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防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防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1

俄罗斯每年都会在夏季和冬季举办“安全校园”活动,在这方面,共和国可谓是经验丰富。在过去的15年里,他们将活动规模从本地区扩大到了全俄范围内。该地区的第一场比赛举办于1998年,地点是在“曙光”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基地,在此之后,两支优秀的队伍就被派去参加了全俄范围内的比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从此开启了获胜的传统。2009年,在乌德穆尔和国举行了全俄少年救援人员比赛20周年大赛,来自16个联邦主体的20支参赛队伍参加了此次活动。但“安全校园”这一活动只是培养青少年生活安全意识的阶段之一,为完成这项工作,乌德穆尔和国制定了“幼儿园—中学—中专—大学”完整的培训体系。这个问题在三个涉及消防安全的针对性计划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基础阶段的安全行为教育主要由一些专业和学校的班组团体构成,其中包括依热夫斯克市第57中学、乌德穆尔和国沃特金斯克市海上救援队,以及少年消防队,少年消防员、少年救援者、少年水上救援人员小组等。通过这些专门设定的课程,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应对紧急情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接受了道德教育,随时愿意去帮助遇险的人们。

每年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都协同俄罗斯乌德穆尔和国紧急情况总局一起举办消防主题的儿童创作比赛、夏令营防火工作组织竞赛、少年安全人才节。还组织地区和跨地区“少年救援员”野外训练营,定期举办少年消防队消防应用运动会。经过培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实用的安全生活技能,而且对消防救援工作更加尊重,男女青年都愿意加入志愿消防队。在以М.Т.卡拉什尼科夫命名的伊热夫斯克技术大学还建立了名为“乌德穆尔和国教育机构志愿消防队”的社会机构。很多人在志愿消防员、救援人员、志愿者俱乐部学习。

如今在共和国已经有138个志愿队了,共计1675人。这些活动的开展卓有成效地离不开正确和良好的方法。为了引进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乌德穆尔和国紧急情况总局和联邦国有机构“联邦消防总局乌共和国消防局第1消防大队”防火宣传和公共关系中心共同举办了研讨会。参与其中的还有另外两个部———教育与科学部和青年事务部,以及共和国儿童继续教育中心。培训班中有两门讨论课很受欢迎,一门是《为孩子和父母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的方法与形式》,另一门是《第112中队》,这主要是为志愿消防队的领导者们开设的。

二、培训效果显著

电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它的出现对传统技术进行了一次革新。白俄罗斯已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体系中,紧急情况部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共和国的大力支持。俄罗斯2011—2015年国家创新发展计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紧急情况的安全创新教育中心》项目。并规划逐步建立一系列这样的培训中心,中小学生在那里可以接受紧急情况下行动技能和急救方法的培训。培训方法的基础是将学员置于最大限度模拟紧急情况的虚拟环境中,并通过感知模拟环境深入研究材料。考虑到学员人数,所有的培训都是以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戏剧性的效果、对形势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都激起了学员的兴趣,并促使他们寻找逃离困境的方法。当前专家们正在致力于开发一种综合的培训方法,该方法基于以下的场景得以开展:居民住宅火灾、自然灾害和森林里的行为,从充满浓烟的房间撤离,在火场中进行呼救,向灾害救援人员寻求帮助以及如何进行急救护理(使用模拟练习器械)。

三、总结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2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之难

毋庸讳言,中国法制史隶属法学专业中的冷门学科,多数学生只是为了挣够学分被动学习而已。甚至与许多法律史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是从部门法各专业调剂过来的,或者是认为法律史专业报考人数少易走捷径读研。法制史教师对此也心知肚明,是故中国法制史教学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

首先,中国法制史课程内容多、难度大,但课时却不断减少。众所周知,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内容横跨上下五千年,纵向跨越20几个朝代,内容庞杂。加之当前大部分高校适用的教材几乎均是“条块分割”组合而成,即按照中国历史朝代的发展顺序分章,每章中又以立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司法制度分节,后的近代又增加宪法一节,直到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法制结束。这种教材的编写体例优点是以时间发展为纵轴,以部门法的发展为横轴而建立的体系,让人一目了然;不足之处是由于人为分割,许多内容要重复讲授,无法对某一制度的发展脉络一并展现。因为教学改革的要求,中国法制史的课时数不断减少,从上世纪末的80课时,先降至本世纪初的68课时,直落到现在的51课时。在这短短的51课时中,有时由于法定假日等原因,还要冲掉几课时,加上学生文理科学习背景的差别而接受程度不同,要让老师系统的讲授中国法制史课程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其次,中国法制史课程学习难度大,学生无兴趣。基于中国法治史的历史性特征,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密集,古文典籍资料多,字难认,句难解,学生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甚至干脆放弃,只等期末考试前教师复习划重点再临阵突击。在法律史年会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令吾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大都认为这门课程远离现实,司法考试所占分数又几乎可以忽略,干嘛自讨苦吃呢?所以,中国法制史在与刑法、民法等部门法的考量中,被学生权衡之后弃之于一隅也就在意料之中了。鉴此实际,难免著名刑法史专家蔡枢衡先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大学法律系中的中国法制史课目,常常不易找到一个主观上兴味浓厚,客观上胜任愉快的教授”④。星光斗移至21世纪的今日,此种情况似无多大改变,着实令法制史同仁深思!

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对策

当下中国,法学被认为是一门显学,但法制史课程被法科学生视为冷门学科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多年的法制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当今全国各法学院系开设的法学课程,除中国法制史课程外,其余均是移植西方,这是导致法律与现实“两张皮”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中国法制史这一门课是继承吾国优良传统的。尽管这不一定引起全体学生的认同与共鸣,但至少提醒大家应当重视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学习,因为“研读法律的学生如果对本国的历史相当陌生,那么他就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也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对其周遭的历史条件的依赖关系”⑤。由此可见,中国法制史课程与各部门法密切相关。为了克服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困境,作为教师,无外乎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和实践。

第一,教法上变以教材讲授为主为以专题讲授为主。鉴于目前中国法制史课程课时数锐减,而教材又以朝代的先后与部门法的人为分割之编排体例,内容繁多,令学生有眼花缭乱之感。加上中国法制史教师针对的是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没有必要全盘讲授历朝历代法制的细微变化,重要的是掌握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和法制变革。因此,教师应以专题讲授为主,将全书分为十几个专题,例如法律的儒家化、五刑的变迁、法制的变革、律典的承继等专题,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出不必要的课时,而且也能让学生对法制史的某一方面有比较深刻地认识,同时也便于学生整体把握中国古代法制的特点、规律以及与当今的联系,学生也会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对这门课的兴趣。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

同志曾指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下去,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垒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国防教育非常重视。从人才培养、领导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防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大学生国防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向更深入、更广泛、更垒面的方向发展。

一是大学生国防知识缺乏,国防观念淡薄。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基本了解国防教育的方针、原则和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当兵从军、献身国防的意识,对革命光荣传统、军队战斗精神、我军使命职能等基本知识不清楚。有的认为国防建设与己无关,国家安全应该由军队负全责,有的认为参加军训的最大意义是体验生活,能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有的甚至反对和抵制军事训练课,不喜欢僵化死板和不人性化的军事管理制度,认为应该把时间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

二是教育手段方法少,教育效果不明显。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大学生接受国防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刊杂志、课堂教育等3种形式,占到其知识获取量的95%以上,反映出当前国防教育手段单一,信息渠道少的现实窘境。而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育,多采用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授受的方式教受,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老师也没有很好地把知识进行条理分割和融汇贯通,没有很好地找知识准切入点把学生掌握的知识升华为国防理念。

三是教育缺乏连贯性.教育成果难巩固。大学生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抓好了大学生军训,就上好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第一课。高校在这个问题上有着清醒和一致的认识,下很大功夫抓好了大学生军训。但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组织领导不力,缺乏阶段性计划,考核指标难落实等因素,后续国防教育没有及时跟上,没有把军训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化,形成了“军训正规一阵风,训练完后又成空”的局面。

四是成长环境安逸舒适,缺乏吃苦尚武精神。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都生活在环境优越的环境中,授受过较好的知识教育,但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从军、爱军、拥军的意识在减弱。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做好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全面支持,分析教育对象特点,探索创新教育手段,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地点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力争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通过责、权、利三者的有机结合,真正调动起政府各级对国防教育工作的关注,促进高校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视。其次,要积极探索办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发挥好传统教育模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大广播电视、新闻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的宣传力度,开展经常性的全民重要节日纪念活动,为大学生国防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学生安全教育责任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如何做好小学生安全工作,抓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推广和我国人口发展的规律,在校小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学生来校途中发生意外事故、宿舍内财物丢失、打架斗殴事件等时有发生。大量事实说明,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在其他节假日要遇到的问题。小学生在学校学文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做到在校期间自已不受伤害也不伤害他人,自己不违法违纪并能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自身安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随意乱放。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小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还有的小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小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看到违法事件,没有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装作视而不见等。认识不到打架斗殴、盗窃等给自身、他人、家庭、学校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小学生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班主任在学生安全教育中承担的责任和管理方法

1.班主任安全管理责任

(1)安全教育责任。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基本道德规范等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班主任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观念。

(2)安全告知责任。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告诫责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是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4)安全防范责任。班主任要对班级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如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范,对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校园欺侮、包括隐性伤害在内的预防等。要防微杜渐,而不要亡羊补牢。

(5)安全救护责任。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时按制度规定上报,还要力所能及地进行自护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2.安全教育的方法

(1)多讲

班主任要对学校制订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经常宣传,具体落实。在五一、十一、寒暑假时让学生签定公约。安全工作,要深入人心,落实到位。安全工作,要天天讲,处处讲,时时讲,人人讲,不厌其烦地讲,哪怕每次说的是现话,都要时时向学生敲警钟。因为学生易冲动,自制力差,可塑性大,所以班主任“千万不要忘记安全工作”。利用班会、晨会、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等方式,把安全风吹进学生心里。只有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头脑之中,我们的安全工作才算做到家。

(2)多做

每周的班会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管理,有一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作为班主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安全工作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而应该脚踏实地、防患未然。教室内,书写安全标语,危险处设置警示牌,多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法制知识,演唱安全歌等。班级开展争当“安全星”活动。利用各种活动,不同形式让安全意识“随风潜入心,润人细无声”。进行有关安全的主题班会。

(3)做细

安全工作,我们做得多,说得多,这还不够,必须细管理。班主任工作,其中安全工作的细致教育管理是最重要的一环。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的确如此,事实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忘了那少部分时间(即课余时间)。事实证明,我们很多的纠纷,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否则,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

(4)多沟通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国防教育;课程资源;配置优化

国防资源,是指可用于国防的物质财富及其来源的统称。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防资源配置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着国防建设效益和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影响着军事战略的实现和军事斗争任务的完成。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与教育的稳定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调配,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事业。

一、结合实际,界定国防教育的课程资源

要想实现国防教育课程资源的优化,必然要搞清楚一个前提国防教育课程资源配置究竟有哪些可用资源。国防教育的有关资源主要被划分为四种类型――人才资源、财力资源、物资资源和精神资源。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实际,对开展国防教育的课程资源进行了界定: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学校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主体,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国防教育不仅要完成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任务,还要肩负着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的重任。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勇敢担当时代重任、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栋梁之才。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新兴力量,他们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最具时代感的背景,拥有丰富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科技的竞争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因此人才资源的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机构,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技能的重点教育,担当起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担。应该运用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放眼于广阔的教育空间,将学校各学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机构和省市有关专家紧密联系起来,开展并建立庞大而有效的人才资源库。

2、财力资源

财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组织所实际掌握和支配的物质资料的货币表现。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高校财务应及时转变工作理念,主动适应“转型”要求,以抓好资金统筹、整合财力资源为着力点,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在新形势下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学校的资金相对需求而言,总是有限的,要用好这有限的资金,就必须对有限的财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预算是对所有财力资源进行整合的有效载体,一个编制合理、投向明确、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预算,可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分步实施相协调,能统筹资金数量和时间上的动态平衡。财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总的讲就是广泛地开辟财源,迅速有效地筹集资金,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资金,保证财力运动的良性循环。财力资源的整合,既要坚持量力而行,更要着眼于发展的未来,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集中资金重点尽快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规模发展效应。有足够的资金才能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为国防教育提供动力,更好地推动国防教育的重点建设。

3、物力资源

高校物力资源指高等学校使用的土地、建筑物、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物质资料的总和,是高校货币资金的实物形态。可见物力资源包含在教育资源之内,体现了办学过程中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目前我国高校各种的资源等资产的利用率普遍较低,硬件设备还不齐全,这对学生教育不利,我们必须做到各项基础设施较为齐全,加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设施支援。为此,学校应该和社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好现有的一些设施,也能为国防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利资源。学校应扩大物力资源,做好全面接纳学生在教育中所需的所有物资,避免出现要什么少什么局面,否则不仅影响国防教育的全面展开,又打击了学生学习国防教育知识的积极性,一切要做到防范于未然。

4、精神资源

人需要物质方面的支持,也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撑。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在物质待遇得到基本保障之后,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要把人培养为“人才”,也就是社会有用的工具,只要安在特定的位子,完成特定的使命。无论是过去为政治需要培养人,还是现在为市场需要培养人,都是典型的工具教育,只是给人实用的知识,传授专门的技术,只是让人驯服地听从于现实的需要,恰恰抹煞了自由人格的成长,独立思维的发展,也就是缺乏健全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注重学生的精神建设,在校园内建设大量的精神资源,提高学生的活跃性,让学生不管在学校的哪里都能得到精神资源。如,学校组织大量的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让学生展现自我,使之丰富精神世界,做一个真正健康的青少年,为国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影响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还有精神资源共同组建了教育资源,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由于资源的不可分性,所以在提高物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要提高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必须对整个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充分重视,合理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运行,尽量避免教育过程中的“零效”与低效现象,切实提高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的优化。

二、立足学生,优化与组合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

教育实践,归根结底其成效都由教育对象在该教育实践中的受教育程度来决定。也就是说,但凡真正的教育实践,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需要,必须为教育对象服务。

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其军人特有的人格魅力――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勇敢精神,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题材。办学实践不断证实了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渴求、对军事活动的兴趣、对军营生活的向往、对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是十分迫切的。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喜好和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以如何优化与组合国防教育课程的各种资源为研究方向,总结出了不少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

1、根据国防教育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国防教育的课程资源纷繁复杂,如果不加选择地滥用一气,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则成为国防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但如何才能选择恰当的课程资源呢?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我们认为,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必须遵循三大原则:有效性、实用性和渐进性。

(1)有效性。所谓选择课程资源的有效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在选择课程资源时,精选出那些对国防教育的实施具有积极作用的资源。

(2)实用性。所谓选择课程资源的实用性原则,即在选择课程资源时,始终把是否实用作为重要的标准。有些课程资源虽然看起来对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可利用价值,但从操作层面来说,却是难以保障课程顺利实施的,对此,我们坚决不采用。

(3)渐进性。所谓选择课程资源的渐进性原则,即在选择课程资源时,不能急功近利,应选择那些促使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获益的课程资源。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选择那些能循序渐进为综合活动课程实施的资源。

2、注意活动方案的实施,灵活处理实践中变化

合理的活动方案确定以后,活动是否有效,就看实施这一关键环节了。和任何教育活动一样,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措施是国防教育的三要素。但国防教育之所以冠以“综合”二字,说明相对于其它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的各要素颇为复杂,需要组织者认真对待。因此在活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活动方案的实施,灵活处理实践中的各种变化,否则整个国防教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将大打折扣。如在军训过程中安排队列操练、内务训练、消防演习、合唱比赛等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身心感受军事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直接的接触学习,加深了他们的知识的掌握。

国防教育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高校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应该结合科学发展观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

3、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组织开展国防教育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实质是各项工作要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宗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国防观念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学生只有具备与所担负的国防义务相适应的国防素质,才能切实履行好国防义务,也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新时代大学生。为此,必须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国防观念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树立一批深入搞好国防教育,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先进典型。也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增强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国防观念,国防教育才能深入人心,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当前又要兼顾长远,使当前建设与未来发展相统一。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变革、提高人们将社会理想转变成现实能力的主要力量。国防教育不仅提供科学与技术技能,还为追求和应用这些技能提供动力、证明和社会支持。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可持续未来所需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开始被视为一个学习如何在考虑到经济、生态和所有社会平等的前提下做出决策的过程。培养这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思维能力是国防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国防教育要长久的,不能应要求而为,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因为在学校要学习,而出去后就忘了一干二净。国防教育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们必须有保卫国家的责任心。

三、结语

国防教育课程资源优化与配置要切合实际,不能只谈理论,而不从实践出发感受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学会用科学发展观进行一系列的国防教育,做到科学、健康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因此,对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必将大大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资源优化与配置[D].中南大学,2009.

[2] 李峻峰,李军.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资源整合限制性因素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09).

[3] 马海燕.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指标体系初探.湖南商学院学报[J].2008(04).

[4] 严玉明、吕家兴.高校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M].中央民族大学,2008.6.

[5] 任民.国防动员学[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4.

[6] 张正明.李科.试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国农业教育,2006(5).

【作者简介】

叶朝忠(1976-)男,副教授,硕士,浙江温州人,汉族,研究方向:国防教育.

(上接第119页)

员,必须是在思想觉悟、文化水平、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是较好的人员,这样才能适应这种机制灵活、内容复杂的高层次管理环境,才能随时做出灵活的反应,使得这种高层次管理工作得以经常开展。

地方普通高校领导班子应率先从自身内部进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进行大学文化尤其是研究生文化的建设,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为研究生教育创造良好的制度和组织保证[14]。科学设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边界,还学术权力于学术团体。营造尊重学术、倡导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氛围,为导师及研究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富有时代气息的学术空间,从而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注 释】

[1] 顾云南.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之我见[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统计数据.

[3] 邬力祥.研究生教育论坛[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陟遥.研究生社会适应力培育路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江苏高教,2011(4)89-91.

[5] 徐明敏.浅析“80后”研究生管理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273-274.

[6] 葛玉莹.正确评价“80后”大学生[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7] 乔琳,李向军.试论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J]高教研究,2008(3)69-71.

[8] 李春根,廖毅敏,李建华.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国研究生就业促进之路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28.

[9] 韦俐俐.试论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J].福建论坛?社会科学版,2007(1)1.

[10] 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构思[J].理工高教研究,2009(1)77.

[11] 张寿庭,刘韩星,张礼卿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53.

[12] 沈毅,张华.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与有关问题的思索[C].航天学院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13] 刘希山,石磊,房爱理等.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158-160.

[14] 赵长林.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11(7)103-105.

【作者简介】

国防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员;知识;能力;素质

一、任职教育的内涵

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就是指“为使受教育者适应岗位职务以及逐级晋升而进行的专业教育”。就其内涵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任职教育是一种面向国防的职业教育

任职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有共同之处,但是两者是不同的,不能完全吻合。任职教育中的“职”不是“职业”而是军队岗位“职务”、“职责”。军队作为国防力量的主体,是一个特定的利益集团,这就决定了军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尤其是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他们负有特殊的使命。因此,军人为履行岗位职责所接受的教育必然带有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个性特征。

(二)任职教育是一种面向岗位的专才教育

任职教育对象的教育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学历教育阶段,主要是学习基础性科学知识、陶冶公民意识、健全人格养成以及培养一些非专业性的实践能力,使其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而岗位任职教育面对的是特定的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所以任职教育是建立在学历教育基础上的一种深加工,是一种培养岗位任职能力的专才教育。

(三)任职教育是一种面向职责的能力教育

所谓任职,通俗地说就是能够胜任特定的职务,要求任职者能够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能够有效解决职责范围内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显然,这是需要能力的。知识再丰富,素质再全面,不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是潜在的资源,而不是现实的动力。为此,岗位任职教育虽然也注重知识的传授、素质的蓄积,但更看重的是任职能力的生成与应用。

(四)岗位任职教育是一种面向需求的随机教育

随着新军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作战理论、新的武器装备以及新的保障方式都将应势而生。战争样式的不确定性和军队建设的发展使得军队在不同时期的工作岗位会有所不同,同一岗位在不同的战备状态下和在军队的不同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职责诉求。因此,岗位任职教育必然以岗位任职需求的不断变化为转移,在随机应变中不断地调整自身,以使每一个军官(或士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都能接受必要的培训。

二、任职教育条件下教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鉴于以上任职教育的内涵,为了适应任职教育的需求,教员必须要具备更加完善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改变学历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的传统观念,使教员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学,也能担任专业技术工作。

(一)任职教育条件下教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既然任职教育同时具备了职业教育、专才教育、能力教育以及随机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的特色,那么单一的知识结构必然不能满足其教学的需要,所以教员必须要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指作为教员必备的常规性前提性知识,包括大学本科程度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一般社会知识、大学外语、大学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工具性知识等。这种知识是任何一位军校教员都应基本具备的。基础知识既是教员胜任任职教育工作必要的文化知识,同时也是任职教员继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

2.专业知识

本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是教员的“立身之本”,包括本技术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本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对本技术领域前沿问题的了解、对本技术领域技术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的了解,等等;没有精通的专业知识,教员就无法顺利从事教学,也就不能够胜任任职教育工作。

3.相关知识

所谓相关知识,是指与本专业技术领域相关或交叉的科学知识。包括对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新兴学科的了解,对边缘交叉学科的了解等等。任职教育是学历教育基础上的扩展教育,在满足岗位任职需求的基础上,要尽量扩展学员的思维以及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相关知识作为强大的后盾来支撑。

4. 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员的“傍身之木”,包括军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方法等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任职条件下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承的活动,更表现为一种军事科学的研究活动,一种军事实践的操作活动以及一种教学过程中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在任职教育条件下,教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是任职教育教员的“傍身之木”。

在教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中,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前提,专业知识是重心所在,相关知识是有力支撑,而教育科学知识则是激发潜能的磁石。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二)任职教育条件下教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能力是任职教育条件下教员胜任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教员的能力结构应着眼于任职教育的需要,围绕教学实践,突出实际操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来看任职教育条件下,教员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教学能力

(1)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资料的选择与利用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实践教学组织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等。

(2)教学开发能力

教学开发能力包括: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学资料设计与制作能力、新技术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课程评价与改进能力等等。

2.教研与科研能力

(1)教研能力

教研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论文与著作的撰写能力、专业课程的探索改革能力、任职教育的研究能力等等。

(2)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包括:学术与科研课题的研究能力、学术论文与著作的撰写能力、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能力等等。

3.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专业设备的操作与指导能力、军事训练的组织与指挥能力、解决或指导部队专业训练(演习)的能力等等。

4.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包括:训法、技术、理论等各个方面的改进、创新,甚至是打破原有模式的全新创造能力。

5.持续发展能力

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工具(外语、数学、计算机及网络等等)的运用能力、信息运用能力(获取、选择、利用)、学习能力(获取、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等等。

(三)任职教育条件下教员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1.基础素质

基础素质包括:热爱国防教育事业、健康身心、正直人格、高度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强烈的求知愿望、科学的思维习惯等等。

2.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包括:理解并积极研究任职教育、对学员充满热情、具有创新精神、对与本专业有关的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变化高度敏感、有教育质量意识等等。

3.相关素质

相关素质包括:自觉遵守军事职业与教育规范、对军革与政策高度敏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对任职教育条件下教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不是单一分离的,而是三位一体,统合发展的。只有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任职要求(见图1),才能成为任职教育教员在职培训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屠恒章.军事任职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2]周华丽. 试论高职专业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与途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