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教育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的教育培养出色的教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使命感。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在教育中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手工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普遍的、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手工制作课引入课堂,是教育教学的创新与进步。如果在教育初期就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对开发儿童大脑,发展儿童的智力具有较大的作用。

1.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程的内涵

目前为止,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范学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前教育是为幼儿园培养教师,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与才艺,同时现代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而学前教育正好满足大学生们的教师们与提高技能的愿望;二是,现代的家庭几乎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最起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与设备条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学前教育专业认识到手工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添加了手工制作课。手工制作具有多样的形式,能够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与创新,对点状、面状或线状的物体进行加工制作,[1]增加孩子的感知与深层认知,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同时手工制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充满乐趣,因此,对于手工制作课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是发展儿童智力的前提与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制作课具有民族特色。我国的民族传统是注重手工艺品的制作,民间艺术从古至今都散发地独特的魅力。通过让大学生们学习手工制作课能够培养两代人,不仅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而且为幼儿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手工制作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好奇与热爱。

2.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的教学目标

每一种教学课程都包含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手工制作课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具有同时代的特征。

手工制作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根据心理学的理论,手工教学对于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幼儿手工技能的重视对教师的手工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手工制作课的理论知识

虽然学前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幼儿教师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理解手工制作课的意义,掌握手工制作课的基本内容,知道手工制作与儿童教育的关系,与各个学科的相互联系。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指引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与检验理论知识,从而促进教育教学。

2.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动手能力

手工制作是借助手的生产活动,是具有很强启发性和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课程,培养学生心灵手巧的素质。手工制作是一门技能课,不仅能通过让幼儿教师自制教具,辅助教学活动,同时还能够促进幼儿教师与学生开发思维,丰富课堂内容。[2]只有教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何正确进行操作,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拓展教学的内容。

2.3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观以及变废为宝

通过进行手工制作课的讲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环境美化与装饰有新的认识,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儿童世界,对于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不是自然自发的,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具有很大的区别,独特的造型与多样的色彩符合幼儿的审美观,例如把废弃的易拉罐回收进行裁剪,形成各种造型如花瓶,漂流瓶,以及时钟。在手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环保观念传递给学生,就地取材,例如,利用废纸可以折纸质垃圾袋;用瓜子壳或蛋壳做原材料,制作各种图案。这些手工制品不仅成为教师的教具,而且是幼儿的玩具;不仅能够合理利用资源,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而且能够提高发现生活中的美。

3.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的教学内容分析

3.1 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的教学内容

手工制作课的多样性对学前教育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的教学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两种。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先进的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学习不同的手工艺品的特色与共同点,学习手工制作原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与发展。[3]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举行多种形式,如创意手工大赛,实际演练等丰富学生的课堂与业余生活,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教学走进大、中、小学生课堂。现代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3.2 学前教育手工制作课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原则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结合教学实践和手工制作课的特色,以一定的原则为指导。首先,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由于幼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仍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采用的教学内容要立足于服务幼儿教学,注意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与工具进行制作,让学生易于接受,学有所用。比如,可用实行剪纸,剪纸是中华的优良传统,一张纸在剪刀底下能展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其次,教学要主次分明。毕竟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对教材内容进行面面俱到地讲解,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对幼儿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的内容优先教学。再次,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4]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发挥学生的主导型地位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是各门学科教育的重点。启发和诱导在手工制作课中起主要优势,采用发现法与观察法,举一反三,形成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前教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审美的境界。最后,把课堂内外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手工制作课不仅要掌握课内的知识,同时要求具有发现美的眼光。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交流平台,通过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4.小结

近些年,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对教育也日益重视,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幼师教育的进步。幼儿基础教育相对于早一辈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的教育已经把手工教学搬进课堂,一方面为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好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祖国新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手工制作课的作用,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认识手工制作课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对于教学的指导目标和教学原则进行合理分析,理论与实践共同为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杨金海.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探究[J].学术争鸣,2013(02):41.

[2]邱金弥.学前教育中的手工教学[J].艺术教育,2011(1):42.

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范文2

学前教育中钢琴是其必需学习的一门知识。但是我们都知道,钢琴在乐器之中算是比较难学的,并且中职学生又没有深厚的音乐底子,在教学时间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想要学好弹钢琴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作为一名中职音乐教师,我们就要善于总结学习钢琴的方法和窍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教师正确有效的指导学好弹钢琴。但是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很难。钢琴的弹奏方式多种多样,技巧也各说不一,翻开那些介绍钢琴弹奏方法或是教学方法的书籍,里面介绍的方式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样教师在总结归纳起来就会比较麻烦,犹如大海捞针一样难以抓到最合适的,这也是我们在这么多理论的指导下却培养不出很多优秀钢琴演奏家的原因所在。幸运的是学前教育中钢琴教学目标不用像培养钢琴家那样高标准,我们只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学会基本的弹奏技巧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弹钢琴需要运用人的手和手臂,而手和手臂又是由人的大脑、思维、意识、神经和心理等因素来控制的。那些书籍中重点介绍了手或是手臂的技巧和动作,而忽视了对学生本身意识和思想的引导及培养,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有一些本末倒置的意识,没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即使总结的知识多么正确和有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精神控制也就是肢体控制、情绪控制和思维意志控制三大方面来培养学生弹钢琴的技巧和方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引导呢?

一、控制学生的肢体动作,让学生能够掌握钢琴的弹奏动作

理论说得多么好实践弹不出想要的效果也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还要让学生调节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弹奏动作,运用正确的肢体动作来弹奏出想要表达的音乐效果。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学好钢琴最终要落到实际的弹奏之中。而弹奏本身需要弹奏着的手、手臂以及肢体等进行一系列的动作,钢琴的学习和训练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些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教师要让学生在脑海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相关的肢体动作,顺利地完成一首优美的曲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肢体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例如我们懒洋洋地坐下时手会自然垂落;想要拿起东西时手会自然张开;当我们受到惊吓时会迅速地抽回双手。我们的弹奏也是如此,连奏中抬落手指的动作就像拿东西,断奏的抬落动作就像是懒洋洋地坐下,跳奏的动作就像是受了惊吓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生活中的动作是我们不经意间发生的,而钢琴的演奏需要演奏者刻意地发出这样的动作。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自然的条件反射,只要是在乐谱中看到那种弹奏方式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出相应的动作。

我们在肢体训练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培养。每个人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不会造成太严重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受到我们大家的注意和关心。但是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话,就会使学生漏掉教师讲解的最终的知识,在自己进行练习时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在训练时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一些很糟糕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记忆力下降,学习情绪失控。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中能力。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用眼睛盯住手腕让其保持不动,只有当嘴开始数拍子的时候才能同时将手动起来。这样可以确保学生的手臂、眼睛和嘴三个器官的同步性和协调性,避免学生在弹奏时的溜号现象,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弹奏之中。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二、缓解学生学习钢琴的心理压力,减弱心理问题对学生弹钢琴的影响

钢琴的弹奏需要力量,也需要精神的支配。力量是由人体的肌肉系统来完成的,精神则是通过神经系统来操控的。人体的这两大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调节好这两大系统之间的关系,放松肌肉系统时精神系统得到缓解,从而弹奏出比较柔和的乐曲。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调控弹奏时的兴趣和精神,集中注意力,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在乐曲之中,从而流畅、顺利地完成一首曲子。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音乐的情感

学生在弹奏乐曲的过程中具有的情感对于弹奏的好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钢琴家的一些趣事来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进行练习和训练的欲望。这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便会全神贯注地倾听和理解,接受和掌握的情况就会相当理想。同时在弹奏一首乐曲之前,教师首先也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乐曲中体现的情感,尽量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演奏者才能够准确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在弹奏时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感来自己调整弹奏的肢体动作,使其表现得更加完美。

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范文3

【关 键 词】 数学;小学;教学;分数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展现出知识结构的层次美。现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理解和把握数学教学内容。

一、明确课标要求,把握总体目标

在一些公开课中,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出各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大量的游戏、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等活动,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然而在“热闹”之余,往往看不到教师在知识与技能形成的关键处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缺乏理性的总结归纳。

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后,学生仅仅认识了是远远不够的。笔者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认识分数。这三个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它融合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之中,以活动促进知识的掌握、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的培养。

二、结合情境教学,理解教学内容

学生的求知欲总是体现在具体问题的情境之中,使原有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产生解决矛盾的强烈愿望,促进新旧知识的重新组合。笔者在课始设置了一个秋游分食物的情境,有意引发知识矛盾。“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老师真想和同学们在秋天漫步,穿过田野,跨过小溪,一起去感受那习习秋风。其实,在同学们喜欢的秋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为了确保活动安全,老师把同桌两个小朋友分成一组,而且为每一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如有8颗奶糖、4瓶矿泉水、2个面包、1个苹果等。如果让你们自己来分,你们打算怎样分这些食物呢?”这样的情境贴近生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分数,有利于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热情。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一个苹果怎么分呢?”由此引发冲突,让学生体会到用已学过的数无法表示“一半”,从而自然地引出新的数――分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在情境中,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三、构建学习模式,把握内在联系

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是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抽象出来的。教师可以根据题目条件,给予题中设计的概念及数学关系赋予恰当的实际意义,构建出数学学习的具体模式,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环节一】

师:让每位同学得到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同桌每人分到2瓶矿泉水、1个面包,可是苹果只有一个,每人应该只能分到半个苹果,怎样把这半个苹果表示出来呢?“一半”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请同学们动动脑筋,用其他形式表示出来,并填到表格里。

为了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动脑筋用其他形式表示半个苹果,充分体会并理解分苹果时的产生过程,加快生活情境数学符号化的过程。由研究入手,让学生初步构建分数学习的模式,然后通过对两个个苹果大小的比较,进一步深化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同时为进一步探究其他分数埋下伏笔。

数学内容系统性强,知识之间联系紧密,不仅有纵向联系,还有横向联系。注意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是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反复考虑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整体观念,不断地使新旧知识形成网络,为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整体结构。

【环节二】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那秋游图中还有没有像这样的分数呢?

生:在鸽子槽中找到,在积木上找到……

当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的思维回到课始的秋游图上,前后呼应,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数学知识自己观察,寻找图中的分数,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理清操作要点,展示学习成果

“分数”对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笔者在本课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

【环节三】

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苹果的,那你们能用手中的正方形纸折出吗?(学生操作后交流展示,如下)

本节课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涂一涂等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这样从生活实际中联系数学,从身边找分数,提升学生认识分数的能力,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我们要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将它与教学内容、教学途径等有效地结合起来。

【环节四】

师:请同学们把以下图形分类。

师:每人选一个可以用表示涂色部分的图形,在它上面再涂上一份,使它变成,说明也可以用来表示,同时进行验证。

……

把图形进行分类,既可明确平均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又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的意义,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选择、涂色、验证,在愉快宽松的气氛中学会了分数知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征。通过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体现个性的良好机会,使学生的观察、思考、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建立真切的数学体验,就需要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在一堂课快要结束时,可让学生思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畅谈感受、收获,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总结和反思,学生不仅回顾了学到的知识,而且将探究活动中的体验上升为方法和策略,成为学生以后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石。

本节课如果学生只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显然没能突显课堂教学的成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为了让学生的数学素养继续得到提高,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思维、发展的特点,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分析,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如抽丝剥茧般一步步地获取知识,主动建构,内化所学的知识。

2. 重视多种教学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教师可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启发性问题等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做到有序、省时、高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长此以往,相信学生能够真正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有益的知识,这样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真正价值。

3. 重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范文4

关键词:室内课 气候特点 时代性 

        一、合理选择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气候特点限制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南北纬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北部地区冬季极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终年积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会受到梅雨的影响,有长时间的连绵雨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天气逐年呈现递减的趋势。  

        3.国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足够适应教学的体育场馆,然而教材上所给的教学内容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选择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择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科学性原则

        室内课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择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向他们介绍科学实用并能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学校和地区的特色也是在选择内容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样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产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考虑每一个内容自成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体系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这样教学才会生动,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赛事全球直播,新兴体育运动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5.急需性原则

        每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这时候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体育教师在此时就应根据此原则选择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参考内容  

   &nb

sp;    1.课本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国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室内课有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些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适当增加其他的教学内容。  

        2.常见的运动损伤初期处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中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肌肉痉挛、骨折和脑震荡,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很容易造成损伤加剧或二次损伤。通过教学生了解发生损伤的原因,可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损伤的实际处理能力。  

        3.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室内广播操,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4.传统运动项目的介绍及技战术的讲解分析

        室内课也可以是室外课知识的补充,通过对室外课学习的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裁判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5.体育比赛的欣赏与新兴项目的介绍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选放一些精彩的体育竞赛录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6.体育时事及游戏、竞赛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结合各年度的体育时事进行介绍,例如通过奥运会、各种联赛等的介绍,让学生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在学生追求偶像的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体育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拼搏、奋斗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薄雪松 魏春立 李金花 等 对体育教育专业室内理论课教学实习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

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范文5

目前,城区中学体育教学资源多寡不一,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为了改变当前之不良状况,本文就体育教学资源整合所包涵的主要内容进行浅析,望能抛砖引玉。

1人力资源

从广义上讲,人力资源就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我们这里所讲的人力资源是狭义的,是指能够促进和推动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人们的总和。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⑴各级领导。特别是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与否,情感如何,对学校体育工作影响很大。因此,国家、市级教育部门在出台有关法规、条例的同时,对基层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估,更新领导观念,提高认识,让有关领导从心里对学校体育工作予以重视。同时,我们体育工作者,也要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力求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⑵学校教师。这里不仅仅指体育教师,同时还包括其他学科教师和员工。他们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敬业精神、文化修养和合作态度,决定着全面育人这出“戏”是否精彩。

⑶在校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具体实践者,也是教育教学效果

的体现者;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保证。

⑷学生家长。学校虽然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阵地,但它毕竟是有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言行的潜移默化,对孩子学习的支持与帮助等,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实践告诉我们,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和沟通交流,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⑸其他人士。包括教研人员的指导;他校教师的献课、支教;企业老板的赞助等等。

2物力资源

物力资源,简而言之就是资源中的有形硬件。我们这里所说的物力资源是指对体育教育教学有影响的各种硬件设施,它是保证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等等。按其“地域”和“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⑴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包括学校里的各种运动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校外资源包括其他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和体育设施;社区体育场馆及设施等等。

⑵配送资源和自购资源。配送资源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分配的各种教学器材、设施,以及其他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热心支助、赠送的教学器材与设施等;自购资源是指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所需而购置的各种体育器材及添置的有关设施。

⑶集体资源和个体资源。所谓集体资源,是指学校、班级、团队等开发、购置的物质财富。如:体育设施、器材、校本教材等;个体资源是指教师、学生等自已(个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如:自己购买所喜爱的运动器材、购置或编写适用的教学资料等等。

⑷自制教学资源。它包括教师自制教具,以及改造利用废、旧器材和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制教具、扩充和平整场地等等。

3财力资源

财力,就是经济力量(多指资金)。我们把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全部资

金,称为财力资源,它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财力资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划拨经费。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区(县)有关部门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等标准每年下拨一定的体育专项经费。此经费虽少,但能定额、定期下拨,较有保障。当然,由于这个标准是在二十年前制定的,物价己涨数倍,仅靠这点经费是难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

⑵学校投入。指除了国家下拨的体育经费外,学校从自由资金中列支的体育经费。目前,全国实施义务教育,西部地区,特别是初级中学经费十分短缺,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将会力不从心。

⑶争取资金。为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学校向上级部门、对口支援单位等争取体育专项经费是有效解决资金短缺、物力匮乏的重要渠道。据悉,我区部分学校扩建场地、购置的大件体育器材都是通过此途径解决的。当然,像比邻单位、社会团体和热心人士等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多形式地寻求他们的资助。如:他们开展各项活动时,学校给予人员、技术、场地、器材等全方位的支持,动之以情,让他们感到学校是他们的朋友,争取他们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资助。

⑷学生自筹。学校(年级组等)通过成立某种组织(协会、俱乐部)等,学生自愿出资购买器材、添置设备,参加组织活动。

⑸家长捐赠。对那些热爱体育、支持体育、重视学生健康成长,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长,学校予以引导,并在某些方面给予方便,使他们自愿为学校体育投入一定经费。

⑹企业赞助。学校体育组或学校运动队可主动寻求企业赞助资金。如:学校体育组同某一个企业签赞助合同,企业出资保证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的经费,学校所有运动队参赛时为他们作广告宣传;也可以一个运动队一个赞助商等,方式灵活多样。

4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是指对学校体育教学有一定影响、帮助和推动作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包涵软件(意识)和硬件(物质)两个方面内容:

⑴软件(意识)方面。主要包括有:①国家、地方的政策法规。国家、

地方的政策法规,既包括教育政策、法规,也包括专门的体育政策、法规。如:体育课成绩计入初中升学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②上级有关教育和体育方面的文件、指示等。③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运动会、单项赛事、体育活动等。④体育规则、技术标准和健康指标等。⑤体育健康知识。它既包括体育技术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包括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趣文轶事。如:中外著名运动员成长经历、先进事迹等等。

⑵硬件方面。主要包括:①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种场地、设施。②社区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③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④体育场(馆),少年宫的体育场地、设施等,一切能为学校所用的社会资源。

5其它资源

其它资源主要指教材、教法和网络等资源。体育教材、教法因其特殊性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材、教法。由于体育教育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学科(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必开课),因而它的教材、教法既有整体性,同时,又因学生年龄、性别特征而具有灵活性。体育学科的教材特点,既便于我们根据本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同时也给每位体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熟悉和钻研本学段的教材、教法,同时还要广泛收集适合本校、本学段的各种教材为我所用。例如,挖掘与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刚刚兴起又适合本校特点,学生也特别喜爱的新兴项目等。

大家知道,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牵涉的知识相当广泛。因此,与其它学科教材的整合利用也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如: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力学知识,数学课中的抛物线、角度,地理中的环境、气温,音乐中的节奏,以及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德的培养等等。

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广泛,那里有我们体育学科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如,教材、课件、技术资料、规则、标准等等。同时,网络中也有与我们体育有关的其它资料、素材等。它为我们拓展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整合体育教学资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实践证明,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范文6

[关键词]新生;适应;入学教育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一、开展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开学伊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开始陆续到奋斗已久的大学报到,在一系列的入学手续完成后,学校以及各个院系会对新生召开入学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如形势政策与爱国主义教育、爱校与专业教育、安全知识与校纪法规教育、心里健康教育等主题进行。这些给新生讲授的教育内容有的是一堂讲座,有的是一次参观,有的甚至贯穿整个学期,这就是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一新生的一个主要问题而提出的,我们称之为“新生综合症”。大一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从一名高中生转变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这期间的转变发生的很快,新生要适应大学校园,会出现如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适应,学习环境、方法等方面的改变,生活环境、方式的变化,复杂人际关系的困境,心理、情绪上的波动,对未来、理想等的迷茫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个年龄,正值学生们的“成年早期”,处于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对世界、社会、人生、价值等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与认识。因此,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在学生的整个大学乃至整个人生道路上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各个高校一直都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

二、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内容

大一新生入学教育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集中教育阶段、深入教育阶段和教育结果反馈阶段。集中教育阶段一般从开学至军训结束。深入教育阶段从正式开课至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教育结果反馈阶段从大一第一学期后期大二学期前期。

(一)集中教育阶段

1、新生家长座谈会。小学和中学时期,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非常紧密,而到了大学期间,许多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考上了大学,对孩子的关注也下降,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学生可能之前没有离开家庭,所以进入大学后,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也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这不仅仅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还要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因此,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大学开学报到时间为两天,从多年经验来看,有的学生会提前报到,而大多数学生主要是集中在第一天报到,第二天会有少量学生报到。而且,许多家长在给孩子办理好手续后会立即回家。因此,把新生家长座谈会一般放到报到的第一天下午,通过与新生家长坐下来面对面的交流,介绍学校、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的设置以及就业前景等,借此机会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达到共同培养学生的目标。

2、院系老师进宿舍:第二天学生基本上都报到完毕后,由院系老师前往宿舍看望学生。通过对新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动态,表达学校对新生的关心。

3、爱校教育:每一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是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而有今天的成就。通过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校史博物馆,使学生了解学校的校训、校风和校史,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爱校情结。

4、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召开全体新生参加的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介绍院系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学籍管理与纪律、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特色、就业前景,以及党团组织等。使学生尽快了解所在院系、所学专业、引导新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深入教育阶段

1、校纪法规教育:一般由各班班主任组织新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罚条例等,使学生能了解。

2、学习经验交流会:开展对口专业新老生交流会,邀请专业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高年级学生代表参加,向新生介绍学习、生活、就业经验,解答新生关于大学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如果有条件,可以联系学校或者邀请其他高校、组织前来为学生进行专业的讲授,如组织学生参加以个人成长、团队建设、人际沟通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课程,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3、安全知识教育:组织新生观看安全教育片,通过案例向学生强调个人人身、财产安全。通过与学校保卫处、公寓联系,举办消防知识讲座、应急情况处理等知识。

4、心理健康教育: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新生开展心理测评活动,组织各班心理委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知识讲座。疏导新生刚刚走进大学校园后形成的各种心理压力,预防并解决新生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

5、安全法律教育:邀请法律专业老师讲授基本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学校周边环境、交通、饮食等安全问题,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

6、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各党支部党员、预备党员成立小组,每周定期到新生宿舍与学生交流沟通,就学习、生活上的各方面问题与新生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

(三)教育结果反馈阶段

1、召开主题班会:以如何适应大学环境、班集体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为主题召开班会。学生发言,总结自己在入学以来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变化以及适应情况。广泛讨论,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2、征文活动:院系可以开展征文活动,如以“初进象牙塔”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学生以自己初入大学校园的心得体会为内容,文章体裁不限,鼓励学生写作,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新生教育结果。

3、走访学生宿舍: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走访学生宿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动态。

4、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心理咨询中心反馈测评结果,及时处理问题。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如家庭贫困学生、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内向的学生等,及时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与不适,尽早帮他们解决困难,化解他们的疑虑,走出心理误区。

三、总结

实践证明,解决大学新生的“新生综合症”并非易事,需要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学生家长等的共同努力与长期坚持。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入学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环境、融入校园的机会,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新生将会又快又好地适应大学新的生活,身心全面发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成为自立自强的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