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教育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教育的意义

语言教育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 非语言 英语教学 心理学

从言语教学与非言语教学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比较来看,言语教学为教学中最主要和传统的方式。就从中国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言语教学是最主要的方式。曾有心理学家指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非言语暗示表达了交际含义的93%,非言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交际的补充,而且还单独作为一个语用行为存在。

非言语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不可忽略的,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1)非言语交际相对于言语交际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1)重复言语交际的表达。非言语常常能说明和解释言语所表达的内容,例如,用英语解释car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用挥动手臂连带手指划圈或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图示。2)协调示意并调控他人的行为,用非言语的手法调控信息交流。例如,在调动课堂气氛,希望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时,可以稍作停顿,用期待和鼓励的眼神给学生暗示,以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3)补足并增强言语行为“以情感人”的效力。例如,在表扬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可以在言语表达的同时给予赞同和认可的微笑。4)替代言语所表达的信息。例如,在平息教室内喧哗时,可以稍作短时的停顿,或者走到表现最活跃的学生旁边作近距离的停驻,这样可以用非言语代替言语传达信息。5)强调言语表达的情境。例如,可以用非言语中的副语言的语调的提升去引起学生的注意。6)抵触言语并表达复杂的交际意图以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例如,在学生有上课迟到时,可以微笑不语,但并不是鼓励,而是表示这次不当全班的面为难,下不为例,让学生自己觉得自己的做法欠妥待改进。(2)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老师在个体上成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一种载体,其自身的非言语构成元素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应用如下:

1.目光语:人的目光具有非同寻常的心理接触力和表现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可交流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传达鼓励的期待。教师愉悦的心情在眼神的交流中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心情,更利于学生愉快地吸收知识;目光交流可拉进学生与英语学习的距离;鼓励学生在学习时勇于提问和克服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等。教师还可用环视表示一种对待学生的重视及平等态度,用眼神的关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稳定课堂的秩序。目光交流也为的是多掌握学生反馈的情况,并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专注。在非语言交流中,目光接触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目光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选择目光投放点。正确的目光投放点是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2)目光给予信号,影响学生的行为。(3)加强目光巡视,杜绝出现课堂死角。英语课堂上学生容易出现担心出错以致保持沉默的状态,教师的目光巡视通常可刺激学生接受心理暗示,从而使其开口表达。

2.面部表情:面部是确认情绪反应的重要部位,并且有助于教师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而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反馈到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而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与进度,人性化地做互动与互补的调控。一位面带微笑自信的教师能更好地带动课堂气氛,如果是初次见面,这样的老师更能拉进和学生的距离,缩短磨合期,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教师的一个微笑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认可与肯定。另外,较之中国人,原英语文化人也更倾向于用更多的面部表情来表达,英语教师也可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融入英语文化中去。

3.副语言:传递特定信息的非言语的声学现象譬如音色、语气、语调和语速。这些副语言灵活运用使学生更容易、更准确地接受信息。英语教师可根据情况适中地调整自己的副语言特征,不完全同于而又趋同于英语副语言的特点,让自己的副语言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又让其容易接受。例如作为显性的英语文化,特别是美国人,有更多时候、更强烈程度的副语言表达,语调更高―――在笑的时候更不例外。再如,英语的语调和重音在表意的侧重与汉语是有区别的。

4.身势语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身势语言是教师使知识形象化、立体化,增强与学生沟通交流,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例如,英语教师可用身势语言更好地解释和说明其在英语文化中的特定使用;学生可以在英语课堂里减少拘谨的身势语,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时采取比较放松的姿势,也可以用稍汉语夸张的身势表现手法来表达英语。这些都能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5.空间学: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Hall指出,空间的变化会对交际产生影响,或减少或增强交际的效果。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这种空间学的运用具体就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具体表现在教室有限的空间内、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可走到学生跟前倾听,以表示足够的重视和鼓励等;而且在教室内用可活动的课桌来摆设,圆形的摆设更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平等的地位,例如,在口语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及分组讨论,从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感情。

总之,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非语言教学技巧虽然不能增加知识量,但可影响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任何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都需要重视非语言技巧的作用。熟练掌握和运用非语言教学技巧是教师的必备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汤桂芳,汤福球.简论非语言教学技巧的心理学意义.教育评论[J].1994,(06).

语言教育的意义范文2

交际语言教学 教师教学观 教学行为

一、交际语言教学的梳理与认知

1.研究的认同度

交际语言教学(CLT)在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及作用已得到全球专家及学者的承认及认可。在外语与第二语言教育领域,交际语言教学在过去的30来年一直被许多研究者及实践者看成最理想的教学方法之一[1]。当前应用语言学界研究认为大多数成年人学习第二门外语只有通过积极地参与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交流才能习得这门语言。CLT教学模式对EFL教师来说应该有用,既可以帮助教师规划课堂教学,又能为人数不多的常规课堂学生增加与教师沟通的频率。

2.研究的广度

首先,研究涉及到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仅亚洲地区就有日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其次,从研究对象角度讲,几乎覆盖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和教师,有以幼儿园小朋友作为研究对象的,以大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成果最为突出,不少硕士生和博士生通过实证性研究把教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当然,也有以政策及教材与CLT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交际语言教学在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得到了广泛接受和认可,综上研究成果表明,交际语言教学的推广和发展已经具备普及性条件。

3.研究的维度

不少专家学者从语言习得与CLT之间的关系维度对其进行研究。交际法在美国学术界有较大争辩,因而在四种语言技能的习得方面有大量的研究[2]。几乎所有教师在教学计划中报告使用交际语言教学原则,这一点与问卷调查的80%教师确认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是相一致的[3]。提高语法意识教学任务将目标语语法知识特征与目标语意义活动相结合[4]。从发音、语法和写作的角度对四种语言技能的习得进行有力的补充,这足以说明,交际语言教学的研究为语言学习者带来新的思路和途径。

二、交际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

Florence Stratton认为因对英语作为第二外语(ESL)课程结构和情景教学大纲的不满意,交际教学大纲(Communicative syllabus)便应运而生。他还提出了交际法在某些语言情景中的可行性,并指出针对每种不同情形,必须区别对待。CLT的主要理论假设的提出,同时呈现出在组织交际课堂教学时使用的七条原则。WTC(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模式带来的语料很好,这意味着使用WTC和其他构建模式进行二语交流极具潜力。他还解释说:“动机影响二语交流的自信,而自信又会引导学习者愿意用第二种语言交流。”随着交际法的不断发展,理论也不断深化和扩张,Elizabeth Gatbonton and Norman Segalowitz提出5个CLT具体设计标准,以促进学生交流的流畅性。中国英语教师也努力尝试运用了CLT教学,并提出新的折中教学指导,即将交际教学与中国传统教学进行融合。

三、“三位一体”的语言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以教师交际语言教学(CLT)与英语习得效果关系为主线,运用4个维度研究理论框架分析和归纳教师教学法的主要观点,采用回溯的方法,从教育行政、教师和学生个人三个层面寻找影响教师教学法的内外部因素,最后对教师运用交际语言教学(CLT)与英语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挖掘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根源。通过对参加省级培训的英语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针对几个典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记录,对教师进行访谈后综合编译得出结论,从而提出“三位一体”的语言教学体系的建构。

1.外在因素影响构建

几乎所有教师在教学计划中报告使用交际语言教学原则,这一点与问卷调查的80%教师确认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是相一致的[3]。而我们在对75位来自不同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调查发现,80%的英语骨干教师仍然采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这数据的截然相反使得对调查发生新的思考。进而对这一部分的教师进行访谈,得出的结论如下:60%的教师希望而且迫切希望改造现有的教学,但迫于应试教育而无奈,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家长,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成绩论英雄,以成绩论教育结果,以成绩论考核目标,以成绩论等级名次等。我们把持有这些观点的教师归因于外在因素对交际语言教学构成最大的阻力和影响。

2.内在因素影响构建

问卷调查显示,有20%的教师不愿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这部分教师认为“语法翻译法”仍然适合当前的外语教育。主要观点,传统的教学仍然可以培养出大量出色的英语人才,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效果好坏与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没有多大关系,关键在于学生本人。这种把学习英语效果的好坏归结于学生自身情况在访谈中被提到的较为明显。我们把持有以上观点的教师归结于教师自身内在因素对交际语言教学的影响。

3.教育部门影响构建

教师上课机械化、教条化、权威化、步骤化也得到12%的教师的认同。这部分教师认为:教师上课就是完成任务,只要教师认真教学就行,不必考虑过多学生的因素;教师待遇低,工作量多,教师职业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对教师的评价更多是看业绩和成果,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对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只要学生的成绩排名不要很不乐观就行了。基于这部分教师的访谈,我们得出,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业绩评价标准、教育自身存在的应试教育导向、教师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教育行政部门或领导对教育改革的态度和认识与英语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关系。我们把持有这些观点的教师认同为交际语言教学的发展阻力源自于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的影响。

4.教学法与学习效果影响构建

调查结果显示,80%的教师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这部分教师抱怨上课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差,不喜欢提问和参与活动,不喜欢口语练习;学生习惯于教师讲解语法和阅读,习惯于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习惯于被动接受;但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对理想,也就是说学生习惯于应试教育。而只有20%的教师真正意义上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部分教师的观点则与“以教师为中心”的态度相反。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极大的影响,交际语言教学也不例外,教师秉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英语学习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项基本技能受教师的教学观所制约。教学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导向和引领的行为作用,教学法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传授的行为作用,教学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学习的行为作用。

5.语言教学体系的思路构建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得出“三位一体”的语言教学体系的研究框架如下:

综上所述,交际语言教学对英语教学的改革受教育行政领导、教师和学生三者的要素制约。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也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师改革的受益者。教学改革的成败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也离不开教育行政管理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学管理层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对教学的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得到政策上的支持,教学改革才有可能得到真正落实和实施。

四、交际语言教学及其意义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及调研发现,一些教师对自己目前的教学状况表示担忧,甚至有些无奈。一方面要履行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通过相关的英语考试;另一方面要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即突出英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将英语运用到日常交际中,做到学以致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要通过考试杠杆作用,促进英语教学和学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完成无疑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发生变革。这正是交际语言教学得以顺利实施与运用的教学背景意义。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英语无非为了考试,即为了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应考试,而没有真正意识到在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EFL语境下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不言而喻,英语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就会大大地削弱,英语学习兴趣也难以持久。以应用和调动学生兴趣为特点的交际语言教学法(CLT)当然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交际语言教学(CLT)在二语习得的语境中也有大量的实践意义,尤其在EFL语境中。尽管在ESL国家交际语言教学被广泛采纳,而在EFL语境国家进行CLT教学大纲改革总体难度很大。教师在课堂面临不同矛盾和压力时会因时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工具,不同的交际教学原则,从而能在中国EFL教学环境中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全球本土化的交际教学框架。有些教师成功改编了交际语言教学法,这些教师在以学生语言水平的基础上,意识到了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的传统方式敏感,愿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复述机会,并在交际的语境中充分练习。在追寻交际语言教学观点过程中,教师们求助于自身观点及经验以巩固外语教学观。不难发现,中国EFL教师的教育全球本土化不应该看成一个结果或直线的过程,相反,应该是递归和循环的过程[5]。

五、存在的问题与研究趋势

从英语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结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提出交际语言教学在当今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理性应用。首先,从专家学者的视角来看交际语言教学,也许多数人认为它是一种缺乏创新的研究课题,但试图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去探索,显然能为交际语言教学发展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其次,试图从教学法领域中寻找理论依据,在认识论上寻找新的突破点,这跟一般学者单独研究教学法的思路有一定的差异;再次,既然是教学改革,圈定的研究基于教学领导、教师教学观和学生英语习得三者之间关系,它对于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发展,改进当前教师培养与培训模式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最后,尝试从教学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构建“三位一体”的语言教学体系对交际语言教学的推广提供新的思路。

尽管交际语言教学的某些特征已经取得共识,但这种方法的其他方面还缺乏一致的认识及明确的界定。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限制一方面来源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课堂,另一方面来源于死记硬背。那些没有实施交际语言教学法或停止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英语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存在大班上课问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整体偏低等。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某些方面与教师自身文化信念有冲突时,他们不愿意支持,如果要改变,其抵制性更大[6]。从理论上说,地方教师认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交际教学法,但实际上,在一线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使用传统英语教学法[7]。教师之前固有的教学理念部分来源于过去的学习经验和文化背景,这明显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路径。由此,不得不承认,尽管交际语言教学法已然历时50余载,但要能灵活地运用,且发挥其相应的功效,实践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尤其处在不同的EFL语境时。

――――――――

参考文献

[1] Choi,Seonghee,Ph.D.1999,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1999,126 pages;AAT 9941302.

[2] A.Raymond Elliott.1997.On the Teaching and Acquisition of Pronunciation within a Communicative Approach.Hispania.Vol.80,No.1(Mar.,1997)(pp.95-108).Page Count:14.

[3] Hung,Yu-ju,Ph.D.2009,Indiana University,2009,156 pages;AAT 3390275.

[4] Sandra S.Fotos.1994.Integrating Grammar I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Use through Grammar Consciousness-Raising Tasks.TESOL Quarterly Vol.28,No.2(Summer,1994)(pp.323-351).Page Count:29.

[5] Pu,Hong,Ph.D.2009.Global pedagogy,local meanings:Toward the glocaliz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s of Western-trained Chinese EFL teachers Indiana University,2009,267pages;AAT 3390323.

[6] Mak,Ho-yan,Ph.D.2004,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2004,429 pages;AAT 3162576.

语言教育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体育教学;师生交流;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46-02

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主要纽带,体育教学语言不仅仅是有声语言,还可以是表情、动作、眼神等无声语言。教学中教师形象生动、逻辑严密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语言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一、体育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洁

1.语言要准确、规范。语言与思想是密切联系的,它既是思维的载体,又是思维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清楚、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含混不清,这样才能使学生听了心情开朗、精神焕发、神采飞扬,这样会使教学过程显得生机勃勃、情趣昂然、充满活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精练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把抽象的问题讲具体,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引导学生去模仿和探究。

2.语言要严谨、简洁。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者。这就是说,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要起着一个指路人的作用。教师严密谨慎、干净利索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示范,对培养学生使用简洁语言表述和发展学生严密的思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正确使用简洁语言,乱用地方语言或口头禅,会使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模糊理解,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课堂的有限时间。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语言的正确使用。

二、体育教学语言要科学、条理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教学语言必须符合逻辑性规律。如果一个教师的语言表达极富科学条理性,那么这个教师的思维过程也一定十分清晰严密,所讲解的技术动作就连贯规范,组织的教学过程就比较科学合理。因此,加强体育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关键在于锤炼思维的逻辑性。以“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易犯四种错误为例:①实心球出手无力,或未完成掷球动作,实心球就离手。②向下掷实心球,几乎不存在抛物线。③实心球出手角度太大,高而不远。④开始掷球时,先屈肘将球降至脑后下方再掷球,用不上以胸带臂的力量。

针对上述四种情况,教师在讲解时语言就要科学有条理,形体语言的展示就要规范连贯,使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会。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也让学生体验到了体育语言的魅力。

三、体育教学语言要启发、激励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叫人发现真理。”这也是体育语言启发性的真谛。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语言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时,根据学生接球时普遍等球,不会主动伸臂迎球的错误接法,笔者有意进行形体语言教学,模仿学生错误的接球手型进行示范,结果造成球接不住或打在自己的胸部上,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大笑之后,部分同学就说:“老师,我也好几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真害怕,怕被球打到。怎样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时,笔者引导他们给老师这个错误动作找原因。经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和体会,最后统一认识:接球时,双手不能等球,应主动伸臂迎球而后缓冲。错误找准了,同学们再进行练习,基本避免了这种错误动作的出现,很快地掌握了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由于“错误”来自学生,而毛病让学生自己找,教师加以指点,教学效果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传授方法好。

体育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鼓励语言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能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好体育的信心。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语言中含有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宽容、表扬、鞭策等激励因素,常常会给学生一语三春,语半功倍的感染力量。此外,恰到好处地运用无声语言也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育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和手势语言,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一个温和的眼神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对学困生特别是对某些缺乏自信心的后进生也一样。课堂上我们要调整视线投向,尽量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激励的目光洒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体育“学困生”,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在关注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课堂中违纪的学生,教师可用严肃的目光去批评,这比大声训斥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且不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同样,教学中还须加强一些手势语言,如果没有手势语言,课堂教学就显得有些生硬死板,缺乏活力。在课堂上,教师一次大拇指的伸出,一次对头部的轻轻抚摸或肩部的轻拍,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和表扬。当学生做出精彩时,教师除了口头表扬外,也可以走上去握握他的手表示赞赏,学生接受到这样的手势语言后,他们的心情会非常愉悦,思维会更加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当然手势的使用应保持自然、适度,不能频繁、夸大。

四、体育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剂,它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趣。巧妙地运用形象幽默的语言,可使体育课堂变得轻松风趣,诙谐睿智,这样的语言不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学生加快、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体育心情,展示体育语言的魅力。

另外,幽默形象的语言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善于缓和课堂中的紧张局面,放松心情,缓解疲劳,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会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老师充满敌对情绪。如果用幽默的机智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完全不同。当然,运用幽默语言应该注意与开玩笑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要人为地穿插一些无关紧要的笑料。体育语言的形象幽默应该具有深刻的智慧,能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散发的魅力,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形象幽默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只会给学生以粗俗之感。

总之,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多种多样,远不止以上几点。体育教学语言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反映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体育教师平时要注重锤炼自己的语言,加强语言教学的修养,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语言教学技巧来规范动作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季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语言教育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内容依托式教学 高职英语教育 教学策略

一、 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的一门职业素质类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职业可持续能力的提高。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收效颇微。很多高职院校大砍《大学英语》课时,让位给专业课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级技能人才的目标。因此,我们的英语课程必须和学生职业发展要求相结合,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二、 内容依托式教学

内容依托式教学(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不是围绕语言大纲或其他形式的大纲组织的教学,而是围绕着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或信息组织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关注的是教学内容,而不过多关注语言技能训练。学生利用目的语学习和思考所学内容,自然地将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联系起来。在学习未来所需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语言技能也会得到提高。

Leaver等把这种依托课程内容进行语言教学的方法归纳为四个显著特征:1.以学科知识为核心。CBI教学是围绕学科知识进行的,而不是围绕语言的形式、功能、情景或语言技能,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在学习如数学、科学、社会科学、文化、地理、历史等具体学科的过程中获得的。2.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课程学习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如课文、录像带、录音带及其他视听材料应选自本族语人使用的材料,学习活动注重理解和传递有意义的信息及用真实目的语言完成实际生活中的任务。3.学习新信息。学生应该利用通过母语建立起来的已有知识体系来学习外语和评价新信息。4.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教学中的话题,学科知识,语言材料,以及所组织的学习活动应符合学生语言程度、认知和情感的需要,并适合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需求和个人兴趣。

三、以内容为依托的高职英语教育的尝试

目前,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多集中在重点本科院校。例如,复旦大学将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压缩至3个学期,而且只有不到20%的学生要学完3个学期的基础英语,其余80%只要学一两个学期,剩下的学期可以选修口译笔译、学术写作、外贸信函和分科英语等应用能力课程。此外,基于依托式教学理念的双语教学也在蓬勃开展,复旦大学的双语课程到2004年已达200门,其中管理学院就有48门课程是用英语开设的。浙江大学2005年开设164门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的双语课程。有些大学甚至尝试用双语教学代替基础英语教学,或者与外国大学合作办班,采用全英语授课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办班,上海理工大学和英国9所大学联合办学院,这种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

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孤立的公共基础课程,教授内容未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有效结合,很难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这一现状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院根据学院各专业群所面向的行业,依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的工作环节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具备在本行业领域内运用英语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就笔者教授的IT英语为例,教学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类职业最典型的工作过程,包括接洽、设计、测试、销售、售后服务、维修和行业展望等。通过三年的尝试,以内容为依托的高职英语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是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找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之前的英语学习以语言知识为核心,而大多数高职学生把英语课程当做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工具,认为将来的工作与英语关系不大。于是通过考试后,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就会逐渐消失。当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学生所学的学科相结合时,课程中的主题、材料和课堂活动都要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相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主动建构学习语言体系,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2.强调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传统英语教育以老师为中心,师生的互动活动多为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尤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小组练习,学生必须运用英语对相关主题讨论并发表意见,增加语言输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 语言运用能力。

3.关注思辨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运用语言来传递思想。当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必须收集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加工,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不仅仅是组织语言、输出语言的活动,还是复杂的思维过程,长期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跨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当然,高职院校试行的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薄弱,因此采用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无法体验地道的英语,影响学习效果。其次,职业院校采取的是“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每个学期都有一部分时间要在企业锻炼,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活动的实施产生影响。最后,由于时间和学生水平的限制,我们所教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并没有过多地渗透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 Ro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语言教育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数字故事;寓言教学;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7-0032-03

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信息量大、容易获得,所以能够把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具有语境,并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是故事感[1]。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一般是以文字表述,比较单一,不够具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手段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影视等方式表征信息,能把故事讲得有形有声有色。

寓言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是根据事实或者改编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改编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如果用单纯的语言叙述讲授寓言类课程,就显得单调而空洞。而数字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大特点是将感情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的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所以,对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类教学的契合关系

(一)数字故事的内涵

“数字故事”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它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故事呈现方式多样,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获得故事内容,比传统叙述形式更具体、直观,并且承载信息量更大[3]。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契合关系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些特点与寓言教学是相契合的。

1.数字故事的教学内容故事化

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又可称为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和问题的研究,是将客观过程、真实体验和主观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的过程[4]。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中对角色的描绘并不形象,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5],寓言本身具有故事性,符合数字故事教学内容的特点。

2.数字故事的表征方式可视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只用黑板和粉笔来表达寓言的内容,比较单调,学生们不能充分理解寓意。把寓言设计成数字故事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图、文、声、像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实施情景教学;数字故事的视觉化表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6],对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数字故事还能够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的信息量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数字故事的内涵具有教育意义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教育意义。寓言用故事寄寓道理,语言简洁明了,极具概括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字故事用于寓言教学,将寓言内容丰富化,使寓言故事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生动的故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教育意义。

4.数字故事的形式数字化

数字故事体现的就是将文字和故事转化成数字媒体,是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多媒体素养。数字故事的“数字化”特征来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更多的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能支持寓言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7]。

二、支持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数字故事设计

(一)数字故事内容的设计

数字故事的主题必须能清晰地反映出制作者的想法,且与教学内容贴合。寓言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哲理寓言、劝诫寓言、讽刺寓言和诙谐寓言。教师应根据寓言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数字故事内容。

1.哲理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哲理寓言,在简洁的语言中,透露着极大的智慧,我们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在设计时就要侧重寓意的表达。但寓意一般比较隐晦,在设计数字故事内容时最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寓意就不难理解了。比如:《塞翁失马》,在数字故事的结尾处加入一些例子的图片或者视频,如贫困的家境造就坚毅的性格,最终获得成功;再比如:《庖丁解牛》,在故事中就可以呈现拉面师傅“穿针引线”的精彩画面等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鲜活的例子,因此,哲理寓言的教学也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劝诫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劝诫寓言是通过故事来传达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人必要的劝导、规诫和警示,以免重蹈覆辙。在设计劝诫寓言时,要侧重表达寓言中事物造成的后果,可以用切合情境的背景音乐或者丰富的配音呈现这些后果,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躬自省。比如:《讳疾忌医》,可以用数字故事形象地表现蔡桓公的语气、病痛变化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可收拾的结果,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形象,快速理解寓意。

3.讽刺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讽刺寓言暴露和揭示了病态的世态和人心,讽刺的力度比直接批评更大,有的比较含蓄,旁敲侧击;有的非常犀利,直指实质,所以讽刺寓言类的数字故事应注重演绎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等。比如:《掩耳盗铃》,可以用丰富的动画展现出偷铃人的丑陋行径,让学生通过故事描述寓言中偷铃人的神态,谈谈自己的感悟,这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4.诙谐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诙谐寓言是笑话和寓言的结合体,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但是比单纯的笑话意义更加深刻,能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情境中领略到寓言故事的深意,在诙谐寓言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在《黔驴技穷》中,可以把驴子和老虎相互试探的过程配上轻松搞笑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欢笑中理解寓意。

(二)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

好的故事内容+新颖的表征形式=好的数字故事,所以,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也很重要。笔者对于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新式设计

普通的数字故事都是具象的,虽然容易理解,但是不够新颖。根据故事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数字故事进行创新改造,把一些文字可以翻译成图片、图标、图示等,比如:“水果”用一个色彩丰富的概念图代替,能更好地呈现故事内容;用逼真的图片取代模拟的图片,故事更具说服力;平淡型图片替换成创意型图片,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趣味型图片代替普通型图片,使故得生动活泼。当然,和谐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讲解是创新式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扮演式设计

数字故事通常都是利用软件制作,而真实的场景才最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教师设计制作数字故事时,可以尝试人物扮演的方法。课下预先录制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真实人物的表达能把故事形象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字故事内容起到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录制,让学生根据数字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数字故事可以作为生成性材料被保存下来,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3.整合式设计

在进行数字故事设计时,可以将现有的素材嵌到数字故事中,比如电影片段、动画片段等。契合数字故事内容的部分都可以适当地用于数字故事的设计,使数字故事更加立体,更加丰满。

(三)基于教学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数字故事的设计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以讲授教学的教学环节为例,数字故事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导入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利用数字故事进行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文课程,快速地跟上学习的节奏。在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充分展示寓言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事物的特征,抓住学生的眼球,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到故事中来。这里的数字故事可能不是寓言故事的全部,也许是寓言故事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片段。比如:在《狐狸和乌鸦》的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如表1)。

表1 《狐狸和乌鸦》导入设计

[画面\&解说\&出示大树:树可以画得很怪,形成一种发生寓言故事的氛围\&这则寓言故事,把我们带到一颗大树下\&添上一个窝\&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出示狐狸:嘴巴很尖,尾巴长而大\&大树底下有一个洞,狐狸就住在这洞里,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故事的主角就是狐狸和乌鸦\&]

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兴趣,学生思维随之进入积极状态[8]。

2.讲授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讲授环节是整个课堂中的重要部分,讲解寓言时,一般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对寓言进行整体感知,为理解重点句子及寓意做好铺垫。学生对于图声像俱全的数字故事更容易理解,所以,在讲授环节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把整个寓言作为故事内容进行设计,可以用前面讲过的不同的表征形式来设计,经过可视化的方法把寓言表达出来。比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可以把寓言做成动画的形式,在讲授寓言时,播放数字故事,以其丰富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寓言有初步印象,在教师对重点句子和寓意进行点拨时可以结合数字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

3.拓展延伸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9]。所以,在寓言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教师容易直接将寓意揭示出来,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利用数字故事呈现故事寓意并使其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寓意,感悟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比如:在教学《蝉和狐狸》时,可以在课前找一些表演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扮演寓言中的“狐狸”和“蝉”,将生活中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演绎出来,录制成数字故事,在寓言讲完之后,让学生来看看这些“蝉先生”是怎样拒绝“狐狸”的诱惑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把生活实际与寓言的寓意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明白道理之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结论

在本文的研究中,数字故事的制作是由教师来制作的,所以,数字故事在学科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故事的制作,其制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这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需要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10]。数字故事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故事形式等等,更是一个与教学长期磨合的过程。数字故事与寓言教学的整合是一次新的尝试,所以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指导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信息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在设计和应用数字故事的时候游刃有余,提高课堂质量,创新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

的故事大赛”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03):44-46.

[2] 黎加厚.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6):

9-10.

[3][10] 周静,赵志靖.数字故事设计及其教学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

装备,2011,(36):100-101.

[4][7] 沈慧玲.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的特征探析[J].科教导刊,

2014,(02):58.

[5] 马玉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学周刊,2011,(03):186-187.

[6] 周洁.数字故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六一小学

儿童哲学校本课程为案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03):28-

29.

语言教育的意义范文6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而应言之有物,论之有实,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言之有德,文质兼美

言之有德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水融地阐发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又不失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三、言之有理,领悟其中

“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让言语的科学力量征服学生,使学生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

四、言之有序,条理清楚

“序”是指语文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五、言之有启,探究反思

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六、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七、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八、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九、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要严密,有力度;讲说明文,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要朴实,有条理;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

十、言之有辅,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