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范文1

一、根据学校的基本条件和产业、行业、区域特色,围绕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考评员专业设置、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㈠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临洮农校根据农业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及当地经济发展确定课程设置。学校设有农园、畜牧兽医、农业经济与管理、计算机、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子电工等岗位的考评员,对相关专业的学生及社会人员进行技能鉴定。在课程设置上该校坚持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大幅度修改专业主要课程,组织考评员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㈡以考评员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考评员师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临洮农校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优势,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每一位考评员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考评员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㈢以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实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临洮农校面向学生改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面向社会改善技术服务硬件建设。建立农园、畜牧兽医、农业经济与管理、计算机、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子电工等实验室和实训场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科研机构、生产培训基地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充分的保障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也为开展社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二、将科研方向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紧密结合,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临洮农业学校是一所有70多年历史的农业院校,多年致力于农业科研工作,在小麦育种、特种玉米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大丽花繁育等科研方向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尤其在冬春小麦育种和特种玉米繁育方面更是成果斐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该校先后培育推广出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冬春小麦品种(系)五十多个,服务于我省的定西、临夏、甘南、陇南、天水和兰州六个地区,并在陕西、青海、宁夏的部分地区推广种植等地;特种玉米繁育研究更是走在全省的前列,荣获多次省市科技进步奖项。“临单”、“临糯”玉米系列和临农小麦系列已经形成品牌优势,全省年推广面积23.33余万公顷,年增加经济效益5亿多元,有力的提升学校服务能力,对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服务“三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发挥项目培训的辐射、影响、帮助、带动作用,不断提升考评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范文2

积极探索多种产学研结合模式

以项目为纽带,建设产学研结合基地

华中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重点大学,有深厚的科研基地,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973”,“948”、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由于农业研究大部分领域为应用型技术研究,研究对象也具备很强的特殊性,很大部分的研究过程需要在田间完成,研究的成果也需要在田间展示观测,因此规范的、高水平的科研基地的建设与科学研究紧密相联,密不可分。长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学校把承担重大项目与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结合起来,先后在湖北省以及江西、重庆等三峡库区建设了40余个“农作物品种研究试验站”、“农业土壤观测试验站”,“果树,茶叶,蔬菜等园艺作物品种改良试验站”等,这些试验站集科学研究、品种展示,新技术推广于一体,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基础平台。

实施“111”行动计划,提升农业产业生产水平

“111”行动计划即依托学校每个学院,承包一个乡村,通过技术扶持,带动县级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也称为“一院带一村,辐射一个县”计划。“111”行动计划是学校近年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湖北新农村建设,打造“一乡(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专业县的主要支撑。目前学校各学院已与恩施州宣恩县高洛乡,天门市健康村、丹江口市关门崖村等15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行动联系,每年围绕村里的产业发展、村级规划、民主制度建设等开展全面服务。

学校还成立华中农业大学老教授协会和科技服务团,成立了科技服务办公室,开设了老专家电话服务热线,并组成了农作物生产。蔬菜生产,食用菌生产,花卉园林生产,果树生产、水产养殖、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土壤与植物营养、病虫害防治,土地规划与利用、经济管理、农副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十三个科技服务小分队,与试点村主导产业相对接,巡回服务指导。

实施“双百”工程,打造现代农业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双百”工程即学校每年组织100名专业技术过硬的专职科技人员,深入100个涉农企业,帮助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的研究,从而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形成企业的产品主线。目前学校已与湖北神丹健康蛋品有限公司、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湖北洪湖德炎水产品有限公司、凯瑞百谷有限公司、武汉天惠生物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系,为企业研制创新产品、开发专利200余项(个),大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发挥人才优势,创新服务方式,派遣科技特派员

高校作为我国知识创新的主体,其拥有先进的科技成果和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这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过去一段时间,学校与地方合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派遣科技副县(市)长,通过这种方式架起与地方合作的桥梁。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近几年我国新推广的产学研结合方式,也是我国科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创新,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特派员制度之所以如雨后春笋般推广,其与副县(市)长的派遣最大的不同在于把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与产品生产紧密联系起来,把技术,资金与产业发展融合为一体。目前,学校已往广东、湖北、四川等地派遣近100名科技特派员,他们都活跃在地方与企业的生产一线。

围绕产业发展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农业生产的终极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在解决满足温饱的难题后,如何让国民吃得更好、更加健康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态更加脆弱,这些问题都不能够单纯依靠某一项技术来解决。只有组建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把技术、经济、政策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组织起来协作,才能够有效破解发展难题。目前学校已组建水稻、油菜、柑橘、食用菌、棉花、水产品加工等若干农业产业合作战略联盟,把农业投入品生产与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联为一体,真正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跟踪与服务,促进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展科技下乡,推广先进技术

科技下乡是直接服务广大农民,推介技术成果的途径之一。学校除了每年根据中央以及教育部、农业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组织规模宏大的送科技下乡外,还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结合农时,赴生产一线适时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这些活动包括”振兴老区,服务三农、科技列车大别山行”等各类科技下乡活动。经初步统计,学校每年参加下乡活动的教师达1600余人次。

另外,学校还通过向四川地震灾区派遣灾后技术援建小组,解决汉源县樱桃、柑桔、梨、果酒深加工的生产技术难题。学校把拥有的40个各类省部级以上研发基地,包括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省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对校外开放。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加大对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接受来自省内有关科研单位、企业委托的研发任务,加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问题的攻关力度,努力实现科研基地、仪器设备面对校外开放,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

产学研结合取得的成绩

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学校在服务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快速提高,社会影响也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学校践行“围绕一个领军人物,培植一个创新团队,支撑一个优势学科,促进一个富民产业“的办学思路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农业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十五”以来,学校通过产学研结合,积极承担地方政府、企业委托的研发任务,共签订合同1 066项目,经费11.19亿元。

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成果示范基地,辐射、带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学校与全国22个省(区、市)、湖北省46个市(县)开展了校地科技合作。

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学校针对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广了超级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油菜、柑橘、瘦肉猪新品种、动物疾病防除等多项先进实用技术,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育成了30余个系列高产优质多用途杂交油菜品种,是全国选育油菜品种最多的单位之一。选育的油菜新品种平均年推广面积超过120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约1.5亿亩,创造经济效益约45亿元。瘦肉型猪系列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面向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15个省市区推广辐射,“十五”期间累计推广各类优质种猪4.78万头。选育8个柑橘

新品种,在湖北秭归、宜昌,江西赣南等产区推广200多万亩。目前该品种在湖北省内的覆盖面积达到85%以上,全国25%的柑橘新栽培果园的品种来自华中农业大学选育。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产业化,形成年生产能力5000~T个微型著的工厂化企业,年生产效益达500万元。学校陈焕春院士领衔的团队研发出10余个新型动物疫苗,在动物疫病诊断,疾病防控方面成效显著。张启发院士在水稻高产、抗旱,抗病虫栽培方面提出“基本不打农药、大量减少施用化肥、节约灌水”的”绿色超级杂交稻”概念,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产生重要的影响。《光明日报》等媒体曾形象地用一张图(水稻基因图谱)、一朵花(杂交油菜)、一头猪(优质瘦肉猪),一支苗(新型动物疫苗),一棵树(优质柑橘),一粒豆(试管马铃薯)等”六个一”来描述华中农业大学近年来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办了华中农业信息网、华中蔬菜网,中国番茄和华中柿苑、中国番茄网、柑橘产业经济等专业网站,旨在推广现代夜业技术、传播现代农业知识。其中”华中农业信息网”先后获得全国农业网站百强网络,”十佳学术类网站”等殊荣。

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

当前,企业正在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了提高涉农企业的竞争力,学校加大了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孵化、转化的支撑体系。学校利用大学科技园对区域农业企业进行技术提升,先后孵化催生了湖北神丹健康蛋品有限公司、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湖北洪湖德炎水产品有限公司,凯瑞百谷有限公司、武汉天惠生物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制的洁蛋涂膜保鲜技术,新型动物疫苗,水产品加工、微型马铃薯、生物农药等都为这些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成为支持企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科技园作为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湖北省乃至我国中部最大的农业生物技术及成果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还与企业联手共建10多个有影响的科技创新基地。其中包括与湖北神丹健康蛋品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北省蛋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北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湖北洪湖德炎水产品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北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中心,还与一些企业共建了人才培养的企业博士后流动站。

另外,学校采取积极“走出去”的战略,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先后与企业联合开展攻关研究,目前已与中粮集团,中兴通讯等国有大型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佛山美的电器有限公司等沿海企业的项目合作进展顺利。同时,学校的产业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现已与Monsanto Company(美国孟山都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美国礼来公司),Borochemie(新加坡硼化公司)、Syngenta(先正达)等国际性大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多年来,华中农业大学结合产学研的工作,培养了大批的农业高素质人才。“十五”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全日制的本科生2万余名,研究生5000余名。为湖北累计培训县以上领导干部1700多人,培训乡镇以上干部2600多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6万余人次,培训农民100万人次以上,先后涌现了毅然回到故乡用智慧回报农民的师智敏、彭新才、余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涌现出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十七大党代表――徐本禹。

学校大学生科技服务团也积极参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活动之中。学校坚持以服务“三农”为主题,每年组织大学生服务团队,深入农村,开展政策宣讲、农技推广、文化宣传,支教扫盲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连续15年被,教育部、团中央评为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先后有60支社会实践服务团和126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团队和先进个人。通过这些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为建设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地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范文3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 农业产业化 资金支持 优惠政策 合作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也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兴起,在繁荣农村经济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服务能力较弱、运作缺乏规范性、受小农思想束缚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在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民专业作社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将龙头企业与农户有效的联系起来,而且能够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及销售等服务,不仅丰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容,而且对提升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果的集中当地优势及特点,组织合作社社员进行农业专业生产,从而形成产业带及产业群,为现代农业的合理布局及规模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而且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针对于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无法与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的发挥其组织载体的优势,组织社员进行标准化生产,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农产品的质量得到充分保障,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有效的保护了农民的切身效益。

(四)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种子采购、农作物种值、病虫害防治、加工、销售等,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产品附加值通过加工也得以提高,进入市场后,农产品普遍实现了增值,使农民能够分享到农产品增值利益,农民收入普遍增加。

二、加快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途径分析

(一)加大宣传,提高对农民合作社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顺利开展,应该对广大农民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其充分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从而在思想意识上能够接受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并且能够积极的参与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只有拥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才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从而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最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和制度

重点围绕股金设置、民主管理、盈余分配等内容加以规范,建立健全合作社的岗位职责、生产管理、收购营销、财务会计等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社的工商登记工作。按照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的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各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有一定规模、服务功能完善、分配机制合理、影响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用于农产品仓储、保鲜等设施建设,以及农产品加工、专业市场建设等方面的贷款,各级财政可给予贴息扶持。条件的允许的地方可扩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规模。

(四)出台优惠政策,为合作社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的起步时间较晚,所以其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模式还有待于不断的完善,为了确保这种农业经营模式的顺利发展,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给予各种优惠政策,为其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首先,在登记方面应该发挥便民的优势,只要是按照规定的流程合法的专业合作社,工商等职能部门应该给予大力的配合,准予登记发照。其次,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由于这属于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所以在各个程序上的所得税以及增值税都应该给予相应的优惠。第三,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效运行,应该在信贷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第四,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用电、用水、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进行扶持。

(五)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与联合

政府需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工作,使同类合作社之间有效的联合起来,合作经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化经营。各同类合作社联合起来建立联合社,政府对于联合社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联合社建设加工企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加规范,能够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为其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并进一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进行完善,从而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新境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09-20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范文4

[关键词]合作社;齐齐哈尔;农民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81 — 0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齐齐哈尔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在全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发展,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紧紧抓住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翘点,发挥其强大的驱动器作用。

一、大力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原因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土地规范经营的必由之路。目前农村土地仍然以分散经营为主,虽然出现了逐步集中的趋势,但总体上都没有实现规模经营,都是种粮的小户、中户和大户。农村一人几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户也就种上几十亩,中户100-300亩,大户1000亩左右,远远未达到规模经营的程度。因此,只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走合作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现代农业是指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说白了,就是将现代科技、机械、管理和各类生产要素集中向农业投放,这种投放的前提应该是集中经营,分散经营平台是不具有现代农业承载能力的。目前来看,合作社是农村土地集中经营的最有效途径,所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和前提。

3.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催化剂。农村城镇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目前的形势看,农村经济不够发达是制约城镇化的首要因素。农民进城镇不是差钱就是差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源于土地的束缚,大多数农民被少量的几亩几十亩土地绑的结结实实,他们不是不想住上“洋房”,而是住别墅、住楼房根本不适应小户农业生产,城镇距离土地路途遥远不说,甚至农民的小型农具都找到不合适的地方存放。怎么才能让农民安心的走进城镇?那就是土地有代耕,进城有岗位。合作社恰恰能够解决代耕的问题,不仅本身能够创造部分岗位,延伸的产业链可以直达城镇,发展工业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催化剂。

4.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无论性质是什么样的合作社,也无论是由什么样的人领办的合作社,都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产力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形成规模后的种植业农资成本降低、用工成本降低,产量提高、价格提高,既增产又增收。这种降低和提高最终惠及的是拥有土地的农户,即便是没有真正走上合作入股的家庭式合作社也抬高了土地的承包价格,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一)增速较快。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尤其是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160家,增速明显。随着市委、市政府对于合作社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农民对于合作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市合作社的增长速度会进一步加大。

(二)分布广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市七区九县市遍地开花,聚集当地的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同时合作社的类型包括种植类、养殖类、农机类、畜牧类等多个类型。

(三)带动力强。在市、县、乡三级的大力支持下,涌现出一批带动能力非常强的合作社典型,如克山的昆丰大豆、仁发农机,依安的惠民农机,吸纳了大批农民入社,土地规模化经营,带动了大批当地的农民致富。

三、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行不够规范。部分合作社在整体运行上不够规范,内部设立的制度不够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没有有效形成。有的设立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但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在财务、合同、利益分配、风险规避等机制方面不够健全,内部的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

(二)人才相对匮乏。保障合作社的长远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市大部分合作社中存在缺乏人才的现象,合作社的管理者与社员文化素质不高,且年龄偏大。经过调研,发现目前合作社较为缺少五类人才:一是缺少带头领办人才。截至2012年末,全市合作社带动农户36.3万户,距离农民全部入社目标差距很大。从调研情况看,农民有组建合作社的愿望,但缺少领办人才。二是缺少经营管理人才。绝大多数合作社没有专业管理人才,理事长“一肩挑”。据问卷统计,有1180家合作社缺少经营管理人才,占28.9%。三是缺少专业技术人才。据调查,合作社主要缺少农业技术、兽医、农机维修等方面技术人才。部分农机合作社反映,维修人才紧缺制约机耕作业,设备稍有故障就得外请维修人员,费用高周期长,影响了合作社发展。四是缺少市场营销人才。产销一体化的合作社普遍反映缺少营销人才。据问卷统计,缺少市场营销人才的202家,占已注册商标合作社的40.0%。五是缺少财务管理人才。各类合作社的财务管理,目前基本由村会计负责或委托县乡经管部门。村会计一般年龄较大、专业水平较低,县乡经管部门业务繁忙无法顾及全面,会计人才缺口很大。

(三)资金保障不足。对于合作社而言,无论是种养殖技术的推广,还是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经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合作社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缺口,而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也成为合作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一方面,单纯依靠农户自行集资无法满足农民合作社壮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合作社在融资贷款的过程中,缺乏抵押担保,很难成功融资。

四、对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不管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都是必然选择,必须从实际出发,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纵深发展。

(一)抓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仅靠农民自发地去组建,要发挥政府在其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扶持,各地也都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在工作中,应进一步强化指导与服务。一是加强宣传,强化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作用和合作理念,确保有关法规到基层、到农户、到干部,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合作经营、依法办社的意识,增强广大干部支持和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给予农民合作社适当的政策倾斜,针对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其创造有利资金条件,解决合作社的资金困难,促进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形成示范效应。

(二)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合作社类型,选择克山昆丰、依安春城等重点合作社,组建市级培训基地,每个县分别组建县级培训基地。分批对合作社理事长、有组建合作社意向的带头人以及相关人才进行实地培训;依托市内科研院所,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发挥乡土人才的地缘和亲缘优势,调动返乡创业人员积极性,鼓励带头领办合作社。鼓励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返乡创办合作社或到合作社工作,组织规模较大的重点合作社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保障合作社人才的来源;争取设立专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经费,为搞好培训提供资金保障。出台人事、财政、保障政策,将合作社急需人才纳入“三支一扶”计划招收范围,设置公益性岗位,招收专业对口人才为合作社服务。将合作社人才引进纳入全市人才整体规划,对招聘高级技术人才的合作社给予财政补贴。将合作社新招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优先、优惠”解决“三险一金”。

(三)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抓典型,促进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行。认真总结示范社等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扩大合作社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深入人心,引起农民的重视和理解。要抓好一批典型和表彰一批先进,形成学、帮、带的良好氛围。要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办法,力争发展一个、规范一个、提升一个;抓引导,调动农民参与合作社管理的积极性。通过社会媒体以及业务部门宣传合作社与普通农民的密切关系,引导农民重视自身利益,提升参与合作社管理的意识,保证合作社各项事宜的公开透明;抓制度,建立健全合作社规章制度。有关部门要帮助指导合作社根据社员意愿,量身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章程。依法依章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和财务管理等制度,财务公开,完善二次分红分配制度,促进合作社良性、健康、有序发展。

(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品牌打造。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市场平台,打造特色品牌。构建齐齐哈尔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电子商务网,宣传各专业合作社的产品、服务、特色,以及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收集并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信息;以绿博会等国内外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为契机,加强品牌宣传,推销我市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色产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特色品牌,包括商标申请、注册、宣传等都予以业务指导和资金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05).

〔2〕 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2009,(05).

〔3〕 张开华,张清林.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困惑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05).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范文5

在推进“三沼”综合利用过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一下几点工作:

一是完善服务“管”。沼气项目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后续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水平。我们在“行政+协会+农户”、行政实行“3+1”后续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县情,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七步工作法”、“三步曲”、“五字要诀”、“乡镇新十点”和“12字方针”为基础,从管护人员落实、报酬兑现和服务方式上进行探索和总结,创出甘谷县农村沼气公益型岗位‘3+1’后续服务管理新模式。乡镇设立公益性岗位专职管护员,主要负责所属乡镇沼气池的维修工作,专职管护员和项目户服务实行“两册一本一会一票”模式,将专职管护员的服务质量与项目户的满意度联系起来,进一步规范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提升沼气的产气利用率。

二是加大宣传“用”。一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利用电视、报纸、黑板报、短信平台等方式方法,大力宣传沼液、沼渣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效益。使农户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农业对于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并编印《“三沼”综合利用指南》,以及“沼液喂猪三步骤”、“沼液喂猪十大好处”、“沼肥施用技术”等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以“明白纸”的形式发给农户,指导农户合理施用沼肥施肥、浸种等。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互联网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抓住时代机遇,更新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效率,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带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经济

互联网时代的农业经济具有鲜明的特点,它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能促进我国农业和互联网相互结合,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在互联网模式下发展我国农业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方式中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发展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它能够使农业经济中的产品融入科技元素,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创新,推动科学化、智能化农业经济的发展[1]。因此,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2互联网时代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2.1促进农业经济产品变革

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利用互联网学习先进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带动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其次,互联网具有创新性,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农产品的革新,促进农业经济生产方式的变革[2]。同时互联网具有综合性,农业经济在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能积极利用互联网,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促进农业销售效率,增强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2.2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

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主要依靠各种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发展过程中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使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但互联网在农业经济中不断发挥作用,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的资源限制,促进农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

2.3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资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互联网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经济信息交流,让农业生产者能够掌握市场信息,对农产品的生产作出调整,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性,还能够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在互联网信息交流过程中,还能利用互联网建设交易平台,简化交易程序,提高农产品生产交换效率,这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推动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互联网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仅使农业局经济的各个环节具有更多的科技元素,还能够带动农民现代化素质的提高,使农民能够掌握更加先进的生产发展模式,提高农民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科学素养。同时开拓农民思维,使他们具有现代化的生产发展观念,让他们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利用,促进科技和农业经济更好地融合,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各环节的效率,带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3]。

3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3.1要注重农业资源的整合

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资源的整合,农业资源的整合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发展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资源的整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土地管理,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监控分析土地、气候等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因素,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中的影响。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充分了解市场信息,针对市场的发展分析市场走向,有针对性地发展农业经济,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3.2要注重电子商务的发展

农业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提高产品流通效率,简化交易环节,促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家要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积极鼓励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并提供政策支持,注重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使国际国内先进的电子商务发展经验和发展理念能够与我国农业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相互融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同时要注重利用互联网对农业经济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不仅要注重对土地、气候,产品生长情况,同时要注重产品的物流、销售等环节的综合运用,以构建完整的发展体系,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3要注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与互联网充分整合,首先要加快农业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通讯效率,使互联网能够在农村真正产生作用,才能促进互联网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同时要加强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他们促进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环节的影响,提供适合农民使用的网络服务,建立健全农村互联网信息建设,使互联网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农民的充分重视,提高农民的学习意识,让农民不断掌握先进的生产思想,积极接触先进的发展模式,掌握相关的发展技术,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3.4要注重培养农民的互联网思维

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农业经济活动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注重对农民互联网思维的宣传和培养,能够使农民摆脱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农民进行宣传和培育,促进农民思维的变革,让农民不断接触新的发展理念,培育出具有现代化思维的新型农民。同时要注重对农民互联网技术的培育,使农民能够掌握相关技术,提高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不断发展。

4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农业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要注重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农民的培育,才能使农业经济与互联网更好地结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婷利.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经济,2016(9):126.

[2]李正行,孙怡,徐泽昊.“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南方农机,2017,48(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