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消费理论;农村消费;消费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34-01

一、辽宁省农村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仍然缓慢。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自然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农业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自然耕种为主,还未形成地区化的农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缺少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市场的流通体制。受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贫困市县多集中在辽宁的西北地区。据统计,辽宁省有9个市县和3个市区,即:西丰、建昌、建平、喀左、彰武、义县、阜新、康平、朝阳、葫芦岛市南票区、朝阳市的龙城区和双塔区低于全国和辽宁省的平均值。

(二)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当前,农村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成为农民扩大消费的一个瓶颈。1.许多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电、气的供给不足抑制了农民对电视、电脑、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农村的普及,使农民消费带来了担忧。2.流通方式落后。集贸市场、夫妻店仍是农村食品流通的主渠道,缺少大型综合超市、购物商场等消费场所。3.商品市场不规范。一些消费市场里商品鱼目混珠,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有的连锁超市商品种类不齐全、质量不好、价格相对高,使一些消费者落入消费陷阱。4.农村地区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不高。许多产品售后服务机构集中在地级市或县城,农村产品维修不方便,制约着相关产品的消费。

(三)农民对预期消费的不确定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对医疗、教育、养老等这些问题的未来不确定性使他们对即期消费有所顾虑,消费压力增加。因此,他们会更多地选择用储蓄来代替消费。另外,全省农业主要仍以自然气候为先决条件,现在的农业保险体系也不健全,农民也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使他们不得不压缩即时消费,留有一定的储蓄和现金以防备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生活风险,从而降低了限期的消费水平。

(四)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偏高,制约了享受性生活消费的支出。一定时期内农村居民的储蓄增量与纯收入增量的比率,就是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其比率越高,说明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用于储蓄的份额就越大;其比率越低,说明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用于储蓄的份额就越小。通过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中可以得出,1999-2001年辽宁省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依次为34%、29.5%和38.2%,而同期农村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则为66%、70.5%和61.8%,表明近3年来辽宁省农村居民将新增纯收入中用于储蓄的份额远远大于用在生活消费的份额。

(五)农村消费环境依然较差,限制了对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辽宁省农村地区消费环境较差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还很落后。农村地区的道路、生活用水、通讯和用电等设施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公路质量较差且缺少维护和管理,生活用水设施落后,通讯设施不足且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2)农村居民购买的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维修网点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增长。

(六)农村居民的生活仍然单调,不健康的消费依然存在。2010年,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中食品消费支出(即恩格尔系数)为38.2%,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说明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已经处于“小康”阶段。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和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支出为164.3元;购买成衣的支出人均367元;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为449元,但仍与城镇居民的消费存在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居住方面支出达到745元,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另外,根据对营口市九垄地镇3个村和绥中县4个村近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人情方面支出每年每户少则2000元,多则5000元,占家庭全年纯收入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村居民家庭全年的生产性支出总和。除了人情消费,封建迷信消费在农村也较盛行。人情费、迷信消费等各类不健康消费,严重阻碍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败坏了广大农村地区社会风气,不利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制约了农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原因分析

(一)医疗、教育体制改革,导致农村居民消费预期的不确定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农村居民孩子入学各种费用负担较轻,中小学学杂费不足百元,大学则是免费入学,而且每月还有助学金和物价等补助,4年仅需2000多元就可完成学业。那时农村居民无需为孩子上学储蓄。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自从农村实行以后,农户变成了独立的生产经营者,他们很难与城市居民一样,共享社会的物质文明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各种好处(如便利的城市公共交通和通讯设施、城市供水设施等)。

(三)人们的消费观念陈旧,营养意识淡薄。目前,辽宁省农村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等非商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低。2002年,辽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反映出,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和最低收入户(人均收入不足100元)家庭用于文教娱乐等非商品消费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8%和8.5%相差仅为0.7个百分点。部分地区农村居民存在传统和封建迷信思想。另外,在膳食结构以及营养摄入量上也存在不合理现象。相关资料显示,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白酒达4.2公斤,最多的地区甚至达到20公斤;而对于能够改善营养、平衡膳食结构和增强体质的奶及奶制品消费量人均只有0.51公斤,消费量最多的大连地区也只有4.2公斤。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量占全部肉类消费量比重却高达96%。

参考文献: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进口家具 消费 经济 发展

北京市家具制造行业进口总体规模偏小。2008年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有些行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我国家具产品进出口贸易也由近几年的平均增幅30%左右下降到增幅不足17%。据海关统计,我国家具产品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283.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63%。其中,出口金额达27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6.93%;进口金额1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6%。

一、北京市进口家具消费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牌意识淡薄,国际标准缺乏

厚利适销才是多数企业应该走的路线,北京进口家具消费市场正逐步迈入品牌竞争。然而大部分的家具厂家仍然处于低价竞争的阶段,竞争形势原始,整个行业还没形成品牌竞争的风气。家具市场的规范化会吸引来越来越多高品质客户,然而此类客户的消费市场对进口产品会设置不同的准入规则,它们常常以不同的认证形式出现。例如:CE, GREENGUARD等。然而,大多数的家具老板没有意认识到开发国外市场要注重健康和环保的意识,未能满足认证所需要的硬性指标,甚至对各种市场所需认证没有任何概念。

(二)诚实信用缺失,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这是一个让消费者头痛的问题。有些原材料概念连卖家自身也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实木的概念在国内很模糊,衡量的标准参差不齐。同时以开发国外客户的家具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以及中国制造。然而,三大平台都存在很多地方让用户有理由去怀疑其诚信,出于对业绩的追求,很多参差不齐的企业都可以充当平台的付费会员,消费者的权益就因此受到威胁,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发现很多假信息。

(三)市场秩序混乱

一直以来,“盗版”成为中国家具业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被抄袭过的现象,抄袭造成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量企业在低端产品上的价格恶性竞争。同时,随着家具业的蓬勃发展,北京很多家具大卖场,大商场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陆续出现,不过销售模式基本一样,都是租赁摊位式地营销或者是工厂直营式的自营店,商场出于对营销业绩的追随,对客户的挑选和管理则不会过多去考虑,因此没有注重细化分工和专业化的分配。最后,进口家具的销售由于过度的分散性竞争,市场透明度差,使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经常出现。进口家具消费市场不规范没有秩序,使消费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二、改善北京市进口家具消费市场的建议

(一)找准北京市进口家具的市场定位

目前,国际买家对家具产品的质量、款式、安全等方面越来越挑剔,“时尚”、“环保”等名词已经成为买家们大部分关注的热点,然而产品本身的升级却停滞不前。因而,北京市进口家具市场需要一个新的定位,应该紧紧跟随 着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往产品里面融入新鲜的元素。努力打造健康,时尚的形象。

(二)通过政府引导改变进口家具消费市场的商贸模式

政府应该要控制好卖场、展览馆的数量,不能让其无节制地复制下去,不要试图让卖场的规模和气派掩盖了行业营销模式落后,创新力严重不足的事实,这样可以避免了很多的资源浪费,从而让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

(三)推出进口家具诚信企业认证措施

目前,市场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假认证,包括ISO9001,联合国注册供应商,中国名优产品,甚至是商家自制的认证标志,这些指标对消费者的引导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了,消费者想要看清楚厂商的营运能力信誉程度等是很难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工商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可以考虑推出属于本地的新型诚信企业认证,对本土家具企业进行统一标准的强制性评定,对企业的企业素质,经营能力,履约能力,社会信誉等进行分级,并把诚信程度优良的企业名单进行公示。

(四)提高进口家具消费市场法规执行力度

行业里头,企业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相关的法规,市场上很多的不完善也为人们制造了很多发财的机会,但市场终归是需要秩序去制约的。首先,像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那样的商务平台应该加强对产品抄袭行为的制约,不然产品信息的审批过程就是一个虚伪的关卡。然后,卖场的管理应该有自己严格的一套方法,应该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标准,筛选过后还要进行合理的管理,这样会有利于卖场展开更多的附加服务。最后,企业本身对商以及员工的销售行为也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有原则的报价能让消费者更放心地购买,能让企业的形象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结论

通过对北京市进口家具消费市场现状分析可知北京进口家居消费市场存在着品牌意识淡薄,国际标准缺乏,诚实信用缺失,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对北京进口家居消费市场提出必须先找准自己的市场地位,政府部门通过引导、合理的分配市场资源、提高市场的效率,并且要加大对进口家具市场方面人才培养的投入,把好企业诚信关,从而塑造更健康更优秀的地方品牌形象等解决措施。从而为提升北京市进口家具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提升其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为企业提升其本身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冉、宋维明.政府在家具产业竞争力培养过程中作用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08(6):44-45

[2] 莫红梅.金融危机下我国家具出口问题分析 [J]. 宏观管理,2009(10):5-7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3

[关键词] 遵义市 农村消费环境 农村居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消费环境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本文主要以遵义市农村消费环境为例,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全市有人口732.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86%。但近几年来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却不足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三分之一。这表明,一方面,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市场又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对促进遵义市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遵义市农村消费环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消费不均衡现象加重

随着遵义市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在逐年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有所改善,但城乡居民的纯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农村居民的纯收入相对较低。2001年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为城镇居民纯收入的31.5%,而2006年则为27.4%。同时,两者之间的消费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从2001年~2006年一直保持在1:3.6~4.0之间(见下表)。

2.消费层次较低,恩格尔系数过大

据统计,遵义市2006年农村居民纯收入2453元,比上年增加135元,增长5.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8%。而评价农村居民家庭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则高达51%,比上一年增加了5.1%。这表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且其收入大部分用于食品类等生存型消费支出,享受型、发展型的消费支出较低。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消费环境较差

一是与生活相关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首先,在遵义市的1761个村中,有558个村没有自来水,农村居民的饮用水质量不能得到保证。其次,169个村没有通车,致使当地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减少了农村居民的收入,而外面的产品也运不进来,当地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再次,这几年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户用电质量得不到保障,且有些地方电费较高,农村居民难以承受,因此农村中的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不高。

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使农村居民未来消费支出预期增加,消费倾向降低。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大,在农村则更为薄弱。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成为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农村较普遍,大大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障碍,致使农村居民不敢大胆地去进行消费,从而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

三是农村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商品市场秩序有所改善,但是有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市场,掺假制假,假冒伪劣等现象仍很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村交通、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居民收入较低,农村居民在购物过程中理所当然把价格低廉的产品作为首选,这就为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生存提供了空间。再加上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较弱,于是一些不法企业和商贩也就把目标瞄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和广大农村居民消费者,致使劣质产品充斥农村市场。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06年抽样调查显示,有52.1%的农村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当前农村消费市场最严重的问题,种子、农药、食品仍然是让农村居民最不放心的三大商品。

四是农村消费设施落后。近几年,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仍然是比较低的,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如有的地方要么是电视信号不好,要么是电压不稳,要么就是没有自来水,致使农村居民不敢购买电视、洗衣机等。另一方面,通讯、网络建设设施也较为落后,有些地方还没有通上电话,许多地方根本就接收不到手机信号,这些严重的阻碍了农村居民了解外来信息,从而也就得不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脱节,农村居民盲目生产、农副产品积压和销售难的问题时常产生,这也就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实际消费需求。

4.消费观念落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农村,人们很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联系。一般来讲,婚丧嫁娶、建房、过生日、孩子参军、上学等,都要置办酒席,互送礼金,人情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在农村,人们在平时一般都是比较节俭的,而一到节假日,则是过度地进行消费。最后,一部分农村居民愚昧消费开支较大。近几年,农村居民手中有了一定的积蓄,许多农村居民不是把这部分钱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是用于建造庙宇、修造坟墓,这不仅浪费了大量钱财,而且促长了不良消费习惯,如迷信消费等。

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对策

1.结合本地区情况,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首先,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遵义市大多数地区都是属于山区,各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发展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强化农业产业支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如绥阳县以畜牧、辣椒、中药材为主导产业,赤水市确立了竹、药、畜、果四大主导产业,遵义县以畜牧、辣椒、蔬菜为主导产业,以及余庆、湄潭、凤岗的茶叶和务川、道真的中药材等。这些措施对于优化遵义市农村产业结构,提高遵义市农产品的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要抓好各地的龙头企业。从政策上加以扶持,资金上给予信贷支持,技术上进行指导,促进农产品商业化的进程,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再次,要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推广实施农业高新技术,加强农科教的结合,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扩大科学技术在农村的覆盖范围,以此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长期以来,遵义市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靠资源的开发和投资来拉动,但这两者都是有限的资源。为此,农业的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多种途径节地、节水、节约能源,既要适应市场高层次需求发展有机农业,还应建立起用消费带动生产的新机制,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营养结构趋向协调。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一是加大政府在水利、电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解决农村用水、用电和交通不便的问题。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的力度,做到城乡同网同价,加快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为家用电器在农村普及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加强对乡村道路的改造,为农产品的外运和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基本合作医疗制度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三是要健全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一方面,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帮助农村建立连锁店、服务店,统一进货,统一配送,从而减少中间环节,使不法商贩无机可乘,农村居民也能得到价廉物美的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产品。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尤其是农资市场的打假和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坑农、害农、制假售假的生产经营者。对于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是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在乡村一级建立市场信息网络或通过广播电视等,向农村居民传达市场信息,使之了解市场,进入到农产品的流通领域中,根据市场变化,改变其生产和经营方式,更好的进行生产和消费。

4.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

首先,要提高在家务农的农村居民的种田水平。通过科技下乡、广播、电视、发放有关科学种田知识的小册子,帮助农村居民掌握先进的种田技术,改革种植方式,从而提高其收益。其次,要提高外出务工农村居民的就业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增收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尤其是外出务工的收入。但是,外出务工的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一般在城市里做的都是力气活,收入并不很多。为此,必须加强对进城农村居民工的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拓宽其就业的渠道,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5.培育农村居民正确的、健康的、良好的消费观念

第一,生态意识教育。要高效、合理的使用农村现有的有限资源,保护环境,就必须对农村居民进行生态意识的教育。只有农村居民的生态意识提高了,才会自觉地去保护环境,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第二,消费观念教育。要引导广大农村居民从思想上接受科学消费、可持续消费的观念,鼓励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摈弃那些非科学的、愚昧的消费行为。培养其把握消费的意识及合理进行消费决策的能力,以减少消费的随意性和盲目模仿。第三,权利意识教育。使农村居民明白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和职责,帮助他们树立维权意识,提高农村消费者识别真伪的能力,使其能自我保护。

参考文献:

[1]2001年~2006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006年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胡代书:遵义市农村消费现状及促进消费增长的对策.(2006-12-12).lbj.zunyi.省略/ cms/cms/website/ fagai/jsp/page.jsp? channelId=4979&infoId=16549

[4]张枝:试论农村消费环境[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3),64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消费;细分市场;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064-02

2006年全国老龄办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成果显示,老龄化将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达一个世纪,呈不可逆转趋势。2013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在今后的十至二十年内,数量众多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人口将纷纷进入老龄化阶段,是快速老龄化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时期,“未富先老”的现实一方面向中国社会提出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新的产业与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老年人经济状况相较过去得到一定提高;随着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及市场开放程度的深化,老年人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诸多变化;政府各项公共服务、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老年人对于安享晚年的期望及信心也随之上升。可以预见,老龄消费市场必然酝酿着巨大潜力;而出于对品质、个性、便捷化的多元追求,我国老龄消费市场还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发,由此而生的商机与价值难以估量。

一、老龄消费市场现状

1.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尽人意。现有老年产品结构单调,设计落后过时。如服装产品,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对服装的要求是舒适保暖,价格适宜,而对款式和品牌并不敏感,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老年人特别是女性老年人并不喜欢目前市场上老气黯淡的服装。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的新产品研发不足。如电子产品,随着技术进步,电子产品进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极大便利,年轻人可以使用电子产品进行娱乐、学习、网购和各类消费预约,却鲜少有企业商家针对老年人视力下降、反应变慢的特征设计和销售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电子产品如老年人智能手机、便携式求救仪器,等等。

2.老年服务业务存在巨大缺口。传统的医疗服务仅仅局限于医疗机构,但是老年人健康情况并不一致,有的需要专门疗养,有的却只需常规保健,而目前的保健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一片乱象,老年人时常因上当受骗而抱怨;在“4-2-1”结构的家庭中,不少子女工作生活繁忙,期待能有家庭医生提供专业咨询和基本诊疗服务,却受政策和市场等因素制约难以获得满足。养老服务方面,专业的上门服务几乎是空白,部分独居老人迫切希望得到生活照料;养老院和老龄公寓的开发建设一直发展迟滞,供养能力不能满足现有和未来需求。至于针对老年人的咨询服务、出行服务等,也被绝大部分企业忽略。

以上仅是老龄消费市场存在问题的两个举例。在现实市场环境中,现有企业缺乏长远眼光而安居现状,有意进入的企业则因该市场未被充分开发而显出的经济效益持观望态度。事实上一旦对老龄消费市场进行细分研究,其潜在价值必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

二、老龄消费市场细分因素

1.收入水平。低收入老年人的消费主要用以维持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中高收入老年人由于经济能力较强,生活和医疗保健一般能够得到较好满足,在此基础上他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充实,由此产生了外出旅游、继续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老人旅行团、老年兴趣班已被不少商家所青睐。

2.健康状况。身体较为健康的老年人关注常规保健,除了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老年人专用的体育锻炼用品也较受欢迎,很多老年人对健康咨询和营养指导等近年新兴的业务也比较感兴趣。患有慢特病的老年人重点在调养护理;重病、体弱老人需要更全面更细致的医疗服务,如医疗机构的专业治疗、护工上门照料等。

3.年代年龄。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开放程度日新月异,不同年代出生人口在价值观、消费观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按照年代和年龄细分,可以将老年人分为低龄、中龄、高龄三个层次,从消费习惯与偏好来看,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群朴素保守,消费注重物美价廉。低龄老年人则显得更加积极开放,拥有个性化、多元化特点,对于品牌潮流、新兴事物兴趣更浓厚且易于接受,如对网络购物、电子产品的消费,较之高龄老年人明显突出。

4.家庭结构。随着经济和户籍制度改革探索进程的推进,我国人口区域流动更加频繁,城市和农村都出现许多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独居生活对老年人而言存在诸多不便,须依托更多的便利产品与服务;设施齐全、管理完善的老龄公寓和养老院也成为独居老人养老消费选择。与子女同住的老人相较于独居老人,免去了部分后顾之忧,在基本支出之外有更多其他消费需求,富有余力者甚至可以补贴子女生活以及孙辈的养育消费。

除以上因素之外,性别、观念、社交关系等因素也对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产生不同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基于市场细分的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策略

1.产品策略。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充分开发符合老年人消费特点与需求的专门产品。在已开发而未充分满足市场需求的领域(如医疗保健、服装等),在老年人重视安全舒适的一般偏好的基础上开发更加专业化、个性化、针对性的产品,满足不同收入、不同年龄段、不同审美取向的各类老年人的需求。而一些暂时空白的欠开发领域,可以成为企业进军老龄消费市场的黄金机遇。如专为老人设计的易于使用的电子产品、智能产品;适合老年人稳健需求的理财产品等等。可以说任何生产企业都能够将产品线延伸到老龄消费市场中,前提是制定良好契合于细分市场的产品研发及生产。

2.定价策略。我国老年人追求物美价廉,一般对价格较为敏感,然而基于区域、收入、偏好等因素考察市场,并非所有细分市场中的老年人都对价格首要敏感。如高收入老年人对基本生活消费品较不敏感;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对文娱活动花费的敏感度不同。企业在进行定价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细分市场情况,兼顾品质、效用与价格。

3.营销渠道。营销渠道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产品由于渠道组织质量的高下,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有明显差距。现有的老年消费市场上,电视、报纸、口碑营销是常见的营销渠道,此种现象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方式不无关系(大部分信息通过电视广告、阅读报纸和口口相传而获得),但是必须看到一些中低龄老年人善于使用网络。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老龄消费与网络购物、在线服务的结合,不失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营销渠道,电子商务的特点也宜于企业进行优势价格策略。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其潜力值得深思。此外,老年用品连锁超市也具有便于扩张的优势,可在居民小区、社区、村社设点进行分销。

参考文献:

[1] 刘超.老年消费市场细分方法与模型[J].消费经济,2005,(5):29-33.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5

摘要:本文根据皖南旅游的优势与现状以及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了皖南旅游发展思路与布局,提出了发展低碳生态庄园等新概念,以及构思大黄山大旅游大品牌格局。

关键词:资源优势;徽州文化;资源整合;创新旅游;大黄山大旅游;世界级品牌旅游目的地

1 皖南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旅游市场分析

毗邻“长三角”,承接皖江开发地带,市场广阔。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皖江城市带”及周边区域消费市场广阔。皖江城市带处于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千米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1.2 旅游资源分析

皖南旅游资源丰富,资源价值高,集群效应好,徽文化底蕴深厚。区域内不仅有天下第一黄山(同时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莲花佛国”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还有集太湖山水、漓江风情于一体的太平湖;新安江两岸风光旖旎,齐云山与黄山南北向望。山水自然风光无与伦比。

皖南文化底蕴同样博大精深。区域内的古徽州区以文风昌盛,才俊辈出而著称于世。特别是明清之际,徽商崛起,更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代相传颂。新安书画、新安医学、徽派刻篆、徽派版画、徽派建筑以及徽戏、徽州文房四宝等,形成文化特有的风格和传统,也派生出灿若繁星的人文古迹。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三大区域文化。区域内是我国古村落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最具有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地区之一。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1.3 存在问题不足

但是皖南旅游开发存在不少问题。现状是综合开发水平不高,如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链延伸、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上交通基础设施致使接待能力有限,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发展可持续性受到威胁,皖南旅游产业大发展受到阻碍。

2 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2.1 做大做强黄山品牌,发展大黄山大旅游格局

(1)首先扩大黄山城市影响力,实现城市品牌营销。可以定期促进举办国际性旅游会议。如“中国旅游文化艺术节”、“全球旅游创意研讨会”、“国际经济高峰论坛”等特种会议。邀请业内精英、国内外旅游专家、世界知名旅游企业CEO来参加,力求扩大黄山旅游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宣传皖南旅游。

(2)每年举办“中国(黄山)慈善公益事业高峰论坛”。邀请著名的国际国内明星,慈善家,残疾人协会,红十字协会和相关部门的领导来黄山讨论公益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难题。依靠他们的魅力宣传黄山,吸引各国媒体报道,也树立了黄山的公益形象。

(3)城市市容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全面更新升级。打造园林城市使游客来到黄山感到亲切、舒服、干净、整洁、绿化、古典、多元化但不乏国际视野。老的设施要在不改变原貌的情况下实现升级换代。这方面西安古城改造工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2 区域内资源优化组合,品牌共铸,发展互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皖南旅游依托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资源和底蕴,并积极挖掘区域内佛、道、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旅游多元化。如与江西婺源共同开发徽州古镇游、乡村游,连同婺源整合古镇游路线,共同开发徽州文化区,实现共赢。再如开展红色旅游方面可与芜湖安庆池州方面资源重组,打造并推广宣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与实现沿江联动,共享发展。

摘 要]本文根据皖南旅游的优势与现状以及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探索了皖南旅游发展思路与布局,提出了发展低碳生态庄园等新概念,以及构思大黄山大旅游大品牌格局。

[关键词]资源优势;徽州文化;资源整合;创新旅游;大黄山大旅游;世界级品牌旅游目的地

1 皖南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旅游市场分析

消费市场存在问题范文6

如果说“思路决定出路”的话,那,从一定程度上讲,认识就决定思路。这对促销亦然。

在多数人的固定思维中,渠道通常都指的是,从上游厂商到分销商再到终端商,这些销售链环节。在这种思维下,多数企业都无可避免的进入了一些非常严重的误区。如,大多数时间、人力、物力、财力都在围绕分销商、终端商转,而自己成天挂在嘴边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却在实际当中变成了侧重以商家为中心。

当然,笔者并非是在诱导大家,不做分销商、终端商工作,而且,这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而言,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是对DELL这般靠因特网直复营销发家致富的国际巨头,也近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不,DELL近来就从网上走了下来,在中国诚招传统渠道里的分销商)。因为,其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不通过这些渠道环节,自己的产品又怎能进入消费者的家门,转换成消费货币?显然,笔者在这里说的是,不是为商家而商家,而是要为消费者而为商家。也就是说,要从传统的做市场就几乎等于做传统渠道的套套中解放出来,要将消费者环节作为一个重点纳入渠道链中,要从如何增加实际顾客拥有量着眼、着手进行做渠道行为的倒推,要必须明确做传统意义上的渠道,就得时刻围绕如何扩大顾客拥有量来展开(实际上,也只有这样,传统渠道上的各成员才能更好的达成共赢)。但是,目前许许多多的国内企业,还并未能这样做。

在这种情况下,渠道促销自然也就跟着进入了误区,如渠道促销就仅是指针对分销商、终端商的进多少货送多少货,完成多少的业绩指标给予多少的扣点与返利等等。加上,忽略了对消费者环节消费力拉动的这个原因,这些因素,不但在传统意义上的渠道中进一步滋生了窜货、低价倾销等老大难问题,并还可能积淀在消费者环节,造成所谓的促销依赖症、促销攀比症、促销求同求异症、促销随意症、侵蚀利润症、促销失信症、促销可疑症,等等一大堆疑难杂症。还有人将它们一言归之为过度促销。这些认识真的就对吗?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些问题,且让我们来看看图表一:传统的促销流程图(或称之为传统的渠道销售支持作为流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

1、许多企业做渠道促销,都还处在主动支持、开展和被索取、被动开展的处境。

这里面的成因,既有企业出于消费市场实际、渠道成员积极性实际、竞争实际等原因,主动开展的;又有出于完成企业销售指标,达成某阶段的预期市场份额而进行的;还有来自渠道各成员以各种目的而索取的。

既然成因有如此之多的话,那在渠道促销的计划、实施当中,就难免出现厚此薄彼某些原因而开展的实情。这种情况一旦成立,那“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而为商家的共赢路线,又有可能继续偏离;那心里自有“小九九”的渠道各环节成员,就难免不跟着出现衔接不力的情况。

这些,最终直接造成了促销不力的半拉子促销。如:上游厂商开展针对消费者环节的促销的时候,传统意义上的渠道成员,尤其是分销商成员不以积极铺货等进行无间的配合。

2、结合上述,相对上述,促销就可能在不经意当中,变得舍本求末,并最终以市场份额、销量指标等蒙蔽和影响了企业的终极目的-赢利发展。

实际上,亦有“双刃剑”之说的促销,是具备这种杀伤力的。这在分销商环节、终端商环节乃至自己企业销售部门环节的促销激励开支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在消费者环节4:6的促销投入与广告投入之比,转换为6:4的情况下,更是难以避免。如,就消费者环节促销这一项来说,就有75%的促销活动不能在促销期间收回投入成本,也就是促销亏损。

这些主要来自企业促销战略迷失的问题,就是造成过度促销的一个重要因素。 思路决定出路

通过前述,我们可以发现,渠道促销的各种疑难杂症,完全可以用过度促销和半拉子促销两大病系进行概括;同时还会发现,渠道促销最终反映到顾客拥有量上的成败,还与对渠道的认识,还和渠道促销的流程有着莫大的关系。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清除这些影响渠道促销成效的拦路石呢?

一、别再把消费者环节视为一个单独的销售链环节,而应该将它与上游厂商、销售部门及销售人员、各级分销商、终端商一起纳入渠道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渠道体系。

渠道促销就应该是:在渠道各环节形成利益对接的时候,企业为稳定和扩大顾客拥有量所开展的利于渠道体系(纵向渠道体系可谓销售链)健康转动并畅通无阻,使各环节成员形成共赢的促销活动。如图表二:渠道促销实施前提原则图所示。

这,亦是预测、评断渠道促销是否良性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强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意识及其市场竞争意识,更合理重组渠道促销流程。

图表三:渠道促销的理想流程。

从本图表可以看出,较为理想的渠道促销,是企业根据消费市场实情、竞争实情需要进行倒推,而决定是否开展、怎样开展及具体实施的。只是,这也相应的为许多企业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要求,那就是必须确保渠道各环节所反馈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必须强化渠道促销的过程监管。

这可谓,良性渠道促销的流程保障。

三、分析渠道促销要素,控制过度促销

在渠道促销中,包括了针对销售部门及销售人员的视所完成销售指标的提成激励,视综合表现的奖金激励,晋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活动激励,销售竞赛等促销要素。

而针对商家的促销要素则包括了:扣点支持,返利支持,进货赠量支持,协销支持,拉动终端及消费市场需求的促销支持,广告支持(主要指大众传媒),终端导购工具支持(这主要包括POP、台卡、特制货架、店招……),销售竞赛,物质及激励活动支持等等。

就消费者环节的粗细要素来说,亦有市场教育、买赠、折扣、抽奖、样品赠用、荣誉(如聘为市场观察员、荣誉员工等)、文娱、座谈等等众多内容。

本辑文章的重点是评估、控制商家和消费者环节的过度促销问题。

四、整合促销资源,激发、积蓄和延续促销效应,杜绝半拉子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