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统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统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统计制度

土地统计制度范文1

关键词: 水库淹没线; 确定; 土地面积计算

1. 概述

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是水利和水电站工程勘测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论证工程建设规模,进行移民安置,专业项目复建,编制水库淹没处理补偿工程投资(估算)的重要依据。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的精度,直接影响工程建设规模及决策建设方案是否可行。其中水库淹没区内土地面积是通过施测的大比例尺地类地形图上图斑量算,并进行分类统计汇总。

土地面积量算与统计汇总是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水库淹没区是以淹没线来确定其淹没面积;而淹没线是由高程控制,并随河流地形地貌变化的曲线。水库都是呈不规则狭长的条带状,很难有一幅图是整幅,绝大部分图幅都不足整幅。因此,水库淹没面积的量算与汇总就不能以图幅理论面积作量算的控制面积。

2. 水库淹没区土地面积的控制边界线

水库淹没区的淹没面积是以淹没线来控制其水库淹没面积;当外业测量结束,内业绘制完成地类地形图,图上的淹没线就是水库淹没土地面积量算的控制边界线。

2.1 水库淹没线(控制边界线)特性

林地(灌木林、用材林、特种林、未利用土地等)征用线是水库正常蓄水位线,是一条平水位线。

耕地(田、旱地、菜地等)征用线是正常蓄水位以上受水库洪水回水和风浪爬高、船行波、冰塞壅水等影响而被淹没地区的淹没线。耕地征用线从坝址起,随着距离坝址越远,逐渐升高,它不是一条从坝址至库尾均匀逐渐升高的斜线,而是随着距离坝址越远每百米增高的比例越大。

人口迁移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专业项目设施)是受水库洪水回水和风浪爬高、船行波、冰塞壅水等影响而被淹没地区的淹没线。也是一条由坝址至库尾逐渐升高的斜线,不是从坝址至库尾均匀逐渐升高的斜线,也是随着距离坝址越远每百米增高的比例越大。

人口地迁移线均高于耕地征用线和林地征用线。是水库的最高水位线。人口迁移线与耕地征用线特性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点是计算的洪水标准不同。耕地征用线按5年遇洪水标准计算,人口迁移线按20年遇洪水标准计算。表1是某水电站水库淹没线回水计算成果表。

从表中可看出:人口迁移线从坝址至4600m有一段平水位线,然后每百米增加高程从0.005m逐渐升到0.503m,高程从616.00m升高到626.38m。耕地征用线从950m就开始升高,每百米增加高程从0.001m逐渐升到0.575m,高程从615.59m升高到623.07m。

2.2 水库淹没线绘制

林地征用线是一条平水位线,绘制比较简单。耕地征用线和人口迁移线就比较困难,只能根据高程点和等高线进行内插而得。利用耕地征用线和人口地迁移线附近的高程点、通过专业绘图软件在制图过程中自动生成相邻范围内的等高线,再根据横断面距坝址的距离进行内插,这样绘出来的人口迁移线和耕地征用线才符合要求。

从淹没线特性可知,水库淹没面积的范围由坝轴线,林地征用线和耕地征用线及人口地迁移线组成。在量算面积遇见房屋及专项设施时就以人口迁移线来量算土地面积,遇见耕地时就以耕地征用线来量算耕地的土地面积,否则就以林地征用线来量算土地面积。

3. 影响水库淹没线精度的因素及对策

由于水库淹没线是随地形地貌变化的曲线,不能用解析法,以施测界址点的方法来测量各点的坐标。水库淹没线不能够单纯以高程误差来评定其精度,应以淹没线水平位移误差来评定其精度,水库淹没线的水平位移误差对土地面积影响极大,且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即相同的高程误差,随着坡度减小,淹没线水平误差逐渐增大。水库淹没线的外业检查,应采用淹没线水平位移误差来评定其精度。表2为相同高程误差引起的不同坡度的淹没线水平位移误差计算统计数据。

由表2可以看出,水平位移误差随坡度的减小,误差增大越快,当坡度为15°时,水平位移误差是高程误差3.74倍,坡度为10°时,水平位移误差是高程误差5.68倍。水库淹没线外业测量精度是控制水库淹没土地面积精度的重要环节。淹没线的外业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淹没线附近的碎部点采集密度要大,特别是随坡度减小,碎部点采集密度越要加大。

(2)坡度小的地方通常是耕地多的位置,碎部点尽量在淹没线高程附近采集。

(3)淹没线的数学精度要以水平位移误差来衡量。

4. 控制边界线内图幅面积量算

4.1 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

面积量算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分级控制、分级量算与平差。通常是以图幅理论面积作量算面积控制,分幅进行量算,用大区域控制小区域,按面积大小依比例平差,最后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图幅理论面积值不受量算误差的影响,只要一幅图内全部图斑量算是正确的,其总和应与该图幅的理论面积一致。面积量算精度可由图幅理论面积与量算汇总面积较差的大小来衡量。

4.2 控制边界线内图幅面积量算方法

只能以坝轴线同淹没线构成的面积作为水库淹没总面积来控制图幅汇总面积,用淹没线与图幅边线构成的面积来作为该图幅的控制面积。

土地面积量算方法比较多,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量算的土地面积,都必须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地类进行分类统计汇总。由于水库淹没面积中的地类地形图绝大部分都不是整幅,因此,水库淹没面积的量算与统计就不能以图幅理论面积作基本控制,只能用水库淹没线与图幅边线构成的面积来作为该图幅的理论控制面积,砜刂仆挤内图斑面积的量算与统计汇总的精度。然后以坝轴线同淹没线构成的面积来控制图幅统计汇总面积。

5. 实例

表3是采用上述方法对灰洞水电站(9幅图)和马场河水库(13幅图)两个工程的淹没线与图幅边线构成的理论图幅面积与图幅量算统计汇总面积及坝轴线同淹没线构成的面积作总控制面积与各个图幅统计汇总的土地面积比较表。

从表3可看出:淹没线与图幅边线控制的图幅面积与量算统计的图幅面积比较,其差值有正有负,这说明用量算面积时,重新绘制的量算边线很难与淹没线、行政区划界、地类界等曲线重合好,就存在一定的误差。

坝轴线同淹没线构成的面积作为总控制面积,同淹没线与图幅边线控制的图幅汇总面积相比,灰洞水电站较差+0.03m2,马场河水库较差-0.04m2。该较差是图幅间的淹没线拼接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显然、用水库淹没线控制的面积作为水库淹没土地面积量算与统计汇总的控制面积是较为可行的。

6. 实践与体会

水库淹没线的精度直接影响淹没土地面积量算与统计精度,淹没线是控制水库淹没面积的关键线,控制好水库淹没线的精度,也就控制了水库淹没土地面积的精度。要控制好水库淹没线的精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水库淹没线同坝轴线就是水库淹没区土地面积量算与统计的控制边界线。

(2)淹没线数学精度要以水平位移误差来衡量。

(3)用坝轴线同淹没线构成的封闭曲线的面积作一级控制面积。

(4)用淹没线同图幅边线构成的面积作二级控制面积,来控制土地面积量算与统计精度。

参考文献:

[1] 赵天鹏.南方CASS6.0测图系统在水库淹没土地面积量算与统计中的应用[J].水电科技与经济,2008,14(2):123~125.

[2] 杨生田,卢华.城镇地籍测量中土地面积量算的精度控制[J].青海国土经,2008,(4):38~39.

[3] 张高兴.矿区地籍测量用地面积量算方法及精度探讨[J].矿业工程,2016,14(5):7~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DL/T5064-1996

土地统计制度范文2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土地统计;问题及原因;建议措施

土地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珍惜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在国土资源管理中,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首先就是要做好土地的统计和分析,准确掌握土地的面积、权属和利用情况等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土资源管理的科学决策。土地资源属于可重复利用的可再生资源,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土地资源紧张与浪费的现象并存。公路、铁路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工业、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百姓的衣食住行更是离不开土地。在当前形势下,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锐意进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从加强体制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土地统计工作水平,从而为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以及合理利用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

一、土地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土地统计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是对土地信息进行的一项全面性、系统性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管理措施,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土地统计主要是以数据的形式来反映土地的面积、分类、权属等情况,它不仅仅是对未利用土地信息的统计,而且还包括对已开发利用土地中合理利用和浪费现象的核查。具体来讲,土地统计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整体性。土地统计不仅仅只是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控制,还包括对土地资源从整体上的规划与设计,是对整体的土地工作的研究。2.数据性。土地的方位、面积大小等信息在土地统计中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数字来反映的,土地统计不仅是对当前土地权属利用情况的调查和规划,还包括对土地调控工作相关数据的变化分析。3.工具性。从土地统计的实际作用来看,土地统计是国土资源部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工具。土地统计所提供的各种数据信息,如土地的面积、权属情况和使用情况等,都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而翔实的信息支持。

二、当前土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领导重视不足。有的国土部门的领导只片面重视土地管理,只关心土地如何规划,如何使用,如何产生效益,而对于基础性的土地统计工作却重视不足,对土地管理统计的重要性和内涵缺乏认识,缺乏对土地统计工作必要的投入,继而造成了土地统计人员短缺、设备落后、经费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还有的国土部门在机构改革调整中,对土地统计的相关机构和岗位进行了裁撤和合并,使原本就缺兵少将的土地统计工作更显得捉襟见肘,遇有统计任务时,则临时组织人员兼职投入工作,在大量、繁琐复杂的土地统计工作面前,人员明显不足,土地统计工作的质量也根本无法保证。2.土地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土地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造成了统计工作的混乱和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在统计工作中敷衍了事,应付差事,有的统计指标在平时不注重收集,到用时才临时凑数编报;调查统计中瞒报、漏报、虚报以及篡改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当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许多新的统计指标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种虚报瞒报和凑数编报的情况更加突出。这些问题也导致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较差。3.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升。虽然近年来土地统计工作人员的学历在不断提升,队伍日趋年轻化,很多大学生的加入,使得统计队伍更富有朝气,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土地管理统计中的土地管理和统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欠缺,人员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并且大多都为兼职,这些都影响了土地统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在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鞭策和激励,很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也都比较差,很少有人愿意挤占时间去学习统计相关理论知识,工作中也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土地统计工作的质量很难保证。

三、对加强土地统计工作的措施研究

土地统计并不只是简单的数字的加减计算,它涉及土地出让价格动态监测,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复垦整理,存量和所增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土地统计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其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把土地统计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把增强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放在首要位置,加大对土地统计在人员、经费、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统计管理制度,科学设置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土地统计队伍建设。1.建立完善土地统计管理体制。一是要建立专业的土地统计机构,全面负责各项统计指标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送等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综合考虑和处理土地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如果是出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考虑,可不设专门的统计机构,但应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由专业人员专职负责,以保持土地统计岗位的独立性和专一性。二是建立完善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制度,明确统计指标收集、整理的标准和实际业务的衔接要求,以此来规范和指导各科室的统计工作。由于土地统计的很多基础性统计信息,如土地储备信息、耕地保护信息等都是由各业务科室掌握的,所以为了确保土地统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还应进一步明确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和统计责任,使其按统一要求来提供完整的土地基础信息。2.科学设置统计指标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土地管理工作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土地统计的指标体系也要不断地改革完善。指标体系的设置要力求规范,包括指标概念、名称、统计口径、取数来源等方面要加以统一和规范;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既要面面俱到,又要力求细化,除了土地管理工作信息外,还要将农田保护、农民利益保护状况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信息纳入其中。同时还要坚持适度超前,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不断调整指标体系,以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工地管理工作的需要。3.建立规范的部门统计数据报送制度。目前,土地管理部门内部依然存在部门统计数据信息报送渠道不畅、信息报送不及时的情况。对此,必须要建立规范的统计数据报告制度,明确各业务科室应报送统计资料的内容、渠道、方式、时间等,并对这些问题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和约束,从而提高统计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进而提高统计服务水平。4.加强土地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教育引导等,使土地统计工作者认清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提高工作责任心;在人员选拔方面,统计人员除了应具有一定的学历外,还应注重专业对口,尽量选拔统计学和土地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充实到土地统计队伍中;同时还应加强对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各种激励和引导措施,不断提高人员学习土地统计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冬梅.做好国土资源统计工作促进地方国民经济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2(1).

土地统计制度范文3

当前我国偏远农村地区,土地制度改革还在逐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笔者针对这些地区土地流转问题展开分析并探讨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土地管理持续完善。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管理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点。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必须加强大土地流转的管辖与承包经营权的监管。因此让农业土地以高效且具规模的形式发展成为了需要探索的重点。

1偏远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1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对于农村偏远地区而言,容易出现土地协议签订不规范,使用权及承包权存在漏洞等问题。有时交易双方已经达成协定,但是在办理手续的过程当中仍旧存在争议问题,如手续的不规范、相关条款的拟定存在不合理现象等,同时也存在转让方模糊,随意流转土地经营权。

1.2土地流转体制不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机制还存在管理不规范,职责划分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管理机制等。例如当下偏远地区农户在转让土地承包权时较为随意,或者土地的流转对象较为受限,只能够在亲友间选择,这样影响了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让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受限。由于管理不到位,纠纷缺乏专业人员处理,也造成得了农民经营权益问题的产生。

1.3偏远地区农民对于土地流转政策缺乏了解目前,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来自土地,因此对于农产经济的单一化,导致了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政策缺乏一定的了解。不少农民片面的认为土地是唯一的收入,不想将其流转。当地干部对于农民间的经营权处理较为冷漠,缺乏一定的教育认知与管理认知,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因此偏远地区的土地纠纷问题很常见。

2解决偏远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策略研究

2.1加强农民法律法规教育土地纠纷问题的根源多是源自农民对法律知识的不了解,偏远地区的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在拟定合同及双方协商的过程中法律意识不强,因此也造成了土地流转问题的产生。要进一步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加强对农民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提升农民对土地制度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合理保障自己的权益。有关部门要根据各个农村地点的发展特征展开,解决农民对于土地经营的未知问题,让法律法规延伸发展至各个地区,使土地流转走进法律制度的轨道中。

2.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是偏远农村地区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也造成了他们对于土地的过于执着,甚至出现纠纷。想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这方面不仅仅包括农民经济保障等相关政策,对于土地的经营和使用上,也要结合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成,让农民有所依赖,增加其经济收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所在,也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体系的关键一步,只有农民具有发展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加快土地流转。

2.3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袁规范相关程序土地流转问题的产生,与信息统计和程序的不完善有关,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建设统一的管理平台,其中包括各地政府实地信息统计和网络统计,对每一笔土地流转交易进行统计,这样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纠纷去拟定解决对策,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土地流转的存在问题。在程序的规范上,应当明确相关程序的流程,让农民懂得如何进行土地流转,怎样合理安排自家土地。在这两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好信息统计平台,一方面根据平台的统计信息去让土地流转程序化、制度化,这样才能够根本解决其问题,让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3结语

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总体提升,其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从农民法律意识、保障体系和信息程序规范这几点出发,解决土地流转问题,让农民生活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淑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四川省广汉市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5,(36).

[2]倪锦丽.吉林省四平市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3]赵俊,刘新平,邵战林.基于农户意愿调查基础上的新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状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3,(05).

土地统计制度范文4

第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方面,突出了“六抓”:一是抓机制创新。在继续总结、推广由乡村基层组织引导的撂荒耕地“委托代耕制”和由农民自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联合组建的“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土地流转“寄种”新模式,有效化解农民种植风险,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土地“寄种”模式就是以土地流转合作社为平台,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补助为引导,联合农民进行规模种植的一种土地流转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与公司签订寄种协议,公司统一提供种子、肥料、地膜、供水、防病治虫及栽培技术等;政府对购置小型农业机械设备给予适当补贴,帮助改善土地耕种条件;农户只负责下种、日常田间管理及协助收获的劳务等事务,按寄种面积领取土地租金及寄种报酬,对精耕细作、超出约定产量的寄种户,按增产数量分红。)二是抓平台建设。建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办事程序,充分发挥“*县土地流转信息网”中介服务作用,狠抓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工作的通知》和《2009年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考核方案》,将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和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体系进行考核。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8个乡镇政府出文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有38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依法、有序、公开、快捷。三是抓制度完善。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通知》,制发《*县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备案登记、经营业主资质审查、风险保障、价格指导、土地复垦、纠纷调处等制度,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供有力保障。四是抓规范管理。在全县启动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从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严格操作程序等方面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程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办理程序》、《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程序》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工作程序》,统一制发《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格式)等制度,县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实现了土地流转网络化管理。五是抓纠纷调处。继续实施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完善《*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法》、纠纷仲裁文书格式,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情况上报制度,规范土地纠纷仲裁工作行为,有效保护了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一季度受理土地纠纷3件,现已解决3件,解决率达100%,较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六是抓调查研究。组织开展全县土地承包和流转情况调查统计工作,通过调查统计,及时撑握全县土地承包和流转情况,发现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统计调查结束后,我们将向县委、县政府提交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平稳运行。在农民负担监管方面,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责任,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是狠抓政策落实。及时转发了农业部等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做好2009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和省农业厅等省委、省政府12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的通知》(川农业<2009>11号),进一步完善了涉农负担公示制、限额制、一费制、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等“五项制度”,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负责制、部门工作责任制、“一事一议”规范操作和审批制等规章制度,将减负工作纳入了党风廉政工作目标考核,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了减负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二是狠抓收费项目公示。转发了市物价局、财政局、农业局、纠风办《关于2009年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的通知》(遂价费<2009>10号),各乡镇在政务公开栏等醒目位置进行了公示,巩固了涉农价格和收费清理整顿成果。三是狠抓筹资筹劳管理。制发《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报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安排布置了全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报、审批、管理工作,严格审核各乡镇上报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有效防止了无事滥议、有事乱议、资金使用混乱现象发生。四是狠抓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发放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笫三,农村财务审计与规范管理稳步推进。以审计监督为抓手,切实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安排布置了全县农村经济审计工作,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重点村社财务审计作为全年农村审计工作的重点,着力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着重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重点村社财务审计。对吉祥镇和城南经济区相关村社的财务进行了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农村稳定,同时,也促进了农村财务规范管理。二是规范村社财务管理。积极探索完善“村帐乡管”办法,目前,正在下东乡开展村社财务规范化管理试点,协助该乡狠抓村社财务人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行委托制,解决农村财务混乱状况。

第四,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有序开展。着重狠抓了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的培育,重点是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发展与规范管理。制定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工作督查方案,加大了检查督促力度;完善了示范章程、规章制度、合同文本等文书格式,制定了示范合作社标准;将天宫堂村、华莲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作为重点培育,制作了示范社标识牌和社务公开栏,实施了规范管理,并向省厅申报了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项目。同时,加大了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和引导力度,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舆论环境。

笫五,农村经济统计质量全面提升。一是组织开展土地承包和流转调查统计,摸清了全县土地承包和流转基本情况。二是开展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民工返乡情况统计,真实反应了全县专合组织和农民工返乡情况,及时为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提供了有关数据情况。三是完成了20*年全县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工作。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70元,比20*年增加560元,增长18%。

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我县农经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农村财务混乱状况不断加剧,规范管理的措施乏力;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解决隐患的手段缺乏;经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农经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1号文件精神,以规范管理为重点,着力打造工作亮点,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扎实努力搞好各项工作,推进全县农经工作不断发展。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完善管理机制。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规程,重点搞好县乡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和服务,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加大土地流转合作社指导力度,不断创新土地经营体制。

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完善筹资筹劳制度。重点是进一步完善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开展涉农负担专项检查和考核,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三是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农村经济审计工作。着重完善“村财乡管”制度,搞好规范管理试点,重点推行委托制。以审计监督为抓手,加大重点村财务专项审计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土地统计制度范文5

——创新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管理方面,突出了“六抓”:一是抓机制创新。在继续总结、推广由乡村基层组织引导的撂荒耕地“委托代耕制”和由农民自愿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联合组建的“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土地流转“寄种”新模式,有效化解农民种植风险,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二是抓平台建设。建立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中心办事程序,充分发挥“蓬溪县土地流转信息网”中介服务作用,狠抓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工作的通知》和《2009年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考核方案》,将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和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体系进行考核。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8个乡镇政府出文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有37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全县农村土地流转依法、有序、公开、快捷。三是抓制度完善。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通知》,制发了《蓬溪县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备案登记、经营业主资质审查、风险保障、价格指导、土地复垦、纠纷调处等制度,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提供有力保障。四是抓规范管理。在全县启动了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从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严格操作程序等方面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工作,完善了《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程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办理程序》、《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程序》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建设工作程序》,统一制发了《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示范章程》、《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格式),县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实现了土地流转网络化管理。五是抓纠纷调处。继续实施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完善了《蓬溪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法》、纠纷仲裁文书格式,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情况上报制度,规范了土地纠纷仲裁工作行为,有效地保护了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一季度受理土地纠纷3件,现已解决3件,解决率达100%,较好地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六是抓调查研究。开展全县土地承包和流转情况调查统计,通过调查统计,及时撑握全县土地承包和流转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狠抓监管,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平稳运行。在农民负担监管方面,切实履行牵头部门责任,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一是狠抓政策落实。及时转发了农业部等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做好2009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和省农业厅等省委、省政府12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突出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完善涉农负担公示制、限额制、一费制、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等“五项制度”,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负责制、部门工作责任制、“一事一议”规范操作和审批制等规章制度,将减负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工作目标考核,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了减负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二是狠抓收费项目公示。转发了市物价局、财政局、农业局、纠风办《关于2009年涉农收费和价格公示的通知》,各乡镇在政务公开栏等醒目位置进行了公示,巩固了涉农价格和收费清理整顿成果。三是狠抓筹资筹劳管理。制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报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申报、审批和管理,严格审核各乡镇上报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有效防止了无事滥议、有事乱议、资金使用混乱现象发生。五是狠抓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搞好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发放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强化审计,农村财务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安排布置了全县农村经济审计工作,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重点村社财务审计作为全年农村审计工作的重点,着力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一是开展重点村社财务审计。对吉祥镇莲桥村和城南经济区4个村级财务进行了专项审计,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了农村稳定,同时,也促进了农村财务规范管理。二是规范村社财务管理。积极探索完善“村帐乡管”办法,目前,正在下东乡开展村社财务规范化管理试点,协助该乡狠抓村社财务人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行委托制,解决农村财务混乱状况。

——严格审核,农村经济统计质量全面提升。一是组织搞好了土地承包和流转调查统计,摸清了全县土地承包和流转基本情况。二是搞好了农民专合组织和农民工返乡情况统计,真实反应了全县专合组织和农民工返乡情况,及时为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提供了有关数据情况。三是完成了2008年全县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工作。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70元,比2007年增加560元,增长18%。

此外,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培育,制定了示范合作社标准,将天宫堂村、华莲村土地流转合作社作为重点,制作了示范合作社标识牌,并向省厅申报了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项目。

土地统计制度范文6

关键词:国土资源 土地统计 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192-01

土地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要对资源进行的调控工作,依据的都是我国的土地资源。要想准确的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占有情况,并且正确的进行调控,首先就需要做好土地资源的基础工作。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持续增长,我国的建筑物以及公路正在以迅猛的速度进行增长,这就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情况越来越严重。统计和分析目前土地资源的状况,可以起到保护土地资源的目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保证能够合理运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1 分析土地统计的概况性

土地统计就是利用图表、数字或者文字资料等方式对土地所统计的信息中的土地质量、数量、利用情况和分布情况等动态调整的整体土地利用的规划和保护,这对土地进行全面性、系统性记载、整理和分析有着很重大的作用。土地统计不仅包括针对土地的统计工作,还包括对统计过程中资料的显现和统计的科学思想的指导工作。这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从而保证能够顺利的推进土地管理工作。土地的统计工作,主要是以数据的形式来反映土地的分类、权属、面积和分类等级等情况,土地的统计分析和土地整体的分析数据资料还可以在土地的利用设计方面、调查手段等方面给予帮助,通过土地统计的表现形式,更能准确有效的将土地利用的全过程展现出来。

土地统计的工作特点:土地统计是土地资源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包括对未利用的土地现状进行统计,还应该通过一定的数据表来将已经被利用的土地反映出来,从而查看是否存在着浪费等现象。

土地的整体性:土地统计不单单是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控制,还应该是对整体的土地工作的研究,对土地进行整体研究和规划的时候,应该依据当前的土地资源。

土地的数量性:要想反映出土地的数量以及土地管理的调控工作状况,既可以采用数字统计的方式,因为数字统计具有简单快捷等优势。土地现象不仅仅是针对当前土地的利用占有情况的规划,还应该分析土地的调控工作整体数量性方面变化。

工具性:土地统计可以有效的对整体的土地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为了让土地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就需要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合理的将软件、书面图表等形式加入到工作中去,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的反馈。其他土地管理的进行调控的依据往往是统计管理工作进行的统计工作的特点,要想做好区域性的土地管理工作,在加强对土地控制的基础之上,还应控制好当前土地管理中的一系列管理工作;除了具有通常的在土地管理中呈现出来的动态性和惯性之外,还具有比如土地面积有效性、数据的动态性以及质量的相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可以同来区分一定的土地管理额外的特点,这也可以作为进行土地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

2 土地的统计内容

为了合理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合理的规划我国现有土地资源的开况,将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维护好,就需要进行土地的统计工作,做好调控和管理土地资源的工作,并且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土地统计的内容:土地统计工作不仅仅是字面的意思,还需要在统计土地资源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和调控当前土地面积、质量以及权属分布的调控工作。在调控土地调查面积的时候,不能只是对全国土地进行汇总,应该对市、县、乡都进行调控的控制工作。这种统计方式除了进行简单的汇总之外,还可以在土地面积权属范畴的质量评定方面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按照土地的性质来分,就是对国有和集体两种土地类型进行调控。在进行土地统计的时候,要认真的分析土地的位置、数量以及土地利用的动态性变化状态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完善土地资料现状的目的。

土地统计的意义:做好了土地的统计工作,可以有效的了解全国的土地质量、分布以及利用情况等,这样就可以实现人类生产生活与土地资源的协调统一,还可以作为做好全国土地资源的调整工作的依据,从而实现科学整体的管理土地建设。

3 土地统计工作的步骤

在土地统计工作中,有着特定的顺序和步骤,一般可以分为统计设计、土地统计调查、土地统计整理、土地统计分析等四个步骤,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工作时都要严格的进行控制,只有每一个环节都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整体的统计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统计设计:在这个阶段中,为了顺利的将整体土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下去,就需要在土地基本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土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进行土地调控的时候应该依据土地的相关属性,然后对不同地区的土地进行分类调控。要想体现出土地统计的指标,就需要保证被调查地区的土地管理工作和环境的保护以及城市的规划建设处于一个协调发展的状态。土地统计工作的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有效的收集土地资料,并且进行顺利的开展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实现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统计调查:土地统计的调查分析工作是使用科学的有计划的调查手段对土地进行一系列的采集工作,不单单是依据一定的土地统计要求进行的分析。在这个阶段,还要利用一定的数据资料对一些土地性指标进行必要的控制,并且记载和调查这些数据。

土地统计整理:土地整理是根据土地研究的目的,来对土地进行管理工作,对通过土地调查取得的各项统计资料进行审核、汇总,从而梳理土地管理工作,保证土地管理的总体特性的管控。

土地统计分析:这是土地统计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数据或者图片进行分析研究,运用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开发利用。

4 结语

土地统计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按照科学性的原则进行工作,保证各个流程能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冀华.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统计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3(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