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语音教育 汉语拼音 教学重要性 环境影响 教学策略

一、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

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他们幼儿时的活泼、开朗、无拘无束,都会带进学校。我们必须利用好、引导好,服务于教育教学。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所以,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都具有这样的共性――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如今一下子就要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枯燥、单调、乏味汉语拼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并且在拼音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地度过幼小衔接,这是我们值得探究和摸索的。

二、汉语拼音教学与生活环境的影响

1.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

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机”、“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儿”、“洒水”、“扫地”等常用语词,使用频率高,错误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教师和学生约法三章,养成时时处处相互纠音的习惯,有意识地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2.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

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家里的语言环境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绕口令等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反复听,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3.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语言

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及马路、小区等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如: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城隍阁、保路、朝晖一小、江干区、十四幢等常用语,受方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很容易读错,让学生用“这是××”、“我去过××”、“我认识××”等语句,练习说话,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熟练语音,积累语言。并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鼓励学生外出游玩时,学做小导游,为中外游客指路,介绍景点,介绍家乡特产,做热情的小主人,在为别人服务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

三、完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有效途径

1.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

2.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3.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4.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2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与语言,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讨论的热门话题,两者可以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二元统一体。 首先,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是基于一定的基础的,其中,语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语言作为一种传播工具,起到记录文化的作用,可以说语言是文化的不可缺少的载体。其次,文化的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创造,同时还框定了语言所传播的内容,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语言观点。因此,在特定社会中使用的语言肯定会表现出此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要深入其语言基础,对日本文化也进行全面的学习,唯此,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和学习日语。

当然,要让学习语言者做到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学习,则必须在语言的教学中导入文化的教学。我们在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就是指要在日语语言教学的同时,结合日本的历史、政治、经济、哲学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的内容进行教学。

二、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1.使学习者改变思维,正确理解语言差异

前文分析可见,每种语言都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对于日语来说,其产生于日本这一民族。我们国内在学习日语的时候,就不能简单地套用我们的思维习惯。比如,在日本,日本人在日常见面中,喜欢聊天气或者说些互相赞美的话,然而国内来说,则喜欢聊吃饭等问题,而且我们往往只是想打个招呼。日本人在文化上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吸取非常积极,努力让这些文化融入日本的民族当中,从而形成了现有的日本文化。因此,在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两国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注意引导学生转变思维。

2.文化让语言变得更丰满,意义更丰富

对于每个民族来说,其经过漫长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多的典故、谚语等优秀文化,如能将其融入进语言的使用中,将会使语言变得更加丰满,意义也更加丰富。以中文为例,“妙笔生花”、“行云流水”、“ 徜徉恣肆”等成语都能让一个文笔好的人的形象展现在眼前,但是如果简单地说“他文笔很好”,那就会显得比较无力,不够形象。在日语中也同样如此,日本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也累积了很多的典故和谚语等,在我国进行日语教育,也要重视进行这些日本典故和谚语的教学,比如,在日语中有一个叫做濡衣(原意是湿衣服)的词,这个词是来自于日本文化中的一个典故,在日语中使用此词,表示的就是莫须有罪名的意思。这个词语在日语中很常用,如在日语的教学与学习中能将此类文化典故导入,将会使日语更为丰满,也更有吸引力。

3.注重文化的导入能让语言更加准确

在我国的日语教学中容易忽视对相应的文化进行教育。当前来说,大中专院校的日语教学都过于形式化,过分强调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往往对文化知识的教学就变得相对粗浅。要让学生对日语的表达准确实用,就必须在日语的教学中结合语言的差异,对日语特定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教学,在日语课堂上,要对日本文化的地位进行着重强调,只有将文化融入语言,才能让学生学得准确,才能让学生懂得该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么样的话。只有如此,方能让语言表达更准确也更符合实际。

三、在日语教学进行文化导入的对策建议

由分析可见,在我国进行日语教学诚然离不开对日本文化的教学,日语是日本文化的载体,日本文化决定着日语的发展方向,因此,还必须让学生了解日语的文化背景,了解日本的文化。而如何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这需要教育部、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

首先,教育部要明确在我国大中专进行日语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教育部要研究和出台更符合我国实际的日语教学要求细则。在相关的要求方面,我国高教厅2004年出台了1号文件《大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已经有对日语教学实用性方面的要求,但是尚缺乏对老师教学的细化要求。因此,教育部应该着重对日语老师在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进行要求,以此,来实现实用交际日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语言;重要性

一个老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还要具备精彩的课堂语言去吸引学生,组织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任你这个“茶壶”的水平再高也没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堂语言要选用适当的语调、语气和语速

由于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还处于学习语言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语言体系,并且他们的自控能力也很差,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上课时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就显得很重要。它必须能抓住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专注于课堂,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语调要抑扬顿挫

有时,老师为了想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声音就提高八度,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一堂课可能从头至尾都是高八度的,甚至会配备“小蜜蜂”。但是上课不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老师只不过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必须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进来。高八度可能一时半会儿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时间一久学生只会觉得吵闹厌烦,头晕疲劳,只盼着早点下课,让耳朵清静清静。相反,老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跟随课堂的情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使之抑扬顿挫,反而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语气要符合小学生的语言特点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和我们大人是不同的,并且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语言的基础阶段,所以他们的语言往往生动形象,富有趣味,通俗易懂,直观性强。而成人化的语言和说话方式往往令他们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因此,在课堂上,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尽量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气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或者换句话说,老师就把自己当成孩子,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对话交流。

3.语速要中等偏慢一点

这一点也是根据小学生的语言特点提出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小学生的语言结构不完善,正在起步的阶段,如果语速过快,学生听起来就很费力,甚至不能听清老师说的是什么。时间一久,有的学生就会懒得去听,有的学生因为听不清而不愿意听,还有的学生因为听不懂索性就不听了,这会让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中等偏慢的语速,等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再适当加快语速。

二、课堂语言要精练简洁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做到上课时语言的精练简洁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老师在上课时不但语言表达繁琐混乱,而且说明也不够准确,越想表达得清楚却越是表达不清。比如当学生“启而不发”时,有的老师就会着急得又问出许多其他的问题,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或者为了得到结果,进行简单化处理,直接说出答案,然后再加一句“对不对”“是不是”,让学生去做判断,学生根本不用思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整堂课的每一个细节,需要对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进行仔细推敲,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并且,教师语言的精练简洁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效率。现在我们常说,向40分钟课堂要效率。如果课堂上老师的语言精练简洁的话,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从而很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语言要富于感彩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话语比单纯的理论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小学生虽然小,但是对于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认知和大人其实是一样的,这种认知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迸发出来。老师要善于用和蔼可亲的举止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用饱含情感的话语来引发学生内心的感情,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也和老师一样,走进课文,走进主人公的内心,走进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在教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明天,我们毕业》时,自己就有很深刻的感受。因为自己对母校的眷恋,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情感,我讲得娓娓动听,学生们更是学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融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语言要有表现力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4

一、多用赏识的眼光、多一些鼓励的语言

现实生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朵花、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肯定性评价语言、忌重复忌拖沓。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他“写得真认真”“比以前进步多了”“太棒了”“继续努力”“你真聪明”等。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有几次我见到他想举手又不敢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立刻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就变得又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的语言真切、感人,让学生深受鼓舞,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起上进的自信心。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与"学"氛围,利用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我还见过有的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你说得比老师还要棒!"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语言,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更热烈的讨论,引领课堂走向,师生共同享受创造的愉悦。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老师为学生鼓掌,老师与学生握手,老师向学生鞠躬,老师为学生的金点子“命名”(如好的解题思路称为‘某氏法’),师生本平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敬畏、仰视你的学生吧,说不准你的讲台下面坐着牛顿、马云呢!

二、多一些幽默,多一些儿童化的语言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它的知识系统显得非常抽象概括,直接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没有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数学课曾经一时是“乏味”的代名词,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每一个低年级学生,本来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死气沉沉”的氛围只能淹没他们的天性,他们应该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课堂中学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的课堂语言(这里指课堂评价语言)变得幽默,诙谐,这样,教师的个性也可渗透数学课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使整个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例如,在教学“妈妈一共买了10个苹果,小红吃了 2 个,还剩几个苹果”一题时,一个学生列式计算: 10+2=12 ,他还振振有词地说:“题中有‘一共'就是用加法嘛!”我没有立刻用“对”或“错”来做出判断,而是先表扬他听讲专心,记住了“一共”是表示求和的意思,接着问:“妈妈买了 10 个苹果,吃了两个变成 12 ,反而增多了,那老师买来几个苹果请大家都来吃,明天老师就变成卖苹果的了,为什么呀?因为老师的苹果越吃越多呀!”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个学生自己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并随即修改了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类似的问题也难不倒他了。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既达到了指正的目的,学生也不会反感,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谓两全其美。

三、多一些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的语言

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如:“你分析得太透彻了。换一换,你来当老师,好吗?”“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的想法太新奇了!老师要向你学习!”“不要紧,坐下慢慢想,凭你的聪明,再给你些时间,你一定会回答好。…...这样的评价,比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在重视语言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评价,如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都会让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近,拉近师生距离。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满怀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前进,取得学习的成功。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5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切身实地的看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变化,这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出了好奇心,使得学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另外,实验教学所具备的不可替代性和直观性大大降低了以往传统化学教学中抽象单调的教学弊端,使得化学更为具象化,这对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也是起到了很强了作用的。此外,学生们由于亲眼所见了化学实验,这大大加深了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与了解,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时,其自身的动手能力与积极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化学实验教学不达标

在很大一部分的初中化学老师看来,化学实验教学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是以传统的化学教育为主,即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并对其进行讲解,但这个教学方法的过程,缺乏了学生们的参与性,学生只是作为教育中的客体进行被动学习,这显然是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

(二)实验室设备欠缺

化学实验教学所涉及到的东西是很复杂繁琐的,这需要学校与老师都应该提前准备齐全,且化学实验教学后应该整齐复位,但目前为止,有部分学校的实验室设备仍然并不齐全,或者有的只要教师使用的一套化学实验用具,这就导致了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是极其不利的。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巩固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对策方法来解决。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主动地积极地接受知识;其次是加强老师的化学专业素养,完善科学教学的教学理念。另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达到教学的初衷。比如在学习中和反应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日常生活,看看哪种现象是中和反应。结合实际生活最为直观的展示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知识。

(二)重视学生体验,提升实践能力

语言教学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感受语言 化学教学 默课

语言,作为交流信息和感情的一种媒介。其种类很多,诸如声音语言,肢体语言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教学语言。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最多的应该是课本,而这些文字也是由语言转换而来的,从而使之弥补了语言的瞬逝性。化学作为一们自然学科,尤其是高中的化学课程有一定的难度,许多问题需要在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指导下结合具体的实践来学习。就让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来感受语言:

一、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感受语言

在当今教育条件下,课程知识的传授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即使是现在比较时尚的“网上课堂”也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语言是每位学生所都具备的学习资源(除有语言障碍的同学),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认真组织好语言对于学生认知新知识、提高能力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

(1)在备课的过程中,积极发现该课在语言组织上需要解决哪些主要的问题,让整体的课堂衔接地更加自然、顺畅、科学、优美、实用,使得学生主动来听课,并为他(她)们提供一条主线,从而才可以及时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及练习中,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加自如、实效。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将自身的语言思考一下,大致组织一下,对整体课堂有个运筹帷幄。特别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对教学还不是很熟悉,应对一些教学情景还不是很自然。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备“隐性教案”,在课前“默课”。从而使得课堂的语言组织及运用更加熟练生动。

在高一上学期讲授物质的量中的气体摩尔体积的知识时,笔者便充分地运用了语言解析来使得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气体摩尔体积的相关知识和要点。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I 复习导入

II 推理概念

III 把握重点

(I)复习导入:由于学生才刚刚接触“物质的量”这样的微观概念,所以对于概念的识记是很有必要,所以本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回顾相关名称的具体语言描述及公式符号(如“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涵义。

(II)推理概念:在回顾了“摩尔质量”的概念之后,提醒学生在掌握该概念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在学生自我把握了之后,要求学生来推理“摩尔体积”的概念(如学生回答有难度,教师可适当引导,即与之前所接触到的“摩尔质量”相类比中推出)。这样学生可以轻松的得到了“摩尔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求学生推理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即所指的“物质”为“气体”。这样就可以初步推理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了。

(III)把握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气体的体积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故我们在说明气体摩尔体积的时候应该说明具体的条件(温度、压强等)。此时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给出完整的概念。接着合上课本,尝试回忆概念。结合所推理的概念写出其计算公式、单位等。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气体摩尔体积”具体语言的来展开的,逐步深入,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来发现并解决问题。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恐慌心理。通过语言的探索研讨,将原来学生认为较难的知识,变的简单而且容易记忆。

(2)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受语言:课前的认真组织和“默课”固然很重要,但是这些所做的工作最终还是要体现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本有关知识教学的语言组织,我们在课前可以准备好。而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境,此时教师则更需要用一种诙谐的语言来教育学生,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在高一的全部课程都结束后,在复习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时,当讲述到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时,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些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容易混淆它们。于是我组织了如下语言:

你们把所学的知识全部都还给我了,和我们的还原剂一样把电子“还”给了氧化剂。不同的是它们还的是“电子”,而你们还的是“知识”;它们的“化合价”升高了,而你们的化学知识水平却降低了;咱们向氧化剂学习,积极地去得“电子”。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化合价”看成我们学习上“不懂的知识点”;把“电子”比做我们的“知识点”。对这部分概念不是很清楚的同学课下要好好理解一下,结合我们所说的这样的一个比喻来思索一下。帮助你的记忆和理解。

二、在讲解习题时感受语言

化学作为一们理科学科来说,必要的练习是不可或缺的。而有许多同学并不是因为对具体知识点的不理解造成不会解题,而是因为没有将题目的具体意思看清楚而将题目的意思理解错了。所以在讲解习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认真的感受题目的语言,来欣赏一道道的题目。现就个人教学实践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①取50.0mLNa2CO3和NaCl的混和溶液,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得到16.67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后沉淀量减少到2.87g,并有气体放出。试计算:

⑴原混和溶液中Na2CO3和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

⑵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②硅化氢(SiH4)在空气中能自燃,根据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硅化氢自燃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中硅化氢是(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作为剂。

在“题①”中需要体会的语言即为“减少到”,题目的意思即为最后的沉淀质量即为2.87g,结合前面题意此部分的质量即为AgCl的质量。然而有的同学将“减少到”理解成了“减少了”。这样的理解和题目的实际意思就大向径庭了。将2.87g理解为了Ag2CO3的质量了。

“题②”实际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一道信息给予题,遇到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利用题目所给的相关信息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类题目一方面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关注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本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我们写此化学方程式是根据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来写的,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甲烷燃烧的产物;然后我们再仿照其反应来写出硅烷自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二、注意反应的条件。我们知道甲烷的燃烧的反应条件是“点燃”,而我们题目明确告诉我们要写的是甲烷自燃的化学方程式,所以我们条件就不可以写成“点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