运行的数字化、电厂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等各个层面,才可称得上是全面的数字化电厂;数字化电厂具有以下六个特点: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互操作性、信息化、智能化。

热工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参与到电厂的各个层面,因此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国内外数字化电厂的现状

2.1 国外现状

近年来,数字化电厂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德国的尼德豪森电厂是全球第一家数字化电厂,控制系统为西门子TXP-2000,除锅炉安全监控系统(FSSS)、汽轮机控制和保护系统(DEH、ETS)、重要的模拟量采用常规方案外,均采用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被称为尼德豪森二期工程的德国诺伊拉特电厂1100MW的F机组和G机组,控制系统西门子TXP-3000,与尼德豪森一期相比,不仅被控对象采用了Profibus-DP协议,仪表与全部采用了Profibus-PA协议,同时在常用电源系统还采用了IEC61850协议。

2.2国内现状

国内电厂在运行方面基本实现了过程控制及设备运行的初级数字化,具备了一定的控制优化和状态检修能力。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火力发电厂采用了现场总线技术,如即将投产的华电常德电厂(2?60MW)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占40%,在主控和辅控系统中都有用到;

3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3.1数字化电厂的推进,要求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的转型

我国经济正向结构调整的新常态转型,“十三五”规划期间对电力行业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传统能源方面,因此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电厂。数字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消费者对于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及多元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内部也面临减员增效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基于行业的需求,要求专业人才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适应社会和发电企业的发展,这样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广,在具备理论基础的能力上,着重培养创新能力。

3.2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数字化电厂采用故障预警、无人值守等技术,将满足发电企业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的要求,而实现电厂的数字化主要依据自动化技术。其中先进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和在线优化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故障预警技术,能够实现锅炉燃烧的优化及故障预警等,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减员增效。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都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发电企业将全面实行数字化、智能化,这主要依赖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4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1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拓展

目前专业培养人才主要是面向火电、核电行业,但在“十三五”规划期间电力工业的发展重点预计会向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产等方向发展,以及更高容量、更高参数、更高效洁净的方向发展,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能够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利用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并适当开拓新的领域。在优势领域里做深做强,并适当探索新领域,这是当前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

4.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及采用教材的不适应显得尤为突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减相应课程,并修订课程中的内容,也需要修订相应教材。

5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5.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校的热工自动化专业是为电力行业基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改革首先要适应电力行业的要求,并根据本专业的现状,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的经验进行改革。因此,首先到本省、外省的先进发电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自动化技术现状,以及对热工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其次,到同行业高校进行调研,学习改革的措施,借鉴成功经验及教训;并实时关注本专业毕业生的动态及听取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切身体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动态更新。

5.2 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对具体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主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

5.2.1理论教学的改革

基于数字化电厂理念下,电厂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在线优化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都将在电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应这些内容课程的增设就十分必要。除传统的一些必要的专业课外,可增设选修课或开设讲座等,或通过专家学者的报告等,使学生接触和学习这些前沿的知识,做为知识储备,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

现有课程的教材也需要实时更新,测控技术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编写讲义、教案等,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向学生补充先进的技术的内容。

总之,通过传统和现代的教育手段相结合,为学生补充信息。

5.2.2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实验设备及实验手段的改革。

目前学校加大了对教学的投入,不断更新增置教学实验设备。利用此契机,新增加的设备应面向数字化电厂的运行及管理,例如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智能设备的添置,将来还应加大对大数据利用、互联网+等方面的投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并为将来的创新提供驱动力。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人才。

6结语

基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大背景,适应数字化电厂的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都是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热工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探索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晋宾.解读数字化电厂[J].自动化博览,2013(10):42-46.

数字化改革的背景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手段;信息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科研、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网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层次。

整个系统一般由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校园网教学系统、图书馆资源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组件构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基本思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数字化校园的结构体系

所谓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环境是基础,数字化管理是手段,数字化资源是关键,数字化生活是目标。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改革的工程,其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设结果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环境建设:包括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硬件建设;也包括用户体系结构建设、安全管理及门户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

数字化管理建设: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也包含了标准体系规范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

数字化学习建设:包括数字化教学与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中心和资源建设机制、数字化学习资源制作平台;

数字化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应具备两种基本功能:第一,提供自主语言学习材料。比如语法、听力材料,以满足独立学习者的使用需求。第二,通过鼓励学习者发展个人学习策略、反思学习过程及承担责任等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学习材料,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推荐下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网络接入、信息应用及信息服务。

网络接入主要是指网络硬件设施和数字化设施所提供的网络基本功能和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网络接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它是数字化校园的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是信息流动的平台与渠道。

信息应用就是向用户展示数字化校园成果的窗口。它包括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及电子商务等,它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与关键。

信息服务功能是将各类信息按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个性化门户、决策支持及知识管理等。

三、数字化校园对教师提出的信息化能力要求

数字化校园的出现,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里程碑,它实现了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消除了信息分立自治的局面,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对高校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能力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的,以各种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应用系统为组件的信息集合,因此要使用它的功能,享受它的服务,教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操作能力。这种信息化操作能力,不仅包括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熟练地使用一些和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软件,比如office2003等。

2.教师应该具备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再生能力

传统的书本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更新慢,信息量小,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并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而要做到这一点,依托数字化的校园网络平台,无疑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法。对此教师应该具备对信息的采集、整合和再生的能力。

3.教师应该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模式已由板书式教学转变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通过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应掌握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数字化教学设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

4.教师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要求教师拓宽知识领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能在教育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这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完善人格,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个性化,以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

四、数字化校园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要求

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的几点建议:

1.图书馆要实现管理创新。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对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坐等读者,而是主动的方式为读者服务。

管理思想上:追求新的时效性,打破以往评价图书馆总是以藏书量为标准。在新的条件下,要把能否高速、快捷、有效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和服务质量高低作为评价图书馆优劣的依据。

管理手段上:要告别手工操作,逐渐实行计算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效率。

管理目标上:发展目标是要建立数字图书馆,实现与其他院校或公共图书馆进行互联。

2.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数字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开展信息服务的根本保障。信息资源的不断递增,数据库的不断建设,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必须依据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路子。

3.提高馆员素质。由于数字图书馆在发展变化,导致图书馆功能的不断改变,这就需要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能力。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组成部分。在高校扩招、改革的背景下,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设施,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解决多校区管理面临的难题、及远程办公等方面的问题,数字化校园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各高校能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变,促进学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华香.试论高校开放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74-176.

[2]王立珍.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信构建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50-52.

[3]杨利军.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与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88.

[4]张靖,唐雪飞.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10):99-101

数字化改革的背景范文4

(一)移动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影响

自1990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运行远程教育体系,并以此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调整,自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改善教育体系,变革应试教育方法。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深化,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手段也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使我国逐渐成为学习型社会,还使我国的社区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随之开设的“全民学习”,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追捧。同时,社区教育的斜跨式升级也促进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优化改造。

(二)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教育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居民可在数字化社区的背景下学习知识,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资源丰富、使用便利的特性。民众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相互沟通,还可共享资源,借鉴学习,共同进步。

(三)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社区的更新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教育手段逐渐融入我国教育行业,如网络教学、FlippedClassroom等。我国的社区教育在历经十多年发展后,也开始优化升级。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发展,社区教育与网络教育以及FlippedClassroom相融合成为社区教育的必经之路。如今,数字化社区教育已经和网络信息相交融。2014年,我国颁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85亿,比2013年增加1500万人,尤其是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逐年增长。这一现象预示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手机网络将带动多个行业急速升级。这也说明,我国的数字化社区教育可以建设在线式平台网络,实现与移动网络的有效融合。目前,我国地域发展不均,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发展地区的社区数字化教育停滞不前。一是因为科技网络的发展将社区学习者的时间分割,二是因为我国的数字社区教学没有紧跟时展进行整改,阻碍社区未来发展的脚步。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并没有受这些因素影响,如上海,推出学习平台,旨在实现资源共享,让社区居民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另外,我国东北地区将微课逐渐应用到大学教学,实现社区资源教学在线平台和移动式微课的资源共享。事实证明,我国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一定会依赖网络和移动式教学进行改革。

二、加强数字化社区教育的措施

(一)创新数字化社区教育教学手段

数字化社区教育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对社区内居民进行教育的活动。与传统社区教育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在对居民进行数字化教育过程中,首先,可学习,即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集体教学,通过口传面授,更好地帮助社区居民掌握数字化技术,提高他们数字化资源使用能力。其次,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即由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者建立交流学习平台,给社区居民提供共同的学习环境,在平台内进行网络学习,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进行个体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社区教育中比较常见,也是最能显示学习者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方式。这些教育方式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提高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更能调动更多社区居民加入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

(二)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

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是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极创新和逐步优化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开展具有特色的实地街道调查,对数字化服务社区进行课程资源调查走访,收集相关资料、视频等,然后进行分类整理。第二,制定相关数字化社区教育相关标准,利用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管理和规范教育资源,建设一定标准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第三,创新模式,联合本区域高校开发新模式,利用技术优势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本土化数字教育资源发展。

(三)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

高效管理能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价值。因此,要构建数字化教育社区服务平台,把社区居民始终放在重要位置,保证其能得到良好、舒适的教育资源,达到共享教育资源的目的。首先,应依据社区特色形成全民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建立符合相关标准的涵盖文化、生活、历史等方面的学习资源体系,实现统一管理、学习、考核的目标,密切结合社区居民就业等信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全方位、多元化教育资源。注重资源教学内容,以实际需求为基本导向,挖掘具有一定适用性和多元性的资源。最后,提供远程学习服务。不断提高社区、镇教育体系的结合和互通,建立学习支持系统,通过远程中心进行在线学习指导、报名指导、咨询政策等,促进社区教育服务长远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四)完善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

第一,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不匹配问题。数字化社区发展虽已逐渐进入全民终身学习阶段,但网站平均每日访客数量与网站注册人数的比对数据不是十分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员实际需求与学习资源存在脱节问题。因此,在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过程中,要需要充分分析客户实际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建立学习资源。第二,解决传统学习习惯以及数字化学习间的矛盾。与传统面授方式相比,数字化社区教育学习方式更便于社区群众适用。因此,要普及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改变传统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第三,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应遵守开放、服务向导、交互的基本原则,不断分析和研究教育资源的存储、分类、更新及维护技术。第四,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在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时,需要保障具有一定建设经费,定期进行培训及评估检查,提高社区教育效率。

三、结语

数字化改革的背景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1-01

多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的进行改革,情境教学法被广泛的应用。新时代下的情境教学方式需要配合应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各种优势,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应用分析

情境教学模式已经被初中老师广泛的应用到课堂中,成为关键的教学理论之一。情境教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广泛。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课程改革的落实应用,情境教学的应用更加广泛。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的基础上,很多的语文老师选择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情境的创设。所谓情境教学不但依靠几张图片或某一段视频,需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借助老师语言描绘,提升情境的鲜明性,起到导向型的作用,带动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情境中。

2.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计算机网络作为基本的媒介,利用数字化处理后的教学材料保证在网路环境下运行,包括多媒体、网站、视频、音频、投影、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多种。和传统的教学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别,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融合,构建出信息量高、内容丰富、连贯、直观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交流平台,提高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

3.应用优势

3.1 活跃教学氛围。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影响和限制,情绪不稳定,同学不愿意加入到课程互动中,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互动较少。数字化教学资源由于信息量高、直观性好、演示性高等优势,构建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3.2 提高教学效率。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教学情境,学生会形成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借助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时代背景、人物特点、教学情节的兴趣,带动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分析、理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3.3 激发主体兴趣。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的构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激感、培养语言感受,深入的创新。人类已经步入到信息时代,学生们接受到不同信息的途径更加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情境教学法和数字化资源的配合,在触觉、听觉、视觉上带动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程度。

4.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情境形式化。情境构建过程中需要保证和语文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认识到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过程。情境设计中需要考虑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避免形式化严重问题。

4.2 问题情境无用化。情境教学建立后老师会配合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内容保证有效性,避免形式化,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到真情实感,避免情境的空洞。

5.结合的方式

5.1 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过分强制性的要求学生,避免引起学生的厌烦和疲劳。老师潜移默化的调动学生注意力,发挥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借助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主动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5.2 发挥数字化资源的形象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分析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学习效果具有明显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实施中,很多的内容是具有重复性的,学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厌烦心理,特别是写作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低。老师应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营造出实际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适度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带动学生跟随设计好的教学环节逐步进行。

5.3 利用多样性。老师借助不同的数字化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打破常规的形态,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利用数字化资源设计微课内容,微课制作保证精炼性,美观性和使用性。微课语言通俗易懂,和学生认识水平保持一致性。资源内容要包含声音,利用文字,符号,图片,颜色,动画多方面合理的搭配。设计要结合书本知识的重点,画面要简单大方,无关的内容不应出现,总体环境背景应该安静。

6.数字化资源选择的依据

选择教学资源应该满足预期教学目标的需求标准,情境创设之前对于教学目标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部分抽象性较高、理论性知识多的课程,应用音响、投影、多媒体课件帮助建立情境,对于过程和现场进行充分的模拟,将原文的语文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内容;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的状况下,老师应该选择动画、电影、视频等具有新奇性、趣味性、动态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探究性意义的课程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引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供教学资源,将视频作为主体,学生应用软件工具,学习相关内容,课堂时间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解答自学过程中发现疑点,相互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应用的优势。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老师须提高重视程度,在语文教学课程积极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建优质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参考文献:

数字化改革的背景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DF);PLM系统;教学模式改革

1. 前言

本文是基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结合工厂的实践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范围界定:数字化工厂(DF)概念很广泛,本文特指离散型制造企业,结合到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专业包含但不限于“数控、模具、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2. 需求的提出

“教改、加强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参与式教学......"如今已经在广泛讨论和尝试,但最终到要落脚到我们的服务对象(制造业)上去,那么我们服务的制造业到底是怎么在运行、怎么在工作呢?这些如何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呢?师资队伍是否能够适应?教学素材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的课时和成本是否可以有效控制?教材如何匹配?

综合来讲,就是解决“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的问题。

3. 解决思路

从国家工信部的合并组建,到其提出的信息化“两甩工程——甩图、甩帐”,都可以用一个概念——数字化工厂——来描述先进制造企业。

“数字化工厂”就中国制造企业目前来讲,主要包括PLM和ERP两大系统,如下图:

图1 中等批量生产制造企业信息系统

而职业院校理工类教学主要是培养技术的技能,属于PLM系统的范畴,因此引入的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就是指PLM系统,在此系统中,包含了设计、工艺、制造(编程与加工)、及此过程中的管理等方面;此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系统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3.1.实践环境:将数控设备、计算机中心通过PLM软件系统集成为一体;

3.2.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开发如热气机、减速机、手机模具等一系列项目,通过一个个实际的项目课题组织教学,并贯穿始终;一方面让学生掌握这些信息化软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这样一个从设计、出图、编工艺、编程序、加工操作全过程的实际项目,培养兴趣,锻炼对岗位的认识、工作过程的认识、强化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3.3.教材:由于课程的连贯性更强、甚至是教学大纲也将有较大的调整,与“数字化工厂教学平台”相关的教材就非常重要。

3.4.师资培养:今天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经验,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帮助老师的提升。

今天制造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CAXA数字化工厂——CAXA PLM”是很好的技术支撑平台,再加上其大量的制造企业经验及教学经验,是很好的选择。其构成平台如下图:

图2 CAXA数字化工厂模型

图3 依托CAXA数字化工厂平台进行项目式教学

4. 结语

如今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中高职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力开展与企业接轨的专业建设,汲取企业的先进制造经验,其中数控、机电、模具等专业均建设数字化工厂项目,数字化工厂项目模拟企业模式,通过PLM体验中心、现代实训车间、8S管理等内容建设构建出数字化工厂模型,再配合企业应用广泛的CAD/CAPP/CAM/PDM/DNC等软件,完成数字化工厂核心内涵建设,并由此展开教学模式改革,做到真正与企业接轨。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下数字化工厂产业形势分析探讨 。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4-2。

[2] 构建数字化工厂 。中科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