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全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是目前公立医院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全成本核算及控制可以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改善医院运营环境;医院的绩效考核与成本管理挂钩,提高医务人员成本控制积极性。全成本预算及控制是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增长业务动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分析目前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及控制现状,探讨如何完善构建新医改形式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及控制体系。
一、公立医院新医改提出的背景
我国现阶段医疗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人们仍然面临着看病难、医疗负担重的问题。另外我国公立医院依靠资源消耗求得发展,使其公益性愈加淡化,这种发展模式导致投入产出的不平衡。同时随着城市化加快,城市三甲医院面临巨大的压力,导致医护人员超时工作,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要寻找新型发展路径,突破发展瓶颈,恢复公益性本质,实现医院发展的二次转型。为此我国2009年出台了国务院深化医药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医疗保障逐步覆盖城乡居民并全面推进五项改革。2011年国务院出台文件并实施公立医院改革,选择条件符合的区域进行改革试点。2014年出台了深化医药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将公立医院的医疗改革作为工作重点。2015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意见指出了公立医院应该更新运行机制,重视并落实好成本预算、成本控制问题,对公立医院政府必须加强监督,加紧实施全成本核算制度。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我国公立医院的转型和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1.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
(1)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虽然《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有全成本核算及控制内容,但不少公立医院并未建设成本核算及控制体系;或者虽然已有制度,却缺少实施细则,不能落实或执行不到位,成本核算及控制流于表面。完善的成本核算及控制体系,要建立完整的执行系统,建立各科室、各成员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衔接,明确成本核算及控制细节,使成本报表具有相关性、可比性,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2)未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激励作用。也是连接医院及其工作人员的重要纽带。绩效对于医护人员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表现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现在很多公立医院未将成本控制纳入绩效考核中,有些医院也考核成本控制这一指标但是所占权重低,考核可有可无、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的程度和医护人员的绩效、收入是分离的,很难激发他们进行成本控制的热情。(3)财务和其他业务信息的分离。公立医院要想实现全成本核算必须搭建完整的信息平台,实现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资源共享。现阶段多数医院还不具备这种完善的信息平台,有些医院刚刚开始建立网络平台,医院不同业务之间存在一个个信息孤岛,财务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麻醉系统没有实现信息交互共享,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无法进行转换;财务和其他业务数据所用口径并不同相,在信息处理时必须进行人工转换,不但浪费了人力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导致医院的成本核算层次低并且内容不完成。
2.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
(1)全成本核算及控制意识薄弱。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仅仅体现在绩效考核上,但却缺少具体成本管理指标,权重较低。不能从发展的战略角度看待全成本预算及控制,导致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采取了粗放经营的模式,无论是基层医护人员、后勤人员,还是医院的领导班子,在成本核算及控制方面意识薄弱,未能真正合理地配置资源、优化投入产出。(2)投资消耗型发展模式的弊端。现阶段大批公立医院为了进一步发展进行基建投资、成立分院、大搞院中院,以期通过硬件配置和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一定程度上规模经济确实可以促进业务指标增长,短期内实现经营目标,但是很多医院在扩建时忽略了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不注重改善床位周转率、人均住院费等指标,在扩建中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抵消了规模经营的红利,不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3)资源不足和资源浪费并存。首先,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必须自筹资金进行发展,另外大批医院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在采购医疗设备等物品时忽略科学轮种,一般由科室主任提出购买建议,职能部门负责实施采购,不重视采购流程的审批,导致医疗物品的重复购买。很多医院存在设备闲置、开机率严重不足等问题。其次,在采购设备时一般厂家直接给科室主任报价,医院根据这个报价进行采购预算,对此预算职能部门并不进行复核,设备商在投标的过程中经常采取围标、串标等非常手段,导致采购价格不符合市场平均水平,抬高了设备采购成本,造成了医院的资金浪费。再次,很多公立医院并不重视预算,在采购时不预算或者是突破预算的情况非常普遍。在进行采购时往往忽略年初财务部门上报的采购预算,预算缺少约束性不利于医院的成本控制。
三、改善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对策
(1)落实全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除了医疗项目的全成本还包括科教收入的折旧和资产摊销、国家补助折旧和资产摊销。完善的全成本核算应该包括核算制度、流程、组织体系和工作准备。全成本核算应该包括科室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2)以预算为基础加强成本控制。首先,医院应该重视并加强对预算的管理,从预算贬值开始,到预算的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落到实处,形成预算管理的闭环系统,对每一个环境都要进行科学的成本控制。事实证明以预算为基础的成本控制具有良好效果。(3)要加强医院成本分析。首先,要加强对全成本核算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好的判断医院是不是实现了经营和成本控制目标,找出医院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减少投资经营中的浪费,充分发挥成本控制作用。其次对科室成本核算、床日成本、诊次成本核算要加强分析,找出成本控制中的不合理问题,优化医护人员诊疗行为,通过加速周转降低医疗成本。再次要加强对病种成本、项目成本核算的分析,从而优化临床路径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医疗事业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公立医院在表面繁荣下面临着严重的管理问题和经营压力。长期以来公立医院通过基础建设、规模扩张实现经济增长,随着自主经营时代的到来,公立医院必须按照医改要求向管理要效益,通过全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作者:单丽敏 单位:南京市胸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晓玲.浅谈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17).
2.耿颖.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金融经济,2007(21).
3.史万军.论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当代经济,2009(09).
4.施颖苗,吴斌,王伟忠.浅谈全成本核算对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经济师,2012,12(28).
浅谈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融资;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一、当前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间接融资体系难于配套
处于发展和创业的企业不具备较大的资产规模,同时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相对较大、竞争力弱、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市场开发能力不足以及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大。
(二)市场风险与体制改革之间的矛盾
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在全球金融风暴下,很多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而破产;在应对市场风险的大环境下,体制改革与企业发展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说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相矛盾是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融资体系支持。
二、制约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企业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相符。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首要的因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对市场机会的把握,二是企业的融资问题,而融资难的成因主要表现为:
(一)企业融资知识缺乏
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多,融资知识缺乏,市场可选择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手续繁琐复杂,融资额度小,融资成本高,金融企业未建立平等的客户服务关系。
(二)社会信贷服务体系缺乏
缺少专门为企业贷款的服务体系,主要是融资担保、信用评级、物业评估、报表审计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来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金融机构服务意识淡薄 ,眼睛只盯大项目,看不起小企业,金融政策滞后。
(三)全面综合征信体系建设滞后
人民银行金融征信系统与工商、税务、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各自掌握的企业及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缺乏信息共享。金融机构难以获得企业和个人综合资信情况,无法做出全面的资信评估,对企业前景难以把握,加上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债权保护制度不完善,对债务人约束软化,且没有信用激励、惩罚机制,这些都制约着企业的融资行为。
三、破解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促进企业成长的融资环境
政府和金融部门要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提升企业资信等级,努力创造信贷准入条件,营造内生性企业融资制度成长的环境。通过企业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与组合,自发地去寻找解决其资金供求矛盾的方法和途径,适当辅以政府资金扶持。
(二)改善政府的金融法制与金融政策供给
1.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不影响公平竞争的条件下,给予企业更多的政策优惠。
2.完善法制环境建设。建议明确理顺企业的管理机制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责任,调整和完善相关配套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3.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提供贷款、财政补贴、贷款担保,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等措施来加大对企业的支持,提供税收优惠,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
(三)构建完整高效的企业融资体系
解决企业融资难,必须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发行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完善企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从而构建完整、高效的企业“大金融 ”融资体系。
1.要大力发展创业板市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风险资本市场,培育企业多元化的融资市场体系。
2.要加快建设风险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企业金融保险服务体系。
3.尽快建立畅通的企业贷款担保渠道,形成有效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企业、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以及企业信息机制,最终建立起支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强化商业银行信贷服务与贷款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改善银行金融业务服务,满足企业变化的融资需求
1.创新融资业务品种。积极推广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法人账户透支、机器设备按揭贷款、原材料及库存物资担保贷款、动产及应收帐款质押贷款等多种符合企业实际的贷款方法。
2.创新担保形式。开展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股东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企业互助联保、商会与信用联合保证等新型担保方式的试点工作,有效提高信贷资金的发放覆盖面。
(五)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推广金融教育和诚信宣传。金融诚信的正常化是整个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稳健金融系统的基石。通过对企业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活动,促使人们自觉认识金融,科学地运用金融手段,合理地规避金融风险。倡导“诚信兴商”的经营理念,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公众诚实守信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经营环境。
2.建设企业征信系统。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以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制度,把提升企业信用意识、信用能力与提升融资能力紧密结合,加强企业对自身信用的现实需求。地区性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完善信用评级办法和企业信用档案库的信息采集,加快地区企业征信系统建设,规范企业经营,健全企业财务制度,扩大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金融合作面。
3.培育良好信用环境。加大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着力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合理的信用评级标准和体系,使企业信贷管理环境更加规范科学。政府尽快开放社会信用服务市场,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征信机构,形成完善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制度与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道德水平,遏制失信行为及其“外溢效应”。
(六)加强企业融资指导与对接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融资需求,积极推动政府与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合作,共同搭建专门为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协会、商会作用,为企业搭建融资合作平推动银行与信用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和信用保险等融资服务平台,加强对企业的融资培训,帮助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指导企业融资活动,为企业提供实用、直接、便利的网上金融服务等。
参考文献:
[1]吴拯.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J].中国经贸,2008,24
[2]马丽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财经纵横,2009(7)
[3]徐洪才.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经济管理 ,2009(3)
浅谈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物资采购体系
一、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综述
中石化上游海外石油工程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物探、钻完井、测录井、特种作业、地面工程建设等专业。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从20世纪90年代走向国际市场,经过20多年的悉心经营,海外业务的规模和领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业务范围已拓展至海外4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已具有相当规模。目前来看,在机构设置上,中石化在绝大部分海外业务所到之处都设置了分支机构或项目部,通过海外机构之间的联系将海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网络化,构建了一个全球化的油服网络。在国际合作上,与很多实力雄厚的石油公司以及国际顶尖油服公司开展合作,合力参与全球石油工程项目的运作和建设,开拓了国际市场。同时,在人员配备上,培养了一大批熟悉海外石油工程业务的专业人才,加上不断吸收国内各专业院校和研究所以及海外当地的优秀人才,共同构建了一个可满足海外市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多年的海外苦心经营,使中石化在海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成为了中国石油企业实力和国际形象的典型代表,品牌效应正在一步步发挥,促使海外石油工程项目不断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
中石化上游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分布范围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情况复杂,物资供给情况不一,政策变化也很大,与国内市场差异很大,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国内的采购经验,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目前,海外物资项目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物资采购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中石化石油工程物资供应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其涵盖的主要内容就是石油工程项目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采购,但是覆盖的范围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项目物资采购方面覆盖的还不全面,管理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在海外项目物资采购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
(二)海外项目物资采购存在较大环境阻力
一方面,海外石油工程项目建设及相关的商务活动必须遵守项目所在国当地的法律法规政策,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时有不同,从而带来相应的适应性问题。此外,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工作受到业主的影响很大,不同的业主对于设备物资的需求各有不同,加之对于某些品牌和供应商的偏好,可能对项目物资采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造成很大影响。
(三)海外项目物资采购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海外项目专业采购人员的培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周期和大量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国内和海外项目间人员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同时受到成本制约,海外项目的人员配备往往较为紧张,物资采购管理和业务人员经常身兼数职,轮休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懂管理、懂业务的采购人员在海外项目服务期满后纷纷申请回调国内,从而影响了海外项目物资采购的专业化水平。(四)采购信息系统不完善由于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语言、环境、项目性质等情况的制约,中石化石油工程统一的海外物资采购信息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存在各海外分、子公司或项目部在项目当地使用各自的采购管理软件,甚至有些项目部不使用信息系统进行操作的情况,海外项目物资采购的信息化水平和采购效率有待提升。
三、优化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的可行举措
针对海外石油项目物资采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此,笔者建议如下。
(一)大力健全海外项目物资采购管理体系
以现有物资供应管理体系为基础,推广国内市场物资采购工作的成功经验,吸收历年来海外项目物资采购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参考哈利伯顿、斯伦贝谢等国际顶尖油服公司的有益实践,建立和完善海外项目物资采购管理体系。强化统筹、通盘考虑,参考国内制度,就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的业务流程、管理标准、工作要求、管控要点、考核监督等等作出统一、明确的规范;同时,针对不同地区、国家、项目间的不同情况,结合具体海外项目特点,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实现有针对性的管控。
(二)主动适应海外项目环境
一方面,物资采购工作要主动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制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强化与市场开发、技术装备、施工、安全等部门的协调,深刻把握项目当地的工作情况和环境;另一方面,积极与业主进行沟通对接,从业主的需求出发,掌握业主偏好,掌握当地供应资源,带动国内供应资源,整合利用全球供应资源,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主动性、适应性和及时性。
(三)努力提升海外项目物资采购专业化水平
一是针对国际化发展需要,优化现有体制,形成“能进能出、能内能外、能上能下”的项目人员良性流动机制,打消干部员工“出去后短期回不来”的后顾之忧。二是优化海外项目薪酬体系和奖惩机制,提高对物资采购工作的重视,合理配备项目采购人员。三是通过线上培训、驻点学习、轮训轮岗等手段加强专业化采购人员的培训和锻炼,为海外项目物资采购工作的专业化开展夯实基础。
(四)稳步推进海外项目电子化采购
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合理利用网络工具,建立完善电子采购系统,通过网络高效完成物资采集工作,提升海外项目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和效益。结语笔者介绍了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的发展情况和现状,分析了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中存在的体系有待完善、环境阻力较大等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健全采购管理体系、主动适应项目环境等4项可行举措,为提升中石化海外石油工程采购管理提出了有效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李亚强.海外EPC石油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要点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21):62-63.
[2]吴增科.关于对外承包工程国内物资采购出口主体的探讨———以A公司苏丹石油工程项目为例[J].国际石油经济,2014,(7):85-88,92.
[3]王炳印,苏成坤,丁晓佳,王渝.浅谈海外石油勘探项目剩余工程物资的处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9):83-84.
[4]张晓君.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国内物资采购成本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21-23.
浅谈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范文4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模式初探 傅兆敏
共同推进德州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丛瑞雪
新疆导游管理问题的探讨 王芳,李晓东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刘国柱,李忠涛,徐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思考 万佳
技术溢出、社会福利与最优产权保护 李国英
国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关系研究综述 张静,韩雷
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上的房地产全程营销分析 沈巍
论对标理论在国资国企改革实践中的运用 张正博
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 吴超
浅谈企业留人之道 付振河
道家"无为"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辩证分析 刘帅,王玉莲
酒店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探析 杨柳青
陶瓷公司与A市集团企业重组方案探析 李桂兰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郑良泽
浅析信用卡套现行为对金融安全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刘晓刚,贾懿楠
村镇银行政策的换位思考及其制度创新探索——以河南省村镇银行发展为例 郭东现
强化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周寰宇
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分析 何永明
论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 杨海林,张集琼
世界银行贷款第二个内河航运项目绩效审计调查的实证思考 冷海洋
浅析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对策 谈江辉
加强成本管理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 侯传奎
试论如何降低我国税收征管成本 郭嘉茜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芦梅
集团财务信息系统用户及功能权限管理方案设计 崔万军
加强经费预算管理应强化四种意识 董凤冰
关于提升银行会计制度执行力的思考 祝彦芬
内部环境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程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的对策思考 胡丽华
发挥创汇农业优质工程的作用促进河南省农产品出口 车愔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探讨 朱娜
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的探讨 阮瑾
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看"新医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袁博
新准则下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 范立勇,杨照方,江风勋
国企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投资研究 刘彩燕
COSO框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刘霜宏
新会计准则对利润操纵的抑制与机会 陈荣举
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执行 邵琳
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李扬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郭光荣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NGO的基本内涵诠释 唐桂莲,郭霞
拉动农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翟文
论"新生代农民工"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 姜丽萍
农业信息化的系统分层和协同整合——以杭州龙井茶为例 曲亮,陈敏,王蓓
农业犯罪初探 刘安华
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陈耀雄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周秋琴
重庆市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张奇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周平平,张栋,章悦
从韩国影视旅游的成功谈我国影视旅游的开发 张欣
基于比较优势的湘西旅游业分析 王泳兴
博弈论应用于我国旅游研究的探讨 陈月娜
商务英语教学中引入语块教学的必要性 马敏
论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杨婉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卢丹军
高职商务英语交际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施 施国华
经济院校与跨国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何康民,孙小军
高职学院商务谈判课程改革模式探析 张恩俊
关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南顺女
加强高校民兵队伍建设开创国防教育工作新思路 谢俊峰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地区差距分析 甘伦知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杨明文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王妮娜,廖运凤
略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及建议 高云峰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促进城市化 朱兴,张良华
我国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郭惠丽,陈东景,吴桑云
发展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 王晓颖,李冰冰
我国西部信息化环境构建论 王同江
浅谈中小企业创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万玲,曾春水
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杨旗,黄怀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许艳
企业"以商引商"行为分析和发展研究 戴朝晖
基于心理契约的科研团队成员激励研究 何叶
中外网络营销发展对策比较研究 旷健玲
企业家精神与江苏中小企业成长的研究 杨秋明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 蒲伟伟
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优化的对策 董红信
浅谈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竞争力
一个企业有了生产,就有了库存的存在,库存在市场的发展、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中如维持销售产品与生产的稳定,平衡企业物流与流通资金的占用等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库存也存在一些如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及由于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市场销售不力等导致的管理问题等等的弊端现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为了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从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库存,以便更好地应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那么企业为了保证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有效控制牛鞭效应,所以供应链库存管理需要采纳具有创新思想的管理方法,有效降低本企业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库存水平,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物流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拖鞋企业是制鞋企业的不可或缺的分支企业,其能服务满足众多人口的需求,所以说拖鞋行业的规模是非常可观的。拖鞋企业的库存管理主要涉及到对化工原材料、代加工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管理。拖鞋企业物流管理(具体拖鞋企业物流管理流程图如下图)过程中防止超储积压或不足,满足生产与销售的需要,谋求“保证供应不缺货。整理订单、分析订单及生产计划原料、配件等环节都是人为来处理,信息化没有上线,采购主要通过电话、短信、QQ、邮件等方式实现完成。
拖鞋企业在这样的库存管理中主要存在产品积压严重、供应与需求的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库存控制策略简单等问题,业务产生后,利用传统管理方式难免会出现数据丢失或其他人为因素使统计误差的现象,这样进行业务查询和统计时比较困难,这给企业的库存信息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致使拖鞋企业决策的灵敏度大大降低,主要表现如下具体方面:(1)拖鞋企业生产过程中化工原材料会有库存,一般情况下,拖鞋零售商按照自己对顾客需求的预测向批发商订货,由于存在订货提前期,零售商在考虑平均需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安全库存,这样使得零售商定单的变动性比顾客需求的变动性要大。批发商接到零售商定单再向制造商订货,如果批发商不能获知顾客需求的实际数据,它只能利用零售商已发出的订单进行预测,这样批发商在零售商平均订货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风险库存,由于零售商定单的变动明显大于顾客需求变动,为了满足与零售商同样的服务水平,批发商被迫持有比零售商更多的安全库存。这样到拖鞋生产商或供应商处波动幅度就越来越大,增加了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同时拖鞋企业库存管理系统还很不健全,对于众多物品的库存管理,并没有分类处理。场地限制,物料没有空间,生产工艺中间环节半成品较难管理。(2)拖鞋企业代加工配件库存剩余现象,由于拖鞋企业库存系统的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只停留在传真,电子邮件和电话、短信、QQ其他信息传输等传统传递方式上,传递方式效率较低,延迟现象非常严重,会严重影响拖鞋企业决策的准确度和需求预测的精度,这样使得拖鞋企业生产计划变更时,使得代加工配件企业不及时进行调整,导致代加工配件如:拖鞋图标、面套等配件就会转变为不良库存,造成成本的浪费。(3)在生产规划中,工作定额的统计往往依靠工作中的经验,这样造成库存积压无法销售,只能降价出售。拖鞋企业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所以如果化工原材料、代加工配件及拖鞋成品存在大量积压,使得拖鞋企业增加成本。在新的竞争模式下,拖鞋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弊端越发凸显,那么就更加需要拖鞋调节供求差异,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需要;使库存管理与顾客需求真实地一致起来,提高拖鞋企业与代加工配件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强化经营的竞争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尤为重要。
在拖鞋企业实现供应链库存管理过程中,首先应用适合于拖鞋企业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的ERP软件:即正航导航者ERP,是一套专注于小型企业核心业务——采购、销售、库存、财务、生产的管理软件。能帮助拖鞋企业建立一个信息集成、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工作环境,帮助拖鞋企业提升市场反应速度以及决策的准确性。正航优制达人ERP秉承“优化管理,高效制造”的管理理念,适应拖鞋企业管理模式,针对生产精细化管理,提升产供销协作能力,帮助企业洞察管理漏洞,高效控管企业运作流程中各个环节。满足企业成长需求,针对产品种类繁多、库存管理混乱、物料需求核算困难、生产管控随意等问题,提供企业经营过程中关注的各项报表,帮助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正航导航者ERP具有库存分析功能、仓库、批号等多层次仓存管理、库存批号自动生成、物料预警功能、多重物料管理功能、独特的其他出入库管理功能,同时采购分析报表、库存信息追踪管理、采购业务处理、完整询价管理、系统流程清晰、采购订单可由采购询价单,采购请购单,销售订单转单生成,也可手工直接新增,使单据之间的联系紧密定义灵活、可分可合,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业务需要,用户可流畅地完成物流业务处理进行完善的企业物资供应信息管理。进而在应用正航导航者、优制达人ERP软件的基础上,采用ABC分析法、联合库存管理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管理库存等策略,具体策略实施步骤如下:ABC分类控制法实施步骤包括(1)收集数据。(2)处理数据。(3)制ABC分析表,要求制定ABC数据表格。(4)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联合库存管理策略主要是建立在拖鞋企业与代加工配件企业及各经销商一体化基础之上的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要求拖鞋企业和代加工配件企业及经销商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供需双方能相互协调,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桥梁和纽带。这样经销企业的库存状况一目了然,库存充足的企业可以和不充足的企业进行交换,同时经销企业们应达成协议,具体实施步骤包括(1)建立信息共享与沟通的系统。(2)拖鞋企业与代加工配件企业及各经销商之间要建立相互联系的信息系统。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管理库存战略即第三方物流战略,对制造商来说是利用外部资源,变物流的固定费用为变动费用,并可以得到物流专家的经验与物流技术的新成果,接受高质量的物流专业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的增值服务。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起到了连接供应与用户之间桥梁纽带作用,使供需双方都消除了各自的库存,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这样,拖鞋企业进行供应链库存管理实现拖鞋企业与代加工配件企业及各经销商之间共享库存数据信息,使得库存得到了最佳的控制,既规范了拖鞋企业的库存管理又消除拖鞋代加工配件及拖鞋成品冗余,进而使拖鞋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金优.浅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丛.(200).
[2]张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2011-10-21.
[3]王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12月.
[4]张雷珍.我国张晓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2012年(95-96).
[5]廖蔚.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J].财政研究.2004年(24-26).
[6]柳键,马士华.供应链库存协调与优化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4).
浅谈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范文6
摘要:起始于2012 年1 月1 日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从试点到扩围,作为政府的一项结构性减税措施,在过去的两年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以建筑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了建筑业“营改增”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出推进建筑业“营改增”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营改增;建筑业;SWOT分析
一、“营改增”的历程回顾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要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营改增“试点扩围贯彻“分步”、“有序”的原则,从实施至今已两年多,一直处于稳步推进状态。
自2012 年1 月1 日在上海启动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后,“营改增”采取地区试点和行业试点的方式先后在12 个省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由于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导致同一行业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行业间的税负差异及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因此,国务院决定自2013 年8 月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2014 年1 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业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试点,2014年6月1日起,电信业也纳入试点范围。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待条件和时机成熟后再扩围至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业等行业。“营改增”试点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力争到“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工作。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关系到住房和就业问题。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建筑业也在这一改革中首当其冲地被波及到了。建筑业应该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应对“营改增”。
二、建筑业“营改增”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即把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 和威胁(Threats),依照矩阵方式排列,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加以匹配和整合,以寻求制定最佳的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如表1所示,将组织的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组织的外部因素———机会和威胁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四种模式的战略:SO战略、WO 战略、ST 战略和WT战略。笔者试图从建筑业“营改增”的内外部因素入手,全面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基于因素分析的结果找出适合企业的最佳应对策略。
(一)S———建筑业“营改增”的优势
1.避免重复纳税,降低企业税负。建筑企业既是服务企业又是生产企业,涉及的经营范围广泛,建设项目周期长,工程物资和机器设备占企业资产的比例较大。目前建筑业纳税人以其提供建筑劳务取得的全部收入为计税依据计算缴纳营业税,对于购进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不允许抵扣增值税,造成重复纳税。“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购进原材料、机器设备都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这就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了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改造,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和材料的周转效率。建筑业普遍存在工程分包的现象,企业每进行一次分包都要按照全额收入为计税依据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后这种现象就不会存在,大大降低了企业税负。
2.促进建筑业分工细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目前建筑企业营业税以全额收入为计税依据,企业为了减少纳税环节,会尽可能将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整合在一起,以求在最后的销售环节缴纳一次税。这种避税的行为对社会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公平交易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是对生产流通的每一道环节均征税,不论商品流转经过多少环节,作为抵扣链条中一个环节的企业来说,不必为别人的税负买单,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对整个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使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促进建筑业专业化的发展。
(二)W———建筑业“营改增”的劣势
1.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的问题。“营改增”后对购买原材料、机器设备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但前提是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证明,凭票抵扣。建筑业企业很多都是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原料,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就不能抵扣进项税额。有些企业存在包工不包料的情况,材料由甲方提供,造成材料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此外人工成本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是建筑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成本逐年上升。由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建筑企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十分有限,因此“营改增”以后可能会出现税负不降反升的情况。
2.税率变化造成税负增加。建筑企业“营改增”前营业税的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税率为11%。如果建筑企业存在外部市场票据管理不规范,不能及时取得有效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建筑企业分散地域偏僻,供应商不规范等情况,则企业无法抵扣进项税额,从税率增加的幅度来看,税负的增加将不可避免。
(三)O———建筑业“营改增”的机会建筑企业一般以价值高、固定资产比重较大为特点。实行“营改增”后,企业购置新设备的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企业税负减轻后,会更加注重对机器设备的改良和改善,通过大型设备的改良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因此,“营改增”实际上是建筑企业更新改造的好机会。
(四)T———建筑业“营改增”的威胁
1“. 营改增”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建筑企业基本上实行的是从验工计价和付款中直接代扣代缴营业税的方式。“营改增”后,建设单位不能直接代扣代缴增值税,直接由建筑企业按当期验工计价确认的收入缴纳增值税。由于存在质保期等情况,验工计价也会直接扣除质保金后确认价格。建筑企业通常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与费用,实行税款预缴方式,当工程完工后进行清算。现实中,工程款收回时间往往存在滞后现象,建筑企业不仅需要垫付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还要垫付未收回款项部分工程的税金,导致企业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出增加。此外,机器设备的购置又会显著增加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2.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方面存在的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多且分散,财务管理薄弱,基层增值税发票索取人员不熟悉增值税发票知识,不了解增值税抵扣原理,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索取上有一定的困难。建筑企业相关联的企业如果大多为小规模纳税人,在购货时就得不到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有时建筑企业进行采购时,开发票和不开发票是两个价,发票管理存在很大的风险。
三、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策略
(一)SO 战略———利用国家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筑企业的税收筹划也是如此。建筑企业从缴纳营业税改变为缴纳增值税,这个过程的适应需要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熟悉国家的税收政策。首先,建筑企业应根据“营改增”规定,把期初购进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其次,建筑企业还应加大对机器设备的投入力度,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降低企业税负。对于购入的设备材料还可以进行租赁业务,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最后,建筑企业在购入原材料时要进行价格、质量、税负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优先考虑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在招标采购时,建议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供应商应为一般纳税人。规范合同签订,合同内容明确发票种类及发票的送达时限。
(二)WO 战略———利用建筑行业组织规范行业发展
“营改增”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广阶段。建筑行业要对于“营改增”过程中自身行业的劣势进行改进,同时对于本行业不适应的政策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反映,提出“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的依据,以期下调增值税税率或给予一定的过渡政策来降低税负。建筑行业目前比较混乱,因为各个企业规模,实力不同,有些建筑企业材料供应商很多都是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了建筑行业长远发展,建筑企业要加入建筑行业组织,制定行业准则,规范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建筑行业协会,向政府部门提出“营改增”改革的意见与建议,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三)ST战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
建筑企业目前多是粗放式管理体制,企业资质、规模良莠不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面对“营改增”的挑战,建筑企业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财务部门要加强财务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对各项现金业务进行严格的审计,及时缴纳相关税费,对涉税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重新安排。加强内部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会计人员了解最新的“营改增”政策,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水平,使其对内部各个业务的流程进行熟悉,并可以熟练地进行增值税的计算、缴纳与核算业务。“营改增”不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是企业销售、采购等管理人员的责任。通过企业网站、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员工学习有关部门“营改增”的知识,深化员工对增值税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时间的认识,强化员工在采购原材料、机器设备、运费、分包环节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形成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
(四)WT战略———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
国家应继续扩大“营改增”的试点行业,力求做到贯穿建筑业增值税抵扣链条。由于“营改增”试点范围较小,建筑企业上下游涉及行业较多,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这些税负只能由企业自己去承担,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只有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税负顺利转嫁,才能取得联动减税效应。税务部门应将与建筑行业上下游相关联的行业一并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蟠. 建筑业“营改增”试点的应对措施[J].财会月刊,2013(2).
[2]何启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服务业企业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3(3).
[3]张新华.“营改增”初期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4)
[4]姜涛.浅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建筑施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