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

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文1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断提升,盘锦市把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确定为今年的目标任务。近日,国家统计局盘锦调查队对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营商环境建设现状

1.率先参与打造国家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2.0版。

一是盘锦市在省内第一个实现网上政务服务端口覆盖至市、县区(经济区)、镇街、村(社区)四级600个政务中心的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市域政务服务窗口扁平化、一体化业务联动;二是统筹调度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和44家市(中省)直部门集中攻关、完成了2批次共计4355项政务服务事项梳理和办事指南录入工作;三是通过对录入事项要素细分“最小颗粒度”,穷举每一种办事情景编制窗口受理标准、后台审批办理规程及服务对象办事指南,全市网上办事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坚持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试点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通过持之以恒开展实施建设,实现进驻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率为38%,申办要件缩减率为30%,提高了服务效能;二是通过编制标准化操作手册,指导窗口人员按标办事,杜绝了以往的“心情标准”和“经验标准”,实现了全链条业务办理规范化运行;三是通过开展1500余人次的仪容仪表、服务规范及业务办理等专项培训,实现了窗口按标服务;四是通过按服务动线合理布局服务区域,按服务需求合理增设服务设备,按服务导向合理配置服务标识,按服务感受合理规范服务行为,综合运用标准化手段提高政务服务品质。

3.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扁平化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

一是以让群众办事“不多跑一次”为出发点,借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就近“通办”民生实事之力,制定《盘锦市推进“政务事项就近办,方便群众办事”民生实事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在市域范围内打破层级、地域限制,改变政务服务按照属地管辖权进行申请受理的传统模式,变“层级审批”为“扁平化服务”,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二是全市首批211个异地申请就近“通办”事项已正式公布实施,在省内率先实现了17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项“全城通办”。

4.依托综合窗口集成化,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

一是积极推动设置民生、社会、商事登记、工程建设、跨域受理和统一出件等六类“综合窗口”,市县区两级政务大厅普遍开展“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集成化服务模式试运行以来,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在多个窗口来回跑动的次数;二是《盘锦市推进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工作实施方案》正在征求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待对市县区各100个高频“最多跑一次”事项及30个“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进行综合论证后,拟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实施。

5.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营商环境监督及案件办理力度。盘锦市营商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室重点针对基层办事“小鬼难缠”问题开展了明察暗访,将一批县区社会民生类政务大厅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市通报,并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二是积极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三是建强“8890”综合平台做好便民利企服务。截止目前,“平台受理各类投诉咨询37000余件,办结满意率达到90%以上。

6.大力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

一是升级项目管家专班服务坚定企业投资信心。由各级营商部门对项目管家实施情况进行监管,通过对接启动“项目专班”服务,以马上就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不漏事、不压事、不误事的精神,有效帮助解决项目发展中的问题。二是加强营商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业务水平。目前盘锦市及各县区(辽东湾新区)均组建了独立的营商环境建设局,均具备政务服务管理、营商环境监督、审批制度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8890”及民心网平台建设职能。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盘锦市各级营商部门组建时间较短、职能作用发挥有限以及各地区、各部门在营商观念认识层面尚不到位等原因,盘锦市营商环境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营商投诉案件办理满意率不高。

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对营商投诉案件特别是政府拖欠企业款项问题办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勒紧裤腰带也要处理好的认识和决心,导致盘锦市营商案件办结率、满意率不高,甚至有“假办结”、“被办结”现象。

2.各级营商部门权威性有待提高。

各级职能部门存在本位思想,知道有问题、有短板不敢自曝“家丑”刀刃向内解决问题,加之各级营商部门担当精神不足,特别是面对一些矛盾问题还未“长出牙齿”,工作推进力度不够大。

3.机构改革后续有关“先立后破”工作受制约。

个别县区机构改革后续工作跟不上,其中“8890”平台存在人手不足业务不熟和案件推诿扯皮等问题,工程消防审查验收移交等工作存在专业力量支持不到位问题。

4.办事“推脱缠绕”仍“小鬼不散”。

通过明察暗访发现个别县区政务大厅社会民生类服务窗口存在设置不合理和限号“服务”现象,个别基层窗口工作人员变相“吃拿卡要”和被要求开具“奇葩证明”“不合理证明”问题依旧存在,对基层干部“能办缓办、能办不办”等“小鬼难缠”问题整治不彻底,曝光问责力度不够。

三、调查建议

1.全力做好营商环境评价,打造有量化指标支撑的“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借鉴全国文明城创建成功经验做法,狠抓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推进,加强培训、出台方案,建立营商环境建设“一盘棋”格局,编织好营商环境建设“有人干”这张网,严格落实责任、严肃问责,全面提高评价量化成绩,举全市之力打造“全省营商环境最优市”。

2.建立政务服务扁平化办理机制,全面落实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任务。

重点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等政务服务扁平化管理机制进行督查考核,按照成熟一批、公布一批的原则,争取在公安、税务、医保、社保等条线管理领域推出更多更高质量的跨层级跨区域“全城通办”事项,并积极推进热门和高频事项在县区内跨层级综合受理、县区层面跨区域综合受理,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事项就近“通办”民生实事工作实效。

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文2

一、冷链食品检测和经营场所环境检测情况

每个礼拜四定为冷链食品检测日,礼拜三汇集这周需要检查的冷链食品店、商超、农贸市场等名单发给县疾控中心,礼拜四由执法人员带领疾控中心的人员去检测点做人员和外环境的检测,冷链食品每周做一次,从业人员是每半个月做一次。截止目前为止,总共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商超60余家次,农贸市场100余家、餐饮行业300余家次,对冷链食品及包装共检测74份(肉类35、水产品类23、其他食品7、食品外包装9),对环境检测45件;对从业人员检测120个,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培训人员55个。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执法人员每日对冷链食品店、商场、农贸市场等巡查,存在的问题一是经营者意识淡泊,不愿意配合做核酸检测。二是市督导组的要求,每个小摊小贩购进冷冻食品也要做核酸检测,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难,也无从得知名单。三是执法人员不足。

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内涵分析

当前电商模式是整个时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电商模式应用过程中,无论其实施理念,还是其应用模式都较不成熟,因此对茶叶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茶叶企业来说,有着相应的难度和要求,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电商模式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要素,无论是具体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还是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都是当前电商模式应用推广的主要背景。

1电子商务模式的具体内涵分析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成熟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系统发展下的营销模式改革,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应用,其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与消费理念之间的趋同化融合,在电子商务模式中,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内容更加多元,而且选购过程也更加便捷,同时消费者成本和企业营销成本,也进一步降低。所以,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与突破的动力。随着人们消费习惯更加成熟,如今电商模式在整个婴儿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其对消费者的具体应用需求也实现了进一步融合,比如其经营理念更为成熟,消费者可以完全通过自身的判断,结合客户的评价模式,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产品。所以,通过对电商模式的具体交易状况,可以看到,电商模式在整个产品效果中的比重日益加大。通过使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不仅是产品价格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选购产品时,不再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多数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商模式,其整体营销压力进一步降低,无论是其具体的运行成本,还是其分销渠道建设的力度,都可以稍微减弱。因此,无论是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还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客观需要,互联网电商模式都是实现其有效应用的基础,也是两者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要素。而对于当前整个社会的消费主体来说,多数中青年更喜欢选择电商模式来选购自身的产品,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我国多数茶叶企业当前正处于从传统经营模式中,处于转变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电商模式的具体内涵和客观要求,通过系统化融入价值需要,构建合理完善的发展模式。但是客观的来说,我国电商茶叶企业,无论自身经营实力,还是经营理念都较为匮乏,相对于其他大型茶叶企业来说,不少中小型茶叶企业,未能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不管其成熟度,还是其经营效果,都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电子商务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中小型茶叶企业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构建适合整个企业发展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的具体理念。

2当前中小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茶叶营销过程中,依赖的都是渠道加盟店的营销模式。对于大型茶叶企业来说,其具备完善的营销渠道,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其茶叶产品的营销难度压力就较大。因此,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的应用日益成熟,中小型茶叶企业如果能够借助这一网络媒介,便能够实现自身产品的有效营销,但是对于整个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在使用电商模式时,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其整体运行理念构建上,存在一定差别,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来说,其要求茶叶企业在使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注重产品经销、产品客服和产品贸易等多个体系内容,而中小型茶叶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实力较为有限,加上其经营实力和经营经验不足,因此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其很难对茶叶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察觉。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运行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运输模式,而完善的物流运输,是实现整个电商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当前整个物流状况来看,多数中小茶叶企业也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对产品品牌的保护理念,所以整个茶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破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其市场口碑和成熟消费者的满意度。最后,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营模式构建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多数茶叶企业缺乏选择合适平台的经验。通过对当前茶叶营销电商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商城、淘宝和天猫都是可以都是当前最适合消费者选择的营销模式,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是企业经营实力和产品销量要求相一致的。选择的合适平台,就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究。

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构建的具体要求

事实上,茶叶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在于对环节上的优化和简化,所以说,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突破点和创新点。对于中小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是其最重要的创新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在运行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茶叶产品的特点内涵及具体的参数状况以及相应信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相关网页上进行传输,从而使得消费者更为便捷地了解该产品的具体特点和内涵。使用电商模式,是消费者和中小型茶叶企业之间的双赢过程。所以,合理探究经营管理模式的内涵和要求就极为必要。在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其能够有效降低自身渠道建设的压力和难度,同时也使得整个产品销售活动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当然很少人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因此其必须及时快速的了解整个茶叶市场的选择的具体需求和消费动态,只有系统化了解整个市场的特点,才能够实现电商模式与茶叶企业经营的合理融合。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其想要真正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认识到电商模式的运行,不仅仅是该企业营销模式的变化,更是整个企业运营理念的创新与完善,因此,选择茶叶企业要将自身发展与模式运行结构相结合,通过将消费者的具体要求和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相融合,从而构建满足茶叶企业发展运行的具体模式。

4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

通过不断优化该模式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果,而想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完善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就需要充分做到:首先,中小型茶叶企业要具备产品品牌意识,确保自身产品的独立性和品牌化意识,在进行产品品牌注册过程中,必须将自身企业经营理念和茶叶产品的特点与品牌的设计相结合,通过打造属于自身的独立品牌,才能够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和选择该产品。当然,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丰富品牌内涵,还要注重对自身品牌的益维护。在电商模式中,品牌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也是产品的象征。其次,茶叶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和产品特点,通过了解市场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茶叶产品的生产理念,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生产过程较为迅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为便捷,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厂家要直接面对市场及消费者,在构建该模式运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有效评估,不能使得其超过自身运行能力,从而限制了发展质量,在互联网电商时代,其要求茶叶企业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所以,中小型茶叶企业必须注重构建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此外,茶叶企业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时,需要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进行有效了解,结合具体的市场调研状况,从而打造和包装满足自身产品营销的具体模式和理念,当前在整个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不同的企业要结合适合自身的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或者结合自身状况,构建属于自身独立的门户网站。中小型茶叶企业要通过互相抱团,从而构建具有经营实力的运行平台。最后,在中小型茶叶企业运行模式中,其不能使用单一或者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运行,其需要在结合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具体发展状况来不断调整企业的运行模式,通过认知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实现自身产品的经营效果。在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内部的运行模式建设,还要注重选择与企业自身相关联的各个元素,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入。比如适合中小型茶叶企业产品的运输机制,客户服务机制等等,通过融入市场化元素,提升电商模式运行的效果与质量,在坚持以消费者和客户为导向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体最佳效果。

5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茶叶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实力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必须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可以说,电商模式是实现其转型发展的核心,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应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探究适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对于这一模式的内涵进行准确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3]郑焕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5(3):163-165.

[4]师芙琴.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7):71-74.

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文4

一、探寻徽商足迹解读徽商兴衰

1.宣纸商帮研究。

政治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曹天生教授第一次提出“宣纸商帮”的概念:宣纸商帮,是旧时以泾县小岭曹氏为代表,全县和周边地区先后从事宣纸行业生产和销售的人们以家族、同业为纽带,以保密互助为宗旨,为在宣纸产地结成生产组织和在外地销售宣纸而结成一定联系的的商人群体。他介绍了历代宣纸生产的规模和产量,指出宣纸商帮与其他商帮相比的特点在于:宣纸商帮是以泾县小岭曹氏为代表的商帮;宣纸商帮以家族和同业为纽带,以保密互助为宗旨;宣纸商帮有其生产和销售组织;宣纸商帮的运销方式多样;宣纸商帮的经营范围广泛。曹教授认为,包括纸业商人在内的泾县商人是徽商的组成部分,是徽州商帮的一个子帮,是一个行业帮。

2.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经济的变迁研究。

政治学院的张晓婧讲师通过考察明清时期徽商的经济活动以及所引发的传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揭示地域性商业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及经济和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她介绍了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在运用历史学方法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大量的史料揭示徽州商业资本的形成及其特点,从多角度对徽商与徽州教育的发展进行经济透视,介绍明清徽州商业教育的概况,分析徽商与徽州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弘扬徽商精神 发展安徽经济

1.徽商的诚信文化研究。

经济与金融学院李加明副教授将徽商诚信文化与营造我国保险业良性发展环境相联系,力图寻求解决我国保险业诚信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思路。他分析了徽商“诚信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在现代商业道德体系中的传承与发扬,进而从最大诚信原则探析目前我国保险行业诚信缺失的问题,提出古为今用――诚信造就保险业良性发展,将徽商长久经营中所形成的特有的诚信文化融入到现代保险业的经营活动中,解决保险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出一个能够实现保险业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

商务学院的王平讲师将徽商诚信文化与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相联系,分析了徽商的产生、发展,认为徽商诚信文化的本质可以概括为经营诚信和为人诚信两个方面,深入挖掘徽商诚信文化形成机理,认为儒家思想的影响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大环境力量的推动,促使徽州人社会观念的改变和法律契约意识的形成,并在内部采用严密的组织形式,从而进一步稳定了徽商诚信文化的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徽商诚信文化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他分析了徽商诚信文化的形成发展对徽商的积极作用,分析徽商诚信文化对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的启发性意见,提出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2.徽商精神研究。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刘纪荣博士从徽商文化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角度研究徽商精神及其现代命运。他介绍了选题旨趣、意义以及“徽商”、“徽商文化”的界定及现有研究概述。他认为儒商精神对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是经济领域和平发展的主要支柱;是中华民族振兴经济的原动力;是共同富裕价值观念形成的积极因素。最后,他希望今后相关的学术研究应和企业联姻,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程度,使徽商研究的文化成果既能成为当代企业家的精神财富,又能为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3.徽商地位变迁成因及对现代徽商的启示。

信息工程学院的彭现美副教授分析了徽商的产生、发展以及徽商的衰败原因。他认为,从当前兴起的浙商、粤商来看,一个地域性商帮的兴衰与其所植根的本土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当代徽商的兴盛也与安徽经济发展的状况密不可分,可以说,安徽崛起需要徽商重振,徽商重振也要依托于安徽的崛起。他指出徽商的商业道德、徽商的成功经验、徽商衰败的教训等徽商的变迁史对现代有重要启示。最后,他提出:应重建现代徽商昔日辉煌:徽商精神的复兴是徽商崛起的关键性内部因素;抓住促进徽商奋力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重振徽商需要充分发挥内因和外因作用。

4.明清徽商的信用体系及启示。

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陈艳君助理研究员探讨了明清徽商完善的信用体系的构成,并得出对构建安徽省当代企业信用体系的有益启示。她从徽商的商人信用、徽商的职业信用、徽商的经营信用三个方面介绍了明清徽商完善的信用体系,分析了徽商的信用体系深受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及徽商自身良好文化素养的影响,提高了徽商的市场竞争力,树立了良好的儒商形象。她分析了安徽省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危害及其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明清徽商信用体系的现代启示:徽商贾儒结合的模式昭示着我们应该重视企业家的素质对企业信用的影响;继承徽商的职业教育传统,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信用的影响;发扬徽商的和谐理念,建构良好的经济秩序。

.徽商理财之道对安徽省民营企业发展的启示。

会计学院的张敏讲师总结了徽商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发掘了徽商理财智慧之道的内涵:一是独具特色的理财文化内涵;二是运筹帷幄的经营管理策略。她将现代安徽民营企业与历史徽商在外部治理环境、财务管理观念、价值取向、经营行业、社会贡献、发展前景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安徽省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反映在财务管理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她提出借鉴徽商理财之道的智慧和经验,从当务之急和长远战略两方面完善安徽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三、打造新徽商 再创新辉煌

1.安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瓶颈。

卫教授分析了安徽企业在适应以速度为竞争优势主要来源的战略变革和管理转型时期的不适应性,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创业精神的缺失和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两个层面。一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不足,积极进取态度较弱,进攻性扩张行为较少,尤其是创新精神不足;另一方面,明清时代负有盛名的徽商精神在新时代如何注入新鲜的管理基因没有加以深层次的研究,新徽商如何适应后工业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没有加以深入研究,至于蚌埠作为典型工业城市深受淮河流域“背带文化”、“码头文化”的影响,凤阳小岗村作为农村经济改革的发源地,其创业精神和文化变革的任务尤为突出,皖北地区企业间竞争不规范和企业内缺少团队合作精神较为普遍。基于上述背景,卫教授从创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安徽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两大出路:一是正确认识创业精神的实质,积极倡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系,努力营造创业型社会;二是探索新徽商精神和淮河流域文化变革的模式,变线性思维为非线性思维,变求稳心态为求变心态,变个体英雄善战为团队合作进取。

2.徽商流通产业规划研究。

商务学院的陈永平博士主要从广义的角度对安徽省商业流通产业进行规划研究,以促进安徽流通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他分析了目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与国内外先进的商业流通业相比,安徽商业流通业存在的差距;从产业关联度、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增长贡献率、就业贡献率四个方面分析了流通产业的战略性地位。最后他提出了加强徽商流通产业规划的主要措施:科学规划与政策引导;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业流通业态;建立加快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的人才支撑体系;努力营造推进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良好市场环境;大力提升安徽商业流通产业信息化水平;努力提高安徽商业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安徽商业流通业的国际合作。

3.新徽商的发展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丁玉玺助理研究员将新徽商的发展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相联系,将新徽商与“老”徽商在个人素质、创业精神、敬业精神、诚信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与周边地区相比较,新徽商发展的差距。他概述了企业家精神的理论,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指影响企业家发现、评估和利用机会全过程的创新精神、风险承担和积极进取精神。最后,他提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措施:加强企业家精神的教育;营造鼓励、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完善制度安排;建立竞争性的选拔机制;建立健全创新体系。

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文5

关键词:循环经济;逆向物流;第三方物流

一、循环经济理念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所带来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传统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循环经济所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规模的扩大,水、能源、矿产等资源越来越短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物流体系

物流体系是有由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一系列物的流动的正向物流和从消费者到销售商、生产商、供应商的物的反方向流动的逆向物流所构成的。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大多数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构建自己的物流体系时,主要考虑的是正向物流体系,产品到达顾客手中后,就基本上离开了企业的物流体系,某些附件如包装物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产品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也完成了它的生命周期。如果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完全以经济利益为动力,有些废旧物资由于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且相对集中,一般来说企业愿意回收,可使一部分废品变为再生资源。但是,产品回收却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利益,甚至造成亏损。由于大多数工业废旧物资的利用,既存在经济和技术上的难点,也存在管理上的种种不足,逆向物流成本过大,使许多经营者望而却步,这与循环经济的要求还离得太远。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逆向物流系统构建,是弥补市场外部效应的政府干预方式,政府应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鼓励,把循环经济的思想深入到逆向物流管理中去。

三、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逆向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1.国民对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认识不足。发达国家正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但我国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许多企业对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认识还不充分,国民珍惜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偏弱,加之我国又是人口大国,消费量偏大,产生的废弃物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是人均资源的极度短缺,另一方面是有限资源的大肆浪费,导致我国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长期存在矛盾。

2.政府对逆向物流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不得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目前我国一些政策和制度存在不合理的成分,阻碍了逆向物流的发展。如对再生资源行业的税制、回收与使用联系渠道的削弱等,使再生资源行业成为微利或者无利的行业,一些企业存在做得越多,亏损越多的现象。回收企业作为逆向物流企业的主体普遍存在“散、小、差”的状况,多数属于个体企业或小型流通企业,因而所涉及到的行业和范围有限。

3.逆向物流技术创新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逆向物流对回收物的技术处置已有了较大的发展,除常规的金属、塑料、橡胶已有成熟的加工工艺外,国外对显像管、压缩机、印刷电路板和电池等部件的处置也有了比较先进的方法。如:物理冲击分离、智能分离、粉碎筛选、比重法分选以及高温焚烧等。我国企业在进行逆向物流时,逆向物流技术创新(尤其回收量大的废旧物)不足。对回流的物品加以有效利用或销毁需要相应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如再制造技术、分解技术等还很欠缺。

4.逆向物流经营机制不健全。近几年我国的逆向物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以回收物流为主。回收物流的从业者多半是个体户经营者,存在着回收物资品种单一、回收环节多、回收网点偏少、回收渠道不畅、布局不合理、管理混乱和设施之间不能配套等弊端。经营者单纯为利所驱,难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经营机制。

四、循环经济模式下推进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制定、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我国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一直受到政府的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配套的环境和污染标准。但是由于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和处罚力度不够,企业牺牲环境付出代价和执行污染标准所获得的补偿不对称,企业出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需要,并不重视自身逆向物流的建设与管理。因此,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强环境保护和逆向物流建设与管理。

2.推进排污许可权市场交易,促进企业自身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政府难以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制定相对应的针对其外部性的税收政策。考虑到有多个产生污染的行为主体,政府在控制总污染水平的前提下,将允许的排污权以某种方式授予各行为主体,并允许行为主体之间能自由交易其许可权,因此就形成一个排污许可权的交易场所。一但某个行为主体要排除更多污染物,就必须在这个交易市场上向其他行为主体购买排污权,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激励机制,既激励某些行为主体想方设法减少自己的污染物量,将多余的排污权出售以获取利益。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规则,允许企业的排污权在一个规范的市场上交易,这样有三个优点:有利于控制污染总量;降低管制成本;促进企业关注自身逆向物流系统的管理,使企业自觉主动参与到循环经济中来。

3.加强逆向物流理论研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逆向物流作为产品、信息等从消费点到生产点的物理性流动,使物料循环重复利用,能挖掘废弃产品或有缺陷产品潜在的使用价值,产生巨大经济效益。逆向物流并不等同于废品回收,它包括如何对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与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活动进行的全面有效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许多环节。因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更与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环境保护政策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牵头下,结合企业、学术界的力量,进行逆向物流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评估。另外,企业要实现逆向物流方面的技术创新,不仅要提高设备的技术程度,更要靠具有综合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因此,政府还应建立相应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不受人才短缺的制约。

4.积极推进企业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创新。企业要实施逆向物流,必须从供应链的视野来构建逆向物流系统,建立起包括制造商、零售商、回收商、再制造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生产─流通─消费─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众多企业间构建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利益共享,能使循环经济得以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经营环节展开,有力推动循环经济实践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如首先应该鼓励企业改进产品设计,采用面向拆卸设计(DFD)。其次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管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回流产品。譬如:基于EDI技术设计的信息系统能够使制造商与零售商实现退货共享,并快速对回流物品做出反应。当前条形码、GPS、RFID等技术已经在物流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鼓励企业将此类技术运用到逆向物流管理中去。最后,重点支持回流物品处置和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动整个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

5.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循环经济理念下要使每一个消费者具备循环经济意识,认识到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因而必须有一个逆向物流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方便统一的物资回收等服务,否则,循环经济就成了空谈。循环经济是21世纪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逆向物流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是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被透支、环境被破坏,各国已开始意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逆向物流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同时在企业界的实践中仍然是个空白,循环经济的环保理念也还未能深入人心。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政府应尽快制定强制性回收法规,并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工具,设定合理的惩罚约束机制,以促进我国的环保建设。另外,相关环境部门也应该尽快制定逆向物流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操作规程,从而确保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思索[J].中国物流和采购学会,2004,14:12-15.

[2]赵会军,汪斌.逆向物流[J].中国物流和采购学会,2003,18:52-54.

[3]曾凡婷,孙娇.浅析逆向物流[J].物流技术,2003,10:25-27.

[4]中企联雇主工作部.中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发展对策[J].上海企业,2005,4:56-58.

[5]王兆华.循环经济理论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改革,2005,3:46-48.

[6]王西兵,钱燕云.逆向物流及其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5, 120:35-38.

Circular economy mode Logistics System Construction

Wang Honglia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范文6

关键词:两部收费两部资助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一、关于东北制造业的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困境

东北地区本就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制造业生产线水平也并不低,可以说是“基因优良”。即使在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东北制造业仍然遇到了发展瓶颈,面临诸如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能耗投入和效率的转换率偏低、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不够、装备制造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

从现实来看,国家一直以矶贾铝τ谡裥硕北,为此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了庞大计划,仍然没有成功阻止东北经济的失速,可见政策实施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东北经济整体的失速,与有效投资不足、营商环境不完善密切相关。再者,从资本的趋利性来看,优秀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优良的资金,东北的招商多是依靠政府主导,不仅成本高,且寻租空间极大。

考虑到企业创新存在技术创新溢出以及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上级政府的角度出发,研究一个上级政府、下级政府以及企业都参与其中的激励政策。上级政府应当在考虑到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再对下级政府及企业进行创新激励资助政策,以期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内生动力,达到多方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更好的发挥政策有效性。

二、两部资助―两部收费理论的修正

(一)两部收费

在垄断定价中的两部收费指的是先向消费者收取一定量的固定费用T,然后按照一定的价格根据消费者消费的不同数量收取不同程度的使用费PQ,两者相加即为垄断厂商对消费者收取的总收费R=T+PQ。在两部收费理论中,收费构成是分成两个部分的。其中一部分是消费者一次性支付的与消费数量无关、仅是为了获得某种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权而支付的固定费用;另外一部分则与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有关。这样一来,对于垄断厂商而言,如何抉择以期实现厂商利润最大化就成为了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厂商可以按照消费者的不同类型,依据他们的不同需求,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两部收费消费价格包,来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二)两部资助

从上级政府角度来看,两部收费理论为政府资助应该如何分配提供了思考借鉴。上级政府作为下级政府的上级,具有监管的职能。如若评价一个下级政府的优秀与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则可以设下级政府追求的效用最大化是经济发展。明显可以看出下级政府的效用与其管辖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正相关,优秀的营商环境能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如果将全部资助类比为总收费,则可以把完全由政府承担的资助类比为固定费用T,把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费用中政府承担的部分类比为使用费PQ,从而将两部收费制修正为两部资助制。

两部资助可以将政府资助R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资助T,第二部分为是一种可变的比率资助(α+β)C,这种比率资助是一种与创新成果、营商环境相关的政府激励资助,原则上0

1.固定资助T。对进行创新的企业而言,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人力、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这些投入了大量“成本”的技术创新成果却不是纯私人产品或者纯公共产品,其追求技术创新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福利溢出,而享受到这些福利溢出的人却并没有为此付出相应的成本。正是因为这种技术创新溢出的存在,不仅使技术创新资源得不到最有效的配置,同时也会削弱企业创新的动力。

考虑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会产生的溢出性,上级政府给予企业的固定资助T应满足能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目的,所以固定资助T应当是与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预期达到的技术创新成果会给企业造成的负溢出性相关的。由于市场本身的竞争,企业已经有一定的动力去进行创新活动,所以政府给予的这部分固定资助T应当予以规定只能专款专用,仅用于研发而且用于其他方面,以弥补一部分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负溢出性为目的。固定资助T的大小取决于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预期达到的技术创新成果会给企业造成多大的负的溢出性,对企业造成的负溢出性越大固定资助T也应当越高,固定资助T与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预期达到的技术创新成果会给企业造成的负溢出性是成正比的。

2.可变比率资助(α+β)C。可变比率资助中代表与创新成果相关的政府承担比例系数为α(r1,r2),与营商环境相关的政府承担比例系数为β(s1,s2,…),C为创新成果取得的全部成本。

其中α(r1,r2)应与企业研发的实际成果大小r1以及该成果对整个国家(社会)的正外部性r2相关。一方面,α应与企业研发创新后取得的实际成果在全球制造业(同行业或者类似产业)的水平高低成正比。成果越先进、技术水平越高、越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成果越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越是这样的成果政府和企业约定的愿意承担的成本比例α越高。另一方面,α也应和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为国家(社会)所带来的正外部性成正比。因为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研发带来的科技成果,不仅会为企业发展带来无穷机遇,更重要的是也能推进我国某项领域的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这些技术进步也会带动相关互补型企业(行业)的发展,同时对于一些存在替代性关系的企业而言是一种拉动,促进市场竞争活力,让市场走向繁荣。往往这些创新成果都是符合现阶段国情和世界行情的,比如现在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以及制造业互联网化,既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对环境更加友好。所以企业通过研发创新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其带来的国家(社会)的正外部性越大,可变比率资助中代表与创新成果相关的政府承担比例系数为α也应当越高。

而β(s1,s2,…)则取决于营商环境的好坏,越是好的营商环境,资助能起到的推动作用效果更大,从而β应该与营商环境优良程度成正比。评价营商环境的指标有很多,既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区域条件,包括基础设施、企业运行机制等企业环境,还包括融资赋税、知识产权保护、等营商软环境。因营商环境是可以改善的,为了鼓励这种改善,在设定系数β时,可以将营商环境分阶段评价,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力求最大程度符合际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上级政府在实际给予第二部分资助的时候,一般应是由企业先垫付所有相关成本的,故α测定采用的应是企业实际取得成果后的数据,而β则应根据原来的营商环境和企业实际取得成果的同时营商环境是否有改善来综合衡量。为此,可以设定β=mβa+nβb,其中βb代表的是上级政府给予固定投资T、企业尚未取得研发成果时的营商环境,βa代表的是成果完成、阶段验收时的营商环境,为鼓励改善营商环境,参数应满足:m+n=1且m>n。

三、结论

国家可以依据两部资助的设想,根据东北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在α、β和m、n的大小抉择上做出适合的判断。由于东北工业基础较雄厚、技术水平并不十分低下,但就东北而言其营商环境问题十分显著,政府和企业都应当为东北营商环境的改善做贡献,争取早日使东北营商环境对标上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所以根据东北制造业现实的情况,应该加重β的比例;另一方面,为了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重点指标,鼓励企业和政府改善营商环境,同样应当增加m的比重。

两部资助的创新激励政策是一组考虑到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和营商环境的政策组合,不仅仅适用于东北制造业,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和其他行业。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的营商环境以及企业进行不同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的不同溢出效应,可以做出不同组合的两部资助政策。原则上,营商环境问题十分严重亟需改善的区域和行业中,β和m相对α和n而言应该占更多的比重;而营商环境优良但技术水平不高的行业总,α和n相对β和m而言应该占更多的比重。除此之外,上级政府也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做出不同抉择、灵活而定,而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两种方式。

另外,上级政府在推行两部资助政策的时候,还应关注一下政策落实的力度,防止腐败,做到专款专用,让政府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巫强,刘蓓.政府研发补贴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4(06):41―49.

[2]刘继兵,王定超,夏玲.政府补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效率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56―61.

[3]李小静,孙文生.政府干预、所有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03):89―95.

[4]肖兴志,姜晓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创新基金投向:传统转型企业还是新生企业[J].中国工业经济,2013(01):128―140.

[5]李明志,柯旭清,罗金峰.产业组织理论(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3.

[6]刘晓光,时英.东北应走出“单一经济结构困局”[J].宏观经济管理,2016(06):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