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问题;对策;河北沧州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22-0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离不开科技的进步,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则是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但在许多地方,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是一场攻坚战。2012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河北省也明确提出:2012年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沧州市作为河北省粮、棉、油集中产区之一,农技推广机构及其条件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农业技术快速转化通道,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引起高度重视。

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运行机制不畅

自从2005年改革后,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人、财、物权全部下放到乡镇管理,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只有业务管理关系,落实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三权”管理,实属困难。一是乡镇挪用在岗农技人员从事业务推广以外的移民、安监、党政办、村支书等工作,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专岗而无专人负责。二是缺岗人员不能及时补齐。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面临人少事多及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的局面,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难以形成[1-2]。

1.2 硬件设施条件不足

投入不足是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本级财政财力吃紧,无力保障农业科技推广所必须的设施设备,乡镇也只能配备简陋的办公用房和办公桌椅,致使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人员办工、生活条件仍然十分简陋,绝大多数3~5人只有1间办公室。

1.3 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在岗人员年龄结构断层、知识老化、指导能力不强、业务水平不精等问题仍然突出[3-4]。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作人员的第一学历不高;二是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对外交流少,外出学习交流和业务培训的机会基本没有,新型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加大;三是人才引进机制缺乏,年龄结构偏大。近年来,很少有大中专学生直接投身基层农技推广事业,科学化、规范化的农业人才引进机制和留用人才的保障机制建设滞后。

2 对策

2.1 理顺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机构

各县(市、区)要根据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实事求是、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一步明确机构设置名称、机构职能和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其效能。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按照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特色产业发展和林业资源、水利设施分布和数量、农业机械拥有量等情况,在整合推广资源的基础上,主要推行跨乡镇设置区域站模式,但在特色产业不突出的地方也可以按乡镇综合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无论采取哪种建站模式,在管理体制上都要按照省级的要求,实行“县办县管”垂直管理的管理体制。

2.2 科学核定推广机构人员编制

要按照河北省编办、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林业局《关于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市县(市、区)种子管理和技术支持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冀机编办〔2007〕92号)文件规定的编制标准,科学核定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确保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的需要,保持各个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

依据服务区域内农作物播种面积、农户数、行政村数作为测算的基本指标值并分别设定其权重核定种植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所核定的人员编制一律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乡级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调整为区域设置或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机构或人员的,应相应减少乡镇事业编制总量。以乡镇为单位综合设置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要在现有乡镇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所需编制,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农业、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研究提出意见,经市编办审核后报省审批后进行解决。

2.3 改革用人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

对进入基层公益性推广机构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在核定的编制内实行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人员从现有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中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落实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基层农技人员在聘任期间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要按照市和所在地政府有关规定缴纳。落实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农技人员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通过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推动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同时,改革后的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培训场所、必要的试验检测仪器设施和可依托的试验、示范基地,业务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业技术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充分履行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

2.4 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大力培育各类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展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结合构建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际,大力培育农民技术员,逐步健全村级农业技术员和动物协防员“两员”农技推广队伍,实现推广形式多样化、推广内容全程化。积极探索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进村服务站等多元化服务组织的有效衔接方式,努力构建并完善以县乡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

3 参考文献

[1] 胡瑞法,黄季馄,李立秋.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5):50-57.

[2] 李宗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738.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概况;问题;对策;福建永定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323-01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in Yongding County

WANG Ya-yu 1 LI Xiao-ling 2

(1 Institute of Crop,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2; 2 School of Economic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in Yongding County,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in Yongding County was expounded,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were pointed out,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mprov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general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s;Yongding Fujian

伴随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尤其是加入WTO后为与全球化经济相接轨,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便是如何更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和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起到了统筹作用,它在连接生产应用与科学研究领域方面是一座关键性的桥梁[1]。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许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以便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平台。

1 永定县农技推广体系概况

目前永定县共设有县、乡、村三级农业推广体系,并在24个乡镇都设有农技站,农技站主要有以下几个职责:一是做好重大农技项目的制定;二是对县、乡、村三级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三是为基层提供包括新技术、新品种和农产品市场需求等前沿的农技信息服务;四是安排好全县的新技术、新试验的试验与示范;五是强化和省市农技中心的业务联系并做好专业的指导工作,实实在在帮助农民解决一些技术性的难题[2]。

2 永定县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运行机制及推广体制存在不足

尽管各个乡镇都建立了农技站,但是村一级是薄弱环节,农业专业推广人员数量很少,甚至在一些村落都没有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设置专门的推广机构。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出现断层,先进适用的农业成果与技术很难传递到迫切需要以科技致富的农民手中[3]。此外,大量人才流入城市,农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而且大量的农技人员存在“在岗不在位”的现象,以及整个队伍积极性不高等都影响到了农技推广的效率。

2.2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有效沟通不足

因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以及农业生产的高度分散性导致农技推广缺乏有效渠道,从而使技术推广的难度加大。并且,由于农民素质较低以及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等,使得农民与技术推广人员沟通不足,机构与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比较少,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2.3 农技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永定县乡镇以下的多数农技推广机构都存在经费不足的状况,缺少必要的农技推广设备及手段,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推广人员的待遇福利也相对较差,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4]。

2.4 农技推广方式较为单一

部分推广机构的推广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很多机构依然使用口述等比较原始的推广手段开展工作,对信息技术手段很不熟悉,有的地方甚至缺乏科研设施和信息网络,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效果;另外,推广内容横向宽度不够,一些推广技术并不一定适合对当地农民进行推广,这样盲目推广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浪费了推广经费和农民的精力。

3 完善永定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

3.1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推进体制改革

首先,完善原有农技推广体系的不足,大力开展各式各样的农技推广服务活动,并为保证农技推广的顺利进行让各个业务部门进行分工协作[5]。其次,要使管理体制制度化,建立一个高效畅通的农民需求反馈机制。此外,在业务与行政上有效结合县和乡镇的农技推广机构,形成完全垂直的管理体制,可以达到规避管理体制上双重领导的现象,如此一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能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上[6]。

3.2 加大农技推广的经费投入

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农业总产值以及财政农业支出总量等几个主要指标来不断改进农技推广费用的支出结构,同时,可以构建农技推广经费的基金管理体制,保障培训农业生产者的费用及购买农技推广所需设备的资金[7]。此外,在晋升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方面要给予更高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一工作行列中,更快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8]。

3.3 建立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

农技推广工作的根本是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在农技推广中把好用人关,构建农技推广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完善农技推广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定期考核和财政支持等来促进推广人员及时更新技术与知识,提升他们在农技推广方面的服务能力。在人员的编制上提倡根据耕地的规模来确定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数,以保障专职专人履行公益性的推广职能[9]。

3.4 拓宽农技推广渠道,创新推广方式

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农技推广服务渠道,使技术知识经各种途径传播到千家万户,落实到农民手中。各级推广部门要坚持试验示范、再推广的原则来推广科技成果,采取各种手段及形式如办培训班等普及科学技术。此外,还可以强化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部门尤其是和基层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力度,科研工作者们才可在技术方法上提高推广人员的可操作性,在选题上了解当前农民的真实需求,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10]。

4 参考文献

[1] 贺福丽.湖南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5):26-27.

[2] 罗胜奎.永定县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J].福建农业科技,2007(6):91-92.

[3] 鞠芳.安徽省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6):579-580.

[4] 邱小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与建设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4):76-78.

[5] 帅勇.小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J].吉林农业,2010(11):154.

[6] 费佐兰,刘雨欣.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36):18-19.

[7] 周宜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J].世纪行,2011(3):16.

[8] 高洪伟.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完善措施[J].北京农业,2011(6):262-263.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关键词:农业技术;问题;措施

就目前的推广体系而言,存在着推广体系断层,没有专业的机构负责技术的一线推广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农村的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由于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推广难的现象。而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农技推广体制不健全

人员抽调频繁。目前,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均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而且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负责安排具体工作。但是,因为没有上层的主管单位,业务工作就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形成了随时抽调,专项工作无专人负责的局面。

2 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任意抽调。乡镇机构改革后,设有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3 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从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到每一位农业种植户都要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能够为农业的生产带来好处,推广农业技术也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指导进一步的行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提高不能光是停在口头上,应抓落实,多举办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动,制定技术推广的计划与方案,与其它部门进行联合,解决在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是真正地从认识上提高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

4 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 (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 (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搞好配套服务。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得到的实惠,由理论变为现实。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在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忱。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一、农业推广工作现状

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恢复较快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省政府对 改革方案的要求,我市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基本扭转了过去那种“线断、网破、人散”所造成的架空局面。全市16个县市(区) 已建立县级农技推广机构88个,人员879人,建立行政农业区域站106个,人员1482人。

2.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稳步发展

自然村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农业技术推广把村作为工作的主战场,为农民开展面对面的服务,可以使科技服务更加贴近生产。为此,我市组织建设省级科技进村服务站70个,科技进村服务站市场运作,农资连锁,为农民开展培训、咨询和物资供应等全方位服务。

3.农技电波入户成效显著

在农村电视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利用声像现代传媒方式进行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是农业方式的重大变革。目前,全市已有12个县市农业部门具备了独立制作农业科教电视节目的能力,并每周2-4次定时在县(市)电视台《农技电波》栏目中播出,农民收视率达90%以上,被农民群众誉为“送到炕头上的快餐”。

4.农民科技骨干队伍初步形成

几年来,全市农业部门组织实施“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活动,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每年全市培训“绿证”学员6000多人,青年农民科技骨干2000余人。

二、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浮、断、低、缺五个方面。

一是少。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少。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140万亩,市、县、乡农业技术人员为1887人,每万亩耕地不足2人,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么少的技术人员难以承担全市农业的推广宣传;第二是复合型人才少;第三是懂加工储鲜技术的人才少;第四是产后营销服务的人才少。

二是浮。主要体现在某些技术人员思想浮,导致工作浮,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观念淡薄,特别是一些年轻科技人员下不去,蹲不住,工作不扎实,才干增长慢。

三是断。主要表现在人员断层、技术断层、信息断层、政策断层。按现有统计数据,全市乡镇农业区域站106个,人员1482人,村级既无村站又无技术人员的达3547个,占全市总村数的61.4%,就是已配备技术人员的村,多数也是由村班子成员兼任,或者名存实亡,从而形成了技术、信息、政策、从乡到村1km传递难的问题。

四是低。主要是:一方面潜心学习、钻研业务知识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实践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外出参观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更少,导致知识更新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农业生产的能力偏低;另一方面基层农技人员待遇低。目前农业推广部门与其它行业相比,在待遇上有着相当的差距,个别地方连工资都难全额发放,使得推广部门处于“既无钱养兵,又无钱打仗”的境地。

五是缺。主要体现在领导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人员在工资待遇、福利、服务设施、技术引进、知识更新、组织培训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有的基层农业部门缺乏与相关部门在纵向、横向的沟通和联系,不能及时有效的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科技成果、典型经验快速有效的吸引进来,传播下去;缺乏以龙头带动种植业发展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典范。

三、建议与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对农技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全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对科技进步的要求明显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依赖明显增强。维护粮食生产安全,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第一武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关键支撑,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根本出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作为核心依托。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在市、县、乡、村真正建立起新型的、功能齐全的、充满活力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2.提高队伍素质,落实农技推广工作保障措施

要全面实行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入农技推广队伍;要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目标责任管理,逐步建立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队伍考核奖惩制度,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农技推广人员素质提升机制,搞好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和轮训制度,提高为农民服务的质量;要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农技推广工作保障措施,保证公益性职能履行所需经费和农技人员工作生活待遇,并制定出台基层农技人员聘用和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使得农业技术人员进的来,留得住,能干事,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1.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基本处于线断、人散、网烂的局面。

2.乡镇仅有的在岗农业人大部分时间从事着与农技推广不相干的工作,有的已跳出农技推广队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变化大,流动性强,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3.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差,待遇低,农技人员推广积极性小,发展潜力小,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需要。

4.我县现有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都已中年或老龄化,尽管他们在生产一线,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和推广能力,但多年来没有得到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和充实,知识老化,观念相对陈旧,与日新月异的新农业生产形势不相适应。

5.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条件差,新技术转化率不高。商水县、乡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乡镇基本没有这部分工作经费,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差,推广手段落后,甚至一些基础性的试验示范项目也不能组织实施,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指导也无法开展,直接制约着技术的传播速度和推广效果的提高。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1.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夯实基础。

(1)强化县级要抓好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投入资金,加强装备,建立起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战斗力强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这对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充实乡级要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制度,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责任,下移管理重心,提高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服务,加强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人人热衷于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

(3)发展村级网点是指依托农业大户,建立村级最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业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一个突破口。

2.结合农业实际,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商水农业亮点。

(1)科技示范园区是农业技术演示的窗口,是增强农技服务功能的基础。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就是要给农民树一个样板,通过园区的建设,经营以及较高的效益,吸引农民照着学,跟着做,使高新技术尽快尽可能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2)商水是典型农业大县,全县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近几年我县“百千万”工程万亩粮食高产量创建活动已连续开展,但高产创建示范方内农民素质参差不齐,为确保高产创建活动更加有效开展,建议政府做出大力动员,强力宣传,鼓励示范方内农民进行土地流转。

3.搞好宣传,广造舆论,培养农民的推广主体意识。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要本着坚持“向社会宣传农机,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农业技术、了解农业技术、关心农业技术和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社会上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威望,因势利导农民,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

4.加强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工作。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农业技术推广也离不开信息支撑,如何更快更好更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尤为关键。因此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争取建立方便、快捷的县级农业技术信息网,并实现与全国农业网联网,及时为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农资经营组织、种植大户提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市场需求。

5.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农技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 农业 物联网 推广 应用

1 农业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提出,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它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基于光声电磁的传感器、3S技术、激光扫描器等各类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技术。物联网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引入与应用,将是现代农业依托新型信息化应用迈出的一大步。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物联网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2 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的意义

农业物联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生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远程诊断、节水灌溉、环境监测、粮食流通以及农业信息化中有着广泛应用和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监测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变更情况、畜禽环境情况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及时收集温度、湿度、风力、大气和降雨情况,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生产也有较大作用,此外在土壤湿度、氮浓缩量和土壤酸咸度情况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农业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防灾减害,大力推进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总之,农业物联网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实现农业精准管理,建立农业灾害预警系统,减少农业灾害损失,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 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问题

农业物联网技术还不成熟稳定,目前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大量技术问题急需解决。比如,设备性能远远低于应用预期。传感器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准度等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亟待提升。另外在技术标准、安全性、协议、IP地址、终端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标准的缺失。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使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出台,这是制约技术发展和产品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点。从行业技术来看,目前主要缺乏以下两个方面的标准:数据模型的标准化和接口的标准化。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另外IP地址不足,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依据物联网的概念,要把物与物连起来,除了需要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外,还要给每个物品都贴上一个标签,也就是说物联网要实现全部物、事、人的连接,每个物品都要有一个自己的IP地址,这样用户才能通过网络访问物体。但是目前的IP受限于资源空间耗竭,无法提供更多的IP地址,这是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

3.2 成本及接受问题

现阶段,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基本上是一些小型示范工程。对于传统农业整体来说,一方面,物联网在农业现场应用过程中存在资源不足,地形及自然环境复杂,传感器及相关设备成本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较低,设备及器件的费用较高,在没有见到效益之前,让农民提前较大额度的投资难度较大,这就使得电子标签等设备不能应用到单个产品上,严重阻碍了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例如,物联网应用首先要部署传感器,农用传感器多为土壤监测、水质监测等化学类传感器,而传感器成本较高则是难以突破的瓶颈。如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价格昂贵,后期维护成本又高,而农作物利润率普遍较低,因此物联网应用部署投入产出比不高,使得农民部署意愿不强。此外对于新兴事物,很多农民,甚至一些农业干部、政府部门还处于观望之中,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这需要转变观念。

3.3 农业经营模式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仍基本是包干到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灵活性有余,集体统筹能力合作能力不足。不适合农业物联网应用的智能化、规模化推广。,致使农民土地变得条条块块,分布分散,个体农户要部署诸如土壤养分检测和配方施肥的应用只能自购设备,自我使用,这种单体使用的方式,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也不明显。目前,设施农业发展得较有起色,主要是因为大棚或果园的小范围和可控性,易于管理,且能够在成本和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然而真正的农业生产应用应该是面向大面积的室外田地而非小型“试验田”,而我国农业室外大田缺乏统一的大面积的规划和管理,这种生产经营方式是阻碍农业物联网应用大范围推广的重要问题。

4 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技术攻关

物联网科研人员要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继续对技术问题进行攻坚克,使产品性能更加成熟稳定。针对物联网相关技术产品不成熟、传感器产品性能差且成本高的问题,科研人员、产品生产厂家要农民使用者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畅通沟通渠道,在使用过程中让产品功能、性能不断磨合,并通过及时反馈产品的性能缺陷,使科研人员、厂商能够及时改进优化产品和提出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4.2 构建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农业物联网能不能大范围推广,能不能走向大的市场,关键在于商业模式的开拓创新。所谓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只有让物联网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回报,物联网才能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如针对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可采取以租代建、购买服务的方式,减低风险和部署成本。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可采取前期免费部署应用方案,后期赚取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明显提升后增收利润的部分分成作为厂商收入的商业模式。

4.3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先进的科技成果,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推广和应用。现阶段小农经济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劳动者科技意识差,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强,因此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为此,要开展好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农技校教育,乡镇成人技校教育以及科技下乡活动,只有各方面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才能让他们尽快转变观念,接受农业物联网这个新兴事物。

4.4 强化政府导向作用

首先,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将物联网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标准研究与制订等相关方面的项目确定为支持范围。其次农业物联网建设主体应是种养业经营主体本身,但现阶段国家应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通过示范引导农民使用,从而稳妥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最后,要让农民真正使用物联网,政府应该对农民进行信息补贴,保证在网络和应用层面进一步减少农民投入。

总之,我国农业物联网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从科技、农民、政府、市场等四维模式思考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物联网事业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2]朱近之.《神奇的云计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