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

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幼儿 语言游戏化 方法

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是,语言发展是智力发育的关键因素,而幼儿时期是人脑发育最迅速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段时期,如果对幼儿以科学的方法加以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自身独特的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思维领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幼儿的语言教育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由于游戏能推动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语言游戏化教学也逐渐吸引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笔者经过实践的积累,总结了三点幼儿语言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一、开展区域活动,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

在课堂上创设幼儿同伴间的情境交流模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幼儿通过对自身现实生活的再现,在假想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在这些角色游戏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对于有些事物只停留在表面的印象教师一方面应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同时也不能将自己视为局外人,要抓住合适的机会来丰富和拓展幼儿的语言内容。比如在进行“买卖”扮演时,幼儿通过想象的情境来进行角色扮演,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词语,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做些简单的动作,同时配合着不同的表情。在“买卖”游戏中,有的幼儿对于超市的印象只停留在卖吃的上面,这时教师就可以询问一句“你们超市还有其他东西卖吗”,通过询问,将幼儿的思维进一步扩散。而这样幼儿纷纷回忆以前去超市的经历,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语描述出来。

除了“做中说”外,还有“做后说”,比如在看图讲诉《打扫卫生》时,可以先安排几名幼儿表演剧情,在表演完后,让幼儿描述剧情中的内容,这样的方法就比单纯地看图讲诉有效地多。“做后说”,能够让幼儿运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更形象地描述剧情。“做前说”,在安排幼儿进行某项区域活动时,可以先让幼儿讲诉自己的计划,打算怎样玩,玩什么,然后按自己描述的去做。

在角色游戏不断开展的过程中,随着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断丰富,能够提供的情境也不断增加,幼儿的角色游戏会逐渐深入,情节也不断丰富,而幼儿置身于这样的情景游戏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适当提问,通过语言游戏,打开幼儿思路

在语言教学中,好的提问一方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打开幼儿的思路,促进幼儿去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在语言教学中的提问,仍然停留在“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中,那么幼儿会对这样的提问反感,而且也会以敷衍的方式去回答,完全没有起到有效教学的作用。此外,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任何技巧,而且也不注意难度的话,也同样会导致幼儿对回答问题产生抗拒的心理。而在语言游戏中,通过一系列有技巧性、有针对性地提问,丰富幼儿的词汇,使得幼儿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准确。比如在春天,向幼儿提问,春天来了,在幼儿园中可以看见什么。有的幼儿回答:“小花小草”;有的回答:“蝴蝶”,有的回答:“绿叶”。同时让幼儿从断句开始,慢慢将长句说完,比如“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万物复苏了”等。而针对幼儿在语言表达上的不规范,可以采用“你说我找”的语言游戏。在游戏中中,教师可以挑选幼儿在语言表达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进行表述,让幼儿来寻找这段话中的错误,由于这些错误是幼儿平时经常犯的,而现在自己能够发现,也偏于以后能够纠正。同时可以采用小红花这样一个奖励方式,抽取幼儿来回答问题,答对了奖励小红花。比如提问:“XX小朋友,你知道汽车和什么工具功能差不多吗”,“鱼和虾的共同点吗”,由于小红花存在的激励作用,幼儿往往会争先恐后地要回答。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幼儿关注生活,而且丰富幼儿的词汇,促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将教材贯穿于游戏化教学中

正规、专门的幼儿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这种正规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离不开教材。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选取能激发幼儿兴趣的对象来打到语言教学的母的。

首先,可以通过儿歌来训练幼儿的语音。正确的发音,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儿歌教学由于其自身有着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幼儿能够比较容易接受,而平时经常朗诵儿歌,也能够使得语音的纠正见效很快。此外,在日常的语言教学中念绕口令,猜谜语等小游戏都能够训练幼儿准确地发出一些比较困难的易错的音。这些方法能够将正确的语法、词汇与幼儿口语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幼儿本身具有的模仿兴趣,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儿童故事也是幼儿喜爱的题材。幼儿喜欢听故事,是因为故事里有着不同的画面,不同的人物,能够供幼儿自己去想象。此外,通过对幼儿讲解儿童故事一方面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使幼儿能够从上下文的语言情景来学习单词,并且能够根据语境,在以后的生活中模仿着使用新的单词。同时通过讲故事能够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技能,通过听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只有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而游戏化教学,通过开展区域活动,进行提问,将教材贯穿于其中,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发展了幼儿口语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成梅.多样化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2(02)

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创新方法 幼儿园教学 纲要 环境

根据我国幼儿园新纲要精神,5~6岁的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主要应该侧重对幼儿的倾听、表达、文学欣赏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其他活动的进行使幼儿的各方面的综合技能同步提高,要作好这一切笔者认为应作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宽松的语言活动环境和氛围

学习需要有良好的语境,可促使幼儿听、说、想的欲望,这种良好、宽松的语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场地(景)墙面、头饰、电教设备等,通过这些物质环境和教玩具的制作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模拟的实境中,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的去表述,为心理环境的创设提供前提基础。

结合在活动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引导、鼓励幼儿建立一种自信,使之连贯、大胆地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惜赞赏语句,及时抓住表述的亮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尽量不用否定评价,(除与科学性原则性相反的)同时还可以用多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表述。

如语言游戏“说相反”、故事续编“猫医生过河”、儿歌创编“动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故事,看图讲述“小雨伞”“让座”拼图讲述“聪明的公鸡”。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的语言活动,如“今天的新事儿”“论天气”“报食谱、说菜名”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言。

为使所学的内容得以及时巩固,应将活动时使用的相关教具、情景图等放置在固定的区角中,使之随时随地的去学习、体验和交流,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技能,巩固了幼儿的记忆,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二、采取多种方法整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法

按新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和,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教材内容应有一种整体的意识,才能真正培养幼儿语言综合素养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以语言表述为主,引导和支持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进行不同侧面的观察和感知,从不同层面的探索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将整个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单一的活动中进行综合性地获取与提高。

如在故事教学中可采用听故事,看图说感受,以图或文字作记录,学表演,作游戏的活动并与内容有选择的、有机的整合于一体,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引导了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此题材多样化的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整合,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上的差异,将集体教学改为分组结伴,区角活动、个别交流等方式在不自觉的交流和想象的过程中使每个孩子的语言潜能都在不断的发展提高。

三、运用先进的科学教育手段

利用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在活动中 尽量把一些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可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扩大和充实具体的感性经验,将一些童话,科普故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像结合。

如“小水滴旅行记”、“小蝌蚪找妈妈”等,让幼儿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的播放过程身临其景,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使幼儿的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语言习惯主要指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项,而倾听则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它关系到人际交往和对语言的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而幼儿文学作品则是引起幼儿倾听的良好素材,如在故事欣赏活动“妈妈和她的勿忘我”的活动中,通过配乐故事的欣赏使幼儿从感人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逐步体味一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那一分真爱。

这样不仅使幼儿听辩出了故事的基本情节,而且激发了想说的动机。而说则是语言的关键,如何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的从最简单、断断续续的说到流利、完整、连贯的说,应从对父母、同伴的说到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入手,将源自于生活的、比较熟悉的、和幼儿感心趣的内容,作为活动的主题素材,给幼儿提供大胆说的情景。使幼儿 情不自禁的对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培养了幼儿听说习惯的同时,不应忽视幼儿良

好阅读习惯的陪养。应从幼儿视图入手;而后导入情景讲述、看图说话;最后介入有序的翻阅图书,学会观察和思考进行评价性的拓展评述。

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等级的思维会有不同的思维表述。结合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听、说、读的技能综合于一体的引导,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赵寄石,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 曾红台.香港幼儿教育见闻[j].教育导刊,1997

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范文3

近年来,我国的幼儿声乐教育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声乐课程受到了幼儿的广泛喜爱。幼儿声乐的教学方法要随着教师能力的增强而得以完善,教师要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幼儿能够在趣味性的课堂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本文首先就当前幼儿声乐艺术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其次就声乐艺术教育的实践途径及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 声乐艺术 教育途径 教学方法

声乐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加强幼儿的音乐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知识。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要注重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讲解,增强幼儿的声乐学习能力。

一、幼儿声乐艺术教育的实践途径

1.让幼儿成为声乐教学的主体。

学校在进行幼儿声乐教学时,要将幼儿作为教学的主体,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所有的声乐活动都围绕幼儿进行。首先,学校要面向全体幼儿,强调普及的作用。学校要重视幼儿声乐的普及工作,关注幼儿声乐的发展,寻找适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幼儿声乐教学中,要重视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优化教学课程,创造合适机会,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其次,要加强引导,崇尚真善美。学校进行幼儿声乐教学要有鲜明的时代性,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因此幼儿在学习声乐时,要加强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同时,要做好经典的传承工作,弘扬我国优秀的声乐文化,加强幼儿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声乐文化薪火相传。学校的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的计划,在针对性的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教师开展的所有声乐教学计划都应该是围绕着幼儿开展,幼儿出现了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要重视起来,幼儿产生了逆反的情绪教师要及时地做好沟通交流,找到根源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进。

2.加强校外音乐机构发展。

幼儿声乐教育机构主要是学校和少年宫,因此校外幼儿艺术教育机构也是重要的组成。要重视校外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积极开展少年宫、少年活动中心、少年之家、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乐园、儿童文化园、少年儿童业余艺校等校外的幼儿声乐艺术教学中心。校外的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很多的方面,有书法、舞蹈、雕塑、绘画、音乐等,甚至还会有戏剧、文学、摄影等,因此校外的音乐机构通过这些艺术的集中教学,能够让幼儿掌握良好的审美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评价美,这样能够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校外幼儿声乐教育机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使用灵活的方法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勇敢地进行知识的创新。社会要鼓励建立幼儿声乐学习基地,聘请优秀的声乐教师讲述声乐的知识,构建强力的校外音乐机构。校外的声乐机构可以和学校的声乐教学进行联系,合力对兴趣浓厚的学生进行专项的教学辅导,营造良好的声乐教学氛围。

二、幼儿声乐技术教育的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主要是指教师使用口头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讲述声乐知识,讲述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顺利地表达声乐知识。讲授法分为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讲述法。声乐教师使用描绘、叙述的方法讲解声乐知识,使用有趣的语言能够提高幼儿对声音知识的吸引力,让幼儿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盲人摸象》教学时,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四个盲人摸大象,因为每个人只是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因此每个人的表述都是不一样的,这就给其他人留下了笑柄。之后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摸象的情况,这样就能够加深幼儿对歌曲的感受。第二,讲解法。声乐教师对声乐理论知识进行论证和讲解,包括歌唱发声问题、呼吸方法的应用等。声乐教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概念讲述清楚,然后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歌唱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自主地找到解决的方法。第三,讲读法。声乐教师一边演唱一边带领着同学们练习,一边讲解一边阅读的方法就是讲读法。通过讲读法,让幼儿感受使用腔体的共鸣来让声音更加的圆润、明亮,让歌声伴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发生起伏。

2.示范法。

幼儿因为接触的声乐少,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一般都是让刚开始学习声乐的学生大声的演唱、兴奋的演唱,这是无意识的演唱状态。教师指导着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感受声乐的变化,将声乐演唱和自己无意识的演唱进行对比,找到这两种声音的差别,从而更加贴近地进行声乐的学习。在进行示范法教学中,教师应禁止学生单纯的模仿练习,因为成年人和幼儿的声音有很大的差别,幼儿一味地模仿教师的唱歌,就会出现假唱的情况,不利于幼儿进行个性的演唱。

3.重复对比法。

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范文4

【关键字】幼儿教育 教学质量 教育方法 教育途径

幼儿阶段是整个人生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教育关系到幼儿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形成。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身心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广泛的认可,同时也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一、对幼儿教育质量的理解分析

随着大家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幼儿教育。有关学前教育教育探索,主要是集中在关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的特征对于幼儿学习效果的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研究幼儿教育质量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相关的背景,对不同的文化、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对幼儿教育质量进行理解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比如在进行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的时候,就应该正确衡量城乡幼儿的教育质量,这样才能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

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新式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充分的运用到教育工作的各个阶段,在幼儿教育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比较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所提供的音乐、图片、视频等能够将一些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生活的表现出来,使得幼儿教育的课堂更加生动。

幼儿阶段,幼儿的学习以及生活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固定下来,因此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来讲就显得非常重要。幼儿园的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开展教学,通过课件中的幻灯片以及声音的效果,为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节。这样幼儿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幼儿的知识增长。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接受知识最强的一个阶段,传统的幼儿教育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和讲授,这很容易让学生对于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歌曲等,发挥多美丽灵活多变的优势,创造一个轻松地游戏氛围,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用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幼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已经逐渐的被运用到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在幼儿教育阶段也同样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幼儿阶段,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还形成阶段,幼儿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幼儿老师可以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配,老师对幼儿的学习进行引导,给学生确定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完成。通过在小组中不同幼儿在一起学习,可以使得学习的效果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也可以促使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很多的提升。老师最后可以依据各个小组的表现来进行测评,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表彰,这可以使得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辱感得到增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培养的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阶段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后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对年龄较小的幼儿进行很好的鼓励表扬,尊重幼儿言论和行为,避免因为老师批评而伤及幼儿的自尊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幼儿多进行聊天,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促使幼儿能够形成比较正确的自我评价的标准,从而做好自我条件,以保持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小结

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后期各个阶段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幼儿在整个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最为基础的重要阶段,在整个教育工作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的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进行幼儿教育质量的新方法和新的途径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如何改进幼儿教育教学方法[J].青春岁月.2011(16).

[2]郑益乐.我国幼儿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7).

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范文5

一、独生子女幼儿时期的个性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现在家庭对独生子女大多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在生活上对子女过度溺爱,在学习上不顾孩子的喜好,盲目强调孩子的智力开发,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技能班、辅导班。致使大多孩子承担着重要的学业压力。从而形成不健康的性格。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1.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幼儿一般来说都会被当成家庭的中心,除了爸爸妈妈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围绕着这个家庭的中心转,使得许多孩子自小就形成了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心态,自我意识较强,喜欢事事都以自己为中心。

2.有严重的依赖思想

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幼儿,甚至包括青少年,他们的一切均有家长在包办,养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致使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较大,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3.性格内向、胆小怕事

部分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事事包办的同时还给孩子在生活上过多的限制。甚至有的家庭为了防止孩子遭受外界的侵害,而不让孩子结出外面的世界,整日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上学、放学路上都有父母或是长辈陪伴着。回到家后就乖乖待在家里,缺少个人空间和与外界结出的机会。而一旦遇到失败,或是挫折往往就情绪低落,一蹶不振。

4.自私、逆反

由于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跟同伴或家长分享,对物质也具有较强的占有欲,不会为他人考虑,只要遇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义无反顾、想方设法的得到。这些都是较为自私的行为,而且幼儿一旦形成这样的性格和习惯,他们就会容易听不进家长或是老师的批评,对家长和老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独生子女幼儿时期个性教育的方法

教育好独生子女,培塑造他们健康、优秀的性格品质,是每一位父母的殷切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会给家庭带来无限的幸福和喜悦,同时也会为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明天带来希望。那么,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呢?

1.淡化独生子女观念,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需要父母祖父辈淡化孩子的“独生”概念改变其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变支配地位为受教育地位;并且不要总是把他们当作“婴儿”,包办一切,影响他的独立性的发展;更不能无原则地、无选择地、无重点地为他们提供一切东西。比如:在孩子会走路时,就要让孩子多下地活动,不要总是把孩子抱在怀里,要从小引导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这是培养孩子学会独立的开端。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不放心的想法,一些孩子能够自主完成的事情也不让孩子去做,致使孩子逐渐养成了对父母的依赖思想。所以,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就不该过多的限制孩子的活动。而应该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多加引导,鼓励孩子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做、去尝试。这样有利于孩子给更多的接触世界,了解世界,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2.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让孩子在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多为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创造条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群体环境,让他们有时间与同龄的孩子交往、游戏,在集体活动中获得成长。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渴望与其他孩子游戏、交往的,他们也有社会交往的需求。作为父母,我们在给他们爱的同时,也应该充分理解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自主为他们多创造条件,这样不仅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孩子参与以后的社会生活都较为有利。

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范文6

“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幼儿不仅可以直接地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而且可以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获取经验,进而逐步超越自我,获得全面的发展。

(二)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以识记、背诵甚至书写的方式作为教育手段,而必须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出发,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使幼儿的语言在不断积累丰富的语词和听说经验的过程中得以较快地发展。

(三)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

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幼儿可以不断从周围各式人的交谈中获取丰富多彩的社会知识、间接的语言经验和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同时,他们也会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产生交际需要与表达能力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常常成为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因此,成人应重视幼儿生活内容的安排,尽可能多地增加幼儿接触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机会,通过多种社会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语言的内容,增强幼儿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指南》语言领域主要包括“倾听与表达”和“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板块的内容。每一板块又按照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的板块目标和与之对应的教育建议。

(一)凸显幼儿语言教育内容的核心性

语言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幼儿时期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阶段,却有其基础性的任务和核心的内容。《指南》正是从幼儿语言教育的“根部”入手,从核心内容入手,紧紧围绕“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基础板块进行组织与架构的。这既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世界幼儿语言学习的潮流与走向。

(二)关注幼儿语言发展目标的差异性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年龄越小,语言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越大。在语言领域的两大内容板块——“倾听与表达”和“阅读与书写准备”的目标设置中,均设置了三个不同的具体目标。但每一项目标都不是笼统、泛化地提出的,而是按照3~4岁、4~5岁和5~6岁三个年龄段分别呈现的。这样的目标设置,既能体现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考虑到了各年龄段之间的目标差异性和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又能充分尊重幼儿语言连续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位幼儿从原有的语言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并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中语言教育领域呈现的目标发展阶梯。

(三)强调幼儿语言教育建议的针对性

《指南》中的语言教育领域,不仅针对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而且还针对当前幼儿语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广大家长和幼儿教师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建议。这些教育建议不是泛泛而谈、点到为止的“万金油”建议,而是具体明确、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指导性建议。例如,在“倾听与表达”部分,针对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提出的第二条教育建议是“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但建议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又进一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其他部分的教育建议也是如此。

(一)基础性原则

幼儿教育进行的是“人之初”的教育,通过语言教育应该使每位幼儿具备基本的语言素养和语言交流能力。这就要求幼儿语言学习的目标应定位在通过各种语言活动,让幼儿获得一些最粗浅、最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等语言要素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凭借幼儿教师个人的感觉和家长的不合理要求,任意增加识字、写字等小学化的内容。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幼儿园现有的语言教育活动重新审视和定位,以培养幼儿应具备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为主线,重新设计语言领域的课程体系与结构,防止范围过于宽泛,内容零散琐碎、偏深偏难,使幼儿更好地掌握那些真正基础的语言知识和内容。

(二)发展性原则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逐步提高过程。这意味着幼儿语言领域各项活动的开展既不能是低水平的知识积累,也不能是重复性的经验累加,更不能是急于求成的小学化内容。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出发点应定位在:通过创设更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语言教育内容,更科学、更有效地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语言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发展。也就是说,全面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离开了发展去谈幼儿的语言教育问题,是一种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无效劳动。因此,我们在实施3~6岁幼儿语言教育的进程中,既要考虑语言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又要考虑幼儿语言本身的发展性;既要适度地超前发展,又要多梯度地协调发展。通过对语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内容的调整,通过对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新型评价方式的选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平稳发展和幼儿园语言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

(三)前瞻性原则

幼儿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语言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需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和长效的行为来规划和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国际教育委员会很早就指出:“当教育的使命是‘替一个未知的世界教育未知的儿童’时,环境的压力便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刻苦思考,并在思考中构成一幅未来的蓝图。”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告诫我们: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改变只追求眼前效果而忽视为幼儿的未来做好语言准备的短视行为,不能以牺牲幼儿语言教育的未来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教育效果,更不能以“穿新鞋走旧路”的心态对待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必须以超前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语言教育中的矛盾与问题,注重语言教育活动效果的长期性、长效性和持续性,坚持以前瞻性为原则,关注幼儿,放眼长远,通过更新语言教育观念和优化语言教育内容,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一)融会贯通地理解《指南》中所倡导的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理念

《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是为幼儿语言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素质基础,旨在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合理期望。因此,不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应该首先掌握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而根据这样的理念反思我们现有的语言教育活动,并找到现有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重新规划今后语言教育的方向、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二)深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

《指南》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出发,详细地呈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大板块的发展目标,这是开展各项语言教育活动的基础。教育者应该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并把其作为制定语言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基础与前提。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部是以“发展指南”而不是“发展标准”的名称颁布的,其主要目的就是避免公众把《指南》理解成为标尺。语言领域设定了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供幼儿教师和家长作为参照,而不是作为评判幼儿语言发展的标尺来使用的。教育者不能把它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的语言发展,也不能把它作为标准来评判幼儿语言教育是否达标或合格。

(三)根据教育建议开展基础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指南》除了提供幼儿语言教育的基本要求,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这些建议均是基础性的建议,是更好地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参考而不是唯一。教育者应该超越教育建议的基础性,从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语言教育的不同内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供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创造性的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四)做好家园合作,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有效性

《指南》的应用对象,既包括幼儿教师,也包括幼儿家长。而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幼儿园和家庭虽然在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却以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各自的教育功能。二者之间只有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促进幼儿的协调发展。否则,就会彼此抵消教育的效果,降低教育的效力。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应统一语言教育观念,加强联系与合作,发挥幼儿园语言教育和家庭语言教育的各自优势,减少幼儿在语言发展中的困惑和不安,增强幼儿对教师和家长的信任,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幼儿教师流动问题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