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民营企业;法治;竞争力;转型

什么是法治?《辞源》的定义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的解释是: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党的十以来,同志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引。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以法治企,在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将法治提升为民营企业重要的竞争力。破除“民营企业只有3-5年寿命”的魔咒。

一、法治是民营企业构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无论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还是新时期外部环境对民营企业的要求来看,民营企业都应当更重视法治管理的价值,并打造自身的法治竞争力。

1.法治是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以法治企能从根本上规范和确保企业管理的实效。既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保护,又能在经营中规避风险、避免管理漏洞、预防和减少损失,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法治又是目前许多民营企业的软肋。许多人将民营企业与“管理不规范”挂钩。如果能够加以改善,必然能在民企中形成人无我有的竞争力。其次,以法治企能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赢得优势。经济形势日益复杂,企业与各方合作和利益关系也更加多变,民营企业如能积极培育法治竞争力,善用法律法规来表达诉求、维护正当权益,就可能在技术、资本、人才等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并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成为企业赢得创新竞争优势的关键,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法治是民营企业服务市场和社会的迫切需要。第一,市场和客户提出的法治化建设要求不断提高。比如,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为保证产品质量及市场信誉,会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审核,检验其供应商在经营活动中是否符合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等社会责任。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就会立即取消其供应商资格。这些责任认证规定许多来源于对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第二,行业及社会对民营企业的法治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执法力度方面也日益严格,比如《食品安全法》《环保法》等都对特定行业的企业经营条件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要求。民营企业只有通过法治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管理水平,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并展现出自身竞争力的综合优势。

3.法治是民营企业适应国家法治建设的应有要求。民营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法治建设有利于民企创业和健康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权益的保护。谁能够尽早顺应这一时代趋势,通过加强以法治企,与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更好地接轨,谁就能培育出除了产品、市场等竞争力之外新的法治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新的优势。例如,法律对拟上市的公司作出了明确规定,必须符合多项基本法律要求,这让不少想要通过上市达到融资目的的民营企业停止了前进的脚步。而符合依法治理要求的民营企业,无疑就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法治管理作为民营企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虽然法治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但国家法治化建设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里着重分析民营企业自身法治管理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

1.法治思维淡薄。据相关资料统计, 科技型中小企业中90%的最大股东是董事长或董事长兼总经理,85%的企业创办人是企业负责人,法人治理制衡机制缺位,企业对创始人依赖性和受制约性强。事实上,不少民营企业在经营中暴露出法治思维的局限性。第一,守法意识淡薄。通常表现为只顾经济利益,缺乏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引导、缺乏法律底线思维,或不讲诚信等,这样的企业迟早会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第二法律知识缺乏。不注意及时学习、理解相关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的规定导致观念的错误和落后。第三,不善于运用法律。不知在经营中如何运用法律有效防范风险、维护好自身权益。因此,这些企业无论在设立企业之初,还是签订和履行合同中、内部管理、直至诉讼或仲裁过程中,都容易产生不利后果。

2.法治资源有限。第一,非讼事务投入普遍较低。在不少企业,因各种竞争压力,无法或不愿再在自身法治资源上作更多投入,比如法律专业部门或人员配备、律师事务所聘请等。这样不利于经营风险的防范,在商务洽谈中也容易忽视应有的权利。例如某企业在与外商洽谈品牌授权经营合同时,外方提供的几十页的合同中只有简单的两条是外方作为授权方的义务,其他均为该民营企业的义务。但由于该企业资源有限,但又急于求成,不愿聘请法律专业人员协助,导致在执行合约时发生了重大纠纷。第二,诉讼事务维权效果不佳。由于前期投入不足,一旦发生纠纷,在诉讼过程中普遍存在书证、物证、电子证据取证困难,办案成本过高,鉴定困难,执行难等问题,这往往也让民营企业无所适从,即使花费重金也较难维护自己的权益。法治管理的价值更因此而无法体现。

3.法治水平有待提高。法治水平低,不仅不能成为企业的竞争力,还会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现在民营企业的法治水平低主要表现在:第一,内部管理未与法律法规的接轨。比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环保法的出台,对企业在节能环保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民营企业却没有按新规定进行积极改善,导致能耗、排污指标等严重超标。受到了主管部门的重罚,损失惨重。第二,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内部法治管理流程。一些企业即使设置了法律管理岗位,但有些项目未经过科学论证程序和法律人员的参与,导致岗位形同虚设。第三,法治学习和教育普遍缺乏。法治思维在许多民营企业中还没有形成全员化的成果。许多人认为那是管理层或专业部门的事。事实上,法治管理渗透在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全员的法治思维能力提升,法治水平才会有整体提升。

三、民营企业构建法治竞争力的途径

民营企业的转型实践,必须从顶层设计、价值创造及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着手,以更好地实现以法治企。

1.法治观念应融入核心价值观。这是企业法治的最高层次。法治,对企业来说,它既指健全的公司运行体系,良好的公司运行状态,更多意味着整个公司成员对制度发自内心的遵守和由此而形成的良好的公司秩序与状态。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首先,要树立守法合规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民营企业持久良好发展的根本保障。这意味着,不论顺境逆境,诱惑或压力,企业都应当基于长远可持续发展,以合法性为基本前提,与国家、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积极接轨,作出科学决策。其次,要将法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即从企业的战略高度去理解和重视法治的重要性。思考法治与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质量、资本等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逻辑关系。制度、流程建立的终极目标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而为客户创造价值。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清晰地意识到法治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才会更自觉地践行,而不是为治理而治理。

2.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精准发力。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复杂,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应当将法治竞争力发挥最大价值。第一,要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法律保护。比如某科技公司通过所在园区的法律协助完成了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登记。这帮助该公司在被一家美国公司指控其侵权的“337调查”中取得胜利,对方最终撤销了针对该公司的所有专利诉讼。这个过程中,企业自身并无法律部门或法务工作人员,但他重视核心竞争力的保护,利用较低的成本高效地解决了国际纠纷,因为它在设立企业时就考虑了具有知识产权等法律服务能力的园区作为办公地点。第二,经营过程中善用法治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现行的法律、政策是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而且是一种人人可运用,无需通过市场“合理配置”的资源。但理解、运用不同,表现出来的价值就截然不同。民营企业大多被认为管理不规范。如果将来自客户、行业、监管部门等的法律规范作为提升法治管理水平的资源,利用政府、行业及客户等对企业的指导、培训和监督,按照法律要求积极完善管理模式,那么企业定会赢得外界的信任和肯定,形成人无我有的法治竞争力。

3.以法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法人治理结构下的企业,应在坚持“人、事分离,权利制衡,专业管理和创造价值”等原则下,加强以法治为主的制度建设。第一,制定完善企业规章制度。要以符合法律法规的企业章程为最高自治规范,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战略规划、业务流程、投资管理、资金管理、人员管理等内部制度,明确权利义务。比如根据《劳动法》规定,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企业应当首先完善企业《员工手册》,让员工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员工,也才能合法解除合同。以此达到规范运营、风险控制的管理效果。第二,加强法律研究,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法律工作者应加强对现行法律政策的研究,并使研究成果被企业尽可能采纳,协助企业决策更好地趋利避害,达到法治的最大效益。第三,全员学法执法。通过微信、网络等新媒体的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企业法治宣传教育的及时性、实效性和普及性,日常管理注重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努力使员工都成为法律法规的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具有法治思维的民营企业将在市场激烈角逐中展现出新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以及越来越多中小型创业企业新兴发展,必然使企业面临许多复杂情况和新问题, 形成法治竞争力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李贵连.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引言.

[2] 彭澎.企业法治建设的时代意义与核心内容[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3):107.

[3]原卫平.首席转型官――突破民企转型困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38.

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范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镇,稳步推进法治建设,切实维护我镇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充分发挥烟草市场“三级联管”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涉烟违法犯罪行为,强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秩序和群众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促进我镇经济持续健康向前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整治无证照烟草制品经营户,依法取缔无证照经营烟草制品行为。确保辖区内证址、证人、证照相符率均达100%。

(二)整治经营假冒卷烟、经营非法渠道卷烟、经营走私烟行为,依法开展打假、打私活动。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春节前后烟草市场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由综治办所有工作人员,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由负责执行整治执法行动的具体协调工作。联系电话:。

四、安排部署及工作要求

此次专项行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从2015年1月13日开始至4月18日结束。

(一)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提高认识(1月13日-1月18日)。各社区(村)要充分认识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依照本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工作要求、责任人、确定工作时限,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对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宣传,曝光违法违规案件,提升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为此次行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确保专项行动有序推进;

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范文3

第一、 借鉴其它人的经验;

遇到一个未知的事情,可以看一下其它人遇到这样的事情是怎样解决的。参考别人的经验,吸收别人的长处,一切好的东西我们可以拿来作为借鉴,这样就可以加快成长的速度,少走弯路,能更快地接近成功。

第二、 借鉴其它事的经验。

如果找不到其它人的有类似的经验,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有其它的事或社会现象可以作为借鉴,事虽然不一样,可是道理确是一样的。这种方法对人的要求较高,要求做事的人具有较强对问题分析和解读能力,能够由表面的“事”,挖掘到隐藏在背后的“理”。再从“理”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升的。

关于窜货的解决方法,人们已经总结了很多,这里就不再多叙。在本文中我们就利用借鉴其它事的方法解决窜货问题。旨在介绍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解决更多营销管理当中甚至是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窜货,是现有营销体制下的产物,复杂的营销网络,混乱的管理体系导致经销商和公司的营销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发生窜货现象。这是营销专家忽略的问题,在营销学中也找不到类似的概念。窜货也就成了营销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

由于窜货没有科学完善的理论供我们参考,这时我们可以借鉴其它社会现象。找到与窜货最接近的事让我们借鉴。在这种思考方式的指导下,首先想到了“拐卖人口”的现象,就是罪犯到其它地区去做法律所不允许的销售,而“窜货”是经销商或营销人员到其它区域做公司政策所不允许的销售。

我们可以找出“拐卖人口”与“窜货”的共同点。

目的:想通过非法销售满足自己对利益的追求;

途径:通过违背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达到目的;

结果:严重侵犯他人的利益。

具备了这些共同的特点,先看一下政府对付拐卖人口的策略,具有法治和人治两种:

法治措施:

第一、 严格立法,通过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控制和约束拐卖人口犯罪现象发生。

第二、 加强执法,设立法律监督检查和法律执行机构,确保法律法规得到贯彻执行,并同拐卖人口的犯罪分子做斗争。

第三、 实行户籍管理,采用身份证方式,每人一个编号,按照区域划分,便于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找到了被拐卖的人一看身份证就立刻能知道其来自何处。。

人治措施:

第一、 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建立民心所向的社会制度;人人都处在平等竞争机制下,就能减少拐卖人口的犯罪现象发生。

第二、 提高全民素质,通过多种教育培训提高全民素质,增强法律,人人都能自觉主动的和拐卖分子做斗争,自然能够减少,甚至消灭拐卖人口现象。

窜货现象就是营销领域的“拐卖人口”现象。我们就用政府防止拐卖人口的措施来处理窜货现象。

防止窜货也要分法治和人治两种,法治治标,人治治本。防止窜货如果完全依靠公司制度是不能根治窜货的,公司的检查人员稍一松懈,就会有人在利润的驱使下乘虚而入。人治方是解决窜货的根本之道,也是治理窜货问题一劳永逸的办法。但还存在着法治容易见效,人治见效慢的问题,目前的防止窜货的文章大多讲的是法治,下文将分别就法治和人治展开对窜货讨论。

窜货法治措施:

第一、严格立法,即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

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经销商和营销人员。还可以协调各级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为各地经销商提供和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由于各级经销商都是独立的公司,分属不同的法人治理结构,经销商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只能用制度和约来相互约束对方,上下级经销商之间不能用命令的形式来管理。在和约和制度中应该明确说明以下几个方面:

1、 严禁跨区域销售;

2、 根据经销商的销售网络为每个经销商指定其固定的销售范围;

3、 各地市场实行统一价格体系;

4、 严格按公司规定的价格体系执行,各级经销商的进货价格和批发价格、零售价格都有严格的规定;

5、 对经销商的奖励措施与是否有窜货相结合,严格执行公司的网络管理制度的经销商才有资格获得公司年底的返利或奖励;

6、 对于有窜货行为的经销商或营销人员要有明确的惩罚措施,比如终止经销商的经销权,对营销人员根据情节严重处以相应的罚金。

第二、加强执法,设置市场监督、检查人员——设立督导制度

向各地市场派驻督导进行巡回检查,督导作为公司对市场的检查机构,起到对区域市场、人员的掌控作用,从而达到了控制窜货的目的。督导的作用如下:

1、 公司例行公务执行(投诉、打假、窜货等);

2、 根据每月即定销售计划,检查各区域市场执行情况;

3、 对区域市场经销商定期考核与沟通;

4、 检查区域市场人员日常工作状况;

5、 市场特殊时期的顶替作用

6、 对销售部的业务进行检查;

7、 对销售部业务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8、 对销售部业务进行指导;

9、 对区域市场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10、 向销售部经理反馈市场信息。

第三、实行户籍管理制度,即产品代码制

借鉴身份证的方式为每一盒产品发放身份证编号,督导看到窜货的每一盒产品,都能知道其归属哪个区域,哪个经销商在负责销售。每个区域实行一个统一的区号印在外包装上。这种方式可是使厂家在发现窜货的时能够迅速找到货物的出自谁的手,明白产品的来龙去脉,有了真凭实据,处理起来也相对容易。

窜货人治措施:

第一、 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建立民心所向的社会制度,即采取先进实用的营销模式

采用先进合理的营销模式能够实现对市场网络的控制,厂商之间由贸易型关系转向伙伴型关系,还能够实现货物、资金以及市场人员的分流,管理线条简单明了。厂商职能明确,对市场人员和经销商的窜货问题也易于管理和控制。

医药保健品企业采用助销方式如果运用得体就能合理控制窜货现象产生,并能形成良性循环。

助销就是厂方通过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全面系统地支持经销商,协助经销商做市场。通过管理经销商、管理零售终端从而达到强化市场开发管理的渠道运作理念。助销模式需要厂方派驻代表,全面负责区域市场内市场拓展与管理事务,还要组建经销商下属的销售队伍和理货队伍,并提供专业的销售培训和进场费和陈列费用和赠品的支持,所选经销商大多是能够直接控制终端,这样就能减少经销商批发的环节,就可以有效地减少窜货现象发生。

这种营销模式的优点在于:

1、 最大限度控制销售终端。通过运用助销理念,在厂家代表、专营队伍人员的努力和厂方各项支持下,厂方控制市场的无形之手,直接伸到了零售终端。

2、 最大限度管理控制经销商,确保厂家各项市场及销售政策的高效实施。通过组建由厂方代表控制的专营理货队伍,零售终端控制在厂方手中。

3、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经销商资源,引起经销商对厂方品牌重视。由于有效地利用了经销商的人员、资金及网络,节省厂家经营成本,加快市场开发步伐,达到与直销相媲美的效果。由于厂方派驻代表的不断沟通,加上理货小组的全面配合,经销商在其经销品种中很重视该项产品销售。

4、 与经销商结成伙伴关系,化交易营销为伙伴营销。

运用助销理念开发市场,经销商可以节约销售成本,业务人员可以接受厂家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与厂家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开发管理市场。厂商双方着眼于长期发展、整体利益,从而达到一种高度的默契,对于窜货等一些问题,达到一种不治而治的目的。

第二、 提高全民素质,即提高经销商素质,协助经销商管理市场,和提高员工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企业销售离不开经销商也离不开员工,只有将经销商和员工的素质共同提高才能使企业取得长久发展。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来说明提高素质的重要性。

目前一些行业厂家与经销商合作,尤其是保健品行业,几乎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的行业。厂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经销商、打现款从而达到圈钱的目的,利用保健品的暴利低折扣引诱经销商,抛出似乎严密的推广计划,先猛上广告虚张声势为招商造势。导致厂家与商家之间是诈骗与反诈骗的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导致厂商信任度降低、门槛提高、厂家要求现款进货,经销商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还要求厂家派驻人员,帮助销售,并在当地办公做市场。

不过有一点很明确,市场不是商家的,而是属于厂家,市场永远属于品牌拥有者。导致现在这样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保健品消费观念不成熟,由于高利润厂家投机心理较重,这些都是导致窜货等对市场不利现象发生的原因。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厂家对经销商的管理方式也要发生改变,甚至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要发生变化。

这里介绍一种管理方法叫最“菩萨管理”。菩萨管理的宗旨就是“帮助更多人成功”。菩萨管理的结果就是“更多人帮你成功”!企业如果本着帮经销商成功,帮经销商赚钱的宗旨,派驻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去帮助经销商发展事业,协助经销商管理市场,厂商双方做到荣辱与共,形成一个统一的核心,不再是单纯的业务关系,而是合作伙伴,进一步发展还可以将经销商转化为生产厂家的分公司,双方各占一定的股份,共同管理,共同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合作发展,只要双方彼此互相找到需求,有了需求就有合作的可能。

在员工管理方面,提高员工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是营销制胜的根本,为了防止营销人员窜货,

首先,要有一个严格的奖罚机制,对有贡献的人一定要公开奖励,对违反公司制度的人也要严惩不怠。

其次,还要有一个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定期考核,考核成绩处在末位的员工当然就要被企业淘汰。如果不淘汰最差的员工,企业的团队力量就无法发挥,核心竞争力就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再次,企业要为员工提供适合发展的环境,企业领导要带头在公司里树立尊重人才、理解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风气,为人才提供各种提升的机会。比如某个区域经理做的非常出色,也可以考虑将其所负责的区域成立分公司,有成就的经理得到相应的股份。将员工变成老板,这种方式是最能让员工发挥主人翁精神的做法。

最后,设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为员工规划人生的发展方向。在企业里让员工永远都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物业管理安全管理监督

1物业安全管理的发展

1.1科技创新是物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动力

物业安全管理过程中服务与管理并存,具有受制性和较强的专业性,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不足、思维僵化、监管方式传统、信息不对称和法律不健全的情况,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以安全指数目标为主导,通过创新来寻找科学、透明、规范的发展道路,将粗放的物业安全管理朝复合和单一向精细转变,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应加强物业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创新,解决相关突出问题,以多元化的策略来提升安全管理的综合指数。物业企业可在资源和品牌优势下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如万科物业退出的黑猫一号产品,支持多种开门方式,实现人脸开门,实现快速通行。改善了人与人、人与商业、人与物业之间的关系,全数字消防体系的开发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消防覆盖,对于消防安全隐患能实现时限预警和立体化预警,人行智能通道技术在保障安检安防功能的同时也能实现交通智能疏导,能有效促进特定场合的人流控制,还有其他相关技术都极大的推进了安全管理的发展。

1.2完善物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上海市住宅物业消防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全面建设和完善物业安全管理工作法律的开始,相关主体行为会受到对应法律法规的限制,在日常管理、监督和指导下打造公正、公平、公开的物业管理市场环境。当前的物业安全管理中还有所不足,存在较多的痛点和盲点,无法明确划清管理责任便捷,对物业管理行业的诚信度和社会形象造成损害,完善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务院采取证照分离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将形成许可事项取消来保证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构建质量认证体系并持续完善,做好事中事后的监管,提升服务品质,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加强质量认证制度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发展。这就更突出了物业安全质量标准规范的重要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在物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按照标准规范化体系执行,完善物业安全管理,在物业供应链和安全管理中应用HES标准体系,已完善的标准和规范来改进物业安全管理。

1.3做好物业安全管理监督奖惩

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推动下,逐步实现万物万联,信用评价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在发展过程中,物业安全管理中应将奖惩体制与监督体制和诚信挂钩,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2017年是中国物协的行业诚信建设年,在国家全面建设信用体系的背景下,中国物协重点建设物业行业诚信,对于物业行业的信用评价标准、信用资源共享、失信惩罚、重点领域和方法等问题加大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前的物业安全管理监督呈现智能化和多维化,在高效监督下,安全管理的失信行为将会被曝光,通过深度结合奖惩制度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2物业安全管理规划发展

物业安全管理规划是物业管理行业在项目管理层面、企业经营层面、行业监管层面根据标准规范、法定程序对物业安全管理规划进行编制和审批,物业安全管理规划是从项目、企业和行业实际出发,符合先关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可在各级政府和国家关于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法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行政、法治管理方法,统一控制和安排物业安全管理规划中的相关工作,有秩序、有计划、协调地法治物业安全管理活动,确保顺利执行各层面规划。全面统筹、群防共治、科学化解和突出重点是物业安全管理规划制定的原则,不能再以单一思维方式来应对安全风险,做好安全管理实践的预防,促进物业安全管理的和谐、稳定发展。从短期来看,物业安全管理是在GB/T19001质量体系标准基础上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规划目标、保障举措、工程和六大举措。规划成分体现了物业安全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如自然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等。六大举措主要是控制安全生产服务和识别隐患,工程是对物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支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要从安全管理中的重大事故出发,做好总结,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科技支撑能力、信息预警监控能力等,保障物业安全管理。物业安全管理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行业各个层面,这就需要从项目管理层面、企业监管层面和行业监管层面来完善相关规范标准和法律法规、创新安全技术,建立安全诚信和失信体系,制定与之对应的奖惩体制,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以此来实现物业管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奇云,胡沙沙.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重庆为例[J].建筑经济,2017,38(06):76-82.

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 农业 种子 管理

[中图分类号] S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70-01

当前环境下,我国的种业已经步入了市场化、法制化的发展道路,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就必须提高认识、充分履行职能,发挥种子管理工作的作用,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以便更好的推动种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的增产。

一、种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依法行使职责

种子管理工作是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的种子管理部门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对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种子管理工作是一种公益事业,旨在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随着种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种子管理部门依法行使权力,维护种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2.为农民安全使用种子提供保障

当前环境下,农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农业结构也得到了调整,农作物朝着增收、增效的方向发展,种子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联系。而种子管理工作是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依法行使职责,对种子的生产经营、使用过程进行管理,使农民能够放心的使用优质的种子。

3.有效的促进新农村建设

将种子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安全高产的种子放在市场中,充分发挥种子管理工作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实现农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加强种子管理工作的措施

1.建设完善的种子管理队伍

种子管理队伍在种子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能够引导种子管理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应该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充分调动种子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种子市场的规范,保证依法办事,保证农民合法权益。其次,种子管理部门要对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从而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素质水平高的优秀管理队伍,为种子市场的安全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对市场经营者的管理

当前环境下,种子市场实行经营许可制,市场经营者只有在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后才能合法经营。所以,要严格制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要求,并严格审查,只有完全符合标准的市场经营者才能发放经营许可证。同时对已经取得许可证的市场经营者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实行定期审查,旨在保障种子市场经营者的素质。对于无证生产经营的情况,要及时的取缔,提高民众的监督,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

3.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种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只有优质的种子才能种出高产的农作物,因此,确保种子的质量对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种子管理部门有职责对种子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谁经营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如果种子质量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追溯问题的源头,严禁不合格的种子出现在市场上。另外要加强种子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的管理,将种子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4.加强对种子的生产经营商的支持力度

种子作为一种商品,是农业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种子的质量与种子的生产经营企业有很密切的联系,作为种子管理部门,要及时的与种子生产经营商进行沟通,但不能干涉生产经营商的活动,管理部门要为种子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为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的合法诚信经营提供保障,从而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种子。

5.加快立法,依法治种

市场经济要在法律法规的制约下运行,同时一切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合法的活动要受到法律的约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使种子管理更加有秩序,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及其《细则》,然而当前的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实行条例规范局限性比较大,《管理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种子市场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必须加快立法的速度,为种子管理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6.保护新品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种子的品种也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会有新品种出现,要加强对新品种的保护,同时要建立详细的配套制度。作为种子管理部门,要把保护新品种放到工作日程中去,从种子的生产到经营的一系列过程,都应该严格控制,加大对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使种子行业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种子管理是管理部门依靠法律法规对种子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它为农民使用安全放心的种子提供保证,有效的种子管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保证种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种子管理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仍然需要管理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去加强种子管理。种子管理部门要建设完善的种子管理队伍、加强对市场经营者的管理力度、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种子的生产经营商的支持力度、保护种子新品种,而相关立法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为种子管理提供法律支持,从而使种子管理部门将种子管理落实到实处,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大军. 浅谈如何加强种子管理[J].农业科技通讯.2012,4(02):11-12.

[2]全立志. 加强当前种子管理工作的措施[J].农机服务.2012,29(02):257.

[3]许泽明,董红,李芙蓉. 对当前种子管理工作的思考[J].种子世界:工作研究.2007,5(06):6-8.

法治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范文6

——绩溪县临溪镇社会办林业经验介绍

我们临溪镇地处宣城市最南端,与黄山市歙县桂林、北岸、溪头等乡镇接壤,素有绩溪县南大门之称。全镇拥有人口10425人,面积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95公顷,山场5636公顷。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各项林业优惠政策的推行实施,全镇社会办林业热情空前高涨。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全镇林业发展的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办林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坚持"绿镇富民、以山养山"的发展思路不动摇,积极营造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为临溪镇社会办林业创建了一个开放、民主、宽松的投资环境,激发镇内外一批又一批的"林老板"纷纷慕名来此投资开发,有效地促进和带动了全镇林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使林业资源在市场化运作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着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全镇有林面积达52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8%。

一、我镇社会办林业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经济林。在推进林业经济发展中,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是完成新时期林业建设任务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限制林业发展的"瓶颈",在于投入不足。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财力有限,不可能给予全方位的顾及,另一方面,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又难以筹措到相当的资金集中投放。对此,一些实力雄厚,看好林业经济的个私业主纷纷把眼光投向了山场。特别对经济林的发展充满信心。时势呼唤林业经营权的流转,山场等待能人志士的开发。我镇罗昆村村民季益福早年*个体运输积攒了不少资金,2002年10月,在镇林业部门的指导下,他以个体股份合作制的经营形式,联合其他7名同伴,投资30多万元,将村集体林场买断经营权,建立开发"罗昆果树科技示范园"340亩。示范园以竹笋两用林、名优、特水果栽培等短期收效经济林为主,珍稀绿化苗木培育和家禽放养立体经营相结合的特色林业经济模式,实现了"以短养长,以山养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镇外运输专业大户吴锋鸣被我镇社会办林业的投资环境所吸引,毅然放弃城内舒适的优越生活条件,买断雄路村集体林场1500亩经营权,先后投资120万元,建成集高产笋竹两用材栽培、系列高档水果栽培、家禽水产养殖及休闲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山场,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象季益福、吴锋民这样的能人志士加盟我镇社会办林业不在少数,他们以发展经济林为切入口,不断加大林业投入,使林业生产焕发出勃勃生机。镇党委、政府在推动、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经营管理,还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强调社会投资办林业,必须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利于林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前提下,对投资者"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保证收益权",落实经营主体、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创造性地推出"树随地走,谁栽谁有,合造共有"、"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等多种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措施,因地制宜,不断搞活经营形式。

(二)精心组织,特色经营,围绕“共赢”,促进增收新亮点。镇党委政府在推动社会办林业进程中,以“林场发展、农民增收”为主线,通过政策扶持,组织到位,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力向社会林场进发,为农民副业增收创造了条件。据初步统计,全镇推行社会办林业以来,林场组织农户上山开发生态林场正蔚然成风、方兴未艾。“林老板”们雇佣农民工更是与日俱增,轰轰烈烈。“罗昆果树科技示范林场”、“富林场生态示范场”“峰鸣生态综合林场”和“大自然生态林场”等社会力量兴办的林场佣工就达8.2万个,为当地农户创造劳动就业岗位在1300个以上,农民因之从事林场开发收入达160多万元,从事社会办林业经营生产成为当地农户林业增收致富的一大新热点。目前,全镇在社会办林业的影响下,“林业专业户”、“林业专业村”正悄然兴起,雄路龙潭村70%以上的劳力均把眼光投向了林场,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陆续回乡上山干林业,该村从事林业开发的劳力,人均年收入达3000元以上。此外,社会办林业在“劳力效应”上还吸引和带动了周边乡镇农户的参与,辐射周边地区农民从事林业生产增收。形成了林场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共赢”新局面。

面向林场市场化运作带来的竞争,我镇林业部门坚持“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并举,极力引导林场培育珍稀苗木,以特色品种取胜,通过科技示范推动,以“林老板”葛强光和黄长安为代表的珍稀苗木培育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一个集女贞、桂花、红枫和山核桃苗木为一体的500亩综合培育中心,形成了临溪镇社会办林业中的特色景观,为争创林业绿色银行夯实了市场基础。

(三)典型示范,循序渐进。依法治林,促进社会办林业。全社会办林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林业自身发展的选择,是林业产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镇社会办林业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坚持生态效益优先、质量优先、社会各界自愿参与及依法治林为原则。以点带面,稳步发展。镇林业部门根据镇情实际,以典型示范推动促进社会参与。5年前,原大源乡林业站林政员曹诚实下岗后,凭自身林业技术优势来我镇创建了"林业综合开发示范场",镇党委、政府就充分认识到示范场的经济效益和典型示范功能,先后多次镇内外热心林业人士前往参观学习,向他们推广示范场的成功做法。并果断将效益连年下滑、经营机制僵化的镇办林场--富林山林场向社会推介,通过公正、公开、公平的评估,将山场面积1410亩40年经营权依法公开拍卖,雄路苗圃葛强光中标后,分批投资50多万元经营山场,目前,山场上笋竹两用林、毛竹、林绿化苗木培育三大基地已初具规模,山场焕然一新。"一石激起千层浪"、"观念一变天地宽"。此后,全镇通过宜林地使用权的流传、租赁、招标、有偿转让、联营、合股、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办林业方兴未艾。到今年8月份,全镇共盘活和林权出让宜林面积8000多亩,获得出让林权资金120多万元。社会投入山场资金400多万元。在社会办林业的各个重要环节中,我镇坚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后盾,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林、科技兴林之路,不断促进林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四)突出效益,强化服务。精益求精,走好科技兴林路。我镇社会办林业过程,也是一个加强和逐步完善林业科技服务的过程。镇党委、政府及林业部门一改以往"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的做法。及时为开发林业的能人志士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指导与服务。社会办林业每开发一处,镇林业技术人员就全程服务一处,并在镇内设立社会办林业技术咨询电话服务热线,先后印发科技造林材料500多份,赠送《造林技术问答》100余册。定期走访各个山场,现场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对投资大、项目多的造林大户,镇党委政府还主动积极为其在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寻求技术依托,以增强林业市场竞争力。罗昆果树科技示范园在得到安徽农学院技术专业指导后,开发栽培的名优、特水果具有生长期短、口味好、见效快等优势,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在镇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全镇社会办林业格局有了可喜变化。整个发展是"由浅及深、由单至广"趋势。如早期兴起的溪东联户林场,经营面积90亩,投入资金仅5万元,经营品种不仅单一(即单一的笋竹两用林),技术服务要求不高,经济效益相对低下,而且社会效益不大。通过发展后,以罗昆村珍稀果树科技示范园和峰鸣生态林贸易公司为代表的新兴林场,不仅经营形式和管理制度更为现代化,而且在项目经营中规划了生态旅游、水土保持等要素,并积极推选以名优、特高档经济果木林和特种养殖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与初期相比,先进技术投入更多,经济效益更好,社会影响力更大。

二、社会办林业引发的几点思考

(一)正在兴起中的社会办林业热潮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平台。社会办林业作为我镇"绿镇富民、以山养山"一大惠民工程,不仅在长远意义上为农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而且在短期内,为农户安排就业岗位,劳力就地转移等方面也提供了良机。直接带动了周边地带农民的务工增收。今年以来,正泰农业公司仅在种植苗木过程中,日雇工达到200多个,每个劳动力的日均收入在40元以上。雄路林业综合示范场年均用工也达到1.5万个以上。峰鸣生态林贸公司自开办以来,用于雇工支出就高达40万元之多。可见,社会办林业有效带动和激活了当地农民增收。达到了"办好一个林场,安排一批民工,富裕一方百姓"的效果。我们在推进社会办林业进程的同时,更应从农民增收角度出发,有计划组织劳工,走向山场,做到"经营者受其益,务工者得其利"。

(二)会、经济、生态"三赢"效应在社会办林业中日渐呈现。社会办林业的本质是通过对林业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发挥林业资源的最大效益。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更加有效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方位参与,多渠道投入,多形式造林的政策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造林,最大限度地建设生态环境。雄路林业科技示范场是我镇立体式林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林场除引进优质果树品种,如布朗李、密思李、冬枣等优质品种外,还着重优化了林场生产结构,发展林间饲养肉鸡和林农间作,大力推行了种养结合加生态的新型经营模式。形成了山上有高效的经济林,林间有养殖业,禽畜粪便生产沼气、沼渣和沼液返还林地的"链式"生产模式,增加了林地有益生物菌群,改善土壤肥力,有效增加林地生产力,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近年来,我镇还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契机,在引导和鼓励社会办林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生态林,在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等方面迈出新的步伐。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社会办林业中,一些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随着优化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深入,"低门槛、无门槛"的惠民政策的热情周到的服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社会能人志士来镇开发林业,现已初显效益。但在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一是在山场经营权流转中缺乏权威性的山场资源评估机构,对社会办林业有一定影响。现在大多*林业技术人员现场勘察、测算山场资产,说服力不强,权威性、法律性缺陷较大。二是群众观念滞后,加大了山场流转阻力,目前临溪镇开发的山场大多为集体山场,而全县的山场大多为林业"三定"时划定的责任山、自留山。一山多户或一户多山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山场在转让时,农户意见难以统一,对社会办林业走向规模化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力。三是林副产品深加工体系不够完整,目前,大部分林副产品只能*原始买卖,在产品包装、深加工方面没有形成气候,全县农民林副产品经纪人太少,林副产品附加值不高。降低了林副产品的利润,削减了林业开发的热情。此外,一些现行林业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完全适应全社会办林业发展,林业部门人力、资金紧张,技术指导和服务往往跟不上。毁林案件和林权争议时有发生等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办林业的发展。

针对这些制约社会办林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镇林业发展环境,吸引外地能人志士来我镇投资林业,推进全县林业跨越式发展,我们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社会办林业的宣传力度。镇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通过推介会和拍卖会等各种方式来宣传社会办林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全镇农户充分认识到社会人士投资兴办林业所带来的一系列效益。逐步形成能人志士投资、全镇广大林农参与的良好氛围。

2、成立具有权威性的林业资产评估机构。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应针对社会办林业的发展需求,成立具有法律效力的、有一定资质的山场资产评估专门机构或组织,制订规范评估制度和评估办法,专门进行山场流转的资产评估,避免国有山场、集体山场资产流失。

3、尽快出台规范性的、权威性的林业资源流转机制和操作规程,出台和规范社会办林业专门条款,建立更为宽松的投资环机境。不断加强对社会办林业的服务与技术指导,及时为开发林业的能人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形成资源调查、营林规划设计、造林技术指导以及种苗供应等一体化服务,减轻开发商的负担,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