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

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1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1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社区的领导十分重视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暧慰问活动,社区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对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进行布置,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慰问活动:一是在元旦春节前夕对困难居民,特困居民由工会进行一次困难补助;二是拨出春节慰问专款,并按照要求普遍进行一次走访慰问,把温暖送给每个居民;三是对孤寡老人派专人进行看望、慰问;四是向上述人员发出慰问信;五是个别路途遥远不能走访的,进行电话、信函表示慰问。由于领导重视,人力和资金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有力推动了春节慰问活动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措施有力

  社区居委会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它摆上工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困难居民的生活保障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慰问工作,社区工会首先对社区所有人员状况进行了一次普遍摸底调查工作,逐一进行了事前专访或专门联系落实到人,及时发现了困难人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元旦前集中一段时间做好特困居民人员家庭的核实摸底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特困居民档案,摸清了底数,为送温暖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实施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注重突出重点,将生活一般相对困难和特别有灾有难大病等的区别开来,如特困、大病致贫居民、特困单亲家庭等,采取有针对性地进行困补等措施和办法,切切实实的为他们排忧解难。由于抓住重点采取有力的措施,使真正有困难的居民得到了及时的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做实做细,落到实处

  在送温暖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把日常帮扶工作与集中送温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为困难居民解决困难,当好工会抚贫帮困第一责任人,拓展送温暖领域;进一步把各项帮扶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把帮扶救助工作做细做实。做到送温暖资金专款专用,使送温暖资金真正发放到了确实有困难的居民手中,给困难的居民带去了温暖,把党的关怀送到广大居民的心坎上。x月x日,我社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走访慰问,并先后召开了座谈会,对离退休居民及老干部进行了慰问和走访,被走访对象纷纷表示感谢,感谢党和组织送来的深情厚意,在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他们,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2

  2月2日,副县长王xx和教育局班子成员分别慰问教育系统部分贫困教师和优秀教师代表,为他们送去了政府的关怀和节日的问候,预祝他们春节快乐,并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慰问金。

  在培养出20xx年正定中考状元的优秀教师袁xx家,王xx与袁老师亲切交流,感谢她为正定教育做出的贡献,勉励她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再接再厉,为正定教育再立新功。

  在子龙小学教师崔书梅家中,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军山表示,教育局会持续关注遇到困难的教师家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困难老师要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教育局、子龙小学会继续力所能及地帮助崔书梅老师,让崔书梅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教育局班子成员分七路对教育系统的困难和优秀教职工进行走访慰问,每到一处,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将慰问金交到困难教职工手中,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并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春节愉快。被慰问的教职工对政府及局班子成员的热心关怀衷心感谢,并表示在以后工作中始终保持乐观心态,为正定教育发展更加努力工作。

  此次活动,教育局机关慰问教师34名,发放慰问金x余元,各学区、县直学校也将在春节期间全面开展不同形式的慰问教师活动。

春节慰问活动总结5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应急救护能力,提升社区群众健康安全水平,1月10日上午,临沂市红十字会联合市精神卫生中心、交通医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城新区朱夏社区开展了“博爱沂蒙-红十字生命救护进社区”新春送温暖活动。

  活动中,红十字志愿者们通过救护技能现场演示、指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心肺复苏术和呼吸道梗阻急救技术,并向居民们发放了《家庭应急救护》图书100余册。许多社区居民聚精会神地学习现场心肺复苏术,还有的老人带着孩子边看边实践操作呼吸道梗阻急救技术-海氏手法,

  市精神卫生中心、交通医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也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了测量血糖血压、心理咨询和疏导、心肺功能听诊、推拿按摩指导、心电检测诊断、法律咨询、水电维修、免费理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为社区居民送来了寒冬里的温暖。

  此次活动是我会“温暖送千家,博爱在**”新春送温暖系列活动之一。全市各级红会也将在春节前夕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博爱沂蒙-红十字生命救护进社区”系列活动,切实把知识和温暖送入千家万户,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和普通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过一个欢乐、平安、祥和的新春。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3   

  根据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关于在春节前夕开展走访慰问离休老干部活动的通知”精神,区供销总社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认真做好开展慰问的相关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离休老干部的相关情况

  慰问前,我们安排专人,对全系统13名离休干部进行调查摸底,重点了解离休干部的现居住地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为开展慰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多方联系,已落实11人,2人未落实(刘英,大兴供销社,经了解本人可能在准阴与其女儿生活在一起,但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无法查到。邓玉亭,商业大厦,原属商业系统后划归供销系统的,经了解有关人员,一直没有查到其住址和联系方式)。

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2

20__年上半年,社会事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工委管委会工作部署和战略决策,紧紧围绕二次创业奋斗目标和“1223”发展战略,以“主动服务高新区二次创业,主动服务高新区和谐社会构建”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社会事业发展全局,凸显重点,挖掘亮点,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半年目标任务。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发展概况

1、全区现有中小学16所,其中直属学校7所(高完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4所),街道办事处所属学校8所(初中1所,小学7所),民办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分别为大源小区和顺江小区配套学校,预计在今年秋季开学。全区有在校学生26341人(高中4771人,初中6774人,小学14796人),教师1656人(在编在岗教师1306人,离退休教师349人)。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27所,较上年减少2所,在园幼儿3200人。

2、全区现有各类民政、优抚对象7104人,较上年增加304人。有低保户800户、1576人,较上年减少52户、138人。有残疾人2271人,特困残疾人275人,分别较上年增加147人和15人。重点优抚对象402人。五保户102人,较上年减少62人。移交地方管理的离退休老干部、无军籍职工、民退人员和精简退职人员共149人,较上年增加10人。老年人2.16万人,其中空巢老人3683人。驻区部队18个,其中师以上部队5个。社区19个,较上年增加2个。社区工作者178人,较上年减少50人。有建制村42个,村委会干部126人。敬老院2个,床位135张,分别较上年增加1个和7张床位。有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55个,较上年增加2个。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和基层法律服务所10个;寺庙3个,其中2个为非法未开放寺庙。

3、全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较20__年减少2个。肖家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点,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按省级标准建成,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省级标准建设。有医疗机构83家,较上年增加3家。从业人员530人;卫生许可证经营单位3829家,较上年增加253家;计划生育服务人群约3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数20.6万人,流动人口8万人。上半年出生500人,其中计划外出生1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目前维持上年参保人数7万人水平,新一轮参保工作今年9月1日启动。

4、全区现有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游泳场馆9个,目前备案的有5家。有体育公园1个,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室和绿色网上空间5个,社区体育健身路径36条;网吧55家,较上年增加5家,娱乐场所、音像租赁和电子游戏室共86家,较上年增加12家,书店、复打印印刷企业共132家,较上年增加4家。

(二)主要工作

1、国际学校建设稳步推进。确定了推进国际学校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办好美视(成都)国际学校,基本满足中心城区和南部园区外籍人员子女就读需求;办好成都国际学校,基本满足西部园区和中海国际社区外籍人员子女就读需求;支持成都美国学校的发展,作为国际学校布局的有益补充。对条件相对成熟、基本具备条件的美视(成都)国际学校和成都国际学校,积极疏通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报批设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学校。20__年4月7日,省教育厅完成对美视(成都)国际学校申报材料的审查,正式行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申请成立(成都)国际学校的请示》(川教外事函[20__]83号)上报教育部。目前,社会事业局正积极协助成都国际学校准备报送的相关材料。同时,社会事业局积极推进美视(成都)国际学校通过国际公认的CITA体系认证,成都国际学校通过NAPS和WASC体系认证。通过社会事业局积极协调,成都美国学校已经确定迁址美洲花园。5月28日,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经理马丁先生致信敬刚主任表示感谢。

2、国际医院项目引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会同投资服务局从3月份开始,积极准备与外商洽谈的相关资料。3月底到上海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并形成了高新区国际医院推进工作报告。4月份-5月份多次与外商进行了磋商,并于5月21日-29日接待了德国艾伯医院管理集团的总裁艾伯博士的参观访问。通过考察,艾伯博士于5月27日与高新区签定了高新区国际医院投资备忘录,使该项工作取得一大进展。按照备忘录的进度安排,社会事业局积极联系本地医疗机构,希望促成双方的合作。社会事业局也主动于德国方面沟通,掌握对方进展情况,及时回复德方所提问题和需要的相关资料,到目前为止,明确表示有合作意愿的医疗机构有省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积极推进与德国艾伯博士医院集团合作建设国际医院的同时,我们也多渠道收集其他机构是否有参与成都国际医院项目建设的意向。到目前为止,新加坡CPG集团、新加坡YYJinternationalpteLtd、EquityVENTURESPteLtd、DBSBankLimited,三方联合体、美国圣玛丽医院均表示对在高新区投资建设国际医院项目感兴趣。

3、全面提升了社区建设工作水平。开展社区建设调研,系统总结几年来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创新社区建设工作思路,规范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标准,进一步明确工作着力点和措施,提高社区建设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水平。在石羊、桂溪和合作街道办事处农转非安置小区新建四个社区,成立社区筹备工作小组,建立了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制度。把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联系帮扶社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完成紫竹社区、新北社区和三元社区办公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新建2个社区休闲活动广场。积极探索农转非社区物业管理模式,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并纳入社区建设目标管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按计划推进,召开了社区建设工作决策咨询听证会,完成新光社区居委会直选工作,规范了社区党务、居务、事务和财务公开工作,公开率达到了100,规范化率达到了95以上。法律、卫生、文化和科教进社区等服务工作日益规范,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取得实效,紫荆社区、新街社区和新光社区分别建立了紫荆绣坊、景琦工艺制作部,以及编织袋加工、儿童围裙加工、绢花制作等社区家庭手工业作坊。星级社区创建工作提高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成效,“数字社区”建设方案基本完成。

4、“双创”工作全面展开。以“创佳”工作为抓手,提升旅游环境档次。成功的打造紫荆休闲娱乐街区,为高新区“创佳”工作奠定基础。出台《成都高新区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机构,召开了创佳动员大会,圆满完成全市“创佳”工作第一次测评。按照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抓出高新区旅游特色的工作思路,对区域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同时,邀请专业旅游策划公司,对高新区旅游资源作整体策划,挖掘旅游资源,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旅游亮点工作,彰显高新区旅游特色,为成都市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增添新亮点。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于4月中下旬有条不紊地开展,已经发放宣传资料120__份,出台了《病媒生物防治方案》、《社区和单位综合整治方案》、《城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综合整治方案》。截止目前,全区已实施综合环境整治的居民院落有12个,打造容貌街3条,“五小”示范街5条,196家社会餐饮实行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农贸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5、丰富了弱势群体救助帮扶体系。开展了贫困群众“爱心工程”,为空巢老人提供爱心钟点工,为特困残疾人和特困低保户提供了爱心医疗卡等。开展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社区困难群众工作,调整了帮扶方案,明确了帮扶目标。开展了应保尽保工作,1—5月为7642人次低保户发放低保金77万元。开展了应急救助工作,为19名困难群众发放应急救助金6.3万元。开展了特困残疾人专项救助工作,1-6月,为1597人/次(275户)特困残疾人发放专项生活补助金15.97万元。开展了残疾人康复工作,建立5个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站),为全区2271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为10名贫困残疾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为71名残疾人发放了轮椅。开展了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了3476条社会救助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开展了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制定了具体操作方 案。开展了残疾人灵活就业工作。

6、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和信息网络建设日趋完善。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工作和少儿互助金工作,新型农村医疗保障筹资标准从原来的人均30元提高到人均60元,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标准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参保率达到了100,少儿互助金的参保率达到70.4。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6家,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已开始规划设计,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工作已经初步通过省上验收,并正在规划迁入即将建成的顺江小区;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迁至庆安社区,并按照“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的标准完成建设,正式启动。重点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工作,制定了高新区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联合英特尔成功的举办了“高新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演习”。

7、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__年春季对农村居民和失地农民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全区有13092名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涉及金额3826000元,其中农村居民子女1575人,免费468421元,失地农民子女11517人3357579元。完成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和居住证持有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登记工作。今秋,预计在高新区就读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和《居住证》持有人子共计有1571人,其中新转(入)学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714人,新转(入)学的《居住证》持有人子127人。顺江小区和大源小区配套学校按计划推进,确保9月1日按期开学。

8、搭建文体平台,丰富区域文化,构建和谐高新。积极服务主战场,为推动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协助有关部门成功组织了与美国汉略信息技术公司的快乐篮球赛、全通杯成都地区网球精英赛、20__“高投杯”首届网球邀请赛等6场赛事,组织了参赛人员近千人次,为促进企业交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全民健身运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举办高新区第三届机关运动会,掀起机关干部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新一轮。通过举办高新区20__年新春团拜会、情暖民工系列文化活动、第三届文艺汇演、社区趣味运动会,组织人员参加安利纽崔莱健身跑、“6、10全省全民健身日”等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积极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作,从5月全市启动平移工作以来,已完成平移4500余户,达到高新区有效用户的18。在市兴网传媒总公司的技术支持下,落实了新建有线电视网络的前端节目源光缆专线,完成了与市广电局广电网络传输总前端信号源的贯通,使辖区居民可以欣赏到更多、更优质的电视节目。

9、全心全意主动服务企业和人民群众意识得到强化。针对涉及企业的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卫生学预防性审查(含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专人到企业调研,赴郫县工业港学习先进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整改流程、提高效率、大幅度缩减办事时间,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上半年为英特尔公司、五粮液集团、维奥三江制药公司、华雁信息产业公司等企业解决子女入学26人次,英特尔公司为此给管委会领导写信表示感谢。解决因户口迁移居民子女转学65人次。

10、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务工作。切实做好了优抚对象、困难群众、退伍军人和民族宗教的稳定工作,未发生群体性上访,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稳定。完成了36条新建道路命名。开展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接受退役士兵102人,目前共安置69人,安置率为92。开展了“综合治理宣传月”、“送法进社区”法制宣传活动,发放了800本《法律知识手册》及20__多份法律知识宣传单,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残疾人救助、公证服务。开展了安置帮教工作,为20名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帮教。开展了法律援助工作,为7名经济困难农民工和居民群众提供了法律援助。开展了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工作,目前共征收残障金140万元。开展了老年游艺活动,开展了精神慰籍、社区助老、法律服务、老年互助等四项活动。开展了非法宗教场所的清理工作。开展了婚姻登记工作,1—5月,共办理登记1481对。净化文化环境,加大管理力度。从源头上抓好文化市场的净化工作,做到“两种不办”,即不符合申办条件的经营许可证不办,没有经过现场勘验的经营许可证不办。积极抓好经营户的培训,组织各类经营户培训会4次,参训经营户达350余人次。通过与经营业主签定《遵章守纪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承诺书》等形式,进一步规范经营户的经营行为。着力抓好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的整治,大力开展网吧、歌舞、音像、书店、娱乐场所的专项整治。每周执法检查不少于2次,组织网吧大规模集中整治4次,歌舞娱乐场所的集中整治5次。对10起违规经营现象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15000余元。认真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制定了《成都高新区20__年“扫黄打非”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4次,共收缴非法书刊1000余册、非法光盘3000余碟。

上半年各项社会事业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干部队伍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效率意识、奉献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强,社会事业载体建设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工作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科学设计和不断改进。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根据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实际,下半年,我们将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得失,合理调整思路。继续围绕“主动服务高新区二次创业,主动服务高新区和谐社会构建”工作主线,结合学习郫县精神大讨论,坚决贯彻既定的社会事业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社会事业发展全局,在全局上下进一步强化开拓和创新意识、效率和质量意识、责任和奉献意识和主动服务高新区二次创业意识,把自身工作置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丰富和完善全局联动一盘棋机制下半年,我们将结合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结合学习郫县精神大讨论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科学、规范和高效的全局联动一盘棋整体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和畅通各项重点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全局工作趋于程序化和制度化。二是优化和简化工作流程,全面实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项目清晰化和直观化,标准件当场办结,承诺件限时办结,特殊需求件开通绿色通道,做到环环相扣,快速高效。三是加强全局团队精神建设,丰富和充实创新精神,营造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二)重点凸显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两大工作

国际学校和国际医院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上半年已奠定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举全局之力,确保既定目标的全面实现。一是继续推动国际学校建设,推动美视国际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积极整改到位,力争获得教育部审批。二是继续推动国际医院项目引进工作,做好基础资料准备,充实和完善相关数据信息,并会同投资服务局做好接待方案,积极配合德方专家组的考察。与此同步,积极跟踪联系本地具备初步合作意愿和优良合作条件的医疗机构,配合德方共同推动中方合作伙伴的推选工作,尽可能促成中德双方合作,成功引进国际医院项目。

(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四个载体”建设速度

加快覆盖城乡的防疫和医疗服务载体建设。全面启动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新分中心工作,确保在下半年将高新区疾病预防控制纳入正轨 。继续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争取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级评定,成为高新区第二示范点,推动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完成建设。大力推进少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参保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80以上。

加快和谐安定的社区管理服务载体建设。开展数字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残疾人就业康复中心建设工作,开展社区爱心超市、便民服务店建设工作。加强农转非社区的组织、规章制度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加强社区服务工作。开展社区手工作坊式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工作,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工作。继续抓好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好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帮困助学和生活救助工作。继续抓好府城大道以南新建道路的地名规划工作,启动西部园区西南片区的地名规划工作,开展道路及路牌清理工作。

加快城乡一体化教育服务载体建设。继续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完善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确保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基本需求。促进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确保顺江小区和大源小区配套九年一贯制学校9月1日按时开学,保证已登记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和居住证持有人子女全部安排进入高新区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按计划推进高新区农村居民和失地农民子女免费义务教育后续工作,协调郫县教育局做好西部园区教育工作,确保西部园区教育工作在过渡期间按照原有政策执行。

加快公共便捷的文体服务载体建设。做好发展规划,完成高新区“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十一”五期间高新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提供纲领性文件。抓好创佳工作,根据高新区旅游策划方案,着力打造1-2个“创佳”工作亮点。督促相关部门,按照“创佳”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进工作。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按照重点组织与全面指导的工作思路,办好庆祝高新区成立十五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和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女垒比赛;指导企业、各中小学校、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四)调整思路,探索新路,促进全局工作整体推进

根据上半年全局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探索新路,发掘亮点,促进全局工作整体推进。继续全力推动玉林中学、高新实验中学、玉林中学附小创建国家、省级、市级示范校工作。从秋季开始运行中小学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对中小学实行目标考核,形成区内学校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稳步推进第四轮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稳步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以创建“最佳旅游城市”、“文明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为契机,促进文化市场的管理,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的管理、执法、处罚力度,使高新区文化市场的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面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的准备工作。针对上半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的改进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全力解决存在问题,加大督察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成效,全面完成复查迎检目标任务。继续开展数字化平移工作,力争完成2万住户的广播电视数字化。

继续配合市民政局搞好府城大道以南新建道路的地名规划,启动西部园区西南片区的地名规划;加大与规划建设局、投资公司、兴南公司的协调配合力度,完成下半年新建道路的命名;对全区所有道路及路牌进行清理,并加强与市民政局的协调力度,缩短路牌安装的时间。

抓好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组织开展为园区企业提供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开展为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举办人民调解知识、法律援助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讲座。

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3

按照《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暨作风建设两项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密切联系本部门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任务,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县委召开动员大会后,我局立即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如何开展好“干部作风建设年”及作风建设两项主题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门研究,随后召开了民政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动员大会,传达贯彻了县委召开的动员大会精神,局长蒋坎恕做了动员报告,同时成立了“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机关工作的领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责任的落实,为民政局机关开展好“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研究出台了献县民政局《“干部作风建设年”暨作风建设两项主题实践活动实施办法》,确保“作风建设年”活动有序推进。

二、切实搞好学习,注重学习效果

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我局结合创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周一、三、五为集体学习日,并列出了必读篇目,提出了学习要求,为机关参学人员统一购置了学习笔记本,分发了学习资料。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通过集体学习与自学,大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并开辟了学习园地,每个干部职工的学习体会都上了学习园地,供大家学习交流。在巩固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召开了学习成果交流会,交流会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

三、改变工作作风,认真组织“两项主题”活动

按照“三服务”的要求,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提升服务效能。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了服务行为,增强了制度的时效性和约束力。工作人员做到了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文明服务。对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时开通便民服务电话,服务对象可随时拨打电话进行咨询,能解答的随时解答,一时不能解答的做好记录转交有关股室,有关股室按照有关政策要及时告知咨询人,通过电话预约,工作人员利用公休日为婚姻当事人办理有关证件。认真组织进村入户调查工作,组织有关股室工作人员由7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全县18个乡镇和两个社区管委会,对全县低保户、特困户、优抚对象进行走访,详细了解每一户的家庭状况,并分类登记造册,按照贫困程度对每个村的贫困户进行倒排,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救助工作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同时认真做好低保户的提标扩面工作,城镇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月人均收入160元调整到22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收入720元调整到870元,并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确保困难群体能够享受到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深入开展帮扶贫困村、困难户工作,民政局每一名工作人员帮扶一名困难户,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干部作风建设年”第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民政局干部职工学习热情明显增强,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作风建设有了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为下一阶段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4

要进一步调整和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社会救助。首先要转变对穷人的看法和态度,不能简单地把穷人的贫穷归结为个人原因。其次,不能把救助穷人单纯看作是增加政府和社会的负担,而应看作是政府和社会的应尽之责,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客观需要。再次,应当深入领会社会救助的内涵,明确区别现代社会救助与传统式的社会救济的差异。最后,要正确看待社会救助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位置。应该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的作用,甚至应该认真考虑构建以社会救助为核心的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加快法制化进程

要加快救助法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为社会救助保驾护航。目前,我国社会救助的制度规定多源自于政府的文件、规定和行政命令,具体实施方案也多来自于一些地方的工作总结和经验介绍,然后通过政府文件加以推广。从总体上看,在社会救助的实施主体、对象、标准、范围、期限、条件、监督、责任、义务等方面,缺乏法律规范。为把软性的建议变成刚性的法律条款,应尽快颁布和实施国家的社会救助法案,出台《社会救助法》和各地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使救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康发展。救助法还应明确社会救助的管理机构及社会救助运行的法律程序,明确政府、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个人的权利、责任和它们各自的生存发展空间。

三、完善现有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助制度。要合理界定农村居民的低保对象,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完善低保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制定灵活的保障方式,特别要建立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配套的改革措施,制定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配套的优惠政策,拓展多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救助对象要将农村中的五保户、特困户中部分人扩大到所有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户为保障对象。对享受低保后仍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实施临时救济。要把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结合起来,促进农村贫困群众尽快脱贫。切实抓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和“少生快富”工程。

(二)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是在巩固应保尽保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分类施保,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科学调整救助标准。对低保家庭中的大病、残疾、年老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给予重点救助,帮助他们解决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困难。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加强最低工资制度、再就业政策的衔接,增强救助效果;开展规范管理、优化服务活动,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要完善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加强救助站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规范救助活动,特别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救助,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会加快,城乡分割的格局将出现弱化与松动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应逐步将乡镇企业职工与进城农民工纳入城市最低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根据目前农民工群体的复杂性,可分层分类逐步加以解决。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如满40周岁,已经脱离土地在城市定居,职业和生活都有了相当基础),可将其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其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对于不符合前述条件、流动性较大且年龄较轻的,可以建立一种特殊的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即“公共劳动”形式的最低生活保障体制。这些人员陷入绝境只是暂时的,一旦找到工作就可以养活自己及全家。对他们的社会救助不应是单纯的经济救助,而应是提供劳动机会。

(三)发展城乡医疗救助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全国县级已初步建立这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其向规范化发展。要扩大医疗救助覆盖范围,在着力解决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医疗困难的同时,针对其他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抗患病风险能力弱的问题,按照分层分类救助的要求,将患病后确需救助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的范围。

二是要做好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两个制度本身目标并无多大差异,都是解决农民疾病经济负担的问题,也都以大病救助为主。但由于部门职权的隔离,彼此独成体系,独立运行,这无疑增加了很多社会成本,导致行政资源浪费,降低了政府有限卫生投入资源的实际效果。有必要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和有效整合,两者需要实现互补。首先,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管理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三个方面要协调配合。其次,在确定医疗救助对象、医疗救助范围、医疗救助标准、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和定点医院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后,对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贫困户家庭成员和其他贫困农民,由政府资助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较高并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根据个人实际支付的医疗费用数额,按比例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要逐步降低医疗救助门槛,充分考虑救助对象支付医疗费用的实际困难,逐步调低起补标准。要积极探索农村医疗救助方式,变事后救助为医治前介入。

三是进一步加快城市医疗救助的实施,目前全国已基本上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要使之与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适应,与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相协调。

四是在以上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体系,统一城乡医疗救助标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今年苏州市对原有的社会保险、卫生、民政、总工会、残疾人联合会等方面的医疗救助资源进行了整合。并明确了城乡救助对象、救助资金的来源和救助办法,实施统一的救助。兰州市2007年则按照一个降低(降低起付线),两个扩大(扩大救助对象范围、扩大救助病种范围),三个结合(院前救助与院后救助相结合、差额救助与全额救助相结合、住院救助与门诊救助相结合)的思路,实施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

四、完善教育救助

一是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当前要确保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及孤弃儿童的入学问题,让政府的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除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以保证贫困学生“进得来,读得起,留得住”。同时建议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纳入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之中,公共财政拨付其免除学生的杂费资金。建议一些地方政府在中央或省里没有将民办学校纳入经费保障机制之前,尽快补齐因指标差距造成的经费缺口部分。

二是继续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子女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尤其要减免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上学费用,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学上,都能上得好。对于上学处于高等教育阶段,考虑到高等教育费用

比较昂贵,应扩大救助的范围。虽然全国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但要落到实处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加大对现行教育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教育救助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科学制定“特困生”认定标准。由于“两免一补”发放有严格的管理规定,“特困证”由民政部门发放,其认定标准与教育部门实际贫困生数出入较大,加之贫困原因千差万别,造成实际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因没有“特困证”而享受不到“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实惠。因此要加大民政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协调沟通,建立由民政和教育两部门组成的贫困生认定联席会议制度。

五、完善住房救助

一是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廉租房建设。向低保家庭以及有特殊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提供必要的廉租住房。没有条件提供廉租房的,要按月发放租金补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二是对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特困户或无房、危房和房屋失修户,实行多种形式的住房救助。对农村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的住房救助,要区别不同情况,按照政府补一块、集体助一块、个人出一块的筹资模式,采取新建、改造、修缮、置换、配租等方式加以实施。多方筹资建设部分廉价房解决困难户无房问题;制定实施“安居工程”计划,分阶段完成农村困难群体的家庭危房改造和房屋修缮任务。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闲置房,通过村组织租用、置换等方式,为农村困难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问题。

三是要着手解决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安居才能乐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要转移到城市来,由于自身的原因,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在城里置房。如果没有一块属于他们的“栖息地”,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建议未来将进城农民工一并纳入廉租房的范围,其要点是严格制定认定标准。

六、全面推进城乡法律援助体系建设

全国各地要普遍建立法律援助机构,把法律援助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依法为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公证和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援助。如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就向全市所有低保户和农村贫困户发放实名的“法律援助联络卡”,持有此卡的群众在全市所有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时免予经济状况审查。特别是要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实施法律援助,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将农民工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范围,这样不仅可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而且能够减少农民工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七、建立就业救助

一是要高度重视并优先解决城市“零就业家庭”问题,切实做到户户有人就业,人人都有保障。要把享受城市低保、就业确有困难的长期失业人员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优先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减免职业培训费和职业介绍费,帮助其尽早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二是制定公平的就业政策,消除性别歧视,实行同工同酬,形成劳动者与劳动市场、劳动市场与社会环境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进而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统筹发展。

三是要从完善劳动力市场人手,为低收入者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培训、转业培训、创业信息等。

八、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一是大力提倡社会互助。社会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过程中,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大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力度,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筹集社会救助资源,缓解救助压力。另一方面,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和组织在社会帮困工作中的作用,多方面、多途径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引导社会资源,达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互动的救助机制。同时,互助互爱、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还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使现代化建设更加顺畅地进行。

二是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这是政府救助资源的补充,也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能忽视民间组织(非政府机构)的救助工作,它们也是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培育非政府社会公益组织、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群众组织、社区组织,志愿团体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在内的全社会力量,朝着国家主导的福利多元主义模式发展。政府要积极扶持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要为它们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要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队伍,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提倡开展社会互助,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救助。这样,不但可以让社会力量帮助政府分担一部分负担,还可以把那些政府本身负担不了或者负担不好的救助工作交由民间组织负担,使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得以更好地改善。

九、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救助所和各级乡镇、街道救助站,形成社会救助的组织网络。统一领导当地社会救助工作,统揽各项救助政策,并把以条为主的社会保障与服务转变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的力量,街道(乡镇)的社会保障部门应配备编制内的专职干部,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工作,并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

二是建立一个统一由基层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采集、登记,乡政府调查、核实、分门别类向有关部门反映、各单位部门实施的有所帮扶、救助活动。通过乡镇街道落实到村或者是社区,统一安排、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申报、多头救助、遗漏等现象的发生,增强救助款物使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救助效能最大化。

十、理顺社会救助工作的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系统。以省、市两级政府为主导,省、市、县(区)实施管理,从省、市、县(区)、乡镇、村五个层面提供服务保障。各级政府部门和村委会中专职人员组成有层次无疏漏的工作网络,实现对各类困难群众的全员覆盖和属地化管理,保障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

二是规范运行模式。社会救助体系包含着多个单项社会救助制度,这些制度建设的内容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必须要求相关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民政牵头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妇联、残联、再就业等部门的作用。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的社会救助领导小组,民政、社会保障、建设、卫生、教育、财政等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民政,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定社会救助的工作目标并及时解决救助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调整民政部门内部分工,通过体制创新解决救助工作的随意性以及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资金不保证等问题,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健全社会救助各级网络,充分发

挥社区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把社区建成社会救助的网络基层平台,通过各项社会救助为低保对象和困难群体提供直接服务。

三是构建救助信息平台。以农村低保管理信息系统为载体和依托,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覆盖面广、信息共享度高、规范透明的社会救助信息网络。通过网站,省内任何一个社会救助对象的个人和家庭信息以及贫困类型、救助类别可随时查询、分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现网上申请、下载表格、咨询政策法规、公布捐赠需求信息、网上投诉监督等。

十一、完善社会救助的管理系统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资金要实行由救助中心封闭管理,做到管人、管事、管钱相统一。资金管理一体化,能简化资金的运行环节,缩短资金的拨付时间。在救助工作管理上,要实行一个口子向上申请,一个口子向下落实,实现救助组织系统化。在救助审批上,要实行程序化,村、乡、县三级按申报、审核、审批和公示的程序操作并进行动态管理。在救助资金发放上,所有社会救助资金一律通过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所需银行费由财政统一解决,减少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有效地防止资金在乡镇被挪用、挤占、截留的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第一是在救助对象的确定方面,全面实现公开、透明的操作方式,对拟救助对象全部在其所在辖区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并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设立监督举报信箱,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对弄虚作假一经查实的,除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立即取消其救助资格。第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和救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专账专户、封闭运行,对救助资金的拨付、运行、到位进行全程监管,充分发挥救助资金效益,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和其他监督形式有机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各级民政部门应定期自查并接受审计部门对救助基金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救助资金合理使用,防止挤占挪用和违规使用等现象发生。杜绝暗箱操作和“人情低保”,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全力打造社会救助“阳光工程”。

三是建立起多渠道、稳定增长的救助资金筹措机制。资金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支撑,没有资金,就无法实施救助。目前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渠道,即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其中政府投入是主渠道。要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对口帮扶为补充,分级负责的救助资金筹集机制。

第一,调整财政结构支出。大幅度增加财政性社会救助资金支出比例,要将政策性社会救助资金支出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规范和稳定资金来源,形成综合投入机制,确保社会救助经费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增长。同时,在中央、省、市三级建立社会救助专项调剂资金,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和县级财政困难的地方,以降低因地区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社会救助不公平的程度。

第二,将各类救助资金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将原来各部门自行筹集、分散使用的救灾、低保、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各类专项救助资金进行整合,形成整体合力。同时,可将原来属于工会、残联、共青团、妇联以及“红十字会”的相关基金,也纳入社会救助资金总盘子,可以由财政统一牵头,统一筹集,统一管理,统一制定救助标准,规范审批程序,有效解决多头救助、重复救助等问题,提高救助效能。

第三,要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为社会救助提供捐赠、资助,并全部用于社会救助。同时加强民间公益性救助资金的监督,确保救助资金规范运作。

十二、完善社会救助的一些辅助措施

一是科学合理设定低保标准。低保标准的设定不能凭长官意志,也不能照搬拿来。应依据科学合理的统计、严格的调查分析,测算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年人均最低生活消费支出,并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上述地区制定出与本地区人民生活相适应的低保标准,并做到既要与当地的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又要满足低保对象的生活需要,还能积极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自主就业。标准要设定在一定的幅度内,由各省、市、县、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具体标准。

另外,也可根据低保对象的不同,实施不同档次的低保标准。一部分是生活难以保障的低保群体。如“三无人员”、患大病或重度残疾者,低保家庭及其子女,应执行最高标准;一部分是已经就业的低保对象,执行中类标准;除此之外的低保者,执行最低标准。

二是科学地甄别救助对象。救助对象的确定,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核定保障对象家庭成员收入,纠正和查处以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行为,同时要研究改进核查、核算办法,提高核查的透明度。在此基础上,第一,要加强劳动、民政、财政等部门的制度配套和工作配合,要建立完善的收入评估制度,家庭年纯收入应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I生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既要考虑申请户的家庭经济收入的结构和特点,还要考虑申请户的家庭人口结构情况、生产经营能力、生产经营项目、产品销售的市场平均价格、当地的消费水平和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测算。第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改革平均施助的方式,推广分类施助和差异施助,不能搞一刀切,确保公平、公正。

三是完善救助手段。要根据低收入群体需求层次和水平的提高,应逐渐扩展社会救助的内容,完善救助方式。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个人最起码的是生存需求,然后是安全需求、教育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社会尊重需求等等,相应地,救助内容就有基本生活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等。并且现实生活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存条件的变化,也推动了单一生活救助向多方位社会救助理念的转变,相应地不断派生出新的救助内容。如过去最低社会保障标准主要考量衣食两个方面;在新的形式下,要通过援建公共设施、生产扶持、技术援助、资本扶持、心理咨询、科技咨询、劳务输出指导、农村政策咨询等等,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提高他们进行自我生产和自我救助的能力。同时要处理好特困户生活救助与灾民救助,定期救助与临时救助,政府救助与社会捐助等各种救助之间的关系。使得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和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具有脱贫的信心。

社区帮扶救助工作总结范文5

一、争创特色提升档次,实施普法依法治理品牌工程

1、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精心组织各类法治宣传主题活动,打造汉城湖法治主题公园、北三环大明宫法治文化广场,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基础,不断深化面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深化法治建设工作。做好年终的法治百分制考核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一批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示范点,对全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确保政府常务会每年学法不少于六次,继续加强对全区政法干警、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深化“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法治创建活动。抓好“法治校园”、“执法示范窗口单位”、“诚信守法企业”建设,全面提升我区依法治理水平。

3、构建普法工作新格局。要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等为普法重点,以各行业领域法制宣传教育牵头单位为主,形成共同协作普法的大格局。新建和改(扩)建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一批村(社区)市民法治学校。继续深化“三项服务进社区”活动,每个街道至少举办一次“法治大讲堂”活动;组建一个普法讲师团;制作一部普法宣传片、举办一次社区(村组)干部法制培训、播放一场法治电影、开展一次送法进社区(村组)活动。在全区中小学开学初,举行“法律宣传周”活动,增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提高法律素养。

4、探索普法工作新形式。创建一批“法律六进”示范点,开展法治文化书画、动漫、涂鸦大赛。通过普法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大型广告牌、普法大讲堂等创新做法进行普法宣传,做好“有约-法制热点1+1微访谈”,及时围绕热点事件、重大问题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解析,主动法制信息、法律知识,运用现代传媒优势增强法制宣传效果。围绕党委、政府拆迁、城改、违章建筑拆除等中心工作做好专项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引导群众用法律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全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5、迎接普法工作中期督导。高标准迎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六五”普法规划进行中期督导检查,评选和表彰一批“六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拓展领域创新机制,实施矛盾纠纷调解深化工程

6、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医疗纠纷、物业管理、道路交通、集贸市场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人民调解员人才信息库,选聘首席调解员。落实“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深入开展人民调解示范点和金牌调解员创建活动。建立人民调解信息员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围绕“春节”、“两会”召开和全区中心工作,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专项活动。组织开展《人民调解法》宣传月活动,评比表彰全区首批人民调解示范点和首届十佳金牌调解员。

三、延伸触角更新理念,实施公证法律服务惠民工程

7、不断加强律师管理水平。继续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严格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队伍管理,从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为政府提供支持等方面制定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扎实开展律师“优质法律服务年”活动,推进“阳光执业”。开展“一项目一律师”市级重点项目法律服务团活动,组建区政府决策咨询法律顾问团,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进行事前法律咨询、事中法律审核、事后法律监督。进一步完善律师参与涉法工作网络,探索建立区级领导接访律师服务团。进一步完善律师执业状况评价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评比表彰全区首届十佳爱心律师。

8、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网络机构建设的覆盖面,在全区工、青、妇等社会组织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广泛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案件评查活动,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完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机制,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发挥12348援助专线作用,降低法律援助门槛,重点加大对各类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开展“法律援助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法律援助便民设施建设,进一步调整援助范围和经济困难标准,确保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9、不断提升公证工作质量。开展公证从业人员培训教育,牢固树立公信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依法办案、依法办证。继续深入开展公证质量大评查活动,完善错假证责任追究制度,不断提升公证质量和公信力。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在服务人民群众日常公证业务需求的同时,积极围绕换届选举、安置房分配、违章建筑拆除等涉及经济发展大计的重大事项以及政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开展工作。要深入开展“百处万件”公证法律援助活动,让更多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四、破除瓶颈丰富手段,实施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工程

10、不断探索安置帮教工作新途径。深化安置帮教工作,做实“四有”安置帮教模式,签订安置帮教目标责任书,落实跟踪帮教机制,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危险性评估体系,全面加强衔接管理和教育帮扶。积极创建各类刑释解教人员培训基地,要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与安置帮教工作成员单位的联系与协作,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主动与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等单位协商,积极合建安置就业基地,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回归有业就、社会有人帮。

11、不断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打造区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过渡性教育安置基地新航驿站,全面铺开矫正宣告、心理疏导、远程视频、技能培训、安置就业等帮扶工作。强力打造“一站(新航驿站)三基地(思想教育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安置就业基地)”,实化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社区矫正对象的接收、管理、考核、奖惩、解除、收监等各项工作制度,采用手机定位管理系统,确保“底子清、情况明,不脱管、不漏管”。扎实做好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视察社区矫正的准备工作,推进特殊人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五、加速推进夯实基础,实施规范办公创一流工程

12、大力推进基层司法行政标准化建设。以律师事务所、基层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公证处、法律援助机构为重点,深化所所结对创建工作,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规范标识、健全组织机构、细化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规章、制定监督体系,使我区司法行政所有基层单位和工作部门实现责任分工明确、岗位任务清晰、权利义务到位、赏罚标准规范、监督机制健全的目标。

13、大力推进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和规范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通过严把入口关、培训关、管理关、奖励关,完善人民调解员分级培训机制,加强人员的管理,规范待遇标准等方式,力争将这支队伍纳入正规管理渠道。集中时间、地点、人员,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员专项业务培训,力争实现人民调解员队伍全员轮训、持证上岗。按照“五有、六落实、六统一”的要求,加强调委会规范化建设,通过开展人民调解示范点创建、人民调委会“三查三评”活动和争创“标兵调委会”、金牌调解员等活动,全面提升各类调委会整体建设水平。

14、探索建立社区法律服务机构。探索在社区(村组)建立法律服务站(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窗口化”的公益法律服务,最大限度的方便人民群众实现法律需求。要围绕“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引导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走进社区,积极服务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社区(村)群众提供周到便捷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进一步开展三项服务进社区活动,增设便民服务点,增强法律服务机构在社区的服务功能。

15、积极推进业务用房建设。加速推进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设计规划新办公楼功能设置及装修布局,不断加大对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的投入力度,坚持实施司法所经费使用报账制度,加大力度创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争取8个司法所全部创建达标。

六、注重学习科学管理,实施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

16、提升综合能力。认真组织开展党的十精神学习贯彻活动,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组织巡回演讲等形式,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要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力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员和不同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分层分级进行培训。创新学习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理论学习和岗位大练兵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的学习,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学习型组织活动,全面提高全系统各级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