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科护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科护理论文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1

护士从事着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内科护士所面对的都是长期患病的患者,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危机,突发及多变的情况涉及到护士与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护士等。面对日益增多的压力源,她们十分渴望得到心理上的支持。而护生做为护士的前身,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否承受住各种压力,并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为医护一线输送新鲜的血液和补充优秀的人才,是对医护工作的一个支撑,同时,也是对医护教育的一个考验,更是对护生的一次自我挑战。本文能过对护生在内科实习的压力源和压力进行辩别探讨,以期对护生以及医护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论支持。

2.相关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

2.1.1压力源

是指医护人员在接诊、施救过程中应对偶发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泛指医护人员应对病危病人及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及至死亡的心理应对,并由此对医护人员心理产生的抵触及排斥。

2.2遇到的压力因素

2.2.1紧急的工作性质

医护临床工作性质所接触的病患状况不一而足,无法预知和不可逆料性极强,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依据病情变化做出应反映和采取具体措施,以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为目的,紧急的工作性质给医护人员造成了较大工作压力。

2.2.2医患的目标取向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技术的依赖程度以及对挽救病患的期待程度有所增长,与此同时,病患的患病原因和患病性质也随之变化且呈增长趋势,医护与病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患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往使患者及其家属迁怒于医护人员,这对医护人员也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2.2.3差异的病患状况

护士所要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救治,而是情况各异的患者,患者中有的饱受疾病折磨,有的突发危急疾病,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教育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带给护士的就是频繁的应对患者及其家属愤怒、恐惧、悲伤、喜悦等快速的情绪变化,患者的差异性对护士的心理也能造成直接的压力。

2.2.4高危的医护风险

护士不同于其他职业,有缓和的余地,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微末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高危的风险,责任完全由护士承担,护士虽然只是医生的助手,但患者却把护士当做救命的直接人,工作的高危性对护士的心理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3压力综合表现

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技术操作多,责任大,工作不规律等诸多压力的影响,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长期过度紧张和高强度压力使她们对工作产生疲惫感,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burnoutsyndrome,BS),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或抑郁不良心理反应。

3.心理素质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对护士的关爱行为较为不满意的方面涉及护士的心理素质、情感能力、创造力,以及在工作中表现的主动灵活和独立性等。患者的这些忧虑又正是护士心理失衡的具体表现。基于此,对于护生的内科实习压力源的判别和压力研究应从压力因素的成因入手,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帮助护生在内科实习过程中消解心理压力,培养心理素质。

3.1搭建承受缓台

所谓的承受缓台,是指在护生内科实习前留有准备阶段,通过全方位的护理理论分析和护理实践指导,强化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对复杂的护理工作有一个初步和完整的了解,并预先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承受的抗体,提高护理心理障碍的免疫能力。

3.2做到循序渐进

护生实生是学业的规定科目,也是对护生能否适应岗位的一次检验,因此,在实习前要充分征求护生的意见,可采取分批次、分层次的操作实践培训形式,让护生循序的进入实习场景,接受实习内容,并在护生间适时开展讨论和座谈活动,分批次的组织护生对护生进行指导和帮教,最终实现全体护生实习科目的完成。

3.3加强后续疏导

护生实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要对护生的实习心得和体会以及产生的心理障碍加强后续的疏导,帮助他们做好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化解工作,不能让护生无止境的承受超负荷的压力,而打消他们承受的信心。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都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35~68岁,平均46.6岁;心脑血管疾病29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血液类疾病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36~70岁,平均47.2岁;心脑血管疾病31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血液类疾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尿激酶治疗,将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护理,即基本的生活护理,讲解疾病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方法,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问题,与患者亲切交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施过程中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用恰当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减轻患者精神痛苦、顾虑、压力及思想负担。心内科疾病通常较为严重,病死率较高,故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常伴有焦虑、绝望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

1.2.2生活护理

实施护理过程中应保持床单、被褥干净、整洁,经常清洗和晾晒,同时帮助患者变换,保持患者皮肤干燥,防止压疮发生。呼吸困难和发热患者易出现口臭、口干,应加强对患者口腔护理,可使用朵贝尔氏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1.2.3营养护理

住院期间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因心理和生理原因导致食欲下降,故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饮食状况、营养摄取情况及体质量综合安排患者饮食,以细软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咀嚼过于用力和下咽困难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进餐。

1.2.4临床指标监护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一定了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自觉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总分144分,日常生活和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各35分,自觉症状74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和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25.5±3.2)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为(23.4±8.2)分、自觉症状评分为(61.1±5.4)分;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评分为(17.8±5.1)分、躯体生理功能状态评分为(18.2±5.8)分、自觉症状评分为(57.3±6.9)分。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自觉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3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47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5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7.9)岁。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前均确诊为患有神经内科疾病,并且确保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细节管理,其方法为:首先,医院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其次,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宣传;最后,护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态度、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宣教得分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x珋±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态度(93.47±4.24)分、护理满意度(95.23±3.69)分与护理宣教(93.68±3.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态度(85.35±3.40)分、护理满意度(81.32±3.98)分与护理宣教(79.34±4.45)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共50例,我们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观察组患者是常见的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对照组是无明显突发病症和体征的患者。

1.2方法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24h强化护理措施。

1.2.1环境护理病房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对病房内的舒适温度和湿度进行掌握,同时,加强病房内的消毒工作,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室内环境,还要帮助患者翻身等保证舒适的姿势。

1.2.2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的指导,并提醒患者补充营养,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患者的进食消化情况以及营养丰富的事物,及时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告知患者保持口腔卫生。除此之外,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营养。1.2.3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皮肤黏膜等情况,还应该对输液的速度以及总量进行标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记录,同时,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等要时刻注意,定时评估患者的脉搏、心率等情况,判断患者的一时情况,询问和评估患者的反映和烦躁等表现。

1.2.4心理护理进行宣传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如果患者提出疑问,护理人员应该耐心的作为回答,从而构建优质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直至痊愈。

1.2.5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提醒患者多喝水,因为多喝水能有加强呼吸道的湿润程度;需要进行雾化的患者说明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进行雾化的患者通常体质经受不住长时间的雾化吸入治疗,因此,我们可以进行间断雾化法;鼓励患者咳嗽,帮助患者调整舒服的姿势,帮助排痰;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每过2h进行翻身,经常变换,防止发生褥疮,协助和指导家属给患者排背,促进排痰。

1.2.6药物治疗护理提醒患者按照医生药物的用量进行用药,同时为患者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药物正常进入患者体内,并进行治疗,进行注射期间,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翻译反应程度和用药效果,观察有没有不良反应。进行静脉注射的输液速度要适当,这样可以减轻患者心肺的负担。

1.3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运用SPSS14.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运用方差分析,血气分析和凝血指标的关系运用直线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24h强化护理进行对比,患者生命体征、疾病恢复情况、精神情况都比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发现3例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的患者,同在对端的时间内进行处理,病情稳定。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是因为不注意个人卫生,因此,提醒患者进行耐寒训练,从而提升自身的体质,防止感冒。护理干预的实施是提升患者的舒适程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病情的发生情况,按照医生的吩咐正确护理,患者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重症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以提升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实验数据显示,进行应急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观察组的综合指标高于对照组,针对重症患者,我们应该控制感染和改善呼吸功能,进行应急护理干预措施。作为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了解患者病情,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可像狐狸和心理护理,从而提升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

4总结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5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2~81岁,平均(61.5±3.5)岁;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0~80岁,平均(60.1±3.2)岁。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形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即康复科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护理的过程中注意保持病房的整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①开展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临床表现为失语或者偏瘫等,由于发病突然,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因此康复科护理人员应当积极的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及时沟通,消除患者的疑虑。②并发症的护理。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且需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以及尿液的颜色等。还可帮助患者抬高下肢,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肢体运动,以免形成深部血栓。③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减少脑卒中患者致残率的主要因素就是进行康复训练,在配合药物以及针灸等方法,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此外,肢体锻炼也相当重要,康复科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保持肢体功能位置以及被动,按照各个关节活动的范围等进行活动。此外,还可帮助患者按摩患侧的肢体,积极的协助患者实施康复训练,一般在发病四天后即可开始实施训练。有高血压或者脑出血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当叮嘱患者使用低盐低脂的食物,定期测血压,坚持长期服用降压的药物,并保持愉悦的心情,以此稳定病情。

1.3疗效判定护理治疗4个月以后按照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对患者进行评价,满分为66分,分数越高代表肢体功能恢复理想。日常生活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a基本痊愈的标准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91%~100%,病残程度为0级;b显著进步的标准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46%~90%,病残程度为1~3级之间;c进步的标准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了18%~45%;d无效的标准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未超过18%;e恶化的标准为: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至18%以上。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均使用(x±s)的形式表示,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分别使用x2和t检验,当两组差异为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经过常规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6.4%,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护理论文范文6

主要存在2个方面的风险,一是护理操作方面,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需认真遵循技术操作原则,在为患者护理时讲究“三查”和“七对”,但有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易于出现输错血、抽错血、输错液和打错针的现象,如当静推速度或静点滴数的速度过快,容易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或者引发血压波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及预后有知情告知的义务,但有些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足,如不及时告知心绞痛患者便秘时不能用力大便,有导致患者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可能;二是护理文书方面,护理文书要全面、真实地记录患者的疾病诊治过程,是验证护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重要依据,但有些护理人员心存侥幸心理,麻痹大意,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禁不起严格的考察与推敲,易于使护理人员卷入护理纠纷当中。

2预防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方法

从上文论述可知,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有着很多潜在风险,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风险预防方法,从源头上堵住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发生的渠道。

2.1增强护理风险识别意识护理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护理人员需增强护理风险识别意识,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护理中,除关注常见风险因素外,还要做到:一是做好信息咨询沟通,掌握更多护理风险点;二是分析科室共性风险,消除交接班和护理记录等风险;三是做好项目分类与管理缺陷总结,做好“三查七对”,从细节上防范护理风险。

2.2增强护理风险评估意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结合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的特点来做好护理风险评估,如心律失常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明晰哪些情况下易于出现猝死问题,再如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人员应明晰患者穿刺部位容易出现并发症的时间和护理方法。唯有强化护理风险评估意识,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2.3增强落实防范措施意识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护理人员需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一是遵循护理标准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为患者提供规范、热情、周到的护理服务;二是做好法律事项准备,针对风险性诊疗措施和患者自身风险因素严格履行签约制度,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关于心血管疾病变化和发生特点等方面的沟通,记录并签字,减少医疗纠纷;三是规避护理风险,如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不擅自对非急救患者用药或症状护理。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